『壹』 水牛奶真的是水牛的奶嗎,為什麼會比牛奶好喝
水牛奶就是水牛的奶,水牛奶本身的乳糖含量會多一些,索引奶中能嘗到一絲絲甜味,所以比牛奶好喝。
『貳』 水牛屬於自然資源嗎
水牛 (Bubalus bubalus),哺乳綱牛科(Bovidae)水牛屬。一種草食反芻家畜。主供役用,挽力強,行步穩重,特別適宜於水田耕作。有的國家已培育成乳用品種。肉用水牛的培育則尚處於初始階段。
中文學名: 水牛
二名法: Bubalus bubal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亞科: 牛亞科 Bovinae
屬: 水牛屬 Bubalus
種: 水牛 B. bubalus
分布區域: 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
簡介
水牛
水牛(學名Bubalus bubalus),也叫印度水牛,是一種大的偶蹄動物,馴養的水牛在亞洲和美洲非常普遍。在亞洲,水牛主要用來作為勞動力;在歐洲的義大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它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今天在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還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在東南亞的野生水牛的來歷不是很清楚,它們可能是又變野的馴養的水牛的後代,也可能是本地原來就有的野生水牛的後代,或是兩者的交配產物。今天野生的水牛已經相當少了。
水牛的分類還有爭議,Mac Greger於1941年認為水牛隻有一種,下分兩個亞種:B. bubalus arnee(河水牛)和B. bubalus carabanesis(沼澤水牛)。其他專家將兩者分為相親的獨立的種。
水牛奶較牛奶的含脂量高,因此比較容易保存。義大利著名的Mozzarella乾酪及流行於珠江三角洲的雙皮奶就是用水牛奶製成的。
編輯本段
外形特徵
水牛
牛亞科亞洲水牛屬、非洲水牛屬和倭水牛屬3屬野水牛的通稱。亞洲水牛耳廓較短小,頭額部狹長,背中線毛被前向,背部向後下方傾斜,角較細長。共有3種:①亞洲水牛。產於印度及其鄰近國家,體長2.5~3米,肩高1.5~1.8米,毛被灰黑、淡棕黑色。②西里伯水牛。產於印度尼西亞西里伯島,體長1.6~1.7米,角長16~39厘米,毛被棕、黑褐或黑色。③菲律賓水牛。主要產於菲律賓的民都洛島,是一種小水牛,身高1~1.2米,毛被灰黑或暗褐色。
非洲水牛耳大而下垂,頭部短寬,背中線毛被向後,背部平直,角較粗大,全身黑、棕或赤黃色。
編輯本段
生活習性
水牛浸泡在水中給自己降溫,印度·新德里
野水牛棲息於叢林、竹林或蘆葦叢中。除西里伯野水牛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均結成小群甚至幾百頭的大群。它們喜歡到泥潭打滾,以防止昆蟲的叮咬。
亞洲水牛約於公元前4000年被馴化。亞洲許多國家用它們作役畜。
編輯本段
生物學特性
家水牛由野水牛馴化而來,可能已有5000年左右歷史。至今尚有用野水牛公牛與家水牛母牛雜交,作為更新血統的手段。感官敏銳、嗅覺發達,有人認為嗅覺在馴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皮厚,被毛短而稀疏。汗腺不發達,約僅為黃牛的1/6,因而熱的調節機能差。性喜水,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藉以散熱。蹄大,質地堅實,耐浸泡,膝關節和球節運動靈活,能在泥漿中行走自如。外形粗壯,體重可達 1噸。性情溫順易管理。
編輯本段
類型
水牛
根據外貌和習性不同,可分為沼澤型和河流型兩大類型。前者是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役畜,後者則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的已形成乳用品種。
①沼澤型。毛色深灰色或瓦灰色(石板青色),有頸紋胸紋,肢下部四蹄灰白色,頭短、額平,臉短,下齶兩側各有一小簇白毛。嘴和鼻鏡寬闊。角向後彎曲成半月狀。尾短不超過臀部,尾帚不發達。體軀粗重矮壯,身短腹大,鬐甲部和十字部高聳,前軀發育良好,後軀較差。性成熟期較晚,公牛2.5~3.5歲,母牛2.5~3歲開始配種。發情持續期25~26小時,妊娠期平均330天。染色體數2n=48。習慣上均以國家或地方名稱命名,如中國水牛、泰國水牛和菲律賓水牛等。②河流型。通常被毛黑色,前額、顏面有時出現小塊白毛,尾帚白色。頭、臉較長,額稍隆起,角向上形成螺旋形彎曲。尾長過臀部,尾帚發達。體軀較長,後軀較前軀發達,體型略呈楔形。公牛2~2.5歲,母牛2.5~3歲可配種。母牛乳房發達,靜脈明顯。妊娠期平均315天。染色體數2n=50。乳用品種已有近20個,著名的有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等。
編輯本段
飼養管理
水牛能採食大量粗料,飼養較粗放。在放牧或舍飼情況下,青粗料一般可滿足營養需要,重役須補喂精料。高產乳水牛則須多喂精料。由於體溫調節能力不強,故須特別注意防寒防暑。夏季宜給以充分浴水,由其在池塘中滾泥,身上的泥層既可防止日光直射,又能避免蚊虻叮咬。
編輯本段
生產性能
水牛
水牛役力強,適宜耕作、拉車。挽重力可達到本身體重的兩倍以上。乳用水牛一個泌乳期產量可達1800~2000千克。乳中干物質含量達17%左右。乳脂率7~8%,幾比奶牛高出1倍。脂肪球大,香味濃,適於製作各種乳製品。水牛肉,特別是小水牛肉味香、鮮嫩,且脂肪含量少。水牛角可制工藝裝飾品。斗水牛是中國侗族人民的一種特殊娛樂,每年農歷8月逢亥日舉行鬥牛節。 1985年全世界飼養水牛總頭數約 12928.3萬頭。飼養最多的國家依次是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新近飼養水牛的國家有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莫三比克和美國等。多數優良乳用水牛品種產於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義大利和保加利亞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水牛奶佔全部奶品消費量的一半以上。
編輯本段
水牛奶
水牛奶產量雖然較低,但奶中所含蛋白質、氨基酸,乳脂、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均高於黑白花牛奶。據國家有關科研部門測定,水牛奶質十分優良,可稱得上是奶中極品,其價值相當於黑白花牛奶的二倍,最適宜兒童生長發育和抗衰老的鋅、鐵、鈣含量特別高,氨基酸、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是老幼皆宜的營養食品。
水牛奶
水牛奶是地方特色產品。在中國,只有廣東、江西、廣西等五個省份有水牛。廣東人熟悉的姜撞奶、雙皮奶等,都必須用水牛奶來製作。水牛奶營養價值高,其干物質含量高達18.4%,比普通黑白花牛高近50%;乳脂率含量為7.9%,而普通牛奶一般是3%~3.5%。香醇濃厚,膽固醇低,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尤其是酪蛋白含量高,能進行高質量乳製品的深加工。作為商業上極有價值的成分,水牛奶的脂肪、蛋白質、乳糖的含量是黑白花牛奶的數倍,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也是黑白花牛奶和人乳的數十倍。作為一類高級營養食品,水牛奶製品日漸成人們消費的「新寵」。
總固形物是乳品的一個重要指標,代表總營養含量的多少。據專家研究,水牛奶的干物質含量是18.9%,分別比黑白花牛奶及人乳高19%和27%;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是黑白花牛奶和人乳的1.5倍到3倍。水牛奶乳化特性好,100千克的水牛奶可生產25公斤乳酪,而相同量的黑白花牛奶只能生產12.5公斤乳酪。
此外,水牛奶礦物質含量和維生素含量也都優於黑白花奶牛和人乳,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分別是黑白花牛奶的約80倍和40倍,並被認為是最好的補鈣、補磷食品之一。
水牛奶乳汁濃厚,直接飲用香濃可口,由於品質好,水牛奶及奶製品的價格也高於奶牛奶。在我國水牛主產區廣西,每公斤鮮水牛奶收購價為4元,而黑白花牛奶僅為1.5元-2元;在義大利,水牛奶的價格是黑白花牛奶的3倍,前者每公斤1美元,後者0.3美元,1公斤水牛乳酪25美元,接近黑白花牛奶乳酪的4倍。
望採納!
『叄』 水牛吃什麼
水牛在早上和傍晚進食,主要食物是草、葉子和水生植物。除斯里蘭卡亞種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均結成小群甚至幾百頭的大群。它們喜歡到泥潭打滾,藉以散熱和防止昆蟲的叮咬。感官敏銳、嗅覺發達,有人認為嗅覺在馴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皮厚,被毛短而稀疏。汗腺不發達,約僅為黃牛的1/6,因而熱的調節機能差。性喜水,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藉以散熱。外形粗壯,大型個體體重甚至可達1噸。性情溫順易管理。
(3)印度河水牛奶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水牛分布范圍廣,分布區的生態條件不完全一樣,如長江中下游,夏天酷暑,絕對高溫可達41~43℃,冬季風大嚴寒,絕對低溫達-15℃,水牛仍能適應。水牛發病率低,一般在5%左右,在稍微改善飼養管理的條件下,水牛很少發病。
水牛性情溫馴,便於管理,廣大農村都以老人或體弱者飼養管理水牛,五、六歲的兒童即可牽引或騎乘放牧。
中國水牛數量多,分布廣,體質強健 ,抗蜱,耐粗,適應性強,乳肉生產潛力大,役用性能好,利用年限長,是我國重要的畜種資源。我國對水牛的利用還只限於使役,一年實際使役的時間僅3~5個月,有的地區更短,不到3個月。
利用擠乳的地區很少,用老殘牛屠宰作肉食,為了擴大水牛的用途,提高飼養水牛的經濟效益,應由單一的役用逐步向役、乳、肉綜合利用的方向發展。
『肆』 水牛簡介
水牛 (Bubalus bubalus),哺乳綱牛科(Bovidae)水牛屬。一種草食反芻家畜。主供役用,挽力強,行步穩重,特別適宜於水田耕作。有的國家已培育成乳用品種。肉用水牛的培育則尚處於初始階段。
中文學名: 水牛
二名法: Bubalus bubal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亞科: 牛亞科 Bovinae
屬: 水牛屬 Bubalus
種: 水牛 B. bubalus
分布區域: 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
目錄
簡介
外形特徵
生活習性
生物學特性
類型
飼養管理
生產性能
水牛奶
所屬科屬
水牛與台灣生態說
歷史說
首例冷凍胚胎克隆水牛在桂誕生
趣聞簡介
外形特徵
生活習性
生物學特性
類型
飼養管理
生產性能
水牛奶
所屬科屬水牛與台灣
生態說 歷史說首例冷凍胚胎克隆水牛在桂誕生趣聞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水牛
水牛(學名Bubalus bubalus),也叫印度水牛,是一種大的偶蹄動物,馴養的水牛在亞洲和美洲非常普遍。在亞洲,水牛主要用來作為勞動力;在歐洲的義大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它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今天在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還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在東南亞的野生水牛的來歷不是很清楚,它們可能是又變野的馴養的水牛的後代,也可能是本地原來就有的野生水牛的後代,或是兩者的交配產物。今天野生的水牛已經相當少了。 水牛的分類還有爭議,Mac Greger於1941年認為水牛隻有一種,下分兩個亞種:B. bubalus arnee(河水牛)和B. bubalus carabanesis(沼澤水牛)。其他專家將兩者分為相親的獨立的種。 水牛奶較牛奶的含脂量高,因此比較容易保存。義大利著名的Mozzarella乾酪及流行於珠江三角洲的雙皮奶就是用水牛奶製成的。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水牛
牛亞科亞洲水牛屬、非洲水牛屬和倭水牛屬3屬野水牛的通稱。亞洲水牛耳廓較短小,頭額部狹長,背中線毛被前向,背部向後下方傾斜,角較細長。共有3種:①亞洲水牛。產於印度及其鄰近國家,體長2.5~3米,肩高1.5~1.8米,毛被灰黑、淡棕黑色。②西里伯水牛。產於印度尼西亞西里伯島,體長1.6~1.7米,角長16~39厘米,毛被棕、黑褐或黑色。③菲律賓水牛。主要產於菲律賓的民都洛島,是一種小水牛,身高1~1.2米,毛被灰黑或暗褐色。 非洲水牛耳大而下垂,頭部短寬,背中線毛被向後,背部平直,角較粗大,全身黑、棕或赤黃色。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水牛浸泡在水中給自己降溫,印度·新德里
野水牛棲息於叢林、竹林或蘆葦叢中。除西里伯野水牛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均結成小群甚至幾百頭的大群。它們喜歡到泥潭打滾,以防止昆蟲的叮咬。 亞洲水牛約於公元前4000年被馴化。亞洲許多國家用它們作役畜。
編輯本段生物學特性
家水牛由野水牛馴化而來,可能已有5000年左右歷史。至今尚有用野水牛公牛與家水牛母牛雜交,作為更新血統的手段。感官敏銳、嗅覺發達,有人認為嗅覺在馴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皮厚,被毛短而稀疏。汗腺不發達,約僅為黃牛的1/6,因而熱的調節機能差。性喜水,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藉以散熱。蹄大,質地堅實,耐浸泡,膝關節和球節運動靈活,能在泥漿中行走自如。外形粗壯,體重可達 1噸。性情溫順易管理。
編輯本段類型
水牛
根據外貌和習性不同,可分為沼澤型和河流型兩大類型。前者是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役畜,後者則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的已形成乳用品種。 ①沼澤型。毛色深灰色或瓦灰色(石板青色),有頸紋胸紋,肢下部四蹄灰白色,頭短、額平,臉短,下齶兩側各有一小簇白毛。嘴和鼻鏡寬闊。角向後彎曲成半月狀。尾短不超過臀部,尾帚不發達。體軀粗重矮壯,身短腹大,鬐甲部和十字部高聳,前軀發育良好,後軀較差。性成熟期較晚,公牛2.5~3.5歲,母牛2.5~3歲開始配種。發情持續期25~26小時,妊娠期平均330天。染色體數2n=48。習慣上均以國家或地方名稱命名,如中國水牛、泰國水牛和菲律賓水牛等。②河流型。通常被毛黑色,前額、顏面有時出現小塊白毛,尾帚白色。頭、臉較長,額稍隆起,角向上形成螺旋形彎曲。尾長過臀部,尾帚發達。體軀較長,後軀較前軀發達,體型略呈楔形。公牛2~2.5歲,母牛2.5~3歲可配種。母牛乳房發達,靜脈明顯。妊娠期平均315天。染色體數2n=50。乳用品種已有近20個,著名的有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等。
編輯本段飼養管理
水牛能採食大量粗料,飼養較粗放。在放牧或舍飼情況下,青粗料一般可滿足營養需要,重役須補喂精料。高產乳水牛則須多喂精料。由於體溫調節能力不強,故須特別注意防寒防暑。夏季宜給以充分浴水,由其在池塘中滾泥,身上的泥層既可防止日光直射,又能避免蚊虻叮咬。
編輯本段生產性能
水牛
水牛役力強,適宜耕作、拉車。挽重力可達到本身體重的兩倍以上。乳用水牛一個泌乳期產量可達1800~2000千克。乳中干物質含量達17%左右。乳脂率7~8%,幾比奶牛高出1倍。脂肪球大,香味濃,適於製作各種乳製品。水牛肉,特別是小水牛肉味香、鮮嫩,且脂肪含量少。水牛角可制工藝裝飾品。斗水牛是中國侗族人民的一種特殊娛樂,每年農歷8月逢亥日舉行鬥牛節。 1985年全世界飼養水牛總頭數約 12928.3萬頭。飼養最多的國家依次是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新近飼養水牛的國家有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莫三比克和美國等。多數優良乳用水牛品種產於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義大利和保加利亞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水牛奶佔全部奶品消費量的一半以上。
編輯本段水牛奶
水牛奶產量雖然較低,但奶中所含蛋白質、氨基酸,乳脂、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均高於黑白花牛奶。據國家有關科研部門測定,水牛奶質十分優良,可稱得上是奶中極品,其價值相當於黑白花牛奶的二倍,最適宜兒童生長發育和抗衰老的鋅、鐵、鈣含量特別高,氨基酸、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是老幼皆宜的營養食品。 水牛奶
水牛奶是地方特色產品。在中國,只有廣東、江西、廣西等五個省份有水牛。廣東人熟悉的姜撞奶、雙皮奶等,都必須用水牛奶來製作。水牛奶營養價值高,其干物質含量高達18.4%,比普通黑白花牛高近50%;乳脂率含量為7.9%,而普通牛奶一般是3%~3.5%。香醇濃厚,膽固醇低,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尤其是酪蛋白含量高,能進行高質量乳製品的深加工。作為商業上極有價值的成分,水牛奶的脂肪、蛋白質、乳糖的含量是黑白花牛奶的數倍,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也是黑白花牛奶和人乳的數十倍。作為一類高級營養食品,水牛奶製品日漸成人們消費的「新寵」。 總固形物是乳品的一個重要指標,代表總營養含量的多少。據專家研究,水牛奶的干物質含量是18.9%,分別比黑白花牛奶及人乳高19%和27%;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是黑白花牛奶和人乳的1.5倍到3倍。水牛奶乳化特性好,100千克的水牛奶可生產25公斤乳酪,而相同量的黑白花牛奶只能生產12.5公斤乳酪。 此外,水牛奶礦物質含量和維生素含量也都優於黑白花奶牛和人乳,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分別是黑白花牛奶的約80倍和40倍,並被認為是最好的補鈣、補磷食品之一。 水牛奶乳汁濃厚,直接飲用香濃可口,由於品質好,水牛奶及奶製品的價格也高於奶牛奶。在我國水牛主產區廣西,每公斤鮮水牛奶收購價為4元,而黑白花牛奶僅為1.5元-2元;在義大利,水牛奶的價格是黑白花牛奶的3倍,前者每公斤1美元,後者0.3美元,1公斤水牛乳酪25美元,接近黑白花牛奶乳酪的4倍。 水牛
目前,世界上水牛奶系列產品的開發主要定位於高附加值的奶製品,如乳酪等,同時也被開發成市場容量大、高質量的滅菌乳、酸乳等純乳產品或含乳飲料。 中國農業科學院(廣西)水牛研究所所長楊炳壯介紹,我國目前水牛存欄量超過2200萬頭,在廣東、福建,商業性的水牛奶加工已有400年歷史,產品以中國傳統的酸凝型乳酪和其他製品為主。早在19世紀末,我國南方農民就利用本地水牛擠奶作為副業,製作成「奶餅」、「奶豆腐」、「奶皮」、「薑汁奶」等風味產品銷售,並形成傳統小吃流傳至今。目前,全國涉及水牛奶加工的企業達18家,加工量占我國水牛奶產量的20%左右,水牛奶製品遠銷東南亞國家。 亞洲目前水牛的存欄量約為1.68億頭,佔世界水牛存欄總量的97%,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水牛奶業處於世界前列;許多以水牛役用為主的國家,如中國、菲律賓、緬甸、泰國等,正努力將水牛轉為乳用或肉用。世界上一些原來沒有水牛的國家,如美國、英國等,也開始引進水牛用於產奶。
編輯本段所屬科屬
牛科Bovidae是有蹄類中最成功最進步的一科,包括現存半數的有蹄類。牛科多雌雄均有角,骨心和角鞘終生生長,門齒和犬齒均退化,反芻功能完善。牛科種類繁多,其科以下的分類爭議也多,可以分成多個亞科和族。牛科並非起源於非洲,但是現在在非洲卻最為繁盛,其中有些亞科是非洲所特有,有些雖非非洲所特有,但是在非洲的種類最豐富。在非洲之外,亞洲牛科的種類也較豐富,歐洲和北美洲也有少數,而南美洲和大洋洲沒有原產的牛科動物。牛科除了牛亞科的牛族統稱為牛,羊亞科的羊族統稱為羊外,其它多統稱為羚羊。 倭水牛
牛亞科Bovinae是分布比較廣泛的亞科,也是僅有的可見於非洲和亞洲之外的兩個亞科之一,但是分布中心還是在非洲和亞洲南部,其中亞洲東南亞最近還有新種被發現。牛亞科多體型較粗壯,其中包括有角類中體型最大的成員,不善於奔跑。牛亞科可分成牛族Bovini、藍牛羚族Boselaphini和藪羚族Tragelaphini。 牛族包括現存有6個屬,其中多種馴化成了家畜。 牛屬Bos是牛族最大的一屬,野生種類分布現局限於亞洲南部、東南部一帶,北到青藏高原、南到爪哇,其中氂牛Bos mutus生活於青藏高原,其它現存牛屬成員除了家畜外均生活於熱帶森林和林地。 水牛屬Bubalus僅水牛Bubalus bubalis,也有人分出不同的種,已經被馴化成家畜,另有少數種群生活與南亞和東南亞的少數地區。水牛屬史前曾經到達我國北方地區。 倭水牛屬Anoa是牛族中體型最小的成員,有3種,分別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和菲律賓的民都洛島,數量稀少。 非洲野牛屬Syncerus僅非洲野牛(非洲野水牛)Syncerus caffer,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樹草原和森林地帶,是非洲僅有的牛屬動物,也有人將熱帶雨林中的分出單獨的赤水牛(剛果野牛)Syncerus nanus,二者外形和習性均有一定差別。 美洲野牛
野牛屬Bison是唯一分布非洲和亞洲以外的牛亞科成員,包括美洲野牛Bison bison和歐洲野牛Bison bonasus兩種,歐洲野牛數量稀少,現處於半野生狀態,美洲野牛曾經是美洲數量最多的大型動物,但一度幾乎被捕殺殆盡,經過保護得到了恢復。藍牛羚族現為南亞的特產,有藍牛羚Boselaphus tragocamelus和四角羚羊Tetracerus quadricornis兩種,藍牛羚是亞洲體型最大的羚羊,四角羚羊則是唯一有四個角的羚羊。 藪羚族使非洲的特產,其中德氏大羚羊Taurotragus derbianus世界上最大的羚羊,體型和牛相當,紫羚羊Boocercus euryceros則是最大與最漂亮的森林羚羊。
編輯本段水牛與台灣
生態說
水牛在台灣的開拓史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台灣本來只有野生的黃牛一種,漢人來台後除了將之馴化外,也從華南一帶引進水牛。台灣本來只有野生的黃牛一種,漢人來台後除了將之馴化外,也從華南一帶引進水牛。最早在荷據時期已開始,傳教士達尼威爾向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借了四千魯幣,買了一百多隻水牛,贈給台南地區平埔族的蕭壠社,教導他們進步的農耕方式。最早在荷據時期已開始,傳教士達尼威爾向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借了四千魯幣,買了一百多隻水牛,贈給台南地區平埔族的蕭壠社,教導他們進步的農耕方式。鄭成功時代,為了鼓勵漢人到台灣開墾,引進更多的水牛幫助農人耕田,自此一直到六、七零代的台灣農村,水牛是最普遍的風景。鄭成功時代,為了鼓勵漢人到台灣開墾,引進更多的水牛幫助農人耕田,自此一直到六、七零代的台灣農村,水牛是最普遍的風景。水牛更是台灣文化中常常被感念的象徵。水牛更是台灣文化中常常被感念的象徵。
歷史說
水牛是台灣最典型的勞力動物,原住民時代便懂得馴牛:「台郡內山深筱密箐中產野牛。番會社眾,以長竿系繩為圈,合圍束其頸。牛曳繩怒奔,則縱其所在,伺其力盡,繩勢銷緩,徐徐收系於木;餓之,漸進草食。俟馴習,然後服而用之。」(六十七《番社采風圖考》 )。水牛是台灣最典型的勞力動物,原住民時代便懂得馴牛:「台郡內山深筱密箐中產野牛。番會社眾,以長竿系繩為圈,合圍束其頸。牛曳繩怒奔,則縱其所在,伺其力盡,繩勢銷緩,徐徐收系於木;餓之,漸進草食。俟馴習,然後服而用之。」(六十七《番社采風圖考》 )。漢人入墾後的三、四百年來,水牛一直是農業台灣最主要的生產力,更象徵著台灣人堅毅、刻苦、耐勞的本質。
編輯本段首例冷凍胚胎克隆水牛在桂誕生
首例冷凍胚胎克隆水牛在桂誕生
廣西水牛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克隆胚胎冷凍技術,使一頭雜交母水牛在水牛所實驗牛場順利產下一頭冷凍胚胎移植的體細胞克隆雌性水牛犢,取名「盼盼」。冷凍胚胎克隆水牛犢在世界尚屬首例,是繼1月1日廣西水牛研究所利用國外優質種牛和本地水牛成功克隆出世界首例亞種間水牛之後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 「盼盼」初生體重40.5kg,全身烏黑,外貌特徵與河流型摩拉水牛牛犢完全一致。它的出生經歷了一個嚴密復雜的科學操作過程:首先把出生1日齡的河流型摩拉水牛(耳號1052,染色體數目為2N=50)的耳纖維細胞經傳代培養至3—4代後冷凍保存;然後把經體外成熟的本地水牛(沼澤型,染色體數目為2N=48)卵母細胞在顯微鏡下去核並作為受體細胞,以解凍後的耳纖維細胞為供核細胞,通過顯微操作把供核細胞注入受體細胞內,經電擊融合後供核細胞融入受體細胞中形成重構胚,再經過化學激活後重構胎體外培養發育至囊胚,然後將克隆胚胎在-196℃液氮下進行冷凍保存,最後移植給經同期發情的雜交受體母水牛代孕,經320天的孕期後自然順利分娩。目前尚有多頭水牛克隆胚胎移植受體母牛懷孕待產。 據水牛所的專家介紹,水牛克隆胚胎冷凍技術的研究成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便於胚胎運輸,可以長時間保存優良種水牛的遺傳資源,解決胚胎生產與移植在時間和地域方面的矛盾,實現克隆水牛胚胎本地生產異地移植,促進水牛克隆技術的推廣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該項目是農業部「948」項目,由項目首席專家梁賢威副研究員主持,並得到了廣西外專局的資助。 廣西水牛研究所作為國家級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範推廣基地,一直致力於乳肉兼用水牛的品種開發、集約飼養和產品產業化開發的工作。
編輯本段趣聞
水牛自行掛軛 2009年9月13日,《圖讀湛江》攝影師通訊員一行30多人走進雷州市采風。在參觀豐收農場甘蔗菠蘿種苗基地時,有幸觀賞到水牛自行上軛的生動一幕。 其時,一老農駕牛車勞作歸來。見到大夥,老農將牛脖子上的牛軛卸下,上前攀談。 水牛聽不懂人們的交談,不停地東張西望。過了一會兒,也許是歸家心切吧,水牛想拉車回去了。只見它把頭低下,把右邊的牛角伸到牛軛右橫梁底下,一挑,把平放在地上的牛軛揚起。然後,水牛把頭抬高,搖晃幾下,牛軛便穩穩地下滑停在脖子上。 套好牛軛,水牛瞧也不瞧一眼那些掏出長槍短炮一通猛拍的攝影師,也不理會直嚷「等等,等等」的主人,自顧回家去了,把驚奇中的攝影師和有些不知所措的主人晾在一旁。
『伍』 印度人吃的呢衣啊哦是什麼
題主你好,印度人吃的呢衣啊哦(niao)是一種飲料,它的製作過程就是先拿恆河水把碗涮一涮,再用手抓點恆河水凍成的冰沙加入碗中,往其中加入牛的呢衣啊哦(niao),攪拌均勻,然後倒入牛奶,這種加了牛奶的呢衣啊哦(niao)並不是所有印度人都喝得起的,這一小碗飲料就要5000盧比,相當於大多數人半個月的工資,這也是印度情侶們最愛喝的一種飲料。在印度,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超過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所以他們覺得喝了牛的呢衣啊哦(niao)做的飲料可以讓他們的愛情更加地牢固。
『陸』 水牛和黃牛有什麼不一樣
從物種上看,水牛是牛科水牛屬(Bubalus arnee),黃牛即家牛,是牛科牛屬(Bos primigenius),兩者不是同一個種。
從外形和生活屬性上看,水牛和黃牛有以下區別:
1、水牛一般是黑色的,黃牛一般是黃色的;
2、水牛的角很長,是彎曲狀的,黃牛的角比較短而且不是很彎;
3、水牛可以游泳,可以犁水田,黃牛一般不喜歡游泳,可以犁旱地。中國南方多用水牛,北方多用黃牛。
水牛:
水牛是一種大的偶蹄動物,馴養的水牛在亞洲和美洲非常普遍。在亞洲,水牛主要用來作為勞動力;在歐洲的義大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它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水牛奶的含脂量比較高,因此比較容易保存。現在野生的水牛已經相當少了,在東南亞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還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
黃牛是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皮可以製革。其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在大家畜中或牛類中均居首位,飼養地區幾乎遍布全國。在農區主要作役用,半農半牧區役乳兼用,牧區則乳肉兼用。其體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環境和飼養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可分為3大類型,北方黃牛、中原黃牛和南方黃牛。
黃牛被毛以黃色為最多,品種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紅棕色和黑色等。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圓形。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中國的黃牛大約有25種,排在前五名的有:南陽牛、秦川牛、魯西牛、延邊牛和晉南牛,合稱為中國五大良種黃牛。
『柒』 在印度除了印度野牛以外是不是還有一種全身灰色角又大又寬的野生水牛
水牛(學名Bubalus bubalus),也叫印度水牛,是一種大的偶蹄動物,馴養的水牛在亞洲非常普遍。
水牛體格粗壯,被毛稀疏,多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並向後方彎曲;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腿短蹄大,適合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黃牛高;乳脂率8%左右,乳脂白;肉質較粗。
在亞洲,水牛主要用來作為勞動力;在歐洲的義大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它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今天在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還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在東南亞的野生水牛的來歷不是很清楚,它們可能是又變野的馴養的水牛的後代,也可能是本地原來就有的野生水牛的後代,或是兩者的交配產物。今天野生的水牛已經相當少了。另外,美洲野牛在部份中文翻譯為水牛,但並非水牛。
水牛的分類還有爭議,Mac Greger於1941年認為水牛隻有一種,下分兩個亞種:B. bubalus arnee(河水牛)和B. bubalus carabanesis(沼澤水牛)。其他專家將兩者分為相親的獨立的種。
水牛奶較牛奶的含脂量高,因此比較容易保存。義大利著名的莫薩里拉乾酪及流行於珠江三角洲的雙皮奶就是用水牛奶製成的。
——源自維基網路
『捌』 可以用從印度恆河帶來的沙供佛嗎
沙供養佛 有什麼意義!!沒用的 不如水果 茶 香燭為好吧
燒香一般要看香譜的而不是其他 24香譜很准 48香譜、72香譜的都是後人編寫的不準!一般都是三根為一柱可以以3為基數6、9根就是2柱!3柱!更多
可以用牛奶 瓶裝水 不用打開 可以放半年一換就行 紅茶、綠茶都行 !!這樣干凈 神佛都可以受用的!!就像水果不用打皮的!!西瓜、桔子都是這樣一樣供養 一樣可以受用到的!!一般水果都行 梨不行
香灰不能隨意扔掉的!要破財的!弄個大的容器留著,如果多了可以找個干凈隱蔽的地方埋了最好!先要和佛說一聲,後念誦佛號 或觀音心咒同時埋香灰
『玖』 印度人把牛當做神靈,為什麼還要吃牛肉
印度人崇拜牛是出了名的,但也不是所有印度人都奉牛為神明不吃牛肉,而且在印度,也並不是所有生物學上的牛,都被算作是牛。
在印度,大約兩億人口的穆斯林才不管印度教徒不吃牛肉那一套,而今許多接受了西式教育的高種姓也紛紛開始嘗試牛肉,至於印度的牛肉,很多都是水牛肉。
印度人不吃牛肉,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傳統印度教文化影響,在印度的古老傳說中,所有的神祗都是從一頭母牛的肚子里誕生的,聖河的源頭,也被稱作是牛嘴。
作為半游牧半農耕文明的代表,印度從古代的時候開始,就將牛作為非常重要的牲畜,其地位就好像馬在蒙古人生活日常中一樣。
然而,印度的人口超過13.5億,雖然大多數人都信奉印度教,但也不是全部,印度只有印度教徒與完全不吃肉的耆那教徒才不吃牛肉,其他群體不在其列。
說起穆斯林,可能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阿拉伯國家之類,然而事實上,印度因為人口的基數非常龐大,其穆斯林數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僅次於印尼與巴基斯坦。
印度教徒是因為自己的文化傳統,所以不吃牛肉,也並不傷害牛,然而其他的群體可沒有這樣的說法,他們有著自己的飲食習慣。
在很多族群的飲食之中,牛羊肉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讓他們不吃牛肉那是不可能的,不吃牛肉終歸也只是印度的一種傳統,並非法律明文,所以印度教徒管不著那些吃牛肉的群體。
印度有種姓制度世界聞名,而印度的牛其實也分成三六九等,被印度人當成是神牛的,其實只有本土的印度瘤牛而已,其他牛不在這個行列。
除了瘤牛,像是黃牛在印度的處境尚可,可也頂多算是平常對待,沒有特別保護,而最艱難的就是印度的水牛,根本不被當做是牛。
在印度教文化里,瘤牛是神靈的使者,而水牛則會化身為魔,因此印度的水牛,莫名其妙就成為了邪惡的象徵,水牛在印度,連牛都不算。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印度是全球擁有牛存欄量最多的國家,其中水牛佔了絕大多數,印度的水牛存欄量佔到了全球的一半之多。
由於大量的水牛,印度擁有著全球最高的牛奶總產量,但水牛在印度卻遭受著「非牛」對待,需要辛苦做活也就算了,居然連牛的名義也被印度人所褫奪。
憑借著水牛的付出,印度成為了全球主要的牛肉生產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國之一,印度出口的牛肉,也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水牛肉。
印度的種姓制中,越是高種姓越是純素食,他們的飲食當中不要說是牛肉,即便是其他的肉類也是幾乎沒有的,這也算是印度的一種另類文化。
但印度掌握著財富與資源的高種姓中,有很多人不斷接觸接受西式教育文化,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受外部文化影響,比較開明的印度高種姓也開始放棄純素食,吃肉的時候也開始嘗試牛肉,這在印度的很多大城市之中,算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印度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能夠接受牛肉的高種姓人口,其實仍舊不算是多數,印度的高種姓佔比本身就很低,而吃牛肉的高種姓就更加不算多數。
說起來,印度還是個非常傳統的國家,比如種姓制在法律上都已被廢除了幾十年,可現實當中仍舊無處不在,印度法律對此,通常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整體來說,印度吃牛肉的人除了穆斯林之外,還是非常少的,而很多印度人吃的牛肉,在他們的文化之中並不被算作牛肉,所以吃也沒什麼關系。
我朋友在班加羅爾生活了5年,媳婦是印度人,他經常當著他媳婦的面吃紅燒牛肉,但是他們夫妻生活非常和諧,啥問題也沒有
2014年的時候,我朋友因為工作原因定居在了班加羅爾,還在當地找了個老婆,由於他老婆家在當地是開屠宰場的,所以自從去了班加羅爾,他們經常吃牛排,燉牛肉,而且是和他老婆一起吃,沒有任何問題,用他的話說,牛肉便宜,好吃,當地人都喜歡吃牛肉。
在外人看來,印度人這種吃「神靈」的做法,不能理解,但在印度人的觀念里,他們吃的並不是神靈。
印度牛也有「種姓」之分,「低種姓牛」不配當「神」,可以隨便吃在印度,人種有種姓之分,牛也有類似的等級劃分,能夠被當做神靈的牛隻有一種:印度白色瘤牛。
這種牛,與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的坐騎非常相像,濕婆的坐騎叫做「南迪」,它既是濕婆最忠實的信徒,也是喜馬拉雅山的守門神,南迪的真身是一頭白色的牛,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一片很大的錐頭和背部隆起的肉瘤。
因為長得像神明的坐騎,所以這個品種的牛,在印度牛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它們從出生到死亡,既不用產奶也不用幹活,禁止被買賣、屠宰,比保護動物還要尊貴,這種牛是所有印度人都不會吃的。
而劣等的黃牛和水牛就沒這么命好了,它們在印度人眼中,連牛都算不上,更不會被當做神明。一般老弱的黃牛和水牛,只要不能產奶或者勞作之後,就會被賣到屠宰場,供出口或者當地人食用。
在印度,吃牛肉不是件新鮮事,比如在克拉拉邦,就連印度教徒都經常吃牛肉。
用我朋友的話說,印度人不能吃牛肉這個說法就類似於「回族不能吃豬肉」,我們上學那會,一個回族同學就非常喜歡吃豬肉,沒有任何忌諱,這是因為回族不一定是穆斯林,所以一般回民吃豬肉不犯忌諱,印度一般人可以隨意吃。
但是,並不是在印度任何地方都能大吃特吃牛肉,我朋友就曾因為牛肉問題,差點被關進警察局。
古吉拉特邦買牛肉,被警察盤問有一年,我朋友和他老婆去了阿穆達巴度假,初到阿穆達巴,兩個人就打算吃一次燭光晚餐,他倆選了家比較高端的酒店,我朋友進了飯店,菜單都沒看,直接問服務員,有沒有牛排、牛腩,各來兩份,結果服務員表情很驚詫,磕磕絆絆的說了句:「你怎麼能要牛排?我們這沒有」,我朋友一看這么高端的飯店,態度還挺差,而且牛排都沒有,果斷拉著自己老婆出了飯店,直奔當地菜市場,打算買點牛肉自己做,連續問了幾個商販之後,他倆被巡街警察攔住。
被拷2小時我朋友和他老婆當時一臉懵,還沒弄清自己犯了啥事,直接被警察拷住送上了警車。
我朋友當時既害怕又生氣,直接問警察,「我們犯了啥事,我們只是買點肉也犯法了?」
後來再跟警察用英語和印度語解釋了兩個小時之後,才清楚,他倆被當成牛肉販子了,在古吉拉特邦,買賣牛肉、宰殺牛都是違法的,行為嚴重的要監禁6個月以上。
他老婆由於很少來印度西部,自己也忽略了這個問題,弄得兩個人膽寒了半天。
總結牛,在大部分印度人眼中,並沒有達到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步,他們認為牛奶養育了人,牛應該被奉為人的母親,這種觀念就像我們說大自然孕育了人類,大自然是母親一樣,理論上這樣說沒錯,但實際生活中,幾乎沒有人會因為大自然是母親就不砍樹,不污染。印度也是一樣,瘤牛雖被奉為神靈,但大多數印度人並不能為此養它們一輩子,只能讓它們流落印度街頭,成為流浪牛。
而黃牛和水牛的實際遭遇就更差了,基本都是沒有利用價值就會被屠宰吃掉。
最重要的,印度還是亞洲最大的牛肉出口國,2018年就出口了35萬噸牛肉,甚至一部分牛肉還出口到中國,可以說,牛肉產業養活了印度百八十萬的人口,讓上百萬人有了工作,還給印度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所以印度人是絕對不會因為信仰放棄牛肉市場的。
從新聞媒體等渠道我們可以得知,牛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更是被印度人供奉為「神」,所以說正常印度人是不吃牛肉的,但有時會發現部分印度人根本不講究這些,照樣殺牛吃牛肉,這有人不禁有些疑惑,為何印度人一邊把牛當做神靈,一邊還要吃牛肉呢?其實是我們沒徹底了解印度人及人文文化。
08的時候,跟隨老闆去了趟印度,在那邊大概生活20多天,這期間也認識幾個印度的朋友,就是語言不通交流不方便,好在有個懂翻譯的朋友,這讓我多多少少了解一點印度的文化。說起印度人和牛之間的關系,這其中還是有很多說道的,正常的印度人由於信仰印度教,所以對牛非常的崇拜(在印度的古老傳說中,所有神祗都是從一頭母牛肚子里誕生的,聖河的源頭也被稱作是牛嘴)崇拜都來不及更不要說吃了,那簡直是對神的大不敬。
至於說有部分人吃牛肉,那是因為這部分人是穆斯林,信仰的是伊斯蘭教,他們才不理會印度教徒那些說法,所以他們是吃牛肉的。也就是說,印度除了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和耆那教徒不吃牛肉,其他群體一般都沒有不吃牛肉的說法,這方面印度政府也沒有太多的規定,畢竟信仰不同,各方面的文化也會有差異。
我們常見的牛有黃牛、水牛、奶牛等,而在印度有種牛叫瘤牛,是印度當地所謂的神牛,這種牛在印度可以說比有些種性人的地位還高,因為在印度教文化里,瘤牛是神靈的使者。
至於黃牛雖說比不上瘤牛的地位,至少說還有它的一席之地,雖然沒有受到特有的保護,至少還有部分人不會去傷害它,也不會去吃它。我們再來說說水牛,水牛的地位在印度微乎其道,不被印度人當作牛看待不說,還被當成邪惡的象徵,這與瘤牛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綜上所述,印度人把牛當做神靈,為何又吃牛肉?除了穆斯林和耆那教徒,還有吃那些所謂不當牛的水牛肉,一般印度人是不吃牛肉的。即便現在有部分人試著吃牛肉,那也是少之又少。
印度人把牛當做神靈,為什麼還要吃牛肉?這個問題問得並不準確。
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五花八門,印度教雖然一家獨大(信仰印度教的人甚至達到了85%的比例,這部分人將牛視為神靈,他們從不吃牛肉,他們甚至仇視殺牛的人),但印度第二大宗教伊斯蘭教也並不可小視,雖然比例不大,但是落到同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身上,讓印度穆斯林的人數達到了2億之巨,這些人吃牛肉的權利誰也不能剝奪,也許連印度人自己都不知道,印度是全世界牛肉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什麼樣的牛才算是印度的神牛?其實印度最開始也並不是不吃牛肉的,一切都是印度教的教義逐漸演變而形成的規定。
在農業 社會 ,公牛能夠在農耕 社會 提供極大的勞動力,不僅能夠耕地還能夠運輸貨物,母牛能夠提供牛奶,是人們強健體魄的助力。而看似無用的牛糞也能夠當做燃料,甚至現代 社會 ,牛尿也被他們神化,有了「包治百病」的效果。
印度教認為牛是神的坐騎,是印度人偉大的母親,對待牛甚至要像對待母親一樣尊重。
那什麼樣的牛才能夠算是神牛呢?
印度人根據種姓制度被分為了三六九等,牛自然也要分等級,並不是所有的牛都可以算是神牛的。
印度的牛主要可以分為這三等:一等是瘤牛,二等是除了瘤牛以外的黃牛,三等是水牛。
瘤牛就是上面圖片顯示的,背上有類似駝峰的牛峰,它們其實是黃牛的一個亞種,這種瘤牛在印度的各種宗教典籍中都被賦予了神聖的地位,他們認為那些神正是騎著瘤牛才打敗了惡魔,這些就是印度教教義裡面關於牛最基本的傳說。
至於第三等的水牛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他們是印度牛奶、牛肉、牛皮的主要來源。截止2016年的時候,印度水牛的存欄量達到了1億頭,佔世界水牛總數的56%。
時至今日,在印度落後的農村地區,這些水牛依然作為為印度人耕地提供勞動力輸出,但是如此數量的水牛自然不可能全部都用來耕地,屠宰是大部分牛的結局。
牛確實養活了很多印度人!
在印度,吃牛肉的到底是哪些人?印度教的教義中如此崇拜牛,他們自然不可能殺牛,吃牛肉了。甚至在一些激進的印度教教徒看來,吃牛肉應該受到懲罰,應該通過立法來保護牛,這些舉動更像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對印度的整合,順便起到打擊其他宗教的目的。
很顯然,這並不容易。那到底哪些人會吃牛肉呢?答案就是穆斯林和印度低姓的「底層人」。
雖然對於印度教教徒來說,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是對於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來說,牛肉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印度,穆斯林占據總人口的15%左右,比例不大,但是人數卻有2億左右,這些人吃牛肉的權利誰也不能夠剝奪。
除此之外,在印度還有一批牛肉食客,他們就是低種姓的人,他們生活貧困,處在 社會 的底層。
甚至他們很多人從事著殺牛、製造牛皮革相關的工作,因為生活的原因,他們對於吃牛肉沒有任何心理壓力。
印度低種姓,生活貧困的人多不多?很多!
這兩類人的存在,讓吃牛肉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印度,是否吃牛肉是個關乎國家穩定的大事?有人覺得牛是神,有些人卻殺牛吃肉,這兩類人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
在一切堅定的高種姓印度教徒眼中,對於牛的崇拜,對於牛屍體的處理和保護是一種證明自己的方式,吃牛肉的人更是受到他們的鄙視。
這些高種姓的印度人,人多勢眾,很多還位高權重。
這些牛的擁護者,不斷宣傳牛的神聖性,甚至前面說的水牛在他們看來也是神聖的。
曾經印度還出台過法律,主要就是禁止屠殺牛,雖然刑期並不高,並且執行的也並不嚴格,但是還是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這樣的法律法規嚴重侵害了「吃牛人」的權益,廣大的穆斯林當然不同意了,有些激進的穆斯林甚至當眾殺牛以示抗議。
有人殺牛,有人護牛,矛盾和沖突愈演愈烈,死在這類沖突中的印度人不在少數。
客觀來說,如果印度人不吃牛肉,對於印度的經濟也是一種打擊。
印度有很多從事牛的販賣、屠宰相關工作的人,這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手段,甚至下游還有牛肉的出口、製革也有很多的從業人員,這些人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卻要為狂熱的印度教徒的宗教或者說愛國情緒買單,他們自然不會願意。
牛肉的短缺同樣會造成其他肉類物價的飛漲,對於經濟穩定,甚至國民的身體素質都有影響。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以及底層人士在是否吃牛肉這件事上面的矛盾,是事關印度的穩定的大事。
寫在最後的話:印度在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前,國內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倒也能夠和平相處,但是英國人想要挑起印度人的矛盾,好方便他們的統治,殺牛護牛的矛盾就像英國人瞌睡時送來的枕頭,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而且印度穆斯林分布是分地域的,也就是說有一大片的人基本都是印度教徒,另有一個小地方,這里的人基本都是穆斯林。
所以說,如果印度政府在對待牛的這件事上處理不好,最後造成印度國家的分裂也是有可能的。
這種糟心事,就留給印度人去處理吧,您說呢?
『拾』 印度人為什麼不愛干凈
印度人不愛干凈,而是綜合原因。
首先印度雖然國土面積只相當於中國的1/3不到,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積卻遠遠多於中國,再加上地處熱帶、高溫多雨,印度的農產品產量非常大,也就決定了印度供養人口潛力其實比中國強,糧食安全更有保障(這個有一說一)。
但也正是如此,沒有飢餓之虞的印度人養成了慵懶、被動的性格,要知道,慵懶被動的人,是不可能愛干凈的(非洲人、拉美人也是同理)。
加上,印度這個國家貧富分化極其嚴重,社會階層固化,所以印度窮人群體很大,廣大印度人給人一種「又窮又懶」的印象,而窮困,直接導致衛生習慣惡劣和邋遢的生活習慣。
其實,中國解放前底層人總體上也是很邋遢的,解放後生活條件上去,特別是毛主席倡導新生活,才有了如今的中國人。
印度要養成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僅是要克服窮困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毛主席那樣偉大的人領導大家建立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