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有多少墳墓

印度有多少墳墓

發布時間:2022-11-21 16:44:47

Ⅰ 印度泰姬陵是什麼建築宮殿還是陵墓建於何時

泰姬陵(波斯語,烏爾都語: �1�2�1�9�1�4 �1�9�1�5�1�8 ),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後阿姬曼·芭奴(�1�9�1�9�1�2�1�9�1�0 �1�9�1�5�1�8)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

Ⅱ 印度絕美皇後:18年生13個孩子,38歲病亡,墳墓如今成景點

旅客前往印度 旅遊 時,泰姬陵是必不可少的打卡景點之一,它整體採用純白色的大理石建造而成,上面還鑲嵌有精美的瑪瑙和玻璃,享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這座絕美的建築是沙·賈汗為了紀念穆塔茲·馬哈爾修建而成, 它承載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愛情故事,這段故事至今依舊能深深地打動眾人。

公元1592年,沙·賈汗出生於莫卧兒帝國,他是這個國度的第五代國王,在他的統治時期整個國家實力空前強大。

在沙·賈汗還是一位王子的時候,他就遇到了出生於貴族家庭的阿姬曼·芭奴,後者擁有絕世容顏,肌膚如凝脂一般柔滑而且十分白皙。

王子一下子就傾心於這位美人,再加上門當戶對很快就促成了這段婚姻, 二人雙雙步入婚姻的殿堂。


結婚之後,阿姬曼·芭奴和沙·賈汗同甘共苦,和丈夫一起征戰沙場。二人彼此陪伴了許多年,感情甜甜蜜蜜,他們的感情故事讓許多人羨慕不已。然而這段勝似神話的愛情,也在接受著重重的考驗。

沙·賈汗畢竟還是莫卧兒帝國的王子,他出類拔萃的能力已經完全能夠勝任國王之位,但是他的父親好像是越活越年輕,根本不會讓出國王的位置, 於是沙·賈汗開始起兵造反准備推翻父親的統治。

沙·賈汗並不是他的冷血父親,並不能毫無芥蒂地殺人奪位,在他的心底還留存著溫情,這樣的人迎來的結局註定只有失敗。

最終,沙·賈汗被老國王流放到荒野,周圍的親戚都離他而去,這段時間里只有阿姬曼·芭奴堅持待在他的身邊。為了幫助沙·賈汗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阿姬曼·芭奴還聯系自己的父親,暗中資助王子。

1628年,沙·賈汗熬過了苦難的日子,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他在岳父的幫助之下憑借著超強的能力勇奪國王的寶座。

沙·賈汗上位之後立即冊封阿姬曼·芭奴為泰姬·瑪哈爾,意思是「宮廷之翹楚」,這個榮譽至高無上,確定了阿姬曼·芭奴的地位沒有人能夠替代。

看似美好的愛情卻沒有圓滿的結局,他們之間的感情線在此時戛然而止,當時妻子已經為沙·賈汗誕下十三個孩子,但是在生第十四個孩子的時候不幸難產,最終因為難產而死。 連年的奔波已經讓阿姬曼·芭奴疲憊不已,最終只能油盡燈枯,不幸在38歲時逝世。


阿姬曼·芭奴的離世一下子就打擊到了沙·賈汗,他難以接受這件事,經常是獨自待在王後的寢宮里默默地承受著痛苦。妻子逝世的一個月里他幾乎不過問政事,頭發都愁成了白發,後來要求全國兩年內禁止所有的 娛樂 活動,以祭奠阿姬曼·芭奴。

沙·賈汗掙扎了許久之後才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並決定為妻子修建一所最華麗的陵寢,傾盡了這個國度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1633年,泰姬陵亞穆納河附近開始動工修建,這里是一處開闊地,沙·賈汗能夠從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看見泰姬陵。泰姬陵整體上採用大理石建造,並鑲嵌有無數的珍寶作為裝飾,建造它的工人都是國王精挑細選出來的能工巧匠,總計兩萬多人。

泰姬陵的豪華程度空前絕世,是當時最富麗堂皇的陵墓,是穆斯林藝術巔峰時期的傑作。沙·賈汗死後也葬在這里,他的棺材放在阿姬曼·芭奴棺材的旁邊。

合葬在妻子身邊是沙·賈汗最後的願望,雖然生前略有缺憾,但是在死後他們能夠彼此陪伴永遠。

這段愛情故事流傳了幾百年,泰姬陵無疑是一個偉大愛情的紀念碑,它在那裡向大家講述著沙·賈汗與阿姬曼·芭奴之間的愛情故事。這段故事還會繼續流傳,子子孫孫都會記得有這么一位痴情的君主,他一生的摯愛僅有阿姬曼·芭奴一人。

Ⅲ 誰知道世界十大墓地在哪

1.印度泰姬陵
位於阿格拉的泰姬陵無疑是世界上最美的祭獻雛菊的地方。17世紀的顯耀皇帝沙迦汗修建了這座陵墓以祭奠他深愛的妻子姬曼·芭奴,修建陵墓所用的白色大理石是從拉賈斯坦邦運來的,還有來自中國的水晶,以及來自西藏的綠寶石和斯里蘭卡的藍寶石。
2.埃及金字塔
這些金字塔位於開羅市郊,修建於公元前3200年左右,但是這對於墳墓的產生來說就可以說是太空時代了。金字塔刺破天際,在眾多的皮條客、駱駝以及帶著相機的參觀者的包圍下屹然挺立。據估計大約有2-3萬人參與了修建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至少是由2百萬塊石塊堆砌而成。
3.馬里多貢墓群
崎嶇的峭壁從暴曬的大陸上拔地而起,這是西非最為絢麗的景觀。這里也是多貢部落的生活的偏僻地方。在這神奇的地方最為特別的是這里的墓地。這些小建築被修建在懸崖上,通常還是在崖壁的中央,還沒有可辨別的方法可以接近這些墓群。
4.義大利新教徒墓地
在羅馬繁華的一角發現一個鬱郁蔥蔥的公園無疑是讓人驚訝的。浪漫主義詩人濟慈在26歲的盛年早逝被安葬在這里,與他相伴的還有雪萊。這個公園最為特別的是尖角的金字塔:這座奇怪的墳墓是一位鍾愛埃及古生物的羅馬將軍設計的。
5.美國好萊塢永生公墓
完美的草坪,成列著好萊塢名人的遺像的庄嚴紀念館,令人流連忘返。這個熒幕名人迷人的公墓無疑是真真的銀河,它匯集了Rudolph Valentino、Douglas Fairbanks 和墓碑上寫著兔八哥名言「那些都是朋友」的Mel Blancs。
6.義大利,羅馬地下陵墓
古羅馬法典禁止埋葬在羅馬城內埋葬屍體。大多數羅馬人都採用火葬,但是早先的基督徒都被埋葬在一連串的無止境的地下通道中,它們的埋葬地接近古羅馬的the Via Appia大道。這個地下墓地是羅馬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景象——現在已經沒有死者的遺體,留下的唯有早先基督徒的壁畫、祭壇和肖像。
7.法國,佩雷·拉雪茲神父公墓
這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公墓,這里聚集了無數群星的亡魂,像伊迪絲·琵雅芙、普魯斯特、王爾德、巴爾扎克和伊薩多拉·鄧肯就安葬在這里。這座公墓始建於1804年,但使它聲名遠揚的是把名人的遺體遷移到這里的市場計劃的運作,比如把法國戲劇家莫里哀的遺體遷移到此以吸引生意。
8.墨西哥帕卡爾墳墓
在恰帕斯山脈的山腳下,在古瑪雅城市Palenque遺跡之上,在叢林混亂一角。這是一個富有電影色彩的地方,到處是飄搖的薄霧和茂密的叢林。這個城市最為著名的紀念碑是帕卡爾墓(帕卡爾是這個城市7世紀的開國君主),它坐落在著名的峻峭的金字塔型的碑銘詩內。
9.美國Hartsdale寵物公墓
在1896年,塞繆爾·約翰遜獸醫醫生把它的蘋果園給一位失去寵物的朋友作為埋葬他的小狗的墓地。 今天Hartsdale已經有了7萬個墳墓,這些墳墓中埋葬的有些是著名的戰爭犬,還有一座紀念在二戰期間為紅十字會工作的狗紀念館。一下名人也在這里埋下了自己的愛犬如瑪利亞·凱利和黛安娜·羅斯。
10.埃及死亡城
這是世界上最讓人好奇的墓地:他不僅僅是死者的墓穴,還是活人生活的地方。由於開羅的房子短缺,使得許多家庭住進了這座市郊巨大公墓的墓穴中。傳說,埃及人把死者埋在房屋的周圍,這樣在漫長的服喪期親屬們就能和他共同生活。現在蹲坐的人都把墓碑當做餐桌。

Ⅳ 印度的陵墓建築特點與成就,謝謝

泰姬陵的構思和布局充分體現了伊斯蘭建築藝術庄嚴肅穆、氣勢宏偉的特點,整個建築富於哲理,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藝術珍品。所有遊客都把印度人民的這一非凡傑作稱為印度的奇珍。
這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外形端莊宏偉,無懈可擊,寢宮門窗及圍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而成,牆上用各色寶石鑲嵌出色彩艷麗的花朵。
工藝成就
建築群總體布局完善:布局很簡明,陵墓是唯一的構圖中心,它不像胡瑪雍陵那樣居於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於中軸線末端,在前面展開方形的草地,因之,一進第二道門,有足夠的觀賞距離,視角良好,仰角大約是1:4.5。 建築群的色彩沉靜明麗,湛藍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著晶瑩潔白的陵墓和高塔,兩側赭紅色的建築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盪漾在澄澈的水池中,當噴泉飛濺水霧迷時,景象尤其魅人。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著樂生的歡愉氣息。
陵墓肅穆明朗 構圖穩重舒展:台基寬闊,和主體約略成一個方錐形,但四座塔又使綜輪廓空靈,同青空相穿插滲透。它的體形洗練:各部分的幾何形狀明確,互相關系清楚,虛實變化肯定,沒有過於瑣碎的東西,沒有含糊不清的東西,誠朴坦率。它的比例和諧:主要部分之間有大體相近的幾何關系,例如,塔高(連台基)近於兩塔間距離的一半,主體的立面的中央部分的高近於立面總寬度的一半,立面兩側部分的高近於立面不計抹角部分的寬度的一半,其餘的大小、高低、粗細也各得其宜。它的主次分明:穹頂統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心,尺度其次;兩側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襯中央凹廊,尺度第三;四角的共事尺度最小,它們反過來襯托出中央的闊大宏偉。此外,大小凹廊造成的層次進退、光影變化、虛實對照,大小穹頂和高塔造成的活潑的天際輪廓,穹頂和發券和柔和的曲線,等等,使陵墓於肅穆的紀念性之外,又具有開朗親切的性格。
熟練運用構圖的對立統一規律:陵墓方形的主體和渾圓的穹頂在形體上對比很強,但它們卻是統一的:它們都有一致的幾何精確性,主體正面發券的輪廓同穹頂的相呼應,立面中央部分的寬度和穹頂的直徑相當。同時,主體和穹頂之間的過渡聯系很有匠心:主體抹角,向圓接近;在穹頂的四角布置了小穹頂,它們形成了方形的布局;小穹頂是圓的,而它們下面的亭子卻是八角形的,同主體呼應。
四個小穹頂同在穹頂在相似之外好包含著對比:一是體積和尺度的對比,反襯出大穹頂的宏偉;二是虛實的對比,反襯出大穹頂的莊重。細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強的對比,它們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開花宏大。同時,它們之間也是統一的:它們都有相同的穹頂,它們都是簡練單純的,包含著圓和直的形式因互;而且它們在構圖上聯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台基穩穩托著,兩座塔形成的矩形同陵墓主體正立面的矩形的比例是相似的,等等。除了對比著各部分有適當的聯系、呼應、相似和彼此滲透之外,它們之間十分明確的主從關系保證了陵墓的統一完整。

Ⅳ 古埃及墓穴簡介

古埃及墓穴簡介
一個墳墓是死者的遺體庫的封閉空間。傳統上,墳墓位於洞穴、地下或專門設計用於容納已故人的遺骸以及通常是他們的財產、親人的結構中,或者在被稱為「大死亡坑」的墳墓中在城市的烏爾,一個僕人。該納圖夫墓在以色列,其日期為c。公元前12,000年,其中包含一個與他的狗一起埋葬的男人的遺骸。墳墓一直被認為是死者的家園,每一座建造的墳墓都是以這個概念建造的。墳墓是一個死者的最後安息之地,然而,他的靈魂將繼續生活在另一個領域。私人物品或寵物經常與死者一起埋葬,因為人們認為來世需要它們。墳墓的建造也反映了埋葬在那裡的人的地位和某種文化對來世的信仰。從美索不達米亞到羅馬的古代文化都認為死者來世還活著,還有關於鬼魂的古老故事(例如羅馬作家小普林尼(PlinytheYounger)在c。公元100年)與對死者的不當埋葬有關。來自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希臘和瑪雅等多種文化的古代銘文都提到了尊重死者的葬禮和紀念的重要性,以及不這樣做的可怕後果。
在古埃及的墳墓
古代最精美的墳墓是埃及人為他們的國王法老建造的墳墓。早期,埃及人建造了馬斯塔巴,用干磚製成的墳墓,然後用來支撐挖入地下的豎井和房間。在每個mastaba中,都有一個大房間用於紀念死者的靈魂,還有一個相鄰的小房間,serdab,在那裡放置一尊死者的雕像,以便靈魂可以見證和享受儀式。馬斯塔巴繼續作為平民的墳墓,但對於皇室來說,它被稱為金字塔的結構所取代。從薩卡拉的階梯金字塔開始,皇家金字塔將在吉薩胡夫大金字塔的建造中達到輝煌的高度(建於公元前2551-2528年)。皇家金字塔裝飾著描繪已故國王生平和成就的畫作,並裝滿了靈魂在蘆葦地的來世所需的所有必需品。法老們被埋葬在被稱為帝王谷的地區,他們的墳墓是精心設計的永恆家園,反映了他們作為神聖統治者的地位。
美索不達米亞古墓
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墓葬中,墓葬通常與馬斯塔巴相似,但與埃及一樣,皇室的墓葬更加華麗。由C.LeonardWooley在1920年代進行的考古發掘發現了烏爾皇家陵墓,其中發現了許多由黃金、青金石和紅玉髓(最著名的是普阿比王後的王冠)組成的精美作品。在被伍利稱為「大死亡坑」的一座墳墓中,發現了6名警衛和68名宮廷女士的屍體。人們認為這些是國王的寵兒,並被選中陪伴他到來世。美索不達米亞人,無論是蘇美爾地區南部還是阿卡德北部,他們非常關心死者的適當埋葬,以至於他們經常在他們的房屋內或附近建造墳墓,以便他們可以繼續照顧死者並防止因鬼魂而引起的問題(瑪雅人也觀察到同樣的做法文化也保持著對鬼的根深蒂固的恐懼)。這些墳墓中總是包含個人財產以及禮物,即使是一些不起眼的禮物,死者到達那裡後都會提供給冥界的眾神。當然,隨著美索不達米亞各地出土的墓葬物品證明,國王們安息時會為眾神准備更精緻的禮物。
瑪雅人和帕卡爾國王的陵墓
瑪雅統治者的陵墓的建造方式與其他文化的國王陵墓的建造方式大致相同,因為它們在風格和結構上都很華麗,並且裝滿了人們來世可能需要的所有必需品。帕倫克國王K'inichJanaabPakal墓的牆壁(公元603-683年)裝飾著帕卡爾從塵世生活過渡到眾神領域的圖像,他被埋葬在反映同一主題的精心雕刻的石棺中。雖然有些人聲稱這些雕刻描繪了帕卡爾乘坐火箭,因此是古代外星人與瑪雅人互動的證據,但學術界認為這一理論站不住腳。石棺上的雕刻在某些人看來是火箭,被學者們認為是帕卡爾正在上升到天堂的生命之樹。與其他統治者一樣,帕卡爾國王被授予了一座與他的地位和成就相稱的陵墓,並且被認為是由認為他配得上這一榮譽的臣民建造的。然而,中國第一個皇帝的陵墓,
中國陵墓和石黃帝陵
中國的石皇梯墓中有8000多名兵馬俑及其武器、戰車和馬匹,以便皇帝在來世擁有一支常備軍。這座高達141英尺(43米)的墳墓於公元1974年在西安市首次被發現,由於害怕石黃梯設計的各種陷阱而尚未被挖掘出來。保護他被埋葬的巨大寶藏。超過700,000名工人被徵召建造這座墳墓,這座墳墓本應象徵著史黃帝統治的世界,並將在來世繼續統治。中國的其他墓葬,在規模或范圍上都沒有那麼大,也反映了這樣一種信念,即死者將繼續以某種形式存在於另一個領域,並可能繼續對生者產生影響,
在希臘的墳墓
在希臘,富人的墳墓在建築上與現代陵墓密切相關,因為它們通常是裝飾華麗的石頭建築,供躺著的死者居住。由於希臘人相信死者的記憶對於來世的精神繼續存在是必要的,因此希臘墓葬經常描繪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環境(例如坐下來吃飯,享受朋友或家人的陪伴)為了提醒生活中那個人是誰。希臘人通過參觀他們的墳墓並與他們交談來紀念親人的死亡周年紀念日,總是確保說出他們的名字以向死者表示他們被記住。在雅典,在雅典衛城下面,普通公民的墳墓描繪了與更富裕的人的墳墓相同的場景,並且總是在紀念的盡頭。在行動中陣亡的士兵通常被埋在戰場上的萬人坑中,只有一個標志物(通常是命名戰斗和日期的紀念碑)用來紀念陣亡者。然而,讓死者的記憶保持鮮活取決於生者,為此,一個人的家人通常會為此豎立一個標記,並在一個人的死亡周年紀念儀式上代替實際的墳墓。邁錫尼時期(公元前1900-1100年)的墓葬被稱為tholos或蜂巢墓,被認為源自克里特島的早期米諾斯建築進步.這些tholos墳墓中最著名的一個是阿特柔斯的寶庫(也稱為阿伽門農之墓,如上圖所示),它建於公元前。公元前1250年。
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新石器時代墓葬
蘇格蘭的墓葬,例如Maeshowe的墓道墓在奧克尼,顯示出與古希臘的顯著相似之處,尤其是tholos墓。老鷹之墓(也在奧克尼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其中埋有300多人的骨頭。在人類的骨骼遺骸中,有700多隻白尾鷹的遺骸,它們因此而得名。在這兩座墳墓中都沒有發現任何個人財產,但這種缺失被認為是古代對墳墓的掠奪。與其他文化一樣,整個蘇格蘭的新石器時代墓葬都經過精心設計,成為死者之地的死者之家。例如,在Maeshowe,要進入墳墓,需要移開一塊大石頭,然後下降到代表冥界的密室。愛爾蘭的紐格蘭奇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墓葬之一(早於吉薩金字塔和希臘的邁錫尼文明),建於公元前3300-2900年。紐格蘭奇像梅肖一樣,經過精心建造,在冬至時讓一縷光線進入內室的黑暗,這被認為象徵著死者的永生。愛爾蘭最古老的通道墓葬位於斯萊戈縣,擁有最大的巨石墓地卡羅莫爾。整個愛爾蘭的其他墓葬(稱為支石墓)的建造方式與卡羅莫爾墓葬大致相同。布朗希爾支石墓卡洛郡的墓室沿用了地下墓室的習俗,但其特點是位於100公噸重的直立巨石(被認為是歐洲最重的石頭)上的頂石和位於米斯的被稱為人質土丘的墳墓,與紐格蘭奇相似,因為它的建造(公元前3000年)是為了在某些日子裡冉冉升起的太陽照亮內部的墓室,象徵著重生和生命之光。
古印度的陵墓
這個概念同樣存在於印度的墳墓中,最初,墳墓是洞穴或雕刻在岩石懸崖上,但最終演變成陵墓,慶祝死者的生活並通過生者的紀念確保他們的不朽。火葬是印度處理死者遺體最常見的方法,因此,墓葬的使用程度與其他文化不同。印度教的宗教信仰鼓勵火葬和散布骨灰,但隨著伊斯蘭教的引入對這個國家來說,死者遺體的重要性得到了強調,墳墓變得更加普遍,作為紀念和紀念死者的一種方式。最著名的例子(雖然不是古老的例子)是沙賈汗於公元1631年為他的妻子建造的泰姬陵。
羅馬墓葬和地下墓穴
古羅馬的墓葬遵循與埃及和其他地方相同的發展過程,從埋葬地下或洞穴開始,演變成更精緻的結構來安置死者。羅馬墓葬也慶祝個人的生活,但與希臘或印度的墓葬不同,羅馬墓葬通常以銘文為特色,而不是雕刻或浮雕,可以閱讀和背誦死者的事跡。羅馬人被埋葬在位於城外的墓地中,以紀念生者之地和死者之地的分水嶺。就像在美索不達米亞一樣,羅馬人害怕死者和鬼魂的回歸,除非為特定目的通過占卜召喚,否則被認為是強大的邪惡。富有的羅馬人被埋葬在精心設計的墳墓中,而那些富裕的羅馬人則被安葬在城外的洞穴中或被火化。火葬死者是最流行的處理屍體的方式,之後,骨灰被保存在骨灰盒中,骨灰盒被保存在家庭中的榮譽位置。基督教的興起然而,對死者身體復活的新信仰導致火葬數量減少,而且由於墓地中沒有死者的空間,地下墓穴在地下挖掘,牆壁上有屍體架子,成為最常見的古羅馬墓葬的形式。
參考書目
Bunson,M.古埃及網路全書。格拉梅西,1999年。
杜蘭特、W.凱撒和基督。西蒙和舒斯特,1980年。
杜蘭特,W。我們的東方遺產。西蒙和舒斯特,1954年。
杜蘭特,W。希臘的生活。西蒙和舒斯特,1935年。
Hadingham,E.圓圈和立石。海涅曼,1977。
漢密爾頓,E。羅馬之路。WW諾頓公司,1993年。
Ikram,S.古埃及的死亡與埋葬。朗文,2003。
Kramer,SN蘇美爾人。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71年。
Leick,G.美索不達米亞。企鵝(非經典),2003。
Scarre,C.&Fagan,BF古代文明。皮爾遜,2007年。
斯圖爾特,GS失落的瑪雅王國。國家地理學會,1993年。
張琳。秦朝的夢想兵馬俑。西安出版社,2005。

Ⅵ 古印度有哪些喪葬習俗

古印度存在一種非常罕見的習俗,當人們認為自己要死時,如年老病重,甚至在一切如意但為了怕將來的不幸時,他們都會自焚,以求早登極樂。人們把死當做一件幸福的事,認為「死只不過是從一個不愉快的夥伴即身體的糾纏之下得到了解脫」。有這樣一段故事說,亞歷山大離開印度時,勸說印度的智者卡蘭那斯去波斯。卡蘭那斯到了波斯但卻因不適應那裡的生活而一天天消瘦下來,但他堅決拒絕治療,最後他下定決心要自焚,任憑亞歷山大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於是,亞歷山大隻好按卡蘭那斯的要求准備火堆,並安排子一個儀仗隊。自焚那天,卡蘭那斯頭戴印度式花環,在萬人注目下從容地登上柴堆。當柴堆點火時,按照事先的安排,喇叭吹響,軍人吶喊,以向死者致敬。

有祭禮圖像的印章在古印度文明中,還存在另一種較為文明的喪葬習俗——土葬。在哈拉巴古城發掘時,發現了個人墓葬和家族墓葬。這些墓葬為我們研究古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根據考古發掘,個人墓葬的往往是較為上層的人物,棺材也很講究,是用當地珍貴的青龍木和雪松製成。而普通老百姓則一般葬於公墓。古印度人相信,人死後到了另一個世界,墓地就是死者另一種生活的地方。幾乎在所有墓葬中都有隨葬品,根據生前地位的高低,決定隨葬品的多少。在隨葬品中,有天青石、玉髓或銅珠等裝飾品。

在哈拉巴文明時期,墓的形狀通常是長方形的,挖得比較深。在出土的男性隨葬品中,有日常用的各種陶器,估計當時裡面盛滿了水和酒,准備給死者享用;而女性隨葬品中,則少不了首飾、鏡子等美容用品。

在哈拉巴文明衰落後的幾千年中,這種習俗仍在延續。1978年,烏茲別克考古學家維克多·薩里爾尼第在阿富汗的泰里爾·泰普發現了七座墓葬。經過考證,年代為公元1世紀左右,當時這里由印度的貴霜王朝所統治。每座墓中都有一口無蓋的木棺、一具骷髏和大量的金匾、珠寶及其他隨葬品。在一個女性墓中還發現一頂可折疊的王冠,由此推斷,此墓的主人地位很高,可能是王妃之類的人物。

Ⅶ 富裕與貧窮僅僅一門之隔,印度的「墳墓之門」有何寓意

印度的「墳墓之門」就是德里門,它建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區分新城和舊城而已。同樣這個德里門也區分了貧窮和富裕的人群,雖然說這個建築確實存在很諷刺,但確實當地的特色景點,想要踏入富人的世界就得更努力去工作,讓人很有積極的思想。

印度的「墳墓之門」其實是很諷刺的一道建築,明顯的貧富區分導致很多人都會去感受不一樣的同一個地區不同的風采。

Ⅷ 印度沒有土葬嗎

有土葬,印度民族、宗教眾多,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教派都有不同的喪葬習俗。一般基督教、伊斯教實行土葬,印度教、佛教、錫克教實行火葬,不同教派、不同地區又有或多或少的區別。

Ⅸ 印度公園變成墳屍台,為什麼印度的疫情會越來越嚴重

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言,如今如果說起來疫情,其實內心並不會有慌張,可以說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每天確診人數都在不斷攀升,而且幾乎每天都會存在死亡人數,那個時候的確心中充滿恐懼,但是在我國免費進行治療,並且積極防控的情況下,我國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我們完全能夠安居樂業,不用再懼怕疫情,即便局部地區會出現突然爆發的狀況,但是在短時間之內也會得到控制,並且不會再出現死亡的情況。

在當地疫情發生以後,還沒有到達如此恐怖的境地之前,已經有多輛包機到達歐洲地區,當然這些人全都是富豪,可是誰又知道富豪的身上究竟有沒有攜帶病毒呢?

Ⅹ 印度有多個火葬場遺體積壓,印度的疫情究竟有多嚴重

印度的疫情如今已經十分嚴重了,面臨著床位和氧氣的欠缺。印度正在經歷該流行病的第二次全面爆發,當地的醫療資源,比如病床,醫生,更重要的是氧氣,都處於最緊急的狀態。

印度當地的醫院的氧氣瓶已經到了極限,所以一旦病情變得危急,沒有氧氣瓶,人們就陷入絕望之中了。

所以印度需要的第一資源就是氧氣瓶,印度也在各方面想盡辦法調動,但好像效果並不理想,一時半會兒估計是無法得到解決了。

印度疫情第二次爆發的原因

首先,印度的衛生條件不好。好的都是印度有錢人,更別說貧民窟的人了。此外,印度人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時候,缺乏戴口罩和勤洗手的習慣。

印度的疫情遠比其他國家嚴重,因為印度的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較差,又因為宗教問題、地區糾紛等問題,印度經常發生騷亂。

很明顯,是印度的領導控制不好印度,新冠疫情感染率很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一波又一波的確診病例。此外,印度的人口數量也很大,因為人口基數相對較大,所以很多人感染了新冠疫情。

閱讀全文

與印度有多少墳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風影響力如何 瀏覽:633
越南蘸水怎麼弄 瀏覽:960
中國電機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518
中國銀行對公轉錯了多久能退 瀏覽:672
哪裡可買義大利石楠木 瀏覽:24
伊朗貨幣有什麼 瀏覽:140
想去越南玩需要辦理什麼證 瀏覽:518
在印尼買一瓶灌桶需要多少錢 瀏覽:269
伊朗阿巴斯什麼航線 瀏覽:539
中國是學什麼 瀏覽:265
富士康印度工廠生產什麼時候 瀏覽:711
義大利為什麼這么熱 瀏覽:421
義大利壹佰文化傳媒怎麼樣 瀏覽:337
中國有多少徐國美 瀏覽:110
伊朗的教為什麼是第一大教 瀏覽:452
印度軍隊為什麼要用頭巾包頭 瀏覽:70
印度出嫁和中國出嫁有什麼不一樣 瀏覽:803
印尼手機官網怎麼找 瀏覽:535
30萬越南幣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318
印尼航空都提供什麼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