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不怕樹敵

印度為什麼不怕樹敵

發布時間:2022-11-21 17:51:14

1. 印度的軍事實力

1.戰略目標:稱霸南亞,遏制中國,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大國。俄羅斯在軍事上大力收縮,美國也減少了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南亞地區出現了相對的力量真空,對此,印利用與美、俄、日等國的戰略夥伴關系,加快核軍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快爭當軍事強國和世界「一流」大國的步伐。

2.戰略方針:

(1)在戰爭威脅判斷上,突出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低強度戰爭)的威脅,戰爭准備從打一場全面戰爭轉向打多場邊境局部戰爭;

(2)以進行「有限戰爭」作為主要作戰手段,即通過給對手以必要的懲罰,實現相對有限的戰爭目的;

(3)以巴、中兩國為主要對手。擁有對巴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迫使其撤出所佔領土;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對中國不放棄「既得利益」,相機進行新的擴張和蠶食;

(4)通過外交、軍事和經濟手段,特別是核威懾,謀取和維護對南亞諸國的威懾與控制;

(5)控制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之間的海域,堅持不允許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政策,特別是中國同印度鄰國發展軍事關系;

(6)加速與東盟建立經濟上的戰略聯盟和「軍事合作」關系。

3.作戰思想:當前印軍認為,戰爭的基本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主張在進攻和防禦時都具有進攻意識,並立足於打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基本內容是:

(1)強調攻勢作戰,先發制人,必要時越境作戰,力求把戰火引向敵方領土;

(2)在進攻和防禦中實施全縱深立體作戰;

(3)注重機動作戰,力求掌握戰場主動權;

(4)強調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突出空軍的作用,重視陸空軍協同聯合作戰;

(5)強調在主要方向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達成速戰速決的效果;

(6)重視發揮電子戰的作用,實施電子欺騙,壓制電子干擾,隱蔽作戰意圖,電子殺傷與火力殺傷相結合;

(7)強調實行高效的作戰指揮。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納拉亞南(1997年7月25日上任)。總理阿塔爾·比哈爾·瓦傑帕伊(1999年10月上任)。國防部長賈斯旺特·辛格(兼外交部長,2001年3日上任)。陸軍參謀長S.帕德馬納班上將(2000年9月30日上任)。海軍參謀長蘇西爾·庫馬爾上將(1998年12月30日上任)。空軍參謀長A·Y·提普尼斯上將(1998年12月28日上任)。

2. 為什麼印度不怕打仗,不怕經濟崛起被打斷

何以這么叼?印度建國後聯合國說克什米爾地區應由當地人民自主選澤歸屬,印度就違反聯合國決議果斷出兵佔領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也只能出兵佔領另外一部分.
三次印巴戰爭,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
1961年印度出兵打敗了葡萄牙軍隊,強占果阿等地區.
1962年雖然戰術上印軍敗了,但是戰略上他們拿到了想要的土地,戰略上並沒有輸
1965年進入洞朗地區,中國說三天內印度不撤軍中國就出兵,印度撤了.
1967年印度再次入侵中國,雙方交火互有死傷
70年代印度武力吞並了錫金共和國,開始控制不丹政權.
1987年印度趁中國和越南打仗,再一次入侵中國,最後被出兵逼退.
1999年印度出兵和中國在東章瀑布地區對峙82天,後雙方撤軍.
2001年印度再出兵佔領中國領土東章瀑布和多果兒草原
2014年印度出兵生吃中印雙方爭議區提布列地區.

3. 為什麼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印度,在面對巴基斯坦時也不敢輕舉妄動呢

那倒不是,其實印度經常欺負巴基斯坦。只是打不了大仗而已。印度首都新德里距離邊境不到400公里,而巴基斯坦有核武器的。
簡單的說: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核威懾是有效的,印度不敢對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但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常規威懾能力較弱,印度並不忌憚侵犯巴基斯坦的主權,但也不敢於引發大規模的沖突。
舉個典型的例子,今年2月份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發生軍事沖突,印度竟然敢於以12架幻影2000組成的大型機隊越境襲擊巴基斯坦,這種規模的軍事進攻在現在的世界上都是罕見。然而這么大規模的突然襲擊竟然遭受到了讓人感覺十分烏龍的失敗,而且巴基斯坦迅速的進行了有效的報復,最後印度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還製造了一場可笑的宣傳勝利。
也就是說,印度不怕跟巴基斯坦打一仗,但是打到這個程度它也就怕了,不敢再打了。也就是說,空軍出動到中隊的規模他們就占不到便宜了,再擴大沖突也不值得了。
從實力對比來說,印度的人口是巴基斯坦的六七倍,GDP是巴基斯坦的九倍,軍費是巴基斯坦的七八倍。國力差距十分懸殊,但是雙方的軍事力量差距就很小了。僅以空軍來說,印度擁有三代機300多架,而巴基斯坦是200多架,考慮到質量差距和中國對印度的牽制,雙方前線空軍的實力對比還真不一定誰強誰弱。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核武器上的實力半斤八兩,印度的核彈頭多一些,強一些。但是導彈部隊的實力事實上不如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導彈部隊的數量、質量和實際部署狀態都強於印度。然而地理條件決定了印巴雙方都沒有什麼戰略縱深,抗打擊能力都很弱。所以實際上是能夠確保相互摧毀的狀態。僅此一項就決定了雙方不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特別是核戰爭。在印度家大業大的情況下,打大仗,哪怕是常規戰爭,吃虧的都顯然是印度。
由於印度在國力上有絕對優勢,他們不怕消耗,而巴基斯坦就耗不起,只要不打成大規模戰爭,同樣的損失,也是巴基斯坦更吃虧一些。所以,印度敢於主動挑事,甚至故意挑事,通過不斷的與巴基斯坦發生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來消耗巴基斯坦的國力。這一點和中國對越南的兩山輪戰是相似的。國力弱小的巴基斯坦一般只能忍了,但是一旦暴起反擊,印度反而不敢讓事態擴大。
說到印巴之間的威懾關系,就不得不說說中印之間的威懾關系。
中印之間賬面上的GDP差距大約四五倍,但實際的國力差距大約在十五到二十倍之間,空軍賬面上的實力差距大概在三四倍的樣子(中國的三代機大約在1100到1300之間),實際差距也遠遠不止了。所以中印之間的實際差距比印巴之間要大得多。中印之間還有很實際的地理阻隔,所以問題更加復雜。
中印之間的戰略核武器差距是徹底的壓倒性的,因為雙方之間存在兩到三代的技術性差距。雖然印度擁有核武器已經有二十年,但直到2019年的今天,印度的戰略導彈都沒有達到可以戰略值班的狀態。所有試射全部在昌迪普爾的發射基地的場坪上進行,沒有發射井,沒有移動發射車,沒有洞庫,甚至連野外預設陣地都沒有。它的核力量威懾巴基斯坦都很勉強,對於中國來說就跟朝鮮對美國的威懾是差不多的。更何況中國發展起來的導彈攔截能力,攔截印度還是綽綽有餘的,中國的常規導彈和隱形戰機部隊也有能力在開戰後幾個小時內把印度的核武器全部滅在地面上。

常規力量方面的差距略小,但是也足以稱得上是代差了。戰斗機方面,由於中國的有源相控陣和主動中距彈、高性能格鬥彈的迅速普及,現在蘇35在中國空軍和國產三代機相比都已經被認為是非常落後的了。在陣風成規模以前,他們的主力戰斗機蘇30MKI實際上已經是沒得打的了。加上體系建設的代差和規模上的巨大差距。可以認為常規戰爭,雙方同樣沒得打。
然而,中印都不能搬家。青藏高原給了印度幾乎無解的巨大優勢。中國對於印度在邊境上的小動作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辦法,除非下決心滅掉他們。這就給了印度冒險的勇氣。
前年的洞朗危機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中國在西藏的陸軍只有三個旅,而且其中兩個還是輕裝的山地旅。而印度僅在東線就有四個軍。所以從一開始印度是想要撿便宜的,但是很快就發現撿不到便宜,因為東線全部四個軍加起來都是打不過解放軍一個機械化旅的。大部隊越境等於送死,所以大約兩三天之後印軍的大部隊就撤回了,留了一個排,四十幾個人象徵性的對峙。更能體現印度的恐懼心態的是,印度空軍戰斗機和機場數量雖然在當地具有絕對的數量優勢,但是仍然在對峙發生後緊急撤走了全部的三代機。可見真打起來是什麼下場,印度自己心裡也是有數的,陸軍還留了幾個人撐場面,空軍真的是連面子都不要了。印度又怕死,又不願撤,除了面子實在掛不住之外。他們也在賭,賭中國在這么邊遠的地區耗不起,而且機械化部隊也不可能越過喜馬拉雅山。一直到新疆的部隊調入西線,他們才完全撤回。由於西線的地形較為平坦,有利於機械化部隊的機動作戰,而且有巴基斯坦的配合,有兩三個旅就足以一舉擊穿印度的防禦縱深的,這才是最後讓他們害怕的。當然最終印度是虧到姥姥家了。不用看西方媒體替印度吹牛,洞朗危機產生了兩個後果,直接後果就是中國在當地實現了實際控制,間接後果就是加劇了不丹和尼泊爾脫離印度的傾向。小弟們都看出來了,老大吃相太難看,但是又打不過中國,那還不趕緊想辦法換隊伍?這才是最重要的。有人說中國丟臉了,但實際上中國在西方媒體上從來就沒有面子可言,印度在尼泊爾和不丹這兩個傀儡國當中丟的臉才是真的丟臉。不僅如此,這兩年還可以看到除了巴基斯坦這個傳統盟友之外,孟加拉、斯里蘭卡和緬甸軍隊都在迅速的中械化。這一切與印度在南亞的控制力迅速下降都是息息相關的。未來通過這些國家封死印度東西南三個方向的海岸都是可能的。
洞朗危機體現的就是印度實力的極限,他們在邊境挑事最多就到連一級的沖突。東線達到營一級我們就吃不了虧,就算東線打不過去,自保也是沒有問題,再說還可以從西線找回來。
但是中印沖突和印巴沖突又有本質的不同。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的沖突中雖然吃了虧,但是國力優勢明顯,所以後續是巴基斯坦主動求和,而印度卻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繼續挑事,因為他們通過沖突也測出了巴基斯坦的底線。而在洞朗方向,中國雖然給了印度一個台階下,但還是在當地建立了永久性哨所,印度方面是根本不提這茬的;不丹被控製得很嚴,但是他們的不滿仍然通過各種渠道捅到了國際上,只不過被西方媒體刻意忽略;本來被印度控製得死死的尼泊爾這幾年局面已經越來越控制不住,印度也不敢公開鎮壓。在洞朗吃的虧也就成了啞巴虧。可以想像,印巴沖突未來會連續不斷,印度會在一定限度內不斷的蠶食巴基斯坦的利益。而中印沖突則會被壓縮在一個更小的規模上,他們會不斷的刷存在,會不斷的搞點小動作,但是規模上也就到此為止了,也不會敢於真正觸碰中國的利益,當然已經佔了的東西也不會退回來。

4. 野心勃勃四面樹敵的印度,為何唯獨對尼泊爾沒有想法

在如今的21世紀,「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各國之間的發展路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走的「互利共贏」的合作道路。但也有個別國家,依舊在走侵略擴張的老路,例如印度。

首先,印度作為多民族國家,境內民族多達一百多個,但由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導致這些民族被劃分為不同的種姓,而不同種姓之間所享受的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這使得印度時常爆發民族沖突。其次,當初英國殖民者在入侵尼泊爾時,三萬裝備精良的英軍卻被不到一萬多裝備落後的尼泊爾軍擊敗,印度自然忌憚尼泊爾軍的戰鬥力。

二、中國的威懾力。眾所周知,中尼兩國之間有著上千年的交往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高僧玄奘就曾到尼泊爾南部蘭毗尼進行佛教交流,元朝時,尼泊爾著名工藝家阿尼哥也曾來華監造北京白塔寺。

而在近代,中尼兩國的來往仍十分密切,2009年,尼泊爾總理尼帕爾訪華,並與中方共同發表了《聯合聲明》,決定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和發展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夥伴關系。此外,尼泊爾與我國西藏相連,若是尼泊爾被印度入侵,我國豈會坐視不管,要知道「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而中國作為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早已今非昔比,印度在這種情況下,若還對尼泊爾有所想法,無疑是痴人說夢。

5. 印度4人樹下躲雨被一道閃電擊中倒地,為何樹下不能避雨

從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下雨的時候不能去樹下避雨,因為有可能會遭到雷劈,至於為何樹下不能避雨,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當然了,如果只是下著淅瀝瀝的小雨也是可以在樹下行走的,但是如果天氣是電閃雷鳴,應當盡快的到安全地方去避雨,所以我們也就看到為什麼城市裡的高樓大廈在頂端會安放一些避雷針,還有飛機上的翅膀上也會安裝一些避雷針,這些都是為了防止雷電劈到城市的高樓大廈或者飛機而設置的,當雷劈到城市的高樓大廈時,雷電會通過避雷針導入到大地,從而避免人員的傷亡,而飛機翅膀上的一些避雷針是有這樣的作用的,當雷電劈到飛機的時候,飛機的外殼是鐵的,它會通過鐵導入到飛機的翅膀那裡通過翅膀將雷排出飛機外邊,所以我們應該要明白避雷針的用處,

6. 尼泊爾敢於收復印度侵佔的355公里領土,背後靠的是什麼

尼泊爾敢於收復印度侵佔的355平方公里領土,背後靠的是什麼?



筆者認為,尼泊爾之敢於從印度手中收復領土,背後靠的不僅有自己的底氣,實際上也有印度自身的原因。尼泊爾自己的底氣所在,大家可能都很清楚,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北方鄰國支持,這里就不展開分析了。下面我們來仔細的分析一下印度自身的原因,使得尼泊爾敢於從印度手中收復侵佔的那355平方公里領土。



而尼泊爾這個國家雖小,但尼泊爾卻不是一個軟弱的國家,了解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英國當年幾乎統一了南亞次大陸,但英國殖民者從來就沒有佔領過尼泊爾這個國家,究其原因就在於尼泊爾人非常的驍勇善戰,就算是當代尼泊爾的雇傭兵,也是非常出名的。尼泊爾人深知,印度想把尼泊爾變自己的一個邦,而要想保住自己的生存權,就只能主動出擊,讓印度知道自己是是不會向他們屈服,再加上由於印度此前到處煽風點火,與多個鄰國之間同時發生沖突與摩擦,這就給了尼泊爾一個收復那355平方公里土地絕佳的機會,既然機會來了,尼泊爾收復領土也就很自然了。

7. 印度為何四處樹敵,他們就那麼不珍惜鄰國關系嗎

在印度人看來,槍桿子底下出政策,要想稱霸南亞,首先要學會怎麼去欺負人,要讓這些人習慣被自己欺負。無論現在有沒有制霸南亞的實力,至少得先把“老大哥”的姿態擺好。

因此,珍惜鄰居關系?不存在的……

不過印度人從來不長記性,他們總覺得自己站在南亞、甚至亞洲的“最高峰”,對周圍的一群小國家指手畫腳、耀武揚威,擺出一副“老大哥”的架勢,向他們收取“保護費”。

誰要是不聽話,就恨的咬牙切齒……

搞得周邊的小國家也越發不滿,開始組團跟印度翻臉,擺脫他們的控制。印度用“槍桿子”制定的持續多年的南亞秩序,如今已經搖搖欲墜。

在他們的政策中,沒有珍惜鄰國關系的先例,像中國與巴基斯坦這樣的友誼,永遠不會發生在印度人身上。即便那些曾經依附過印度的國家,也時常享受的是被欺壓的待遇。

這群人天生就有好戰、欺凌弱小秉性……

不過在我看來,印度是野心大過實力,典型的眼高手低……頻繁與多國交惡,只會讓他們偏離“稱霸南亞”的夢想越來越遠。

8. 為什麼某些國家四處樹敵是什麼心態

我想你說的某些國家可能就是指美國或者印度之類的國家吧,以及三類之類的國家吧!他們是什麼心態?他們是霸權。注意心態了,究竟我力量最大,我力氣最強,我武力最嗨,最厲害我想收拾誰就收拾誰?比如說美國說說力氣的力量最強印度是我人口的話是青壯年是人口是世界第一。我有的是冰原,我不怕。你比如說車內靠汽車在說我科技第一,我有這么多武器,但是其他周邊國家的話,我根本不在鹽放在鹽里,我隨時都可以消滅他們。現在你現在就和當年的日本帝國主義一樣的心態,你想一想的話,小日本的彈丸之地,他竟然來入侵中國還要建立大中亞。大同呀嗯,人權他把整個世界疼掉你可以想像一下他是什麼樣的野心嗎?

9. 疫情惡化,印度同時挑釁中巴尼,哪裡來的自信

正是因為疫情惡化,印度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把禍水外引,開始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當然,印度前幾年經濟不錯,國際環境很好,買了很多武器,開始膨脹了。下面分別說下印度膨脹和挑釁的原因:

1.國際環境好

印度自從1947年建國以來,一直在國際上備受拉攏,美國、英國等認為印度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吹噓它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得意洋洋。

蘇聯為了對付中國和向印度賣武器,也極力拉攏印度,印度左右逢源。

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印度的國際環境一直很好,讓印度自我膨脹的厲害。

2.美國、日本的挑撥

美國、日本為了遏制中國,牽制中國,建立圍繞中國的包圍圈,所以對印度也是百般拉攏和投資,讓印度覺得自己身價非凡。

3.經濟發展不錯

最近十年,印度經濟發展的相當好,個別年份的增長率超過了中國,上上下下收入增加,民族自信心爆棚。

4.購買了大量先進武器

印度的武器是全世界有名的萬國造,從大炮到子彈,從航空母艦到坦克,從飛機到潛艇,都有先進國家賣給他。

這些世界強國哪一個不吹噓自己的武器全世界最好呢,所以印度就想這么多國家的先進武器武裝了自己,印度軍隊一定可以碾壓鄰國。

5.建國以來,打敗周圍幾乎所有國家,除了中國

印度建國以來,除了中國,打遍周邊無敵手。

比如打敗巴基斯坦,把孟加拉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吞並錫金,控制尼泊爾、斯里蘭卡,真是一時風頭無兩,自以為天下無敵了。

6.一心要報1962年之仇

1962年,印度趁著中國三年自然災害,趁火打劫,想著侵佔中國領土,不料人民解放軍是如此的英勇善戰,以少打多,打敗了印度的精銳部隊,要不是中國後勤跟不上,會直接打到新德里。

印度本來是個內部差異極大,矛盾重重的組合體,但是自從1962年之後,全國上下以1962年戰敗為奇恥大辱,一心報復。

我去過七次印度,了解印度人對1962年的恥辱,就好比中國人對甲午戰爭之恥是一樣的。

所以,只要有機會,只要鄰國有天災人禍,只要本國內部矛盾激化,印度政府都蠢蠢欲動的想把禍水外引。

今天,印度新冠確診已經三十多萬,又自不量力的同時向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挑釁。

好笑的是,一個便宜也沒撈著,處處碰壁,四面楚歌。

近段時間以來,印度接連和巴基斯坦、尼泊爾以及我國,在國與國邊界、或者實際控制線發生緊張對峙、甚至還發生了多次沖突。

印度官方和陸軍於新德里時間2020年6月15日深夜先後發布兩份公告,第一份公告稱「本方死亡3人」,包括1名軍官和兩名士兵;第二份公告則稱,還有17人「受傷後死亡」。也就是說,僅僅這次沖突,印度就有20名軍人因此而死亡。

這次,一直都偏向保守的尼伯爾也是主動出擊,形成兩個事實:

其實在此前,印度尼泊爾邊界還是一直很平穩的;但自2020年5月8日起,尼泊爾西部尼—中—印交界處卡拉巴尼地區局勢開始不斷緊張。

很顯然,這次是尼泊爾不再忍讓,主動接受挑戰!很讓人感嘆!

至於印度和老冤家巴基斯坦自不待言,印巴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上的摩擦幾乎從沒消停過!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仔細觀察印度近段時間以來的一系列操作,隱隱約約都可以感覺到,這應該是印度政府為了掩蓋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失敗、經濟欲振乏力的一種欲蓋彌彰做法,無非是想轉移印度國內民眾的注意力。

說實在話,我們作為旁觀者一直看得很清楚,就印度的綜合實力,連巴斯斯坦都沒敢言取勝,更別說與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三線作戰!

其實,印度之所以如此做,無非是基於如下幾點:

要我說,印度這樣的國家,在南亞稱一稱小霸還勉強湊合,要與我國鬥力,那差的可不是一個、兩個數量級!我相信,印度總會有有識之士明白這個道理的。

只是,印度政府近段時間的一系列騷操作,苦的還是印度的普通百姓,我真的很同情他們。

進入六月份以來,印度在邊境不斷的製造摩擦,挑起事端,不僅欺負小國尼泊爾,還與巴基斯坦重燃戰火,甚至在中印邊境還挑釁中國邊防部隊,但是,在與中巴尼三方的挑戰中,印度都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在印尼邊境,尼泊爾軍人硬扛印軍,絲毫不怯印度的挑釁;在印巴邊境,雙方互相交火,印度也沒佔到什麼優勢;在中印邊境更不用說了,連帶一名上校軍官在內的20名印度軍人喪命沖突現場,雖然我們沒有公布自己的損失情況,但從官方的回應中也能明顯的感覺到,在此次沖突中,印度顯然也沒佔到什麼便宜。

那麼,既然在三線都沒佔到什麼便宜,印度為什麼敢同時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

很多人都認為印度背靠美、俄等大國的支持,加上最近這些年印度在經濟、軍事上的進步,讓他們有點自我膨脹了,但實際上這種觀點真的很不靠譜,就算印度最近發展的再怎麼好,他們的實力也不允許同時挑戰三個國家的,如果真的爆發戰爭,別說是跟中國打,就算是巴基斯坦就夠他們焦頭爛額了,所以, 印度此次反常的舉動,顯然是另有目的。

我們在來看看這三場沖突的規模,印度跟尼泊爾的沖突是尼泊爾警方與印度人在邊境地區爆發的沖突,僅僅造成1名印度人死亡,4名印度人受傷,根本就算不上有多嚴重。印度跟巴基斯坦的沖突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這次所謂的激烈交火,也不過是造成1名士兵死亡,三名士兵以及一些平民受傷,這種規模的沖突基本每年都會發生,可每次也都沒有大規模的交火。

最後,影響最大的也就是印度跟中國的沖突了,中印兩國因為領土爭議問題,也經常在邊境產生摩擦,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就是中國對印度侵略我國領土的有力回擊,自從那一戰之後,中印邊境雖然也經常爆發沖突,但是雙方也都比較克制,基本沒有發生過交火的事情,此次中印邊境沖突,也是雙方士兵互擲石塊,拳打腳踢的規模。

印度目前單日新增病例已連續6天保持在1萬例以上。同時,截止到6月17日,印度的單日新增死亡病例2003例,這也是印度自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超過2000例,增幅創最高紀錄。從單日新增死亡病例來看,印度的疫情已經相當的嚴重了,甚至比印度官方發布的情況更為嚴重,如果按照這個勢頭發展,因疫情導致的恐慌、不滿情緒勢必會在印度蔓延,如果引導不當,這些不良情緒肯定會造成比疫情本身更加嚴重的後果,所以,印度政府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來轉移國內民眾的焦點,打消印度人民的這種不良情緒,才能更好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因此,印度之所以敢同時挑戰中、巴、尼三國,並非他們是因為實力有多強,背景有多深,只不過是印度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疫情防控的壓力,有意製造出來的「輿論熱點」,印度根本就不敢在邊境挑起大規模的戰爭!

印度敢於同時挑戰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拉美國虎皮做大旗

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可謂不擇手段,菲律賓、越南、印尼、日本,不管在中國的哪個方向,只要能夠為美國所用,美國一概照單全收,即便中國和周邊鄰居沒事,美國想方設法也會在中國背後捅刀子、挑起事端。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對美國而言當然具有比菲律賓、越南之流更高的利用價值,如果印度能夠牽制中國,那無疑美國就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印度雖然也知道自己不過就是美國手裡的一枚棋子,但在充當棋子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很多好處,所以印度也就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個角色。

有了美國撐腰,印度自然就開始自我膨脹了起來。印度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眉來眼去,服從美國的印太戰略,可謂一石三鳥,一方面可以從西方得到好處,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打壓甚至吞並南亞小國,更重要的是印度想通過美國的支持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利益,比如領土爭端、比如1962年慘敗的一箭之仇。對中國尚且不放在眼裡,對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那就更不在話下了,一句話,因為投靠了美國,印度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自不量力。

二、大國美夢的吸引力

印度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印度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的增長必然會導致政治野心的膨脹,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和世界多級當中的重要一極。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那就需要首先變成一個區域大國,而區域大國的前提是必須擁有區域間足夠的影響力,而想要獲得這樣的影響力又必須先過中國這一關,所以只要有機會,印度就絕對不會放過。

2020年的這場病毒大災,由於美國對中國歇斯底里的甩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印度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會」,所以才會誤判形勢,覺得中國在當前的形勢下,一方面會無暇顧及印度的騷擾,另一方面會出於穩定周邊安全形勢的需要選擇隱忍,正是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印度選擇了冒險,如果獲得成功,那印度的勢力和影響力無疑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這就是印度人的如意算盤。

三、報58年前慘敗的一箭之仇

印度把中國當成最大威脅和假想敵,這是公開的秘密。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在印度人的內心,這件事一直是他們一個隱隱作痛、不能忘卻的記憶,從印度媒體時常流露的情緒中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點,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印度才會屢屢在邊境挑釁和碰瓷中國,即便今天的危機解決了,如果印度不吸取 歷史 的經驗教訓,類似的事情以後依然還會發生。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印度今天的做法非常愚蠢。首先,中國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來和印度做交易,其次印度挑釁中國也必將付出沉重、甚至是不能承受的代價。再次,巴基斯坦作為中國重要的友好兄弟國家,一旦巴基斯坦形勢變得危急,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管,所以在巴基斯坦那裡,印度的圖謀同樣不可能得逞。

更讓印度沒有想到的是,尼泊爾不僅敢和印度硬杠,還趁機收復了大片被佔領土,印度這是偷雞不成還蝕了一把米。還有一點印度也應該覺醒,如果中國真的被美國遏制下去了,那下一個被遏制和打壓的國家就應該變成印度自己了,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看,印度今天所採取的策略都是非常錯誤和愚蠢的!如果印度能認識到這一點,改過自新,和中國相向而行,那這將是中印兩國人民共同的福音!

說實在的,印度的膽兒真的很肥,單從軍事覺度來說,它很我們中國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他們完全以為我們中國奉行以和為貴,吃定了我們,確實如此,我們不願和周邊國家樹敵,但不代表我們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超越了原則和底線,必定會讓對方付出代價,截止目前印度公布的消息,此次中印對峙事件,印度已經有至少20名士兵因為各種原因死亡!

對於印度的挑釁事件,我們外交部對此已經發聲,同時我們外交部長也與印度外交部長通話,要求印度保持克制,並調查相關責任人,差不多可以說造成印度人員死亡事件責任在印度一方,而且也給我方造成了一定傷害,具體沒有說我們傷亡情況,可能是不願意將事態擴大,更或者我們傷亡不大,但是也得敲打敲列印度!

關於第一個問題,近來,為緩和兩國邊境地區局勢,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保持密切溝通。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軍長級會晤,就緩和邊境地區局勢達成重要共識。

關於第二個問題,中印雙方正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解決有關問題進行密切溝通。

目前以和為貴任然、和平談判是我們處理邊境問題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是不能讓步的,不管你背後站的是美國,還是其他大國撐腰,或者自以為是,可以天下無敵,我們改出手時必出手,而且會讓你覺得如果好好談談,大家都有趕出,否則吃虧的會是誰,倒可以試試!

目前印度更應該與周邊國家睦鄰相處,國內疫情肆虐,著力解決疫情擴散問題,就目前尼泊爾突然的舉動印度可能都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再同時與三個不算弱的鄰居做對,最後撿不到任何便宜的!

不排除莫迪老仙轉移國內抗疫不力及疫情造成的經濟下滑產生的矛盾,但莫迪老仙再糊塗也不會糊塗到同時挑釁三家。那麼,有可能印度國內反對派搞事,給莫迪老仙出難題,或趕莫迪下台。

簡單地說這是印度政府為抗疫失敗,經濟嚴重下降而對國民轉移視線的唯一手段。其實印度這個國家不是什麼自信,而是在玩小聰明,一是尼泊爾力量小不會主動和対印度反擊。二是巴基斯坦目前也不會全面對印度發動反擊。三是盡管中國有實力列印度,但中國歷來講究以和為貴,以鄰為善,吃點小虧無所謂。所以印度就吃定一打三沒問題,同時提高國內的民族主義。

沒有什麼,我可以坦然的說,印度對巴,尼也許有些底氣,對中國絕對是心虛的,無非就是利用各種矛盾和條件打一點擦邊球,搞一點小摩擦,所以我認為局勢可控,不會發生大的爭端。

對於印度要在適時的時候狠狠的教訓教訓它,一是讓印度再長點記性,不要忘了 歷史 的教訓。二是給美國人看,三是警告南海周邊不本分的國家。想侵佔中國的領土、領海絕沒有好下場。

10. 為什麼印度不害怕美國政府的制裁和打壓呢

對美國和俄羅斯來說印度一直是他們的武器的進口國。可以說,這是一個美俄競相爭取的國家。因此,印度基本上不怕美國的制裁。主要原因是,第一,印度在南亞具有重要地位,第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

印度對美國的制裁威脅有信心。印度的結論是,美國不會對自己採取嚴厲制裁。作為南亞和印度洋最重要的國家,印度對美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美國不敢也不會與印度決裂。美國不止一次威脅要對印度實施制裁,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到頭來還是不了了之。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不怕樹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風影響力如何 瀏覽:633
越南蘸水怎麼弄 瀏覽:960
中國電機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518
中國銀行對公轉錯了多久能退 瀏覽:672
哪裡可買義大利石楠木 瀏覽:24
伊朗貨幣有什麼 瀏覽:140
想去越南玩需要辦理什麼證 瀏覽:518
在印尼買一瓶灌桶需要多少錢 瀏覽:269
伊朗阿巴斯什麼航線 瀏覽:539
中國是學什麼 瀏覽:265
富士康印度工廠生產什麼時候 瀏覽:711
義大利為什麼這么熱 瀏覽:421
義大利壹佰文化傳媒怎麼樣 瀏覽:337
中國有多少徐國美 瀏覽:110
伊朗的教為什麼是第一大教 瀏覽:452
印度軍隊為什麼要用頭巾包頭 瀏覽:70
印度出嫁和中國出嫁有什麼不一樣 瀏覽:803
印尼手機官網怎麼找 瀏覽:535
30萬越南幣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318
印尼航空都提供什麼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