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成為過哪些國家的殖民的
越南地處東南亞的戰略要地,東鄰東海,西鄰寮國、柬埔寨,北與中國接壤。地勢狹長,自北向南,呈「S」形包圍著印度支那半島,是從東海登陸印度支那的必經之地。
正因為如此,越南自近代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里,都處在殖民統治之下。1858年,法國入侵越南,1884年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940年,日軍入侵印度支那,越南又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卷土重來,重新統治了越南。經過八年的抗法戰爭,雖然法國部隊撒出了越南,但美國的黑手又插了進來。
❷ 為什麼越南被稱為印支
印支就是「印度支那」的簡稱
廣義的印度支那半島即中南半島,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的馬來亞部分和新加坡。英文譯為:Indochina;法語譯為:Indochine
——在歷史上,這里是印度和中國(支那)兩種文化影響下的地區,所以合稱
而1887年,法國征服越南等地後,成立了所謂「法屬印度支那聯邦」,作為其殖民地,包括現在的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即所謂印支三國)
——這就是狹義的「印度支那」
越南的河內是這個殖民地的首府
法國統治印度支那時期的地圖
❸ 成為東南亞首霸的越南,是通過什麼手段稱霸的呢
在查看世界地圖的時候,會發現幾個國家的領土特別的狹長,它們分別是智利、挪威跟越南。在這幾個狹長的國家裡面,越南的發達程度雖然比不上其他兩個國家,但是它的發展勢頭卻是最好的,猶如歷史上那個從中國獨立出來的交趾那樣,今天的越南依舊看得到當年那個大越國奮斗的身影。
❹ 為什麼叫越南 寮國 柬埔寨為印度支那三國
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島,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另有同名電影《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英語Indochina,法語Indochine)是指中南半島,因為新航路開辟之後,歐洲人普遍認為亞洲只有兩個國家,即中國和印度,所以對於印度和中國的「結合部」,即中南半島,稱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
此地在華人地區普遍亦稱作「中南半島」,主要是中國抗日戰爭時,認為「支那」一詞含有污辱中國之意,在於右任的倡議下改稱。
從公元前2世紀起,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的文明古國開始進行輾轉的貿易。在古代從中國到印度之間可能的通道有四條: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過喜馬拉雅山脈;穿過西域和中亞的戈壁沙漠再經過現在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經的路線,絲綢之路南支);穿過雲南和緬甸的熱帶雨林(南方絲綢之路);從海路過南中國海經馬六甲海峽繞過馬來半島(海上絲綢之路)。其中前兩條路線去印度十分艱險,故而大多數商人都選用後兩條路線,尤其是海路。由於後兩條路線都要經過印度支那諸國,這些國家得以逐漸發展起來。這也是「印度支那」名稱的由來。
從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這個地區除了泰國獨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國和英國殖民統治。其中寮國、柬埔寨、越南被法國統治,所以被稱為法屬印度支那。緬甸、馬來亞、新加坡被英國統治。1893年法國人建立第一個印度支那聯邦,1942年日本開始佔領印度支那,1954年日內瓦會議以後,印度支那各國才獲得真正的獨立。
該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27℃,干雨季分明,均為農業國家。礦藏有錫、鎢、鉻、煤等,產柚木,橡膠、稻、甘蔗等。
在現代漢語中,印度支那一般特指法屬印度支那,即越南、柬埔寨、寮國三國。
❺ 越南:下一個印度
許多人都在討論,如今在印度身上的優勢和劣勢已經顯現,與印度如此相像的越南會成為下一個印度嗎?
東南亞國家近幾年來承接了許多從中國轉移出去的製造業,越南就是一個鮮明的代表。在製造業發展方向上,越南會成為印度嗎? 目前來看,有這個可能。
印度在這幾年發展壯大了他的製造業,依靠的是國內廉價的勞動力。印度人口非常多,而且人口結構非常年輕,沒有老齡化問題的困擾。通過外來資本的扶持,以本國勞動力為支撐,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為動力,以外國市場為導向。
印度的製造業 的規模得到了大幅度的擴張,並且, GDP總量不斷上升。
越南經濟最近的發展表現出和印度很大的相像性 ,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模式上。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生產成本的增加,大量的外國企業從中國遷出,來到了像越南這樣人口密集,勞動力充足的地方,給當地製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經濟發展機會。
越南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的優勢,以外國市場為導向,生產產業大規模增加,經濟發展取得了進步。 從這點來看,越南有成為印度的可能。不僅是製造業的發展前景,還有製造業發展的另一面。
我們通常說想要成為誰,一般來說是形容一個目標和方向,這個目標和方向通常是值得努力和奮斗的,但是印度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的歸宿,印度過度發展製造業的弊端已經初露端倪,有跡可循。
首先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完整,製造業產業結構單一,消耗大量的資源,依靠廉價的勞動力製造的產品獲得利潤非常少,基本上處於被國外企業剝削的境地。 由於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手中,等同於將經濟的命脈至於別國的刀口之下。
目前來看,依靠製造業規模的擴張不能幫助印度產業結構完成轉型升級,國家產業處在一個低端的水平上,不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生產成本增加,勞動力價格上升,將會面臨大量的製造業從本國撤出,經濟將會面臨全方面的衰退。
越南如果不注重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不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承襲的不僅僅是印度製造業大國的地位,隨之而來的,就是依附在低端的產業鏈上的崩潰的可能。
印度和越南都是依靠大量的外國資本的注入,這兩個國家有一個共同點: 出口導向型經濟 。越南畢竟是後起之秀,印度作為他的前輩在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上做的更好,也更失敗。
出口導向型經濟,是指在國內生產的產品並不依附於國內市場,而是依附於國外市場。對外貿易占這個國家經濟總量的絕大部分。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好處在於資源流動的活躍度高,經濟發展的更快、更熱。
但是弊端在於出口導向型經濟是容易受到國外市場的沖擊的,難以抵禦國際經濟的動盪,並且容易受到國外資本的操縱和制裁。
印度在出口導向型經濟方面發展的更好,是因為印度經濟前期的大規模增長就是依靠國外市場,這使得印度的經濟建設工作及其迅速。過快,就容易過熱,如今 印度外匯儲存量極低和外債極高 的情況,已經為別的國家敲響了警鍾。
並且,印度國內的通貨膨脹已經非常嚴重,可能會成為下一個 委內瑞拉 。這就是因為對外經濟依賴過強,不能把控住匯率和經濟形勢,對外欠債過高,本國的經濟受到外國的沖擊極其嚴重,國內的經濟被外國操縱起來就像操縱數字一樣容易。
越南和印度一樣,都是依靠出口導向型經濟拉動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從加入 東盟 開始,到積極融入世界貿易組織。
去年的 中美貿易戰 的打響為越南的經濟提供了很大的優勢,因為中國和美國互設貿易壁壘,這就導致越南的產品從反面看更具有優勢,導制了一部分大的企業流入越南。在經濟發展過快的表面下,掩藏著巨大的經濟危機。
觀察越南就會發現,越南擁有著和印度一樣的弊端,外匯儲存量極其低和外債極其高,這就導致了國內經濟隨時有崩盤的可能。由於越南經濟暫時處於上升期,通貨膨脹並不嚴重,但是他會不會走印度的老路,目前沒有定論。
如果越南政府不多加遏制,開展宏觀調控,誰也無法保證越南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印度。
綜合考量印度和越南這兩個國家,都是極富生命力的國家。世界很多國家對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抱有極大的期待,但目前來看,發展中國家的前進之路充滿困難。究竟什麼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優勢?
從人口來看,印度和越南都是人口結構相當年輕,人口紅利比較大的國家。但是人口紅利有它消極的一面,這與經濟 社會 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經濟的發展必然推動人的發展,如今兩國積極發展工業化,必然會拉動城市化,屆時,人的生產成本就會升高,勞動力就不再廉價?如果在勞動力價格提升的過程中遷入的產品製造業轉入別的國家,那對於經濟發展來說是不可抗拒的傷害。
由此可見,廉價大量的勞動力不能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期優勢。
從資源來看,所有的資源都有限度,都有用光的一天。現在兩國發展製造業,就是以極低的成本消耗國內珍貴的自然資源,一旦自然資源被用盡,兩國又會失去對發達國家企業的吸引力。 所以資源並不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印度和越南都擁有的人口和資源上的優勢只能暫時地拉動經濟的增長,不能保持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內市場的擴大和政府的宏觀調控。
對經濟發展來說最重要的是發展內需,發展所謂的內向型經濟。以本國的消費市場為導向,拉動本國的經濟活力。
印度和越南都在生產外國市場的產品,導致產品在本國市場內有大量的剩餘,一旦發生經濟波動,或者一些別的因素,導致外國市場飽和,印度和越南國內無法消耗這些商品,只能被浪費掉。
而且國外的需求具有不穩定性,這樣導致國內生產具有周期性。國外的需求具有零碎的特點,是集合了多個國家的不同產品和上下游產品,導致國內經濟單一化,產業結構不完整,對外依賴性極高,不能完成經濟結構的優化改革。
其次就是政府的宏觀調控。越南在犯和印度一樣的錯誤,本國根本無力控制國際市場的匯率,還大幅度的去依賴外國資本的注入和流通,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經濟發展,泡沫化,繁榮的表象背後是一潭死水冒著毒煙。政府應該通過宏觀調控控制通貨膨脹,阻礙本國經濟的衰退,但是目前來看,印度政府沒有採取什麼合適的措施,越南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們總是容易被數字蒙蔽了雙眼,被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量欺騙,要透過表象看世界,察覺到隱藏在繁榮背後的層層危機。
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現在轉入割發展中國家韭菜的境地,他們堅持的是利益的最大化,這一個不行,下一個更乖。他們可以隨時撤出注入的資本,並且用金融技術操縱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跌宕起伏。
曾經的中國也因為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吸引過眾多外國企業,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生產成本的上升,許多企業轉戰印度和東南亞,給中國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
但是中國的政策非常正確,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快產業轉型與產業升級,注重技術的革新,發展內需,脫實向虛。憑借自己的力量站穩了腳跟兒,而不是依靠別人虛偽的扶持。印度成不了第二個中國,但可能成為越南的範本。印度政府對經濟的放任已經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越南在政策方面的放任也已經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果不及時調整,將會對本國經濟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淪為和印度一樣的下場。
擺在發展中國家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條,因為經濟發展是一個綜合性因素的整合,所以發展中國家必須把握經濟發展規律。在這個你爭我奪的世界裡,盲目蠻干是一條死路。
❻ 越南怎樣獨立的
越南本屬法國在印度支那半島(即今中南半島)的殖民地,二戰期間被日本佔領。1945年8月越南發生八月革命,9月2日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由胡志明任主席。9月23日,法國重新侵入越南,經九年抗法戰爭,1954年法國被迫在《日內瓦協議》上簽字承認以北緯17度線為分界線,北越獲得獨立。隨後法國由於國力衰落從越南撤軍,二戰後的新霸主美國為建立北起阿留申群島,南至中南半島的「新月形」包圍圈(目的是遏制蘇中兩國),插手越南,扶持吳庭艷成立南越政權,越南分裂。
❼ 越南積極發展經濟與國防力量,會成為日本,還是印度
很多西方國家吹噓越南的發展速度,認為越南是下一個「世界製造工廠」,這也只是吹噓罷了,越南達不到那個高度,就算發展也比不過印度,就更不用說更發達的日本了!
日本是發達的工業和經濟國家,你越南還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國家,比日本差遠了!越南還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當然越南有雄心,說要建設工業強國,這就很難了!因為越南沒有重工業基礎,沒有重工業基礎發展工業什麼的就無從談起!越南已經錯過了工業發展時期了,再想發展重工業就很難了,因為周邊國家的競爭會讓越南沒有資本和實力競爭,只能淪為密集型勞動型的工業,當組裝工廠還是行的,只是只能賺辛苦錢了。日本在高端製造業是很出名的,你越南拍馬都追不上啊,靠勞動型工業是很難賺到錢的,就永遠成不了日本這類發達的工業國家,越南不是那樣的材料!
越南也成不了印度這樣的國家,雖說越南民眾比印度民眾勤勞,可是印度人口比你越南多的多啊,越南才九千多萬,印度十幾億啊,這體量怎麼比啊!再者印度的本錢也比越南大些,印度的精英階層還是不錯的,能有一些本錢投入尖端的 科技 中,印度的航天和導彈還是不錯的,畢竟印度精英階層接受西方教育,西方也對印度開放,所以印度在某些高 科技 領域還是有些實力的,這個越南實在不能比啊,以越南的實力造個 汽車 都難,就不用說衛星火箭之類的了!因此越南再發展也成不了印度啊,本錢比不過印度嘛,底子薄只能如此了!
越南再發展還是能到泰國、馬來西亞這個水平的。泰國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馬來西亞大約1.1萬美元,越南才兩千七百多美元,當然泰國、馬來西亞也是中等收入國家,越南達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還是可以的。可越南雄心大啊,越南制定目標說到2030年,實現人均收入18000美元,使越南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個目標基本不可能,要用十年的時間翻幾倍,這就太為難越南了,越南是有潛力,但發展像日本這樣的發達工業國家,實在不可能,發展成中等收入國家還是可行的,越南要有自知自明啊!
很顯然,越南成不了日本,也不至於變成印度。越南可能會成為類似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樣子。
首先,越南是肯定和日本沒有可比性的,根本原因不是其他,就在於越南沒有開局就發展重工業,這導致越南將來的發展上限會被鎖死在某個不高的天花板下。
日本明治維新大家都知道,這是19世紀後期日本開始奮發圖強建設國力的階段。但是日本的起步其實非常晚,1870年日本開始向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量派出留學生,同年成立工部省,專門管理造船、煉鋼、鐵路等重工業。
日本的工業化起步,可以說就是英國人大力支持下搞出來的。英國資本投資、英國技術支持,日本搞出了長崎、兵庫、赤羽三大造船廠。日本海軍主力艦隊都是英國朴茨茅斯造船廠生產的。英國的扶持,直接為日本重工業打下了基礎,讓日本具備了實現工業化的能力。日本後來能夠生產坦克大炮、飛機航母,都是建立在擁有成熟的重工業的基礎上的,否則造船需要那麼多鋼鐵,全靠進口怎麼行呢!
現在很多文章都解釋了,為什麼重工業對於一個工業化國家是至關重要的。這是因為,只有重工業的基礎打好了,一個國家才有能力自己生產「造機器的機器」。能夠把造機器的機器生產出來,這個國家才能持續地升級改良自家的機器設備,用於生產更好的終端產品。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能力生產「造機器的機器」,那麼很顯然,這個國家的工業就必須持續依賴進口先進機器設備來維持終端產品的生產加工。這個國家就必須持續不斷地靠出口低技術含量、低價值產品來換取寶貴的外匯,進而高價進口先進機器設備。長期這樣搞,一個國家怎麼能夠富裕呢!
因此,越南自從打贏越戰實現統一之後,由於自我膨脹、沒有安心發展工業和經濟,從而喪失了幾十年的經濟建設時期。直到今天,越南都沒有自主的重工業基礎。這就導致了今天越南的經濟結果:以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產業為主。無論是越南生產鞋帽,還是生產三星手機,原材料都是要依靠進口的,不像我們這樣能夠全部本土化生產。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富士康組裝蘋果手機,一部只能賺幾美元的利潤,而蘋果公司賣一部手機卻能賺幾百美元的純利潤。這個道理體現在越南身上就再恰當不過了:越南人均GDP只有兩千多美元,就是由於越南無法自主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而只能賺一點辛苦錢。
即使服裝這種大家覺得不算高 科技 的產業,越南都不得不從廣州進口布料、五金配飾等產品,回去只能幹點縫縫補補的加工活兒。這是因為,哪怕不起眼的五金配飾,都必須從金屬冶煉、石油化工等基礎重工業開始生產原料,再加工成衣服上的那些紐扣、配飾、皮帶扣等。
如今,越南再想從頭開始發展重工業,是基本上沒太多可能了。一方面,重工業投資大、周期長,越南很難有這個資本和意願來投入。考慮到越南對我們的態度,他們要是往重工業、軍工產業過分發展,對我們的威脅太大,我們是可以通過成本競爭來擠垮他們的重工業產業的。另一方面,重工業難免污染大,在當代 社會 還是存在相當民意阻力的,這一點越南也要扛得住才行。
因此,越南吃虧在沒有重工業基礎,發展上限肯定達不到日本的水平。但是變成印度也不至於。印度大量底層民眾屬於直接躺倒型,感覺好像根本就不參與現代 社會 建設了。越南人畢竟是東亞文化圈的,干起活兒來肯定比印度人更加吃苦。當然,像印度在核武、火箭衛星等方面的發展,越南也很難做到。畢竟印度有這個體量在,能夠動員的資源遠多於越南,多少還有一點點資源投入這些尖端領域。
所以說,越南就是一個以外來投資、外來技術為支撐的經濟體,從這種模式上看,發展到泰國、馬來西亞這個水平已經差不多了。泰國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馬來西亞大約1.1萬美元。這也是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門檻。
其實這世界上哪有中等收入陷阱啊,應該叫「中等產出陷阱」:一個國家無法生產高 科技 、高附加值的產品,去國際市場上爭奪高利潤,才會導致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上不去。東南亞這些發展中群體,不就是沒有自主技術,光靠日本、韓國和歐美的產業投資賺點辛苦錢嘛!
成為日本太扯了吧,日本即使二戰戰敗國,能短期經濟迅速恢復,除了朝鮮半島的戰爭使自己獲利,本身工業根基是有的,當時日本不能擁有軍隊,國防基本不需要,不用軍費投入,國民埋頭苦幹,國民素質是越南沒有的。越南也不至於像印度那樣。印度是個人口大國,人口素質精英化,若大一個人口大國,高素質的人才佔比應很低,對國家經濟發展只能初級工業化。想更推進不容易。越南的 社會 制度與日本、印度有所不同,發展模式像中國,但復制中國也做不到,不過,隨著不斷的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好是不假,成為發達國家行列也不易,當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會出現瓶頸,受到外部制約等。
哪個也成不了,過於西瓜烏克蘭或許就是越南最好的前車之鑒!
既是日本又是印度,當然從體量與野心上更像小日本!像日本霸佔我們的島礁,胡說那是它的固有領土,貪心不足蛇吞象,甚至連整個南海都是它的!像印度總是惦記著我們的陸地,總想偷偷摸摸地拿走一塊, 歷史 上就是這樣乾的,一派胡言整個嶺南都是它的,趁火打劫拿走了中國靠近雲南廣西的一個省域大小的土地,現在叫什麼好像是越北省!
❽ 印度與越南兩國關系不斷升溫,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抱團
其實印度和越南一直都是保持著友好關系,兩國經常進行貿易往來,甚至在2007年直接確定了戰略夥伴關系。而這一次越南和印度的抱團取暖,主要原因是為了抑制中國。
印度希望在亞太地區發揮積極作用
印度一直都覺得自己國家很厲害,不管是在軍事還是在經濟都屬於世界前列印度,甚至覺得在亞太地區,印度才是那顆矚目的明星,而不是中國。但是印度在大國情懷上確實差一點,手段,因為印度自身的政策都不穩定,自己現有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還不足以讓印度在亞太地區具有絕對的說話權,也沒有那個能力可以把亞太地區整合成一個整體。可印度向來自信,他為了完成他的目標,一直通過中東政策,還有一些貿易往來去擴大自己的外交和周邊國家建立良好關系。而越南對於印度來說就很重要了,越南的外交地位對於印度來說就很重要,正好又由於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所以印度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印度認為美國的存在對中國是一種遏制
現在中國的勢頭很猛,而美國又是現在的全球霸主,印度自然知道以美國的脾氣自然不允許中國如此飛快的成長,果不其然,近年來各種事件都是為了從內部攻破中國,而這幕後主使者全部都指向美國。印度自然知道美國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威脅到他地位的人,即使是不能完全壓倒中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中國的發展。
❾ 印度和越南關系怎麼樣
越南和印度的關系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在最近幾年的時間裡面有很多方面的合作,包括軍事上的很多的合作,印度向越南提供大量的軍事裝備,幫助培養越南的飛行員等等,越南給印度在南海的很多支持,幫助印度打擊中國。
對於印度和越南國防合作,我們應該重視起來。越南方面認為,印度的不結盟運動背景和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使越南可以在中國之外找到一個新的有價值的盟友。
❿ 越南原來是是什麼國家的殖民地
越南原來是法國殖民地印度支那的一部分,原為大清屬國,清末淪為法國殖民地。現在越南說的是越語,越南的官方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