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各國是如何給小費的呢
【世界各國怎麼給小費】
【日本】
在日本,當進人飯店大門時,顧客可向女招待員付一些小費,而對於其他人員可不必付。
【泰國】需要小費
在泰國,顧客所付的小費,無論多少,都是需要的。
【新加坡】不用小費
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而澳大利亞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瑞士】
在瑞士的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法國】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義大利】
在義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你最好是乘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一般在義大利飯店裡(餐館),客人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一般酒台上放著專給你放小費的小盤子或儲錢豬。在旅館里,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個歐元。坐計程車則不一定要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了。
【北非及中東地區】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美國】
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不過經常有人高興多給點。有些餐廳在結賬的時候專門列有一項是「 小費」(gratuity),必須要交的。付小費的其他情況包括坐計程車和到旅館請人搬行李等。在這些情況下付一兩塊錢小費就行了,而不是15%。坐計程車付10%的小費。嚴格地說,服務員應該為小費報稅。但許多人少報,因為付的都是現金。
【墨西哥】
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埃及】
埃及和北美一樣,小費在服務行業十分盛行,飯店裡的小費標准通常是10到15歐分,計程車小費一般是補齊車費的零頭。提箱包的行李工、打掃房間的女服務生都會對額外的賞金感到非常高興,這筆小錢一般不會超過1個歐元。
【希臘】
希臘:飯店裡的小費額度通常是10%。在啟程前,客人還應親手交給女服務員一筆小費。計程車費也是補零為整。
【英國和愛爾蘭】
英國和愛爾蘭:飯店小費額度為10%到15%,愛爾蘭最高不超過10%,如果賬單里已單獨列出一項「服務費」,小費可酌情減量。俱樂部的酒吧里無需小費,如果客人想對酒吧老闆表示感謝,可以請他喝一杯。至於行李工,小費不會超過1個英鎊,對於計程車司機也是免找零錢。
【奧地利】
奧地利:和德國一樣,飯店小費是5%到10%的附加費。旅館行李工按照每隻箱子1個歐元的價格收取小費。女侍者的費用為每天1到2個歐元,在客人啟程前當面交付。計程車司機則應得到5%到10%的額外報酬。
【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和西班牙:餐飲業的小費為10%到15%,用2歐分或者5歐分的零錢充當小費是不禮貌的行為。計程車免找零錢。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關於小費的慣例非常西化。飯店小費為10%,少於10個泰銖會被視為羞辱。
【土耳其】
土耳其:在餐飲服務行業,客人通常需支付10%的小費,一毛不拔是不禮貌的。對於一點小恩小惠,客人會遞香煙表示感謝。旅館里的規矩和德國一樣。計程車也是湊整車費。
【加拿大】
加拿大:15%到20%的小費在餐館、比薩外賣服務方面非常普遍,因為這也是侍者工資的一部分。旅館行李工可以為搬運每隻箱包得到1個加元,或者1到2個美元的費用。女服務員小費金額為每晚1到2個美元。計程車小費為車費的15%。
B. 在印尼,別人給幫忙,按照印尼人的習慣應該給多少小費
在印尼,別人給幫忙,按照印尼人的習慣應該給印尼盾1萬的小費。酒店幫你提行李的服務生,根據酒店星級不同,一般會給印尼盾1萬-2萬(5-10元)。理發師,一般是理發後除了付給前台的理發費用,額外給理發師1萬-2萬(人民幣5-10元)。打掃衛生的阿姨,一般給印尼盾1萬(人民幣5元)。印尼是小費制國家,有服務的地方都需要給小費。而且注意小費不要給硬幣,那是不禮貌的。
C. 印度需要給小費嗎,請問,印度需要付小費嗎,在
給點小費換一些更熱情的服務,很劃算,印度小費不多,看著給就行
D. 印度需要給小費嗎 – 五分旅遊網
可以給的,但大部分地方不用給。
出國旅行小費問題非常簡單的小TIP:刷卡的話可以注意一下receipt上是否有小費那一欄,若有就是需要給咯。
E. 世界各國「付小費」的習俗有哪些不同
巴西
賬單上總是會收取10%的標准服務費,你就沒必要再付小費了。如果你想表現得很大方,那麼5-10%的額外小費會讓服務人員格外開心。只要記住付小費時盡量低調——巴西人不喜歡對此炫耀。
以色列
小費明確規定為10-13%。你受到的服務可能沒那麼好,但這些是規定。特拉維夫市(Tel Aviv)一些旅遊區的餐廳可能會增加高達18%的小費,所以要注意避免重復給小費。
迪拜
在迪拜,餐廳對所有賬單及酒吧賬單收取10%的小費是強制性的。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多付一些迪拉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法定貨幣)。在迪拜服務員的薪資並不多,所以多付小費令他們很感激。
德國
德國酒吧和餐廳會將小費包含在你的消費中,但這並不是你的實際消費。按照慣例是將消費總額取整數,而之後按歐元算。小費在5 - 10%之間。結賬的時候,你不會收到賬單:你的服務員會告訴你實際消費,然後你告訴他們你想付多少,其中包括小費,之後交錢。
捷克
捷克當地人不支付小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脫身。服務員肯定期望外國遊客付一些小費——只要你在旅遊聚集區,例如布拉格。標准小費是10%。記住不要把服務人員的直率誤解成粗魯無禮。
印度
如果你喜歡他們的服務,別猶豫,付5-10%的服務費。不過,你要根據你的用餐量調整小費。如果用餐比較少,並且總消費不到300盧比,那麼小費付總額的10%。如果消費較高,那麼小費就要調整到5%。
泰國
泰國沒有非常嚴格的付小費習俗,但給服務員一些小費總是好的。在泰國,服務人員會因收到小費而心存感激,但他們不會主動要求。結賬後留下零錢作為小費就足夠了,或者用餐後在桌子上留下1美元。
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
在澳大利亞: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在瑞士: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在義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你最好是乘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一般在義大利飯店裡(餐館),客人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一般酒台上放著專給你放小費的小盤子或儲錢豬。在旅館里,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個歐元。坐計程車則不一定要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了。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在墨西哥: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不過經常有人高興多給點。有些餐廳在結賬的時候專門列有一項是「小費」(gratuity),必須要交的。付小費的其他情況包括坐計程車和到旅館請人搬行李等。在這些情況下付一兩塊錢小費就行了,而不是15%。坐計程車付10%的小費。嚴格地說,服務員應該為小費報稅。但許多人少報,因為付的都是現金。
F. 印度需要給小費嗎
印度需要給小費嗎_印度小費一般多少x0dx0a在印度酒店,行李若需要搬抬,需要給服務50盧比(約6元人民幣),每天則要給客房服務生200盧比(約22元人民幣)的小費,放在床頭即可。x0dx0a需要注意的是,在印度可能會遇到被強迫給小費的情況。比如在洗手間,會有人殷勤地給你遞送紙巾,如果你很自然地接過來,那麼,遞紙巾的人就會伸手向你要小費,這個時候給他 10~20 盧比就可以了。如果你真不想給,就注意不要隨便接東西。x0dx0a更多關於印度需要給小費嗎,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1091f1615690521.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G. 請問印度要給小費嗎
貨幣
印度的貨幣為印度盧比(INR,符號₹)。印度的金融系統與歐美接軌,Mastercard、Visa信用卡在大城市消費和網上交易時里很好用,但人民幣在印度幾乎不流通,印度盧比也無法在中國國內兌換,遊客需從國內攜帶美元現金以兌換盧比。在德里,中國的銀聯卡幾乎無法使用,但有匯豐銀行網點可以取現,也可以通過西聯匯款(West Union Pay)從中國進行即時到賬的國際匯款。
匯率參考(2015年4月匯率)1人民幣≈10.0240印度盧比1美元≈62.11印度盧比
小費
傳統上,印度不流行給小費文化,但一些西方遊客給小費習慣卻或多或少的影響了當地旅遊從業人員。如果遇到幫你提行李的人,可按20盧比/件的標准支付小費,如果不希望支付小費請謝絕他們的幫助,特別是在機場、火車站、長途車站這樣的地方。在旅遊餐廳或者酒店裡,結賬時會被收取5%-10%的服務費,已含在賬單里,所以不是必須給小費。電動三輪車司機也不必小費。如果使用了包車服務,覺得司機服務的好,可以按200盧比/天支付小費。如果身上沒有帶零錢,一些司機不會找零,以此收取小費,所以記得准備零錢。一些人還會打著停車費、高溫費、買水錢的名號索要小費,如果不願意支付,態度可以適當強硬一些即可。
更多關於印度要給小費嗎?,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bd828161573172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H. 印度風俗禮儀
印度風俗禮儀
印度風俗禮儀,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信奉的宗教也是很多,教派更是不同,所以當地習俗也會有所不同,那麼你知道印度風俗禮儀都有哪些嗎。
印度的習俗禮儀一:風俗習慣
印度有多種宗教,教徒對其所信仰的宗教皆十分虔誠,例如牛對印度教來說是神聖的動物,因此連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含酒精的飲料,錫克教(Sikhs)及襖教(Parsees)之信徒不準抽煙,回教徒則不吃豬肉,在印度有授受關系時皆須用右手,正統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逢齋月之時,在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飲食。
對印度的女人不可行握手禮,打招呼時只能以合掌頷首的方式(類似祈禱的姿勢),觀光客到印度須留意拜會的對方是信奉何種宗教,不可逾禮。若要參觀宗教的聖物、廟宇時須穿著深色服裝,並脫鞋,以示尊重。
新年的晚上,婦女們要用燈照丈夫的臉,以表示照去邪氣,來年吉利。
印度的習俗禮儀二:印餐飲禮儀
(1)羊肉的「巨無霸」
印度人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宗教對飲食有著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牛,在印度人心目中極為神聖。盡管很多牛在大街上游盪,但在餐館里,在任何招待會上,你是決不會吃到牛肉的。在印度去吃麥當勞,別忘了不要點牛肉的「巨無霸」,因為那裡只有羊肉的。外國人要想吃牛肉,只能到穆斯林聚居的專門店鋪去買,拿回家自己做。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的素食者特別多。請印度人吃飯,先要搞清楚對方是不是素食者,否則會很尷尬。嚴格的素食者,是連雞蛋也不吃的,但牛奶一般都喝。有些虔誠的印度教徒,吃飯前還要做禱告。有一次,我們請印度朋友來家吃飯,大家落座後,突然發現一位朋友閉上了眼睛,嘴裡好像還在默念著什麼,片刻之後,才睜開眼睛開吃。
(2)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產奶大國,牛奶在印度人的飲食結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國營奶站打奶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幾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幾塊餅干。而印度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
在新德里的菜市場,還能買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來有很濃的奶香味。印度人特別喜歡吃甜食,印度餐最傳統的甜食也是用兩種乳酪和糖製成的。
(3)只能用右手吃飯
印度人吃飯的方式還保留著某些傳統的習慣。雖然在較正式的'場合,人們吃飯使用叉和勺,但在家中,用手抓更來得痛快:每人面前擺放一個大盤子,把米飯盛上,再澆上菜和湯,然後用手稍加混合,捏成團,就抓著送進嘴裡。在街頭的小吃攤、小吃店以及寺廟里,人們通常用一種干樹葉壓製成的盤子來盛食物,有的餐館則給每個吃飯的人一片新鮮的大樹葉子,用來盛米飯等食物,這倒是很環保。
印度人吃飯還有一個規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右手干凈,左手臟。這又與印度人的另一個習慣有關。印度人如廁以後,不用手紙擦,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不用右手。在餐館或印度人家裡吃飯,當快吃完的時候,主人往往會給每人端上一小碗溫水,上面還漂著一塊檸檬,這水可千萬不能喝,它是用來洗手的。飯後,還會端上一盤綠色麥粒狀的香料,供大家咀嚼,以消除口中的異味。
印度的習俗禮儀三:社交禮儀
(1)小費:
飯店要加10%的服務費,故不須另付小費,若是較高級的飯店還須7%的奢侈稅。於機場或車站委託搬運行李時,每件應於櫃台付1盧比小費,不必再付給服務員,搭乘計程車時通常多加車資的10%,但非必須。
(2)辦公時間:
印度的辦公時間通常由早上9-10時起至下午5-6時止,其中下午1-2時為午休時間。
此外10月份正逢印度的過年,假日較多,政府機構或公司的幹部出外旅遊者居多,出國前應事先和拜會單位聯系,以便調整行程。
若和公司相當有地位之人見面時,必須先預定時間。
除固定的國定假日外,印度還有許多依宗教、神話或傳說制定的節日,如Diwali,Dusse-hra,Holi,Shivaratri Janmashtami,Ram Navami,Muharram Id-ul-Zuha,Id-ul-Fitr,Id-i-Milad,Good Friday,Baisakhi,Gurpurab,Buddha Jayanti,Mahavir Jayanti和Navroze等皆依每年歷法變動而改變,於出國拜訪前,應先查證是否為假日。
印度的習俗禮儀四:絢麗的印度服飾禮儀
印度紗麗來自「詩之國」,它是服裝里的詩,看印度紗麗常常就會想到泰戈爾的詩,那麼理想,那麼光明,充滿了永恆的生命力。每一舉步都像是道路上的歡歌。
紗麗本是一塊四、五米長的布料,質地多是輕薄的柔軟的。但必須先到專門做胸衣的店裡量身定製與自己的上下胸圍完全合符尺度的胸衣,另外還需配一條襯裙,然後才可以將紗麗纏繞到身上,穿紗麗需要技巧,紗麗的下擺,不能太露腳趾,但又不能太長。
穿紗麗走路,上坡時尤其得提防別被紗麗絆倒,也因如此,穿紗麗走路是十分妖嬈搖曳的。
印度的女子大多體態豐腴,紗麗的效果更是半遮半掩,肩後搭著的一段紗麗隨步伐飄動……在色彩上就如泰戈爾的一句詩那樣:「暢飲了翡翠似的綠蔭和金子般的陽光釀造的餘暇的醇醪,暢飲了田野上揮舞霧紗的迷醉雨天的甘美。」
印度大約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還有一部分人信奉伊斯蘭、基督、佛教等。
印度人見面施行握手禮,但男子見到女子應該施合十禮,並微微鞠躬,男子要盡量避免觸碰女性,更不應該在公共場合與女子單獨交談。
邀請印度人參加社交活動時,也應該同時邀請他們的妻子。印度人重視時間觀念,約會時應該盡量按時赴約。請客時,印度人認為費用應該由有錢人來支付。
印度人喜歡談論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傳統以及外國的事情和外國人的生活,忌諱談論有關宗教矛盾、與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教徒視牛為「聖獸」敬之如神,只允許喝牛奶,不能宰殺和吃牛肉。因此,牛可以到處自由游盪,神聖不可侵犯。在印度的一些城市裡、鄉村裡,老牛、病牛比比皆是。
去印度的寺廟參觀,身上絕不要穿以牛皮製成的東西,如皮鞋、皮帶表,另外手提包的牛製品也不要帶人寺廟,否則會被視為犯了禁戒。進寺廟或廚房之前一定要先脫鞋。
印度人飲食口味淡而清滑,喜歡吃印度烙餅和咖喱大米飯,喜歡吃雞、鴨和魚、蝦,喜歡番茄、洋蔥、土豆、白菜、菠菜尤其喜歡吃土豆,喜歡喝紅茶、咖啡、涼開水等。
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印度人認為左手骯臟,除了上洗手間外均不得使用左手。印度人60%的人素食主義者,所以要宴請印度人的時候要先了解對方的習俗。
在印度,迎送貴賓時,主人會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脖頸上。花環越大說明客人的身份越尊貴。
到印度人家中做客,可以給主人贈送水果、糖等禮物,或者給主人的孩子帶些小禮物。印度人特別喜愛喝紅茶,贈送他們中國紅茶,會使他們心花怒放的,忌諱送牛製品的禮物。
不可騎在佛像上攝影在西北亞的釋教國家,搭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草率的舉措,被視為罪行滔天。有些不明好壞的旅客,曾因為跨坐在佛像上大拍懷念照而被科罰,對想帶歸去的佛像懷念品,也不可安排地上,由於在信仰釋教的國家采辦的佛像固然歸本身所有,但必需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安排或粗手粗腳地震它,這類舉動,會引發該國人的煩懣。
被邀去用飯沒必要客套在印度人的看法中,吃工具時要大師一塊兒分享,獨食是吝嗇而不規矩的舉動,所以印度人約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懇誠意的約請,拒人於千里以外的拒絕固然令人不歡快。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但願他人摸本身頭上的任何一部門,他們也不喜好去摸他人他們以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門,也是人體中最崇高無比的部門,特別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頓的地方,所以,在任何環境之下絕不容許觸摸。
印度有牛的王國之稱,牛是本地最崇高不可侵犯的動物。在路上駕車時,萬萬細致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成品進入古剎,同時最佳也盡可能防止以牛為攝影工具印度另有一項特別分歧的風俗,答復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必定的暗示,可萬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該有的貧苦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履行種姓軌制,打聽本地人的種姓階層也是一件極不規矩的事。
不跟身份迥異的人進餐印度、僧泊爾人很器重身份。在印度若身份分歧或所屬階層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塊兒用飯,僧泊爾人也一樣有雷同的階層分別,在其海內,對身份的器重,跨越了一切。
買酒偶然間限定,在印度新德里,禮拜2、禮拜5、公休日和每個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便是法術泛博的人也休想買到酒。
I. 在國外應該怎樣付小費
小費,也叫服務費。付小費的習慣在世界上已流傳多年,且多數國家都有。是否付給小費和付給小費的數量,直接關繫到服務質量的高低,也是服務人員的收入來源之一,所以對於我國的出國公民來說,學會在國外付小費也是必要的。否則在接受服務時會遇到不快或遭受白眼,也影響自身的身份。
在國外需要付小費的場合一般都是在機場、飯店、旅館、餐館、計程車和公共廁所等。付給小費的對象都是行李搬運員、客房和餐廳的服務員、出租汽車司機和廁所保潔員等。至於付給小費的數量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都由客人隨意而付,但不可太少,也不可太大方。如在餐館用餐,可付給整個餐費的10~15%,也可將找回的零錢作為小費。如付給行李員,每件行李給一美元即可。付小費的時間都在接受服務之後,自然大方地當即付給。如在離開客房前見不到服務員,可將小費放在床頭櫃或寫字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