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加爾各答是哪個國家的
加爾各答是印度的城市,屬印度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孟買和新德里),是印度最大的麻紡中心。在殖民地時期,從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間,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在這期間,該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學、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加爾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是印度第三大城市,總面積18733平方千米,是印度最大的麻紡中心。 加爾各答地形平坦,沿著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擁有伊甸園花圃、維多利亞紀念館、印度博物館等旅遊景點。
中文名稱
加爾各答
外文名稱
Kolkata
最大產業
織布
別名
Calcutta
行政區類別
外國城市、首府城市
所屬地區
印度、 西孟加拉邦、南亞
⑵ 加爾各答屬於哪個國家,瀕臨哪個海或洋
加爾各答屬於印度,瀕臨印度洋
加爾各答(孟加拉語:কলকাতা,英語: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 胡格利河(恆河一條支流)的東岸。該市有人口4,638,350人,整個大都市區的人口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屬印度第三大大都會區(僅次於孟買和新德里)是印度最大城市。
氣候氣象:
加爾各答氣候加爾各答屬於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6.8攝氏度,月平均氣溫從19°C到30°C。夏季炎熱潮濕,在5-7月最高氣溫經常超過40°C。冬季持續只有2個半月,在12月和1月,氣溫會下降到12°C–14°C。有記錄的最高氣溫是43°C,最低氣溫是5°C。初夏時節常有雷暴雨伴隨狂風,斷斷續續襲擊該市,對緩解濕熱很有幫助。這種雷暴雨當地稱作Kalsakhi(西北強風)。
東南季風從6月到9月,給這座城市帶來一多半的年降雨量,1,582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8月季風時節(306毫米)。每年該市的日照時間為2,528小時,日照時間最大值出現在每年3月。污染是加爾各答的一個主要問題,懸浮顆粒物(SPM)水平高於印度其他大城市,定期造成煙霧。
⑶ 印度最大的城市是哪個
伊甸園花圃,新威廉堡,馬坦公園,喬林基街,維多利亞紀念館,這些風景名勝都來自於同一個城市,加爾各答,一個充滿智慧的城市。
加爾各答 (孟加拉語:কলকাতা,英語:Kolkata / 舊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 胡格利河(恆河一條支流)的東岸。屬印度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孟買和新德里)。
加爾各答還是一個擁有獨特的社會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從印度獨立運動到左翼和工會運動的革命歷史著稱,以印度共產黨(馬)為主的左翼陣線通過民主選舉,已經在加爾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30年。
在殖民地時期,從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間,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在這期間,該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學、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當時遺留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但在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由於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該市經歷了長期的經濟停滯。不過,自從2000年起,經濟復甦取代了病態的衰落,該市開始重新迸發出增長的活力。加爾各答還是一個擁有獨特的社會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從印度獨立運動到左翼和工會運動的革命歷史著稱,以印度共產黨 (馬)為主的左翼陣線通過民主選舉,已經在加爾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30年。
名稱由來
1.來源於一個村莊的名字卡利卡塔(Kalikata),那一帶在英國人來到之前原有3個村莊:卡利卡塔、蘇多努蒂和革賓達普爾,卡利卡塔的意思是迦梨女神的土地,村外有一座供奉印度教迦梨女神的廟宇.
2.城市的名稱淵源於kali(孟加拉語,意為運河)和kata(孟加拉語,意為石灰),因為其最初的居民點是位於一條運河邊上,並且以燃燒貝殼,加工貝石灰著稱.
發展歷史
在加爾各答附近發現的一個考古遺址,證明了在2000年前這里已經有人居住。莫卧兒王朝阿克巴大帝的租冊和孟加拉語詩人比普拉達斯的作品《摩納娑頌》中都提到加利各答的名字。
該市有文字記錄的歷史,開始於1690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到達,公司的代理人約伯·查諾克在這里建立貿易站。查諾克在此以前在胡格利河口與莫卧兒帝國官員發生爭持而不得不離去,隨後他企圖立足於胡格利河下游其他地方,但未成功。莫卧兒王朝的官員因不希望失去他們從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中獲得的利益,所以允許查諾克回到原處去,查諾克便選擇加爾各答作為他活動的中心。
這一地點是經過仔細選擇的,西有胡格利河,北有河灣,東面4千米處有鹽湖,因而受到保護。敵對的法國、荷蘭和其他殖民國家的根據地處於胡格利河西岸,因此從海上進入加爾各答的通道不受威脅,而在胡格利港則不然。而且,胡格利河流經加爾各答處河面寬闊,河水也深,唯一的缺點是這一地區有窪地和沼澤,有害健康。此外,英國人來到之前,從上游被淤塞的薩德岡港遷來的印度商人已選定在當地的三個村子定居。查諾克選擇加爾各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這里出現了這批商人。
到1696年,因附近的布德萬發生叛亂,莫卧兒王朝的行省當局對著塊日益發展的殖民地變得友好起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員要求允許其貿易站或工廠築堡防守,他們得到可以實行自衛的一般許諾,叛亂者被莫卧兒王朝迅速鎮壓下去,但殖民者的磚土防禦工事保存了下來,這就是1700年被命名的威廉堡(舊威廉堡)。
1698年,英國人獲得了授權書,可以購買上述三個村莊的柴達明爾權。
1717年,莫卧兒帝國皇帝法魯赫·西亞爾准許英國東印度公司自由貿易,交換條件是該公司每年交付3000盧比;這一措施極大的促進了加爾各答的發展,印度商人蜂擁而至。該公司的官員打著公司的旗號進行免稅的私人貿易。
1742年,來自西南方向的馬拉地族人開始侵犯孟加拉西部各地的莫卧兒人,英國人得到孟加拉納瓦布阿里·瓦爾迪·汗的允許,在城鎮北部和東部挖掘壕溝以便在陸地一側開護城河,這道壕溝因而被稱為馬塔拉溝,此溝雖未能一直挖到殖民地的南端,卻成為加爾各答的東部邊界。
1756年,面對與法國武裝的頻繁沖突,英國人開始升級他們的防禦工事。孟加拉行政長官西拉傑·烏德·達烏拉對這樣軍事化的舉動提出抗議,但卻無人理會,於是他襲擊並佔領了威廉堡,把英國人關進著名的加爾各答黑洞。
1757年1月,羅伯特·克萊武率領公司的一支印度兵和英國兵在次年又奪回了該市。6月,在普拉西戰役擊敗了西拉傑·烏德·達烏拉的軍隊,此後便確立了英國在孟加拉的統治。在這期間城市周圍的沼澤被排干,戈賓達布爾的森林被砍伐一空,在其現地址上修建了新的威廉堡,該堡俯視著胡格利河河岸,稱為英國軍事優勢的象徵。
地理位置
加爾各答位於印度東部的恆河三角洲,北緯22度33分,東經88度20分,海拔高度介於1.5到9米之間。該市沿著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該市許多地方原來是大片的濕地,花費了數十年才將其改造成適合市民居住的地方。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將該市與南面154千米處的孟加拉灣隔開。
如同印度河-恆河平原大部分地方一樣,這里主要的土壤類型是沖積土。城市的地基由4層沉積物構成:粘土、淤泥、粗細不同的各種沙子,和沙礫。這些沉積物夾在兩層淤泥之間,下面的一層深度介於250與650米之間,而上面的一層厚度介於10到40米之間。
根據印度標准局文件,該市在四個地震等級分區中被劃為三級地震區[16]。而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該市在風暴和旋風分區中屬於“高度損害危險”等級。
氣候氣象
加爾各答氣候加爾各答屬於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6.8攝氏度,月平均氣溫從19°C到30°C。夏季炎熱潮濕,在5-7月最高氣溫經常超過40°C。冬季持續只有2個半月,在12月和1月,氣溫會下降到12°C–14°C。有記錄的最高氣溫是43°C,最低氣溫是5°C。初夏時節常有雷暴雨伴隨狂風,斷斷續續襲擊該市,對緩解濕熱很有幫助。這種雷暴雨當地稱作Kalsakhi(西北強風)。
東南季風從6月到9月,給這座城市帶來一多半的年降雨量,1,582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8月季風時節(306毫米)。每年該市的日照時間為2,528小時,日照時間最大值出現在每年3月。污染是加爾各答的一個主要問題,懸浮顆粒物(SPM)水平高於印度其他大城市,定期造成煙霧。
城市結構
城市一角由加爾各答市政當局(KMC)管理的加爾各答市面積為185km²。而加爾各答大都會區則仍在繼續不斷的擴張,到2006年,其面積已經達到1750km²,包含72個市和527個村鎮。加爾各答大都會區的郊區合並了北24區、南24區、豪拉縣、胡格利縣和納迪亞縣的一部分。
市區東西方向的尺度很狹窄,大體上西到胡格利河,東到大都會東部旁路,跨度僅有5–6千米。南北向延伸的城市可以粗略分為北區、中區和南區。北區是該市最古老的部分,擁有19世紀的建築物和狹窄的小街。該區的氣氛令人回憶起老加爾各答往事。南區主要是在獨立以後興建,是精英分子的居住地。加爾各答東北部的鹽湖城區域是該市的規劃部分。在該市東北邊緣規劃發展了新鎮。
中區擁有環繞B.B.D.Bagh區的中央商務區。作家大廈、加爾各答郵政總局、加爾各答高等法院,一些其他政府和私人辦公室位於此處。馬坦公園是位於該市心臟的巨大開闊地,在此舉辦一些體育賽事和公共集會。一些公司已經在公園街以南區域建立了辦公室,那裡已成為第二個中央商務區。
⑷ 加爾各答在哪
加爾各答是印度的最大城市,也是印度的主要港口。它位於恆河三角洲胡格利河左岸,大都市面積為1300平方公里,在緯度較低的印度熱帶地區,氣候終年炎熱,年降雨量1000多毫米。一年四季綠樹蔥蘢,鮮花盛開。
加爾各答市從出現和繁榮直到今天,只有200—300年的歷史。但由於古老的印度文明,眾多的文物古跡,奇特的宗教習俗,獨特的民間藝術等深深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在加爾各答的邁丹區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和游藝場,是最有吸引力的地區。中北部坐落著著名的威廉堡,北端的伊甸園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板球場;西南端有動物園和東方最好的賽馬場;賽馬場東是維多利亞紀念館和聖保羅大教堂。維多利亞紀念館建於本世紀早期,是一座文藝復興時代風格的雄偉建築,高高的圓頂上挺立著勝利女神像,還有不少大英帝國開拓印度殖民地的重要人物像,如克萊武和瓦倫哈斯丁斯等。館內陳列了許多表現維多利亞時代大事的繪畫和女皇詔諭、紀念品等。
⑸ 印度加爾各答市的什麼工業最為著名
印度獨立之初,工業高度集中在少數沿海大城市。僅孟買、加爾各答和阿默達巴德所在的三個邦,工業產值佔全國70%以上。近年,工業過分集中的狀況已有所改善。目前,印度可分為五個比較重要的工業區域。(1)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這里是全國最早形成的工業區,近幾十年略有衰退。現工業產值僅佔全國的1/10。麻紡和機械是本區的兩大工業部門。(2)以孟買—浦那為中心的工業區。工業產值佔全國1/6,已顯著領先於其他工業區。棉紡工業長期居優勢地位,佔全國30%。此外,機械、化工、煉油等部門在國內均有突出地位,已成為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3)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工業區。周圍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產地。以傳統工業為主,棉紡織業和油脂工業在國內居首位,水泥、化工兩部門地位突出。(4)以馬德拉斯—班加羅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發展最快的工業區,規模已接近於加爾各答區。區內集中了電力、飛機製造、造船、煉油等工業部門,以及航空、電子、電機等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5)以那格浦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區,有印度的「魯爾區」之稱。它接近主要煤炭產地,煤和鋼鐵產量均佔全國的3/4,電力、重型機械、化工、非金屬產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內地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⑹ 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是印度東部的一座城市,是東部大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印度麻紡的主要地區,地處恆河三角洲,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第二大人口城市,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
東印度最重要的城市 加爾各答是印度東部最重要的城市,是東部大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它佔地568.8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1092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加爾各答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恆河三角洲,瀕臨孟加拉灣,是印度東海岸最大的港口。在飛機成為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之後,加爾各答又修建了巨大的國際機場,因而成為連結亞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的海上和空中的重要交通樞紐。
昔日繁華:第二個倫敦
加爾各答不僅在印度名氣很響,在整個東方世界也曾經是最大的商城之一。但是,歷史是無情的,隨著時間的消逝,加爾各答由於各種原因,昔日的威名在不知不覺中離它而去,成為一座沒落中的名城。
三百多年以前,加爾各答還是荒涼一片。當時只有叫做伽利卡特、高溫德布爾和蘇達納蒂的三個小村。據說,加爾各答一名是由伽利卡特演化而來,伽利卡特意即「伽利女神之所在地」。直到今天,伽利女神仍然是當地人民心目中十分重要的神,加爾各答就有非常講究的伽利女神廟。
16世紀末,歐洲冒險家沿著當年達·伽馬走過的航線,繞道好望角來到印度。隨後他們沿著孟加拉灣上溯,從胡格利河闖入了恆河三角洲這塊肥沃的土地。歐洲人對加爾各答的殖民歷史也就開始了。葡萄牙人來了,法國人來了,英國人也來了。最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佔了上風,擠走了葡萄牙人、法國人,壟斷了孟加拉的貿易。1698年,東印度公司以十分低廉的價格買下了上述三個村落,從此便在此落腳,建成了貨場、商館、教堂、劇院和軍營。1716年,英國人在這里建起了一座碩大無比的城堡,命名為「威廉堡」。這個威廉堡在歷史上扮演過極不光彩的角色,它是英國殖民者武力征服孟加拉,進而征服整個印度的指揮部。所以,加爾各答在起初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以威廉堡為中心,逐漸向四面擴展。
隨著英國殖民者在印度的勢力不斷擴大,加爾各答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在1757年著名的普拉西戰役之後,加爾各答成為英國殖民者坐鎮南亞的大本營。1858年後,英國殖民者的鐵蹄基本上征服了整個印度,加爾各答於是就成為「英屬印度」的首都。印度曾是英國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而這一最大殖民地中心就是加爾各答,可想而知,加爾各答的地位就相當重要了,曾有人把它稱為大英帝國的「第二個倫敦」。
今日沒落:印度的舊上海
英國人統治下的這「第二個倫敦」曾經享有顯赫的地位,但是在1911年後,英屬印度遷都德里,1931年,新德里建成,英屬印度的權力重心北移,加爾各答的重要地位無疑大受削弱。1947年獨立後的印度又定都新德里,加爾各答還是未能恢復其原有的權威。印巴分治以及後來的孟加拉國獨立都對加爾各答的發展產生過一定的負面影響。獨立後的印度盡管對加爾各答也是大力發展,加爾各答的鐵路通向全國各地,建起了巨大的國際航空站,空中航線聯系五大洲,同時還是印度最大的黃麻加工中心,黃麻製品產量佔全印的90%。但國家的政治中心是在首都德里,商業中心則是在孟買,因而加爾各答只能算是印度東部地區最有影響的城市。 有意思的是,我們中國人一提到孟買,就說「那是印度的上海」,可印度朋友則認為加爾各答才是「印度的上海」。不過他們所指的上海,只是30年代的上海。事實的確如此,一到加爾各答,就能感受到電影中30年代上海的氣氛。歐洲式的建築巍然而立,破敗的貧民窟擁擠不堪,狹窄的街道人流如潮,黃包車穿行於大街小巷,乞丐更是隨處可見。到了晚上,街道兩旁建築物的屋檐下經常可以看到蜷縮著一個個無家可歸的人。加爾各答交通擁擠是出了名的,每到高峰期,各種車輛組成了不見首尾的長龍,要想挪動一步,那要等上個把小時才行。 去加爾各答,一定要去麥丹廣場逛逛。麥丹廣場是一塊塊巨大草坪組成的巨型廣場。這里樹木蔥蘢,鳥語花香。一座座雕像星羅棋布,遠望有幾十層的高樓大廈穿雲而立,近觀有面積很大的賽馬場讓你望不到邊……這里最搶眼的是位廣場東南部的維多利亞紀念館,它是一座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正方形建築,於1935年建成,融合了英國、義大利和印度的建築風格和雕刻技藝。維多利亞紀念館現辟為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種繪畫、雕像、歷史文獻、古代兵器等稀世珍寶。威廉堡位於麥丹廣場的中間部位,這是英國殖民者當年踐踏印度的象徵,但那紅色的威嚴城牆卻也引人入勝,今天它仍然是一處軍營,沒有特殊的安排不能隨便進入。離維多利亞紀念館不遠是印度博物館,這里展出有大量的石刻雕像、史前藝術品、貨幣以及印度的各種動植物標本等。廣場周圍還有聖彼得教堂、比爾拉天文館、伊登花園、邦府大樓、議會大廈以及高165英尺的薩希德柱,都是值得一觀的好去處。薩希德柱風格獨特,匯集了埃及、敘利亞和土耳其的建築風格。麥丹廣場被譽為「加爾各答之肺」,這里經常是加爾各答人打板球、踢足球、舉行政治集會和呼吸新鮮空氣的地方。當太陽在胡格利河上沉落,去麥丹廣場悠閑自大地走上一番,那是絕好的享受。
緊靠麥丹廣場的西邊是一條直通南北的尼赫魯大街,舊稱喬靈奇大街,這里是加爾各答最繁華的地方,商店、餐館、影院、飯店比比皆是。廣場偏北還有一條名為尼達吉·蘇巴斯的大道,這里是各家交易所、銀行和大商業公司的集中地。
與印度其他的大城市相比,加爾各答的古跡並不多,影響最大的要數城南的伽利女神廟,因為伽利女神是當地的保護神,所以,伽利女神廟終日香煙繚繞,前往參拜的信徙絡繹不絕。
加爾各答是印度的文化城,城中有全國最大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藏書一千萬多冊。世界聞名的大文豪泰戈爾的故居坐落在城中的北部,如果想了解一下這位大文豪是如何在簡朴的生活中創造出不朽的詩歌、音樂以及舞蹈,那就是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
塔壩華人:濃濃的中國味
華人遍及全世界,印度也不例外,加爾各答是印度華裔聚居最多的地方。據記載,第一位到加爾各答定居的華人是17世紀來自華南的一位年輕的天主教徙。在他之後又有數千華人接踵而至,代代繁衍生息。到1951年,加爾各答的華裔人數達到9萬多人,是有史以來的最高峰。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不少華裔離開印度,到20世紀90年代,華裔只剩下1萬人左右。加爾各答城中有一條有名的唐人街,但現已面目全非。加爾各答的華人大都集中在西北郊的塔壩,印度人稱它為「唐格拉」。
塔壩面積只有10多平方公里,最早是由幾戶華人從一片沼澤地里開發出來的。現在聚居在這里的華人有八九千人,他們絕大部分是廣東梅縣遷來者的後裔。印度水牛皮資源豐富,這些華人中不少人懂得鞣皮製革技術,於是他們就互相幫助,辦起了皮革作坊,通過幾代人的辛勤勞動,塔壩終於發展成為一個像樣的小鎮。
如今的塔壩已成為加爾各答,乃至印度最大的唐人街。一進塔壩就能感到明顯的中國味,四合院、紅漆大門、大紅燈籠、紅對聯無不閃爍著中華文明的風尚。塔壩的華裔絕大部分從事皮革生意,現有皮廠220餘家,其中有的已相當現代化。這200多家皮廠每天處理3萬張水牛皮,佔印度全部皮革生產的1/5。但由於皮廠污染嚴重,當地政府也是採取限制的態度,法院曾命令皮廠遷移到18公里之外的一個偏僻的村莊。皮革業一直是塔壩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支柱產業,一旦失去了這一支柱,他們在塔壩的去留勢必要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⑺ 印度行政區劃的行政區劃詳表
資料來源:行政區劃網
編碼 邦和中央直轄區名 種族分布 Cp2001 面積(km²) 首府 縣區數
01 德里 Delhi▲ 印度斯坦族-首都 13,782,976 1,483 德里 Delhi 1
查謨和克什米爾* Jammu & Kashmīr 克什米爾族/伊斯蘭教 10,069,917 101,387 斯利那加 Srinagar 14
旁遮普 Punjub 旁遮普族/錫克教 24,289,296 50,36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7
喜馬偕爾邦 Himāchal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6,077,248 55,673 西姆拉 Simla 12
烏塔拉坎德邦 Uttarakhand 印度斯坦族帕哈里 8,479,562 51,125 德拉敦 Dehra Dun 13
哈里亞納 Haryāna 印度斯坦族 21,082,989 44,21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9
拉賈斯坦 Rājasthān 印度斯坦族 56,473,122 342,239 齋浦爾 Jaipur 32
北方邦 Uttar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166,052,859 243,286 勒克瑙 Lucknow 70
中央邦 Madhya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60,385,118 308,252 博帕爾 Bhopal 45
查蒂斯加爾 Chhatisgarh 印度斯坦族 20,795,956 135,194 賴布爾 Raipur 16
比哈爾 Bihār 印度斯坦族 82,878,796 99,200 巴特那 Patna 37
賈坎德 Jharkhand 印度斯坦族 26,909,428 74,677 蘭契 Ranchi 18
錫金 Sikkim 尼泊爾族/喇嘛教 540,493 7,096 甘托克 Gangtok 4
41 阿薩姆 Assam 阿薩姆族 26,638,407 78,438 迪斯布爾 Dispur 23
42 曼尼普爾 Manipur 曼尼普爾族 2,388,634 22,327 因帕爾 Imphal 9
43 特里普拉 Tripura 孟加拉族移民 3,191,168 10,486 阿加爾塔拉 Agartala 4
44 那加蘭 Nāgāland 那加族 1,988,636 16,579 科希馬 Kohima 8
45 梅加拉亞 Meghālaya 伽羅族、卡西族 2,306,069 22,429 西隆 Shillong 7
46 米佐拉姆 Mizorām 米佐族/基督教 891,058 21,081 艾藻爾 Aizawl 8
西孟加拉邦 West Bengal 孟加拉族 80,221,171 88,752 加爾各答 Kolkata 18
奧里薩 Orissa 奧里薩族 36,706,920 155,707 布巴內斯瓦爾 Bhubaneswar 30
古吉拉特 Gujarāt 古吉拉特族 50,596,992 196,024 甘地訥格爾 Gandhinagar 25
馬哈拉施特拉 Mahārāshtra 馬拉地族 96,752,247 307,690 孟買 Mum 35
果阿 Goa 馬拉地族/天主教 1,343,998 3,702 帕那吉 Panaji 2
61 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 泰盧固族 75,727,541 275,068 海得拉巴 Hyderabad 23
62 卡納塔克 Karnātaka 坎拿達族 52,733,958 191,791 班加羅爾 Bangalore 27
63 喀拉拉 Kerala 馬拉雅拉姆族 31,838,619 38,863 特里凡得琅Thiruvananthapuram 14
64 泰米爾納德 Tamil Nā 泰米爾族 62,110,839 130,058 金奈 Chennai 30
92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p>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諸原始南島民族 356,265 8,249 布萊爾港 Port Blair 2
93 拉克沙群島 Lakshadweep▲ 馬拉雅拉姆族 60,595 32 卡瓦拉蒂 Kavaratti 1
94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泰米爾族-前法屬 973,829 492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4
95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p>Dādra & Nagar Haveli▲ 古吉拉特族-前葡屬 220,451 491 錫爾瓦薩 Silvassa 1
96 達曼和第烏 Damān & Diu▲ 古吉拉特族-前葡屬 158,059 112 達曼 Daman 2
97 昌迪加爾 Chandīgarh▲ 印度斯坦族 900,914 114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
印度 India 1,027,015,247 3,165,596 新德里 New Delhi 585
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Dādra & Nagar Haveli▲
⑻ 加爾各答的地理位置
加爾各答位於印度東部的恆河三角洲,北緯22度33分,東經88度20分,海拔高度介於1.5到9米之間。該市沿著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該市許多地方原來是大片的濕地,花費了數十年才將其改造成適合市民居住的地方。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將該市與南面154千米處的孟加拉灣隔開。如同印度河-恆河平原大部分地方一樣,這里主要的土壤類型是沖積土。城市的地基由4層沉積物構成:粘土、淤泥、粗細不同的各種沙子,和沙礫。這些沉積物夾在兩層淤泥之間,下面的一層深度介於250與650米之間,而上面的一層厚度介於10到40米之間。根據印度標准局文件,該市在四個地震等級分區中被劃為三級地震區[16]。而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該市在風暴和旋風分區中屬於「高度損害危險」等級。
⑼ 印度國加爾各答是海邊城市嗎
加爾各答和廣州的情況差不多,都是位於一條直通大海的河過,到真正的大海距離就都在100公里左右,是不是海邊城市,就看自己的理解了。
⑽ 印度加爾各答有多少人
面積:
加爾各答城市地理范圍: 187.33平方公里.
加爾各答中心區范圍: 1380.12平方公里
人口數: 439萬(加爾各答城市)
9.2百萬(C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