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產華為手機為什麼在印度連小米都不如,其實原因這樣
小米手機在印度賣的比國內還便宜,正好適合印度人的消費水平
② 印度手機市場大洗牌:蘋果很慘,華為落榜,新王者誕生了嗎
印度手機市場大洗牌:蘋果很慘,華為落榜,在印度賣的最好的手機是中國的小米,小米在印度手機銷量遙遙領先,價格低,性價比高,配置豐富。
③ 中國手機為何在美國賣不出去,在印度卻備受歡迎
我國手機在美國賣不出去,但在印度卻備受歡迎,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有非常好用的蘋果手機,他們自然也就不會我們國家生產的手機了,能在印度備受歡迎是因為我們的手機性價比更高,而印度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我們的手機會更加符合他們的消費需求,同配置的手機我們的價格會更低,印度當然也就選擇我們了。
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美國的蘋果手機比我們的手機更加完善,體驗更好,自己國家有這么好的手機可以使用,當然不會買我們國家的了,而且我們高配置的手機和他們的價格也差不多,他們就更沒有購買的必要了。
④ 為什麼國產手機在印度賣的那麼好
價廉物美,老百姓都是居家過日子,講究個性價比
⑤ 最新印度智能手機排行榜出爐,中國廠商前五佔四席,為何會受當地喜愛呢
眾所周知,我們一直都是一個電子產品製造大國,但是國內也因為工業有限的問題,所以有很多的產品並不是非常知名,但是在印度中國的手機市場站額確實很大,今天我也想和大家一起來談一談有關於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
相對於我們的手機來說。這是手機也有自己的一些功能不僅如此,他們的手機信號也是非常的強悍。那對於印度很多人起來說,中國手機也是他們不二選擇。
而這個道理其實在各行各業都比較適用產品定位到涉及到人群是需要一個具體的走向的當產品不適應市場的時候,或許放在另外一個市場就會變得十分暢銷好啦,今天這個話題就到這里吧,如果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或者是對於印度的國產手機有哪些了解大家都可以一起來談一談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⑥ 售價不到500!印度首富將推出最便宜5G手機,是嗎
雖然去年才大規模進入智能手機市場,5G手機卻已經在今年迎來了全面爆發。到目前為止幾乎我們熟知的每一款智能手機品牌都發布了自家的產品,並且已經實現了對多個價位的覆蓋。但可能由於成本較高,在千元以下,基本還處於5G手機的薄弱環節。不過,據說這一環節很快就能得到補強。因為一款百元5G新機馬上就要誕生了。
不過,讓小編感到不解的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配置再差,這款手機的成本都不會太低,那麼其利潤將來自哪裡?難道要走合約機路線,充話費送手機了?
⑦ 為什麼小米手機在印度賣的好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上的升級換代十分的快,從手機上市場中能夠 看得出,現階段iPhone都遭受了國產智能手機的沖擊性,銷售量大降,充足的表明了國產智能手機現階段在一步步興起,例如華為公司、小米、VIVO這種知名品牌在市場上的慢慢擴張,可是說到高性價比的品牌手機大家都是會果斷的想起小米品牌,小米手機現階段在中國的市場上十分的受歡迎,可以說在中國的一切一個街頭巷尾都是會有小米手機,假如你只覺得小米手機是在中國賣得好罷了得話那麼你也就out了,小米手機在印才算是真真正正的火熱,為何小米手機在印度會那麼火爆呢?下邊我匯總了4個緣故。
NO.4營銷方法的優點實際上大家也迫不得已認可小米手機營銷方式或是十分的非常好,無論是在中國或是在印度,小米的互聯網限時搶購對策都具備非常好的主要表現。小米手機在印度的營銷方法或是十分的多,例如小米正方案合理布局其印度的體驗中心,這也將強有力地去填補印度互聯網不比較發達的牽制,也有小米與本地的通信運營商開展協作發售,而且與本地的三大電商服務平台創建協作這些,這種營銷推廣層面能夠 迅速的塑造起知名品牌的名氣,小米手機並不像別的的外界手機製造商一樣,僅僅單純性的在出售手機上,小米更好像在融進到印度市場,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用上智能機。
⑧ 印度的手機費比國內貴嗎
比中國便宜
印度兩家營運商的卡,一是vodafone,二是airtel。兩家的套餐資費一樣
在印度由於窮人很多所以電話資費很便宜。
打電話(7 Rs=1 RMB),0月租
市話:0.5 Rs/min(0.071 RMB)一分鍾七分錢
邦(省)內漫遊:0.5 Rs/min(0.071 RMB)一分鍾七分錢
全國漫遊:0.5 Rs/min(0.071 RMB)一分鍾七分錢
國際長途:10Rs/min(1.42 RMB)一分鍾一塊四毛錢......我給國內打過幾個就不敢打了
簡單的說全印度一個價一分鍾七分錢
發簡訊
邦(省)內:1 Rs(0.14 RMB)一毛四分錢一條
國內:1.5 Rs(0.21 RMB)兩毛錢一條
國際:5 Rs(0.71 RMB)七毛錢一條
GPRS上網:98 Rs(14 RMB) 2GB,14塊錢2GB流量
還有在印度手機上網不同國內,印度是每月交費和ADSL上網一樣,交一個月上一個月,下個月沒有繳費就停用上網,補繳後繼續使用,且不會從話費中扣除
還有一種國際電話卡打全球¥0.3/min相當的便宜,不過我還是用的Skype最便宜
其他還有很多套餐都沒用過
反正就一個:相當便宜
⑨ 印度的手機市場有哪些特點
印度可能正處在一個長期高速增長的起點。在中國,一二線城市作為較成熟的市場,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均收入可觀,是蘋果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的主要戰場。但作為非消耗性質的剛需消費品,除了少數數碼產品發燒友、不差錢的 「壕」 和趕新潮人之外,普通消費者的換機頻率並不高。換句話說,除非現有的手機用壞了,大部分消費者不會在每一代 iPhone 出新時都跑去購買。在人人都有手機、人人都有智能手機,甚至人人都有 iPhone 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功能機向智能機升級的紅利幾乎消耗殆盡,市場趨近飽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2015-2016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報告》中,2016 年第一季度我國智能手機用戶規模達到 6.24 億,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占總手機出貨量的比例已經達到 90% 以上。
⑩ 山寨手機為什麼那麼便宜
許多人認為山寨手機便宜是它的質量不好,其實不然.以下是山寨手機為什麼便宜的調查:
斬殺或引「從良」之路 山寨機瘋狂內幕調查
如果說2007年是國產手機的冬天,那麼2008年則是寒冬,但「山寨機」卻不信這一宿命。
正當國產手機全線潰退之時,「山寨機」卻異軍突起。2007年,「山寨機」銷量多達1.5億部;2008年,它們攻城略地,由原來的二三線城市向一線城市進軍。
然而,如何看待「山寨機」,國人意見嚴重分歧。有人視之為品牌手機的榜樣,應弘揚其草根精神;有人視之為毒葯猛獸,必欲斬草除根而後快。孰是孰非,眾說紛紜!
我們或許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它——雖然「山寨機」以價格優勢見長,但這種優勢是建立在國家稅收流失基礎上的,且其質量和售後服務也飽受詬病。然而,這不足以就此否定「山寨機」,它在市場響應速度及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上,值得品牌廠商借鑒。
「山寨機」為何如此受寵?大行其道的秘訣在哪?政府的監管是否存在漏洞?面對洶涌而來的「山寨機」,政府要做的,不是治標不治本的打壓,盡快引領其走上「從良」之路才是終極目標。
7月16日,深圳華強北,人頭攢動。
「工商的來了!工商的來了!」不知從哪個櫃台喊出的這句話,讓整個遠望數碼商城一樓慌成一團,售貨員手忙腳亂掩藏和轉移「山寨機」。
旋即,賣場又恢復了以往的平靜。原來,這是虛驚一場,走進賣場的兩個穿制服的人,並不是工商局的,而是兩個退伍軍人,他們周末來手機市場轉悠。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6月上旬,央視的一個調查報告,將「山寨機」推向了風口浪尖。為了迎接全國文明城市檢查,6月16日開始,深圳市對「山寨機」市場展開了新一輪嚴打。
在遠望數碼商城的公告欄里,赫然可見市工商局公布的嚴打成果,諸如某某櫃台被罰或被查抄的告示,吸引了不少圍觀者。
「這次嚴打的對象只是高仿機,比如在外觀和標識上打擦邊球的產品NOKYA、HiPhone,它們侵犯了知識產權。」一櫃台老闆直言不諱,「檢查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賣場一般都會提前得到消息,大家會把產品轉移到其他地方。」
相對賣場的火爆,賽格廣場和科技大廈等幾處寫字樓(那裡集中了上千家小型手機公司)則相對冷清不少。記者想找一些采訪對象,發現不少公司已經關上了門,有的還在門上掛一把鎖。有趣的是,記者敲了幾下門,竟然有人小心翼翼地伸出頭來探看。
這些公司早在有關部門查處之前,就已聽到風聲,關門或掛鎖其實是一種假象,目的是躲避嚴打,裡面都在正常運作。
第一章 「山寨機」的前世今生
原本屬於高科技行業,但由於聯發科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一規則,使得手機行業技術壁壘轟然倒地。特別是2007年10月,國家實施長達9年的手機牌照制解禁,「黑手機」合法漂白,「山寨機」由此得名,並風行於世。
今年以來,國產品牌廠商的日子愁雲慘淡,就像染上了一場瘟疫,先有波導退出手機研發,接著聯想剝離手機業務,創維不久前又宣布甩賣手機部門股權,華為也正在為出售手機業務尋找買家。但「山寨機」卻頗為爭氣,一路高歌猛進,將自己的觸角伸入一線城市。
「山寨機」的由來
「山寨機」的誕生,有其深刻的行業背景和社會內因。剛進入21世紀,當時手機還是賣方市場,波導、TCL隨便推出一款產品,忽悠一下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記得當年TCL推出一款「鑽石手機」,幾乎賣瘋。其實,萬明堅所鼓吹的「鑽石手機」,分明只是鑲了一塊玻璃。而同樣,波導一款做工很粗的「女人星」,剛出來時,也轟動一時。
早期,用戶對國產手機的底細還不知情,只因是國產貨且價格低於洋品牌,所以選擇了它們。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國產手機的質量存在致命缺陷,掉漆、死機、白屏時有發生。據時任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的戴鋼介紹,TCL手機的返修率高達40%。重營銷輕質量、缺乏核心技術,使國產手機的市場反應速度慢,產品跟不上形勢。
消費者逐漸失望,並將目標轉向洋品牌。當時,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的產品由於質量穩定,很受歡迎。但問題在於,壟斷技術的洋品牌追求暴利,一款普通的手機,價格竟然高達3000來元,普通消費者根本承受不起。
那時候,手機牌照還是一道很高的門檻。既然存在牌照手機,就有「黑手機」。不過,它們當時都使用韓國小廠商的晶元,質量很不穩定。雖然價格低了不少,消費者卻不敢冒險。
誰也不曾料到,今天功能更強大、造型更多樣的手機,卻只要幾百元。這一切,都得歸功於「山寨機」的問世。而「山寨機」能有今天,得感謝聯發科的創始人蔡明,在看到國產手機質量問題以及洋品牌價格太高後,他決定研發一種集成晶元。
2003年底,聯發科手機晶元量產出貨,因為晶元質量好和功能多,別人要1年時間才能出一款手機新品,而採用聯發科的方案, 3-6個月就能出貨。2006年,聯發科別出心裁,把別人需要幾十上百人、一年多才能完成的手機主板、軟體集成,研製出了廉價的MTK手機晶元,這一手機史上的大變革,徹底讓手機生產沒有了核心技術。
聯發科向手機廠家提供turn-key模式,即將晶元、軟體平台以及第三方應用軟體捆綁,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相當於出了手機半成品,而廠家只需套個外殼,配塊電池,租一間房子就能生產手機了。
據統計,2007年使用聯發科解決方案的手機,在內地市場佔有率為42.8%,幾乎所有國產廠商(夏新除外)都採用了聯發科的晶元,結果夏新去年暴虧8個億。由於採用聯發科晶元的廠商越來越多,使其出貨量越來越大,資金實力迅速提升,系統故障率也逐漸降低。
其實這種生產模式早已不難理解,比如戴爾電腦,戴爾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但它卻將電腦的成本做到了最低,做成行業的佼佼者。目前,同樣配置的手機,「山寨機」價格僅為洋品牌的1/5,是國內正規廠商的1/2。
「山寨機」的市場反應速度也極快,一兩個月就能推出一款新品。雖然正規品牌也使用聯發科的晶元,但它們的產品須經多關檢測,耗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
「我們玩不過『山寨機』!」深圳一家國內品牌廠商的市場部經理道出了自己的無奈,「我們生產一款新機型,從立項到投入市場,至少要花上半年時間,等成品推向市場,已然變成淘汰機型,『山寨機』又出新品了!」
農村包圍城市
幾乎賣瘋了!這樣概括「山寨機」的風頭毫不為過。
去年上半年,「山寨機」還只在二三線城市盛行。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它不僅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席之地,而且還在國際市場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亞洲城市迪拜,整整一條街道,儼然成了「山寨機」的展覽館。在印度,低價的「山寨機」讓國際品牌也黯然失色。
去年下半年,「山寨機」在國內日子沒往日那麼舒服了,有些廠家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促使「寨主們」開始轉戰海外市場。
說到「山寨機」出口,首先得提到頭一個吃螃蟹的劉先生。當時他在國內的訂單太少——業內有一個潛規則,「山寨機」少於一萬台訂貨肯定虧本。那段時間, 他把自己以前賺的500萬元都賠了進去,甚至把在深圳羅湖的一幢房子也給抵押了。
「我是被逼上絕路的,國內市場沒法混,只能去海外市場賭一把,不成功則成仁。」劉先生告訴《IT時代周刊》,由於印度手機市場十分火爆,通過熟悉當地手機行情的朋友,他第一批謹慎「出口」2萬部(其實還是積貨)。沒想到,正是這次試水,把他的廠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那批「處理貨」每部凈利潤高達80元,這一單讓他凈賺160萬元。
後來,越來越多的「山寨機」沖向海外市場。現在,在亞洲、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甚至在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到處有「山寨機」的影子,更有膽大者竟將貨打入到諾基亞的老家芬蘭。
而在國內市場,「山寨機」也走過了遮遮掩掩的階段。以廣州為例,以前購買「黑手機」都得去大沙頭手機市場。也就一年時間,「山寨風」幾乎刮遍了廣州的每個角落。而且,消費群體也在迅速發生變化,由以前的低端群體,擴大到中高端群體。
一咨詢公司的手機渠道總監指出,消費者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以前高端人士之所以不買「山寨機」,主要是擔心質量,此外就是顧及面子。但他們逐漸發現,這類手機如今已基本不存在質量問題,因為其晶元及解決方案已經成熟。而面子終究抵不住價格的沖擊,同樣配置的手機,「山寨機」價格更便宜,電池更耐用。
卧虎藏龍之地
「山寨機」名字聽上去有些草莽,但這一行業卻是卧虎藏龍之地。記者發現,很多代理商都有渠道經驗,由於獲利頗豐,一些以前做品牌機的代理商也加入進來,也有一些代理電腦和電視機的,由於行業利潤下滑,遂轉投「山寨機」。
早期走上「山寨」之路的人,主要與當時手機行業的大環境有關。經歷2002到2004年的短暫繁榮後,國產手機突然掉入冰窟,南方高科、科健、易美等一批紅極一時的廠家轟然倒地。這些公司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部分進入其他品牌廠家,更多的是自己另起爐灶。但由於資金和實力不濟,只能偷偷摸摸地干「地下工廠」。
後來,國產手機持續低迷,市場份額由早期的50%以上,掉到2007年的30%左右,而且虧損嚴重,這一行不再是香餑餑。而干「黑手機」雖然風險高,卻有利可圖。於是,大量品牌廠商的人員加入進來。2007年10月,實施長達9年的手機牌照制度取消,「黑手機」得到了漂白,這些人就更加有恃無恐。
深圳市手機協會名譽會長謝麟振認為,「山寨機」老闆的前身大部分都是正規手機廠商的研發或管理人員,是「另類精英」。他們熟悉行業的發展路徑和技術走向,對政策等了如指掌,對消費者的需求也瞭然在心。盡管面臨查抄的風險,但都在這個風口浪尖上樂此不疲。
由於「山寨機」毛利很高,令投資人熱情不減,特別是今年股市不景氣和樓市低迷,很多人都將投資注入這一領域。
「一般來說,生產『山寨機』的資金准入門檻為500萬元。在深圳,這筆資金的籌集並不困難,找幾個有錢的朋友,花不了幾天就能湊齊。」張遠橋如是認為。
最肥的要數零售商,一台800元的「山寨機」,零售商一般要賺200元,這種利潤,即使賣高端洋品牌也望塵莫及。所以在華強北,一個幾平方米的小檔口,每月租金高達上萬元,依然搶手得很。
記者同時走訪了深圳另外一些賣場,發現有些竟然不賣諾基亞的低端手機。「諾基亞中低端手機只有5%的毛利,除去櫃台費用等開支,基本無利可圖,甚至虧本。而高端手機的毛利會高一些,但銷量又不多。」一櫃台老闆這樣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