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印度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叫什麼
到了旃陀羅笈多兒子瓶頭王(賓頭沙羅)統治時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阿育王就是這強大王朝的繼承者之一。
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國勢強盛,統一了除了現卡納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個印度次大陸,並將佛教定為國教,到處派遺傳教師放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約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
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
【孔雀王朝國王一覽(大約在位時份)】
旃陀羅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瓶頭王(賓頭沙羅):前297年 - 前272年
阿育王:前273年 - 前232年
十車王:前232年 - 前224年
沙姆婆羅蒂:前224年 - 前215年
沙里蘇卡: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曼:前202年 - 前195年
薩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布柯提婆陀:前187年 - 前185年
到了旃陀羅笈多兒子瓶頭王(賓頭沙羅)統治時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阿育王就是這強大王朝的繼承者之一。
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國勢強盛,統一了除了現卡納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個印度次大陸,並將佛教定為國教,到處派遺傳教師放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約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
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
【孔雀王朝國王一覽(大約在位時份)】
旃陀羅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瓶頭王(賓頭沙羅):前297年 - 前272年
阿育王:前273年 - 前232年
十車王:前232年 - 前224年
沙姆婆羅蒂:前224年 - 前215年
沙里蘇卡: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曼:前202年 - 前195年
薩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布柯提婆陀:前187年 - 前185年
② 中世紀統一印度南北的君主是誰
巴卑爾死後,他的兒子胡馬雍繼承了王位,胡馬雍顯然沒有他父親巴卑爾的軍事天才和強硬的政治鐵腕,他所具有的是豐富的文化素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仁慈寬厚的「文」皇帝。正是他的性格和個人偏好致使他失去了巴卑爾所奠定的莫卧爾帝國的大片疆土。但巴卑爾的孫子阿克巴卻又隔代繼承了他祖父好戰的傳統,在他統治期間不僅恢復了他的父親胡馬雍的失地,而且大大開拓了新的版圖,使他成為實現統一印度南北的中世紀最傑出的君主。
阿克巴用武力和懷柔的手段,15年的時間里統一了北印度。他又用16年時間把版圖擴大到遙遠的西北地方。最後,他又用了3年的時間,平定了南方的幾個王國,從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莫卧爾王朝。
③ 公元前三世紀,哪個王國統一印度,國王是誰
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孔雀王朝阿育王
④ 印度歷史上什麼時候完成過統一
雀王朝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王朝,據說遠古時代的大國居薩羅因為貪圖釋迦國的美麗富饒而大舉侵犯,大批釋迦族被迫逃離。在婆羅門的占卜師引導下來到了喜馬拉雅山,一個孔雀的叫聲響徹雲霄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美麗的城市,取名毛利耶,意即孔雀城。後來釋迦族的子孫旃陀羅笈多,以消滅西方游牧族白人入侵者為旗幟自立為王,稱號月護王,因為他出生在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故取名孔雀王朝,統一了北部大陸。其子沙羅繼位後,保持了帝國的疆域和統治,人們生活安定。
約前321年-前324年至約前187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國的王朝。前325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撒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這時,旃陀羅笈多(月護王)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趕走了馬其頓人。隨後,他又推翻了難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華氏城。由於他出身於一個養孔雀的家族,因此,後來人們把旃陀羅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也有一說「孔雀」一詞來源於其梵語發音(mayūra)與旃陀羅笈多的母親的名字發音相近。
到了旃陀羅笈多兒子賓頭沙羅統治時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國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逹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阿育王就是這強大王朝的繼承者之一。
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國勢強盛,除印度半島南端外統一印度全境,定佛教為國教,到處派遺傳教師放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約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
⑤ 印度歷史上有幾次大一統的時期
一共三次,分別是孔雀王朝、笈多帝國、莫卧兒帝國
第一次基本統一時期:孔雀王朝(前324年-前188年),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所殺,孔雀帝國正式結束。疆域除印度半島南端以外的整個印度。
第二次基本統一時期:笈多帝國(320—500年),是印度人創建的一個大帝國。 中國東晉高僧法顯赴印度求法。其版圖與孔雀王朝相當,是中世紀印度的黃金時代。
第三次統一時期:莫卧兒帝國(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英屬印度,莫卧兒王朝滅亡。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
⑥ 古代印度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叫什麼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期到達顛峰,這位偉大的君主完成了對南方羯陵伽的征服,這樣除了極南端的一些國家以外整個印度都在形式上統一於帝國政權之下了。
⑦ 印度歷史上有出現過統一的王朝嗎統治者是誰
印度歷史上出現過統一的王朝,但是時間比較短暫,統治者是旃陀羅笈多。
而到了公元前324年,一名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適應了當地環境的貴族旃陀羅笈多擊敗了亞歷山大的精忠部隊,從而建立了自己的門戶孔雀王朝,到了官三代的時候阿育王則帶領著印度人民達到了大一統的狀態,本來阿育王挺殘暴的,但是自從皈依佛門之後一切都變了,人民的日子也比以前好過多了,但是隨著阿育王駕鶴西去,統一的狀態隨之瓦解,人民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⑧ 印度的誰統一了國家,同時它在歷史上的貢獻還有什麼
孔雀王朝阿育王 阿育王(Ashoka,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約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頻頭娑羅王之子,是印度歷史上一位非常偉大的君王。他是一位佛教徒,後來還成為了佛教的護法。即位之初 根據佛經記載,前273年頻頭娑羅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與其兄蘇深摩爭奪王位取勝,並把王族政敵全部殺死,在統治初期被認為是一個暴君。不久阿育王篤信佛教(有人說是受佛教徒的異母弟影響;也有說是受沙門的影響)。在約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統一印度全境。其統治時期成為古代印度歷史上空前強盛的時代。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於是停止武力擴張,而採用佛法征服。但阿育王並不像狄奧多西一世那樣,使佛教成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它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於阿育王強調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宣揚佛教 阿育王為了推廣佛教,並為了要求人們遵守理法,在國內建立了許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諭,稱為「法敕」。法敕多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為人誠實等,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稱為「天親仁顏大王」。 阿育王作為佛教徒大力宣揚佛法。他禁止無益的殺生,為平民建立醫院,為旅客建立休息的場所,對貧民施捨,並且親自朝拜佛陀的聖跡,建立了許多佛塔。據傳說,阿育王在位期間,共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華氏城由帝須長老舉行第三次佛教結集,使佛教成為了印度全國性的宗教。他還向周邊國家派出許多傳教團,使佛教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錫蘭的傳教,使斯里蘭卡至今都是南傳佛教的中心。治國方針 阿育王的治國方針是基於佛教的精神,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國家的統一。他的這種政策並不是空想主義的,具有相當的現實性。對於羯陵伽國的征戰雖然對其慘狀深有感觸,但是仍然將其土地編入了帝國的版圖。他雖然禁止殺生,但是沒有廢除死刑。 他雖然是佛教徒,但是對其它宗教也很寬容,容許它們的存在,婆羅門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這種宗教政策,也成為了以後印度君主的傳統。
⑨ 印度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發生在什麼時間
孔雀王朝約創立於西元前三一七年,乃佛陀涅槃後第一個統一全印度的王朝,建都於中印度摩揭陀國的華氏城。三傳至阿育王(約即位於西元前二七○年),文治武功達於鼎盛,成為印度史上最大的帝國,其對佛教護持弘揚之功,亦無出其右者。阿育王所推行的輪王政策,重要內容如下:於石崖或石柱上銘刻生活道德的訓誡法敕;廣建寺院,供養僧眾;於全國修建八萬四千佛塔;設立「正法大官」,力助弘化;舉行第三次經典結集。由於阿育王的篤信及推展,人民信仰日盛,佛教遂成為國教。
⑩ 阿育王統一印度的時間
一般認為是公元前261年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頻頭娑羅王之子,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
他一生的業績可以明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時代,主要是經過奮斗坐穩王位和通過武力基本統一了印度,在約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時,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統一印度全境。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於是停止武力擴張,後半生是「白阿育王」時代,在全國努力推廣佛教,終於促成了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榮。其統治時期成為古代印度歷史上空前強盛的時代。使佛教成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於阿育王強調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