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美國、俄羅斯、中國的耕地數量誰更高誰才是全球第一呢
按照世界銀行公開的信息,美國是當今世界耕地數量最高的國家,總量超過1.577億公頃,摺合23.66億畝;第二名是印度,耕地面積超過了1.564億公頃,接近23.5億畝;之後就是俄羅斯、中國(如下圖)。
在糧食以及其他農產品貿易旺盛的年份,美國各地農場均擴大了農作物種植面積,推動耕地數量上漲。反之,一些耕地就被閑置,變成了草地、林地等。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有些時候印度耕地面積全球最高。
但耕地的發展潛力,還有美國最優。畢竟與印度相比,美國國土面積巨大,並擁有大量的平原和河流。此外,美國國土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有著多樣性的特點,也非常適宜農作物的種植。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2. 印度與中國
不知道下面組織起來的資料是否是樓主所要的:
中國承認的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其中印度耕地約占國土的55%,2003-04財年為1.834億公頃(即183.4萬平方公里),中國承認的大約為165萬。
中國官方公布的國土面積是約960萬平方公里,美國CIA的說法是陸地面積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積 270,550 平方公里,把2003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的《分省中國地圖集》中的各省數據匯總起來則為933.8226萬。中國的耕地面積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和印度。2006年底為18.2億多畝,國家提出保住18億畝(即120萬平方公里)的底線,約占國土面積的12.5%。
2009年初,印度人口實際達到11億,中國的人口大約為13.4億。
乍一看,似乎印度以中國1/3的國土承載11億人口,似乎比中國的人口壓力大很多,但由於兩國的地形構成相差很大,因此中國集中了大部分人口的東中部地區的壓力並不比印度輕(著名的黑河—騰沖線之東南方43%國土居住著94.2%<1990年數據>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而且中國的耕地比印度還少。
值得高興的是,由於出現了袁隆平等一批傑出的科技工作者,並加上灌溉的優勢,中國的糧食單產遠比印度高。中國2008年糧食總產量5.8505億噸,而印度在2007/08年度糧食產量為2.3067億噸。
3. 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一半,是靠什麼養活十幾億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卻高居世界第二,約占總國土面積的51.61%,為153.5萬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中國只有150.4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
但是,在農業水力和農葯化肥等方面,印度都很落後,造成畝產較低,人均糧食產量不到 190 公斤。
稻米和小麥產量分別比中國低27%和26%;小麥、大米、玉米、豆類生產率僅為中國一半(印度大米的單位產量是每公頃2.38噸,而中國是每公頃4.8噸)。
可就是這樣,印度卻在大量出口糧食,造成人均糧食量的減少和嚴重的營養不良。
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發布2016全球飢餓指數,在118個統計的國家中,印度排在第97位,緊比朝鮮高一位,分值28.5,屬於「嚴重飢餓」水平。
4. 中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哪個國家耕地覆蓋率高
1、美國的耕地面積是全世界最多。約49億畝左右。
2、其次是印度,印度的耕地面積是25--27億畝。
3、第三是中國,中國的耕地面積是20億畝。
4、第四是俄羅斯
5、第五是澳大利亞。
5. 印度農業經濟、軟體科技強!怎麼回事
印度農業經濟:生產不穩定但卻是農產品凈出口國。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
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印度軟體科技:印度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軟體國。
當今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軟體大國,如果光聽牌號,著實讓人佩服和吃驚。但如果我們對印度軟體產業結構進行分析,然後拿數據去作比照,很容易就能發現,印度的軟體產業其實也不容樂觀。
印度軟體產業的現狀基本如下:首先,產業結構不平衡。不容否認,印度的軟體業產值目前比中國要高。尤其軟體外包業更是如火如荼。不過印度的軟體也就只有外包一枝獨秀而已,關鍵的核心技術及基礎軟體都做得很差,網路應用軟體及網路游戲我想就更不用提了。印度雖然軟體產值從1990年微不足道的5千萬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20億美元軟體出口值,翻了200倍還多,年增長率超過50%,使印度的軟體產業成為國家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去年印度軟體出口290多億美金,數額很大,目前印度雄心勃勃的目標是,2008年實現軟體產值達到850億美元,外包出口500億美元。
目前印度的軟體產值也確實是世界第二,不過這個世界第二跟世界第一的差距還是有點大的。美國一個微軟公司產值就是400多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兩個印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的軟體也正面臨著跟中國的製造業一樣的困境,而且情況似乎還要更嚴峻。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印度的軟體產業發展至今,並且比目前的中國做得要好呢?我覺得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軟體業在印度起步很早,比中國早了十來年,八十年代中國剛開始改革開放,可以說一切還在摸索之中。那時中國見過計算機的人都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搞什麼軟體開發了。加之那時剛剛打開國門,很多海外的信息技術人才估計那時也都還對中國充滿恐懼,回國的基本上沒有。而印度就不同,那時的印度由於國內經濟落後,缺少把軟體企業養大的土壤,故印度現在的軟體企業,很多都是一開始就是瞄準國際市場,很多都是由歸國印度人創建。說得通俗點,就是有很多印度人在國外搞技術,然後他們覺得做軟體這個東西又不需要什麼很大規模的硬體投資及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成本為人力成本,但如果把軟體放到印度去做,成本會比發達國家低很多。於是,這么一批海外印度精英帶著定單就回國創業了。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越作越大。
二、印度人擅長死記硬背,在學習語言的時候表現出了很大的優勢。一般印度的大學畢業生都能講三到四門語言,不過中文除外(我個人認為印度人的個性並不適合學習千變萬化的中文),尤其個個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盡管帶的口音很重。這不容質疑是另一重要因素,尤其相比起中國人來更是占盡了優勢。軟體外包絕大部分時候都是為顧客量身打造軟體系統,是需要跟客戶有很多溝通的。外包簡單來說就是現在很流行的「用戶化」,一個產品專門給某一開發,所以溝通不暢無疑是很大的障礙。跟客戶良好的溝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品的質量。
三、這就與我前面講的印度人的學習特徵有關了。前面我講了很多關於印度人思維機械以及印度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很差的事,不過印度人擅長死記和硬背。他們讀書只重記憶,不重理解和思考。這樣的方式在文科方面可能還好點,畢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在理工科領域這可是很荒謬的,是瘋狂的,不可想像的。可在印度,很多他們的程序員卻偏偏就是這樣。編過程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可在印度,有些事情會讓人瞠目結舌。我現在不是學計算機專業,但這些情況是我來自全世界所有非印度朋友的共識,相信其真實性無庸質疑。在計算機專業學習的印度學生,他們可以在學了一個學期C語言後,把書上幾乎所有程序範例一字不漏的背出來,不僅演算法一樣,連定義的變數名都不會有任何出入。老師的作業裡面也有讓學生抄寫,背程序的內容。不可思議!所以當這些人畢業後到了程序員崗位上,背出來的程序就真正達到了千篇一律,理所當然也就成為了世界上最易讀懂的程序了。出於可維護性考慮,軟體的可讀性確實很重要。對於給定了既定介面和既定參數的外包項目來說,這無疑也是有利的。再說背程序比用腦思考開發程序肯定效率也要更高一點。從這點出發,印度人在軟體外包這一塊的地位估計在將來一段時間內都無人可動。不過對於那些只給定需求,沒有指定介面和參數的,創新性很高的項目,印度人是肯定做不過中國人的。
四、印度自獨立以來就是走的資本主義道路。在市場經濟規律以及管理經驗方面也都比中國要成熟,畢竟中國自解放以後就跟市場斷交了三十年,尤其還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這一場浩劫。我想基本上懂什麼是市場的人都已經消失了。而公司內部管理的嚴謹和規范對軟體企業尤為重要。因為軟體是一個摸不著,可以任意復制而不會影響質量的一個特殊產品,成果很容易被人竊取,尤其是內部人員。而一旦被竊取,後果無法估量。所以規范成熟的管理在安全防範方面至關重要,尤其在中國,挖空心思想走捷徑成功的人很多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值得中國人學習的地方。
五、印度人由於宗教的影響,心態平和,心地善良。剛講的防止成果泄密對軟體尤其重要。但在印度,像那種挖空心思去想歪點子盜竊的人基本上沒有。在印度,小偷有,但都是些順手牽羊的動作,上了鎖的東西不會有人會去撬鎖盜竊。在印度農村,很多房子甚至連門都沒有。這可能一方面是因為窮困,沒有多少值錢的東西,另一個我覺得還是宗教讓人思想變得善良或者說是一種內心對干壞事的膽怯。畢竟一個人如果相信神靈的話,當他干壞事的時候盡管沒人看到,但他相信天上的神肯定看得到,這是一種無形的監督。相信在軟體公司里上班的員工也不會有多少人需要很多的監控來防止其盜竊代碼。
6. 印度綠色革命成功的原因
一,印度絕大多數地方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光照熱量充足,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二,以引進、改良、推廣高產優良品種為核心,提高糧食單產量,所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和水稻。
三,灌溉面積的顯著擴大,化肥、農葯的施用量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印度的糧食單產和總產量成倍增加。
四,印度耕地面積很多,為1.834億公頃,約27.51億畝(中國約18億畝),緊次於美國(1.97億公頃)。
7. 中國與印度的國土面積與耕地面積各是多少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與世界
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
印度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國徽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中國耕地總面積為1.282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為0.101公頃,居世界第四.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
目前,中國可耕地面積只有國土的十分之一,與之比較,印度耕地雖占國土的55%,人均耕地是中國的2倍;
我國耕地面積18.37億畝,全世界現有耕地13.6911億公頃,中國佔全世界現有耕地面積的7%左右
世界人均國土面積為44.5畝,中國人只有12.4畝,少32.1畝;
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4.8畝,中國人只有1.3畝,少3.5畝;
世界人均草地面積為10.4畝,中國人只有5.2畝,少5.2畝;
世界人均林地面積為13.6畝,中國人只有1.6畝,少12畝。
1畝地=666.2/3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
7.2% 也有說7%或7.7%的
具體http://www.snzg.net/shownews.asp?newsid=6632
中國與印度的國土面積與耕地面積各是多少 - : 中國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中國耕地總面積:約1.282億公頃印度的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印度的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
中國與印度的國土面積與耕地面積各是多少? - : 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印度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國徽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中國耕地總面積為1.282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為0.101公頃,居世界第四.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目前,中國可耕地面積只有國土的十分之一,與之比較,印度耕地雖占國土的55%,人均耕地是中國的2倍;
印度和中國耕地面積是多大,那個產食多? - : 2007年各國糧食總產量 國家耕地面積(億公頃) 佔世界耕地比例 糧食總產量(億噸) 中國1.21 8.06% 5.01 美國1.97 13.15% 3.63 印度1.7 11.32% 2.16 巴西...
印度的耕地面積為什麼比中國多: 印度的耕地面積1.7億公頃,是中國的1.3倍」,土地多,季數多.
中國跟印度,誰的土地面積大? - : 印度的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中國國土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
中國的國土面積大於印度,為什麼中國的耕地會小於印度呢? - : 中國雖然國土面積大,但是大部分領土都是不可耕地.不適合耕作.比如:沙漠、高原、戈壁、山地等等!且我國西部降水量很少.不利於農作物生長.相反印度雖國土面積小,但多平原且受西南暖流影響!降水豐沛.適合農作物生長.希望你能滿意!望採納
中印兩國的耕地和糧產量各是多少? - :我國和印度是亞洲比鄰的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土地資源和糧食市場均為兩國國計民生中最重要的問題.同為發展中國家,面對土地有限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在發展中有許多共同的困難.對兩國有關農業及糧食市場進行相互比較...
為什麼印度國土面積比我國小但耕種面積比我國大? - : 首先是地形因素,印度三分之二的平原覆蓋面積,可宜耕地多;印度的氣候條件也是其耕地多的一個重要原因,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雨熱條件好適合農業耕作,再有就是還有充足的河流水灌溉,發源於我國的大河多流經其平原地區,有很好的河水補給.
印度的面積比中國小,為什麼耕地比中國多? - : 其次是氣候,我國降水充沛的地區都在東部季風區,大約只佔國土面積的40%,而印度擁有世界雨極,大部分的確雨量充足.
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 比起印度呢印度人口接近我國 而面積卻在我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 :[答案] 中國人均耕地面積約1.3畝,是印度的73.5%,但中國土地條件好,近年糧食產量在5億噸左右,而印度只有2.3億噸.除了耕地比印度少外,中國其他資源都遠比印度要豐富的多.
8. 哪個農區被譽為世界潛在的糧倉
目前國際上認同的世界三大糧倉分別是指,中國、美國、印度。
世界第一大糧倉就是我們中國!早在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就已經達到了近6.6億噸,再創歷史新高,排名世界第一。我國能取得這樣的數字是非常不容易的,畢竟我國的可耕種土地面積大概僅僅佔世界總耕地面積的7.7%,約14億畝左右,僅有美國的一半,排世界第四位,全國人口又高達14億人,算下來人均糧食佔有量極低,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3。但是我國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解決了14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了!
當前排名世界第二的世界糧倉是美國,作為「一超多強」國際大環境中的超級大國,可以說無論是經濟還是農業,美國都在整個世界上,有著不錯的成績。美國是美洲佔地面積第二大的國家,陸地面積約915萬平方公里,可耕種面積達到28億畝,占國土面積的20%以上,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年產值三千億美元的糧食的90%都用於出口,此外目前美國還劃了一大片地作為戰略儲備耕地,看來對於農業發展美國真的是一點都不放鬆呢。
而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的世界糧倉是印度,該國農耕地主要集中於恆河平原以及德干高原上。目前印度的每年糧食總產量已經超過了3.1億噸。當然印度這個國家的耕地面積已經是高達150萬平方公里了,折算下來約23億畝左右,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所以說地利獎頒發給他無疑了。目前印度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5億人左右,有人農忙,糧食就有好產出,目前的印度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國了,每年在玉米出口量都在1100萬噸以上。不過當前印度土地還是私有制的,還有著變種的地主制度,統籌和協作性都不是很高,如果能夠在農業的發展、統籌、協作上,多花些功夫的話,相信印度的糧食產量還是很有機會再翻一番的。
糧食自古以來都是民之根本,所謂吃飽穿暖,吃飽排在首位,也可見哪個更為重要。再有就是一句用在戰爭時的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反正任何一句話吧,都能感覺出來糧食的重要性。糧食對任何一個人或者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必需品和石油一樣都是戰略級儲備物資。中國作為五千多年的農業大國,經歷了那麼多代的封建王朝統治,每次王朝的更替大多都是因為糧的食問題,這也就再次凸顯了糧食的重要性。
9. 印度的優勢和好處
一、印度的耕地面積比我國的大30%左右。中印兩國都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中國人口現在為13.5億,印度為11億,對這樣的人口大國,保有足夠數量的耕地面積至關重要,否則吃飯都成問題。雖然中國的國土面積是印度的三倍還多,但從耕地面積上看,印度以24億畝耕地居亞洲之首,中國以18.3億畝尾隨其後。
問題是:我國的耕地面積仍然呈每年下降的趨勢,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開發拓展、土地荒漠化等幾方面,我們每年要損失上千萬畝耕地。這難道不足以讓我們警覺嗎?盡管我國的農作物產量比印度高,那是因為我們在農業生產體制改革和精耕細作方面比他們做得好,但應當承認,印度現在落後就意味著它有很大的潛力可挖。而我們,則應該在嚴格控制建設佔用耕地和科學開墾可耕荒地上下更大的功夫。
二、印度的地理條件比我國更適於進行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是山地眾多的國家,地形復雜,進行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遇到的困難很多,造價也比較高。而印度,其國土面積范圍內除了北部喜馬拉雅山地外,中南部的恆河平原、中央平原、德干高原地形起伏變化不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良好。印度由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留下較好的基礎以及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多年來鐵路運營總里程雄居亞洲之首,直到2003年才被中國超越。目前中印鐵路總里程對比為:7.5萬公里:6.4萬公里。
同樣,印度在這方面的潛力也很大。而我們的 狀況並不足以高枕無憂,很多地方交通基礎設施的狀況還亟待改進,而且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每前進一步都要比印度費勁,絲毫不能懈怠。
三、印度目前所處的地緣政治形勢優於中國。我國東南沿海尚有台灣問題未解決,在東海油氣問題上與日本有矛盾,在南海問題中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存在爭端,北邊的俄羅斯雖然處於虛脫狀態,但一直算不上中國的友好睦鄰,威脅倒常常有,西南方向的印度也常常前來叫板。印度呢?雖然在北面與巴基斯坦呈武裝對峙狀態,還有強大的中國的威脅,也夠喝一壺的,但南面基本沒有顧慮,國家安全整體形勢優於中國。
印度與美、俄、英、日等強國的外交關系也保持得不錯,如中印起爭端,這些國家恐怕是偏袒印度的。
中國雖然強大了,但要顧及的方面很多,力量難免分散。所以,中印目前如發生沖突,我們在國際政治、軍事領域處於劣勢。
四、印度在軟體領域里對中國有較強的優勢。軟體業是印度能拿出手的少數幾個拳頭產業之一,印度政府在這方面也高度關注。我們除了加大投入、培養人才、加強產業鏈建設以外,還要做什麼?——那就是更加註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把知識產權保護做好了,軟體研發、推廣才有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更好地推動其發展。我們問問自己:在這方面我們做到位了嗎?
五、印度的金融體系比我們更加開放、更有效率。金融系統的開放度、透明度高,其好處大家都知道。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如果金融系統出問題,後果十分嚴重。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大家都看到了,也經歷了,什麼次貸危機、呆壞帳等等,我就不多說了。反正我國的金融系統改革尚處於初級階段,問題很多,有些地方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在這方面我們不如印度。
中國經過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國民生產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三,而且發展勢頭仍然迅猛。印度近些年,經濟發展大有起色,這也得到人們的公認。二十一世紀的龍象之爭將是以後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談了印度的五大優勢,是為了讓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發現自己的缺點,找出對手的優勢,以不斷地調整激勵自己大步前進。「虛心使人進度,驕傲使人落後」——望我們常記起這句警言,共勉共進!
10. 印度人口和中國一樣多,為什麼印度不控制人口
歷史調查數據顯示,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受人口眾多的影響,只受人口結構不平衡來影響。人口多,國家經濟能享受人口眾多的紅利,只有當人口結構不平衡,出現老年化或者是人口出生負增長時,這個國家的經濟必定衰退。
一對夫妻,至少要有2.3孩子,低於這個基數,人口出身為負增長,負增長達到三十,人口必然老年化。一個國家的老年化人口達到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個國家的經濟會衰敗。如今,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等老牌經濟強國的人口老年化,導致經濟衰弱 ,英國脫歐,義大利要退出歐元一體化,歐盟因此面臨崩潰。
隨著糧食的生產技術發展,世界糧食飽和,出現飢荒的歷史一去不返。加上土豆的全球推廣種植,只要一個國家種植一定畝數的土豆,溫飽是有了徹底保障,發達的國家,土豆種植業一定是發達的。
一個國家,只要達到一人一畝田的種植,可以不用計劃生育。中國有糧食種植的畝數為21億畝,就意味可以養活21億人口,開放二胎,特許三胎也是一種必然。印度有19億畝耕地,自然可以養活19億人。美國也看到了這個定律,加大人口出生的獎勵措施,目前也達到三億多人。凡是地廣人稀的國家,經濟都不景氣,土地面積排名前十的國家,除了人口多的中國、美國、印度外,其餘七個國家的經濟不發達。俄羅斯、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蘇丹,地廣人稀,飽受土地荒廢,無人耕種的苦惱。
所以,印度不控制人口,是學習中國的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