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為什麼在與中國邊界加強軍事設施2009-07-23 12:10
這是出於印度的國防政策的進一步實施的考慮,是印度國大黨大國「沙文主義」思想的新進展。
世紀之交的印度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軍事強國」。其主要內容為:
1.全力推行「大國外交」,為其爭當地區軍事大國創造條件。印度抓住冷戰結束、世界和亞太戰略格局向多極化發展這一「契機」,積極開展大國外交,以求更多地參與亞太安全事務。2000年印度與俄羅斯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並在發展核力量和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問題上得到俄羅斯的支持。2000年3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印度,兩國簽署了指導21世紀印美關系的框架性文件《印美關系:21世紀展望》,從而確立了「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設性、經濟上有成果的」新型夥伴關系。同年9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依訪問美國。在諸如反恐怖主義、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等方面積極與美國合作,促使其結束了對印度的經濟制裁,同時部分恢復對印武器裝備零部件的供應和同印度的軍事交往。印度在同日本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全方位對話的基礎上,建立了全球夥伴關系。同中國和歐盟的關系得到了恢復性發展。5月,印度總統納拉亞南訪問中國,中國外長訪問印度。印度重新調整「向東看」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對話、經濟交往和軍事合作關系。此外,印度不定期地與美、俄、法、澳、新、馬、越、韓、日、印尼等國舉行聯合海上軍事演習。
2.實行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懾的核政策。印度發展核武器除了有謀求大國地位的政治目的外,還旨在對中國形成所謂「核對稱」,與中國進行軍事抗衡;保持對巴的核威懾優勢,以加強和鞏固對南亞次大陸的控制權;將核打擊范圍擴大到印度洋海域,制約外部勢力特別是美國海軍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從而達到向印度洋擴張的戰略目的。印度政府於1999年8月通過印度核政策構想草案,提出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懾政策。該草案稱,一旦遭到攻擊,印度能夠而且也願意以足夠的核武器進行報復。這一政策根本改變了印度早期領導人提出的和平利用核能的原則。印度國防部1999/2000年度《國防報告》稱:「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努力收效甚微,印度的正當的國家安全需求不能被忽視」。為此,印度正加緊核武器的運載工具和核武器小型化的研製與開發,組建戰略核部隊,建立核力量指揮與控制體系,加強對戰術核武器實戰運用的理論研究。
3.繼續堅持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並重的方針。印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全面提高綜合國力的基礎上,不斷增加軍費開支,確保國防建設目標的實現。經濟建設中重視軍民兩用企業和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核能技術和航空航天領域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印度同時賦予軍隊擔負「維護國家安全,反對民族分裂」的任務,其職能由單一「對付外侵」轉變為「御外安內」的雙重職能,維護社會秩序的安定,保證經濟順利發展。
4.以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為核心,建設一支技術密集型的軍隊。2001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2001-2002財年國防經費增加13.8%,其增幅僅次於上一年度的28%,占國民總產值2.7%。
5.確保印度在印巴、印中邊境地區的軍事優勢。即有效「遏制」巴基斯坦支持的民兵對印占克什米爾地區的滲透和進攻,將50%的陸軍、54%的空軍和60%的海軍兵力部署在印巴邊境一線和毗連巴的海域,形成對巴的絕對軍事優勢;在印中邊境地區仍保持著較大規模的兵力部署,形成對華局部軍事優勢。
6.擴大海上邊界,在逐步實現對印度洋控制的同時,將其勢力擴大到南中國海。印度提出將其專屬經濟區擴大到200海里以外,加緊在馬德拉斯、卡爾瓦爾等地修建海軍基地,在安達曼群島修建機場,並組建海上特種部隊。1998年組建遠東海軍司令部,加強了對印度洋地區的管控。2000年4月,印度國防部長稱,「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都有印度的利益」,為此,10月間印度海軍與日本、韓國、越南進行了聯合海上軍事演習。印度還大力發展航空母艦、潛艇和海軍航空兵力量,試圖建立一支專門從事遠海作戰的遠洋海軍。
Ⅱ 中印戰爭爆發原因是什麼尼赫魯為何突然挑起爭端
中印戰爭爆發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印度統治者尼赫魯是成長於英國殖民時期,也一直奉行的是一種擴張主義的侵略政策,所以是直接想要去針對中國的邊境。再加上當時的印度國內的整體情況並不是特別的好,其實因為殖民統治讓印度也積攢了大量的社會矛盾,也引發了貧富矛盾和經濟矛盾,所以為了轉嫁這種矛盾,尼赫魯也就選擇了挑起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沖突。與此同時在尼赫魯挑起邊境沖突的時候,也得到了美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這兩個大國也都向印度提供了非常多的軍火,還提供了一些巨額的貸款,在外部力量的拱火下,所以讓中印發生了戰爭。
最後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是印度必須要為自己的所做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而中國的軍隊也對印度軍隊實施了武裝反擊,戰爭結局也毫無懸念,必然是中國勝利。
Ⅲ 印度向中印邊境增兵五萬有何目的 中國對此該作何反應
印度在印度自己的國土上調動軍隊,哪怕是調動到你的邊境,只要人家沒有越境,那就是人家的主權,人家的自由,不管他有什麼目的。
我認為中國應該先弱弱的抗議幾句,和印度打打嘴仗,然後把印度增兵對面的解放軍後撤個幾十公里。
如果印度就此罷休,撤軍走了,那麼是印度吃虧,至少他調動軍隊更大,花費更多。
如果印度賴著不走,同樣是印度吃虧,因為兵力多,他後勤補給更困難。
如果印度得意忘形,越界過來,那就最好了,小打兩仗,讓印度勝上兩場,一方面刺激印度的慾望,一方面樹立國人敵愾之心,然後就一舉反攻,乘機玩個大的,把所有的被佔領土連本帶利都拿過來。
Ⅳ 印度越界事件 為什麼
印度越界的幾大原因?
其實,這本事很清楚的一件事情,有圖為證,事件的就起因就是印度士兵越界為先。此次印軍越界事件發生在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定邊界,與以往雙方邊防部隊在未定界地區的邊境摩擦對峙有本質不同。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印度歷屆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對此予以確認,承認雙方對錫金段邊界走向沒有異議。印度武裝力量越過已定邊界,性質非常嚴重。中方已多次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方一側。而印方聲明對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完全避而不提,明顯是印方有意挑事。
這次這幾圖張圖看明白了吧!路是修到中國和不丹的邊境的,路一旦修成以後,不丹的農產品工業產品就很方便的運到中國,由於是鄰國中國為了拉攏不丹我想會是很少的關稅甚至0關稅,這樣雖然不丹在領土上就那麼大點地方,但是有一個購買力很強的14億人口大國市場,不丹人肯定會有很大好處。(有人會反駁印度人口也不少呀!是的,是不少,可是他們真沒中國人的購買力強,印度很多人不知道明天要干什麼,那麼中國人有幾個不知道明天干什麼的,上班、上班、還是上班,印度人很多沒工作的,沒錢怎麼買東西?)嘗到中國甜頭的不丹人會選擇和誰好大家用腳趾頭都能明白吧!除非是腦殘,不丹和中國穿一條褲子了,西面有巴基斯坦老鐵,東面有個不丹老鐵,北面是我天朝,印度多害怕,要不然沒事他越界作甚,吃飽了沒事兒干呀!因為印度看明白的這個了,所以我發表出來,希望讓不丹老鐵看到,在洞朗地區上和中國站在一起,逼印度撤兵。中國人絕不支持擴張,是我們的地盤我們寸土不讓,不是我們的我們一寸不要。大家看明白了嗎?我們的政府多麼的機智偉大,不打越界的印軍就是不想把事情搞大,一旦印度軍隊被消滅了,那裡成了戰場,印度就一直今天打一槍,明天打一炮的,也不大規模和中國打,拖住中國修路,然後做一些破壞中國和不丹友好的事情宣傳,讓不丹有反中國情緒,所以這么多天中國一直就是不打,就是不上套,其實中國修路的時候就應該想到了印度會有些反應,一切盡在運籌帷幄之中,早就有所准備,所以看到國家這么流氓我也就放心了
【重磅】就在今天2017.08.28下午兩點半,印度軍隊撤出中國領土!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問:據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請介紹有關情況。
答: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國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中國政府重視發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系。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系健康發展。望採納
Ⅳ 為什麼印度明目張膽的知道是中國的領土,膽敢進入,是什麼原因,目的是什麼。
你這個說法的第一句是不對的。印度從來沒有覺得,那是中國的領土,而是覺得,那是印度的領土。所以他一直在這個區域製造摩擦,甚至在歷史上還發生過多次戰爭。
中國地圖上那條邊境線,是我們自己承認,而印度不承認的。印度要的,是當初英國殖民者搞得那個麥克馬洪線。這是當初英國殖民者搞事情,往中國內部滲透,畫的一條侵權的邊境線,後來英國人走了,把這個給了印度人,那印度人自然以英國爸爸的為准。這就造成了12.5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目前中國控制約3.3萬平方公里,但是印度依然認為是他們的地方,所以總是在這里製造摩擦。
實際上,不只是中印之間,包括中東地區的很多邊界沖突和民族沖突,都是當初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問題的遺留。殖民者留下爭議,拍屁股走人,給各方留下的全是矛盾。
如果是早些年,即使是爭議地區,印度也不一定敢進來,畢竟當初中國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敢和聯合國軍開戰。更是在1962年,打的印度幾乎遷,都。但是現在,我們變成了穿鞋的,同時為了國際影響,在印度不開火造成武裝沖突的情況下,也只能語言譴責,這也是印度現在敢於越境的原因之一。
Ⅵ 印度為什麼會跨越中國邊境遲遲不予退出
因為中國修路的地點太過敏感,雖然在中國境內但距離印度咽喉古里西里走廊太近。如果任由中國修路那麼中國將隨時可以在邊境集結兵力切斷印度東北部與南亞本土的聯系,不啻於一把懸在印度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如果是你會容忍一個強鄰捏著自己的命門么?
Ⅶ 印度為什麼敢越過中國邊境
因為背後有撐腰的呀 在者以前就有摩擦 再加上近幾年發展絕絕的實力可以和中國對抗了
Ⅷ 印度為什麼非要在中國的邊境上挑事
1.不服氣:1962年的對印反擊戰將印度打的灰頭土臉面子丟盡,印度咽不下這口氣想要「復仇」。
2.印巴邊界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鬧成了死仇,然而中國與巴基斯坦關系良好使印度不敢對巴基斯坦動武,這使印度很惱火,中巴聯合搞的梟龍戰機經常在克什米爾停火線轉悠。
3.我國捍衛主權:我國加強了對西藏邊界的控制(怕印度搞偷襲搶我國領土)開始在中印邊界地區建公路,令印度恐慌。
4.印度領土野心:印度有很強的領土擴張野心,印度想要將整個中印領土爭議地區全吃盡嘴裡,中國怎麼可能答應。
Ⅸ 印度軍為什麼跨我邊境
《印度時報》引用匿名消息源的話稱,大約在10天前,中國解放軍越界進入位於錫金不丹西藏三角地帶的印度多克拉(Doka La)區域,並且在拉頓(Lalten)地區摧毀了兩座印度軍隊的碉堡。"兩軍人員發生了推撞和扭打。我們的士兵搭建人牆阻擋對方人員侵入。"
《印度時報》還稱,雙方軍官舉行了面對面的會談,但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印度政府稱,已就中方拒絕一個約50人的朝聖團經乃堆拉山口進入西藏朝聖一事向中方交涉。
《印度時報》稱,中印兩軍跨界及對峙事件時有發生,但主要發生在東部的拉達克(Ladakh)和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地區,在錫金地區很少。2007年,中國軍隊摧毀了多克拉地區的一些臨時碉堡。過去幾年裡,印度軍隊在錫金地區的中印邊境大規模建設新碉堡,並對一些就碉堡進行了升級。
Ⅹ 印度為什麼敢跟中國在邊境對峙
第一:印度有美國在其背後支持。
第二:印度與中國同為亞洲的兩個大國,有比較意思。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讓他感覺到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