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吃貨拒絕來自印度的「大蝦」,到底是為何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開始吃小龍蝦。不過最近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又開始盡可能減少海鮮的攝入。然而很多國家都是海鮮出口大國,有著大量的海鮮產品需要出口。就在2021年7月底印度也對我國出口大量的白蝦,總共裝有1000多個集裝箱。
所以作為吃貨的我們,就算食物再美味,也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把防疫工作放在首位,時刻牢記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更加要做到進出口的嚴格管控。對於可疑的物品一定要拒收,並進行檢查。不能因為這批蝦的數量過大,就放鬆警惕。在這里我非常感謝進出口工作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正是他們辛勤工作,嚴格管控,才在我國的進出口大門上樹立了一個以堅固的“防火牆”,保障了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Ⅱ 活蝦的價格大幅度上漲,漁民卻並不願意出售,這是為什麼
從元旦過後,水產品行情就迎來了持續反彈中,草魚一周漲0.1-0.3元/斤,廣西因前期寒潮來襲,沒有做好防護,結果不少魚凍死,目前價格單周漲0.7元/斤。全國的草魚均價為6.24元/斤,同比大漲了32.48%,環比上漲是 2.97%。鯉魚價格也在上漲,目前均價為5.31元/斤,同比漲10.63%,環比漲3.91%;鯽魚均價7.63元/斤,同比漲34.33%,環比漲3.11%。總之,各類魚價格都迎來了反彈上漲。
除了魚上漲外,活蝦價格也在跟著反彈,例如中山地區,40頭蝦單周上漲5.5元/斤,目前30頭蝦35元一斤,25頭蝦38元一每斤,17頭蝦55元一斤,在市場上更是賣出了80元一斤。
不過如今距離春節走近,提醒養殖戶抓緊賣出去,年後將迎來銷售淡季,價格必然會走低,別錯過了好時機。
Ⅲ 中國拒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拒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背後的原因其實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印度的新冠疫情非常嚴重,其1000個集裝箱的冷凍蝦僅僅在表面就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我們之所以拒絕這些蝦,自然是為了民眾的生命安全考慮。眾所周知,新冠病毒也是會通過冷鏈傳播的,印度方面往中國出口冷凍蝦類的時候,理應當做好周全的檢測工作,向中國方面提供每一批次的檢測報告,並且接受中國方面的抽檢。
印度方面全然不配合中國方面的檢疫,並且意圖採取政治手段迫使中國對這1000個集裝箱的蝦妥協!印度方面終究是做了最不應該做的事情。正所謂買賣自由,印度的出口冷凍蝦不合格,我們不接受是情理之中。難不成,印度方面認為1000個集裝箱的冷凍蝦有新冠病毒,我們也要全盤接收?這對我們的防疫會有多麼大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再三考慮之後,退貨才是我們應該做的選擇。
中國拒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背後的原因是印度新冠疫情太嚴重,殃及到了出口蝦。
Ⅳ 斯干比蝦為什麼這么貴
資源稀缺,限制捕撈。
1、斯干比蝦生長海域狹小,幼苗存活率低,數量少。
2、僅批准限量捕撈600噸,而出口到中國的斯干比蝦一共只有6噸。
Ⅳ 印度蝦能進口中國嗎
印度蝦能進口到中國。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蝦類出口國,中國是印度海產品的第二大進口國,其中有超過46%是凍蝦。主要有:凍白對蝦、凍斑節對蝦、凍草蝦(帶頭)、凍白蝦(帶頭)、凍帶頭殼黑虎蝦、凍虎蝦、凍虎蝦(帶頭)、凍冷水小蝦蝦仁、凍北方長額蝦(蝦仁除外)、凍龍蝦、凍螳螂蝦等等。
自從印度疫情爆發以來,出口到中國市場的蝦類一下子減少了34%。從三月份至今出口數量不斷降低,加上對於病毒的警惕,印度蝦在市場上的價格也不斷走低,與此同時飼養蝦的成本卻在不斷增加,增幅高達40%。
Ⅵ 王牌南美白對蝦是國內的嗎
大部分是國產貨。其實,南美白蝦作為一個品種,無論來自遙遠的厄瓜多,還是國內,在種群分類上並無區別。而且,目前南美白蝦確實不僅只有南美國家在養殖。
資料顯示,南美白對蝦全球主要養殖產區包括中國、厄瓜多、印度、越南等地。在我國,南美白蝦於1988年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從美國引進,之後大規模推廣,已有30年養殖歷史,屬海水蝦,產區主要在山東、廣東、江蘇等沿海地區。
產量也相當可觀。《中國漁業年鑒2019》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南美白對蝦海水養殖產量為111.8萬噸,同比增長3.4%。作為對比,據厄瓜多水產養殖協會統計,今年4月,厄瓜多向中國出口白蝦4.7萬噸。
雖然以品種、產量論,確有冒充可能,但具體到凍貨市場,對於國貨是否以進口之名,大行其道,仍有商戶持懷疑態度。
Ⅶ 印度大蝦泛濫成災,為什麼他們不進行內銷
為了用手抓食方便,印度菜沒有明顯的湯汁,都會煮成糊狀,這與印度菜中使用大量豆類等富含澱粉的食材也有關。對於大多數中國人,印度菜是很難讓人習慣的。而且國內的印度菜館為了做中國人的生意,普遍都把味道減淡下來。這樣,反而使印度菜變得更難吃了。正宗的印度菜,多種咖喱搭配不同食材,重辣重香的情況下,其實還是不錯的。偶爾嘗試一下很好吃。主食是米飯和麵包。引種宗教甚多一個宗教下還有不同的分支,每個分支的食物有各有忌諱和特點。
Ⅷ 檢疫不合格,海關攔截1000箱印度蝦,印度媒體又下場了
中國的國際形象就是一個有擔當更有風范的大國,中國的崛起沒有伴隨著那些強國擁有的侵略史,中國是通過和平崛起的,同時中國也一直秉承著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上我們不結盟、不搞小團體,也不對抗,我們尋求用交流的方式解決爭端,所以中國通周邊鄰國的關系也很好,不少國家都參與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並且促進了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中國是很多國家的重要貿易合作夥伴,說到鄰國與貿易合作夥伴,那麼印度不得不提,因為印度是一個不太安分的鄰居,有時甚至幫助美國裝腔作勢。
根據印度《經濟時報》發文稱,自2020年11月開始的中印貿易爭端在上周進一步升級,中國直接拒絕接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稱在外包裝上檢測到了新冠病毒,但中方並不能為其理由拿出科學依據,這完全是對印度的教訓,印度「蝦」已經嘗到了苦澀的政治滋味。
印度之所以這么興師動眾是因為,印度害怕成為下一個澳大利亞,但這完全是印度的自我遐想,中國並不是這么沒有大國風范的國家,中國也並沒有針對任何一個國家,就連澳大利亞也是其咎由自取,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一直跟隨美國抹黑中國,澳大利亞選擇了站在美國一方,並且在明面上抗華,中國本是澳大利亞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但澳大利亞鐵了心要跟隨美國對抗中國,不論是美國組建的「反華聯盟」還是此前的美、日、印、澳四國會議,都有澳大利亞的存在,澳大利亞這幾年唯美國馬首是瞻,甘願仰人鼻息成為美國小弟,做出了損害中國利益的事,中國當然有理由直接反擊,禁止澳大利亞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是因為澳大利亞已經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並做出了有害中國利益的決定。
而印度是個不太安分的鄰居,並且是全球唯一一個與中國偶直接領土糾紛的國家,也是唯一跟中國進行軍事對峙的國家,在1962年的邊境戰爭中雙方是第一次的軍事對抗,除此之外,在1987年、2013年、2017年以及2020年,印度都與中國發生過武裝對峙,在印度看來,中國確實有很多理由針對自己,但中國對於印度是十分寬容的。
中國對待印度與澳大利亞的態度是不同的,中國拒絕澳大利亞產品是處於正常反擊,而此次印度蝦被拒絕單純是因為在外包裝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我們都知道現在處於非常時期,而印度更是一個疫情嚴重的國家,對進口產品進行免疫檢測,這是國際貿易中的通行法則,中國之所以拒絕印度蝦也是因為檢測不合格,現在對於印度產品嚴格檢驗的又何止中國一個國家,印度是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首先,印度的疫情就沒有得到過控制,其衛生條件和醫療條件都不盡人意,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就沒下來過,更重要的是,由於對疫情的疏忽,即使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依然舉行教會和選舉活動,最終病毒在印度發生了變異,新冠病毒升級成為了德爾塔變異毒株,變異病毒具有更高的殺傷力,傳播速度要比新冠病毒快得多,致死率也高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即使是接種了疫苗,也不能完全對變異病毒免疫,在檢測出新冠病毒情況下,中國相關部門又怎麼可能熟視無睹,拿14億中國人民的安危開玩笑,但在印度看來,中國就是在針對自己。
印度之所以拿著中國拒絕印度蝦進入中國市場還不是因為這其中關乎著印度的經濟利益,眾所周知,中國市場是塊「香餑餑」,任何國家都想來分一杯羹,中國是許多國家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許多國家痛失中國市場後,營收都在下跌,而印度也是依賴中國市場的國家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蝦類出口國,而中國是印度海產品的第二大進口國,印度的工業並不發達,主要依靠農業支撐經濟,而其本身能夠長期出口的產品不多,海產品是印度經濟支撐之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受疫情影響,2021年以來印度對華蝦出口量及減少了34%,收入也減少了32%,此次中國聚聚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勢必會對印度經濟造成重大影響,而中國的拒絕行為很可能會在國際上引發其他國家的效仿。
中國拒絕了印度蝦勢必會在國際上尋找印度蝦的替代品,這樣一來印度可能就會長久失去中國的訂單,對印度經濟來說這將是個非常大的打擊,就算疫情過去,印度蝦也將失去中國市場。由於經濟利益的驅使,印度才拿中國拒絕印度蝦一事大做文章,企圖用輿論壓力讓中國處於尷尬境地。
實際上,即使印度與中國有領土爭端,還曾多次發生軍事對峙,但中國從未針對過印度,中國並沒有將印度視為站在中國對立面的國家,中國有大格局和大國風范,而印度在底線問題上也沒有損害中國的利益,印度並沒有跟隨美國對抗中國,在四國會談中,印度並不打算淪為美國的「反華聯盟」的一份子,面對美國的挑撥,印度並沒有動搖自己的立場,在中國看來,印度也是一個大國,而不是政治立場不堅定的國家,同時我們認為印度是夥伴而不是敵人,此次中國拒絕印度蝦完全是由於檢測出了新冠病毒。
雖然印度並沒有觸碰到中國的底線,但印度現在並沒有放下對中國的戒備心,曾數次揚言要超越中國的印度,現下最應該做的就是接受中國的幫助,改善國內疫情和經濟。
Ⅸ 中國拒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的原因是什麼
在風波不斷的印中關系中,「蝦」已經嘗到了苦澀的政治滋味。中國指控進口印度蝦的外包裝上有新冠病毒,因而拒絕接收,雙方面臨一場重大的外交攤牌。印度方面已經進行了抗議,稱中國的指控沒有「科學根據」,而且中國也沒有分享檢測報告。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蝦類出口國,中國是印度海產品的第二大進口國,其中有超過46%是凍蝦。這場貿易爭端自2020年11月就已經開始,當時中國對印度蝦實施了動植物檢疫限制措施,並與世界貿易組織相關委員會進行了磋商。但事態在上周又進一步升級,中國拒絕接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稱在外包裝上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核酸物質。
這些非關稅壁壘使今年印度對華蝦出口在數量上下降了34%,以美元計算收入減少了32%。由於中國是印度蝦業的一個巨大市場,因此對印度來說,此事非同小可。
來自印度5批次凍南美白蝦6個包裝樣本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海關總署7月31日發布消息,因從進口自印度5批次凍南美白蝦的6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
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印度水產品生產企業M/s. Kondiya Fresh Foods.(注冊編號為1870)、M/S.NINANS PVT LTD(注冊編號為833)、ROYAL IMPORTS AND EXPORTS(注冊編號為1890)和M/s. Balasore Marine Exports Pvt. Ltd.(注冊編號為481)的產品進口申報1周,自8月5日起繼續暫停接受印度水產品生產企業M/s. Ghan Marine Procts(注冊編號為911)的產品進口申報1周。
以上內容參考 環球網-印媒:中國拒絕接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
Ⅹ 印媒稱中國拒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這是怎麼回事
印媒稱中國拒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這是因為印度蝦的包裝在此前就被檢測出攜帶有新冠病毒。印度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一直處於比較嚴重的狀態。他們國家人口眾多。疫情防控不到位並且,很少達到新冠疫情防的要求。
在去年新冠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就已經有相關部門檢測出在進口海鮮產品上,存活者有新掛病毒。從此之後,國家就已經,嚴格把控海鮮進口,嚴格把控進口食品的品控安全。我們中國人同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新冠疫情。在打贏這場戰役之前,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國家,服從國家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己,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