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指什麼

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27 15:39:55

㈠ 被稱為"十字路口"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哪個

馬六甲海峽全長156公里,南窄北寬,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素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

㈡ 東南亞為什麼稱為「十字路口」談談你的理解。

因為連接兩洲兩洋!東南亞,指亞洲的東南部地區,我國習慣上稱之為南洋。全區由中南半島及其南端的馬來半島以及馬來群島(又稱南洋群島)組成,共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和東帝汶等11個國家和地區,總面積407萬平方公里,占亞洲1/10;如計入印度尼西亞屬於大洋洲的一部分領土,即伊里安島的西半部.總面積則達448萬平方公里。 東南亞位於亞洲大陸和大洋洲之間,又溝通著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代以來更發展成為世界海空運輸的一個樞紐之地

㈢ 馬六甲海峽被稱為【十字路口】,有什麼含義

馬六甲海峽貫通太平洋與印度洋(東西橫向),連接亞洲和大洋洲(南北縱向),所以被稱為「十字路口」。

㈣ 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 與印度洋 之間的「十字路口」指的是()A.馬六甲海峽B.朝鮮海峽C.直布羅陀

A.馬六甲海峽位於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故符合題意;
B.朝鮮海峽溝通了日本海與黃海,故不符合題意;
C.直布羅陀海峽位於非洲與歐洲之間,故不符合題意;
D.白令海峽位於北美洲與亞洲之間,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㈤ 位於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十字路口"的重要海峽是

馬六甲海峽(英文:Strait of Malacca;馬來語:Selat Melaka)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東經101度20分,北緯2度30分)的海峽。
連接安達曼海(印度洋)和南海(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東岸是西馬來西亞和泰國南部,面積為65,000平方公里(25,000平方哩)。海峽長度為800公里(500哩),狀似漏斗,其南口寬只有65公里(40哩),向北漸寬,到印尼的沙璜和泰國的克拉地峽之間的北口已寬達249公里(155哩)。馬六甲海峽因在馬來亞海岸上的貿易港口4馬六甲(Melaka,原稱Malacca)而得名,該城在16和17世紀時是重要的港埠。
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也是亞洲與大洋州的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因沿岸有馬來西亞一古城馬六甲而得名。海峽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3國共管。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海峽底質平坦,多為泥沙質,水流平緩。
馬六甲海峽東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運繁忙。每年約有10萬艘船隻(大多數為油輪)通過海峽。日本從中東購買的石油,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這里運往國內的。

㈥ 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海上十字路口的由來

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非常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

簡介:
馬六甲海峽又譯做麻六甲海峽(英語:Strait of Malacca;馬來語:Selat Melaka)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馬六甲海峽還被譽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注意:被西方國家譽為海上生命線的是「霍爾木茲海峽」),海峽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

㈦ 東南亞為什麼稱為「十字路口」談談你的理解。

東南亞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它正扼聯系亞洲與大洋洲之間的過渡地帶。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中東及南亞地區通往東亞的一條主要海運通道,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據統計,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約5萬多艘,平均每天有140多艘船通過海峽,使馬六甲海峽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是東南亞聯系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的必經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稱由於日本每年從非洲和中東地區進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輸送,海峽又被視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㈧ 東南亞-兩洲兩洋的「十字路口」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這個路口的「咽喉」,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馬六甲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最窄處僅有37千米,可通行載重20萬噸的巨輪。太平洋西岸國家與南亞、西亞、非洲、歐洲等沿海國家之間的航線多經過這里。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國家有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其中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最窄處,交通位置尤其重要。馬六甲海峽地處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大西洋西岸與印度洋、非洲東岸聯系的重要通道。

    如圖所示: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它的面積7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有498.8萬,公民和永久居民373.3萬(2009年),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由新加坡島及附近的60對個小島組成,北面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新柔大堤連接兩國,交通便利;南面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新加坡馬六甲海峽的最窄處,交通位置尤其重要。馬六甲海峽地處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太平洋西岸與印度洋非洲東岸聯系的重要通道。

      中南半島北部同我國山水相連,地勢北高南低,高大山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河流大多發源於我國西南地區,上游奔騰在崇山峻嶺之中,水流緩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下遊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行程廣闊的沖擊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開發歷史悠久,是東南亞的重要農業區。

      湄公河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個國家,注入南海,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和重要的國際河流。馬來群島因居民多馬來人而得名,包括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呂宋島等兩萬過個島嶼,是世界面積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的多數島嶼,地形崎嶇,山嶺眾多,多火山,地震。島嶼間多海峽,這些海峽為東南亞至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火山之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的交會處,地震和火山活動頻繁,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有400多座火山,其中77座位活火山,被稱為「火山之國」。2004年12月16日,蘇門答臘島以西約160千米處的里氏9.0級地震,引發了印度洋特大海嘯。這次海嘯襲擊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萊卡,馬爾地夫,印度等國,造成約30萬人死亡。

    中南半島的河流對城市分布有很大的影響。河流的供水和運輸動能,影響著城市的分布,沿河設城是是中南半島城市分布的普遍規律。

    【迷人的熱帶風光~】

      東南亞地處熱帶,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農作物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東南亞具有茂密的原始叢林,美麗的熱帶海濱,眾多的名勝古跡,獨特的風土人情,它們已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新加坡,泰國等國的重要產業。柬埔寨有著名的吳哥窟。

    如圖:

  緬甸有著名的仰光佛塔。緬甸是湄公河流經國家之一。

    如圖:

        有花園城市國家——新加坡。新加坡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就是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新加坡風景優美,有很多華人華僑來這里讀書或旅遊。

      如圖:

        越南的下龍灣

    如圖:

      日本也在亞洲之中。

  說到日本,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目前日本的科技非常發達,在經濟上也處於全球的前幾名。可是日本如此小的一個國家,它在早期的文明其實是不發達的,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躍遷到今天的地步?它到底是如何發展的?

  我們首先可以通過日本的地形對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因為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是基於地理環境所產生的,無疑地理深深的影響著文化。那麼日本這個國家有著怎樣的地形?首先非常的明顯日本是一個島國,主體由四個大島形成,分別是九州島,四國島,本州島和北海道島。整體國土面積相對來說是很小的,那麼在這樣的一片大地上,日本的早期可能形成高度文明嗎?我想是不行的。

  我們可以通過日本的自然環境來分析。首先日本是一個島國,所以它相對會比較封閉,無法與其他國家聚集,沒有文化的交流。第二點就是日本的自然災害,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日本有大量的火山,這也有很大的隱患。第3點就是日本的地理環境,山地偏多平原較少,因此不適合耕種農耕。綜合上述幾點,日本在早期都很難形成高度文明。在那個時候,日本在早期也被中國人稱為倭,表示非常矮小的意思,但是日本依然對這個名稱非常的尊重,因為中日本極其仰視中國,可見早期的日本其實是並不發達的。那麼問題來了他,他日後又將如何發展?

  對於一個自己本身實力不強的國家,要想最快的崛起,唯一的方法就是向其他國家學習,因此日本也是看中了附近強大的中國,決定向中國開始學習。在那個時候,日本就派了大量的留學生去中國學習,給日本帶來了文化,同時也吸收中國的文化。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的很多建築和文化都和中國極度相似,就像是他們的服飾,食物,語言,包括建築和茶都是從中國模仿過來的。可以說日本這個國家在學習方面極其的深入,這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肩的。

  如果現在讓你看一下全球的衛星俯視圖,你會發現在夜晚的時候燈光最亮的一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如今在經濟上已經超越了中國,但是這非常的奇怪,如此小的一個日本,早期又沒有高度的文明,它是如何在經濟上超過中國的?我們可以再次結合日本的地形,剛才說到它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而有海最有利的一點就是海上貿易。在早期最開始海上貿易的就是歐洲的西班牙,英國等等歐洲商船來臨,需要賺錢,那麼此時日本是否要打開國門打開貿易之路呢?這對他們來說可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但是再想一想,在這個時期的日本其實經濟並不發達,他們也沒有太多的物資,日本賣的東西錢又少,所以早期他們並沒有打開這條路。可是不久之後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美國強迫進入日本,逼迫他們開港,日本此時肯定不想開高,但是由於實力的落差,他們只能聽從。

  日本看見美國有如此強大的科技於,是決定去歐洲等幾個國家考察,這一去發現了他們在經濟上是有多麼大的差距,幾個歐洲列強都已經開始極其昂貴的絲綢作為毯子,並且他們的科技也處於絕對領先階段,這個時候日本又決定開始學習歐洲,走向工業之路。日本當機立斷,直接把歐洲的工人和他們的工廠搬過來,直接在自己的國家建造工廠,學習他們的技術。但是這樣的工業之路會長久嗎?我想不會的,因為工業最主要的就是需要資源,可日本此時根本沒有什麼資源,那麼他們要如何發展工業?此時他們只有唯一的一種方法就是發動戰爭,於是就有了中日的甲午戰爭,這次中國大敗而歸,日本見狀野心就越發膨大後來他們還佔領了台灣島,可是最終這條路卻失敗了,主要原因就是美國的那兩顆原子彈,加上各方對他的打壓,日本之前的原有經濟和財產此時直接全部經清零,日本在二戰失敗後也受到了美國的控制。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結合地理再分析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處於當時的蘇聯和美國中間,而這兩個國家是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而日本的位置就是如此的特殊,誰掌握了日本,就對對方有著很大的控制力,於是美國也決定忍恨把日本拉進自己,但美國怎麼可能是真的關心他,他們也是為了利益。對於日本來說,好的一面就是他們受。著美國的保護,但是同樣也有不好的地方,因為他們就沒有民族主體性了。

  問題來了,此時日本又沒有了,錢又受到其他人控制,他要如何發展,此時日本也畢竟有了100年的工業歷史,所以他們的技術方面是很成熟的,他們此時缺少資源,那麼就可以向海外買原料,然後再二次加工成商品售賣賺錢,但是做的產品也不能是一些比較基礎的東西,因為這樣其他國家也會製作,他們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於是日本決定專做那些有技術含量的產品,比如晶元,汽車,機器人等等這些技術,一旦掌握其他國家就只能靠買他們的技術來維持自己,所以他們也。占據了極度的技術優勢,通過這條路他們也賺了很多錢,可以說日本和世界的聯系極其緊密,雖然每個國家也都需要靠著其他的國家生存,但是他們與世界是完全的共生關系。脫離了世界這個市場,他們就無法發展起來。

  日本這個國家可以說是非常的神奇,別看它的地理環境並不是很好,國土面積也不大,人口也並不多,可是他們的經濟卻是目前世界的第3名,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這和他們的民族文化有關,同樣也和他們的選擇有關,在面臨著各方的巨大打壓的情況下,他他們依然能堅決的作出選擇,並且積極的發展,適應這樣的環境,找到一條自己可以生存的道路。所以說日本人真的非常的恐怖,因為他們只要想干一件事事情,都可以拼盡全力將它干好,日本也就是靠著這樣的方式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非常的不容易,充滿了血雨腥風。

爪哇島是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地區。該島面積不到全國的百分之七,卻集中了全國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工業生產部門。島上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椰林,海灘,熱帶作物種植園眾多火山構成了一副風光綺麗的畫卷。島的中部有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婆羅浮屠,相傳是由幾十萬農民和奴隸用15年的時間建成的。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就坐落再爪哇島的西北部,人口800多萬人,是東南亞的第一大城市。

      【富饒的無產】

      水稻是東南亞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區。東南亞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產區,泰國,緬甸,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產國和出口國。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區。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的橡膠生產居世界的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生產椰子最多的國家。石油和錫是東南亞的主要礦產。這里有世界最大的錫礦帶,馬來西亞錫礦砂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國。

      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有兩千多萬人,約佔世界各地華人與華僑總數的百分之八十。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分別佔到總人數的百分之七十五和百分之二十三點二。華人和華僑對東南亞的開發和繁榮做出來巨大貢獻。

      華人與華僑稱東南亞為「南洋」。十九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我國東南亞沿海,尤其是廣東和福建兩省,大批中國人下「南洋」謀生。他們有的在種植園,廠礦里當員工,有的從事就業,手工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取得了所在國的國籍,成為外籍人華人;而有些人仍保留著我國的國籍,成為華僑。

      這就是東南亞的風光

㈨ 關於東南亞的「十字路口」是什麼

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的最短航線,所以馬六甲海峽為「十字路口」

閱讀全文

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一百萬盾能買什麼 瀏覽:513
印度人眼罩怎麼樣 瀏覽:994
印度致命真菌得五省八市都是哪裡 瀏覽:446
印度德爾塔毒株是新冠多少倍 瀏覽:603
為什麼這次中國會插手伊朗 瀏覽:206
義大利有哪些產區 瀏覽:273
印尼首富捐了多少 瀏覽:456
中國芯怎麼了 瀏覽:884
英國在亞洲什麼地方 瀏覽:899
為什麼英國和德國信新教 瀏覽:248
為什麼老打擊伊朗 瀏覽:396
矽谷在印度投資多少錢 瀏覽:677
義大利在哪裡買珊瑚 瀏覽:112
印度種族相差多少 瀏覽:306
2021義大利杯冠軍是哪個隊 瀏覽:552
中國哪個城市雅閣最多 瀏覽:572
起源於中國的狗狗有哪些 瀏覽:146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82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7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