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為何如此熱衷於軍購在國內還有那麼多人生活困難的情況下
因為他自己軍工不發達,科技不發達,沒辦法的事情。
㈡ 印度的軍購都有那些弊端
其弊端有三:
(1)開支龐大,給國民經濟帶來負擔。
雖然印度在南亞地區也算是區域性大國,且從過去十幾年的發展狀況來看,其經濟和綜合國力都有了很大增強和提高。但印度的大肆軍購(尤其是集中購買外國的高精尖裝備)所付出的「外匯消費」也是相當驚人的。長此以往,必然會給其國民經濟造成負擔。
(2)對洋貨的依賴過大,打擊和約束了國貨的發展,軍隊建設嚴重失衡。
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先要搞清楚一點,其實印軍在基礎設施和裝備上的開支是很貧乏的,例如步兵的輕五器、被服、營房建設等等都非常滯後,有的甚至在二戰時期的裝備現在還在使用。另外,其軍隊的訓練,裝備的維護等等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但它們仍然在外購高精尖裝備上不惜血本,且通常都是只引進裝備,不引進技術。即使是部分裝備技術能夠一同引進,在短期之內又難以消化。時間一久,對洋貨的依賴勢必越發嚴重,國貨的發展備受打擊。
(3)與本國國防與軍隊建設規劃不匹配。
一個國家的對外軍購,必然是與自身的軍隊建設緊密相關的。換句話說,軍購應是構成部隊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一環。但在印度的對外軍購項目中,釣魚工程不勝枚舉。往往一個項目拖延多年,預算一加再加的事情亦是司空見慣。例如印度的126架「先進中型戰斗機」購買計劃,從2005年1月開始招標,原計劃6個星期簽完合同。結果直至如今,6年過去了也沒有下文,且誰都不知道還會再拖幾年。
㈢ 印度是窮國嗎
錢不是問題啊,隨便一個國家不管人民死活玩命壓榨都有錢的。。。。。而且印度窮也是相對。GDP高達中國的5分之1.這些錢不搞基建不搞科研的話還是很多的哦。。。再來對於印度這個炮彈擊中炮口的奇葩國家來說。基建垃圾,工業像一坨屎。而且有覺得自己好厲害想在世界面前裝逼,讓各國大佬高看一眼。捅婁子了要打架咋辦?不買不行啊!這個就像大米漲價了窮人也要買,是剛需啊剛需啊。人窮不能不吃飯。國窮不能沒軍隊啊?印度要是不買的話連巴基斯坦都打不過哦
印度給人的印象就是,買武器總是大手筆,動輒幾十億美元購買飛機軍艦;與此同時,好像印度又很窮、很落後。於是有人會問,印度到底窮不窮?
首先要說,印度在軍購上確實大手大腳,但是並不意味著印度的軍費開支很多。根據2016年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統計,印度的軍費開支為484億美元,低於美國、中國、英國、俄羅斯和沙特,只相當於美國的7.8%,中國的四分之一。那麼為何印度給人留下窮兵黷武的印象呢?因為印度自己的軍工產業非常落後(相對於其他大國而言),軍事裝備的自主供應能力非常弱小,為了趕上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發展速度,只能依靠大量進口西方和俄羅斯的武器。
即使如此,印度也不是世界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在冷戰結束後的很多年裡,中國的武器進口金額一直高於印度,只是近幾年,隨著我國武器研發水平的迅速提高、新型裝備井噴式裝備部隊,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的帽子才被印度搶走。那麼,為什麼大家總覺得印度進口武器力度更大呢?原因是,我國進口武器集中於若干尖端裝備,其他武器都能自產。而印度進口武器的范圍非常廣泛,小到子彈、輕兵器,中到坦克、裝甲車,大到戰斗機、預警機、運輸機,乃至航母和核潛艇,都需要進口。這就給了印度大量出鏡機會,讓讀者覺得印度瘋狂軍購,顯得非常有錢。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印度到底有沒有錢呢?首先,從上文可以知道,從軍費上看,印度其實並不算很有錢。其次,從經濟實力看,印度2016年的GDP為2.26萬億美元(世界銀行數據),而中國是11萬億美元,印度是中國的五分之一。由於中印人口規模相當,因此印度人均GDP也是中國的五分之一,大概是1709美元。而2016年中國人均GDP最低的省份為甘肅省,也達到了4106美元。換言之,中國最落後省份的人均GDP都是印度的2.4倍。因此,印度沒錢,而且很窮。
總之一句話,印度很窮,軍費開支也不多。印度成為軍購狂人,其實是無奈之舉。
印度是大國,大國再窮(人均),總量都是世界前十,實際上印度gdp已經超過英國,排在美中日德之後,gdp總量在這,轉化為財政收入的自然也不少,拿出gdp的1%采購軍備,還是買得起的。即使沒有那麼多,可以通過發行國債的方式集資,人口眾多,在這個時候優勢就體現出來
問題是武器要拿外匯買啊!首先是印度政府稅收效率極低,導致稅收佔gdp的比重也極低,而且印度的外債已達1.2萬億美元,每年利息就要佔財政的四分之一,最重要的是印度外儲只有3000多億美元,現在還保持著大幾百億逆差,而且敢在美聯儲縮表的時候降息,作死!
買武器有錢不代表就有錢了 關鍵是看這個國家在國防上的需求有多大 不可否認現在印度的角度上來看 他們國防上的需求還是挺大的 西邊有巴基斯坦要搞 北邊還有尼泊爾要威懾 還有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在上面壓著 還有印度洋想控制著 雖然GDP遠不如中國 但是在國防上的需求其實不比我們少多少 印度建國之初就說了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正是這種所謂的大國情懷 讓印度有點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 其實我覺得印度現在應該學中國進行韜光養晦 對內大力的深化改革 把人口紅利真正的轉化為生產力 把製造業發展起來 把一些拖累印度印度經濟發展的老問題解決掉 這些才是印度現在要做的 但是現實正好相反 國內一團糟的時候竟然來挑戰中國 不知道是為了轉嫁國內矛盾還是中國的發展讓印度神經失常了 而且美國可能也有在背後的工作
在不少國人眼中印度是一個臟亂差俱全的國家。但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印度是一個大有發展前途的新興經濟體。2019年印度的GDP達到了2.88萬億美元,超過了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法國和英國。而據一份2018年發布的資料顯示,從2007年至2017年,印度財富總額由3165億美元增加到了8230億美元,目前印度有千萬富翁20730位,有億萬富翁119位。這些富翁中名氣最大的是信實工業公司的「掌門人」穆克什·安巴尼,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他的個人資產達到了514億美元,據稱超過了馬雲先生和馬化騰先生的財富總和。
據《2018胡潤印度富豪榜》顯示,印度的831位頂級富豪擁有的財富數量為4.9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印度GDP的1/4。印度頂級富豪中主營業務在醫葯行業的佔13.7%,主營業務為軟體服務業的富豪佔7.9%,以快速消費品業為主要業務的富豪佔6.4%。除了穆克什·安巴尼外,印度還擁有高塔姆·阿達尼(財富量157億美元)、欣杜賈兄弟(財富量156億美元)和帕朗吉·密斯特里(財富量150億美元)等頂級富豪。
在2020年全球企業500強榜單上,印度有7家企業「金榜題名」。其中穆克什·安巴尼的信實工業公司2019年營收額為862.7億美元,比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的GDP(839億美元)還多。一同上榜的印度石油公司的營收有692.46億美元、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的營收為571.71億美元、印度國家銀行實現營收510.91億美元、巴拉特石油公司實現營收404.1億美元、著名的塔塔 汽車 公司營收有372.42億美元、從事黃金業務並擁有完整價值鏈的拉加什出口公司的營收為275.9億美元。有這么些大公司來支撐印度經濟,印度怎麼可能算是個窮國呢?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仿製葯生產和出口國,不久前國內某電影就反映了國內不少患者需要購買印度仿製葯來治病。僅2019財年印度仿製葯出口額就達到了191億美元,有報道稱全球近50%的疫苗由印度生產。仿製葯出口成為印度繼軟體產品出口外的又一重要發財門道。另外,印度有大量勞動力在海外務工,每年從國外匯回國的僑匯收入數量非常大,例如2019年印度的僑匯收入為795億美元,同年中國的僑匯收入為674億美元。僑匯收入增加能夠極大地拉動印度GDP的增長。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印度還是比較有錢的,但不可否認印度仍然有數億真正的窮人,而且現在印度的貧富差距還非常大。例如印度的頂級富豪中有233人居住在孟買,但就在這座所謂「領先上海30年」的城市裡卻擁有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達拉維貧民窟,裡面居住著100萬貧民。這些貧民的居住空間狹窄簡陋、垃圾遍地、缺乏水電供應,甚至連廁所都嚴重不足。除了孟買,印度還有很多地方的貧富差距也非常嚴重。據統計印度約有2.7億人口的生活水平處於貧困線以下,絕對貧困人口有7300萬人。因此對於有錢人來說印度是天堂,但對於窮人來說印度只能算是噩夢之地。
看過一篇,不知道真假;就是印度的采購,有玩數字嫌疑,虛晃一槍,最終落實的是采購報道中的十分之一而已。中間過程充斥腐敗貪污回扣等等;然後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10幾億人口養活幾萬人,印度口號喊的響,但是解決貧困問題好像越來越糟糕。
印度按理不窮,但印度財富99%在1%人手上,而99%人手中只有1%財富所以看上去很窮,而1%富人精英地產商企業家權貴,通過口號宣傳各種概念洗腦,窮人一天吃2歺飯,現吃一歺那一歺省下來,被政府各種稅收收去,買武器,
印度這個國家,不求發展,國內工業體系落後,製造業更上不去。印度當局不是把心思用在國家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上,而是一門心思與周邊國家對抗,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印度是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68億,國內年經濟GDP總量2.9萬億美元,在世界經濟GDP排名第七。人均佔有GDP2100美元,是中國人均GDP的五分之一。印度的個人GDP在世界排名130位。還屬於貧困線上。而軍費開支達到了484億美元,已達到了中國軍費預算的4分之一。
印度國內的財富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發展不平衡,窮的窮、富的富。特別是在農村更窮,人均年收入不到五、六百美元,一家人的溫飽問題也難解決,村裡甚至連個象樣的廁所都沒有。小孩有病也看不起醫生,只有在家硬扛等死,遍地都是死嬰。少年兒童上不起學,至如今印度國內文盲一堆,數不勝數。己經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就這印度當局還擴軍備戰,每年拿出上千億美元進口武器裝備,進口武器不會操作,造成飛機頻繁墜毀,戰艦失火等事故頻發。究其原因是印軍人員素質差、文化知識淺薄造成的。因為國人太窮,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的結果。
印度要想改變國內現狀,必須把製造業上去,然後象中國兔費十二年義務教育,使人人上的起學。少年強則國家強。沒有人才怎能崛起,怎能有大國地位。這就叫 科技 興國。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自己產品幾乎沒有在世界上很少見,印度在購買武器和黃金在世界上富國但在文教生活水平上最貧窮國家,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但六億人口沒有自己住房。
㈣ 印度為什麼那麼有錢,軍購的時候一直買特別貴的武器
回答:
1、是因為自己研發能力弱,實在是研發不出什麼好武器。只能去買。那麼人家當然就要宰你了。特別是俄羅斯,當年蘇聯解體的那會兒,印度還某種程度上坑過俄羅斯。
2、另一方印度買武器有外交方面的因素在裡面。印度買高價武器。
㈤ 印度為什麼能買到那麼多世界上先進的軍事裝備
眾所周知,印度幾十年來一直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買家」。該國通過從多個不同渠道引進裝備,成功武裝了一支員額超過百萬、裝備有3000餘輛主戰坦克、100多艘各型艦船、700餘架作戰飛機的軍事力量,這種規模的國防軍在世界上並不多見。而憑借這些「雜七雜八」且很難認為形成系統的武器裝備,印度軍隊自印度建國以來竟然先後經歷了歷次印巴戰爭、中印邊境軍事沖突和多次反恐作戰行動,雖然印度軍隊本身的表現實在難以恭維但期間各類武器裝備的表現尚算正常,除印度國產武器一直處於「拉後腿」的地位以外基本上很少出現因武器裝備性能問題導致的重大軍事失敗(除對印自衛反擊戰外),這種情況實屬世界罕見。印度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是保障實現印度「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等強國』」。1998年5月,印度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從而成為事實上的核國家。
總體上,印軍蘇式裝備為主,美式裝備為輔,歐洲裝備也不少。原因自然是他跟這些國家關系都不錯。印度是南亞地區的霸主,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當今美俄中三強對其競相拉攏,可見一斑。而且當年中印邊境戰爭時正值中蘇交惡,蘇聯對其在軍事上的援助,也始於此。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續與印度保持良好關系,也是擔心一度完全倒向美國,使俄在南亞的多年來的戰略利益,化為泡影。另一方面印度是俄武器的最大出口國,對俄經濟的影響也不可小視,從這方面來講,俄印關系也非常緊密。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軍備市場之一,在西方國家眼裡就是一塊肥肉,不忍心失去這個賺取暴利的機會成為他們的基本共識。為此西方國家願意拿出一些先進裝備出口到印度。總體而言,印度能夠從全世界買來各種先進裝備是以上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㈥ 印度每年花費百億美元采購先進武器,他們是怎麼付款的
印度軍方的貪污腐敗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長期以來印度都有高於市場價買武器的傳統,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於部分印度軍方官員犧牲國家利益換取外國向個人提供的賄賂。無論這種說法在多大程度上是事實,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新德里方面進行軍購,印度軍方或多或少地能夠從中獲取利益。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軍方花錢大手大腳也就不難理解了。在最近的一個多月來,印度和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以色列等都在進行軍售交易,有的是已有交易被印度催交,有的則是被追加甚至新增軍售交易。印度已然顯示出濃烈的對武器裝備的渴求,資金問題基本已被印度軍方所忽略。
隨之而來的後果,自然是武器裝備的價格上漲。雖然印度在其他軍售項目上的花費具體是多少還不得而知,但是光從和俄羅斯的戰斗機交易來看,印度就在當冤大頭。之前的消息顯示印度會花費7.8億美元,購買俄羅斯庫存中的12架蘇-30MKI以及21架米格-29,這個價格看起來非常便宜。
但是現在,對21架米格-29的購買以及對59架米格-29的升級,就需要9.84億美元,而僅僅是對12架蘇-30MKI的購買,資金就超過14.2億美元,這遠遠超出了印度軍方之前的總計7.8億美元的說法。有理由認為,印度軍方現在正藉助緊張局勢,對國內進行恐嚇,稱亂要求新德里方面提供更多的資金來進行軍購。
提供的資金能讓印度軍隊增加多少實力還很難說,短期內恐怕更是沒有太大影響,但實打實的影響是,印度軍方的錢包絕對是鼓起來了。考慮到印度軍方劣跡斑斑的貪腐問題,這一次局勢的意外緊張,恐怕會讓印度軍隊的官員們感到高興,因為賺錢的機會真的來了。
㈦ 印度大量軍購的錢從哪裡來
省出來,摳出來,擠出來,吹出來。其實印度哪有那麼多錢?
印度政府2012~2013年度財政預算。
收入93568億盧比
支出149092億盧比
赤字55524億盧比
財政赤字佔到收入的59%,收入增長約14%,支出增長約18%。
國防開支19341億盧比,債務利息開支31975億盧比,利息支出佔到收入的34%。
我們再看看所謂的外向型經濟。
印度2010~2011年度出口2459億美元,進口3503億美元,貿易赤字1044億美元。
好了,總結一下,印度經濟實際上常年維持高額的雙赤字,兩個赤字都能佔到收入的一半左右。它的國家財政和貨幣政策實際上都是不可維持的。
印度政府花的錢比掙的多一半還多,每年光是還利息就要花掉三分之一的收入。表面上看印度政府收的稅少,但我們要明白,政府花掉的每一分錢最後都是要轉嫁給老百姓的。印度政府度目前的財政狀況如果持續下去,財政崩潰只是時間問題。解決的辦法要麼大舉征稅,要麼印錢,反正最後連本帶利都是印度老百姓買單。
回到軍費上來,中國的軍費大約是印度的2倍多不到3倍,但中國的GDP是印度的4倍多,所以軍費負擔比印度輕。從微觀角度說,中國每年新增六七十架戰斗機,而印度只有10架左右。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飛機都是國產,比較便宜。而印度國產的飛機比進口還貴。由於進口先進武器佔用了大量的軍費,導致印度的基本軍事開支得不到保證。例如印軍還在使用二戰時期的步槍,幾十年沒有買過火炮,空軍連一架初級教練機都沒有。
也就是說,印度表面上花了大量的錢進行軍購,但實際上投入的錢並不多,只不過由於大量進口武器,被人關注的更多而已。同時由於大量進口昂貴的技術裝備,導致軍費投入之後的產出並不大。
㈧ 每年都貿易逆差的印度,為什麼還有錢滿世界買買買
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區,每個國家都會有貧富差距。像印度這種發展中國家,即使有貿易逆差,但是並不妨礙印度政府在全世界范圍內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且印度買的這些東西並不會一次性付清。
當然,印度每年也會減少自己的貿易逆差,印度一直為了擺脫貿易逆差而努力。但是印度不得不每年都在世界范圍內購買武器裝備,因為印度人自己做的武器並不實用。而且印度直接購買武器,還可以節省研發費用,吸取他國的高科技經驗,為自己發展做准備。
㈨ 印度放著1億的f35不買,為啥要買2億的陣風冤大頭還是有內鬼
印度不買F-35而選擇陣風既不是冤大頭也沒有內鬼,具體有以下原因。首先這2億美元並不是單純用於購買陣風戰機,其中還包括了全方位的配件以及配套服務。其次美國的F-35優先提供給盟友,印度想要這款戰機只能排隊。最後印度從不同國家購買裝備,也是為了在政治上建立相對平衡,避免受制於人。
由於自身的工業基礎差,印度的武器裝備只能大規模依賴進口。而作為一個軍備進口大國,由於缺乏相關的技術,印度總是被其他國家當做冤大頭。經常是耗費了大量的資金,最後買到的裝備卻並不理想。但印度也在一次次教訓中吸取了經驗,不再盲目地花錢。這次艦載機的采購,印度也做了多方比較,最終決定購買陣風。
如果刨除其他附帶的開銷,實際上單純購買一架陣風的單價應該在8000萬美元左右。陣風在性能上勉強符合四代半戰斗機的標准,而且法國還為印度解決了人員培訓、地面維護、備用零部件等問題,服務可謂周到至極。
你認為印度購買的陣風能夠順利登上航母嗎?
㈩ 印度軍費和軍購問題
我說句大實話,中國的軍費透明度在世界上算是非常高的了,所謂的「隱性軍費」,美國絕對比中國多,而中國公布的軍費水分就少得多。比如說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開支的就是軍費,而美國的航天開支一律都是算NASA的賬。再比如美國的核武器,核動力設施的開支一律算能源部的賬。情報部門是秘密開支。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費用乾脆單列,但是研究機構一般會幫他們算進去。
在一些西方國家還存在一些「慣例」,例如退役軍人的安置費,傷殘死亡軍人醫療撫恤費用,算作社會福利,文職軍人工資算作政府雇員或公務員開支。准軍事部隊(類似中國的武警,美國的國民警衛隊)算作警察或安全部隊。這些開支都會被統計為民用開支。同時許多與國防有關的工程建設開支,如國防標準的公路,機場,通信設施等都是不列入軍費的。
中國今年軍費增長主要用於幾個方面,第一,給軍人漲工資。第二支付大量裁軍退伍軍人的安置遣散費用。第三,大量的國防工程和軍民兩用工程建設。第四,大量替換,裁減老舊裝備。第五,提高訓練強度和水平。買先進飛機的錢並不算多,為全軍更換07式新軍服,95式步槍卻是天文數字。
印度的情況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印度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
印度不是合法的核國家,它的核武器開發,核材料生產都不會列明賬。它的航天技術幾乎全部是以民用技術名義從國外引進的,它的導彈項目也不會光明正大的列出來。
它用有數量龐大且名目繁多的准軍事部隊,他們的開支多半不會列入軍費。
印度內部的反政府武裝多如牛毛,而持續了幾十年的剿匪行動多半是由准軍事部隊執行的,這樣的開支是算社會治安開支還是軍費?
從另一方面來說,印度在軍隊的基礎裝備上的開支是很貧乏的,例如步槍,火炮,彈葯,服裝等等都非常落後,甚至二戰時期的裝備還在使用。而且基礎的國防設施也很跟不上,軍隊的訓練,裝備的維護都存在問題。他們的錢都集中在買高精尖武器上了。
第三方面。印度的裝備采購釣魚工程居多,一個項目往往拖延多年,預算三年的錢十年都花不出去並不奇怪。例如說印度的126架「先進中型戰斗機」購買計劃,從2005年1月開始招標,原計劃6個星期簽完合同。結果眼看著6年過去了,也沒有下文,現在又有消息說要拖到年底,誰都不知道會不會再拖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