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中國的抗戰和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
甘地最早不是講「非暴力」的,最早是呼籲大家不合作,不和英國人合作。因為那時候英國人殖民印度,但是英國人畢竟少,印度人那麼多。英國人像在刻意的培養一些優秀的印度人,讓他們受教育,接受英國的價值觀等等,給這些人權利,搞在英國控制下的自治。這樣英國人就不用費心去管那麼多印度人,把這些人管好了,就可以利用印度這塊土地源源不斷的發財。英國人怎麼發財,無非還是咱們中學歷史課上學過的那些東西,利用印度的原材料,資源,人力生產各種各樣的東西,特別值錢的英國拿走去賣錢。日常生活用品,印度人消費得起的東西,就地賣給印度人。掙這個材料和成品之間的剪刀差。甘地想明白這個事情之後就發現,那我們只要讓英國人在我們這掙不到錢,那他就不會賴在這不走了。而且印度到現在種姓制度還被廣泛的接受,下層人民,也就是人數最多的人民被奴役慣了,根本沒有什麼反抗精神,有沒有錢去搞武裝像北美人民那樣去和英國人戰斗。
B. 在華的印度人如何評價中國菜
前言:歡迎各位讀者閱讀小編的文章!每一天,不約而至,就是一種心情;每個人,擦肩而過,就是一次緣分;每條路,寒來暑往,就是一道風景!你就是小編最美的風景!
隨著國家關系的發展有很多印度人來到我國學習或者旅遊工作,從前不曾有機會接觸中國菜現在也有時間嘗試了。因為印度在飲食習慣上和我們有很大區別,那麼他們是什麼評價中國菜?
直到目前為止,在日本自衛隊的部隊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華裔面孔的存在,現在這些人如果想回歸中國的話,決不答應!當初這些人為了日本給出的條件放棄了中國,如果戰爭一旦爆發的時候,他們難免不會再次背叛,讀者們,你們覺得呢?
結語:人只這一輩子,人就到這世上匆匆忙忙地來一次,我們每個人的確應該有個奮斗的目標。如果該奮斗的我們去奮鬥了,該拼搏的我們去拼搏了,但還不能如願以償。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人生在世,有多少夢想是我們一時無法實現的,有多少目標是我們難以達到的。上天是公平的,一個人一生一定會行一次大運。只是,有的人行得早有的人行得晚。雖然你不知道它何時會來,但是如果你不努力,它就一定不會來。看完有什麼想說的,快在下面留言吧!
C. 玄奘:古印度人怎樣評價唐太宗
王曰: 「嘗聞………有秦王天子,少而靈鑒,長而神武。昔先代喪亂率土分崩,兵戈競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懷遠略,興大慈悲,拯濟含識,平定海內,風教遐被,德澤遠洽,殊方異域,慕化稱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陣樂》。聞其雅頌,於茲久矣。盛德之譽,誠有之乎?大唐國者,豈此是耶?」
對曰「然。………大唐者,我君之國稱。昔未襲位,謂之秦王,今已承統,稱曰天子………」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五》
唐僧陳玄奘在印度取經,游學十餘年,引起了北印度一位國王的注意,這位國王是北印度戒日王朝的開創者,亦稱戒日王。戒日王於公元642年在其國都曲女城為唐僧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賓主雙方還進行了積極的互動和會談,情況如何,且看唐三藏在《大唐西域記》里的記載。
據唐僧記載,戒日王朝國力雄厚,其他的不表,光騎著大象的象兵就有六萬,馬軍有十萬,幅員遍及整個北印度,而且三十年沒有戰爭。在這次會見中,戒日王問唐僧:「你來自哪裡,來這里有什麼要求?」唐僧答:「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前來取經。」——這說法,在《西遊記》裡面已經是唐僧的口頭禪了。
對唐朝音樂有所聞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史上有名的貞觀年間,雖然隔著重重雪山和大漠,但那時候的信息還是有流通的,戒日王說起了自己所了解到的唐朝的信息:「聽說你們的天子叫秦王,少年時就見識非凡,長大後英明神武。先前天下大亂,國家分崩離析,戰爭頻仍,生靈塗炭。你們的秦王早就有了遠謀大略,興慈悲之心,救蒼生,平海內。其風俗教化和大德恩澤遍布海內外,四方仰慕稱臣。老百姓十分感激,於是演奏歌唱《秦王破陣樂》。我們這邊聽到關於他的贊頌,已經很久了,關於他的盛德聲譽,請問都屬實嗎?你所說的大唐國,就是指秦王的國家嗎?」
這番話透露出當時東亞南亞信息溝通的一些真實面目,戒日王對隋唐時期的政治軍事形式還是有所了解的,起碼他知道隋末天下大亂,也知道秦王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的開創者之一,而且是年少時就起事,在隋末紛爭中,以自己的英明神武平定群雄,在創立大唐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更有趣的是,他還知道貞觀年間流行音樂排行榜上有一首叫《秦王破陣樂》的歌曲。當然,畢竟通訊手段有局限,戒日王對於李世民身份的認識,還停留在秦王這個封號上。
其實,戒日王也是一代雄主,和李世民也有相似之處。當他還是一位王子的時候,其兄長就被鄰國國王所殺,戒日王勵精圖治,用六年時間征戰天下,不僅報了兄長之仇,而且還統一了整個北印度,臣服了其他的國家,就這點而言,他的經歷和李世民很相似。更有意思的是,戒日王也是一位文藝青年,李世民愛玩音樂,戒日王愛寫劇本,他寫有三部劇本:《鍾情記》、《瓔珞記》和《龍喜記》,其中還有愛情劇。
所謂英雄惜英雄,戒日王談起李世民的時候,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其實,李世民和戒日王還經常派使者互動。
聽了戒日王的話,唐僧回答說:「情況是這樣的。我們的國家叫大唐國,而我們的皇帝在繼位之前稱為秦王,現在已經登基繼位,就稱為天子。」糾正了信息中的一些誤區。
這次會見後,戒日王請唐僧騎著大象巡遊印度半島,留下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