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十大產油國 十大石油出口國
十大產油國:
1、伊拉克
2、英國
3、挪威
4、委內瑞拉
5、中國
6、墨西哥
7、伊朗
8、俄羅斯
9、美國
10、沙烏地阿拉伯
十大石油出口國:
1、沙特
2、俄羅斯
3、伊朗
4、科威特
5、奈及利亞
6、瑞典
7、阿聯酋
8、印度尼西亞
9、巴西
10、伊拉克
拓展資料:
應該說石油是一個國家正常運行的基礎。比如說:
1、經濟方面:基本上所有的機動車都是用石油在運行。如果沒有石油很難想像後果:大部分車輛都無法運行、我們所需要的很多生產資料、食品等等都無法運輸、輪船也只能待在港口、飛機也飛不起來。此外我們日常用到的很多東西都是依靠石油生產的,比如塑料、化妝品、護膚品等等,化工產出的東西都生產不了,我們的生活也絕對會受到影響。石油沒有了,經濟也基本上停止了。
2、軍事方面:無論是飛機、坦克、車輛等等,都是依靠石油跑起來的。沒有了這些,那麼一個國家的軍事設備很多都無法使用。二戰期間,美國都日本採取了石油禁運措施,導致日本很多設備都趴窩,甚至動用全國人民挖松樹跟煉油。由此可見一斑。
其他方面的連帶影響會更大。在人類沒有找到合適的替換能源以前,石油是無法取代的。
『貳』 中國和印度相比,哪個國家比較發達啊
我認為還是中國比較好啊!! 中國與印度既是鄰國,又是人口大國,目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兩國國情有很多共同之處,兩國經濟發展模式為世界矚目。印度學術界愛把中國作為重要參照對象來研究印度經濟,我國學術界對中印綜合國力比較也情有獨鍾。本文不僅對比兩國經濟狀況,還把兩國納入全球坐標中衡量,著重比較兩國國際競爭力與經濟全球化程度。基礎設施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密切,我們選擇一些指標進行比對就會發現兩國的差距。據世界銀行數據,人均用電量,1997 年中國為714 KWH牗千瓦小時牘,印度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國電力生產佔世界比重為8.2%,印度只佔3.47%。電力系統的損耗在1997 年中國8%,印度卻高達18%。中國在1998 年擁有電話主線70條,印度只有22條,1997 年中國電話裝機等待的時間不到一個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與機場設施陳舊,交通運輸極端落後,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外國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領先的優勢十分明顯。資本資源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儲蓄與投資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經濟增長速度快慢。中國在1997-1999 年期間國內總儲蓄GDP的比例為42.5%,國內總投資佔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別是20.3%、23.9%。中國在1990-1999 年期間國內總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國股票市場融資佔GDP的比例是22.9%,印度為33.7%,1995 年中國資本市場佔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為0.71%,而1998 年中國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僅為1.73%,印度佔1.74%,1998 年中國升至9.4%,印度為2.5%,1998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國國內儲蓄率為38.9%、投資率為37.4%,印度分別為22.4%、22.7%。可見,無論是國內儲蓄率或投資率,還是在世界資本資源中的地位,中國比印度高得多,這也是造成中印經濟增長速度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資本市場歷史比中國早,但現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也超過了印度。經濟規模與發展水平G NP 牗國民生產總值牘、 GDP牗國內生產總值牘與G NI牗國民總收入牘是考察一個國家經濟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首先,看GNP:據世界銀行《2000 2001 世界發展報告》數據,中國1999 年 GNP 為9802 億美元,在參與排序的206個國家與地區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購買力平價牗 PPP牘計算中國的GNP則高達41122 億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為4422 億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計算印度GNP為21441 億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國GDP總量為1.08 萬億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達4794.04 億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計算GDP,2000 年中國GDP為49660 億美元,印度為24320 億美元。2001 年中國人均G DP 牗 PPP牘為4329 美元,印度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10.3%,印度為6%。經濟總量比較我國領先,兩國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國依然佔有優勢。產業結構通過比較兩國的產業結構構成,可發現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1970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為34%、38%與28%,印度則分別為45%、22%和33%,這一期間印度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二產業比重太小,第三產業比重兩國接近。1998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是18.4%、48.7%、32.9%,印度各佔29.3%、24.7%、45.9%,而世界產業構成為5%、34%、61%,我國第一、第二產業比例過高,第三產業比重太小,印度第一產業比例太大,第二產業比例過小,第三產業比重比我國大,但比世界水平低,兩國產業結構都存在不合理之處,都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各產業發展速度看我國要快於印度,我國農業與工業總產值的規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對外開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於對外國投資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規模很小,1992 年以來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積極鼓勵外國投資,不斷放寬對外國投資者限制,外國投資發展很快,外國直接投資從1990 —1991 年度的0.91 億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億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達59.25 億美元,證券投資從1990-1991 年度的0.06 億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億美元,因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1998 —1999 年度為負0.61 億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億美元,證券投資流入規模在大部分年度大於直接投資。就外貿、外資發展比較而言,無論規模還是發展速度,我國佔有絕對優勢,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據《經濟學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標,1993 —1997 年期間年均變化率印度僅為2%,我國為7%,中國對外開放度遠勝於印度,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於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競爭力牗一牘 IMD 國際競爭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是國際競爭力評價的權威機構,每年根據國內經濟狀況、國際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環境、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等方面指標體系對參評國家競爭力進行評價,推出《世界競爭力年鑒》。中國在IMD競爭力排名中處中游,但與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間名次不斷上升,1999 —2001 年間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兩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兩年為周期上下搖擺,在38-42 之間徘徊。IMD競爭力排名說明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比印度強。兩國都需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牗二牘 WEF 全球競爭力中印比較根據美國競爭力委員會1999 年對56個國家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國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在創新因子指標排在45,印度為37,其中上游創新能力牗由研究開發投資、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素質、科研機構的質量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決定牘我國與印度幾乎平起平坐,我國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創新能力牗申請專利的數衡量牘我國比印度要弱,下游創新因子排名我國為48、印度37。我國上游創新能力與下游創新能力脫節,說明我國創新成果商業運作不力,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通道不暢。中國經濟的微觀競爭力落後於宏觀競爭力,微觀競爭力與印度相比也落下風。除1998 年外印度歷年名次好過中國,但到2002 年兩國差距在縮小,中國只比印度低一位。當前競爭力指標是建立在微觀競爭力指標基礎上,旨在區分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通過衡量人均GDP水平來考察當前經濟成就。中國當前競爭力與印度相比落後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運作與戰略排名中國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業環境質量比較中國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業環境質量方面我國處於劣勢。這反映了我國企業運行的商業環境有待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偏低,企業運營方式與發展戰略不夠成熟。2002 年我國商業運作環境有所改觀,上升到38。國民財富的增長,歸根結底依靠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只有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才能實現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牗三牘 GITRR 信息技術中印競爭力在網路就緒、網路應用構成與可行因素構成這3項指標排名印度都領先於我國。網路就緒指標中國64、印度54。網路應用構成指標我國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構成排名中國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級指標方面,我國只在信息基礎設施、商業與經濟環境、ICT機會與社會投入3個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體、軟體與支持、網路接入、網路政策、網路社會、網路學習、網路經濟、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方面排名都落後於印度,特別是硬體、軟體與支持、ICT政策、網路學習方面名次懸殊很大,反映了我國信息技術與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軟體業印度遙遙領先於我國,印度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軟體出口大國,2000 年軟體出口額達80億美元。近幾年信息技術產業托起了印度牛市,預計2008 年印度軟體業產值870億美元,出口達500億美元,軟體業成為了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國軟體出口還微不足道。中國在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資本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總量、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與印度相比處於領先地位,兩國經濟結構都須進一步調整,都須注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的競爭力我國整體占優,但經濟創造力競爭力我國不及印度,微觀競爭力印度強於中國,信息技術競爭力印度優勢明顯,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比印度大
『叄』 印度人均礦產資源和中國比怎麼樣
印度的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一些礦產的儲量和產量在世界市場上佔有重要的位置。鉻鐵礦、煤/褐煤、重晶石產量居世界第三位,鐵礦石產量排名第四位,鋁土礦和錳礦石產量均居世界第六位。其他主要礦產還有金、銅、錳、石英和寶石以及建築石材等資源。印度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比較少,難以滿足國內需求,國內石油供應僅滿足國內需求的1/3左右。
中國國土面積是印度的3.23倍,農用地面積是印度3.06倍,耕地面積是印度的88.2%,長期作物用地面積是印度的1.35倍,草原面積是印度的36.16倍,森林面積是印度的2.55倍,森林蓄積量是印度的3.09倍,森林生物量是印度的2.13倍,淡水資源是印度的1.48倍,礦產資源是印度的4.24倍。
中國人口是印度1.19倍,人口密度是印度的37%,人均農用地面積是印度的2.55倍,人均耕地面積是印度的73.5%,人均長期作物用地是印度的1.13倍,人均草原面積是印度的30.14倍,人均森林面積是印度的2.08倍,人均森林蓄積量是印度的2.53倍,人均森林生物量是印度的1.74倍,人均淡水資源是印度的1.24倍,人均礦產資源是印度的3.55倍。
印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中國的1/2,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只有中國的1/3,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源利用效率比中國高。
『肆』 為什麼印度和中國差距那麼大
1、中國資源豐富。例如中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印度基本沒有石油。中國各類礦產儲量也比印度多得多。
2、中國主體只有一個民族,一種語言,一個制度,統一的歷史,沒有宗教。
印度是10幾種主要語言,十幾個人口超千萬的主要民族,多種社會制度並存,歷史是一團糟,宗教勢力很大。
3、中國經過革命,把封建殘余全部幹掉,而印度則貧者無立錐之地。
4、中國屬於溫帶,在維度來說,溫帶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發展的地區,所以經濟發達地帶都在溫帶,例如北美區、歐洲區、東亞區(中日韓台灣),這三個區域,經濟(GDP)佔了世界7成。而印度則地處熱帶,熱帶人都非常懶惰。不適宜發展經濟。
5、中國建國後長期被封鎖,所以自力更生,建起一套工業系統,而工業則是一切的根本。
6、中國可以看成是10億人發展經濟、建設中國這樣一個國家;而印度可以看成是1億高級種姓人(帶領部分低種姓人)發展印度這樣的國家,從人口文化等上來說,印度低級種姓受不到教育,對國家影響是負面的。
『伍』 印度和中國哪個發達比較
印度和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但很明顯中國實力更強大~~~~~~印度被認為是亞洲經濟奇跡的象徵。自1991年開始經濟改革以來,印度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呈穩步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達到6%左右。有報告稱,到2020年,印度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的經濟發展前景極好,四國將在2050年位列世界最強經濟體。這篇研究報告是由高盛的全球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主持編寫的。
其中,中國在2041年超過美國從而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印度在2032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巴西將於2025年取代義大利的經濟位置,並於2031年超越法國;俄羅斯將於2027年超過英國,2028年超越德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BRICS合計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過西方六大工業國(G7中除去加拿大),這樣,到2050 年,世界經濟格局將會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羅斯。無論從任何方面講,它們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
『陸』 印度有石油資源嗎
有石油資源,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柒』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化石油誰家的油品會更好一點
中國石化的油品更好一些。
中國的油田幾乎都在北方,如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克拉馬依油田、勝利油田等。這些油田幾乎都歸屬於中國石油,所以中石油生產原料以國產原油為主。而南方少有油田分布,所以中國石化生產原料以進口原油為主。總體來說,進口的原油品質要優於國產原油。所以,在加工原料上,中國石化略勝一籌。
由於基礎油抗爆性較低,無法直接使用,必須進行調和後製成相應標號的成品油才能使用。
要想提高它的抗爆性,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向產品中調入抗爆性優良的高辛烷值成分,例如異辛烷、異丙苯、烷基苯等;二是向汽油中加入抗爆劑,比如甲基叔丁基醚(MTBE),羰基錳等(。一般公認的是,中國石化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好的添加劑,而中石油次之。
中國石化主要從事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開發、開采、銷售;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化纖、化肥及其它化工的生產與產品銷售、儲運;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石油、天然氣、石油產品、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產品和其它商品、技術的進出口、代理進出口業務;技術、信息的研究、開發、應用。
國際油氣業務:
2011年,公司進一步優化海外資產配置,強化風險防範和管控能力,國際油氣業務運作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公司在海外持續推進風險勘探和滾動勘探,加大自主勘探力度。
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通過滾動勘探,公司在哈薩克、印度尼西亞、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項目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捌』 印度和中國哪個更發達
中國比印度發達,中國的發展無疑是要領先印度的。近年來,中國在飛速發展,印度也在穩步向前,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而印度排名第五,和我們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印度想要跟上我們中國的步伐,卻是幾乎不可能的。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印度GDP為2.85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五位,而我國則達到了14.36萬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國大概是同時期印度經濟總量的5.04倍。而在人均GDP方面,我國同樣是大幅領先於印度的,2019年印度剛剛突破2100美元,大概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而我國則突破了1萬美元。
雖然印度在某些方面確實比中國好,甚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是,印度存在內部分化等問題,於國內經濟分布嚴重失衡,貧富差距巨大,印度整體實力遠不如中國。
印度人大都有著嚴格的宗教信仰,還實行種姓制度。印度人大部分聚集在貧民窟,或者在我們看來類似貧民窟的地方。因為在豪華地段的商業住宅,印度房價是每平方米平均5萬元,但是要注意一點,就是印度人的人均工資每年就只有2萬元。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就算是一輩子不吃不喝,可能也買不起一套房子。
總體而言,現如今的印度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科技、航空等關鍵領域,其實力和我國都是相差甚遠的。
『玖』 中國原油進口國家排名中亞第幾
依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往年5月我國出口原油四五八二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將近一二%,更值患上留意的是,出口石油起源國的排名產生了必然的變動,沙特目前的排名降至第2位。
看來,歐洲沖突影響還在連續,中國的原油出口格式有可能因此而產生微小變動。
以年度數據來看,從二0一九年開始,延續3年,中國從沙烏地阿拉伯的原油出口都排在了第一名。往年5月,我國從沙特出口的原油七八二萬噸,比去年5月增長了九%,無非比4月份卻降落了超越一二%。
依據這1段工夫的音訊綜合剖析,沙特在這段工夫進步了每一日的石油產量,然而在將來將有可能削減對於中國的進口,這多是形成沙特排名下滑的緣故之1。
無非在將來的幾個月份,沙特前兩名的排名應當不會有太大變動,由於目前排在第3位的是伊拉克,5月份的出口量有餘五00萬噸,離沙特的七八二萬噸,仍然有較大間隔。
如今成為中國第1大原油出口國的是俄羅斯。意思:〔山~〕.傳說中山裡的鬼怪。
往年5月中國從俄羅斯出口的原油將近八五0萬噸,豈但同比大幅度增長,環比也一樣涌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其真實過來有好些年度,俄羅斯自身就是中國的最大出口國。二0一六年到二0一八年延續3年,中國出口的原油中最大的比例就是來自於俄羅斯。即便在二0二0年按月度來看,全年的一二個月外面仍是有五個月度俄羅斯出口的原油排在第1。
無非到二0二0年底,俄羅斯就退居了第2,而且保持了長達一九個月,直到往年5月為止從新反超,成為第1,這與歐洲沖突以後,全世界的油氣供給產生猛烈變動有很大的瓜葛。
目前歐洲行將阻止從俄羅斯出口的石油,然而往年5月俄羅斯石油經過海運進口量仍然天天超越五00萬桶,是二0一九年底以來的最高程度。
因為歐洲的禁令,俄羅斯對於歐洲的進口已經經從年終的六0%以上降到了目前的僅四0%擺布,對於美洲的進口也大幅度降落,然而,對於亞洲的進口反而大幅度的回升。
其中來自中國的石油出口同比增長了五五%,比4月份的環比增長也將近三0%,並且就在往年5月,俄羅斯也超越了沙特,成了印度第2大的石油出口國,
在中國的原油出口國排名上排在第3位的是伊拉克。緊接其後的是阿聯酋、阿曼、安哥拉。
此前特威特的排名比力靠前,然而如今已經經下滑到第七位。與4月份比擬,中國從科威特的出口降落了二八%,
排在第八位到第一0位的分別是巴西,馬來西亞以及哥倫比亞。
雖然比來兩周國內油價涌現了必然的下滑,然而,從全部歷史來看,目前仍是處於絕對於高位,然而由於各種要素的影響,俄羅斯的原油進口價錢有可能比市場價大打折扣。
比來幾個月印度就大量的從俄羅斯出口原油,並且定價比目前的國內油價低了良多。
從往年5月的數據來看,咱們從俄羅斯的石油出口也涌現了大幅度的回升,純正從經濟角度來看,既然老本較低,將來咱們應當進1步晉升從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量。
『拾』 印度和中國綜合實力哪個更強
經濟總量印度比不上中國,但人均創造出的價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遠遠高於中國,這也是印度內功強於中國的主要表現,中國要想在綜合實力上超過,得花上最少20年的時間,而且前提是印度經濟發展原地踏步,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