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釋迦牟尼佛是印度人,可是,為什麼印度現在變成這樣了
釋迦牟尼佛不是印度人。釋迦佛是尼泊爾的人。
尼泊爾屬於古印度的北印度。就算釋迦佛是印度人,但是因為隨著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崛起。教義和平的佛教被兩種強勢的宗教逐步的取代了。留在印度的只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佛教沒有了,釋迦牟尼佛的靈骨舍利也都來到了中國。所以印度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貳』 印度人為什麼那麼傲慢
印度在近代史上長期受英國的殖民,國家的獨立也來自於英國政府在二戰時為了鼓勵印度人民起來打敗日本人而許下的諾言,而不是考自身的反抗取得的。印度獨立後總結國家貧弱的原因,認為是沒有民族自信心,缺乏好戰精神。因此,他們的精英就鼓勵國民樹立自信心,形成了盲目自大傲慢的心理。
『叄』 為什麼印度人那麼自信
因為印度人有著堅定的信仰,所以自信。
其實不是印度人自信,是中華文化圈之外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有一種迷之自信。這個原因公知們告訴過你。用他們的話講,叫做我們缺乏信仰。這句話你應該聽過很多遍。在公知的認知世界裡,我們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會被歸結於缺乏信仰。
而別人一切做的好的地方,都會被歸結於擁有信仰。你說這句話對不對呢?也對也不對。我們從不缺乏信仰,我們只是信仰現實而已。我們的文化,即便是神話里,都沒有原生自信。你去看下西方神話,神就兩種。
一種是天生的,一種是神生的。第一種是原生神,我們也有,像盤古,女媧。但接下來就很不一樣。西方的英雄,基本都是半神,所謂半神比如像珀爾修斯,是神和凡人生的,所以與生俱來了部分神性。但你反觀中國的神話系統。
他不跟你講這個,他跟你講修煉。張果老昔日就是一隻普通耗子,修煉了一萬年,可以和真武大帝出身的呂洞賓同為八仙。這是很大的不一樣。西方的耗子,修煉再久,那也是只耗子,就算有點小法力,也輪不到它混進神的隊伍。
說到底,它是不可能成為正面人物的。但我們沒有這個觀念。我們不會因為楊戩是玉帝妹子私通凡人,就認為他自帶神性,我們也不會因為孫悟空是只猴,就低人一等。事實上他們學的是差不多的本事,所以打也打成平手。
換句話說,我們的信仰就是現實。就是猴子對玉帝說的那句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孫猴子跟如來說的也是這番話,他問如來:玉帝有什麼本事,憑什麼坐得此位?言外之意就是說他自己會七十二般變化。
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如何做不得玉帝?如來跟他的解釋也非常符合東方文化。如來說:玉帝到達這個位置共經歷了一億三千二百劫。每劫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約十五億七千萬年。這不是你個幾百年的小猴子可以比的。
意思是比功勞,敘資歷。你注意,無論功勞、資歷還是本事,終歸都是現實世界裡的東西。這些和出身沒有直接聯系。現實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是容易被證偽。你說你自信對吧,那咱們來考試好了。人家連中三元。
16歲中了狀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娶公主去了。你呢,考到范進那個歲數,童生都考不出來,你還能保持自信么?所以一個正常華人的前半生,就是一個不斷接受自己的過程。
『肆』 面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為何印度被打敗臣服成為英國殖民地
印度對於成為英國人的殖民地並不是沒有進行過抵抗,像受法國支持的孟加拉公,但是在英國人入侵之前印度本來就是一盤散沙,還因為其他歷史原因導致了整個印度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四點原因:印度基層百姓受種姓制度長時間的影響,印度存在很大的宗教紛爭以及民族紛爭和種姓制度的矛盾,而英國人通過對這些矛盾的合理利用導致了他們統治的穩固,從而完成完全殖民。
『伍』 為何印度在全世界各國都在為疫情叫苦連天時,印度卻如此平靜
如今的印度可以說新冠疫情是非常的嚴重,而在全世界各國爆發了新冠疫情之後都是苦叫連天,也都非常的緊張。可是印度卻非常的平靜,這也讓大家都覺得印度為什麼有這樣的資本呢?由於印度的人口非常的多,再加上印度也是比較落後的。所以說很多印度人在爆發了新冠疫情之後,他們沒有最簡單的口罩,也沒有最簡單的消毒用品。
手牽手一起度過印度如果說想要去抑制住這個新冠疫情的話,肯定是需要照顧到每一個人。我們國家是非常民主的,在爆發新冠疫情的時候,國家也是考慮到了每一位人民。關怎麼樣?當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全國人民應該是我連手度過這一次危機,不應該坐吃等死,也不應該做出這樣的行為。
『陸』 多個地區拼湊起來的印度,為什麼沒有地區鬧獨立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這個概念在歷史上,就是地區的稱呼,為並非一個國家,今天的印度是在大英帝國撮合下才有的大統一國家,很多地區拼湊起來的國家,為什麼沒有地區鬧獨立那。或者說有這樣的地方鬧獨立,卻沒有獨立出去。
還有就是印度的軍隊對外打仗不敢說怎樣,對內鎮壓應該是可以的,軍隊的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也保證印度各不敢造次。
印度不同於中國,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候是統一的,而印度從笈多王朝解體後就沒有由本土居民建立的統一國家,而民主制度下這樣的國家已經存在了70年,這在印度1000多年的歷史上已經是空前偉大的奇跡了。
『柒』 印度為什麼內部一直高度分裂
第一,分裂習慣了。從歷史來看,印度大陸,包括印度所有的領土,從來都是分裂的,從來沒有統一過,印度在世界就是個地理概念。還是17次外敵入侵,將印度一些地區不同程度的統一在一起,而一旦沒人管了,立馬全分裂。印度那麼點大的地方最多的時候分成了幾百個邦國,相互之間爭戰不休。最後是英國人各個擊破,將印度整個佔領。因此,印度有很強的分裂基因,統一在一起的時間也很短,所以這種分裂的傳統很難消滅掉。
第二,民族成分太復雜。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斯坦族人,佔比只有一半,而還有幾百個民族,光是人口幾千萬的民族,印度就有好多個,因此,對於一些大民族來說,都有分裂的傾向。而且印度的經濟政策有很多的不公平性,比如說對於印度東北部的幾個邦,印度有意不去做投入,因此,使得整個東北地區各邦都很窮困潦倒,更加有分離的傾向,即使不獨立,也想擁有更多的權力。這是所謂的現實原因。
『捌』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超越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從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2018-07-16 21:43
中國古代很是相信「命運」,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更是如此,我國從古至今歷來都是大國,強國,這是命運,而很多國家註定無法強大這也是命運。最典型的就是印度,而且從下面兩個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註定無法超越我們。
現在印度的發展,很多人拿來對比我國,尤其是在我國進行調整的這幾年,印度國家經濟增速,超越了我國。而且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不斷超越俄羅斯,法國等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很多人於是推測,印度將很快超越世界大國,中國,甚至是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大國家。但是其實,印度的命運是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的,從兩個國家的例子就可以看到。
這兩個國家就是巴西和印度尼西亞,從體量上來看,巴西國土面積有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億多,而且資源豐富,縱深廣大,比印度的條件更好,比印度更加具備成為世界大國強國的條件。而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超過190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接近2.7億,論區位和體量也絲毫不亞於印度。
而且在歷史上,巴西和印度尼西亞曾經發展非常迅速,巴西曾連續幾十年增長,其勢頭曾一度說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但是很快巴西就陷入停滯,內部紛亂不止,通貨膨脹嚴重,陷入發展困境。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身上,印度尼西亞是整個東南亞地區最有成為大國條件的國家,曾經發展也是非常猛,大有爆發之勢,但是很快就熄火了。
現在整個就是個失敗的領土大國,影響力甚至不如小國新加坡。而看到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的發展,就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最為關鍵的就是一點,地緣位置,印尼和巴西,還有印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處於熱帶地區,處於熱帶地區,最為致命的缺陷就是人的懶散,這對一個國家長期的發展那是致命的。
我們看到,世界發達國家和世界發達的地區,基本上處於溫帶,而熱帶地區,除了新加坡例外,沒有強國,也沒有大國,更沒有大的發達國家。世界絕大部分經濟集中在溫帶,這一點決定了熱帶地區很難出現持續發展的大國,強國,因為後勁嚴重不足。我國之所以能夠幾千年長盛不衰,成世界強國,最為關鍵的是,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勤勞程度,這是發展的基礎。
而熱帶的領土大國,短期的繁榮可以有,但是難以持續,印度尼西亞和巴西就是例子。因此,鼓吹印度將成世界強大國家,甚至要超越我國的觀點,顯然是不可能成立的。而且印度面臨的問題比印尼和巴西還更加的嚴重,如種姓制度,龐大的貧困人口,內部民族矛盾復雜,封建的殘余太多等。隨便一個爆發,印度的發展就要徹底停止,而且國家甚至無法穩定,這些都是致命的。
印度,它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國,但印度歷史上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華民族這么長久的人口整合的過程,印度龐大的人口遠遠沒有中國人那種高度的,我們叫「文化同質性」,沒有這種相同的語言,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生活方式,這些我們比是沒法比的,我們比他凝聚力要大很多。那麼印度歷史上也出現過自己古老的哈拉塔文明,到後來中斷了。而且後來你看印度的歷史動亂不斷,比較長的統一時期是19世紀開始的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外來的英語成為他今天的主要的官方語言。但今天真正能夠說英語、懂英語、掌握英語的人,實際上不到印度人口的10%。整個西方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而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0%,隨著現代國家的建立,特別是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受過教育和培訓的人民是我們「文明型國家」最大的財富。中國現在每年培養的工程師的人數超過美國、歐洲、日本的總和,中國的製造業、電子商務、國內外的旅遊、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物流行業、城鎮化、高速鐵路、人工智慧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實際上都體現了這種規模效應。
從一個更廣的意義上看,由於人口效應,中國一旦改變自己,往往就能產生改變世界的效應,甚至引領世界的發展,引領有關的標准和規則的改變。
現在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中國的人口數量和教育水平都意味著我們的大數據遠遠多於其他國家。有一種說法,認為工業文明時代最主要的資源是石油,那麼信息文明時代的最主要的資源就是大數據,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的移動支付現在是美國的70多倍,中國人每天創造大數據,無論是深度、廣度、厚度,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沒法比的。這個對於5G也好,對雲計算也好,對人工智慧也好,對新一代的新工業革命、新技術革命意味著什麼?對未來許多世界上的這種產業的標準的確立意味著什麼?對世界和人類未來的影響又意味著什麼?你懂得!
第二就是超廣闊的疆域國土,中國幅員遼闊的疆土也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步形成的「百國之和」成百上千個國家慢慢整合起來的,今天的世界版圖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比中國大,加拿大的國土面積也比中國大,但是這兩個國家從來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國「文明型國家」意義上這種整合歷程。前蘇聯時候曾經嘗試過創造叫「蘇維埃民族」,但隨著蘇聯的解體而化為烏有。少數民族為主的各個共和國很快就獨立了,如果不是普京上台扭轉了俄羅斯繼續崩潰的趨勢,照西方模式做下去的話,那對不起,俄羅斯將繼續不斷地解體,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人還是很尊重普京的。
印度也是個人口大國,但它的國土面積實際上只有中國的1/3,它疆土內的整合程度也遠遠不如中國,很多地方反叛力量還遠遠沒有平息,還有種姓制度也是個大的問題,阻礙了印度人口流動和社會活力。
中國學者錢穆曾經比較過古代中國和古希臘,還有後來的古羅馬,他說古希臘是「有民無國」,古羅馬是「有國無民」,而古代中國是「有國有民」。古希臘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由一大批規模比較小、比較中等的城邦組成,有的人口就是上千人就算一個城邦,有的是十來萬人,小於中國秦漢時期任何一個郡縣的人口規模,而且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的中央政府。羅馬帝國是「有國無民」,帝國常年征戰,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是350多萬平方公里,和中國西漢相當,但在國家治理上,古羅馬始終沒有形成像秦漢時期那種內部的人口的整合。中國當時已經有了戶籍制,有郡縣制,有編戶居民等等,但羅馬帝國最後是由於經濟衰退,政治動盪,日耳曼游牧蠻族的入侵,最後走向解體和滅亡。
之後的東羅馬帝國一般就說不算是歐洲國家了,羅馬帝國解體後多數史學家認為,歐洲進入了長達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時期」,一般認為到了16世紀的「文藝復興」歐洲才開始擺脫漫長的「黑暗時期」。中國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推行了郡縣制,奠定了維持中國統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礎,包括當時的朝鮮也被中國統一進來了。之後的中國雖然經歷了很多次的分裂,但歷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尋求統一歷代的政治制度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正如毛澤東說過的「百代都行秦政治」,中國「大一統」的傳統自秦同意之後就一脈相承下來了。
遼闊的統一的疆域使中國獲得了絕大多數國家都難以比擬的這種地緣優勢和戰略縱深,中國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強大的國防能力,使我們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百餘年的「挨打」的問題,中國可以在超大規模的國土內進行戰略布局,可以實現行西氣東送,可以實現高鐵「八縱八橫」等,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現代工程。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國外,而在中國自己的內部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產業的梯度轉移,一般製造業可以從發達板塊轉移到新興板塊但仍然留在中國,就延長了中國製造業的生命周期。
「文明型國家」所形成的的地緣優勢也使我們具有其他國家難以企及一種「地緣輻射力」,中國推動的開放政策是非常精彩的,從沿海開放到沿江開放到延邊境開放,到今天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已經把中國的邊境省份都變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特別是現在歐亞鐵路的建設,包括渝新歐鐵路,連雲港、義烏到歐洲的鐵路,還有正在建設中的從雲南通向東南亞的鐵路大通道,把整個中國與中亞、俄羅斯、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都連成了一片,中國這種地緣優勢是日本這樣的缺少地緣優勢的經濟大國所難以比擬的。
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大家看到中央政府發揮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和中國的規模有關,這么大的地域,這么多的人口,所以他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的經濟學家說,中國縣級政府的良性的競爭是中國崛起最重要的原因。
中國超廣闊疆域國土,實際上是一個「洲」的概念,就是飛機飛三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還在自己的國家內,在歐洲這么長時間肯定是走了十幾個國家了。所以你還是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到另外一個地方還在中國境內,還是講中國話,吃中國菜,享受豐富的中國文化,這是少有的精彩。結合著人口與地域,這兩個「超」帶來的挑戰,一旦你能夠克服這種挑戰,你創造的一定是世界的奇跡,為什麼我們的高鐵技術是世界最好的,很簡單,因為首先你要能夠應對中國巨大的人口壓力,一個春運30來億人次,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多的人口從一個地方投送到另外一個地方,你再看你如果實現了這個突破,克服了人口和地域的挑戰,那意味著什麼?你這個高鐵技術要能夠適應東北的凍土,要能夠適應江南密集的河網,要能夠適應雲貴高原,如果這些條件都能適應的話,你的技術肯定是比其他國家技術更加完備,所以一般國家沒法比的,我們確實是領先的。
第三是超悠久的歷史傳統,5000年延綿不斷的歷史,使中國在人類知識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的傳統,我們在政治、哲學、宗教、語言、教育、藝術、戲劇、文學、建築、軍事、體育、醫學、飲食等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的東西,這種豐富的傳統性、內源性、原創性、連續性,都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有點兒難以望其項背的,由於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環境復雜等因素,中國人在治國理政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傳統,一個是「民本主義」,「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相信的「民以食為天」,我們相信「治國先治吏」,我們相信的「居安思危」,我們經常講的「宰相比起於州府,猛將必發於卒伍」等理念,實際上都是我們傳統的智慧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甚至在中國的遠古時期,許多中國獨特的治國理政的傳統就開始形成了,如領袖要率先垂範,政治組織要能夠組織大規模的治水工程,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更是開創了治理超大型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的先河。
今天我們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後實際上也離不開中國傳統中崇尚平等 等重要的基因,比方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摧毀了血緣為基礎的土地壟斷,推動了土地的自由流轉,這也導致了後來一些土地兼並,貧富兩極分化等問題,所以歷史上我們很多朝廷都採取「常平倉」的方法來儲糧備荒,也運用價值規律調劑糧食的供應,穩定價格,糧價低的時候收購,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價處理,避免「谷賤傷農」,也避免谷價(漲)以後傷害老百姓 傷民。
『玖』 印度人為什麼躺平
印度其實一直就是躺平的狀態,一開始嘗試控制過,民眾都不以為然,不配合,政府也缺乏組織能力,後來就索性順其自然了,無為而治了。因為不積極檢測,所以有美國大哥在前面頂著,數據也不亮眼。
因為印度是宗教國家,大家覺得是神的旨意,對死亡也不是特別恐懼,要在其他國家估計早崩了。
檢測加大的副作用是醫療系統被擠兌,之前不測窮人生病當感冒,也不去醫院,現在一檢測,大家都跑去醫院吸氧,本來印度醫療體系就不發達,一下就爆了,到處醫院都缺氧氣鋼瓶,病人都直接躺在醫院門口馬路上。然後火葬場也燒不過來,只能露天用柴火燒,還要家屬自備劈好的柴火,因為柴火也短缺了。
本來印度都開始宣布抗議成功了,現在突然數據爆表,就要找背鍋俠了。自己是不可能搞出變異病毒的,就一定是從別國傳過來的,西方國家得罪不起,中國現在又太干凈了邏輯上怎麼也不講不通,所以就甩鍋南非,一定是從南非傳過來的變種病毒導致大爆發的。
印度沒小事,一出事就是大事:
印度跟我們前文說過的土耳其有點像,都是「二元國家」。啥是二元國家呢?就是城裡已經跟現代國家沒啥明顯差別。但是基層,占據人口絕大部分的村裡人,完全就是另一個世界,村裡沒有官僚,全靠地方上的族長和宗教頭目來管理。
這種體制有個好處就是國家成本低,畢竟養活那麼多公務員和官員都是需要錢的。但是毛病也很明顯,這種模式國家並不知道基層什麼情況,兩眼一抹黑,所以印度基本所有領域都是一堆爛賬,他們自己也不太能說的明白。
這樣的國家一般都很分裂,領導人也跟個精神分裂似的,因為他要表現出兩個面來,一個是給城市市民看,這時候他就是個現代領導人,往往西裝革履。還有一個面要給村裡的村炮看,這時候領導又像個神棍。
大家往往能看到土耳其的埃爾多安和印度的莫迪往往今天還很正常,到了第二天就成了個神棍,就是因為他們要同時對付成立的現代市民和村裡的上古神棍們,身份就得來回切換,咱們這些外人經常理解不了。
『拾』 印度為什麼越來越不遭人待見
一個是自大,一個是他們的習慣和我們有太大的差距了。
自大么從最近的新聞都可以看出來了,什麼經濟強勁將超過中國,這個那個都拿來和中國進行對比。但是這就會讓中國網友很不待見了,因為這看起來就是自大,而且很不尊重我們的發展,感覺就像是我們的富裕和他們嘴中說起來的那麼簡單就可以達到。其實這種感覺就是自己吐槽中國的不好可以,但是別人去說中國不行那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印度的評論就導致很多網民對其反感。
其次就是生活習慣的差距。比如大事情後不用紙擦乾凈而是用水洗,然後再洗手。這個是我們都不太能理解的,所以就給我們留下了不愛衛生的印象,其實我覺得雖然我接受不了但是也要尊重,再者說並不代表進入了中國的印度人還保有這個習慣,我覺得是沒必要去歧視什麼的,但是很多人還是認為他們不愛干凈。還有恆河聖水的問題,其實還是觀念上的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