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當年印巴分治的原因。
克什米爾問題——印巴沖突的由來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巴關系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紀中葉,印度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印度次大陸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12月,印度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印巴分別在各自控制區內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爾的查謨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實際控制線的傑納布河上,民間團體「印度青年之聲」的一名成員在向河中投放裝有糖果的盒子,希望這個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們支持印巴對話和解的美好願望帶給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兩國總理會談後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克什米爾爭端應通過克什米爾公民投票來解決。然而,1965年6月,印巴圍繞克什米爾問題爆發第二次戰爭。1971年12月,在因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而爆發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又佔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克什米爾地區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
為了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領導人和部長級官員數次舉行會談,但一直沒能達成協議。1989年後,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不斷發生交火,兩國均蒙受巨大損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總理賈邁利宣布,巴軍隊將從穆斯林的重要節日開齋節(26日)開始,在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制線的巴方一側實現單方面停火。24日,印度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並於25日作出了積極回應。兩國軍方25日經磋商決定,自當天午夜起在克什米爾「國際邊境」、「實際控制線」和「錫亞琴實際接觸線」(印方稱為「實際地面位置線」)一帶實現停火。雙方同時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續下去。>>
2005年4月7日,載滿乘客的公交車分別從克什米爾的印控區和巴控區雙向對開,這是近60年來印巴克什米爾地區之間的首次通車,開啟了印巴和平進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巴印雙方在伊斯蘭堡達成協議,同意暫時開放克什米爾實控線5個檢查站,以允許兩邊的居民共同展開震後救援行動。
② 既然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佔領了克什米爾,為什麼不把克什米爾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聲稱擁有整個克什米爾主權,不承認任何一方的佔領,互不相讓也是造成對峙的一種局面.
克什米爾原屬英屬印度的一個土邦,擁有相對的獨立性。1947年8月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土邦王為信仰印度教的哈里·辛格大公,當時他在是獨立還是加入印巴問題上尚未作出最後決定。1947年10月,當驍勇善戰的帕坦族軍隊從巴基斯坦西部邊界地區突入克什米爾時,哈里·辛格不得不作出抉擇決定同意加入印度。印度隨即迅速派遣軍隊進駐克什米爾。經過幾個月的戰斗,印軍把帕坦人和增援的巴基斯坦軍隊推回到緊挨著克什米爾谷地的西部地區。
1949年1月,通過聯合國的調停,印巴劃定了「實際控制線」,它起自查謨和阿克努爾的西邊,蜿蜒向北,到達蓬奇和烏里的西邊,向東轉彎到達卡普瓦拉北邊,然後到達格爾吉爾正北的一個山峰。這條線向北拐,直達沒有劃定停火線的錫亞琴冰川地區。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分為兩部分:自由克什米爾和北部地區,占克什米爾土地的2/3,人口的3/4,首府為穆扎法拉巴德。印控克什米爾正式稱為查謨和克什米爾,占克什米爾土地的1/3,人口的1/4,首府為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戰爭後,雙方開始在實際控制線沿線和控制區內重兵布防。目前,印度部署了12個師,巴基斯坦則駐防有17個師,形成軍事對峙狀態。
克什米爾土邦王哈里·辛格在加入印度後不久被其反對派———查謨和克什米爾國民會議黨領導人謝赫·阿卜杜拉取代,後者領導了第一屆查謨和克什米爾緊急狀態政府。印度給予其管轄的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即印度只負責克什米爾的國防、外交和交通,其他方面均由當地自治。1953年,阿卜杜拉因主張獨立被印方投進監獄,其位置由親印的政治力量代之。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阿卜杜拉再次復出執政,並極力維護克什米爾的自治。1977年,克什米爾開始實行民主選舉,阿卜杜拉領導的國民會議黨贏得邦議會的多數議席。1982年謝赫·阿卜杜拉辭世,其子法魯克·阿卜杜拉繼位,開始疏遠英·甘地政府,遭致打擊,1984年失去克什米爾首席部長職位。1986年在拉·甘地執政時復位。1990年克什米爾實行「邦長統治」後,邦長賈格莫汗直接控制了該邦。1996年10月,印度決定在克什米爾成立民選政府,法魯克·阿卜杜拉重掌權柄,組閣執政至今。印控克什米爾的主要反對黨是「泛黨自由大會」,該黨主張查謨和克什米爾加入巴基斯坦。
③ 為什麼說印度打破70年來的默契,導致區域沖突加劇
從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開始,克什米爾問題就成為了70年來南亞次大陸“最危險的問題”。克什米爾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交界,西鄰巴基斯坦,南接印度,北面與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巴基斯坦管轄區與中國交界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1947年前為英屬印度的土邦。印巴分治以及分別獨立時,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未獲解決。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爾發生武裝沖突。1949年劃定停火線。巴基斯坦控制區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人口約四分之一,其餘為印度控制區。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兩次印巴戰爭,停火線以西的一些地方為印度佔領。
④ 印巴為什麼要爭奪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對於印巴有多重要
產生問題的原因
首先之所以會出現克什米爾問題就在於當年英國人退出印度的時候埋下了坑,而這也就導致了長達幾十年問題的根本原因。如果說只是從人口和經濟規模上來說很顯然根本不值得一提,對於印度來說現在他的經濟規模已經進入了世界前十名,然而克什米爾在經濟上對於印度來說也是可有可無,然而戰略價值確實相當重要。
對我國而言也重要
而前蘇聯為了能夠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也發動了對阿富汗的戰爭,其目的就在於打通到達南亞的出海口。但是由於巴基斯坦在綜合國力上明顯弱於印度,所以很多時候印度這個問題上就變得比較強硬。其次對於中國來說如果讓印度完全掌握了克什米爾地區,那麼對於中國而言建設卡拉奇港口也將面臨失敗,所以無論如何對於中國以及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爾地區都是極其重要的。
⑤ 為什麼印度挑動克什米爾,不怕國內經濟動盪嗎
印度製造克什米爾動盪應該與莫迪政府的對外強硬,體現民族主義自尊心有關,尤其是看到了美國改善了與巴基斯坦的關系,更讓印度生氣。印度總理莫迪在8月5日宣布向克什米爾地區增派3萬多兵力,其目的就是莫迪政府已經在當天廢除了印度憲法關於克什米爾地區的“370條款”。印度擔心克什米爾地區出現動盪,也擔心巴基斯坦方面找事。
可是想要報復巴基斯坦的印度,卻發現自己的軍火庫中的彈葯連10天的戰斗都無法維持。印度緊急奔赴俄羅斯采購武器彈葯,可是俄羅斯坐地起價,而且還需要長期等待,這一下讓印度傻眼了,對巴基斯坦的報復行動也只能取消。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印度的經濟雖然在表面上看著很好,可是印度並沒有建立起來必要的軍工體系。這樣的結果就是印度一旦爆發戰爭,印度依然受制於人。
⑥ 克什米爾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北部山區,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
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克什米爾爭端的根源是英國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
18世紀中期,印度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根據英國制定的法律,印度次大陸部分地區的500多個土邦在理論上享有獨立主權,但是要承認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次大陸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3日,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蒙巴頓方案」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斯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根據「蒙巴頓方案」,克什米爾土邦應該加入巴基斯坦。但是,蒙巴頓卻說克什米爾跟其它土邦不同,並鼓動伊斯蘭會議和查謨保皇協會的領導人聯合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活動,要求英國政府宣布查謨和克什米爾脫離印巴兩個自治領而獨立。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當時克什米爾土王哈里·辛格希望獨立,因此,他對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遲遲不予宣布。但是,占該邦人口總數77%的穆斯林要求加入巴基斯坦,並在當年9月3日與土王發生了流血沖突。9月底,沖突不斷升級,土邦軍隊被重重包圍,省城斯利那加岌岌可危。穆斯林武裝已佔據了克什米爾西部和北部的大片領土,並於10月24日成立了自由克什米爾政府。克什米爾土邦迫於形勢,於10月26日宣布加入印度,請求印度出兵援助。10月27日,印度陸軍錫克聯隊第一營被空運到斯利那加,以後又增派了不少援軍。這時,巴基斯坦部隊也開向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
同年12月31日,印度把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宣布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約五分之三的面積和四分之三的人口。但克什米爾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延續數年的克什米爾問題也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