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響海洋表面水溫高低的因素是什麼
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海水表面溫度的高低,受太陽輻射的影響,隨時間和空間而變化。寒暖流經過的海區,水溫也會受影響。同一海區的水溫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區的水溫低,緯度高些,水溫高,緯度低些;暖流水溫高於所流經海區的水溫,寒流水溫低於所流過海區水溫。
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海水表面溫度的高低,受太陽輻射的影響,隨時間和空間而變化。寒暖流經過的海區,水溫也會受影響。同一海區的水溫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區的水溫低,緯度高些、水溫高,緯度低些;暖流水溫高於所流經海區的水溫,寒流水溫低於所流過海區水溫。
⑵ 為什麼夏季北印度洋西部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氣溫更低(洋流角度回答)
夏季北印度洋西部地區受西南季風影響,西南季風把表層海水吹走,下層海水上升補充。下層海水水溫比表層海水水溫低,形成索馬里寒流。寒流有降溫作用。因此北印度洋西部比同緯度地區氣溫更低。
⑶ 為什麼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印度洋
是因為處於低緯度的面積比其他大洋大。
太平洋表層水溫的特點主要受大洋洋面上氣溫的影響。水溫分布表現出沿緯度延伸和隨緯度升高而逐漸降低的基本規律。最高溫出現在赤道地區,特別是西部 ,平均水溫為 27~29℃ 。 南北緯 10~ 20°之間水溫為 25~26℃;到南北緯40~50°之間 ,水溫降為5~10℃ 。南極大陸邊緣水溫為0℃左右 。 水溫等值線基本呈緯度地帶性分布,在南半球大洋中更為明顯。然而由於大洋東西兩側洋流性質的差異以及季風和沿岸上升流等影響,使低緯度太平洋西部水溫高於東部約4~8℃;北半球中高緯度大洋西部水溫低於東部8~12℃ 。夏季最熱月(8月) , 北太平洋表層水溫都在0℃以上 ,最高水溫出現在接近中美洲的水域 ,達29℃或更高,赤道附近為26~28℃ ;最低溫在千島群島附近為0~2℃ 。水溫的 0℃ 等溫線分別位於北緯 55°和南緯66~67°的大洋中。太平洋處於低緯度的面積比其他大洋大,因而水溫也比較高 , 年均水溫高於 25℃ 的面積占太平洋總面積的35% ,高於 20℃的面積佔53% 。太平洋表層水溫年平均為19.37℃ , 高於其他大洋平均水溫1.7℃ ,是世界大洋中最暖的大洋。又由於南北半球陸地面積的不同以及大洋南北兩端水域開闊程度和與兩極冷水交換數量的差異,南、北太平洋水溫也不相等,北太平洋表層水溫高於南太平洋1~2℃。
⑷ 為什麼大洋東西兩側,水溫分布有明顯差異
大洋東西兩側,水溫分布有明顯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同一緯度大洋東西兩側洋流性質不同,大氣環流性質也有顯著差異。
大洋中的海水從來都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像陸地上的河流那樣,長年累月沿著比較固定的路線流動著,這就是"洋流"。不過,河流兩岸是陸地,而洋流兩岸仍是海水。
在一般情況下,用肉眼是很難看出來的。世界上最大的洋流,有幾百公里寬、上千公里長、數百米深。大洋中的洋流規模非常大。洋流並不都是朝著一個方向流動的。
大洋環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風、大洋的位置、海陸分布形態、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稱為科氏力)等都施加了影響,可以說是許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風不僅能掀起浪,還能吹送海水成流。
常年穩定的風力作用,可以形成一支長盛不衰的洋流。經久不停的赤道流,就是被信風帶吹刮的偏東風而形成的。穩定的西風漂流,則要歸功於強有力的西風帶。所以,有人把海洋表層流,稱為"風海流"。
但是,大洋環流形成的"環",卻不能把功勞都記在風的賬簿上,大陸的分布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都占著重要的位置。當赤道流一路西行,到了大洋西邊緣時,被大陸擋住了去路,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原路返回東岸,二是轉彎。
但是,因為"後續部隊"浩浩盪盪,源源不斷地跟進來,全部返回是不可能的,只好分出一小股潛入下層返回,成為赤道潛流;其餘大部分只得拐彎另闢他路,繼續前進。往哪裡轉彎呢?這時,地轉偏向力幫助了它。
在北半球,洋流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便向右轉,在南半球則使它向左轉。加上大陸的阻擋,水到渠成,洋流便大規模地向極地方向拐彎了。
在洋流向極地方向進軍途中,地轉力一刻也不放鬆,拉偏的勁頭越來越足,到緯度40度左右時,強大的西風帶與地轉偏向力形成合力,使洋流成為向東的西風漂流。同樣的道理,西風漂流到大洋東岸附近,必然取道流向赤道,從而完成了一個大循環。
⑸ 為什麼北印度洋冬季是暖流夏季是寒流
夏季寒流成因,夏季,在西南季風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層海水離岸而去,而附近的東非沿岸的海水則流來補償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補償流。根據海洋表層海水的垂直遞減規律可知,夏季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索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質。
冬季暖流成因,北印度洋海區緯度低,沿岸氣候乾燥,雲量較少,太陽輻射強,氣溫終年比較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比較多--這是海水溫度高的主要原因;
⑹ 在印度洋不是終年都是暖流的嗎 為什麼索馬里還會有寒流
索馬里洋流的確是個例外。它的特殊之處是它在夏季是寒流,而冬季是暖流。即具有季節性,也是唯一具有季節性的洋流。冬季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洋流。
從世界洋流分布圖的左下角可以看到,夏季在北印度洋有一股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索馬里寒流,與一般分布規律不同。[1]
夏季寒流成因
(1)根據洋流與流經海區水溫的對比分析。阿拉伯海附近的地區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空氣特別乾燥,夏季氣溫上升很快;同時,阿拉伯海域在熱空氣籠罩下,水面溫度上升較高。從東非沿岸流向這里的海水雖然來自赤道附近(低緯度)的海面,但水溫還是低於阿拉伯海海面的水溫,因而形成了夏季的索馬里寒流
(2)根據洋流的成因類型分析。夏季,在西南季風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層海水離岸而去,而附近的東非沿岸的海水則流來補償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補償流。根據海洋表層海水的垂直遞減規律可知,夏季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索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質。
冬季暖流成因
(1)北印度洋海區緯度低,沿岸氣候乾燥,雲量較少,太陽輻射強,氣溫終年比較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比較多--這是海水溫度高的主要原因;
(2)沿岸多為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沒有大江大河的流入,海水較少受到稀釋--因而鹽度高;
(3)海區雖然向南開口,但由於位於赤道附近,加上環流的形成,使這里的海水較少與南面大洋的海水充分交流,因而能夠保持赤道附近海水高溫高鹽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