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探測器什麼時候升空

印度探測器什麼時候升空

發布時間:2022-12-07 12:21:09

⑴ 印度第一顆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於2014年9月24日關於印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1、北京時間2014年9月24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印度首顆火星探測器——火星軌道任務探測器(MOM)「曼加里安」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使印度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時在世界上是繼蘇,美和歐洲之後第四個擁有火星探測器的國家(組織)。

2、印度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在印度語中意為「火星船」,質量為1350千克,一輛小汽車大小,搭載攝像機、成像光譜儀等設備,耗資約8000萬美元飛船。於2013年11月5日發射升空,使用的是一枚印度國產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當時的發射窗口持續約20天,發射之後,飛船圍繞地球運行約一個月,在此期間進行了6次軌道提升機動,並最終於2013年11月30日順利進入火星轉移軌道。

3、印度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主要是發展印度實施行星際探測項目在設計,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水平。工程目標是設計並實現一次火星軌道探測任務,成功實施地球-火星軌道轉移,火星軌道切入以及火星探測;深空通訊,測控導航,任務規劃與管理;自主危機管控;科學目標是對火星地表特徵,地形,礦物學以及火星大氣成分進行考察。

4、此前亞洲國家對火星進行過兩次探索嘗試,但均遭失敗。1998年,日本發射該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Nozomi),盡管成功發射並進行了一系列在軌機動,但由於一個燃料閥門的故障,最終導致衛星推力不足,入軌計劃以失敗告終。2011年,中國中國研製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從位於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由一枚俄羅斯的「天頂」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但由於火箭故障,「螢火一號」探測器組合體未能按計劃脫離地球引力場並進入火星轉移軌道,並最終遺憾的在2011年11月17日左右與地面失去聯系。2012年1月15日,探測器組合體在太平洋上空墜入地球大氣層焚毀。

5、在第1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我國宣布執行我國的火星全球遙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預計2015年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探測器將由長征-3號乙改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2016年9月左右抵達火星。探測器總重2350kg,採用三器組合形式,從上到下依次為著陸器、環繞器和推進器。

⑵ 印度探測器終於找到了,但怎麼也聯系不上,嫦娥四號幫得上忙嗎

當人類把眼光從地面轉移到頭頂那片璀璨星空之後,就註定了我們要走上一條 探索 深空、進軍宇宙的艱難之旅。從人類第一次實現了載人航天直到現在,能夠讓航天器登陸到月球表面的國家也僅僅只有三個而已,分別是前蘇聯、美國以及中國。

但是即便是如此低的成功率,也沒能阻止後來者的追趕,而印度就恰好是現在所有追趕者中對於 探索 月球最為積極同時也最為狂熱的國家。長久以來,印度都有一個大國的夢想,可若是想要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就必然要在各個領域都躋身於主流才可以,因此印度就將希望寄託在探月項目上,成為了人類 歷史 上第四個實現航天器登陸月球表面的國家。

​為此,印度精心准備了月船2號探測器,並於7月22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架探測器包含了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三大模塊,攜帶了十餘個不同類型的探究裝置。可是就在本月的7號凌晨,月船2號探測器本該按照計劃在月球南極的地表進行軟著陸,可是當月船2號探測器在距離地表僅有2.1公里距離的時候,就突然和地球指揮中心失去了聯系,這樣的結局令外界感到十分惋惜,甚至連NASA都出面鼓勵印度,對他們積極探月的決心表示贊賞。

不過根據目前最新的事態進展來看,印度的此次探月計劃也並非是徹底失敗,新德里電視台報道稱,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的描述,月船2號探測器攜帶的維克拉姆著陸器,目前已經被發現屹立於月球表面,但由於沒有緩沖的著陸器高速撞擊月球表面,導致直接砸壞了,怎麼發射信號都聯系不上,目前印度科學家們正在想盡辦法同著陸器恢復聯系。

而這個新聞在網路上也引起了眾多的調侃,有美國航天專家看熱鬧不嫌事大提出一個建議,稱可以讓嫦娥四號去拯救印度的月船2號,可若是我們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來看這個計劃,就會發現這是個從一開始就無法完成的任務。

首先就是距離,嫦娥四號目前所在位置和印度著陸器之間相差的距離,已經稱得上是「十萬八千里」,即便是擁有足夠的動力源,而且假設這期間不會出現任何故障,想要趕到對方的著陸地點至少也要花費三到五年的時間,況且我們的嫦娥四號自己還有艱巨的任務在身,若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意外而導致任務失敗,這樣嚴重的後果沒人可以承擔得起。所以,嫦娥四號是幫不上月船2號的。

⑶ 印度能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何月球探測器卻飛不過最後的2.1公里

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自7月22日發射升空以來,在經過數次變軌,以及41天的太空飛行之後,原本定於9月7日將實現人類 歷史 上第一次的月球南極軟著陸,可是最終卻在距月球表面還有2.1公里時,和地球的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聯系,功敗垂成。本來印度希望能通過這次月球軟著落,加入美俄中的隊伍,成為全球第四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國家,但現在看來印度還需要繼續努力。

雖然印度在航天領域也算得上是大國之一,畢竟早在2013年,印度就發射了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並最終成功飛抵火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國家。但是如果因此說印度的航天技術水平能超過中國,可能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畢竟這次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在距月面2.1公里時失聯,就很是說明問題。反觀中國的嫦娥工程,一步步穩扎穩打,每次都上一個技術台階,既逐步實現了中國探月工程的總體目標,又為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只要對比一下中國和印度的月球探測器飛向月球的時間,就能很直觀地明白雙方的技術差距。首先要說明一個概念,在探測器從地球飛向月球的時候,從地面發射升空之後,探測器最終都需要進入到霍夫曼地月轉移軌道,才能飛向月球。而進入轉移軌道之後,飛向月球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都是5天。而航天技術水平的差距就在於,探測器進入太空後需要變軌幾次才能進入轉移軌道。

中國現在的探月飛船從嫦娥二號任務開始,就已經掌握了直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和飛行技術,嫦娥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滑行至合適位置,只需一次開機就可以直接踏上奔月之旅,無需再慢慢調整軌道。因此將從地球到月球的時間從最初的12天縮短到了5天。就是因為我國航天技術人員通過工程實踐,掌握了直接奔月軌道設計和」分秒不差」的零窗口發射等關鍵技術,火箭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達到了直接奔月的水平。

而印度這次探月計劃之所以要先在太空中飛個幾十天,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印度的探測器要一直繞著地球轉圈圈,進行變軌。可以說相比十年前的印度探月1號,如今的印度軌道技術毫無進展,仍然需要變軌6次才能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且繞地球23天,也算是又一個印度獨一無二的創造了。當然這也和印度用來發射的GSLV MkIII火箭運載能力不強有很大的關系,高達六百噸的自重卻只有4噸的運載能力,甚至低於我國上一代高軌運載火箭長征3號乙的5.5噸。這也說明了印度航天技術在空間飛行姿態、軌道控制,燃料利用率上的水平其實還遠未達到頂尖的水準。種種的因素疊加,說明印度如今的航天計劃多少都有點碰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印度這次探月任務的失敗,正說明了中國一步步按部就班的發展航天基礎建設,積累各種航天發射經驗,是多麼的正確。中國嫦娥飛船能一次次探月成功,不但是中國航天技術硬實力的體現,也是中國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深空測控網,地球東西半球的數個65米大型測控天線精密的監控著嫦娥的位置與狀態、不斷發出下一步行動的指令,這樣背後軟實力的體現。而正是有這樣的完整的航天技術體系,對於即將在明年進行的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我們才更有信心。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⑷ 為什麼印度能在中國之前向火星發射探測衛星

印度能在中國之前向火星發射探測衛星不能代表技術成熟。在火星探測方面,印度強在時間早七年,但也僅僅是時間早,技術含量並不高。Mangalyaan的重量只有1.35噸,屬於小型探測器,而且只能繞火星運行,並不能夠著陸;而天問一號重約5噸,能登陸巡視進行科研探測。

除此之外,Mangalyaan發射成功也實屬僥幸。印度的發射模式與其他國家不同,由於其火箭技術比較落後,推力不足,以至於探測器升空後,速度達不到要求,只好啟動探測器上助推器加速,在地球軌道上多繞了幾個圈後,才成功奔向火星。



印度火星發射探測衛星的歷史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立於1969年8月15日,其前身是於1962年2月16日成立的印度國家空間研究委員會。

早在1963年11月21日,印度第一枚探測火箭成功發射,標志著印度太空計劃的開始。

1975年4月19日,印度的第一顆衛星從前蘇聯發射升空。它以印度著名的天文學家命名,在印度設計和建造,由蘇聯火箭發射。

2008年10月22日 印度的第一個探月任務啟動。印度使用其輕型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艘月球任務「月球飛船1號」。飛船繞月球飛行,但沒有降落在月球表面。

2013年11月5日下午5點08分,"Mangalyaan"號在斯里赫里戈達島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印度航天

⑸ 奔向月球南極,印度「月船二號」能帶來什麼

7月22日,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由GSLVMKⅢ火箭從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印度新一代GSLVMKⅢ火箭的第三次軌道發射。 「月船二號」作為印度的第一個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將在人類 歷史 上首次嘗試在月球南極著陸。 那麼,「月船二號」相較世界其他國家發射的月球探測器又有哪些特點呢?

印度GSLVMKⅢ運載火箭將「月球二號」發射升空

「繞落巡」探測器

GSLVMKⅢ火箭將3.85噸重的月船二號探測器送入軌道,自2017年以來已經連續3次發射成功。本次發射,GSLVMKⅢ火箭成功將「月船二號」送入 170 公里×45000公里的橢圓軌道。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表示,軌道遠地點比早期方案高了約6000公里,或者說火箭運力提高了15%,印度大火箭發揮很穩定,但 「月船二號任務」的關鍵和焦點始終是探測器。 「月船二號」的設計相當復雜,它在月球探測中首次採用了 「繞落巡」 的設計方案。

「月船二號」由印度大火箭一次發射升空,探測器由 月球軌道器、Vikram號月球著陸器和Pragyan號月球巡視器 3個部分組成。相比簡單的月船一號軌道器,「繞落巡」方案的技術難度有了很大跨越,對印度航天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月船二號」包括月球軌道器和月球著陸器

「月船二號」以「繞落巡」設計在人類無人月球探測中首開先河,體現了印度航天的進取心。雖然,印度整體只是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在航天領域的投入也不算大,但印度航天仍然做出了很多成績,成為該國不可多得的國際名片。「月船二號」選擇這種難度和復雜度較高的方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類首次」這樣的宣傳亮點,同樣,他們在探測器著陸選址上也費了一番心思。

首次登陸月球南極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類發射了100多顆月球探測器,其中既有難度低的飛掠器和環繞軌道器,也有復雜一些的著陸器和取樣返回探測器。包括6次阿波羅載人登月在內,人類在月球上進行了20次軟著陸。其中,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還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人類發射的無人和載人月球著陸器雖多,但著陸區域都局限在月球中低緯度。 印度「月船二號」則選擇了月球南緯70.9度、東經22.78度的著陸點。 這里位於ManzinusC和SimpeliusN兩個隕石坑中間,是一片相對平坦的區域。

事實上,「月船二號」早期甚至打算在月球南緯85度的位置著陸,這里地形極為復雜,軟著陸難度很大,而且靠近南極點的太陽高度角很低。

極區工作的月球車需要將太陽能帆板豎起來,才能確保足夠的電力供應。雖然綜合權衡著陸難度等因素後,印度退而求次選擇了南緯70.9度的著陸點,但豎立月球車的太陽能帆板設計仍然保留下來,成為印度月球車Pragyan的標志性設計。「月船二號」Vikram著陸器的太陽能電池安裝在大角度的側壁上,同樣是適應月球極區光照條件的設計。

「月球二號」著陸器攜帶的月球車

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已經創下了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記錄,著陸點被命名為天河基地,而印度的「月船二號」目標是月球南極,說不定也能名留史冊。

月球南極是未來月球探測的熱點,這里存在大量的水冰,不僅可供月球基地和人員使用,還能用於生產氫氧推進劑反哺航天活動;極區太陽高度角低還有額外的好處,在月晝期間那裡不太熱,而月夜間也不太冷,比月球中低緯度地區更適合人類活動;月球極區還存在永久陰影區和永久光照區,是建造月球基地開展月球開發的風水寶地。

如果「月船二號」著陸成功,將成為人類航天史上第一個在月球極區著陸器的航天器,也是人類月球探測的里程碑,讓印度航天獲得空前的國際聲譽。這也難怪印度人首次軟著陸就要選在極區。

探測載荷力求突破

「月船二號」雖然重達3.85噸,但其中23 79 公斤是軌道器,剩下的 147 1公斤才是著陸器和巡視器。究其原因,除了「繞落巡」設計本身的復雜性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GSLVMKⅢ火箭運力不足,無法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只能用軌道器負責變軌機動,導致軌道器變得笨重且龐大。同時,還導致著陸器不大且月球車很輕。印度航天面對這樣的不利局面,在探測載荷上仍然力求有所作為。

印度為「月船二號」設計了巨大的軌道器,尺寸為3.2×5.8×2.1米。這雖是火箭運力有限的無奈之舉,但體型大也可以帶更多的載荷。月船二號軌道器將運行在100公里×100公里的環月軌道上,軌道器設計壽命1年,供電功率1千瓦,帶有8個探測載荷,其中除了TMC地形相機、軟X射線譜儀和L/S波段SAR雷達這樣比較常見的載荷外,最大的亮點當屬高解析度相機。

這部相機可以一次對12公里×3公里的區域成像,成像解析度高達0.32米,解析度指標比美國的LRO探測器還高,而LRO探測器高分成像時在50公里高度軌道。換句話說, 印度軌道器高分相機的實際分辨能力比美國LRO相機高3倍多。

另外,印度將首先用這部相機拍攝預定的落區,獲取高解析度影像用於著陸器避障,著陸完成後軌道器的相機將用於後續的科學考察任務。

作為有史以來月球軌道上解析度最高的相機,它肯定還會用於月球「考古」,拍攝阿波羅登月以及其他著陸器的著陸場所,或許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更清晰的「嫦娥」和「玉兔」照片。

「月船二號任務」的月球車Pragyan只有27公斤重,是有史以來最輕、最小的月球車。印度月球車使用6輪設計,太陽能帆板只能提供50瓦的電力,而且沒有月夜抗寒設計,所以設計壽命只有14天,也就是一個月球日。印度月球車的移動速度為1厘米/秒,但它不具備獨立通信能力,只能通過著陸器和地球聯系,設計行駛距離為500米,畢竟它壽命有限,如果走得太遠就會失聯。

即使如此,印度月球車也精心設計了載荷,它攜帶了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APXS)和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LIBS)。APXS用於探測月壤和月岩的物質組成,LIBS可以定量測量月球表面的元素組成,月球車原位探測加上APXS和LIBS的結合,可以更有效地定量和定性分析月球表面的物質和元素,為月球地質和演化研究提供寶貴的第一手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 印度月球車是世界上第二個攜帶LIBS的地外巡視器, 它很可能為月球極區水資源探測提供更直接和充分的證據。

文/張雪松

編輯/楊蕾 張曉帆 丁瑤(實習生)

監制/許斌

閱讀全文

與印度探測器什麼時候升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怎麼養雞 瀏覽:810
哪個國家的第一條路是中國人修的 瀏覽:46
義大利家居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341
印度為什麼要租借俄核潛艇 瀏覽:541
伊朗是什麼運河 瀏覽:871
中國向義大利提供了什麼幫助 瀏覽:379
普頓在印尼什麼地方 瀏覽:113
印度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832
14萬越南幣人民幣是多少錢 瀏覽:442
如何去中國地理雜志上班 瀏覽:922
怎麼投訴中國石油 瀏覽:341
在越南買一包jo香煙多少錢 瀏覽:471
上海義大利人喜歡去哪裡 瀏覽:327
英國大學均分56可以申請什麼大學 瀏覽:31
去印尼打工能帶多少葯 瀏覽:12
印尼98排華事件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90
泛伊朗人是什麼意思 瀏覽:489
英國空置稅什麼時候開始征 瀏覽:438
義大利旅遊穿什麼衣服合適 瀏覽:987
出口印尼中華多少錢一條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