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為什麼崇拜哈努曼

印度人為什麼崇拜哈努曼

發布時間:2022-12-07 13:41:31

1. 印度的神猴哈努曼,真的是孫悟空的原型嗎

這個還真不一定,印度神猴哈努曼的故事來源於公元前300年出現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在唐朝時印度佛教傳入中原之後,神猴哈努曼的故事就在我國民間廣為人知。而羅貫中寫《西遊記》描述孫悟空的時候則是在明朝,所以是有可能借鑒神猴哈努曼的,但是我國遠古時期的《山海經》也有水怪神猿無支祁的記錄,所以羅貫中寫孫悟空是取型於無支祁還是取型於神猴哈努曼難有定論,不過很可能是羅貫中融合了無支祁和神猴哈努曼的各種元素創作出來的孫悟空,也就是說孫悟空這個形象很可能是中印文化結合後塑造出來的。

相似之處

神猴哈努曼與我國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哈努曼有四臉八手,這跟悟空的三頭六臂形象非常類似;哈努曼披著金黃色的毛皮、面色如同紅寶石,這與悟空的面色和毛發也極為相像;哈努曼作為風神之子能夠乘風而行速度飛快,孫悟空超強的筋斗雲也跟其類似。

2. 印度猴子泛濫成災,當地人有哪些奇特的驅猴方法

在人類社會變得更加發達先進的同時,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就需要進一步進行整理。我們常常說“地球不是只屬於人類的地球”,這世上還有其他的動植物,這同時也是屬於他們的地球,所以人類應該讓步給他們生活空間。不過這些話說起來很容易,但人類在發展的同時還是觸碰到了許多動物的棲息環境,因此也鬧出了許多人和動物相互矛盾的事情,就比如在印度這里,就有著一個動物屢屢侵犯了人們的生活。


這樣的驅猴方式無疑是比較原始了一點,並且按照猴子的精明,他們很快就會發現棕熊是假的。畢竟這並不是個例,之前印度還有將狗染成老虎毛皮顏色來驅趕猴子的事情,因此相比於“cosplay”,印度採取的大規模絕育計劃會更加現實一些。

3. 悟空是中國本土神話就有的,還是吳承恩受了印度神話

中國本土。
關於悟空原型出處說法很多。比較廣為流傳的是《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引《戎幕閑談》中有詳細的無支祁的傳說。元代戲曲作家吳昌齡的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且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可見孫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經借鑒了無支祁的形象。無支祁是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無支祁的故事,廣泛流傳八百年以後,吳承恩才加工整理《西遊記》,象《太平廣記》這樣的大書,喜采民間傳說的吳承恩,不可能不讀,正象魯迅先生說的,「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宋元以來,禹伏無支祁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吳承恩的《西遊記》問世以後,無支祁的形象,逐漸為孫悟空替代。 如果說,元雜劇中的孫悟空形象是受無支祁影響,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則是無支祁的化身。無支祁被大禹鎖在龜山足下,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無支祁形若猿猴,孫悟空本來就是猴像,其「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之狀亦無異。宋元以來,禹伏無支祁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吳承恩的《西遊記》問世以後,無支祁的形象,逐漸為孫悟空替代。
有媒體報道,專家通過對甘肅榆林石窟中的壁畫《唐僧取經圖》進行研究後發現,壁畫中一位緊隨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孫悟空的原型。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段文傑先生曾撰文指出,圖中的猴形人即孫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曾有學者認為其原型出自印度教猴神哈奴曼,但現在認為不可信。哈奴曼是天生就對天神十分尊敬,服從各天神的權威;而孫悟空是骨子裡帶有反意,向來藐視天神的權威,對於玉皇大帝,他不服從,甚至起兵造反;對於如來,他也是藐視其權威,對於自己的師傅,他更是經常嘲笑其迂腐;我行我素。
哈奴曼是印度教的宣傳標志,講究的是階級地位,也就是服從婆羅門制(相當於中國的世家統治)。而孫悟空身上則是帶著道,佛,儒三教思想與一身加上他骨子裡的斗爭精神,追求自由,不講究服從。
孫悟空他追求自由,而哈奴曼講究的是服從他人的命令,光是性格哈奴曼就跟孫悟空不一樣,怎麼能說他兩相似。
吳承恩《西遊記》成書至今以有很漫長的歷史,其書中主角的爭論至今仍然頗受爭議。也有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吳承恩本人的,在當時的年代,社會之黑暗。作者以寫書的形式發泄出來。其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齊天大聖為經典段落。其中就包含了作者吳承恩對當時社會某種現象的不滿而抒發出的情緒。而孫悟空原型的爭論,全部只是著書中其作家的理解和猜測。至今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因為吳承恩先生早已故去了,他可以說既是孫悟空的父親又是孫悟空其人。其著書的艱辛是你我所能想像的到的。孫悟空的家鄉花果山相信是作者看破世俗心中嚮往的居所。孫悟空是我們中國人原創的本土神話人物。
孫悟空無疑是只混雜各種本土思想的本土猴,孫悟空是地道的中國本土猴,中國神話人物,孫悟空原型起源於中國本土,老家在中國。

4. 哈奴曼的長尾葉猴

印度盛產長尾葉猴,並被賦予神話色彩。長尾葉猴又名哈努曼葉猴、喜馬拉雅葉猴、普通葉猴,是印度最普通的一種猴,也是體型最大的一種葉猴。其體態修長,頭小面黑,雙耳尖聳,長尾高翹宛如旗桿。古典小說《西遊記》中提到猴王孫悟空變幻多端,卻常常忘記收起尾巴的情節,使人很容易的聯想到長尾葉猴。有人提出孫悟空的原型是金絲猴,但金絲猴之尾不善高豎,又不及長尾葉猴的尾長,且遠離塵市,隱居深山,所以被文人詳細描述的機會較小。
長尾葉猴恰恰相反,自古與印度人相伴左右,早在公元前五世紀,著名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神猴哈努曼,便是長尾葉猴的化身。
傳說神猴哈努曼為印度人民除暴安良立過大功,所以被奉為神,受到敬重。據考證,吳承恩的《西遊記》取材於《大唐西域記》,這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後寫的回憶錄。那麼,孫悟空的形象源於印度的神猴哈努曼,便是順理成章的了。
印度的神猴不像中國僅僅出現在小說、戲劇中,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清晨的花園中,黃昏的屋頂上,繁忙的公路甚至叫賣的市場,都會有長尾葉猴的身影。它們無處不在,又居無定所,來去無蹤,神乎其神。

5. 哈奴曼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

在新德里 的兩尊巨大的哈努曼塑像,一尊是在廟群當中,有五六層樓那麼高,頂天立地;另一尊是在一條高架路旁邊,高架路才到他的腰部。如此高大的哈努曼塑像確實讓記者吃驚。新德里的高層建築並不多,街頭樹立的一些政治人物的塑像也就跟真人大小差不多,大多數居民都住在低矮破舊的屋子裡,然而哈努曼塑像卻如此之大,可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人們為什麼對神猴如此虔誠供奉,又是如何表達對他的敬意和向他祈求保佑的?一位印度老者講述了一個故事,傳說在一個星期二的早上,哈努曼覺得餓了,他來找羅摩的妻子悉多要吃的東西。他看見悉多的頭發分縫處塗有紅顏色,便問其原因。悉多告訴他說,假如一個女人想要她的丈夫健康長壽,就一生都會塗紅顏色。哈努曼想,那我要是把全身都塗上硃砂不就能讓我師傅羅摩永生不老了嗎?於是他把自己全身都塗成了紅色,去見羅摩。

從此,人們就把硃砂溶解在油中向哈努曼進貢。給哈努曼塑像塗硃砂的儀式就叫做「給哈努曼穿衣服」。所以哈努曼總是渾身紅彤彤的。

人們供奉哈努曼,一方面是祈求本領高強的哈努曼幫助他們戰勝困難,一方面是由於羅摩曾經許諾過,只要向哈努曼進貢硃砂和油,羅摩就會保佑他的願望實現。

哈努曼不僅在印度受崇拜,只要有印度教存在的地方,普遍供有哈努曼的塑像或畫像。在尼泊爾 首都加德滿都有一座哈努曼多卡宮 ,在宮門一側,立著哈努曼神像,頭上罩著一頂紅傘遮日擋雨

6. 猴子在印度象徵著什麼

哈奴曼(Hanuman),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風神和母猴所生之子。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解救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之妻悉多(Sita),與羅剎惡魔羅波那(Ravana)大戰。 他聰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於騰雲駕霧,變幻形象和大多次救助羅摩王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印度歷史悠久的偉大史詩《羅摩衍那》原以梵文寫成,以神猴「哈奴曼」為主角,其成書時間大約不會早於公元前300 年。內容說,「哈奴曼」幫助羅摩王子從魔王羅波那手中放出王妃悉多,燒毀魔王的楞伽城,飛到喜馬拉雅山取回葯草,救治羅摩的傷兵,等等。詩人滿懷熱情稱頌神猴的法力,謳歌神猴的慈悲,盛贊神猴的義勇。 胡適認為《西遊記》的美猴王孫悟空原型即取自哈奴曼,隨著佛教的東傳中國,《羅摩衍那》記載的「楞伽城大戰」(Battle of Lanka)中大鬧無憂園的情節,被編成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故事。陳寅恪與季羨林皆同意此

7. 印度神譜:那隻叫「哈奴曼」的美猴王(三)

雖然在《摩羅衍那》中 十首魔王羅波那 (Ravana)被塑造成一個反派角色,但事實上, 羅波那  作為國王而言是很稱職的。在他的統治之下, 蘭卡國 變成了一個美麗而富饒的國家,國民中無有飢餒之事。 羅波那  的王城  蘭卡城 ,也是修建得富麗堂皇,如同天宮。在後世的佛經中也稱此處為「 昔諸如來應正等覺。皆於此城說自所得聖智證法 」(《楞伽經 羅婆那王勸請品》)可見其盛。

王城裡一處風景絕佳的花園,被稱為  無憂園 , 王子羅摩  被劫走的妻子  悉多  正是被軟禁在此。

哈奴曼  飛越了大海來到蘭卡,四處尋訪,終於在  無憂園  里看到了與眾羅剎女在一起的  悉多, 為了能接近  悉多 , 哈奴曼  變化成貓的樣子,偷偷潛入園中,當四周只有悉多一人時, 哈奴曼  才現出原形,向  悉多  問好,並呈上了來自於  王子羅摩  的戒指作為信物。

如同 孫悟空  不能直接駕雲把  唐三藏  送到 天竺 一樣, 哈奴曼 雖然本可直接將  悉多  帶回,但 悉多 拒絕了,因為這有違剎帝利的正法,剎帝利必須要靠武力贏回被偷走的。 哈奴曼  安慰了 悉多 ,帶上了 悉多 的信物之後就轉身返回送信了。

或許是猴子心性使然, 哈奴曼  在返回的途中忽然很想見識一下魔王  羅波那  的本事,因此,他故意在蘭卡城裡大肆破壞,不僅毀壞了無憂園,還殺死了不少的羅剎。幸虧有  羅波那  的長子  因陀羅耆特(Indrajit) 出手制止。但為了能捉住  哈奴曼 ,因陀羅耆特也不得不動用了三相神法寶中的  梵天法寶(Brahmastra) 。

這位  因陀羅耆特  原名是  雷音  ( Meghanada ) , 因為他出生的時候,哭聲如同雷鳴一般。

羅波那  是  濕婆神  的崇拜者,因此在  因陀羅耆特  尚未出生之前, 羅波那  就誓願讓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  濕婆  般不可戰勝的武士。而  羅波那  實現這一目的方式也很  羅波那  。他並沒有按常規向眾神許願求得恩賜,而是利用自己的占星術知識,再加上自己的武力威脅,強令眾星晨在他兒子出生的時候,運行到他所指定的位置。這簡直就是活生生的「知識改變命運」啊。

因此, 因陀羅耆特  一生下就註定是那個時代最強大的武士。就武力值而言,可以完勝主角  羅摩  兄弟的。

因陀羅耆特  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收藏各樣的法寶和兵器。當年他還年輕,還叫  雷音  時,就曾打上天宮,打敗了眾天神,活捉天帝  因陀羅 ,並將所有的天神以及阿修羅的武器庫都搬了一個空,他也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曾擁有全部天界武器和三相神法寶的羅剎。

為了救下被捉的天帝 因陀羅 ,老祖宗創造神 梵天  親自出馬,賜給了  雷音  「因陀羅耆特」(意為「征服因陀羅者」)的名號,又許諾只要  因陀羅耆特 每天按時舉行某種儀式就可以不死的能力。志得意滿的  因陀羅耆特  哪裡能想到,這就是  梵天  給他挖的一個大大的坑。

與其說, 毗濕奴  化身而成的 羅摩  兄弟要除掉的是十首魔王  羅波那 ,還不如說是他那個戰鬥力爆表的兒子  因陀羅耆特  。因為在這三界之中,除了  毗濕奴  再也沒有其他人能夠戰勝得了他。而殺死  因陀羅耆特  的計劃從  梵天  的恩賜時就已經開始了。這個我們後面就會說到。

再說回  哈奴曼 ,在大鬧無憂園時被  因陀羅耆特  用梵天法寶打中,翻倒塵埃。看過電視劇《摩訶婆羅多》的朋友對於三相神法寶,尤其是梵天法寶的無比威力大概是有了解的,按理說受了這一法寶,哈奴曼有再多的命都不夠死。BUT!

別忘了  哈奴曼  是誰?小時候為了他,三界都差點毀了的主!當年就因為他年幼無知差點把太陽當芒果給吃了,為了從小猴的口下留日,天帝  因陀羅  不得已使出雷杵,打傷了這個猴孩子的下巴;於是乎惹得  哈奴曼  的護犢子老爹風神 伐由 一氣之下停供了三界的生命之風,三界幾乎死絕。眾神不得已,各種賠不是,各種逆天的祝福都往小猴身上招呼。這其中就包括了三相神所賜的,對三相神的法寶免疫的功能。

所以  因陀羅耆特  投出的梵寶對 哈奴曼 來說根本是不痛不癢,但是出於對 梵天 的尊重,也是希望趁機見見 羅波那 , 哈奴曼  假裝被梵寶打傷,讓羅剎們將自己抬到了  羅波那  的面前。

眼見自己美麗的王城被毀,怒不可遏的的  羅波那  立刻就要殺掉哈奴曼,但卻被自己的王弟  維毗沙那 用「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借口給攔了下來,但  羅波那  終究意難平,也不知道是哪個倒霉催的給  羅波那  出了個主意,讓在  哈奴曼  長長的尾巴上綁著油布,點起火來,燒尾巴玩。哪曾想,火神  阿耆尼  當年也曾賜福, 哈奴曼  不會被火所侵害, 哈奴曼 故意伸長了尾巴,讓羅剎們多多地在上面點火,然後裝作痛苦難當的樣子,在蘭卡城裡到處瘋跑。凡他所到之處,都被長長尾巴上的火焰點燃,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大部分的蘭卡城都被燒毀,哈奴曼才心滿意得地用海水熄滅火焰,回對岸復命。

得到  哈奴曼  回復的情報,知道  悉多  平安,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渡海。傳說中,在  哈奴曼  和猴熊聯軍的幫助之下,他們一夜之間就用石頭修建起一座聯連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橋梁,這也就是傳說中的  羅摩橋  。

本來傳說也就是個傳說,但在2002年4月,美國NASA公布了一組圖片 ,顯示了接近斯里蘭卡西北的曼納島以及印度東南海岸的羅美斯瓦倫島之間一連串的石灰岩沙洲的圖像,這一圖像正好與傳說中羅摩橋的傳說相吻合。

在圖像未公布之前,人們早就知道,在這一區域有一個非常淺的沙梁。沙梁阻斷了由印度西南向東北的航路,由於這個沙梁的存在,較大的船舶不得不繞道斯里蘭卡才能得以通行。

原本印度政府計劃在這沙樑上開擴航道以縮短通行時間和成本,但在照片被公布後,這一計劃因被宗教勢力反對而擱淺。信徒們宣稱,這處沙梁就是羅摩時代的古跡,是聖地,應當被保護。也可以說從NASA公布圖像以來,在印度關於羅摩橋的的政治、宗教和歷史的大論戰就從未平息過。

不管羅摩橋到底是怎麼被修起來的,有了過海的通道,猴熊聯軍就能順利地進入蘭卡境內,正義和邪惡的大戰即將開始。

哈奴曼  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和  孫悟空  在取經途中的作用非常相似,就是各種東奔西跑地救人。戰爭的第一天其實還挺順利, 羅波那  被打得大敗,但是真正的狠角色  因陀羅耆特  一出場就逆轉了戰局。他使出了法寶「毒龍索」(Nagapasha),那是用許多龍蛇製成的武器,毒龍索一出手就有無數的大蛇將羅摩兄弟捆翻在地,但是由於主角光環的強力保護,兩人並沒有像計劃中那樣被龍蛇咬死或毒死,但是他們也被困在其中動彈不得,周圍的猴熊聯軍也無法靠近施救。

因陀羅耆特  對於自己的力量過於自信,認為身為凡人的  羅摩  兩兄弟中了這個法定必死,竟然直接將他們扔在戰場上,也不管他們的死活就打道回府了,這無疑給了 哈奴曼 發動他的特殊技能「 等著,我去搬救兵 。」的機會。

於是, 哈奴曼  一個筋斗跑去找他之前的故交金翅大鵬鳥—— 迦樓羅 ,前文書我們曾提到過, 迦樓羅  是所有龍蛇的天然剋星,每天都要吃無數的龍蛇當食物, 迦樓羅 一到,龍索自然就成了  迦樓羅  的小點心了,而 羅摩 兩兄弟也有驚無險地被救了。

哈奴曼的常見形象中,常常能看見他一隻手裡托著一塊三角形的石頭,但那其實並不是石頭,而是一座山。

因陀羅耆特  與  羅摩  兄弟交鋒的第二天,見龍索法寶沒有能成功地殺死這兩兄弟,號稱羅剎國多拉A夢的  因陀羅耆特  又拿出了新的道具。

這回使用的法寶是  因陀羅  的 雷霆神鏢 ,鏢一出手,便有無數強力的雷霆從天而降,這一下幾乎全滅所有的猴熊聯軍,連  羅摩  兩兄弟也被打倒不省人事,被這鏢打中的人,如果在第二天天亮之前還沒有得到靈葯的救治就一定會死去。

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只有天生對眾神兵器都免疫的 哈奴曼 ,哈奴曼從內鬼處得知,唯有喜馬拉雅山上的Dronagiri峰所產的  還魂草 (Dronagiri)才能救這種鏢傷。心急如焚的 哈奴曼 立刻飛到Dronagiri峰,但是山那麼大,草木那麼多,一時來不及細細尋找,性急的  哈奴曼  乾脆將整座山都拔了出來,托在手裡飛回了蘭卡。在用還魂草治好  羅摩  兄弟和眾傷員之後,他才又把這座山給放了回去。

其實,就實力而言、即使有 哈奴曼 的幫助, 羅摩 兄弟所引導的熊猴聯軍也只能保命而已,並無戰勝  羅波那  和  因陀羅耆特  這兩父子的方法。但是堡壘總是先從內部崩塌的。 羅波那  的弟弟,也是國中的宰相  維毗沙納 (Vibhisana)就是那個從內部破壞自家堡壘的羅剎。

維毗沙納  從一開始就心向  羅摩  兩兄弟,所以一開始就充當起了內鬼的角色,他知道  羅波那  和  因陀羅耆特  其實都不是真正的不死之身, 因陀羅耆特  不死的秘密在全於他每天日出之前舉行的秘密火祭,一旦火祭被破壞,那一天他就不再是不可戰勝的了。維毗沙納看羅摩兄弟無法取勝,就派間諜私底下了向羅摩兄弟報告這一信息,並訂下了一條計策。

印度人對於宗教儀式非常重視,所以  因陀羅耆特  舉行火祭時,任何兵器都不允許攜帶。 羅摩  一方看準了這點,在  因陀羅耆特  舉行火祭,赤手空拳時,發動了突然襲擊。火祭的時間是在日出之前,按照剎帝利的正法,那個時候本來是不允許發動戰事的,但是為了取勝, 羅摩  一方不惜違反了當時的慣例。

饒是如此, 因陀羅耆特  的武力值依然爆表,憑著手頭能拿到的勺子水壺什麼的, 因陀羅耆特  依然在熊猴大軍的攻擊下全身而退,並取回了自己的法寶,但是很遺憾的是,他的火祭儀式還沒有完成就被破壞了,他這一天不就再是不死之身了。

因陀羅耆特 再次催動法寶,這回他用上了另兩件三相神法寶,意欲一下殺死 羅摩兄弟 ,但是他驚奇地發現,這些法寶竟然對  羅摩  兩兄弟也無效(因為一件是  毗濕奴  自己的,一件是  毗濕奴  好基友的)。聰明如  因陀羅耆特  這時也發現, 羅摩  的來歷不一般,再戰下去未必會有好的結果。因此他在戰場上瞬間移形換影,回到王宮向自己人的父王報告這一情況,並建議放  悉多  回去,沒有必要不必一切代價來留住這么一個女人。

但是  羅波那  並不這么想,他指責自己的兒子臨陣脫逃,並指戰士的榮譽就是力戰到底,總之不肯放回  悉多 。 因陀羅耆特  為了遵守父親和國王的命令,雖然明知自己繼續作戰凶多吉少,依然回到了戰場,終於如父親所願,力戰而亡。

如果你認為羅剎國的第一猛戰, 因陀羅耆特  被殺之後, 羅波那  就會乖乖地束手就擒, 悉多  就能順利被救出,那你也想也太多了。羅摩衍那雖然不是西遊記,但是身為主人公怎麼也要有被編書的人編排多點磨難的自覺吧?

羅波那  不僅僅兒子厲害,他的兄弟們也一個頂一個的牛X。其中有一個名叫 Ahiravan ,是掌管三界之中的地底世界的王。 羅波那  請到這位兄弟前來對付  羅摩 兄弟,內鬼  維毗沙納 情知不妙,立刻派間諜通知  羅摩  嚴加防範, 哈奴曼  親自擔任  羅摩  兄弟的貼身護衛,但是沒想到 Ahiravan 早就知道  維毗沙納  是內鬼,竟然變成  維毗沙納  的模樣,騙過了哈奴曼,大搖大擺地走進了 羅摩 兩兄弟的大帳,施法迷暈了羅摩兄弟,直接將他們抓到地底世界。

所以就眼力而言,我國那個擁有能看穿一切偽裝的火眼金睛的  孫悟空  還是要更勝一籌。等到 哈奴曼 發現 羅摩 兄弟不見了,立刻找到  維毗沙納 詢問情況, 維毗沙納  提醒他馬上到地底世界去找。

被魔法迷暈了的 羅摩兄弟 此刻就快成為獻祭給 杜爾迦女神 的人牲,幸虧 哈奴曼 及時趕到,與 Ahiravan 及其兄弟 Mahiravan 展開了大戰,但是沒有想到 羅波那 一家子都是那種「 達成某種條件就是不死之身 」的設定。而 Ahiravan 的設定就是在某個房間里有五盞燈,只有同時熄滅這五盞燈, Ahiravan 才會死去。

從 維毗沙納 那裡知道了這一秘密的 哈奴曼 於是潛入了那間密室,變出了五個頭,一口氣吹滅了五盞不同方向的燈,殺死了Ahiravan,將陷入沉睡中的羅摩兄弟救出了地底世界。

等到  羅波那  的幫手們被一一消滅之後, 羅波那  也就蹦躂不了了,他看不起凡人,卻被身為凡人的羅摩一箭射中了藏有不死仙葯的肚臍。隨著  羅波那  倒地身亡,蘭卡國滅, 悉多  被解救了。

但是與被軟禁在無憂園相比, 悉多  被「解救」之後的命運才是最悲慘的,這後我們有機會再聊。

在這場大戰中,羅剎一方有許多非常有趣的人物,其中一位叫做  康巴哈那 (Kumbhakarna) ,是個身量超極巨大的羅剎,這位羅剎信仰極為虔誠,修行了極大的苦行,這種情況讓天帝  因陀羅  很是擔憂。於是 因陀羅 請求掌管語言的女神  辯才天女(Saraswati) (梵天的老婆)幫助自己,當  康巴哈那 苦行修成 , 向  梵天  請求恩賜時,他原本想請求的是「 天帝的寶座 」,但掌管語言的  辯才天  卻讓他出口的話變成了「 沉睡的地方 」。

或許是因為知道是自己的老婆動了手腳的緣故, 梵天  當然知道這請求並不是  康巴哈那  的原意,但也依然同意了。眼看著  康巴哈那  就要一直沉睡下去, 羅波那  趕緊出來請求  梵天  收回自己這一「祝福」,但三相神的祝福可不是你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的。

於是,  康巴哈那  還是會定期進入沉睡之中,每次一睡就是半年, 而當他從半年的睡眠中醒來之時,凡在他身邊一切的東西都會被飢餓的他下意識地吃掉。

當第一次  羅波那  與 羅摩 兄弟們對戰失敗之後, 羅波那  首先找到的就是自己的這位弟弟。當時  康巴哈那  還在沉睡中,於是 羅波那 就派出許多人馬大象在 康巴哈那 的身上一頓狂踩才終於將這位睡神喚醒。

和  因陀羅耆特  一樣, 康巴哈那  也不願意與羅摩兄弟為敵,但出於對兄弟和王的忠誠,康巴哈那隻能奮敢上陣,殺死了無數猴軍,還打傷了哈奴曼(不是說哈奴曼是無敵的么?)但終究邪不勝正,到底落得個被肢解的下場。

8. 野猴撒潑致使嬰兒死亡,印度人為什麼只抓不殺呢

9. 為什麼印度人崇拜神猴哈奴曼

哈奴曼(Hanuman),別名哈魯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解救阿逾陀國王子羅摩之妻悉多,與羅剎惡魔羅波那大戰。羅摩是大神毗濕奴化身。羅摩之妻悉多非常美麗,被楞伽城十頭魔王羅波那用計劫走。羅摩在尋妻途中助猴王須羯哩婆奪得王位。猴王派手下大將哈努曼,隨羅摩去尋妻。哈奴曼勇敢機敏,能騰雲駕霧,火燒楞伽宮,盜仙草,終於幫助羅摩征服了強敵,救出悉多。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神話中的精品,哈奴曼不僅在印度家喻戶曉,而且在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心中亦敬他為英雄。
印度歷史悠久的偉大史詩《羅摩衍那》原以梵文寫成,神猴哈奴曼是主人公之一,其成書時間大約不會早於公元前300年。其中講述了哈奴曼幫助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從魔王羅波那(Ravana)手中放出解救王妃悉多(Sita),燒毀魔王的楞伽城,飛到喜馬拉雅山取回葯草,救治羅摩的傷兵。羅摩為報答他竭力相助賜他長生不老。詩人滿懷熱情稱頌神猴的法力,謳歌神猴的慈悲,盛贊神猴的義勇。
哈奴曼在另一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亦有提及。據說,在班度族兄弟被逐期間,怖軍(Bhima)一次在林中與哈奴曼相遇。神猴的長尾正好擋住他的去路。他用盡全力,仍未能將他的長尾挪動分毫,這時,神猴告訴他:他們乃同胞兄弟(怖軍也是風神伐由之子),並向怖軍宣示了四種姓的不同職責及四瑜伽的學說。哈奴曼被尊為學術的傳授者,農事的庇護者。

10. 印度人對哪些動物崇拜

印度人相信許多動物都是超自然力量的化身,這種宗教意識讓印度人對某些動物產生敬畏心理,並衍生出不殺生觀念,使得新德里的動物多達450種,僅次於非洲內羅畢的650種。新德里市內的大片綠地提供了動物繁衍生息的環境,也演繹出人與動物的故事。

只有猴子敢管猴子

新德里市中心的紅沙石建築很有氣派,總統府、國防部和三軍司令部都在這里。這片古樹參天、草木繁茂的政府辦公區也是恆河猴的家園。據說這里至少有1萬只恆河猴。起初這些猴子只幹些淘氣的事,從辦公室偷幾粒花生豆或者水果,後來就膽大妄為起來,甚至「偷竊」國家機密。他們瞅准時機溜進辦公室,找不到吃的東西,就順走幾頁文件。統帥百萬大軍的印度高級將領也奈何不了他們,只能忍氣吞聲。為了防止國防文件丟失,三軍司令部將士只得把自己關在「鐵籠子」里,把一樓的窗戶都安裝上了防護鐵條。

這些恆河猴很有些背景,印度教大神之一哈奴曼就是一隻猴。根據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描述,哈奴曼可以騰雲駕霧,施展幻術,與大神羅摩一起拯救了善良的悉多,擊潰了代表邪惡的羅剎大軍。神猴哈奴曼是印度教教徒喜愛的神之一,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著神猴像。大學者季羨林先生認為,哈奴曼就是孫悟空的原型。由於哈奴曼的緣故,印度人也對猴子敬畏三分,經常主動喂猴子食物。

當然,當總統府警衛發現猴子在窺視總統卧室時,就不得不向猴子討個說法了。政府部門招聘了幾只葉猴,葉猴比恆河猴個頭大,長相兇猛,恆河猴見了它們就逃之夭夭。這幾只葉猴成了政府「工薪族」,月薪600盧比,不過不是發現金,而是用香蕉來代替。葉猴們盡職盡責。每天早中晚沿著政府建築各巡邏一次,把恆河猴趕到了樹林深處,政府區才恢復了平靜。

牛被寵愛也被「陷害」

牛和田野在一起是一幅農耕圖,牛和汽車擠在公路上則讓人有時空倒錯的感覺,但這種景觀在印度大小城市都能見到。牛們大概也在考慮為什麼會是這樣,若有所思地反芻,叫喊和汽車喇叭也不能打斷他們的思考。新德里的警察每天都要收到幾十起牛堵塞交通的報告,但他們對牛也是急不得惱不得。

牛在印度文化中象徵著富饒和仁慈。公牛則是印度大神濕婆的化身。牛拉車、犁地,牛糞曬干後是燃料,糊在牆上讓屋內冬暖夏涼,撒在地里是綠色肥料,牛奶是印度人的主要食物。這一切讓印度人對牛感恩戴德,並把這一傳統帶進了都市生活。牛也就成了一個令城市人困惑的情感問題。印度在1959年就頒布了禁止屠宰牛的禁令。這看似保護牛,實際上是把牛給害了。牛一旦生病,大部分都得痛苦地慢慢死去。

牛也經常被人「陷害」。誰的汽車被撞了,如果找不到肇事者,就把責任推到牛身上。保險公司在牛那裡拿不到證據,又不敢教訓牛一頓,只得乖乖理賠。牛還是印度政治的砝碼,哪一個黨派把牛的地位抬得越高,哪一方在大選中獲勝的幾率就越大。獲勝的一方進入總理府後,就把這些牛的處境淡忘了,它們還是只能在公路上走來走去,等待下一次大選。

汽車要靠「大象」開路

印度的名勝古跡附近總有大象的身影。有的遊客騎著大象觀光,有的坐在上面照相。這些象本來屬於大自然,只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森林日漸稀疏。印度曾經有100萬頭亞洲象,如今只剩下了兩萬多頭。為了要填飽肚皮,這些大象也不得不收斂野性,替人打零工。

印度人崇拜大象源於古代戰爭中的大象軍陣。雙方交戰時,幾十萬頭大象如地殼爆裂般擠撞沖突,如雪崩般氣勢壓人。戰爭結束後,也不知道是人神化了大象,還是大象神化了人,印度歷史里浮現出大象與人合二為一的神———肥碩矮壯的人身上安著個大象頭,信徒們又讓他做了印度教大神濕婆的兒子。這個象頭神甘尼什逐漸成了印度教教徒頂禮膜拜的對象。甘尼什擅長清除各種障礙物,印度各種車輛上畫的大多是象頭神,意在祈求道路暢通。

從印度人與動物的種種關系看,印度教教徒並不是敬畏動物本身,而是動物背後那種左右命運的超自然力量。在印度,人對動物的感情混雜著喜愛與敬畏,而動物對人都沒有什麼戒心。野孔雀在城市綠地里悠閑覓食,鸚鵡在枝頭飛來飛去,就連蛇洞口也擺著盛滿牛奶的小碟子。這種和諧輕松的背後是信仰和傳統文化的約束力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為什麼崇拜哈努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怎麼養雞 瀏覽:808
哪個國家的第一條路是中國人修的 瀏覽:44
義大利家居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339
印度為什麼要租借俄核潛艇 瀏覽:539
伊朗是什麼運河 瀏覽:871
中國向義大利提供了什麼幫助 瀏覽:377
普頓在印尼什麼地方 瀏覽:111
印度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830
14萬越南幣人民幣是多少錢 瀏覽:442
如何去中國地理雜志上班 瀏覽:922
怎麼投訴中國石油 瀏覽:341
在越南買一包jo香煙多少錢 瀏覽:471
上海義大利人喜歡去哪裡 瀏覽:327
英國大學均分56可以申請什麼大學 瀏覽:31
去印尼打工能帶多少葯 瀏覽:12
印尼98排華事件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90
泛伊朗人是什麼意思 瀏覽:489
英國空置稅什麼時候開始征 瀏覽:438
義大利旅遊穿什麼衣服合適 瀏覽:987
出口印尼中華多少錢一條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