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體育為何如此糟糕
盡管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體育非常的差,在過去的歷年奧運會里,基本上沒有取得過什麼成績,寥寥的幾塊獎牌用手指都能數出來,這無疑是一件讓人感到奇怪的事情,畢竟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按理說出現體育人才的概率應該非常大,可是印度的體育卻如此的薄弱,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政府缺乏投資的意向。職業體育是非常燒錢的,一旦缺乏資金的投入,那麼從設施到獎金,都無法構成體育的經濟基礎,印度近年來盡管經濟發展速度尚可,但是總體來說依然非常貧窮,政府無意向去將大筆資金投入到體育項目,而我們都知道,培養一個體育人才是需要花費較大代價的,這需要足夠的金錢來做支撐。
第二,群眾基礎。盡管印度人十分喜愛體育,但是他們的體育基礎其實非常差,在人們的觀點里,體育是體力勞動,遠不如干其他勞動來的實在,所以他們對於子女的培養也會著重在其他方面,這使得很多有天賦的人連接觸真正體育的機會都沒有,自然別說成為真正的職業運動員了。
『貳』 印度音樂特點
印度音樂要素中,拍子佔有極為重要地位。印度人對於拍子相當重視,這是來自於他們自古以來的作詩法和詩的韻律之觀念。因為在印度,無論是梵語或是地區方言,全部的音節都是適應其時間的長短而被分類的。
另一方面,由於印度的詩完全沒有所謂的強弱音節之分,所以他們以時間的長短分配做為分割法。印度語言學者,對於詩中各種各樣的拍子仍然相當的重視,而且也要求的非常嚴格,甚至有些學者仍然依照詩的韻律法來教習。
印度人對於節奏的感覺或有關時間之繼續,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這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將歌詞或詩配上音樂或將音樂填上歌詞或詩的原因。
除此之外,印度人對於各種各樣節奏組合的預判能力也很強。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興演奏中,能夠很快速地而正確地判斷大鼓的節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節奏型組成的。
印度音樂如同其他民族音樂一樣自成一格,強烈反映出其風土民情與生活型態。印度音樂極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於心靈的精神層面一般,民族音樂復雜、神秘而多樣化,且具有冥想的性靈音樂特色。
(2)印度人的節奏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音樂的底蘊:
印度音樂豐富而復雜的傳統,實在是今天是世界音樂文化最豐富的寶藏,也正應驗了這個歷史攸久民族的偉大,在印度音樂中,我們常可以發現一些在其他音樂文化中已經失傳的特質,音樂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與宗教情懷,即興演奏的特殊能力,音樂與數學與整個宇宙之間特殊的關系等等;
許多現代的音樂家,無論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從印度音樂中尋找靈感的例子,但相對起來,真正研究印度音樂,演奏印度音樂仍然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們應該先從欣賞印度音樂開始,進而了解實踐,必定能夠開拓我們的聽覺的領域,豐富我們的文化。
『叄』 印度節奏圈的結構特徵是什麼,與西方音樂的不同是
印度節奏結構是三拍子、四拍子,不同是自成獨立體系。
印度節奏有均分律動也有非均分律動,三拍子、四拍子是最常用的基礎節奏。印度音樂的音律、節奏、旋律均不同於西方音樂,自成獨立體系。最顯著的特徵是大量的微分音,典型的印度音律體系將一個八度分為22個微分音。
印度音樂中,節奏節拍的運動總是以某種相對固定的模式而反復地進行著,由於這種模式具有循環的特點,因此被人們稱為節奏圈(Rhythm,Circle)——「塔拉」(北印度稱Tala或Tal,南印度叫Thala)。
『肆』 印度舞基本動作是什麼
印度舞基本動作是:
1、起舞前,腿保持彎曲,手合起來,行開啟禮。
2、手伸展開,腳向前跨一步。隨著音樂開始變換手姿。
3、音樂中開始出現「咚咚」的節奏,開始變換腳步動作。
4、保持微笑。
5、舞蹈動作越來越快,手姿變化豐富。
歷史:
印度舞古典舞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義。古典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凈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手勢、眼神、表情、身體表現和詮釋宗教故事中的萬事萬物。在古代,古典舞由神奴演繹,是在印度教神廟里表演給神看的舞蹈。
而到了現當代,經歷了「古典舞復興運動」後,已轉變為一種嚴肅的古典藝術。一個古典舞者需要以非常嚴謹和端正的態度,經過多年嚴格訓練,才能獲得上台表演的資格。因此,印度古典舞也堪稱是「印度的芭蕾」。
『伍』 聽印度音樂是啥感受
印度音樂的節奏素以復雜著稱,該音樂體系之外的人往往會覺得如入迷魂陣。一個節拍周期是一個長大的單位,長到我們都忘記了前邊已經唱過多少拍。浮雕和繪畫中有許多歌手和舞師的姿勢表明是伴有響聲的,比如鼓掌、用手掌拍大腿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打榧子、用腳跺地等。印度音樂很早就產生了指揮的職責和手勢,是因為印度音樂歌舞集體表演的性質,需要有個指揮。印度人對於拍子的重視,來自於他們自古以來的作詩法和有關詩的韻律的觀念。因為在印度,無論是梵語或是地區方言,全部的音節都是適應其時間的長短而被分類的。
『陸』 印度的音樂為什麼節奏感那麼強..那麼歡快
這就是印度音樂的特色!跟他們的精神文化有關,因為印度人能歌善舞,在長期被殖民壓迫的日子裡,人們只有重精神、輕物質,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屬於苦中作樂吧。大部分印度電影里都有歌舞場面,而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印度的影視歌曲,所以聽到的大多是節奏感強,歡快的音樂。
其實印度也有很多佛教音樂,並不都是舞曲。
『柒』 阿拉伯音樂與印度音樂的區別
一、特徵:
1.阿拉伯音樂:
阿拉伯音階以其中特有的四分之三音區別於其他地區的音階。擅長數學的阿拉伯人,根據量音學原理,運用「四度相生法」,即將一弦舍其1/4,取其3/4,即得上方純四度;依次相生,產生最初的九律。
2.印度音樂:
印度音樂要素中,拍子佔有極為重要地位。印度人對於拍子相當重視,這是來自於他們自古以來的作詩法和詩的韻律之觀念。印度人在鼓的即興演奏中,能夠很快速地而正確地判斷大鼓的節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節奏型組成的。
二、使用樂器:
1.阿拉伯音樂:
烏德琴、拉巴卜、納伊、納卡拉
2.印度音樂:
西塔琴、迪魯巴琴、塞尼拉巴布琴、薩朗吉、薩林達等。
(7)印度人的節奏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音樂如同其他民族音樂一樣自成一格,強烈反映出其風土民情與生活型態。印度音樂極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於心靈的精神層面一般,民族音樂復雜、神秘而多樣化,且具有冥想的性靈音樂特色。
西塔琴是北印度的代表樂器。北印度音樂受伊斯蘭教文化及波斯音樂的影響,屬宮廷音樂一類;與具有印度教濃厚色彩的南印度音樂性質大異其趣。
阿拉伯音樂的節奏是以阿拉伯詩歌音節的長短律動為基礎的,這些律動的循環構成固定的節奏型。雖然在演奏時,為了感情表現的需要,可以臨時加入休止而引起節奏的變化,但基本的節奏型是不變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拉伯音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音樂
『捌』 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是怎樣的為什麼印度人會有這樣的時間觀念
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沒有時間觀念,但事實是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是慢節奏,不緊迫。這樣的時間觀念與他們的意識有關,在他們看來時間雖然有意義,但是沒有力量,不能改變什麼,於是就會選擇慢節奏的生活。還有一個就是不守時,遲到半個小時都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