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是熱帶啊,按理來說是磚紅壤啊,應該不肥沃的。哪那為什麼書上說到作物生長自然條件時還說 土壤肥...
土壤的顏色與所含有的礦物質有關。熱帶氣候適合植物生長,大量的腐葉又不斷的改良土質,所以植被豐富的地區,土壤都是肥沃的。
B. 印度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在地理位置上印度究竟有何優勢
在當今國際社會,國家要發展壯大,地理位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印度的地理位置之優越性,雖說比不上美國,但是也是數得上的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先從現代社會最需要的貿易來說,印度處於波斯灣東側,把握波斯灣入口,幾乎可以說能夠控制世界石油一半的出口,如果斷了波斯灣,幾乎可以斷掉整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一半的石油進口。並且也可以斷掉歐洲和美國的石油進口,不可以不說這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並且美國對印度幾乎不圍堵,就算圍堵,在印度四周也很難找到適合的支點,特別是像日韓這樣的發達國家支點。所以對印度的圍堵也不會很順利。印度在擁有這么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如果印度很爭氣,成為軍事,經濟和工業強國,那麼印度就有機會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擁有印度那麼好的大洋位置(美帝除外)。
C. 印度德干高原西北的什麼土適合種什麼
德干高原東邊以東高止山脈相連,西邊與西高止山脈相接。 德干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棉花的主要產區。 因為棉花喜光、耐旱、要求土壤透氣性好,生產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部,由於受高原西側的西高止山的阻擋,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小;所以降水少、氣候乾燥,雲量少、光照強,肥沃的黑土,十分適合棉花的生長。印度德干高原西北部適合生長長絨棉
D. 中國和印度誰的地理環境更好
LZ您好
印度的地理環境好於中國.但印度的地理環境有缺陷
印度主體位於南亞次大陸,外圍幾乎無島鏈封鎖,幾乎可以任意向印度洋滲透勢力,事實上,印度可控制與斯里蘭卡間的保克海峽,同時擁有馬六甲海峽出海口附近安達曼群島的主權,海洋條件可謂優渥.我國東部出海有日本,琉球,菲律賓構成的第一島鏈,限制了我國向太平洋方向發展
印度北有喜馬拉雅山脈,東部中南半島是雨林區,西部沙漠,西北銜接向伊朗高原-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蔥嶺),這也就是說印度的後方存在山川之險作為自然屏障.當然,近代由於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獨立,北方尼泊爾,不丹仍獨立,因此存在瑕疵(所以印度佔領滅亡錫金,插手不丹外交).我國的"後背"其實也蠻不錯的,除開外蒙古獨立,喪失日本海出海口有瑕疵(事實上,歷史上侵入印度的外族均來自西北方向山口,而侵入我國的外族則來自蒙古高原和東北漁獵民族,二者半斤八兩)
印度次大陸大面積屬於平原,乾旱的沙漠氣候只佔全境極小的部分,大部分領土屬於水熱條件變態的熱帶季風氣候.所以印度農業做到一年三熟很輕松,我國只有海南可能勉強能做到一樣的條件.印度的可耕地面積遠大於我國
綜上所述,印度的地理環境強於我國,當然印度本身有沒有好好利用其優勢,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E. 四川盆地的紫土上、印度德干高原土壤肥沃的原因是什麼
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鈣質(碳酸鈣)和磷、鉀等營養元素,土壤肥沃。
印度德干高原西火山灰土為主,土壤肥沃。
F. 印度和俄羅斯哪個土壤肥沃
俄羅斯:自然條件
(1)氣候——屬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國土幾乎全部分布在北緯50°以北,北極圈內的國土佔全部國土面積的16%。氣候以寒帶和溫帶為主。國土東西跨170多度,南北跨35度,氣候的地帶性明顯。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夏季短促,熱量不充分,蒸發量小,冷濕是氣候環境的又一特徵。西部地勢低平,受北半球西風帶影響,較同緯度東部地區溫暖濕潤。其南部屬溫帶,熱量條件最好。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地處高緯,深居內陸,北部地勢向北冰洋敞開,氣候冷濕。遠東地區地處高緯,又由於沿岸山地阻擋,東北亞季風氣候影響微弱,高寒氣候為基本特徵。降水自西向東遞減,俄羅斯平原西部胃600-700mm, 東西伯利亞僅200-300mm,遠東太平洋側受夏季風和地形抬升的影響,降水在500-1000mm。
(2)地形——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佔3/5,高原佔1/5,山地佔1/5。
西部為俄羅斯平原,多冰積地貌,地表波狀起伏;中部烏拉爾山以東,葉尼塞河以西,為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有許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沼澤廣布。兩大平原接合部為烏拉爾山脈,多種金屬礦藏,烏拉爾山是歐亞分界線。;中西伯利亞以高原為主,在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遠東以山地為主,勘察加半島一帶多火山。
印度:(1)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有利於開發利用
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半島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其中高原和平原佔主體。土壤肥沃,以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為主,。
北方大平原:橫亘於印度北部,綿延3000公里,西段是印度河平原,面積35萬平方公里,中、東部是恆河平原,面積40萬平方公里。平原上地勢坦盪,河網縱橫,人口稠密,自古以來一直是國家的主要經濟區。
半島高原:位於大平原以南的印度半島,以德干熔岩高原為主體的高原山地。海拔一般在300-900米。實際上是丘陵和台地,加上氣候條件好,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因此,墾殖指數很高。
(2)熱量豐富,降水多但不穩定
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北有高山,氣溫較同緯度偏高,年均氣溫一般在24度到27C度之間。熱量充足。
全國平均年降水達1170毫米,80%集中在6-9月的雨季。降水不穩定,常受洪澇災害,尤其西北地區降水變率大,災害發生的頻率高。
受氣候影響,印度的河流具有水量豐沛但季節變化大的特點,恆河的最大水量和最小水量相差50多倍,印度河相差100多倍。因此,每到旱季,用水十分緊張。
(3)部分礦產儲量很大,但品種不全
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雲母、鋁土和稀土礦,其中雲母居世界首位。其它礦產較缺,尤其是石油與有色金屬缺乏。全部依賴進口的有錫、銻、鎳、鉬、鈷、釩、鉑,大部分石油、銅、鉛、鋅、鎢、石棉、磷酸鹽等。
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總儲量約1150億噸,),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石油6.65億噸,天然氣6480億立方米。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