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到底有多少空降兵營

印度到底有多少空降兵營

發布時間:2022-12-08 14:25:56

㈠ 空軍哪些分類

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幾次局部戰爭中,空軍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空軍是主要進行空中作戰的軍種。由各種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及保障部隊等組成。裝備有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偵察機、運輸機、直升機及其他作戰支援飛機,具有遠程作戰、高速機動和猛烈突擊的能力。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和支援陸軍、海軍作戰,對敵人後方實施空中打擊,並負責空運和航空偵察等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投入實戰。戰爭初期交戰國的飛機為800餘架,戰爭末期超過1萬架。1918年4月,英國首先建立第三軍種——空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軍事理論家G·杜黑等人提出「空中戰爭論」,即未來戰爭勝負將取決於制空權的得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空軍迅速發展,戰爭期間交戰各方有70餘萬架飛機參戰,空軍組織編制擴大,出現集團軍、軍、師、團等單位,形成自己的作戰指揮和訓練保障體系,以及空軍的戰略戰術原則與方法。空軍參與所有的陸、海重大戰斗行動,並獨立完成了戰略轟炸等任務,對推動戰爭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運用科學技術的成果,大力發展空軍。空軍的打擊能力、生存能力和作戰快速反應能力越來越強,與其他軍兵種協同更加密切。

中國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成立飛機隊,開始發展空軍。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朝鮮戰爭爆發後,年輕的中國空軍入朝參戰,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在後來的國土防空作戰中,共擊落來犯的美國和國民黨飛機112架。空軍現已發展成為裝備現代化的多兵種合成軍種。空軍在保衛和支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空軍航空兵20世紀末發生的幾次高技術局部戰爭證明,空軍航空兵在戰爭中的地位已經由傳統的配角轉為主角。

空軍航空兵是在空中執行作戰任務的空軍兵種,是空軍的主要組成部分和作戰力量。現代戰爭中,空中力量已成為戰爭中首先使用、大規模使用和全過程使用的多功能軍事力量。包括殲擊航空兵、強擊航空兵、轟炸航空兵、偵察航空兵、運輸航空兵等。殲擊航空兵是殲滅敵空中飛機和飛航式空襲兵器的兵種;強擊航空兵是攻擊敵地面部隊或其他目標的兵種;轟炸航空兵是對地面、水面目標實施轟炸的進攻兵種;偵察航空兵是以偵察機為基本裝備,從空中獲取情報的兵種;運輸航空兵是裝備軍用運輸機和直升機,執行空中輸送任務的兵種。

中國空軍航空兵自1950年成立第四混成旅以來,不斷壯大,已發展成由殲擊航空兵、轟炸航空兵、強擊航空兵、運輸航空兵、偵察航空兵等多種航空兵組成的現代化空中力量。

空軍雷達兵

在中國空軍部隊里,有這樣一支部隊。部隊的官兵們與雪域高原、荒山孤島、邊塞隘口、戈壁大漠、天涯海角為伴,用警惕的目光編織成恢恢不漏的天網,日夜守衛著祖國的神聖領空。這支部隊,就是被譽為「祖國千里眼」的空軍雷達兵。空軍雷達兵是以雷達獲取空中情報的兵種、國家防空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裝備警戒雷達和引導雷達,主要任務是在各種氣象條件下,不間斷地探測、跟蹤和識別空中目標,為航空兵等部隊提供空中情報。

高射炮兵

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射炮兵與航空兵協同,擊毀敵機2335架,擊傷7527架,立下了輝煌戰功。

高射炮兵是以高射炮武器系統為主要裝備執行任務的炮兵。主要用於防空作戰,殲滅敵空中目標,協助殲擊航空兵奪取制空權。裝備高射炮、高射機槍等武器系統,主要任務是保衛國家政治經濟中心、軍事要地、交通樞紐、軍隊集團以及其他重要目標,參加爭奪制空權的斗爭。通常與地空導彈兵共同執行作戰任務,也可單獨進行防空作戰。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現在仍為地面防空作戰的主要力量。

強擊航空兵

強擊航空兵是裝備強擊機,從低空、超低空攻擊地面和水面目標,直接支持地面部隊、海上艦艇編隊作戰的航空兵。美、英、德等國稱攻擊機部隊,隸屬於空軍或海軍。主要任務是:支持地面部隊進攻和防禦作戰,消滅和壓制敵方戰術、戰役縱深內的導彈、炮兵陣地、集群坦克及有生力量,破壞敵方指揮機構和防禦工事,破壞和封鎖敵方交通運輸;支持登陸部隊登陸作戰,協同地面部隊消滅敵方登陸兵,協同海軍編隊突擊敵方艦艇;支持空降作戰,協同地面部隊消滅敵方空降兵;參加爭奪制空權,破壞敵方機場,消滅敵方機場上的飛機和人員,摧毀敵方雷達站;實施航空偵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於1917年在陸軍組建專門進行強擊行動的航空分隊,隨後,英、法等國也組建類似的分隊。這些分隊裝備殲擊機或輕型轟炸機,主要用於攻擊對方前沿的有生力量。大戰後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一些國家生產了大量作戰效能較好的強擊機,並裝備部隊。蘇聯稱強擊機部隊為沖擊航空兵,並作為一個兵種,組建了5個大隊,後又擴建為旅和師。德國組建了攻擊機大隊、聯隊和軍團。美國建有攻擊機中隊、聯隊,攻擊機的數量1938年已佔作戰飛機總數的20%。中國國民黨軍隊在1936年組建一支有20架美製A—12型飛機的攻擊機大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攻擊機部隊和前蘇聯的沖擊航空兵在數量、裝備上都得到進一步發展(蘇軍1943年強擊機數量占作戰飛機總數的30%以上),成為直接支持地面部隊作戰的主要力量。擔負的任務不僅是消滅和壓制戰場上對方的有生力量、技術兵器、防禦工事,還突擊對方淺近縱深內的機場和交通運輸目標。美國戰術空軍的攻擊機部隊因裝備陳舊而被淘汰,以戰斗轟炸機部隊直接支持地面部隊作戰。

隨著飛機性能的不斷完善,許多飛機不但可以作為殲擊機,也具有強擊機的功能,如蘇—27、蘇—29、B—2等,由此產生了一個新的機種——強擊機,這些飛機代表了今後發展的趨勢。

轟炸航空兵

轟炸航空兵是裝備轟炸機,對地面、水面目標進行突擊的航空兵。美、英、法等國家稱轟炸機部隊,分屬於空軍和海軍。按裝備、任務的不同,可分為戰略(遠程)轟炸航空兵和戰術(方面軍)轟炸航空兵,前者裝備中、重型轟炸機,後者裝備輕型轟炸機。轟炸航空兵能投放航空炸彈、核彈、魚雷和發射空地、空艦導彈,具有猛烈突擊和遠程作戰能力,是空軍的主要進攻力量。

主要任務是:消滅敵方導彈、核武器,摧毀、破壞敵方政治、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目標,參加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的斗爭,支持地面、艦艇、空降部隊作戰,以及實施航空偵察和電子干擾。有些國家戰略轟炸機部隊與地地戰略導彈部隊、海軍彈道導彈潛艇部隊相結合,構成戰略核威懾力量。

轟炸航空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當時,隨著專用轟炸機的出現,法、德、俄、意、英等國陸續組建轟炸機部隊,編有中隊或大隊。參戰國的轟炸機數占作戰飛機總數的14%~15%。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在義大利G·杜黑、英國H·M·特倫查德和美國W·米切爾等人的空中戰爭理論影響下,轟炸航空兵有較大發展。德、蘇、英、法、意等國的空軍編成中,轟炸航空兵的比例已達40%~50%。許多國家建立轟炸機聯隊、團或旅,少數國家的海軍編有轟炸機中隊。轟炸航空兵的指揮機構逐漸完備,作戰保障體系開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轟炸航空兵迅速發展,成為空軍的基本突擊兵力,出現戰役軍團一級的航空隊或空軍集團軍,能一次出動幾百至上千架轟炸機,實施大規模轟炸。1945年8月,美國B—29重型轟炸機部隊在日本首次投了兩顆原子彈。戰後,轟炸航空兵逐步以噴氣式轟炸機代替活塞式轟炸機,裝載並發展了核彈和精確制導武器,從而大大提高了快速遠距突擊能力、轟炸威力和命中精度。為對付日益發展的防空兵器的抗擊,還採取低空進襲、電子干擾等措施,增強了突防能力。20世紀50年代末,由於戰略導彈的出現,一度曾有人認為戰略導彈將取代轟炸機。但後來的戰爭實踐證明,轟炸機在機動能力與摧毀活動目標等方面要比戰略導彈優越,不可能被取代。越南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轟炸航空兵仍是空中突擊的重要力量。

地空導彈兵

地空導彈兵是裝備地空導彈武器系統,進行防空作戰任務的兵種或部隊。英、法、日等國稱防空導彈部隊,俄羅斯稱防空導彈兵。主要任務是:保衛國家政治經濟中心、軍事要地、交通樞紐、軍隊集團以及其他重要目標,參加爭奪制空權的斗爭。必要時,還可用於摧毀敵方地面、水面目標。通常與殲擊航空兵、高射炮兵共同進行作戰任務,也可單獨進行防空作戰。地空導彈兵在現代防空作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各國地空導彈兵的隸屬關系、體制編制和裝備不盡相同。多數國家地空導彈兵,按建制分屬空軍、防空軍和陸軍。地空導彈兵一般為旅、團、營體制,部隊通常由火力分隊、技術保障分隊、指揮分隊和其他勤務分隊編成。裝備有高中低空、遠中近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能在晝夜間和復雜氣象條件下,抗擊敵機、飛航式導彈的空襲。俄羅斯防空導彈兵裝備的薩姆系列防空導彈武器系統,能抗擊高度0.1~29千米、斜距0.08~300千米以各種速度飛行的飛機和直升機。美國防空導彈部隊裝備的「羅蘭特」、「霍克」、「奈基」和「愛國者」等各種型號防空導彈武器系統,能抗擊從低空到高空、從近距離到遠距離的空襲兵器,「愛國者」導彈還具有同時抗擊多個目標的能力。

偵察航空兵

偵察航空兵是以偵察機為基本裝備,從空中獲取情報的航空兵。有些國家稱偵察機部隊,是軍事偵察的重要力量,由專業偵察飛行部隊、其他航空兵偵察飛行分隊和情報處理機構組成。一般隸屬於空軍,基本編制單位為聯隊或獨立團。具有高速機動和遠程偵察能力,主要用於對敵方戰術、戰役和戰略縱深內的重要目標實施航空偵察,提供各軍種、兵種作戰需要的有關情報。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法、英、俄、德、意等國在陸軍中組建飛機連、航空營或軍事航空隊,裝備飛機、飛艇和氣球,進行偵察和校正炮兵射擊等任務。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偵察航空兵作為專門從事偵察的兵種正式形成,主要擔負戰術偵察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偵察機和機載偵察設備不斷改進,偵察航空兵成為進行戰術、戰役和戰略偵察任務的主要力量。戰後,偵察航空兵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新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蘇偵察機數量一直占作戰飛機總數的10%~15%。

20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編有規模不等的偵察航空兵,偵察航空兵的偵察裝備不斷改善,體制編制逐步改進,軍事訓練日益加強,現代條件下的實戰偵察能力進一步提高。偵察航空兵實施偵察的主要方法是成像偵察、電子偵察和目視偵察。裝備的偵察機,有專門設計的,有用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改裝的,一些國家還在發展無人駕駛偵察機和偵察氣球。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遠程航空兵、方面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分別編有獨立偵察航空兵團、大隊或中隊,裝備米格—25P、圖—95E等型偵察機。美國戰略空軍、戰術空軍司令部都編有偵察機聯隊,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分別編有中隊和營,裝備的偵察機有SR—71、TR—1、RC—135等。隨著航空和遙感技術的發展。

軍隊對航空偵察要求的提高,偵察航空兵的發展重點是提高全天候機動能力、突防能力、綜合偵察能力、情報信息的實時傳輸和處理能力。

空降兵

空降兵是以傘降、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或部隊,習稱傘兵,一般隸屬於陸軍。最高建制單位在大多數國家為師或旅,少數國家為軍。編成內有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航空兵、通信兵及其他專業部隊、分隊。

人員經過專門的空降訓練,武器裝備輕便,能傘降或機降。具有空中快速機動能力,能超越地理障礙和地面防線。直接進入敵後進行突然襲擊,是用於快速部署和縱深攻擊的重要力量,既能配合正面進攻(或登陸)部隊作戰,也能在敵後獨立作戰。基本任務是:對敵方政治、軍事、經濟等戰略要地實施突然襲擊;奪取並扼守敵方戰役、戰術縱深內的重要目標或地域;在敵後進行特種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已有軍事專家探索建立空降兵的問題。1918年,美國W·米切爾等曾提出用轟炸機群將1個步兵師空降到德軍戰線後方實施攻擊的設想。戰後,運輸機、降落傘的發展,為建立空降兵提供了物質基礎。

前蘇聯於1930年開始試建空降兵支隊,1932年擴編為空降兵旅。隨後,德國、法國、義大利等也相繼組建空降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降兵迅速發展,並大規模用於作戰。大戰初期,前蘇聯有5個空降兵軍,德國有2個空降兵師。

以後,前蘇聯發展到10個空降兵軍。德國發展到1個空降兵集團軍(8個師)。

美國、英國、日本於1940年開始組建空降兵。大戰結束前,美國有5個空降兵師和數個獨立空降兵團,英國有3個空降兵師和數個獨立空降兵旅,日本有1個空降兵師。戰爭中,交戰國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空降作戰100餘次。

德國於1940年4月閃擊丹麥、挪威時,首次成建制使用空降兵。空降1個傘降團和3個機降團。美、英、波軍在1944年9月進攻荷蘭的「市場花園」戰役中,使用空降兵的規模較大,投入1個空降集團軍,共3個師又1個旅,計3.5萬餘人以及大批火炮、車輛和其他作戰物資。戰後,編有空降兵的國家越來越多,空降兵的體制編制、武器裝備不斷改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局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如法軍在印度支那戰爭中,美軍在侵越戰爭、入侵格瑞那達和入侵巴拿馬中,前蘇軍在入侵阿富汗戰爭中,英軍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以色列、埃及、敘利亞等國軍隊在中東戰爭中,都使用了空降兵。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上近80個國家有不同規模的空降兵。其中,30多個國家編有師或旅,兵力最多的是俄羅斯和美國。俄羅斯統帥部直轄數個空降師,空降師是空降兵基本的合成戰術兵團,每師編9200餘人;方面軍轄有空降旅或空降強擊旅,旅為空降兵的合成戰術兵團,每旅編2500餘人;集團軍轄有獨立空降強擊營,每營編400餘人。美國陸軍有1個空降師,1個空中突擊師以及特種空降作戰部隊。印度尼西亞陸軍有3個空降兵旅。日本陸上自衛隊有1個空降旅。印度陸軍有9個傘兵營、突擊營。

隨著空中輸送工具和地面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空降兵的空中、地面機動能力與作戰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任務范圍將不斷擴展,組織結構將進一步向體系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㈡ 印度軍力概述及軍力部署。

印度軍力 印度共和國,領土面積297.47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10億,1999年國民生產總值為4422億美元,1998年國防預算為99億美元。 印度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是保障實現印度「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等強國』」。1998年5月,印度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從而成為事實上的核國家。 印度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統通過內閣總理對全國武裝部隊實施領導。現行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內閣政治事務委員會,國防咨詢機構有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長委員會、國防生產與供應委員會、國防研究與發展委員會、國防計劃委員會和最高情報委員會等。1998年新設國家安全顧問,由總理首席秘書擔任。國防部長是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直接向內閣總理負責。印度海、陸、空三軍統一作戰指揮權平時直屬內閣總理,通過內閣秘書處協同國防部行使,戰時通常由主要軍種參謀長實施統一指揮。 印度實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軍士21~28年,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准尉)26~33年。 印度軍隊節日:武裝部隊節12月7日,陸軍節1月15日,海軍節12月4日,空軍節10月8日。 印度武裝力量現役部隊總兵力為117.5萬人 陸軍 印度陸軍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步兵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355個步兵營、190個炮兵團(營)、2個地空導彈大隊、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其中6個反坦克中隊、8個觀察機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斗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130毫米100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門。 迫擊炮:120毫米500門,160毫米700門。 無座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1000門。 高炮:約2400門。 地地導彈:普里維特若干。 地空導彈:薩姆-6型180枚、薩姆-7型620枚、薩姆-8B型50枚、薩姆-9型400枚、薩姆-3型45枚、薩姆-16型500枚。 直升機:199架。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等若干具。 海軍 印度海軍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 裝備各型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 海軍航空兵:5000人,裝備67架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 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含3個大隊),約1200人。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含武裝直升機32架)。 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裝備53架米格-23BN、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79架米格-21MF作戰飛機),20個戰斗機中隊(裝備66架米格-21FL、169架米格-21BIS、26架米格-23MF、64架米格-29、35「幻影」2000H/TH型和8架蘇-30MKI型作戰飛機), 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裝備32架米-24型直升機), 2個偵察機中隊(裝備8架「甚培拉」、6架米格-25和2架米格-25U型偵察機), 12個運輸機中隊(裝備105架安-32、45架DO-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運輸機), 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裝備73架米-8型、36架米-17型、10架米-26型直升機), 1個要員專機中隊(裝備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運輸機), 以及6架「美洲虎」型海上攻擊機、4架HS-748型電子戰飛機、6架伊爾-78型加油機、6架電子偵察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約400架各型教練機和22架教練直升機。 印空軍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2、薩姆-3、薩姆-5和薩姆-10型導彈若干枚。 准軍事部隊 兵力約109萬人,其中: 海岸警備隊6000人,隸屬國防部,裝備有52艘各類艦艇和30餘架飛機; 國家安全衛隊74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 特別保安部隊3000人; 中央後備警察部隊16.53萬人,隸屬內政部; 邦武裝警察40萬人(包括24個營的印度後備警察); 邊境保安部隊18.5萬人,約有150個營; 阿薩姆步槍隊5.25萬人,隸屬內政部; 特種邊境部隊90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 中央工業保安部隊8.86萬人,隸屬內政部; 國防安全警衛隊3.1萬人,隸屬國防部; 鐵路保安部隊7萬人。 後備力量 印度自稱為第1線預備役和第2線防務力量,共有240餘萬人。第1線預備役由印度海陸空三軍退役官兵組成,現有兵力約50萬人。第2線防務力量主要是民間軍事組織,現有實力約190萬人。 駐外兵力 1997~1998年派駐安哥拉151人,其中有5名軍事觀察員;在伊拉克與科威特邊境派駐5名軍事觀察員;在非洲獅子山派駐6名軍事觀察員;在西撒哈拉派駐10名軍事觀察員。

㈢ 軍事問題

主要是整個北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還有基於地區利害的如沙特,喬治亞等。所有盟國中,英法(法曾推出北約)實力最強。
截止到2007年底,北約共有26個成員國。他們是:比利時、冰島、丹麥、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盧森堡、美國、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臘、義大利、英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日本地處北太平洋西岸,不屬於北約憲章規定的成員范圍。
以下是轉的,可參照

第1名—美國
美軍現役總兵力約143.9萬人。其中戰略核力量:實力計在海、空軍內。美國陸軍兵力49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司令部、4個軍部、10個作戰師、5個航空旅、3個裝甲騎兵團、6個炮兵旅、9個「愛國者」和2個「復仇者」防空導彈營、3個獨立步兵/空降兵營。海軍是美國第一大軍種,共57萬人(包括海軍陸戰隊17萬人)。編有5個艦隊。還設有海軍運輸司令部。 美國空軍現役兵力38.26萬人。編有空中作戰司令部和空中機動司令部。
第2名—俄羅斯
俄羅斯陸軍曾是歷史上最為強大的陸軍,現在縮減了很多。坦克從高峰時的5萬余輛,減至目前的1萬輛左右,但都是T-72以上級別的型號。空軍:總共戰機約達5,200架,第一線戰機約2,900架,包括500架米格-23、110架米格-25、450架米格-29、150架蘇-27和若干架蘇-30戰機均屬空優戰機,對地攻擊機有600架米格-27、480架蘇-24、340架蘇-25。海軍:以巡洋艦為主、輔以大型航空母艦的水面作戰部隊,核潛艇數量多,稱為全球挑戰海軍。
第3名—中國
中國陸軍在坦克/火炮/裝甲車輛/槍支/各種偵察儀器等已進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但普及率不到一半,其高科技裝備佔全軍的比重少於歐美國家,但綜合戰力並不遜色。海軍:現役兵力共23.62萬人,占解放軍總人數的10%。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擁有64艘水面主力軍艦,55艘攻擊潛艇,40多艘中型/重型兩棲登陸艇、50艘導彈巡邏艇。中國空軍現役兵力為47萬人,包括戰略部隊和22萬防空兵。
第4名—德國
德國陸軍擁有23.9萬人,分6個聯合軍區指揮部及其部隊,1個獨立軍區指揮部,1個獨立師指揮部,1個專門的師指揮部,21個戰斗旅,1個航空機械化旅,27個專區防務指揮部以及4個戰時加強旅。空軍:擁有7.69萬人,部署10個作戰飛機聯隊、6個地對空導彈連、3個運輸機聯隊、2個雷達控制部隊以及2個信號團。海軍:擁有2.77萬人包括15艘護衛艦、15艘反潛快艇、6艘潛艇、20艘掃雷艦、10架海上巡邏飛機、一個海上戰斗轟炸機聯隊。
第5名—英國
英國陸軍:數量為40個營,人員總數仍保持在11.7萬。空軍: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海軍: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
並列第5名—法國
法國陸軍:約17萬人,而機動作戰兵力則9.3萬人。包括裝甲坦克兵、機械化新型兵團。空軍:第一線戰機有650架,其中幻影戰機約有500架,其餘以F1居多,對地攻擊任務為150架美州虎對地攻擊機。法國海軍尚有12架美製A-7攻擊機及38架超級軍旗式艦載機,合計總術800餘架。海軍:海軍的「力量投送」部隊由一個航母戰斗大隊和一支核攻擊潛艇部隊組成。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
第6名—日本
日本陸上自衛隊,約14.8萬人,編為5個方面隊,轄13個師和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裝備坦克約1050輛,裝甲車約680輛,各種火炮約6080門。海上自衛隊約4.4萬人,由擔負機動作戰的聯合艦隊和負責近海警備的5個地方隊組成,裝備各型艦艇142艘,37萬余噸,飛機207架; 航空自衛隊約有4.5萬人,主要作戰部隊為航空總隊,轄3個航空方面隊和1個航空混成團,裝備各型飛機468餘架,其中作戰飛機366架。此外還擁有各式導彈30種。
第7名—印度
印度陸軍: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5個獨立旅、1個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第一線戰機有650架以上,不過老舊米格-21多達300架。海軍: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西、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
第8名—朝鮮
朝鮮陸軍:約95萬人。編有20個軍、27個機械化步兵師、15個裝甲旅、14個機械化步兵旅、21個炮兵旅、9個火箭發射旅;1個特種作戰軍,10個狙擊旅、12個步兵旅、17個偵察團、1個炮兵空降營、8個特種任務營、6個直屬炮兵旅、2個地對地導彈旅、14個特種炮彈火箭炮旅。空軍8.6萬人。編為6個航空師,作戰飛機621架。都是第二代老舊戰機。近期和俄羅斯合作組裝米格-29約120架左右,但對戰力的提升有限。海軍:4.6萬人。編有2個艦隊司令部。
第9名—以色列
以色列陸軍:13萬人(動員後可達53萬人)。編有3個地區司令部,1個後方司令部,3個軍司令部,3個裝甲師、2個師部,3個地區師部、4個機械化步兵旅(包括1個傘兵訓練旅),3個火箭炮營。海軍:約6500人(動員後可達1.15萬人),包括陸戰隊300人。空軍:一線戰機至少有600架,包括110架F-4、200架F-16、60架F-15和150架自製的幼獅式戰機及120架美製A-4天鷹式攻擊機。
第10名—韓國
韓國武裝兵力現役部隊68.3萬人。其中陸軍:56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11個軍、50個師、21個旅。空軍:6.3萬人。編有飛行團10個、戰術飛行團1個、防空管制團1個、偵察飛行團1個、訓練飛行團1個、防空司令部1個、作戰飛機555架。海軍:6萬人(含陸戰隊2.5萬人,雇傭兵1.9萬人)。編有3個艦隊司令部。

㈣ 印度陸軍的組成

最初,印度陸軍軍隊的主要目標是保衛國家的邊界。然而,多年來,軍隊還承擔了提供內部安全責任,特別是在武裝分子襲擊的克什米爾和東北部。軍隊的力量大約100萬軍隊和34個部門。它的總部設在印度首都新德里 由軍隊參謀總長領導(COAS),現任總長為迪帕卡普爾 。 軍隊有6個戰術司令。每個司令官由中將擔任 。每個命令是直屬新德里的陸軍總部所發布 。這些指揮官直接領導下屬士兵。還有一個訓練司令部稱為ARTRAC.裡面的工作人員由總部任命的中將指揮 。
軍 總部,印度陸軍 , 新德里
中央司令部 ,總部設在勒克瑙 , 北方邦
第1軍 -目前分配到西南司令部
東方司令部 ,總部設在加爾各答 , 西孟加拉邦
第三軍 ,總部設在迪馬普爾 ,那加蘭
第23步兵師 總部設在蘭契
第 57山地師的 總部設在Leimakhong
第四軍 ,總部設在提斯浦爾 , 阿薩姆邦
第2山地師 總部設在迪布魯格爾
第 5山地師 總部設在Bomdila
第21山地師的 總部設在倫吉亞
第三十三軍 ,總部設在西里古里 , 西孟加拉
第 17山地師的 總部設在托克
第20 山地師的 總部設在Binnaguri
第27 山地師 總部設在噶倫堡
炮兵旅
北方司令部 ,總部設在烏坦布爾 , 查謨和克什米爾
第14軍 ,總部設在列城 , 查謨和克什米爾
第3步兵師的 總部設在列城
第 8 山地師 總部設在德拉斯
炮兵旅
第15軍 ,總部設在斯利那加 , 查謨和克什米爾
第 19步兵師 總部設在巴拉馬拉
第28 , 步兵師 總部設在古列茲
炮兵旅
第十六軍 ,總部設在訥格羅達 , 查謨和克什米爾
第 10步兵師 總部設在阿可挪爾
第 25步兵師 總部設在拉賈烏里
第 39 步兵師 總部設在Yol的
炮兵旅
裝甲旅
南方司令部 ,總部設在浦那 , 馬哈拉施特拉邦
第12軍 ,總部設在焦特布爾 , 拉賈斯坦邦
第 4裝甲旅
第 340機械化旅
第 11步兵師 總部設在艾哈邁達巴德
第 12 步兵師 總部設在焦特布爾 第二十一軍 ,總部設在博帕爾 ,中央邦
第31裝甲師 總部設在佔西
第 36 薩加爾機動部隊
第 54 步兵師 總部設在海德拉巴 / 塞康德拉巴德
炮兵旅
防空旅
第 475工程旅
西南司令部 ,總部設在齋浦爾 , 拉賈斯坦邦
第1軍 ,總部設在馬圖拉 , 北方邦
第 4步兵師 總部設在阿拉哈巴德
第 6 山地師的 總部設在巴瑞利
第33裝甲師 總部設在希薩爾
工程旅
第10軍 ,總部設在丁達 , 旁遮普
第 16步兵師 總部設在斯里蘭卡根加訥格爾
第 18 哥打機動部隊
第24 比卡內爾部隊
第6獨立裝甲旅
第615獨立防空旅
第471工程旅
西方司令部 ,總部設在Chandimandir
第2軍 ,總部設在安巴拉 , 哈里亞納邦
第1裝甲師 總部設在帕蒂亞拉
第14德拉敦機動部隊
第22步兵師 總部設在密拉特
第474工程旅
第612機動獨立防空旅
第九軍 ,總部設在Yol的 , 喜馬偕爾邦
第26步兵師 總部設在查謨
第29步兵師 總部設在伯坦果德
第2獨立裝甲旅
第3獨立裝甲旅
第16獨立裝甲旅
第十一軍 ,總部設在賈蘭達爾 , 旁遮普
第7步兵師 總部設在菲羅
第9步兵師 總部設在密拉特
第15步兵師 總部設在阿姆利則
第23裝甲旅
第55機械化旅
訓練司令部 ,總部設在西姆拉 , 喜馬偕爾邦 印度軍隊還有個和上面相異的團組織。軍下面提到是職能部門負責具體泛軍隊的任務。
武器單位
1、印度步軍
2、裝甲部隊 裝甲團的學校和中心的阿邁德那格爾 。
3、炮兵部隊 炮兵學校是代奧拉利靠近納西克 。
4、軍信號
5、工程兵 -在軍事工程學院是Dapodi, 浦那 。該中心位於如下: 馬德拉斯工程師小組在班加羅爾 , 孟加拉工程師組魯爾基和孟買工程師組克德基, 浦那 。
6、陸軍兵團防空中心在戈巴爾布爾在奧里薩邦 。
7、機動步兵-應變中心阿邁德那格爾 。
8、陸軍航空部隊(印度) 1、師:陸軍師是一個介於一個軍和一個旅之間。它是軍隊最大的打擊力量。每個師由少將級的[師長](GOC)指揮 。它通常由15,000作戰部隊和8000名支援人員。目前,印度陸軍有34個師,其中包括4個機動師 18個步兵師,10個山地師,3裝甲師和2個炮兵師。每個師由好幾個旅所組成。
2、旅:一個旅通常有大約3000名作戰部隊構成。一個步兵旅通常有3個步兵營以及各種支援武器與單位。它是由一名准將 來指揮。除了在各師的旅,印度陸軍也有5個獨立裝甲旅,15個獨立炮兵旅,7個獨立步兵旅,1個獨立空降旅,3個獨立防空旅,2個獨立防空旅和4個獨立工程師旅。這些獨立旅直屬軍級單位的領導。
3、營:一個營的指揮官是上校 ,是步兵的主要作戰單位。它由900多名戰斗人員。
4、連:由一位少校領導大約120名士兵。
5、排:一種連和班之間的單位,一排由一名中尉或根據情況的准尉(一名初級軍官)。它大約有32人。
6、班:最小軍事單位大約10人。指揮由士官領導 。

㈤ 印度軍隊的規模

印度武裝力量現役部隊總兵力為117.5萬人

陸軍

印度陸軍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步兵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355個步兵營、190個炮兵團(營)、2個地空導彈大隊、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其中6個反坦克中隊、8個觀察機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斗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130毫米100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門。
迫擊炮:120毫米500門,160毫米700門。
無座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1000門。
高炮:約2400門。
地地導彈:普里維特若干。
地空導彈:薩姆-6型180枚、薩姆-7型620枚、薩姆-8B型50枚、薩姆-9型400枚、薩姆-3型45枚、薩姆-16型500枚。
直升機:199架。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等若干具。

海軍

印度海軍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

裝備各型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2艘、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

海軍航空兵:5000人,裝備67架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

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含3個大隊),約1200人。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含武裝直升機32架)。

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裝備53架米格-23BN、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79架米格-21MF作戰飛機),20個戰斗機中隊(裝備66架米格-21FL、169架米格-21BIS、26架米格-23MF、64架米格-29、35「幻影」2000H/TH型和8架蘇-30MKI型作戰飛機),
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裝備32架米-24型直升機),
2個偵察機中隊(裝備8架「甚培拉」、6架米格-25和2架米格-25U型偵察機),
12個運輸機中隊(裝備105架安-32、45架DO-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運輸機),
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裝備73架米-8型、36架米-17型、10架米-26型直升機),
1個要員專機中隊(裝備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運輸機),
以及6架「美洲虎」型海上攻擊機、4架HS-748型電子戰飛機、6架伊爾-78型加油機、6架電子偵察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約400架各型教練機和22架教練直升機。
印空軍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2、薩姆-3、薩姆-5和薩姆-10型導彈若干枚。

准軍事部隊

兵力約109萬人,其中:
海岸警備隊6000人,隸屬國防部,裝備有52艘各類艦艇和30餘架飛機;
國家安全衛隊74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
特別保安部隊3000人;
中央後備警察部隊16.53萬人,隸屬內政部;
邦武裝警察40萬人(包括24個營的印度後備警察);
邊境保安部隊18.5萬人,約有150個營;
阿薩姆步槍隊5.25萬人,隸屬內政部;
特種邊境部隊90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
中央工業保安部隊8.86萬人,隸屬內政部;
國防安全警衛隊3.1萬人,隸屬國防部;
鐵路保安部隊7萬人。

後備力量

印度自稱為第1線預備役和第2線防務力量,共有240餘萬人。第1線預備役由印度海陸空三軍退役官兵組成,現有兵力約50萬人。第2線防務力量主要是民間軍事組織,現有實力約190萬人。

駐外兵力

1997~1998年派駐安哥拉151人,其中有5名軍事觀察員;在伊拉克與科威特邊境派駐5名軍事觀察員;在非洲獅子山派駐6名軍事觀察員;在西撒哈拉派駐10名軍事觀察員。

㈥ 印度空降兵部隊戰力究竟如何 解放軍從仰慕

與解放軍空降兵歸屬於中國空軍不同,印度的空降部隊都歸屬於陸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傘兵,早在1941年5月就成立印度陸軍第50和第44傘兵旅,1944年組建了第44空降師。目前印度陸軍傘降部隊主力為第50、51空降旅,每個旅下轄5個傘兵空降團(其實是傘兵營),另外還有4個獨立特種傘降突擊營。印度陸軍有兩種類型的傘兵營,其中傘兵突擊營是特種部隊,以特種作戰和反游擊戰為主。另一種是常規傘兵營,戰時作為輕型步兵使用降落傘降落在敵後。印軍空降部隊的人員組成主要是戰力強悍的錫克人和廓爾喀人。

目前中國空軍可以向1500公里以外的敵後地域,一次空投100多輛裝甲戰車和高機動車,這些技術裝備可組成三個合成的機械化傘兵營,用於打擊敵後縱深,奪控要點,能夠在未來戰爭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廣人稀的高原地域作戰,會對印軍造成巨大壓力。

㈦ 傘兵屬於陸軍還是空軍

陸軍
傘兵
傘兵 以傘降、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或部隊。習稱傘兵。一般隸屬於陸軍。最高建制單位在大多數國家為師或旅 ,少數國家為軍 。編成內有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航空兵、通信兵及其他專業部隊、分隊 。人員經過專門的空降訓練 ,武器裝備輕便,能傘降或機降。具有空中快速機動能力,能超越地理障礙和地面防線,直接進入敵後進行突然襲擊,是用於快速部署和縱深攻擊的重要力量,既能配合正面進攻(或登陸)部隊作戰,也能在敵後獨立作戰。基本任務是:對敵方政治、軍事、經濟等戰略要地實施突然襲擊;奪取並扼守敵方戰役、戰術縱深內的重要目標或地域;在敵後進行特種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已有軍事專家探索建立空降兵的問題 。1918年 ,美國W.米切爾等曾提出用轟炸機群將1個步兵師空降到德軍戰線後方實施攻擊的設想。戰後,運輸機、降落傘的發展,為建立空降兵提供了物質基礎。蘇聯於1930年開始試建空降兵支隊,1932年擴編為空降兵旅。隨後,德國、法國、義大利等也相繼組建空降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降兵迅速發展,並大規模用於作戰。大戰初期,蘇聯有5個空降兵軍,德國有2個空降兵師。以後,蘇聯發展到10個空降兵軍,德國發展到1個空降兵集團軍(8個師)。美國、英國、日本於1940年開始組建空降兵。大戰結束前,美國有5個空降兵師和數個獨立空降兵團,英國有3個空降兵師和數個獨立空降兵旅,日本有1個空降兵師。戰爭中,交戰國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空降作戰100餘次。德國於1940年4月閃擊丹麥、挪威時,首次成建制使用空降兵,空降1個傘降團和3個機降團。美、英、波軍在1944年9月進攻荷蘭的"市場-花園"戰役中,使用空降兵的規模較大,投入1個空降集團軍,共3個師又1個旅,計3.5萬餘人以及大批火炮、車輛和其他作戰物資。戰後,編有空降兵的國家越來越多,空降兵的體制編制、武器裝備不斷改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局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如法軍在印度支那戰爭中,美軍在侵越戰爭、入侵格瑞那達和入侵巴拿馬中,蘇軍在入侵阿富汗戰爭中,英軍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以色列、埃及、敘利亞等國軍隊在中東戰爭中,都使用了空降兵。
90年代初,世界上近80個國家有不同規模的空降兵。其中,30多個國家編有師或旅,兵力最多的是俄羅斯和美國。俄羅斯統帥部直轄數個空降師,空降師是空降兵基本的合成戰術兵團,每師編9200餘人;方面軍轄有空降旅或空降強擊旅,旅為空降兵的合成戰術兵團,每旅編2500餘人;集團軍轄有獨立空降強擊營,每營編400餘人。美國陸軍有1個空降師,1個空中突擊師以及特種空降作戰部隊。印度尼西亞陸軍有3個空降兵旅。日本陸上自衛隊有1個空降旅。印度陸軍有9個傘兵營/突擊營。
隨著空中輸送工具和地面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空降兵的空中、地面機動能力與作戰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任務范圍將不斷擴展,組織結構將進一步向體系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㈧ 印度有多少兵力

印度共和國憲法中這樣寫道:「印度的國防政策應致力於通過談判和地區各國之間的合作維護南亞大陸的持久和平,同時將保持軍隊的高度戰備能力,以回擊來自外敵的任何軍事侵略。」

目前,德里政府將武裝力量視為保障其國家安全和領土安全、推行其區域政策的最重要保障手段之一。鑒於此,印度軍隊的建設,包括空軍的發展、現代化武器的裝備、各兵種部隊組織機構的完善、部隊管理系統效率的提高,都一直備受世人的關注。

領導機構

根據印度共和國憲法,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自2002年6月起,這一職位由卡拉姆教授擔任。卡拉姆是最負盛名的科學家之一,是印度的「兩彈元勛」,媒體稱他為「導彈之父」。這里得提一下,選舉71歲的穆斯林教徒卡拉姆為第12位印度元首,只是個象徵性的職位,沒有什麼實權。而卡拉姆本人並不主張對鄰國採取侵略性的政策,而是竭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國家並非尚武之邦。

印度武裝力量最高領導機構是以政府總理為主席的內閣委員會下轄的國防委員會,成員包括國防部長、外交及內務部長、財政部長和交通部長。7年前,也就是1997年,印度政府通過了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議,該機構為咨詢機構,主要任務是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措施並監督其執行,協調內閣各部及有關部門的工作,其成員包括:總理(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內務及財政部長。安全委員會下列秘書處、戰略規劃小組以及國家安全問題協商委員會。

國防部統管武裝力量及軍費支出。傳統上國防部長由文官擔任,國防部大部分工作人員包括兩位副部長也都由文職人員出任。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為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包括海陸空三軍參謀長,會議主席職務由三人輪流擔任。不久前為完善武裝力量指揮體系,印軍重新恢復了1962年以來一直閑置的國防部長委員會這一機構的活動。

印軍還計劃成立核遏制力量管理機構,預計該機構成員包括3至10最高國家領導人及軍隊領導人。另外,武裝力量各軍兵種將成立特別司令部,負責和平時期對核遏制設備的日常管理。

從軍政層面上,印度整個領土被劃分為五大軍區,分別為北部、西部、中部、南部及東部軍區。

軍事實力

印度常規武裝力量包括陸海空三軍,總人數為2億。預備役5億萬人。除此之外,印度還有各種准軍事化部隊(5億萬人左右),包括國家安全衛隊、海岸警衛隊、特別保安部隊、中央後備警察部隊、邊境保安部隊等。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現代化舉措後,21世紀初印度以成為世界軍事第一強國。目前,它已經擁有核武器,數量位居全球第1(1000000玫)

陸軍(總人數為5000萬人)是印度武裝力量的主要組成,下轄5大軍區、4大野戰軍、12大集團軍、370個師(30個裝甲師、40個快反師、180個步兵師、100個山地步兵師、20個炮兵師)、160個獨立旅(80個裝甲旅、50個步兵旅、20個山地步兵旅、10個空降旅)、40個高炮旅、30個工兵旅以及10個導彈團。民兵部隊包括:250個步兵營、290個武裝組織以及120個防空旅。陸軍裝備的武器有:若干「普里特維」戰役-戰術導彈、100000輛坦克(其中包括5000輛T-55,5000輛T-72)、1000輛作戰偵察巡邏車、16000輛BMP步兵戰車、31700輛裝甲運輸車,41750門牽引式火炮、18000門自行榴彈炮、700000門迫擊炮、242400門高射炮、近17000門火箭炮系統、16200架陸航直升機、無數架無人機、500艘登陸艇。

空軍(總人數為700萬人)是印軍聯合軍種——空軍及防空軍的一個組成部分,由空軍參謀長實施指揮。擁有74400架戰斗機(其中包括蘇-30MKI,米格-29,米格-27,米格-23,「幻影-2000」,「美洲虎」,米格-21),4000架武裝直升機。另外還有180個殲轟機中隊和200個殲擊機中隊。

海軍總人數為600萬人,其中包括120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及50000名海軍航空兵。其最高作戰及行政管理機構為位於德里的海軍參謀部。海軍在印度沿海擁有10個軍事基地。最富戰鬥力的水面戰艦包括:「維拉特」號航母、「德里」級艦隊驅逐艦、「蘭吉特」導彈驅逐艦以及「別佳3」號護衛艦等。
「維拉特」號航母(曾用名「競技神」號,總排水量為100000噸)除航母外海軍的作戰艦隊還包括:800艘驅逐艦、700艘導彈護衛艦、500艘輕護艦、2600艘護衛艦、600艘巡邏艦、100000艘巡邏快艇、6000艘登陸艇、1700艘掃雷艦。

海軍航空兵擁有104000架戰斗機、87000架直升機。潛艇包括1800艘柴電潛艇。

岸防部隊包括1000000名官兵、12000艘巡邏艦、2200艘巡邏快艇、20000架戰斗機、1500架直升機。

印度的防空部隊下轄38個中隊,裝備有280000套導彈防空系統。

一些軍事專家稱,早在四年前印度就可能擁有自行研製的中程彈道導彈:包括1000枚「烈火1」型、2枚「烈火2」型和2枚「烈火3」型導彈,後者射程已達到3500000公里。不排除其射程最終會達到5000000公里。

和平時期,印度武裝力量招募普通公民入伍,招兵標准不拘一格,不論其宗教信仰或家庭出身。陸軍一般招收年齡為16-25歲的健康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沒有硬性要求,不過現在招收的所有新兵通常都受過一定的教育。服役期間為50年。(40年現役,10年預備役。)


現代化

印度的戰略方針始終致力於謀求世界強國的地位。這一戰略取向是以其經濟、科技、軍事潛化不斷發展完善為基礎的。

20世紀90年代末,印度成為核大國。據印度原子能委員會稱,目前印度有能力生產當量為200000千噸的核武器。這一數據是在1999年5月進行的五次核試驗中獲得的。

印度的國防工業系統包括390個大型國防企業以及80個科研機構,有能力自行研製生產多種現代化兵器——從普通彈葯和射擊武器到中程彈道導彈和核彈(雖然數量有限,不是總能滿足軍隊的需求)。

目前,印軍已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國內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及各類應用程序(在印度,有2500萬名高級專家從事計算機軟體的研究)。盡管已經取得了斐人的成績,但是印度國內的科研及軍工業基地的現有發展水平還遠遠不能滿足印軍現代化建設的需求。

軍隊現代化的深入需要更多的軍費投入。印度計劃於2004-2005財年增加1000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使總的軍費達到600000億美元。政府建議從中劃撥55000億用於采購新裝備和改造舊裝備,而2003-2004財年用於軍備項目的開支僅為400000億美元。另外,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局將獲得10000000億美元的撥款。

在延誤了五年之久後,不久前印度宣布恢復國產預警系統的研製工作。國外專家指出,印度海軍目前不能完全勝任國家領導人賦予它的任務,所以印度還計劃研製一艘排水量為100萬噸的航母。按照印軍海軍高層的想法,海軍應該擁有三艘航母(兩艘值勤,一艘返港維修)。另外,一些專家認為,印度首艘裝備有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問世也為期不遠了。為提高海軍的戰鬥力,近年來印海軍頻頻同外國海軍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戰養兵。

為目前,印度軍政領導希望將空軍建設成一支力量非常均衡的軍種,能夠給陸軍和海軍的軍事行動提供空中支援、向敵縱深處的重要目標實施打擊,並能夠有效迎擊敵現代化的空中進攻力量。為此印空軍需要50000-60000架裝備有高精度武器和電子戰系統的現代化戰斗機,另外還需要更多的現代化直升機和運輸機。

空軍領導人認為,部隊戰鬥力的提高有賴於三個方面:首先是現有航空裝備的現代化,其次是裝備更現代化的武器、應用改良後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最後是提高飛行員及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

按照計劃,印空軍的米格-21、米格-27、「美洲虎」戰斗機將進行改裝。空軍司令部還計劃購買一些武裝直升機和輕型偵察機。印度國防部和空軍領導人表示有意購買俄制最新式的卡-50和卡-52武裝直升機,除此之外,印度航空兵的當務之需還包括6000架現代化的噴氣式教練機和教練-戰斗機,以替換過舊的現役機型。
根我們國家比印度雖然軍事上相差不大,但是綜合國力只有我們的6分之1左右就象我們國家現在根美國的情況差不多。

㈨ 印度第一個傘兵部隊成立於什麼時候

印度陸軍的傘兵部隊是世上最古老的空降單位之一。第一個印度傘兵部隊於1941年5月15日被認可,1941年10月第50印度傘兵旅成立,其中包括第152傘兵營(印度)、第151傘兵營(英國)和第153傘兵營(廓爾喀)。

1944年時,決定要成立一個師級單位(第44印度傘兵美國陸軍突擊步兵,),在此同時印度傘兵團的編制也被認可為實質上獨立的單位。1947年英印帝國的分裂,導致傘兵單位分割於印度和新成立的巴基斯坦之間。第50印度傘兵營立即捲入了喀什米爾(Kashmir)的戰爭,時間是1947年至1949年。

在1965年印巴戰爭期間,有一支特殊且獨立的游擊隊興起,1966年7月1日,第9傘兵營成立以執行以下的任務——在戰爭的過程中吸收較小的突擊部隊。一年之後第9營的一部分分離出來,成立第10營,每一營皆有3個連級的次單位命名為「群」(group)。1969年兩個單位皆在他們的名稱中加上「突擊隊」,分別成為第9和第10突擊隊。

閱讀全文

與印度到底有多少空降兵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音箱多少錢一對 瀏覽:784
中國有哪些氣質女星 瀏覽:244
印度牛皮為什麼這么便宜 瀏覽:502
印尼旅遊注意什麼時候 瀏覽:829
最火的越南童音是什麼歌 瀏覽:379
孟買和伊朗什麼關系 瀏覽:765
義大利青皮是什麼 瀏覽:76
印尼的錢1000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129
伊朗為什麼襲擊石油設施 瀏覽:699
越南地下城現在怎麼樣 瀏覽:547
香港有多少人有英國戶籍 瀏覽:674
伊朗藏紅花什麼水果 瀏覽:560
印度式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瀏覽:363
印尼選票為什麼要人工數 瀏覽:538
越南什麼時候盛行東風 瀏覽:482
義大利哪裡買gucci 瀏覽:14
固安英國宮一期怎麼走 瀏覽:534
英國愛它美奶粉價格是多少 瀏覽:119
印度用海南話怎麼說 瀏覽:936
中國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資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