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信的神有多少

印度信的神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12-09 19:45:34

『壹』 印度神廟主要信奉哪些神明

印度的神廟最主要是支提和毗訶羅。支提(Chaitya),原義是火葬的柴堆,泛指禮拜場所,在佛教建築中特指塔廟、祠堂或佛殿。其中最著名的是卡爾利(BuddhistChaitya,Karli)的支提窟。毗訶羅(Vihara)意思是休閑安居的園林,佛教建築指的是僧房、精舍和寺院。早期的支提和毗訶羅是木構建築。這種毗訶羅(僧院)主要包括一個正方庭院,圍著幾排僧房,它也許達三層,或更多層。院子中間是一座小庭堂,有石柱或木柱支撐。而遺存至今的多為仿木結構的岩鑿建築,稱作支提窟或毗訶羅窟。這種石窟建築常常位於峭壁上的岩穴中,是印度典型的建築類型。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大地的隱深處和神域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佛教的僧徒依山鑿窟,這些石窟往往是用來舉行宗教儀式的。

印度卡爾利支提窟

『貳』 印度信的神仙是什麼

梵天 是印度神話中世界萬物的創造者,他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盤古。印度神話認為,他從金蛋中破殼而出,蛋殼分為兩半,變成天和地。他又從自己的心、手、腳中生出十個兒子(也有說七個或二十一個),連妻子文藝女神也是從大拇指上生出來的。大梵天因此被稱為「生主」。他的子孫又分別生出天神、凡人、妖魔、禽獸以及宇宙間的萬物。 大梵天既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又是魔鬼、災難的製造者。因為它善惡不分,許多惡魔經常得到他的縱容,為害人世。大梵天長著四個頭,面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個頭象徵四部吠陀、四個種姓和四個時。他有四隻手,分別拿著「吠陀」經典、蓮花、匙子和念珠(或缽)。有時拿一個長柄琵琶,坐在蓮花寶座上或乘由七隻天鵝拉的車子。大梵天還兼管文藝和智慧。 因此又被稱為「智慧之神」。

『叄』 印度人信仰什麼

印度人主要還是信奉佛教。印度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國。他們的信仰也比較復雜,但主要還是信仰佛教。

『肆』 印度的神有哪些 梵天神主宰人類命運印度三大主神之一

印度是個極為信奉神明的國家,在印度,有著無數的寺廟,各人信奉的神明也大有不同,可以說印度是個集多種信仰於一體的國家。那麼在印度都有著哪些神呢?

印度的神有哪些

梵天神

梵天神是婆羅門教最高原理“梵”的神格化,是創造神,據說主宰著人類的命運。梵天神並沒有太過受到印度人的重視,這是因為他犯下了逆倫大罪,娶了自己的女兒智慧神薩拉斯瓦提為妻,這在印度是絕對不能容忍的罪名。

濕婆

濕婆是印度三大神之一,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濕婆象徵著昌盛和吉兆,同時又象徵著毀滅,是起死回生的神,不過一般來說還是被人視為“破壞神”。濕婆同時還是生殖之神,傳到中國之後,和藏教密宗當中的大歡喜菩薩相互影響,被人們塑造成了一面目猙獰和一美貌女子交合的形象。濕婆傳入日本之後,更是作為大黑天,成為日本武士和浪人的保護神。

毗濕奴

毗濕奴同樣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關於他的稱謂極多,有一千種以上,是印度教最崇拜的主神,稱其為守護神。在傳說當中,毗濕奴有著四隻手,分別持有不同的法寶,乘著金翅大鵬鳥,或者躺在巨蛇的身上。他的妻子吉祥天同樣備受人們崇拜。

吉祥天

吉祥天也就是拉克什密,是毗濕奴的妻子。最古老的神話當中,吉祥天和大梵天、俱毗羅等聯系在一起,她是佛教的護法天王,也是毗沙天王的妹妹,號稱“功德天王”。

釋迦

釋迦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佛教的創始人,歷史上真實的釋迦牟尼是印度北部小國的王子,之後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又被稱為大日如來。釋迦是佛教當中最為崇高的神。

『伍』 印度的宗教信仰里都有哪些神

三世佛:南無過去、現在、未來註:通常三世佛分橫三世佛與豎三世佛。

豎三世佛:
過去佛的燃燈上古佛,加上現在世的釋迦佛(原名:悉達多),以及未來世的彌勒佛

橫三世佛:
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薩,左立普賢菩薩;
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兩旁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左邊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佛,兩旁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
(因都有如來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這個名詞.西遊原著里,提及了南無過去現在未來佛,本書中稱之為三世佛。)

四大金剛: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昆侖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五方佛:
東方不動(身)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薩:
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靈吉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羅漢:
托塔羅漢、探手羅漢、過江羅漢、芭蕉羅漢、靜座羅漢、騎象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舉缽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開心羅漢、喜慶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伏虎羅漢、沉思羅漢、騎鹿羅漢、

十八伽藍
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

二十諸天:
日天(又名日宮天子)、大梵天、多聞天、金剛密跡、鬼子母神;
月天(又名月宮天子)、帝釋天、持國天、大自在天、摩利支天;
(大)辯才天、(大)功德天、增長天、散脂大將、婆竭龍王;
韋馱天(戰神塞犍陀)、堅牢地神、廣目天、菩提樹神、閻摩羅王。

其它:
金頂大仙、阿儺、伽葉。

婆羅門教諸神:
佛祖摩訶婆羅佛與婆羅三世佛(此四佛全部為虛構、以下人名為與如來有關的仙、人)

頻婆娑、阿羅藍、郁陀、提婆達多
主要大神:

大梵天、濕婆樓陀羅、雪山女神杜爾迦、群主婆羅八部(婆羅門天龍八部)-(婆羅八部為虛構)
印度創世諸神:
水神伐樓那、土神陀濕多、風神伐由、日神蘇里耶、天帝因陀羅道神普善、保護神毗濕奴、阿修羅:底提耶與檀那婆、火神婆由。

『陸』 印度所有的神

象頭神迦尼薩Ganesha是濕婆神(Shiva)與雪山女神(Parvati)之子,在印度,人們進行任何活動前均先禮拜象頭神迦尼薩,因為他是創生和破除障礙之神,他也協助信眾接近其他的神祗,世人相信迦尼薩帶來成功和幸福。印度教在舉行儀式之前、結婚、朝聖前、出遠門、拜師開學、開店都會敬拜迦尼薩,詩人也從他那裡得到靈感。他是印度的家庭守護神。

關於象頭神Ganesha的來歷有幾種版本,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說大自在天濕婆的太太婆婆諦(Parvati, 佩爾巴利? 雪山女神)婚後久無子息, 濕婆自己是破壞神, 也沒辦法, 只好叫老婆去拜託毗濕奴, 每日以鮮花, 果品, 珍寶, 黃金供養, 並飯婆羅門一千人, 持續一年, 並齋戒沐浴, 凝神壹志, 存想毗濕奴. 婆婆諦就在恆河邊舉行這種儀式. 有一天見到一個老婆羅門, 叫她回自己的屋裡, 就可以得到一個兒子. 羅門是克利斯那天 (Krishna) 化身, 他後來就變成婆婆諦的兒子, 叫做迦尼薩 (Ganesa) 婆婆諦得子, 諸神都來慶賀, 大家都搶著看嬰兒,只有土星神莎尼(Sani)低首垂目, 不敢看嬰兒一眼. 婆婆諦問其故, 莎尼回答說, 他以前一心虔禮毗濕奴,而疏於禮敬毗濕奴的太太,毗太太於是加以詛咒, 讓他不管目光看到誰誰就會死掉 (照攪海神話來看, 毗太太應該是吉祥天, 不過這么狠的詛咒看起來實在不大合吉祥天的形象, 不過 自古以來神都滿亂來的, 不予深究) , 為了避免發生不幸, 所以不敢看人, 更別說是三大神之一的兒子了. 婆婆諦聽了不以為意, 想說自己地位跟毗太太也是不相上下, 說不定還有跟毗太太較勁之意, 不惜拿孩子的小命開玩笑, 就硬逼土星神看她的兒子, 一看之下, 小孩當場身首分家, 頭飛回克利斯那天宮, 跟那化身為子的天神重新結合了. 心傷愛子慘死的濕婆神投地痛哭, 諸神也同樣哭泣, 毗濕奴眼看這禍事是自己的老婆惹出來的, 再加上自己身為守護生命的大神, 也不能不管, 就騎上了他的大鵬金翅鳥喀緱丹(Garuda),飛到普修薄波陀羅(Pushpabhadra)河邊, 找到一頭在睡覺的大象, 就把象頭砍了下來, 拿回來裝在死嬰的脖子上, 因此迦尼薩就成了象頭人身. 雖然變成象頭, 畢竟嬰兒死而復活, 婆婆諦為此舉行盛大的慶祝宴會, 只有倒霉的土星神被踢出諸神集團, 還遭到婆婆諦的詛咒, 變成跛腳, 真是有夠歹命.... 這個故事的版本尚有許多, 暫且不表. \"孔雀王\" 里有一段 \"地獄門\" , 里頭的大反派叫做 \"大聖歡喜天\" , 即為迦尼薩在密宗里的名字, 也是畫做象頭之形, \"孔雀王\" 的考據之謹慎令人肅然起敬.。

另一個傳說版本是說雪山神女在濕婆離家不在的日子裡,生下愛子迦尼薩。因為迦尼薩是神之子,出生後就長的十分高大強壯,有一天帕爾瓦蒂想洗澡,就讓兒子守在門外,不讓外人偷窺。不久濕婆神回家,見到有一個高大英俊的小夥子站在門口,誤以為老婆與人私通,醋意大發,非要闖進去找雪山神女說個明白,而迦尼薩則堅守母親的囑托,死活不肯讓老子進去。於是這對沒有見面的父子開打起來,濕婆氣怒之下,一刀砍下兒子的頭,迦尼薩立刻身首二處。

雪山神女聽見外面的吵架聲,趕出門來看時,正見丈夫砍下親生兒子的頭,於是痛哭失聲 ,此時濕婆才知道做錯了事,於是去求守護生命神毗濕奴。毗濕奴告訴濕婆神,明天太陽升起,按照他指引的線路,將見到的第一個生物的頭砍下,安裝在他兒子的脖子上,就可以使迦尼薩死而復活。濕婆依言上路,結果碰上第一個生物就是大象。(據說這頭可憐的大象也不是凡物的,正是印度教中「萬神之王」因陀羅的坐騎。)於是取下象頭,放在兒子的身上,因此迦尼薩就成了象頭人身。同時濕婆為了補償他的兒子,便命令所有的神都要全力幫助象頭神達成目標,從此只要有象頭神想要完成的願望,諸神就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他掃除一切障礙,於是象頭神就成了掃除障礙之神,受到眾多信徒的膜拜。

關於Ganesha的傳說,還有一件事情很有名,就是印度最偉大的經典之一《摩訶婆羅多》的創作經過。《摩訶婆羅多》是世界第一長詩,我們今天看到的印度神話,幾乎都包括在這一本巨著裡面。

傳說中作者在構思完整部書之後,不知如何把他寫下,只好求助於天神梵天。梵天指點他,可以找Ganesha幫忙,於是這部巨著就被整理記錄下來了。

印度的傳統,一切的榮耀都會歸屬於神明,這一類關於文字與智慧的事情,就是會歸類到Ganesha的管轄的。象頭神在亞洲地區流傳非常廣,神亦為佛教所接受,稱為大聖歡喜自在天、或歡喜天、聖天,為佛教的守護神。很多地區也把Ganesha當成財神,胖嘟嘟的樣子也的確喜氣洋洋。

關於大聖歡喜天的傳說還有一個是和觀音有關的。佛典《四部毗那夜迦法》中有一個「大聖歡喜天」的故事,大自在天(即顯婆神)的兒子,象頭人身,他性絡暴戾,所以又叫大荒神;觀音菩薩為了降伏他的荒暴,化身為一個女子去找他,他一見女子,欲心熾盛,欲擁抱其身,該女子拒絕說:「你想觸摸我的玉身,能為護持佛法不?依我護法後,能莫作障礙不?」他回答說:「我依緣今後全隨你。」於是毗那夜達女含笑接受他的擁抱性合,得到了他的歡心,從而把他調伏到佛教中來,因此皆大歡喜,得名「大聖歡喜天」。

在日本,Ganesha被認為是財神,或夫婦圓滿之神。

在泰國,是「象頭神財天」。

在西藏密宗,紅象頭王財神,或稱為紅財神。

在印度他更是一般商店供奉的神。

『柒』 印度信仰什麼宗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眾超過人口的82%,也就是說多達8億以上的人口信奉該教。印度教由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0世紀的婆羅門教發展而來。印度教是多神教。據說,印度教的神有3.33億之多 。印度教經典繁多,教義十分繁雜,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論,也有一些無神論的思想。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地位僅次於印度教,信奉者約有1 .2億左右,公元8世紀前後由阿拉伯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卧兒帝國時期,伊斯蘭教在印度得到迅速發展,並被定為國教,作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工具,伊斯蘭教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過2000萬,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外信眾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傳,基督教於公元1世紀時就已傳到印度。

4,錫克教

錫克教是在伊斯蘭教影響下經過改革的一個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個反對種姓的支派,是對婆羅門統治和教義的一種反叛,後來又在反對穆斯林的統治中形成了軍事力量。它的產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方面的影響,可以說是兩大文化融合的產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誕生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達毗羅衛王國(今屬尼泊爾),由始祖釋迦牟尼於公元前6世紀創立的。佛教在印度曾獲很大發展,一度近乎普及整個次大陸。

6,耆那教

耆那教創立時間與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紀前後。它是當時反對婆羅門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後分裂為天衣派(裸體)和白衣派,中世紀時得到廣泛傳播,一直保存至現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勝利者,是該教傳說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稱號。

(7)印度信的神有多少擴展閱讀:

國家環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發祥地之一。直到現代,絕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篤信宗教。宗教與印度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深入到印度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是工廠,還是學校,從幾歲、十幾歲的兒童,到幾十歲的老翁,他們同你交談之間,一定會問「你信什麼教?」當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時,許多人甚至青年學生都會感到驚奇,和不可思議。

在印度,可以說處處有神廟,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區,街上的行人路過一座神廟,便會停下來,轉身跨進廟門,舉手擊幾下吊著的小銅鍾,然後在一個容器里放一些錢,接著雙手合十,閉上眼睛,祈禱片刻。之後再繼續趕路。

前邊若再遇到一座神廟,又會重復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廟內或路邊的廟中,總有不少信徒赤腳盤腿席地而坐,全神貫注地聽祭司向他們講述各種神話故事。

由於印度是個宗教盛行的國家,宗教在人們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來,宗教至關重要,認為沒有宗教就沒有生活,這種思想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此,人們信仰宗教,按宗教教義行事。絕大多數人從早到晚,從生到死,一舉一動,無不與宗教聯系起來。

『捌』 印度有什麼神

什麼毛都有,太陽神都有。牛鬼蛇神都有。

印度本來就是精神與宗教的起源之國,貧窮的地方,精神的力量就強大,富有的地方,精神與智慧的力量就弱,過度的依賴虛妄的外物,最終都不會有好死。

『玖』 印度信仰什麼神

(1)梵天(Brahman)∶系婆羅門教之最高原理『梵』的神格化。為創造神,主宰人類的命運。由於此神娶自己的女兒智慧神薩拉斯瓦提(Sarasvati,即辯才天女)為妻,犯下逆倫大罪,故未受到印度人的重視。其聖地僅有亞日米爾一處。

(2)毗濕奴(Vis!n!u)∶印度教徒最崇拜的主神,為守護神。據說此神有四隻手,分持輪寶(象徵圓周的無限時間)、弓箭、法螺(象徵無所不在的虛空之聲音)、蓮花與仙杖(象徵摧毀一切仇敵的力量),乘金翅大鵬鳥或躺在巨蛇身上。常作豬、人獅、烏龜、侏儒、魚、羅摩、持斧羅摩、黑天、佛陀、伽爾基等化身。其妻拉克修米(Lakshmi,吉祥天)亦受到廣大的崇敬。

(3)濕婆(S/iva)∶為世界的破壞者與重建者,常以各種不同的性格、名稱展現自己。如在神話中,或為鬼靈之主,管理死者的時限;或為生育之神,以男性生殖器為其象徵;或為偉大的苦行者;或為舞神。此外,濕婆也是學術、藝術及思想的保護者。其妻波婆蒂(Parva-ti)則掌理戀愛和夫妻關系。由於與丈夫一樣,可化作多種形式,故有帕爾瓦蒂(雪山女神)、杜爾伽(難近母)、伽里(時母)、沙克蒂(性力女神)、烏瑪、提維等別名。

『拾』 印度有多少個神

佛教中的護法諸神,天龍八部。天龍八部又叫"八部眾",是佛教八類天神。 天眾(天王) 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世神)、帝釋天(原為雷雨神兼戰神)、多聞天、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皆屬於天眾。 龍眾(龍王) 梵語稱為那迦,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在佛經里,龍擁有大量的珠寶,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護眾生界。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闥婆 是香神或樂神。原為婆羅門教崇拜的群神,據稱是侍奉帝釋天而司奏伎樂之神。乾闥婆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徵。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態豐滿,飄帶飛揚,凌空飄盪,極為優美。在古印度神話中,他們屬於半神,熟諳並揭示上天的奧秘和聖理,被視為太陽光焰的化身。相傳,他們為天神備制蘇摩酒。(乾闥婆在神話中就是帝釋天的樂師,而且與蘇摩極有淵源)
阿修羅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慾,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丑惡的怪物。據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斗不休。因為是與天神對立的最高惡魔,被逐出天界,居於彌盧山洞窟中,曾多次與天神惡戰,但皆處於劣勢。

迦樓羅 金翅鳥。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眾鳥之王。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

緊那羅 歌神。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摩喉羅迦 大蟒神

蘇摩 古印度神話中的酒神,蘇摩"原為一種蔓草,取其莖在水中浸泡後以石榨取黃汁,經羊毛篩過濾,再以水稀釋,加入牛乳、麥粉攪勻,發酵後釀成蘇摩酒。印度神話中常以此酒祭神。在《梨俱吠陀》中稱蘇摩酒為天神之甘露,可賦予飲用者超自然之力或永生之力。在史詩中,蘇摩掌管祭祀、苦行、星座、葯草,是該四項的保護神

帝釋天 帝釋天又稱"帝釋"、"天帝釋",梵文音譯為"釋迦提桓因陀羅"。其中,"釋迦"的意思是"能",是其姓;"提桓"意為"天";"因陀羅"意為"帝";合起來即是"能天帝"、"天帝"。帝釋原為古印度吠陀神話中的一位大神。 吠陀神話是印度上古神話,主要保存於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梨俱吠陀》中。帝釋是《梨俱吠陀》中的主神,稱他統治一切,被尊為"世界大王"。但是,吠陀神祗被佛教吸收之後,身份和神性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成了佛教護法神,地位比原來低了許多。 帝釋成為佛教護法神之後,被安排作了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居住在須彌山頂之善見城。須彌山本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是一座巨大無比的金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日月星辰賴以轉動的軸心。此說法亦為佛教所沿用。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的居所,四方又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山頂上有座天宮「善見",即帝釋所居。須彌山的四面山腰為四天王天,住著四大天王,周圍又有七香海、七金山,再外環繞著鹹海,鹹海四周即四大部洲。 帝釋天當上欲界忉利天眾神之王,王宮的設備自然極其富麗堂皇,他身邊的侍女也多不勝數。帝釋天是天上和人間的道德維護者。如果天神違犯天規,他便予以懲罰;要是人間出現暴君,他也會去除暴安良。 在佛教神話中,帝釋天最重要的職責是保護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其形象頭戴寶冠,身上裝飾種種瓔珞,手持杖或杵。在中國寺廟里,帝釋多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

吉祥天 吉祥天女,即大功德天。本為婆羅門教、印度教所信奉之神。後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梵文音譯"摩訶室利","摩訶"意為"大","室利"有二義:功德和吉祥。合起來即"大功德"、"大吉祥"。 吉祥天女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吉祥女神、幸福女神。佛教傳說她是毗沙門天王之妹,因毗沙門兼任婆羅門的財神,所以她也是財富女神。又稱她功德圓滿,並有大功德於眾,故還是位大功德神。吉祥天女長得十分漂亮,所以又是一位美麗女神。 有的印度神話說她是在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坐於蓮上手持蓮花出世,所以又?quot;乳海之女"的名字。有的神話則把她說成是三大神之一"救世者"毗濕奴的夫人。 吉祥天女在中國寺廟中,形象端莊美麗,後妃裝束,兩只手(或四隻手),一手持蓮花,一手灑金錢,有兩只白象伴護,這是吉祥的象徵。她的坐騎除蓮花之外,還有金翅鳥和貓頭鷹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恐怕是佛教國家裡名氣最大的神將,他們四位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 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話傳說和古印度教中關於"天"的種種說法,提出"三界說"。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在三界?quot;輪回"不已。三界中欲界為最低一界,人類社會居此界,地獄、餓鬼、畜生居此界,諸天神亦居此界。不過,天神住在此界天上,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離人世最近。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處。 佛經說,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須彌山山腰,那裡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山峰,稱須彌四寶山,"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瑪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務是各護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說的須彌山四方的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故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quot;多羅吒"是梵文的音譯,意譯"持國","持國"的意思就是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他是主樂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既然同為樂神,那麼乾闥婆王是持國天也就不奇怪了)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譯,意譯"增長"。"增長"指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一龍。"毗留博叉"意譯"廣目",即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他為群龍領袖,故手持一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意譯即"多聞",比喻福、德之名聞於四方。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保護人民財富。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他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財天,在印度古神話中既是北方的守護神,又是財富之神,故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

羅剎 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暴惡"、"可畏"。原是印度神話中的惡魔,乃是人類之敵。羅剎性情暴戾,喜歡在夜間活動,時常出沒於墳地。常會化作種種形象,殘害人命。羅剎有男女之分,男羅剎膚色黝黑、朱發、綠眼,一副鬼相;女羅剎,又名羅剎女,則是絕色美女。據傳說,羅剎和夜叉一起生於大梵天之足。(所以和夜叉是兄弟吧)

多摩羅 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據《羅摩衍那》所述,為達剎波舍波提的16個女兒之一,仙人迦葉波娶她為妻,生有5女。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印度信的神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藝術服裝哪裡好 瀏覽:389
中國如何更新外國的游戲 瀏覽:227
伊朗幣怎麼轉到迪拜 瀏覽:621
印尼實木傢具怎麼樣 瀏覽:443
印尼支持什麼手機卡 瀏覽:659
fica義大利語什麼意思 瀏覽:728
印尼的工作簽證有什麼要求 瀏覽:672
越南人一天消費多少錢 瀏覽:648
伊朗油價漲多少 瀏覽:10
中國哪個省市手機賣得最多 瀏覽:249
沙特與伊朗哪個國家大 瀏覽:754
中國移動如何辦理不限流 瀏覽:65
伊朗後院巨響怎麼回事 瀏覽:863
義大利面的煮法怎麼做 瀏覽:236
中國人口最多是哪個縣城 瀏覽:536
印尼和尼泊爾金剛我什麼區別 瀏覽:27
伊朗人生氣該怎麼安慰 瀏覽:771
印尼語怎麼說口語 瀏覽:664
印度為什麼生產鴉片 瀏覽:619
美國駐伊朗軍隊有多少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