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恆河古城
恆河,相傳發源於西藏阿里的神山崗仁波齊,河水流經印度中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瓦拉納西。瓦拉納西是一座聖城,是印度教徒的朝聖之地,然而,卻又有那麼幾座清真寺,擠滿了虔誠的穆斯林。作為聖地,各地的印度教徒從四面八方過來朝聖,其中儀式便是恆河凈身。幾千年來,印度教徒一直沿襲著恆河凈身的傳統。印度教信仰三大神,梵天、毗濕奴、濕婆。三大神之外,還有幾萬個神靈。蛇、猴、牛,象,各種動物,都被作為神靈崇拜。除此之外,還崇拜代表生殖的林伽和尤尼。印度教如今在東南亞也有不少信徒,我去過柬埔寨暹粒,見到不少印度教寺廟和印度教徒,吳哥窟及眾多古寺廟還遺留著不少林伽和尤尼的遺跡。印度教的前身為婆羅門教,婆羅門教是古代雅利安人創造的宗教,源於古代雅利安人的祭祀儀式和吠陀。吠陀是宗教儀式當中的禱告文和贊美詩,吠陀從初始的原始祭祀到後來集合了宗教思想、哲學思想和文學,成為古印度的宗教哲學和文學的基礎。吠陀沒有文字記載,甚至古印度的歷史也沒有文字記載。吠陀和歷史的傳續通過口口相傳,一代傳一代。婆羅門教的祭祀們早期一直創造吠陀,到後來創造的足夠多了,其中一些好的吠陀被保存了下來,成為固定的吠集,祭祀的時候祭師只需選擇其中的吠陀進行祭祀和祈禱。
清晨時分,我從客棧出來,穿過幾條巷道,拐過一處破舊的土墩,來到一處開闊處,恆河展現在眼前。河水與遠處的天空交相輝映,天河一色。恆河的這一邊緊靠居民區,河岸上建築鱗次櫛比,底下的台階鋪向河灘,我沿著台階走下去,河邊是一段很長的路,一眼望不到盡頭。路上每隔一段設一處Gate-碼頭門。河岸上房屋的朝向都面向恆河,其中不乏聲勢浩大的建築,顏色各異,還有很多宏大的城堡,這是英治時期印度各地封建諸侯王建造的。作為一座古聖城,歷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封建領主曾在瓦拉納西建了城堡,這些城堡大多矗立在恆河邊上,使得如今恆河邊上的建築美輪美奐。一位身材苗條的婦女,穿著一身紅綠相間的鮮艷紗麗,全身濕漉漉的從河裡走上來,她剛在河裡沐浴完。台階上坐著一位皮膚黝黑的男子,兩只溫順的綿羊在他身邊走動。又見各色人等,牛羊,千奇百怪的建築,滿滿一幅異國風情。河上有很多小舟,有些是渡河的,有些是遊船。河裡很多人沐浴。小孩從台階上跳入河裡,僧侶在河裡祈禱。人們在河裡洗澡、刷牙、洗臉、洗頭發,婦女在洗衣服。邊上一排人在河邊排的整整齊齊的理發。有一個很小的孩子,哭著被媽媽抱在河裡沐浴。所有景緻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苦行僧。長長的頭發,臉和上身塗了白粉,脖子上掛了一竄竄佛珠、神像、瑪瑙。一些僧侶盤腿而坐,巋然不動。河岸一處,整齊的擺著十幾張像床一樣的攤位,床上撐著遮陽傘,攤主給信徒做一些簡單的儀式。走到另一處地方,一群小孩在玩耍,我走到孩子中間,幾個孩子好奇的眼神獃獃的望著我這個外國人。
清晨過後,人越來越多,遊客、小販、苦行僧,牧師,恆河邊上好不熱鬧。我沿著一處寬闊的台階走上去,兩邊五顏六色的建築,我穿過一處小小的菜市場,到了古城區。街上行人熙熙攘攘,男人大多穿的是僧袍,頭上裹著冒巾,那冒巾的樣式,跟新疆出土的壁畫上描繪的兩千年前西域印歐人戴的冒巾一模一樣。街上的女人若不是穿著僧袍的,便穿紗麗,額頭上點了一個圓點。馬路邊上,坐著一群僧徒在化緣,她們並不主動的乞討。路邊的房屋鱗次櫛比,大多比較陳舊,五顏六色。馬路是水泥鋪就,有點破舊,路邊不少水溝。街上商鋪林立,出售紗麗、絲綢布料、神龕、神像,琳琅滿目的祭祀用具。還有小吃攤,說不出名稱的印度小吃。
街上很多印度教徒,他們來自印度各地。但讓人驚詫的是,偶爾會遇到一些穆斯林。古城的生活古老而緩慢,街上走著,忽見路人都朝一處天空望去,幾個年輕在屋頂,用竹竿向前擺動,原來有一隻大鳥卡在屋頂交叉的電線上,他們用竹竿去救那隻鳥,最後成功救了大鳥,放飛了。
古城遍布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寺廟佛塔,不過大多已經不具備實際用途,只有少數的寺廟還在使用。其中一座較大的寺廟,香火鼎盛,擠滿了教徒,需要排隊進去,隊伍傍邊還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守著。另一座寺廟,廟里矗立塔,塔頂用黃金壘砌。金頂寺廟的傍邊,竟然有一座清真寺,很多穆斯林在朝拜,瓦拉納西名副其實是一座宗教包容的聖城。逛過幾處寺廟,竄進了附近的巷道,身邊一群人們抬著屍體一路吆喝著小跑過去。屍體躺在木板上面,上面裹著金色的褥子。我沿著他們的路線,走到恆河邊的聖壇,前方飄來一陣陣焦味,聖壇用於舉行喪葬儀式。聖壇附近堆了一地高高的木堆,這些木材是用來燒屍體的。喪葬儀式過後,人們把屍體抬到河灘火葬堆里焚燒。除了焚燒人的屍體,還有牛的屍體。焚燒完過後,遺骸掃進恆河裡。焚屍的火稱為聖火。恆河邊上有多處聖壇,大概都聚在某一個范圍之內。兩千年來,這樣的喪葬儀式一直進行著,人們習以為常。焚藏堆附近的河域,印度教徒若無其事的沐浴。對於恆河的骯臟,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屍體殘骸仍進了河裡,很骯臟。事實上,屍體焚燒過後變成有機物,在水裡是魚類生物的食料,加上恆河是流動的活水,殘余物並不會堆積在一處。而且,河裡沒有垃圾,沒有塑膠袋、塑膠罐等不分解的垃圾,因此恆河並不臟。 火葬儀式是開放的,不少遊客就近觀看,有一些印度人走到火堆中間,甚至如果你願意,可以走到屍體旁邊駐足欣賞。好奇如我,也只挺著膽子從焚燒場邊上繞了過去。焚燒場附近有一座古塔建在了河灘上,基座浸在水裡,古塔看起來像是一座寺廟遺址的一部分,可能寺廟毀壞了,剩下古塔。古塔構造奇特,由一座座小小的塔狀結構組成,每個小塔都雕刻有花紋,建築圖案、形象老虎的壁雕,還有完整的動物雕塑,只是看不出是何種動物。塔對面的岸上有一處遺址,一座長方形的坑,坑沿鋪了台階,看起來像是舉行某種宗教儀式的場所。其實,河岸上的有很多大大小小寺廟,有一些還在用,一些已經荒廢。這些大大小小的寺廟,與房屋建在一起,感覺像嵌在建築里。有一些建築的牆面比較大,都畫上了宗教圖畫,甚至是連環畫,印度教的神、佛、圖騰,宗教儀式。傍晚時分,我又返回古城曲伸縱橫的巷道里,無意中又走到一座廢棄的印度教寺廟,廟里有一座精雕細刻的古塔,塔看起來宏大,塔面雕刻了上萬尊神像。整座寺廟很破,裡面的牆體搖搖欲墜,但這座塔完好無損。幾個住在寺廟傍邊的孩子,跟著我進了寺廟,其中有個小孩英語很好,還主動跟我聊天。夜幕降臨,我走出巷道,回到恆河邊,河岸路燈明亮,一處碼頭在舉行一種夾雜宗教的表演節目,聚集了很多人,我擠不進去,遠遠的看見台上載歌載舞,節目完了。有人拿著蠟台故意給遊人做一些宗教儀式,借機收費。我慢慢步行回客棧,欣賞著恆河夜色。路上見一外國女子獨自一人,脫了鞋悠閑的坐在河邊台階處寫東西,想必是游記之類的。 走回客棧,見對面的餐館聚了一些西方人在喝酒聊天。經過了一整天的游盪,腦海里帶著一幅幅異國風情畫面回房休息。
第二天起了大早,喝了杯印度奶茶,隨後到恆河邊上漫步。見一家開放式的花園餐吧,餐吧在地勢高處,有一視野開闊的露台。我點了杯拿鐵,20多元,在這算事比較高的消費。露台一張桌上坐著一位年輕美女,打扮很精緻,皮膚白皙。有一種說法:長的白一些的印度人是屬於高種姓的,低種姓的一般都比較黑,我無法印證。然而我在瓦拉納西所見,印度人的膚色大多非常黑,從膚色上來說,不亞於非洲黑人。但就五官和輪廓而言,誠然與黑人不同人種。如今的印度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雅利安人屬於印歐人種。距今三四千年前,雅利安人的一支從中亞地區遷徙往印度次大陸,直到恆河流域,具體位置在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在印度的北部,印度南部的印度河流域,依然住著土族印度人。古印度的地域范圍要比現在大得多,包括如今的巴基斯坦、印度、孟買和尼泊爾。英國人統治後期,印巴才分離成兩個國家。印歐人的另一支遷往伊朗高原,稱為波斯人,建立了強大的波斯帝國。雅利安人和中亞波斯人是同宗。古代雅利安人操印歐伊朗語,印歐伊朗語是一個大的語種,包括今天的英語、拉丁語、印度語和阿拉伯語。有一位語言學教授,舉了個例子證明印度語和英語是同宗的。我們平時都會說一句古印度語,阿彌陀佛,印度語為」amitaf」 , 意思是無量壽佛。a是前綴,代表不可可度量,類似英文的atypical,acentric. mi意思是量度、測量,對應英文的measure,measuable. 雅利安人後來侵佔了印度次大陸,成為了統治階層,為了統治印度原始部族,發明了婆羅門教,並建立了種姓制度,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種姓制度一直沿襲至今。婆羅門教演變為印度教,印度教衍生出佛教和耆那教。
餐吧露台,右前方稍遠處的河灘上有一位印度苦行僧,看起來像是位長者,白發稀疏,辮子及腰,下頷長長的白須,赤裸著上身,下身披了一條僧褲。見他雙手舉天,做著古老的祈禱儀式。露台的左側有一棟建築物,很大的陽台,一群人在陽台上練現代瑜伽。我在餐吧一邊悠閑的喝著咖啡,一邊計劃接下來的行程,並在印度鐵路官網定了車票,原來外國人可以直接在官網訂車票,不需要經過某寶的代理,省卻了手續費。印度的火車單獨設立外國人車票,屬於高價票,買不到普通車票的時候,可以買外國人車票。印度人口眾多,火車是印度人主要出行的交通工具,因此買不到普通票的情況很正常,但外國人車票是預留的,通常都能買到。當天下午離開瓦拉納西,由於趕時間,幾乎在古城迂迴曲折的窄巷裡迷路,好不容易走出大路。路口外停放了很多突突,一個人把我引到一部突突,這人不是司機,好像是突突「代理人」。這一路古城到火車站的突突之旅,讓我真切的好體驗了一把印度交通狀況。主幹道擠滿了汽車、突突、單車、行人,人們毫無相讓,互相擁擠。眼看無法挪動,司機突然擠向一條小巷,司機誠然是本地人。繞道了小路,又遇到擁擠,繼續繞道。司機一路上開的極快,完全不顧巷子的行人和小孩。更有甚事,一條巷子竟然被邊上人家塔了個大大的帳篷,也不知道干什麼用,硬生生的佔了道,只留了一點空間給行人通過。饒經了無數羊腸小道,眼看勝利出逃,卻遇到路口一家零食店准備更換門口的路燈,眼睜睜的看著兩個工人慢悠悠的架梯子、更換路燈、收梯子,活生生沒把我氣暈。這一路的見聞,讓我體驗了印度人深入骨髓的不抗爭精神。幾千年來,印度人大多時候都是被統治階層,古波斯人、希臘馬基頓的亞歷山大、阿富汗的穆斯林直至後來的英國人,都曾在印度歷史上扮演著統治者角色。印度人虔誠的宗教信仰追求內在世界,心甘情願被統治。總之外族人統治的是外在世界,統治不了內心世界。
⑵ 雲南驚現世界最大體型的牛——印度野牛,印度野牛能不能馴化雜交呢
在我們國家,牛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動物,牛科動物也很多,不過牛在中國人心中還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動物,牛皮和牛奶都是人們喜歡吃的食物。牛不僅是人類理想中的家畜,還是理想的畜產品,它既可以製作牛油和牛奶也可以做精飼料。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成分,特別值得大家去品嘗。印度野牛也稱黑牛、安格斯牛、公牛等。印度人主要把印度人養大是因為印度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在印度也有野牛,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野生牲畜,由於後來引種到中國以後才成為家畜。
印度野牛雖然很兇猛,但是也不是很好管理,特別是進入夏天,印度野牛特別喜歡在農田裡活動,因為在夏季,天氣炎熱,這很容易引起它們的中暑。而在冬季時間長一些,因為溫度比較低,而且又沒有人為管理,它比較喜歡在夜晚活動。它們主要以吃草為主,特別是在夏季草料短缺的時候。它們一般會吃上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吃上飼料。印度野羊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數量最多的鳥類之一,它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了。
印度對野牛的馴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印度人馴化野生的野牛,但是效果不是很好,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對野生的野牛進行捕獵。第二階段:野生的野牛開始逐漸向人靠攏,而且有了自己的意識。第三階段:雖然野生的野牛仍然沒有辦法被馴化了,但是印度人卻能夠將他們馴化成為動物。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印度人不懂得馴化野生的野牛,而且對於人工飼養野牛還缺少經驗。比如一頭牛隻能養三個月到四個月左右,如果長到一歲,就很難再適應飼養環境了。當然了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還不如自己飼養一頭牛苗來得好。
⑶ 印度動物很多嗎有什麼特有動物
去過幾次,動物很多,特有動物沒見過。印度人對動物的感情,很大成分是出於宗教的原因。有印度教派相信輪回轉世一說,他們認為下輩子有可能轉世成動物,例如豬馬牛羊等等。也有一些人認為,動物是有情感的,如果人吃了動物以後,動物身上的情感會傳到人的身上,所以他們也因此而選擇吃素。印度也並非沒有動物傳播的疾病。據印度衛生部數據顯示,近三個月以來,印度總共有4382例感染H1N1病毒,其中已有490人死亡。但是並沒有看到印度人有太大的恐慌,除做好醫療衛生防疫工作之外,只能是聽天由命。
⑷ 中國哪些地方是牛羊養殖大省
青海是中國的一個省,省內就沒有省了,多數叫「自治州」。
青海牛羊養殖最多的是玉樹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下來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⑸ 看你知道他們都在哪裡
蜂鳥之鄉: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位於西印度群島中小安的列斯群島的東南端,由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及附近的幾個小島組成。特立尼達島隔帕里亞灣與委內瑞拉海岸相望,在地理上屬南美大陸的延伸部分。島上從北到南聳立著3道平行的東西向山脈,其中阿里波山的海拔高度在940米以上,為境內最高點。該島多蜂鳥,素稱"蜂鳥之鄉"。多巴哥島主要山嶺為特立尼達島北部山脈的延伸部分,最高點為576米。島上多河流和沼澤。
煙草之鄉:素有煙草之鄉之稱的雲南省玉溪市
飛魚之國:該島國位於西印度群島最東端。為一珊瑚島,近海亦多珊瑚礁。沿海是飛魚活躍的地方。故巴貝多被稱為「飛魚之國」和「珊瑚之國」。
糖罐:古巴位於美洲中部加勒比海西北端,是西印度洋上最大的島國,由16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擁有無數天然良港和海灣,素有「百港之國」的美稱。古巴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尤其是甘蔗歷來為國家經濟的支柱,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糖產量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出口糖最多的國家,被人們稱為「世界糖罐」、「世界上最甜的國家」。
赤道之國:厄瓜多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北與哥倫比亞毗連,東南與秘魯接壤,西臨太平洋。海岸線長930公里。赤道橫貫國境北部(國名即西班牙語「赤道」之意)。
太陽子孫的國度---秘魯
銅礦之國---尚比亞,被稱為「銅礦之國」或「銅國」的尚比亞共和國.
咖啡之國:應該是巴西,全世界最大咖啡生產國
遍地牛羊的國家——烏拉圭
楓樹之國:加拿大境內多楓樹、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
仙人掌之國:在世界上,有1000多種仙人掌,在墨西哥就可找到500來種,其中還有200多種是墨西哥特有的,墨西哥堪稱仙人掌之國。橫貫墨西哥全境的馬德雷山脈,幾乎是仙人掌的世界。墨西哥流傳著一句諺語:「哪裡有仙人掌,那裡就能生存。」在它的國旗、國徽以及貨幣上都畫有仙人掌。所以,墨西哥一向被譽為「仙人掌之國」。
火山國——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群島不僅多山,而且還多火山、活火山。
美洲花園:哥斯大黎加,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地峽,北緯10度;西經84度。東臨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有著1290千米的海岸線(東岸加勒比海212千米,西岸太平洋1016千米)。 哥斯大黎加北部與尼加拉瓜接壤(邊境線長309千米),東南偏南與巴拿馬接壤(邊境線長639千米)。總共有51100平方公里,其中領土50660平方公里,領海440平方公里,比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州稍小,相當於愛爾蘭。 哥斯大黎加地形是:海岸邊是平原,而中部被崎嶇的高山所隔絕。該國宣布其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領海為12海里。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還有一部分是新熱帶。
美國,美利堅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幾乎橫跨整個北美洲大陸,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四。它的領土還包括北極邊緣的阿拉斯加以及遠在太平洋赤道地區的夏威夷。美國廣大土地上包含各種自然景觀。從佛羅里達溫暖的海灘到阿拉斯加寒冷的北國地帶;從中西部平坦廣闊的大草原到終年為冰雪覆蓋的落磯山脈,其中尤其享譽全球的是壯觀的大峽谷、偉大的密西西比河,及聲如雷鳴的尼加拉大瀑布。
香料島:世界上有4個地方叫"香料島":亞洲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班達群島,加勒比海的島國格瑞那達,非洲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的桑給巴爾群島。
玫瑰之國:保加利亞有「玫瑰之國」的雅稱
國中之國: 世界上有4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之國」。
地處非洲南部的賴索托王國,位於南非共和國境內,國土介於南非共和國的奧蘭治自由邦省、納塔爾省和開普省之間。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21萬。19世紀初,巴蘇陀人在英舒一世的領導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1966年10月4日宣告獨立,以巴蘇陀人原居住的地方,而命名為「賴索托」(巴蘇陀語「低地」的意思)。
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東北部的聖馬利諾共和國,四周為義大利領土所環繞,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2萬多,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據傳,公元4世紀初,有一個名叫馬力諾的石匠,為逃避宗教和封建主的迫害,從現在克羅埃西亞的達爾馬提亞群島逃到這里,他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並勸說異教徒信奉基督教,以後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並尊奉他為「聖者」,並於公元301年在山區成立了「聖馬利諾」公社。1263年制訂了共和國法規,正式建立了共和國,並仍以其創始人「聖馬利諾」的名字為國名和首都名。
地處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內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0.44平方公里,居民以天主教僧侶為主,全境僅2000多人,而擁有「國籍」的約1000人。雖然國家很小,但它是羅馬教廷所在地,是世界各國天主教會的行政和精神領導中心。國中的聖彼得大教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是世界宗教信徒和旅遊者所想往的地方。有趣的是,這個世界著名的天主教中心,雖然設施齊全,宮院、教堂、圖書館、郵政局、電台、科學院一應俱全,卻唯獨沒有理發店,所以,一般人理發就必須走出國門。
摩納哥公國位於歐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國包圍,南面瀕臨地中海。邊境線長4.5公里,海岸線長5.16公里。地形狹長,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最窄處僅200米。境內多丘陵,平均海拔不足500米。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夏季乾燥涼爽,冬季潮濕溫暖。年均氣溫為16℃,年均降水量為500-600毫米。
郵票之國———列支敦斯登
花卉之國: 荷蘭有「花卉之國」、「鬱金香之國」的美譽,鬱金香被譽為國花。
鋼鐵之國——盧森堡 盧森堡是西歐國家。同法國、比利時和聯邦德國為鄰。
紅土之國:有「鋼鐵之國」、「歐洲的綠色心臟」、「紅士國」、「袖珍國」等美稱。貸幣為盧森堡法郎。 盧森堡是歐洲古老的國家,境內鐵礦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古特蘭平原的「紅土區」,土質含鐵量高,土呈褐紅色,因此被稱為「紅土國」。
千湖之國: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有「千島之國」的美稱,與之相媲美的是有「千湖之國」稱號的北歐國家芬蘭。
漁業之國——冰島 冰島是歐洲西北、大西洋北部島國。該國國民經濟以漁業為主。輸出的魚產品占出口收入的70%以上;工業主要是魚產品加工、食品工業等。因此,冰島有「漁業之國」之稱。
半夜太陽國——挪威. 該國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部。挪威國土的三分之一左右處於 北極圈內,因此,在夏季的時候,有一段「永晝期」,即每天24小時都是白天,沒有黑夜。 故人們稱之為「半夜太陽國」。
世界花園:有兩個國家被稱為世界花園國家: 瑞士「世界花園國家」、 世界花園-新加坡
鍾表之國:有「鍾表之國」美譽的是瑞士. 很久以來,瑞士就和高質量的鍾表製作聯系在一起。鍾表工業是瑞士的第三大出口產業,僅次於化學和工程工業。
金融之國----瑞士
歐洲十字路口:瑞士位於歐洲西部,歷來被稱為歐洲十字路口,被秀麗的阿爾卑斯山所包圍,具有仙境般的美景,同時匯集了歐洲各國文化,有著「小歐洲」之美譽。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位於愛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 一個是國家,一個是城市
鱷魚之鄉:辛巴威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簡稱辛巴威,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部.面積39.08萬平方公里,人口888萬。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英語為官方語言,當地人講肖納語和馬塔菜語。首都哈拉雷(Harare)。
辛巴威一詞,在當地肖納語中是「石頭城」或「石屋」的意思。辛巴威有「陽光城」、「花園城」、「花樹城」、南部非洲的「糧倉」之稱。又因其河流中多有鱷魚出沒,以出產優質鱷魚皮而聞名全球。故又稱為「鱷魚之鄉」。
水鄉之國:馬拉維的湖泊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5%。湖周圍峰巒重疊、景色秀麗。其原名為「尼亞薩蘭」,意即「廣闊的水面」。馬拉維有「水鄉之國」之稱。
腰果之國:莫三比克 腰果之鄉。莫三比克記者提問時,他提到該國是「腰果之國」。
牛的國度:波札那 牛的國度
黑人的土地:南非的正式名稱是南非共和國。它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北部與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史瓦濟蘭諸國交界,東、南、西三面則分別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抱。南非的全國總面積約為122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大約長達3000公里。南非作為國家的名稱,得名於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即位於非洲大陸的南部。在當地人的口中,它被稱為「阿扎尼亞」。「阿扎尼亞」一詞源於阿拉伯語,意為「黑人的土地」。由於盛產鑽石,它是舉世聞名的「鑽石之國」。繞經南非海域的好望角航線,是溝通東西方的海上要道。
南非瑞士:盧安達 千丘之國、非洲的瑞士、常春之國 (南非: 波札那,哈博羅內,賴索托,馬塞盧,納米比亞,溫得和克,南非,布隆方丹、開普敦、比勒陀里亞,史瓦濟蘭,姆巴巴內,沒有盧安達,是你寫錯別稱了)
斯威士人的土地:史瓦濟蘭:斯威士,即竿或棍之意。斯威士人的國家。
太平原:暫未找到,有可能是你寫錯了
印度洋上的小大陸:距今八萬六千年前,一塊陸地突然浮起,轉眼之中在印度洋上形成大陸。約一年之後,巨大的大陸雷姆利亞完全顯現。 非洲南部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地橋」——雷姆利亞大陸。一塊以往從未見過的巨大陸塊自海中浮現。它是一塊東西三干五百公里、南北四千七百公里的菱形大陸。這塊大陸終於長出茂盛的草木,成為肥沃的土地。雷姆利亞的大陸名稱,是從過去米特拉姆的首都拉米特演變而成。雷姆利亞大陸沉沒後,原來的民族經過亞洲,移居到歐洲,殘留下來的人們在惡劣的條件下逐漸退化。此後,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的居民的祖先相繼來到這里,與雷姆利亞大陸的居民融合。 後來根據印度洋底部地形最為復雜的西北部馬斯卡林海域進行鑽孔地質調查結果顯示,這一帶海底下沉了一千幾百米,而這是在數千萬年的地質年代裡發生的。如果按照板塊結構理論來看,喜馬拉雅山與印度洋是由於共同的成因形成,即印度板塊向正北方向移動約5000公里,與亞洲板塊相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而最近地質學家對印度洋海底地殼勘探結果表明這一帶地殼活動頻繁,有些部分持續下沉,有些部分在不斷增長。那麼,這些緩慢不斷的變化是否可以作為雷姆里亞大陸曾經存在的一個有力證據?
海椰之鄉——塞席爾
香料群島:香料群島(亦稱東印度群島)是公元十五世紀前後歐洲國家對東南亞盛產香辣料的島嶼的泛名。它說明了當時歐洲人對東方香辣料的渴求,也是導致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展開的其中一個原因。
綠色的海岬:暫未找到,有可能是你寫錯了
橄欖之邦:以"橄欖之邦"著稱的突尼西亞,地處非洲中部,北和東瀕臨地中海,隔 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相望.首都突尼西亞
月亮國:葛摩伊斯蘭聯邦共和國 Union of the Comoros國名釋義: 阿拉伯語意為「月亮」別 稱: 月亮國、香島
赤足國:Ethiopia (衣索比亞):The Barefoot Country (赤足國) 所以衣索比亞既是赤足國
木材國:軟木之國——葡萄牙
畜牧國:草地畜牧王國——紐西蘭
沙漠國:「沙漠國」——茅利塔尼亞
蝴蝶國:蝴蝶之國——巴拿馬 巴拿馬位於中美洲南部,南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該國奇花異草,競相爭艷,招來許多色彩斑斕的蝴蝶,有「蝴蝶之國」之稱。
佛教國:不丹國是佛教國、小乘佛教國……緬甸
橡膠國: 泰、印、馬三國橡膠總產量佔世界橡膠總產量80%
高山國:尼泊爾是名副其實的山國,山多地少人口多,雖是農業國,但旅遊業卻是尼泊爾重要的經濟支柱。高山王國――尼泊爾
⑹ 中國什麼地方羊、牛最多!
最數內蒙古,不僅多、還好吃,而且是全國出了名的
如錫林郭勒草原的蘇尼特羊肉、四子王旗草原的羊肉、由其是鄂爾多斯的羊是吃野生沙蔥長大的,一點膳味沒有,肥而不膩,那真叫香
⑺ 介紹一下牛拉
牛
部首: 牜 部首筆畫: 04 總筆畫: 04
漢語拼音:niú
英語單詞:cattle;moggy;moo-cow;ox;
(1)
象形。在甲骨文中的「牛」字,中間一豎表示牛面,上面兩豎加彎表牛角,下面兩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屬或近緣屬的成員。哺乳動物,體型粗壯,角中空,由頭骨向兩側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車。中國產的以黃牛、水牛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說文》
坤為子母牛。――《易·說卦》
牛也用來形容人
純離為牛。――《左傳·昭公五年》
東鄰殺牛。――《禮記·坊記》
牛曰太牢。――《大戴禮記·曾子天圓》
牛田牧田。――《周禮·載師》。司農注:「牛田以養公家之牛。」
風吹草低見牛羊。――《樂府詩集·敕勒歌》
系向牛頭充炭直。――唐·白居易《賣炭翁》
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聊齋志異·促織》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編輯本段]二、動物
草食性反芻家畜。哺乳綱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 (Bovidae)牛屬(Bos)和水牛屬(Bubalus)家畜的總稱。具多種用途:肉和乳可供食用,皮屬工業原料;牛還可提供役力和為農業生產提供等。
牛屬包括4個種:
①普通牛(Bos taurus)。分布較廣,頭數最多,如各種、兼用牛、中國以役用為主的以及日本的和牛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最為密切。
② (B.indicus),亦稱駝峰牛。耐熱、抗蜱,是印度和非洲等熱帶地區特有的牛種。
③(B.run-niens)。毛長過膝,耐寒耐苦,適應高山地區空氣稀薄的生態條件,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獨特畜種,所產奶、肉、皮、毛,是當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資源。
④野牛 (Bison),如美洲野牛(B.bison)(圖1[美洲野牛])、歐洲野牛(B.bonasus)等。可與牛屬中的普通牛種雜交,產生雜交優勢和為培育新品種提供有用基因。
水牛屬中的 (Bubalus bubalus)是水稻地區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則兼作乳用。
世界上牛頭數最多的國家是印度,1984年有牛18220萬頭(其中水牛6200萬頭)。以下依次為巴西 13302萬頭(其中水牛72萬頭);蘇聯 11988.8萬頭(其中水牛33萬頭);美國 11404萬頭;中國7808萬頭(其中水牛1900萬頭,氂牛約1300萬頭)。印度養牛頭數雖多,但由於宗教習俗等原因,生產性能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