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農業與印度農業相比,哪個更發達
印度耕地數量比中國多,日照和雨水比中國充沛。印度水稻一年三熟,其農作物亦盛產。這個國家發展農業的各項自然條件,都比中國優越。然而,印度農業遠不能和中國相比。
中國水稻和小麥的產量比印度高出將近50%,水果產量也是其產量三倍。從絕對農業人口數量看,印度超過中國,不過在主要農產品指標看,印度都不如中國。印度農業最發達的地區是西北邊境的旁遮普邦,不過其平均產量,只能和中國普通農業省的平均水平相當。
印度有傳統優勢的領域,比如棉花,堪稱印度最具代表性的農業產出,其生產能力也不如中國。相當長時期內,中國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產國。直到2015年以後,中國國內儲棉過量,主動大量削減棉產量,頭號棉花生產國的座椅,才由印度人來坐。至於茶葉生產,就更不用說了。今天的中國,是世界頭號茶葉生產大國。
印度人口和中國相當,農業人口比中國多,農業自然條件比中國好。為什麼印度農業不如中國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水利能力不如中國。印度農業水熱條件優越,不過真正要組織生產,卻需要復雜的灌溉系統。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集中,需要蓄水和引水工程。傳統印度是一個分裂鬆散的國家,缺乏治水傳統——這說明傳統印度的農業水平低。一直到英國人治理印度,才大規模修建水利工程,並在近代超過中國。中國人有興修水利的傳統,一旦國家安定,往往就要治水,大興灌溉,農業生產的基礎能力一直很強,超過印度的底子很厚。
第二,印度工業化水平低。現代農業水平之高低,由工業水平決定。工業水平高,使用化肥和機械化的能力高,對人力依賴就低。工業和服務業是農業生產的延長鏈條,這鏈條越長,延長得越遠,其創造的生產力再反哺農業,將極大提高農業生產率。
中國是製造強國,還是信息化大國,這對農業的現代化改造很有力。單單一項農葯化肥,就依賴於工業系統,並對農業有相當大的拉動作用。反觀印度,農業基本停留在人力時代。印度牛很尊貴,疏於參加農業生產(當然也不是全部),這也極大抑制印度農業發展。印度農業化肥的使用,也遠不如中國。要記住,使用化肥農葯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它是解決吃飯問題的最大功臣。
第三,印度市場化水平比中國低。所謂市場化,指農業人口的自由遷徙,轉農為工;資本可以進入農業領域;外國農產品進入本國。即各個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
中國農業在這些方面雖有不足,但也做得不錯。單單一項農業人口轉移,就解放大量人力資源,這為農業生率提高引入其他要素,創造了極好條件。中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不是說中國人養不活自己,而是希望引入國外更便宜的糧食,從而優化國內糧食生產結構。落後體系不被淘汰,農業就難發展。
相比起來,印度農業的市場化水平就低得多。印度特色的種姓制度,限制了農業人口自由遷徙——雖說這種限制越來越少,但在傳統印度農村,傳統的限制仍不可忽視。印度政府對農業實行保護政策,既給予補貼,也對農產品進口有較多限制。印度社會有強大的農會勢力,這是中國所沒有的。
印度經濟比中國落後,原因是印度長期施行計劃經濟,國有經濟,其改革開放的施行要到1992年以後才開始,且阻力比中國大。印度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其實不如中國,這是他們農業落後的主要原因。
2. 印度有什麼特產
印度有什麼特產
印度有什麼特產?古老迷人的印度,一直是許多人的采購天堂,印度工藝水平高、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饒,各種產品琳琅滿目,價格低廉,常教人一逛就很難收手,究竟到印度要怎麼買?買什麼?才會物超所值呢?讓旅遊網我為您介紹一下印度的特產吧。
特產一:大吉嶺紅茶
大吉嶺紅茶最主要特色就是含有麝香葡萄風味,但是隨著氣候條件、採摘期和製作功夫不同,茶葉質量與氣味也會有所差異。一般來說,以每年4~5月間採摘的春茶為上品。
大吉嶺紅茶,產於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當地年均溫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溫差大,谷地里常年彌漫雲霧,是孕育此茶獨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號茶品質最優,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大吉嶺紅茶擁有高昂的身價。三、四月的.一號茶多為青綠色,二號茶為金黃。其湯色橙黃,氣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帶有葡萄香,口感細致柔和。大吉嶺紅茶最適合清飲,但因為茶葉較大,需稍久燜(約5分鍾)使茶葉盡舒,才能得其味。下午茶及進食口味生的盛餐後,最宜飲此茶。
大吉嶺紅茶的產量較低,在印度茶葉總量中只佔(96.2萬噸)2%左右,依海拔高分布83個茶園。茶葉分四季採摘,3月—4月為初摘茶,5月—6月為次摘茶,7月—8月是雨季茶,9月—10月為秋季茶。初摘茶如同中國的明前茶,被視為珍品;次摘茶香氣好滋味更顯著,這兩種茶都很受消費者青睞。
SFTGFOP 是(SUPER) FINE TIPPY FLOWERY ORANGE PEKOE 的英文縮寫,是大吉嶺紅茶中的最高級。PEKOE(白毫茶)這個英文字實際上是中文,閩南話PEHHO(白毫),此足以證明甜菜兄說的正山小種是世界紅茶的祖宗。
特產二:香料
香料是一種魔法,讓食物充滿生動的表情,也開啟了人們的味覺深度,是許多印度日常食物的靈魂;在中國,香料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與喜愛。印度這個主要的香料植物產地,讓您在品嘗各種香料的同時,對於它們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並讓您了解關於它們獨特的用途,以及相關的傳統歷史與文化。
特產三:黃銅製品
印度人也像中國人一樣喜歡喝茶。有所不同的是中國人喜歡用陶瓷、紫砂器皿來喝茶;印度人則喜歡用黃銅容器。
據說,印度人喝茶都是煮茶,還要加入奶、糖等,用黃銅可以帶出這種茶的獨特香氣。
特產四:喀什米爾披肩與地毯
克什米爾地區的地毯、披肩等,都是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克什米爾地毯有毛織與絲織兩種,色澤柔和淡雅,充滿蒙兀兒風格植物花卉。以喜瑪拉雅山野生小羊的毛,所製成的帕須米納披肩,質感細膩,深受時裝界喜愛。
特產五:傢具
印度北部流行檀木製作的傢具、木盒、鏡框、扇子、雕像;而克什米爾地區則取材胡桃木,上面刻劃有光滑的花葉圖案。兩種傢具的非常精美,很有印度的異域風情,頗有些神秘的色彩。有一點值得注意,注意古董傢具的出口是有限制的,買之前先要問清楚店家。
特產六:首飾
印度的女性都喜歡戴首飾點綴自己,只要碰上大型的節日,你就可以看到你就可以看到婀娜多姿、華麗動人的印度女性。戴上印度的首飾等於為自己蒙上一種清清的紗,那種神秘的美會偷偷的向外釋放。印度的首飾並不貴,可以放心的選購,而且品種很多,有寶石、銀飾、項鏈、戒指、手鐲、腳煉等。
特產七:藝術品
印度的藝術品包括雕塑、繪畫等,很值得選購。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產生了燦爛的文明,其中他的藝術更是璀璨無比、光芒四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些藝術品的宗教色彩都很濃重。同樣,購買時也要注意自己購買的是否是古董,必須問清楚以免出境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3. 印度物產豐富還是中國物產豐富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蘊藏量的煤炭(中國排第三),其他主要的自然資源還有鐵礦、錳、雲母等,但是開發錄都很低都只佔總量的15%左右,開采技術落後,開采成本高,所以在世界范圍內他主要出口媒和雲母。
中國物產不解釋,中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佔世界總量的12%,居世界第3位。
沒有可比性
4. 印度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1、印度優先發展服務業的原因一個國家的經濟構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就是工業,主要是製造業;最後一個是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在工業革命以前都是農業為主的,工業革命後才開始有工業和製造業,而歷史上的大國幾乎都是工業強國,荷蘭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貿易立國的,這是算是服務業,優先發展工業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農業人口的轉換問題,隨後就會迎來城鎮化,城鎮化的提升帶來的是服務業的需求,這是之前很多國家走過的老路,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國內的消費能力較低,無法自行消化工業生產能力,只能出口給其他的國家,利用出口的優勢來發展過來的工業/製造業,中國走的是這樣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從1991年開始「改革開放」後實施市場經濟的政策,但是在經濟的發展策略上是優先發展服務產業的,製造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其中個中原因有多種,印度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間是聯邦的體制,要發展製造業就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但是因為中央協調的能力較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統一協調能力,導致基礎建設停滯不前。沒有基礎建設,製造業就難有大的發展。
還因為宗教信仰,比如種姓制度,導致人口的流動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就業的一個基礎,製造業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業市場是自由交換的。土地的私有化也為工業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合約談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難做統一的徵收和規劃,私人之間的談判成本太高,盡管現在印度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進展依然緩慢。
2、印度的農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比重印度的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中國的農業佔GDP的比重曾經是同樣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總體而言印度的農業比重還在中國之上,印度最高的時候曾經達到了42.8%的比重,這是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了。不過整體來看,農業所佔的比重是逐漸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這個比重已經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點下降了28個百分點,這個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製造業增加值只有40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雖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絕對值還是非常低,大概是相當於中國20年前的水平。印度單靠服務業的發展是無法解決貧困問題的,發展製造業是唯一的出路。
5. 印度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1、【服務業】
佔印度GDP55.1%。主要部門有貿易服務、金融服務、運輸、通信和信息服務業等。2007/2008財年增長約為10%。2006年印度軟體服務業產值約396億美元,其中出口314億美。
2、【旅遊業】
旅遊業因其良好的社會和創匯效益被印政府列為發展重點,該產業已成為主要創匯部門和重要的就業創造部門。
旅遊業直接提供約5190萬個就業崗位。2006年訪印外國遊客人數約為443萬,比上年增長14.2%,創匯約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6%。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3、【交通運輸】
鐵路是最大的國營部門,是印主要運輸手段。鐵路部門實行單獨預算,每年與中央財政預算一起提交議會討論通過。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貨運和客運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世界第17位。
(5)印度什麼產出最高擴展閱讀:
支柱產業原則:
1、突出重點原則
「大而全」、「小而全」,觀望、攀比,這是我國區域經濟中常見的一種小生產習氣,是區域間產業結構雷同、生產效率低下、重復發展、惡性競爭的根源。
市場競爭最根本的是資源市場和產品市場的競爭,一個地區不可能所有產業都同樣具有競爭優勢,因此在支柱產業的選擇中必須堅持有所不為,突出重點的原則。
選擇一、二個具有確定優勢的產業作為突破口,形成「支柱」;再圍繞「支柱」培養一批重點產業,形成支柱產業群,支撐整個區域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2、技術開發原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支柱產業必須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科技含量和發展潛力,因為科學技術水平是產品的產量、質量及實現升級換代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還有利於節約能源,降低成本,保護環境,並且有助於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延長支柱產業的生命周期。
只有源源不斷地將新的科學技術注入支柱產業,才能使其適應市場變化,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達到投資成本利潤最大化。
3、扶持培育原則
支柱產業發展、壯大的「原動力」是市場作用,但並不等於作為市場宏觀調控主體的政府可以放手不管,「無為而治」。政府必須採取相應的調節、引導措施以補救市場本身的缺陷,促進支柱產業形成規模,優化結構。
尤其在我國,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市場本身的盲目性和滯後性,市場信息的屏蔽以及政治、軍事和各種非經濟因素影響客觀存在,政府更有必要通過產業政策的規范作用和行政干預來引導支柱產業發展;實施有利於支柱產業發展的投資政策來擴大和改善投資、融資機制。
加強能源、交通和信息等基礎產業建設,改善基礎設施,保證生產正常運行;擴大外貿經營自主權,鼓勵企業向境外發展,盡快形成跨國大集團和公司。
6. 印度尼西亞是最大的什麼生產國
2012年,印尼棕櫚油產量達到285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
印尼氣候濕潤多雨,日照充足,農作物生長周期短,主要經濟作物有棕櫚油、橡膠、咖啡、可可。印尼森林覆蓋率為54.25%,達10 000 000 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熱帶森林國家,全國有3000萬人依靠林業維持生計;膠合板、紙槳、紙張出口在印尼的出 口產品中占很大份額,其中藤條出口佔世界80-90%的份額。
棕櫚油是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並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
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東南亞和非洲作為棕櫚油的主要出產區,產量約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奈及利亞是世界前三大生產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棕櫚油消費量每年約為600萬噸,占市場總量的20%。
7. 印度哪些方面在世界領先
印度在葯品研發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還有軟體領技術行業也是處於領先的,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軟體工程師都是印度人,印度的電影業也在世界上也是領先排名的。
第一次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就是印度。其它的國家很多是花了幾年的時間,經歷過幾次失敗後才成功的,而印度一次就成功了。印度國家的文明是世界第二古老文明。
8. 印度人吃的米飯,又長又大,產量究竟如何
印度人吃的米飯又長又大,跟我們中國的大米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印度大米又被稱之為印度香米,從口感和外形與中國大米有很大的區別。雖然印度香米的口感比中國大米要好一些,但它的產量與是無法與中國大米相比的,雖然印度大米的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它的產量在在各類品種的大米中排名是非常低的。
印度大米的品種比較少,主要以印度香米為主。而中國的大米不僅從產量還是從品種,都遠遠大於印度的大米。中國大米的品種主要有東北稻花香大米、東北長粒米、雲南元陽哈尼梯田紅米等等。每種大米的產量都比印度大米高,但是與印度大米不同的是,中國大米比較軟糯香甜,而印度大米粘性比較低,所以煮成米飯之後,粒粒分明,特別適合用來炒飯。所以從口感這方面來說,印度大米的口感是比中國大米要好一些。在大米產量這方面來看,我國自從袁隆平先生研究出雜交水稻之後,大米的產量在世界上都遙遙領先。
9. 印度有什麼特產
印度特產--服飾:工藝精湛的紗麗、披肩&木手鐲
克什米爾手工繪畫木手鐲,帶有濃郁的地區特點,用色大膽華麗,又不失天然花草紋飾的自然和諧。全部由國外帶回,是自戴、送友人的好禮物。
印度神油神奇功效,讓男人重回20歲
印度神油溯源於印度教HINDUISM,該教於佛教興盛以後為反對佛教而起的印度宗教之正統派,教中所奉之神有:開發神;破壞神等。教民皆崇拜女神,以為各男神之配偶。
印度特產大吉嶺紅茶,送長輩上司倍兒有面子
大吉嶺紅茶,產於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其產量較低,在印度茶葉總量中只佔(96.2萬噸)2%左右,依海拔高分布83個茶園。
印度有什麼特產值得購買?
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實在是購物天堂。印度工藝水準高、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饒,各種產品琳琅滿目,價格低廉,下面就來為大家推薦幾樣。
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印度喀什米爾地毯
喀什米爾地區的地毯、披肩等,是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喀什米爾地毯有毛織與絲織兩種,色澤柔和淡雅,充滿蒙兀兒風格植物花卉。以喜瑪拉雅山野生小羊的毛,所製成的帕須米納披肩,質感細膩,深受時裝界喜愛。
印度名茶:大吉嶺紅茶
最近幾年,全球開始颳起印度風,人們開始關注這個神秘古老的東方大國。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堪稱為購物天堂。現在我們就來介紹印度最具特色的產品吧!
印度拉茶 香料印度茶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印度拉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立頓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後放入馬薩拉調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
印度老山檀: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的美譽
檀香木屬熱帶樹種,主要出產於印度的東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南部等東南亞地區,在澳大利亞、斐濟等濕熱地區也有一定的產量。印度老山出產的檀香品質優良,所以被稱為老山檀。而澳大利亞、印尼等地...
印度特產:印度棗 棗仔
毛葉棗(又稱印度棗、台灣青棗)屬鼠楊科棗屬果樹,因其產於印度,故名印度棗,又因其果形酷似蘋果,因而毛葉棗又名「熱帶小蘋果」。
印度香米:Basmati俗稱巴斯馬蒂香米
Basmati是一種比泰國香米更昂貴的著名香稻品種,栽培歷史悠久,米粒細長,外觀透明,帶有一股濃郁的堅果般香氣;黏性低,口感干硬,易於消化,煮成米飯後,米粒會增長2-3倍。在中東,巴斯馬蒂香米是普通稻米的3-5倍...
印度旅遊必買特色物品-印度玉(東陵石)
印度玉又稱為東陵石(Aventurine)為含鉻雲母的油綠石英岩,其色很美;但現今人們則推而廣泛,把地殼里一切色澤艷麗、質地緻密堅韌的石英岩或次生石英統稱為「東陵石」。
印度旅遊必買手工藝品-印度彩繪花瓶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及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個性創意和古典的擺件傢具裝飾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為適應擴大市場需求,印度適時發展它的彩繪工藝,從此撩開了彩繪裝飾的神秘面沙,現在發展到了裝飾工藝品上。
印度旅遊必買手工藝品-印度手工掛毯
生活中旅遊已是人們放鬆心情的一種的方式,而旅遊免不了購買物品或特產作為紀念品,如果去印度旅遊必買的當屬它的手工藝品了。印度手工藝品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其手工藝品的品質優良、種類繁多,讓購買者目不暇...
金奈瑪特選茶-拉丁文名(Gymnema sylvestre )
印度很早以前就是糖尿病大國,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組織一批醫師來到印度考察糖尿病情況,在靠近印度西北部的某個部落里,醫師們驚奇地發現:這個部落的土著人們糖尿病發病率很低,更為神奇的是幾乎沒有並發症...
印度披肩 肩帶或肩部裝飾品
坐落在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爾山谷曾被世人描繪成地球上的天堂,由於它遠離印度盛夏的酷熱,幾百年來,莫卧兒王朝的帝王們、英殖民統治者、遠方遊客以及印度的新婚夫婦,都視它為人類的樂土。在這里,著名的克什米爾...
印度特產—木雕菩薩
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堪稱為購物天堂。在印度首都德里,可以買到來自各邦各省的特產和手工藝品,品質較產地優良,價格也未定比產地貴。
印度沉香之極品奇楠沉香佛珠
印度沉水白奇楠,沉香中的極品非奇楠沉香莫屬。越南芽庄已難覓蹤跡的絕好沉香,非機緣而不可得之物。印度沉香顯得尤為珍貴。其油脂含量極高,珠面油潤膩滑,甜涼香醇之味悠然飄渺,令人心曠神怡。比浮水白奇楠,...
別樣風情之印度紗麗特色
通常我們提到印度的衣服,人們馬上說:印度有紗麗,印度的紗麗非常好看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據傳,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
吉祥如意的象徵-印度金鏈花
金鏈花樹(Gold Chain Tree),印度人稱為阿瑪達斯(Amaltas),通常叫做印度阿勃勒(Indiala burnum),又因花瓣掉落時,隨風翻飛,如細雨般飄落而得名為黃金雨(Golden shower),別稱婆羅門皂莢、長果子樹.
10. 印度有什麼特產
1、印度香米
印度香米產於印度北部地區,以細長的形狀(至少7.1毫米長)和濃郁的香味而聞名。印度香米屬於秈米的一種,外觀細長、透明度高。煮熟後的印度香米,長度是生米的2-3倍,米飯較干、松,粘性低。因此印度香米適合用於炒飯或者是米飯沙拉。
2、大吉嶺紅茶
大吉嶺紅茶,產於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當地年均溫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溫差大,谷地里常年彌漫雲霧,是孕育此茶獨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號茶品質最優,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
3、魔鬼椒
印度魔鬼椒又稱「斷魂椒」,產於印度東部。曾在2007年2月吉尼斯評選中被認定為目前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品種。
4、阿薩姆紅茶
阿薩姆紅茶是產於印度東北部的茶葉,茶葉外形細扁,色呈深褐;湯色深紅稍褐,帶有淡淡的麥芽香、玫瑰香,滋味濃,屬烈茶。
5、紗麗
紗麗 是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婦女的一種傳統服裝,是一種用絲綢為主要材料製作而成的衣服。
「紗麗」在早期並不是很普及,只在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上才會出現,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逐漸成為了婦女們日常生活中的尋常裝束,如今更以最具有印度傳統特色而晉升為印度服飾文化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