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航空 好不好
乘坐印度航空的飛機的話,建議還是選擇其他航空的飛機,我覺得你會受不了印度飛機裡面的味道,印度人喜歡吃咖喱食物,所以體味很大。飛機裡面的味道也會很大,所以建議乘坐其他航空飛機。
『貳』 印度推出造假90萬元的飛機,為何飛機造價如此廉價
我們都坐過飛機,而且飛機的速度是比較快的,可能一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到達你的目的地,所以說火車是比不了飛機的。印度推出造價90萬元的飛機,飛機造價如此廉價,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以及飛機的安全性不怎麼樣造成的。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想一想,廉價的東西未必不好,就像飛機一樣,他不光廉價,而且性能以及相應的設備都是比較好的,這就好比我們買東西要有比較卓越的眼光。『叄』 世界上哪個國家製造飛機質量最安全好
你說的飛機這個太寬泛,准確來說,商用飛機,例如客機,歐美的波音和空客普遍質量都比較好比較安全(除了歐美其他國家生產數量總體並不太多,不好比較),但是美國波音最近的波音737 MAX被確認是存在設計缺陷,有很大安全風險,已經被全世界停飛了。至於軍用飛機,說實話,本身就是技術保密狀態,而且連F-22/F-35這樣頂級的飛機都有安全隱患,可以說空軍飛行員每一次都是在用生命飛行(很多國家空軍飛行員有寫遺書的慣例),還有一類就是民用飛機,例如消防、農業、森林等專用飛機和直升機,這個很難按照國家分,還是按照公司分,有些公司產品是真不錯。
『肆』 多次墜機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真的那麼差勁嗎
說起印度墜機,就不能不說印度墜機背後的印度斯坦公司。印度斯坦公司是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印度國內的王牌企業。該公司不僅製造了印度第一架戰斗機,還曾仿製過蘇聯的米格21和蘇30戰斗機。近年來,印度斯坦公司還正致力於承包他國航空業務,比如波音客機零件生產、阿帕奇直升機的組裝。可以說,斯坦公司不僅不差勁,而且還是亞洲排名前列的軍工企業。
圖為印度國產直升機
飛行員的錯誤操作,南亞惡劣的濕熱環境都對飛機這種精密航空器造成了挑戰。不止印度、印度尼西亞其實也面臨著環境所帶來的飛行器墜毀事件,只是相對於印度,媒體曝光度較低罷了。
綜上所述,雖然看似事故頻發,但印度斯坦公司有實力,技術過硬,業務廣泛,有好的發展環境,並且事故有很多環境因素涉及其中,斯坦公司日後總能走出近年來的陰影,並成為真正一流的航空公司。
『伍』 印度航空好么 有沒有人坐過,從香港飛首爾的機
總體來說印度的航空公司還可以啦,不過各個公司之間差距比較大,下面我一個個來說:
Jetairway:這個公司應該是印度最好的航空公司,機型都比較新,而且設施完善,服務相當好,空姐比較漂亮,國際化程度較高(外籍空姐多),機上餐飲免費,目前是印度第一大航空公司,其整體水平在國際范圍內都是有名的,當然啦,一般來說,這家公司的機票費比別的航空公司公司要貴很多。我目前就是它的會員。
Kingfisher:這個公司應該是印度能跟Jetairway叫板的為數不多的航空公司,不過這兩家公司現在結盟了。機型還可以,機上餐飲免費,還贈送耳機(以前還送筆)。Kingfisher是個超級大集團,航空公司只是其子公司之一,這個航空公司也是值得信賴的。
Indigo:機型湊合,絕大部分飛機機上娛樂設施不足(無法做到每人面前一台小電視,Kingfisher和Jetairway絕大部分航線就能做到),機上餐飲需要付錢,相當一般,沒啥說的。
Air India: 飛行員在飛機快降落的時候喜歡玩急墜,我坐了幾次不同航線的該公司的飛機,經常發生這一現象,心臟不好的慎重。該公司機型普遍比較陳舊,畢竟是老公司了,其飛上海的航班曾在浦東機場發生過機鼻子先著地的情況,可以看出飛機和機師素質都有待提高。
Spicejet:挺一般的,機上無免費餐飲,沒啥特色,沒啥好說的。
我只坐過以上五家公司的飛機,不過也已經覆蓋了印度主流航空公司,總體來說,印度航班非常不守時,經常晚點。印度國內的城市一般來說,機場建設水平非常差,很多機場甚至跑道都不平,讓人心驚肉跳。機場安檢設施比較陳舊,總讓人有不靠譜的感覺,不過機場警衛都是荷槍實彈的。我曾經碰到過一次,飛機快降落的時候,突然有另外一架看似軍用運輸機從我機下方很近的距離橫著飛過,致使我所在的飛機緊急拉起。
僅討論印度航空公司本身的安全性,其實還好啦。但是現在安全性很多時候取決於機場建設、機場安檢以及航空調度的水平,這幾個方面印度做的的確不行。
『陸』 印度捷特航空怎麼樣
印度的廉價航空之一,不怎麼樣。不過在印度你也沒有太多選擇,也就印航略好一點。
『柒』 印度航空水平差,為什麼能夠一箭多星甚至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呢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老厲害了,是全球首個第一次嘗試便成功入軌的國家。
我國之前有過一次火星 探索 計劃,但是搭乘的是俄羅斯的火箭,後來變軌失敗沒過去。
如果這是「看誰飛得遠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顯然印度贏了。
印度還有一箭104星的成就,如果這是「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那麼也是印度贏了。
但是如果比較「誰家火箭運載能力大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抱歉,印度最厲害的火箭相當於我們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運載能力和我國長征二號捆相當,後者於1990年7月首次成功發射,於1995年退役。印度目前最大運載能力是近地軌道10噸;我們的長征五號是近地軌道25噸;美國剛發射的獵鷹重型是60噸;美國的土星五號是近地軌道120噸。
哦對了,補充一下,雖然人家運載能力低,但是人家起飛重量大,基本上全球頂尖了。也就是說,大塊頭,小力氣。
這么比,我們的確落後美國幾十年,印度嘛,呵呵。
哎?運載能力是啥,不是飛得越遠越厲害嗎?你要這么比,那麼美國的大力神運載火箭把旅行者一號早就飛過冥王星了,幾百年以內估計美國都是完勝的狀態。
而送旅行者一號飛那麼遠的大力神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概只有13噸。換個說法,我們要想把印度發射的那堆跟磚頭塊一樣大小的衛星呼啦啦送到火星,也做得到。但是沒啥意義,既浪費錢也打亂了計劃。
而且印度至今沒有自己的載人航天,沒自己的空間站,也沒有自己的登月。原因就是沒錢,錢都去哪了?當然花在「看誰飛得遠,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啦。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的確有很大的優勢,他的技術來源很廣泛,基本可以吸收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所以只要印度經濟跟上來,有錢了,那麼是非常有能力超過我們的。這不是么,最近人家說要玩太空梭了。
印度航天 科技 水平並不算差,前兩年創下了一枚火箭發射104顆衛星的記錄,打破了俄羅斯之前保持的37星的記錄,在未來也可能成為他們的一個特色。
說起印度一般人印象可能不怎麼好,實際上很多牛人也確實覺得印度不怎麼好,他們至今沒有統一度量衡,工業化基礎薄弱,很多裝備主要靠進口,國內環境還比較混亂。但印度與西方國家關系還可以,很多設備造不出來卻可以買回來。航天 科技 的發展,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是分不開的,印度雖然完成了一些成就,但以後航天 科技 的發展個人不大看好。
印度目前有能力自行發射衛星、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航天實力是不錯的。一箭104星很厲害,不過實際上只是發射了一枚700多公斤的主衛星,其他103枚衛星加起來也就600多公斤,是很小的衛星。這對以後印度商業航天發射有一定的幫助,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功能多樣體積龐大的衛星,一箭多星發射「納米衛星」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工業基礎的薄弱很大的限制了印度航天的發展,印度最大的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噸,我國長征五號目前是25噸,是現役世界第二(或第三記不大清楚了),但是印度運載火箭的起飛質量卻快趕上我國長征五號了,也就是說印度的火箭很笨重,塊頭大力氣小。這就是整體技術水平和工業化基礎不足的體現。
印度之所以有時叫開掛民族,似乎一直對這個稱呼情有獨鍾。開掛民族有時候真的會做出許多讓世界驚掉下巴的事。
所謂一箭多星,是指航天火箭發射時一起攜帶多顆衛星。一箭多星的發射運用,打破了傳統一箭一星的傳統,是一種高效的,大大節省經濟的發射方式。 。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志著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並不多,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幾個國家。
2017年2月15日,印度一箭多星打破俄羅斯創下的37顆衛星世界記錄,打破中國2015年一箭20顆衛星亞洲記錄,為104顆,目前世界最多記錄。
其實,印度能一箭發射104顆,並不能說明印度在航天領域就超越了我們老牌大國。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笑,印度一箭104顆衛星, 雖然衛星數量非常多,但實際上那麼多衛星加起來總重僅有1.38噸,要知道我們的天宮一號就重達8噸,這些衛星中只有三顆是自主研發,其它都是來自國外。
其中最大的一顆是印度自主研發的遙感衛星,重量700多千克,其它的衛星都屬於幾十千克甚至幾千克大小的微小型商用衛星。有網友戲稱,印度的衛星就像些玩具。
所以印度目前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型運載火箭,但不可否認的是,開掛民族在多彈頭分導上還是比較牛的。
要是把我們的天宮一號質量全部換算成這些小型衛星。那麼我們可以發射它最起碼六倍數量的衛星。數量多並不代表就領先世界。水分含量太多。
科學疑惑篇@ 印度航空發展情況怎麼樣?
從1963年印度建立發射場,到1967年印度發射第一顆衛星,再到1968年印度建立空間研究組織!印度這個被譽為開掛的民族,在上世紀對航空的發展就非常的迅速與強勁!雖然早前多數衛星的發射都是由美國,歐洲國家等代為發射,但是印度也確實在一些領域默默趕超著各國!比如2013年印度成功火星探測衛星,以及2017年成功發射了一枚"一箭104星"火箭,也是震驚了不少國家哈!
在這里解釋一下什麼是"一箭104星"火箭?簡單地說就是發射一枚運載了104顆衛星的火箭!此前的記錄還只是由俄羅斯保持的"一箭37星"!印度直接運載104顆!還有印度居然可以發射火星探測器?要知道絕大數國家都還沒敢嘗試!
那麼可不可以說印度的航空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了呢?
科學解疑篇@ 印度航空 科技 水平整體怎麼樣?為何能夠發射火星探測器和一箭多星?
先說說印度的"一箭104星"情況!當年印度發射的一箭多星,攜帶的是一顆印度自己的重達700多公斤的衛星和103顆共計664公斤的納米衛星,印度本身只有3顆,美國多達96顆,其它是別國衛星!國際空間專家表示發射一箭多星能夠節約一大半的運載費用等等!而且這種技術也被一些國家認為是沒必要的做法!
因為一箭多星技術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而且運載能力也低,火箭推力也低!我國專家曾經表示過這種技術運載的推力只有1.5噸而已,涉及多星分離,只要不發生碰撞就可以了!而且印度利用這種技術給外太空製造了很多的"太空垃圾"!換句話說就是,印度發射的很多衛星似乎不都是有用的!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競爭而為之的做法!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提倡!
如果以低廉節儉的角度去看印度航空,那麼確實能夠做到以低於其它國家60%左右的價格運載衛星!但其實這也是印度國內勞動力太過於廉價而導致的!其實我們國家也具備這樣的技術,只是沒必要運用而已!畢竟我國外太空空間站已經有相當規模,沒必要運用這種小規模,低運載的方式去應對火箭的發射!
而且印度有很多航天領域的技術是依靠美國,歐洲等國家的(以及上面提及的火星探測器也是),並非自家技術,所以和中國的獨立自主相比弱太多了,只是印度啊三喜歡炫耀而已!我國比較低調,默默發展!
所以綜上,印度沒有全球定位,沒有大推力火箭,更沒有載人航天等等!所以最多隻能算是國際第二階梯的航天領域國家,比起第一階梯的中國,美國,俄羅斯!
科學科普篇@ 關於航空的知識:
1丶航空與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航空是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具為飛機。航天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以外太空中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是為火箭、太空梭等。
2丶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包括導彈)製造,比反復多次重復使用的飛機製造要相對容易些。
3丶印度在航天領域為二流國家,在航空領域屬不入流的國家。
科學家早就說了,我們的航天 科技 水平,和世界頂級水平還差20年。換句話說,國足水平也差不多。我們音樂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歌曲,落後標榜20年,我們的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還差20年。我們的頂級大學和世界頂級名校還差多少年?
說明一箭多星並不是什麼多牛逼的技術,基本上能發射衛星的都會,至於發射探測器到火星,難點在於遠程測控,這個問題美國幫他解決了,其他工作,就和發射一個普通衛星差不多,並沒有很大的難度
這個問題不能只看錶面。雖然能一箭多星,那也要看成功率,你發個幾十次,難道不能成功一兩次嗎?只吹那成功的一兩次,那些失敗的呢?
再說發射探測器去火星,我覺得,外表意義多過實在意義,沒什麼用,只能騙騙國內民眾,浪費錢財!
人家的水平哪裡差?差在哪裡?你從新聞上看到的嗎?
『捌』 印度尼西亞國家航空怎麼樣
印度尼西亞國家航空:沒有遇到班機延誤的事情,往返和轉機都非常的准時;飛機餐還行,印尼的空姐會一直發飲料喝的,對番石榴汁情有獨鍾;空姐有年輕和年紀較長的,國際段還有會中文的空姐和中文播報;印尼式的英文聽起來還是蠻吃力的,要聽好幾遍才懂;整體體驗下來的鷹航,感覺比想像中的要好很多。
『玖』 印度作為最神奇的國度,他們的航天技術到底如何
我認為印度的航天實力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占據第二梯隊的頭把交椅。
絕大多數人在關注航天技術的發展時,都會把主要目光聚焦在中美俄這三個國家上,但實際上,在中美俄之外,印度的航天技術發展也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水平。不過大多數人對於印度的航天技術發展並沒有太多的了解,所以導致大家對於印度航天技術發展才會感到如此陌生。
在航天技術領域,中美俄三個國家絕對屬於第一梯隊的檔次,而在這三個國家之後,其他國家在航天技術領域確實存在著很多的缺陷。不過這並不代表著印度的實力就沒有亮點的地方,憑借著多年的快速發展,印度的航天科技實力完全能夠躋身世界第二梯隊的水平。
『拾』 印度載200人客機突發故障,致17人重傷,導致故障的原因是什麼
此次導致故障的原因是,飛機在整個飛行降低過程中,飛機經歷了嚴重的顛簸,而且飛機的無人駕駛技術居然自動退出系統了2分鍾,飛機及時根據手動駕駛飛機才得已安全著落,目前事故具體的故障原因仍在調查中。
波音747在製造的時候為了更好地節約成本,波音在設計新的737MAX飛機時,只拆卸和更換了汽車發動機,然後其他硬體配置都涉及到舊型號。這自然會產生許多不匹配的問題,包括平衡、穩定和結構安全。但為了更好地節約成本,降低設計方案和再生產成本,波音實際上根據系統填補和糾正了硬體配置和設計方案問題。也就是說,這個系統的問題導致了連續的墜毀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