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殺魚是用魚撞刀,為何會有這么奇特的殺魚方式呢
因為印度的魚特別大,用魚撞刀可以很輕松的殺死魚。
因此,印度人想到了使用這種立式刀來加工幾十磅的大魚。他們只需要輕輕擺動魚就可以用立式刀切割完成粗加工,還可以進行精細加工。這種方法省時又省力,因此已成為印度人加工大魚的主要方法。印第安人使用這種特殊方法殺死魚類,這意味著魚類並沒有被自己殺死,而是他們自己像刀上撞的。盡管感覺很有趣,但這實際上是在宗教束縛下的一種自我安慰。
Ⅱ 印度的人殺魚的時候為什麼習慣用魚撞刀
印度人殺魚,為什麼用魚撞刀,而不是用刀去砍魚?印度我們對它的認知就是這里非常的貧窮落後,而且環境十分的惡劣,在族人的飲食文化與中國真的是相差太大,印度的吃飯方式讓中國人接受不了非常的生猛和原始。我們都知道印度的環境污染十分的嚴重,但是因為瀕臨海洋,所以印度的海魚十分的豐富。
而且印度人賣魚的話 不是整條賣,也不會給你清理,他們是把魚切塊兒論斤賣,所以他們把這樣大體型的魚都切成一塊塊的比較的方便售賣,也不必考慮是否干凈或者是否好看,用魚撞刀這種殺魚方式,在印度已經存在幾千年的歷史,所有還有有它一定的合理性的
Ⅲ 印度恆河裡的老鱉為什麼會那麼多有人會吃它嗎
印度恆河,被眾多的印度人視為神聖的「 母親河 」,但這條河卻沒享受到母親河的待遇!這裡面生存著一種生物,使得印度人一籌莫展, 吃也吃不得,消滅也消滅不得,它就是印度恆河鱉 !
鱉,又稱作甲魚,正常來講,一隻野生甲魚想要長到十斤以上已屬罕見!但在印度恆河裡,這些老鱉只只個頭驚人,重達十幾斤到幾十斤不等!頭部到尾部長度可以達到驚人的70-100厘米,在人們眼中就是妥妥的「巨龜」!這些老鱉甚至養成了爬到人們面前乞求投喂的習慣!
這些老鱉長的如此巨大,只只都是長壽冠軍,本來鱉的壽命就長,這些巨大的老鱉的壽命甚至可以達到50-100年之久!而且到了繁殖季節,一隻成年鱉能夠繁殖3-5次,每次產卵可以達到10-18枚左右,連年的產卵、孵化、喂養、無天敵狀態,使得印度恆河裡的老鱉達到了驚人的上百萬只!
如果在我們國內,野外發現一隻鱉,估計早就被釣友抓去吃掉了!正常的一隻野生鱉根本就是蹤跡難尋!
可是,在印度的恆河,老鱉的泛濫成災卻使得人們唉聲嘆氣!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恆河的特殊存在意義!
恆河,位於印度北部,長約2510公里左右,被譽為印度的「母親河」,可雖有母親河的名聲,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待遇!聖河變成了「剩河」!
印度人有個節日,叫「大壺節」,一次大壺節,就有超過1億人去恆河中洗澡,試想一下,再干凈的河流,被這么多的人進去洗也會變的渾濁啊!何況是1億人呢!
一些印度的底層人士,在親人去世的時候沒有錢去火化,而又相信恆河水具有洗滌靈魂的作用,認為恆河是下凡的銀河!他們就習慣將死去的親人漂浮在恆河上,稱作「水葬」!這一水葬不要緊,主要是屍身沉浸在水裡,可成全了這些老鱉,老鱉喜食腐肉類,漂浮的屍身自然成為老鱉的重點關照對象!
不僅如此,居住在恆河周邊的人,還喜歡去恆河裡洗衣服、飲用,甚至一些化工廠將一些未凈化的工業廢水直接流向恆河中!這些所作所為,更大的加重了恆河水的污染程度!甚至有人笑稱,在恆河水裡,可以湊齊半個元素周期表!
因為恆河無與倫比的地位,讓印度人對恆河的一切事物變得尊敬:洗澡、飲用、洗衣服,親近恆河就是對身體最好的洗滌!因此,不食用河裡的任何動物也是一種不成文的規定,其中就涵蓋老鱉,於是就導致了老鱉越來越多!
老鱉如今繁殖出來這么多,跟印度恆河的特殊地位、產卵數據高、有心人的投喂、天敵幾乎不存在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導致恆河鱉泛濫成災!
這個問題放在印度人身上,是絕對不成立的!前面已經說了,恆河在他們眼裡是非常神聖的,恆河裡的生物自然是吃不得的!那麼,出口其他國家呢?
其實,印度對於老鱉也是絞盡腦汁,他們自己殺殺不得,吃也吃不了,於是就將目光瞄準了我國的吃貨群體,要知道,在我國,任何美味的食物,只要被盯上,很難逃過被吃掉的結局!
像小龍蝦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這個道理放在恆河老鱉身上也適用嗎?很顯然,並不適用!
要知道,印度有13億人左右,其中有3-4億人都居住在恆河流域附近,這么多人習慣去恆河裡去洗澡、洗衣服,甚至是將親人的骨灰撒向恆河,加上前面說到的排放污水等,這些事情都對恆河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污染情況及其嚴重!在一些污染情況嚴重的恆河邊,甚至可以看到許多垃圾和污染物,可想而知,裡面存在了多少細菌!
生存在這種水質裡面的恆河鱉,可想而知體內攜帶了多少垃圾和毒素,要知道,我們中國的吃貨群體在吃的方面還是很講究的,這么不幹凈的東西,誰敢食用呢?所以,這個想法被中國的吃貨們果斷的拒絕了!
外來物種的入侵,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理,造成的連帶影響是巨大的!恆河鱉的存在對於印度恆河的生態系統是一種破壞,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才能對長久的環境保護起到作用!
對於恆河鱉,我不知道印度會做何處理,但是我知道,中國絕對不會當接盤俠!中國的吃貨不同意!因為衛生安全絕對是首要的!
對此,你怎麼看呢?
恆河是印度人心中的聖河,臟亂差的水質就無需贅言了,同時恆河中還有兩大泛濫成災的物種,排名第一的是鯰魚,排名第二的則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恆河鱉。要說在國內釣魚,那麼野生的鱉(甲魚)基本是不可見的,但是在恆河,不但隨處可見,還個頭驚人,它甚至會主動爬到你的身邊希望得到餵食,是不是感覺很「魔幻」?
那麼恆河中的甲魚情況到底有多「魔幻」?鱉這種生物在生長上是比較緩慢的,它屬於變溫動物,當外界溫度低於15 時,它就會潛入泥沙中開啟冬眠模式。也正是基於這一特點,鱉通常每年體重也就能增長1-200g,因而我們也很少能夠看到體型巨大的鱉。
恆河鱉的第一特點就是體型龐大 ,十多斤到幾十斤重的在恆河中隨處可見,體長則可以達到70-100厘米。鱉想要長成這般模樣,起碼得有個十幾年功夫。「老鱉」的稱呼是跑不了的。
恆河鱉的第二大特點就是數目龐大 ,根據印度野生動物專家的估計,目前恆河鱉的數目達到了驚人的500萬只,這已經和鯰魚不相上下了,妥妥的恆河一霸。
在看到這種情況後,國人不免會想恆河怎麼就會有這么多巨型鱉,要是以國內的吃貨屬性,這些巨型鱉恐怕可以一隻都不剩。其實印度也不是沒有想過將這些恆河鱉出口到我國換取外匯,但恆河產物就跟福島豬一樣。下面我們就具體聊聊恆河鱉為什麼泛濫成災,為何印度人不吃鱉,國人也不吃恆河鱉。
恆河鱉泛濫成災的根源恆河鱉之所以能夠泛濫的根源還在於恆河這條印度人眼中的聖河,正是恆河在印度人心中的神聖地位,使得恆河成為了鱉類繁衍棲息的溫床。 古印度文獻往事書上說:
正是因為這種傳承,如今的印度人喜歡到恆河洗澡,以印度最負盛名的大壺節(聖水沐浴節)為例,每次舉行的時候都有數千萬乃至上億信徒參加,前往恆河中洗滌自己的靈魂。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活動。
恆河在活著的人心中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麼死後自然同樣崇高。如今印度人仍然將在恆河旁進行火葬視作最吉利的事情,火葬後剩下的骨頭就會直接扔進恆河中,認為這樣能幫助亡者帶去解脫。還有更多的人會直接進行水葬,也就是在死後直接將死者綁在木筏上,然後令其隨恆河漂流。
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恆河對於印度人都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聖河之稱當之無愧。
那麼這跟恆河鱉的泛濫成災有什麼關系?我只能說關系實在大著了。 因為恆河這種在印度人心中的神聖地位,所以他們不但不會吃任何恆河中的動物,還會對向恆河鱉這種生物進行餵食。這簡直不要太舒服了,恆河鱉在恆河中沒有天敵,又有印度人民的悉心照料,想要不快速繁衍都不可能。
一隻恆河成年的恆河鱉大概能繁殖3-5次,每次產下3-18顆蛋,所以幾十年下來,恆河鱉自然而然地就泛濫成災了。
為什麼沒人吃恆河鱉?對於這件事,我們只能說印度人成也恆河敗也恆河。成也恆河是因為恆河是印度文明興起的搖籃,讓古印度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讓如今的印度人依然以恆河為心中聖地。但正是這種以恆河為聖地的態度,使得恆河水質相當差,從而也讓恆河鱉不能被食用。那麼恆河水質到底有多差?
先來說說導致恆河水質變差的原因。第一個原因自然就是印度人喜歡到恆河洗澡。想想看,幾千萬人輪流跑到恆河洗澡是多麼壯觀的一件事,同時帶來的自然也是對水質的污染。與此同時,他們喜歡水葬的習俗也將深度污染恆河,使得恆河更加容易滋生細菌和病菌。
其他諸如直接將生活污水向恆河排放的行為,進一步使得恆河水質變差。咱們腦補一下,恆河沿岸數億人都直接向恆河排放生活污水是怎麼個情況?這樣的情況下水質能幹凈嗎?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印度要發展經濟,因此恆河兩岸的化工廠這樣的重污染企業日益增多。他們選擇的是將沒有凈化的工業廢水直接向恆河排放,恆河不臟才叫奇怪了。
世界環保組織曾經考察過恆河兩岸的生態環境,他們發現一杯恆河水中有著將近10萬個細菌。就這種水質,印度人都敢直接喝。
恆河鱉屬於雜食性動物,還有食腐的特點,想想恆河的水葬,想想恆河的水質。這些情況導致了站在恆河食物鏈高點的恆河鱉身上有著大量的細菌和病毒,而且很多病原體通過食物鏈傳到了恆河鱉身上並聚集在其的體內,這些病原體都有很強的抗葯性。
所以說,恆河鱉作為食物是非常不適合的,它身上的病原體很容易讓人生病。估計也只有從小喝恆河水長大的印度人才能駕馭得了恆河鱉,偏偏他們又是那麼的尊重恆河中的一切生物。
說在最後本質上來說,恆河鱉的泛濫還是印度自己沒有處理好這件事。如果印度人民自己吃恆河鱉,這個問題自然就不會存在了。當然,印度人民有自己的傳統,這點我們可以理解,也尊重。但是想要出口到中國,好歹衛生檢疫需要過關吧,就恆河鱉的這種衛生狀態,任何人都不會接手。所以啊,還是他們自己沒處理好。
並非所有老鱉都招人待見,人們會欣喜的去池塘、河流等地方釣中華鱉,但在那條河流裡面你連釣魚的心思都沒有,除非你是印度人。沒錯,這條河流就是印度恆河。
目前恆河裡面兩種生物泛濫成災,成群結隊出沒,一種是體型碩大、性情兇猛的鯰魚,一種就是數量龐大的恆河鱉。 這種鱉在恆河水系裡面自由自在的繁殖生長,沒有天敵制約,如同置身天堂,一個個體型大如鍋蓋,重量高達數十斤,偏偏這種老鱉不擔心被人捕捉,敢於向恆河岸邊的人乞求食物,於是數量進一步膨脹,目前數量高達500萬,儼然成為了恆河水系裡面的小霸王。
其他水域的老鱉生長的過程中總是要小心翼翼才行,因為人類盯著它們肥美的肉質呢,而恆河流域的老鱉就不一樣了,壽終正寢對於它們來說不是難事,以至於千年王八萬年龜中的王八指的就是恆河鱉。其實恆河鱉不僅僅分布於恆河流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和默哈納迪河以及孟加拉國等地方都有分布,但恆河流域的老鱉最為特殊。
這種老鱉壽命悠長,可達上百年,棲息於恆河這樣資源豐富的水域中,個個展現出了絕活,體型越來越壯碩,成年個體甚至能夠長到1米長,並且繁殖能力驚人,每年從5月到次年1月都是產卵期,雌性恆河鱉一次最多可產卵50枚,最少也得10幾枚,每年都有大量的幼鱉出生、成長,最終使得恆河裡面的老鱉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既然老鱉是營養豐富的魚類,恆河鱉數量無疑對於恆河流域的生態構成了影響,那麼為何不打撈起來,做成菜品呢?
其實當地有關部門還真的有此想法,但最終也不了了之,因為恆河鱉已經毒素纏身,堪稱毒鱉,試問誰敢食用這樣的動物?恆河鱉之所以變身毒鱉,跟其雜食性習性有關,這種動物吃的比較雜,葷素不忌,河底的魚蝦甚至河面上漂浮的腐肉,恆河鱉是來者不懼。當然,讓恆河鱉沒人敢下口的原因還在於恆河這條印度的母親河,早已經不是一條干凈清澈的河流。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全長2700公里,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占據25%的印度領土,被譽為印度的母親河,創造了著名的恆河文明。但就是這樣一條河流,如今已經是充滿垃圾、漂浮死屍,污染不堪的「毒」河流。
都說幹了幹了這碗恆河水,來世還做印度人,恐怕只有虔誠的印度教教徒才敢這么做,其他人都是調侃而已。
上世紀80年代恆河還算是一條清澈的河流,河水裡面富含數量眾多的溶解氧和微生物,自我凈化能力超強,個別地段完全能夠達到飲用水標准。不過隨著印度經濟騰飛,工業化進程加快,沿岸冶煉、化工廠數量暴漲,工業廢水被肆無忌憚的排放,這使得恆河河水重金屬嚴重超標。另外,沿岸城市的生活廢水與垃圾,居民沐浴、洗滌、等各種活動都在恆河裡面進行,這無疑加重了恆河的負擔。
恆河是印度人心中的聖河,沐浴恆河水甚至能起到凈化心靈的作用,每年都有無數印度人到恆河裡面沐浴,著名的大壺節,約有1.5億人會到恆河裡面沐浴。這還不算啥,印度人有水葬的習俗,人們會將屍體、骨灰以及動物的屍體直接投入恆河中,而造成的結果就是恆河裡面不時地會有浮屍飄過,外國人覺得驚悚,但印度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目前的恆河裡面宗教祭品、腐屍、生活垃圾、工業廢水廢料等應有盡有,污染之重嚴重超過了河流的自我凈化能力,目前每毫升水裡面大腸桿菌數量高達10萬計,遠遠超過其他河流的平均水平。
莫迪曾經發出了雄心勃勃的恆河凈化計劃,結果也不了了之。據說去印度 旅遊 時,千萬不能喝小吃攤上的水,否則的話,拉肚子會讓你拉的懷疑人生,
試想一下,在這樣污染嚴重的河流裡面生活的水生動物,體內一定是重金屬超標,充滿了各種塑料垃圾顆粒。北美五大湖亞洲鯉魚一度讓人覺得無法食用,相比之下,恆河鱉可比亞洲鯉魚臟多了,其攜帶了大量的細菌與病毒,並且深入到肉質裡面,哪怕是最厲害的廚師也難以處理干凈。
如此毒物不能食用,自然不可能出口。恆河鱉雖然體型比較大,但外形與很多鱉類並無太大區別,能夠攜帶到其他國家呢?不用擔心這個,目前咱們國家進出口海岸檢測比較嚴格,2018年時江蘇南京機場檢疫局就查出了一位來自孟加拉國的乘客旅行箱中攜帶的一隻恆河鱉。目前活動物屬於禁止入境動植物,恆河鱉又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所以即使你想食用,也不可能實現。
「不,我們不會吃它們,它們是神聖的,是有神靈寄居其中,它們的存在,對河道生態穩定是有幫助的。」
這就是大多數印度人的想法,不僅不會捕殺老鱉,甚至還會給他們餵食。
恆河裡的老鱉泛濫成災的原因1.自身原因
恆河鱉,學名緣板鱉,主要分布在南亞地區,卵生的兩棲爬行動物。
它們的壽命很長,有50-75年,可長至70到100公分。同時,它們的繁殖能力強,每年5-8月產卵,體重在500克以上的雌鱉可產卵24-30枚,一般可產卵3-4次,最多一次可產近40枚。
在恆河裡,恆河鱉處於食物鏈頂端,可以說只要人類不去捕食它們,它們就是無敵的,完全可以壽終正寢。
恆河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各種惡劣的水質都可以生存。並且它們是偏肉食的雜食性動物,而恆河裡的魚資源非常豐富,生長的很快,很容易長成龐然大物,數量也越來越多。
2.宗教信仰
恆河,在印度人心中,那就是神聖的存在。當地人民一生必須都要至少去恆河沐浴一次,以祈求聖河之水洗凈生生世世的罪業。
因此恆河的一切,包括裡面生存的生物,對於印度人來說,尤其是印度教徒都會將其奉若神明,一般也不會考慮去吃它們。
3.飲食習慣
印度是素食王國,全國13.7億人,大多數人都信教,其中10.5億人信印度教。印度教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嚴格吃素,甚至連雞蛋都不吃。
印度沒有野味店,不僅野味無人問津,就是蟮魚、泥鰍、甲魚、烏龜、蛇這些東西,印度人也不吃,至於吃狗肉、貓肉、鴿子肉等,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所以恆河鱉是不會出現在印度人的飯桌上的。
不吃恆河裡的老鱉的原因照理說,這樣的食物我們應該爭先搶之,但實際上我們對恆河鱉避之不及。因為作為吃貨,我們也是要追求品質的。
恆河的污染,雖然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親眼見過,但是通過各種媒體渠道,早就知之甚詳。
因為印度教的文化、傳統 ,印度人民在死後要麼水葬,要麼火化。但是不管是骨灰還是屍體,最終都拋灑入恆河。就連印度的神獸—牛,在死後也一樣進入恆河。
恆河兩岸的高密度人群,其每天的生活用水,排污,都是沒做處理就直接進入恆河的。還有一些工業污水也是直接倒入恆河的。
久而久之屍體的腐爛造成的水質污染,以及生活垃圾、工業垃圾早已將恆河原本聖潔的河水,變成現在的骯臟不堪,細菌橫生。
早在2007年恆河就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准值100倍以上。污染不僅對人類造成危害,也對140種魚類、90種兩棲類及瀕危的恆河豚造成威脅。
這種河裡長大的魚,我們自然沒人願意吃。
綜上所述,印度恆河裡的老鱉因為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將恆河裡的動物奉為神明,以及印度大多數人都吃素,所以沒人吃它們。而恆河鱉本身在恆河裡就沒有天敵,自身繁殖又快,所以就越來越多。作為吃貨的我們因為恆河鱉的生長環境太差,為了防止染病,自然不會有人想吃它們。
已經成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的野生恆河鱉,在印度卻泛濫成災,而且沒人捕來吃。
其實如果你知道了印度恆河鱉生長的環境,相信也不會吃,那裡的美味已經成為了「毒物」!
鱉,也就是甲魚,富含膠原蛋白,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野生鱉更是稀有珍貴,甚至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吃貨們只能食用養殖的鱉。
恆河鱉主要分布在恆河流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默哈納迪河以及尼泊爾、孟加拉國等都有分布。
在我們的鄰國印度,恆河裡生活著將近500萬只恆河鱉,已經泛濫成災,這可是純野生的鱉!
不過吃貨們卻不敢對恆河裡的美味下手,甚至印度曾經想要出口恆河鱉到中國,都被拒絕了。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恆河裡的老鱉會泛濫成災?
一種生物能否泛濫成災,跟它的壽命長短以及繁殖能力有關。壽命長,繁殖能力強,就會很快繁衍擴張,迅速泛濫。
恆河鱉跟其他鱉類一樣,有著較長的壽命,一般可以存活70 100年。鱉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一年之中只有6個月是生長期,但隨著生長年份的增加,一隻恆河老鱉可以長到100公分左右,簡直就是個龐然大物。
而且恆河鱉的繁殖能力很強,雖然一年只有一次繁殖期,但恆河鱉一次產蛋可以多達50枚!
我們知道海龜生蛋也很多,不過沙灘上的小海龜破殼而出時,大部分在回歸大海的路上,被其他動物吃掉了。
但是恆河鱉卻不同,成年恆河鱉非常護卵,它們會等到小鱉擁有了掠食能力,才會離開幼苗,這就保證了大部分恆河鱉幼崽的存活。
因此恆河鱉超長的壽命,以及強大的繁殖能力,是恆河鱉泛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個動物種群的多寡,跟該物種的天敵有關,恆河鱉能夠泛濫成災,也是因為在恆河裡,這些龐然巨物沒有天敵。
恆河中生長著兩種侵略性較強的物種,一種是以動物腐屍為食的食人鯰,它們以攻擊性強著稱,另一種就是恆河鱉,靠著堅硬的的外殼抵禦其他水生動物的侵犯。
同是鱉類,為什麼中國的野生鱉成為了國家幫他動物,這是因為我國野生鱉的天敵是吃貨!
印度的恆河鱉卻不用擔心被人類吃掉,它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繁殖,數量也就越來越多了。
繁殖能力強,缺少天敵的恆河鱉,想要在恆河稱王稱霸,還需要一個條件,就是要有足夠的食物。
恆河鱉是雜食動物,主要食用河中的魚、蝦、貝以及動物內臟和屍體,如果缺乏動物類食物,吃草也可以生存。恆河為這些野生鱉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印度的恆河是一條神奇的河流,這是印度的神河,印度人以在恆河裡沐浴洗澡為榮,他們在恆河裡凈化靈魂。
恆河流域生活著大概4億人類,往恆河裡傾倒各種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這些都成為了恆河水生動植物的食物,進而為恆河鱉提供了食物來源。恆河邊上生活的人們,會主動餵食恆河鱉,他們認為恆河鱉是神聖的動物。
另外有些印度人奉行水葬,人死之後就直接丟進恆河裡,這些屍體恰恰成了恆河鱉的食物。
所以,充足的食物也是恆河鱉得以泛濫的原因。
總之:印度的恆河鱉有些超長的壽命,強大的繁殖能力,缺乏天敵,又有充足的食物,這樣的生存環境,恆河鱉想不泛濫都難。
按說野生恆河鱉擁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又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但印度人卻很少有人捕撈恆河鱉來食用。
印度人自己不吃恆河鱉情有可原,但是他們想把恆河鱉賣給中國人,卻也被拒絕了,也就是說恆河鱉幾乎沒人吃。
這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80%以上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在印度教的教義中,吃素是神聖的。印度有將近5億人是素食主義者,而且越是高種姓的階層,越主張吃素,印度教更是不允許食用野生動物。
而且恆河鱉生存的地方是印度最神聖的地方——恆河。恆河是印度教徒精華靈魂的地方,恆河裡的生物是有靈性的,是神聖的,所以沒有人會吃恆河裡的恆河鱉。
因此印度人不吃恆河鱉,主要跟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
印度的恆河鱉主要生存在恆河,恆河已經成為世界上需要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恆河流域生活著超過5億印度人,恆河兩岸的人們,將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廢水傾倒至恆河。
如果僅僅是生活污染,恆河還可以自我凈化,但隨著恆河兩岸的工業發展,大量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致使恆河水質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
另外,印度人喜歡在恆河裡洗澡,他們要在恆河凈化心靈。但是幾乎所有印度人都在恆河洗澡的時候,那這個「澡堂子」恐怕就吃不消了。
還有印度人將大量的動物屍體丟到恆河中,還有實行水葬的人類屍體,這些腐敗物質在恆河裡分解,水質可想而知。
曾經有一個段子說道:如果給你一百萬,讓你選擇一杯恆河水或者日本輻射海水喝下,你會選擇哪個?
恆河鱉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身體里含有大量的重金屬物質,恆河鱉體內的毒素也嚴重超標,這樣的「美味」沒人敢吃!
這一點很好理解,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是不同的,就像美國人不吃鯉魚一樣,印度人的菜譜中也沒有野生鱉這種 美食 。
不過當印度人了解到我們國家的吃貨,鍾愛野生鱉這等美味,便想出了將恆河鱉出口至我國的辦法。這樣既可以創收,又可以緩解恆河鱉泛濫的問題。
但是我們國家拒絕了印度恆河鱉的出口,理由不用多說,參考前面的內容即可。渾身毒素的恆河鱉,怎麼可能進口到國內食用!
所以說印度本國人不吃恆河鱉,想要出口卻被拒絕,恆河鱉也只能繼續在恆河裡享受鱉生了。
讀者朋友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將印度恆河老鱉體內的毒素清除,野生鱉真的很美味!
我是小談,有問必答。
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即使是污染很嚴重,也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其中不僅有上百種魚類,還有瀕危物種,比如說恆河豚。但是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印度人為何不吃恆河水產呢?
恆河來歷李太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其實對於印度人恆河之水也是天上來。一般大江大河源頭都是冰山,恆河為喜馬拉雅山下,也算是水質較好了。
印度有關恆河的來歷還有這么的一個傳說,《羅摩衍那》記載,印度教大神濕婆與烏瑪交合,連續百年,從未停歇。令教徒們十分羨慕,也很恐慌。所以懇請濕婆完事兒之後,將某種蘊含生命之道的體液排入恆河中。
以此,印度教徒可以通過恆河之水來獲取來自濕婆的神秘能量,這是恆河"母親河"的起源,不過我覺得按照這個傳說,應該叫父親河更為恰當。
還有一個傳說,也和濕婆有關,簡單說下,大致就是印度幾個大仙鬥法,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因此就有人去找恆河女神,求他洗刷人間罪業。
但是恆河女神說,我的能量太大,水深的很,你們把握不住的,去找濕婆吧,最後他能扛得住。
而後,濕婆就蹲那兒,恆河女神控水從濕婆頭上澆了下去,水順著濕婆的頭發,流向了四方,形成了綜合交錯的分支。
這里,或許是說恆河之水天上來。但是無論哪種說法,都表明很久很久以前,恆河在印度就有很大的地位了。
大壺節嘛,就有1300年的 歷史 了。傳說是印度一個神奇的大壺,能讓人起死回生,還是神仙打架,大壺不小心撒了四滴水到恆河裡,這下子,就給恆河又賦滿了能。也是大壺節的來歷,去恆河感受下這四滴大壺水,藉此長生。
恆河水產能不能吃自然是能吃的,比較有上百種魚,印度教又很少吃大型動物的肉,自然可選的也就只有雞鴨魚了。
但是,因上世紀開始,印度建國之後發展工業,廢水處理就變成一件棘手的問題,恆河呢,也只能向母親一樣包容和接受,畢竟是母親河。
07年,恆河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2011年有份報告說,當時瓦拉納西的朝聖季,朝聖者和當地居民每天要往恆河排放2億公升未經處理的污水。最上游,大腸桿菌超標100倍以上,最下游,據說超標20萬倍。
這種環境之下,魚能活下來真的是奇跡了,也之後印度人敢吃。
據傳,恆河老鱉、鯰魚特別多,他們吃腐肉長大,體型比人還大,能上到1.8米,150多斤,因此也被叫做是食人鯰。這個印度人見了也會慌的,一般不會吃。
恆河憋也是,體型巨大,並且是接受了恆河水的洗禮,讓印度人退而遠之。再有,就是本身來講,恆河對印度人就有種特殊意義,來自於恆河的水產也是這樣,地位比較神聖。
因此呢,印度人吃魚,就採取一種很奇葩的方式"魚撞刀",印度教不能殺生,魚也有可能來自神聖的恆河,更不該死了。所以,只能將刀固定,採取持魚撞刀方式,讓魚自行了斷。
Ⅳ 不殺生的印度人在大街上是怎麼宰魚的
印度人就是將刀片豎立在地上,然後把魚直接劃過去,就把魚殺了,他們說魚都是自己往刀上撞的。
Ⅳ 數控車床撞刀之後當時那個貨不行但是做下一個貨的時候還是一樣的是什麼原因
數控車床加工產品,這個產品合格與否,都與刀具的行進軌跡緊密相關,撞刀的那個產品不合格這是正常的。如果你在撞刀後,沒有重新校對刀具位置,就直接加工,當然不合格也是正常的。這是因為撞刀後,刀具架在撞刀過程中,會產生位移,此時加工出來的產品自然不合格。
假如你在撞刀後,重新新校對刀具位置了,那就得檢查加工編程了,出現撞刀,就說明這個產品加工程序肯定有某個參數超出限位了,應檢查加工程序,修改程序參數。
Ⅵ 「老闆拿魚撞刀,說是魚主動送死」,印度殺魚人為何要這樣做
我覺得這個是和印度的宗教信仰有關系吧,因為佛教認為“殺生”是不對的,眾生平等,這個心理說服自己的方式長期流傳下來的,而且這種方式比較省力。
說起印度這個國家,我們算是比較了解的,大家稱之為“開了掛的國家”,因為印度有許多比較奇葩的行為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像什麼“火車有掛票”“閱兵儀式上還有玩雜技的”“上廁所沒有衛生紙”等等許多,這些都讓大家無法理解他們的行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與印度的魚類比較大有關系吧,印度的魚類是體積比較大的,不像我們一般吃的都是小魚,印度用這種特殊殺魚的方式就可能比較方便一點,不那麼費力,省事吧。
雖然印度的許多行為我們無法理解,但是那可能與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等等有關系,可能我們的一些行為在他們看來,也是比較奇怪的。
Ⅶ 印度殺魚不用刀切,為什麼非要用魚來撞刀
印度人殺魚的方式很特別,他們將鋒利的彎刀豎起來固定在木頭上,然後拿起魚往刀上撞,很快就可以將整條魚分解開,並「撞」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魚肉。
印度人殺魚為什麼是「魚撞刀」,而不是「刀切魚」?
關於這個問題,有人認為與印度的宗教有關,印度人信仰印度教,是不允許殺生的,於是他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豎刀殺魚。「魚撞刀」代表是魚「自殺」,而非「他殺」,這樣殺魚的人就不算破戒,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過印度人對於食物的烹飪和處理方面還是不如中國,他們的菜最主要的就是調料的使用,對於食材的加工方式並不怎麼重視。不管是魚肉還是雞肉,都是切成塊以後直接烹飪,再配上各種調料。這樣的方式對於食材的加工程度要求不高,所以古老、簡單、快捷的「魚撞刀」就一直流傳至今!
Ⅷ 印度人殺魚都不用刀,那他們都是如何殺魚的
印度人因為信仰的問題,一般不殺生,那麼他們是如何殺魚的呢?在印度加工魚類的時候,卻出現了另一種加工方式,那就是立刀撞魚。說白了就是案板上固定一塊彎刀,拿著魚去迎著刀口劃開切塊。通常這種立刀撞魚的情況出現在印度的街邊魚攤或者魚市,主要是在中大型河海魚的售賣攤位,既不對魚進行簡單加工,也不是按整條去賣,而是將魚用立刀切割成塊,論堆論斤售賣。立刀殺魚這種方法,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印度的傳統思想“女性禁止使用刀具”,也正因為這樣,女性們也就放聰明了,我自己不拿刀,把東西放在刀刃上面就行了。
Ⅸ 印度人殺魚為什麼要用魚去撞刀
現在很多朋友們都是肉食主義者,但是日常生活當中,大多肉類都是含有一定的熱量,吃多的話則是會變胖,但是魚肉就不同啦,魚肉的肉質非常的鮮美,熱量非常的低,當然也可以說是沒有。雖然說魚肉非常的不錯,但是表皮有著一層魚鱗,想要清理起來就很困難呢。
印度殺魚為什麼用魚撞刀?違背常規使用砍刀,我覺得也只有印度人能用得這么順手,很多印度農貿市場視頻都是這樣操作殺魚,我覺得主要有這么幾個原因,不然都拿刀剁肉,就他們喜歡這樣操作。
Ⅹ 印度人殺魚的方式是怎樣的他們是如何吃魚的
印度人殺魚的方式是怎樣的?他們是如何吃魚的?印度人殺魚是十分的簡單粗暴的。他們通常是用小刀將魚鱗和魚皮一起刮下來,然後將魚身子切成幾塊就好了,整個過程也就是幾分鍾的時間。
印度作為一個神秘的國度,有些操作確實是令人咋舌。印度這個國家對於魚的處理方式也是十分的簡單粗暴。平常我們殺一條魚一定是將鱗片、肝臟等都處理得乾乾凈凈才會食用,通常殺魚就會耗費一定的時間。但是印度處理魚的方式和我們比起來就顯得太簡單粗暴了。
如果印度魚是從恆河裡抓來的,如果不煮熟就食用,那必定是帶有很多細菌的。畢竟都知道恆河裡漂浮的垃圾,印度人也經常在那裡洗澡,這樣簡單粗暴的處理魚的方式不免還是會令人擔憂,這種魚印度人都直接吃真的是令人咋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