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名字的由來誰知道
印度又名「婆羅多」,「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唯有真理得勝),得名於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有「電影王國」之譽,曾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稱印度河文明(In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陸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巴發現,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內印度河畔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發現(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屬於巴基斯坦)。後來,在喀拉蚩東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魯伯爾(Rupar),在距喀拉蚩東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貝灣(Gulf of Cambay),以及在離德里北邊50公里(30哩)的亞穆納河盆地(Yamuna Basin),都發現這一文明的遺跡。它比稍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廣。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
影響范圍: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公里(3哩),由其規模可推測是兩個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個大帝國輪流以兩地為京城(印度歷史上原是有一國兩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繼摩亨佐-達羅之後成為京城所在地,因為摩亨佐-達羅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壞。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元約有250~500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Dravidian)語族。該文明的中心時期約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紀出現的南部地區文化可能延續到更晚的時候。
印度人自稱「婆羅多」(भारत / Bhārata),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又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 。
㈡ 印度人的姓名該如何稱呼
印度人名字,名在前,姓在後。印度人姓名有兩節、三節、四節、五節不等,通常第一節是本人名,最後一節是姓,中間各節情況就比較復雜,其中有本人名,也有父名。除熟悉的親友外,別人往往難以斷定哪幾節是本人名,哪幾節是父名。印度人的等級觀念很嚴重,對於不熟的人或是客戶,前面要加Mr.或Ms。
SIDDHARTH MUNDRA GIRIRAJ MUNDRA PROPRIETOR,名字有兩節,姓是MUNDRA,PROPRIETOR是業主或老闆的意思,所以可以稱為Mr.MUNDRA。
(2)印度人為什麼會寫自己名字擴展閱讀
文化
印度斯坦人歷史悠久,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後來成書的還有 《奧義書》、 《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經,流傳至今,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在天文、 歷算、 醫學、音韻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與中國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張騫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紀及以後,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游學其地,許多印度僧人也曾前來中國講經。
婚嫁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
服飾
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職業分工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刺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
㈢ 印度人的姓名該如何稱呼
印度人的名在前姓在後,而對於不熟的人或是客戶,前面要加Mr.或Ms.以示尊重。
㈣ 印度人寫郵件為什麼在信息里要寫父親的名字
據我的了解 以下名字 不可能是 純種印度人或純種者孟加拉人的名字 . chowdhury arif 這名字很肯定一點: 1. 他們是伊斯蘭教 的西南亞人 2. 非純種印度人 或 非純種孟加拉人 或 非純種巴基斯坦人 3. chowdhury 是他的名字 arif 是他父親 的名字。 4. 伊斯蘭教 的人 取名的方式如下: wenwen.sogou/z/q657759614.htm?si=1無法復制,你自己去看吧
㈤ 稱呼印度人人習慣稱呼姓還是名字
正常都是名在前,姓在後,但是稱呼的時候分男女。
如稱呼男性,直接稱呼姓。 例:Mohammed (名)Ismail (姓), 稱呼 Ismail 就可以了。
如稱呼女性,直接稱呼名。 例:Kalinda (名)Sharma (姓),稱呼 Kalinda 就可以了。
一般印度女子在結婚後都會隨夫姓,所以難以辨別,一般都直接稱呼名字,而不是姓。
㈥ 印度人是否很傻瓜
印度人不是傻,是愚蠢,自負,思維混亂,神經質,平均文化素質卻很低,他們算識字率只要用盧比上的15種文字的一種,可以寫出自己的名字,這就脫盲了(這里必須要說的是,印度脫盲標准可能不是這樣的,但很可能是教育部門應付任務的做法,人家高考時,父母成群結隊搭樓梯送材料,居然沒人抓,可見教育上的狀態了)就這程度,也才74%的阿三能做到,我們的脫盲是幾十年來的9年義務教育,這些年還有人提出12年教育才算脫盲。
有外籍印度裔研究者發現印度人的腦子比東亞和歐美人少二兩大概吧,然後印度人說大腦小,速度快,印度人聰明,這就和電腦CPU一樣,不論怎麼評價吧,阿三的理由很不對,電腦CPU有大小之分,但主要原因是材質不同、結構不同,高階計算邏輯也不同,以他們的邏輯,我們可以推論出印度人就不是人類,因為它的大腦與東亞、歐美國家人在材質上不同,腦結構也不同,這不就扯淡么?非人類?外星人?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每一種生物大腦重量與整體重量的比例都有一個極限,在極限范圍內,越大越好,比例越大越聰明,顯然阿三比東亞和歐美人要弱很多,國際上人們都知道,印度人的智商平均是82,中日韓都是105,106,北歐有一兩個國家忘了叫什麼,智商平均達108
忘了一點,印度人愛吹牛的特點,在社會中就是愛詐騙,歐美人眼中的詐騙犯就是印度人,整天誇誇其談,坑蒙拐騙,不過以他們的智商,別人被騙一次就不會再被阿三騙了,印度1991年搞開放的,印歐語系的人們本是很支持印度的,但因為印度人好招搖撞騙,不肯付出,卻要最大的蛋糕,令其聲譽極差,印度沒有歷史,就把神話當歷史,以前從來不是國家,只是上千土邦(差不多就是農村自治,農村獨立王國),卻說自己古代很強大,強大個鬼哦,歷史上,名聲很大的孔雀王朝也就印度北部和西部各一部分,也就中國兩個小省辣么大,被印度人吹的好像很牛逼,但沒有文官體系,沒有政治構建,也就一個打下一個城池稱王的國家,歷史上大部分時期都被什麼羅馬啦,馬其頓啦,突厥啦,蘇丹啦,英國人啦佔領,其古代文明(應該說南次大陸古代土著文化)完全消失,就這樣的,被大英帝國像捏泥巴一樣組合起來的所謂國家,卻說自己文明從未間斷,然後就被全球各國網友嘲笑了,官方語言是啥?英語耶,內部有幾千種所謂語言,當然啦,土邦土著部落是不會有什麼歷史記載的,兩千年來像DOG一樣被各強國佔領,人家管理印度,按照的是各強國自己的文化和系統,南次大陸的文化只能管村子,人家也不用,也消失了,印度人更不記得,如今卻自負起來,以為中國行,它也行,先把底層的部落管理變成真正的國家再談吧,秦始皇兩千五百年前乾的活,他們都沒干成,更別提治理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