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3億人的夢想!印度派出史上最大規模奧運代表團,日本民眾有點慌
7月19日,《今日印度》周刊主編阿隆·普里在該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封面文章,題為《希望與榮耀:印度在期待已久的東京奧運會上的獎牌前景》。
該文首先強調了此次東京奧運會的重要意義,認為在疫情給全球人民的生活帶來苦難的情況下,它可能是一劑最佳解葯,也是對人類精神的致敬,即無論發生什麼,都決心繼續生活下去。文章還提到,奧運會在其125年的 歷史 上總共只被取消過三次,有兩次是因為爆發了世界大戰,僅有一次是因為去年的疫情而不得不重新安排一次。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將是一屆非常獨特的奧運會。
然而,這對印度而言卻是一件不幸的事。因為每一屆奧運會都在提醒它作為一個 體育 弱國的不足,這是一個需要反省的時刻。文章用一個反問句,表達了對印度孱弱的 體育 運動事業的痛惜——為什麼一個擁有 13 億人口的國家不能獲得像樣的獎牌?文章認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除板球以外,印度無法培養和投資 體育 人才;旨在促進 體育 運動的政府機構,卻成為官場上的肥差,甚至成為裙帶關系和陰謀的巢穴。所以結果有目共睹,迄今為止,印度在24次奧運會上僅獲得了28枚獎牌。
其中成績最好的一次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印度總獎牌數量排名第51,獲得了1金2銅,這要歸功於印度唯一的個人金牌得主、射擊運動員阿比納夫·賓德拉。而從那以後,印度在每一屆奧運會上都陷入了恥辱。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印度史上表現最好的一次,總共獲得了6枚獎牌,但獎牌總數排名反而下降至第55位。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印度只贏得了2枚獎牌,排名第67位,與人口僅320萬的蒙古國並列。相比之下,古巴和克羅埃西亞這兩個大小約等於印度特蘭甘納邦和喜馬偕爾邦的國家,卻進入了前20名,各獲得5枚金牌。
為改變這一局面,自2016年起,印度政府在支持18個國家 體育 聯合會的128名奧運候選人身上花費了116.965億盧比,但每一次奧運會的成績都令印度人更加失望。然而,今年有了一線希望。印度將派出120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這是印度史上最大規模的奧運代表團,其中第一次出現了擊劍運動員,第一次有女劃船運動員和女游泳運動員,像尼拉傑-喬普拉這樣的標槍運動員更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他們肩負著超過10億印度人民的期望,他們是我們登上領獎台的希望」,阿隆·普里寫道。
文章將印度運動員出征奧運會形容為「運動精神的勝利」,因為他們面臨著諸多困難,包括國內糟糕的 體育 設施、毫無益處的官僚作風、以及擾亂日常生活和全球旅行的新冠疫情。其中,因新冠病毒引起的反復焦慮是運動員必須應對的問題。在印度遭遇毀滅性的第二波疫情沖擊時,手槍射擊運動員拉希·薩諾巴特和索拉布·喬杜里、女子曲棍球隊隊長拉尼·蘭帕爾·辛格和一些隊友,以及女子拳擊隊的部分教練和工作人員都感染了病毒。出於對「德爾塔」變異病毒的恐懼,許多印度運動員、教練和工作人員被要求在三天內不得與其他國家的運動接觸或訓練。
有評論指出,印度方面之所以如此看重東京奧運會,不僅僅是為了爭取榮譽,更重要的是想給在疫情中掙扎的民眾一點激勵,使跌落谷底的民心士氣振奮起來,所以才有了此次史上規模最大的奧運代表團。但對於東道主日本來說,大量印度運動員、教練和工作人員的到來,則是一件令菅義偉政府極為頭疼的事情,如果出現確診病例,或將進一步在民間引發恐慌。正如《今日印度》的文章所說,奧運會是一劑緩解苦難的解葯。但如果不能切實控制疫情蔓延,所謂解葯恐怕也就是精神鴉片而已,短暫的狂歡只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②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是多少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的人數是多少?我們中國人,我們中國的運動員人數是777個
③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是多少
2021東京奧運會將於7月23日正式開幕,本屆奧運會中,中國體育代表團一共是有777人,包括431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人數為298人,男運動員133人,教練,領隊等運動隊工作人員307人,還有39人為團部工作人員。這也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境外參賽規模最大的一屆奧運會,運動員中年齡最小的是14歲的跳水運動員,最大是52歲的馬術運動員李振強。
1.中國游泳隊
女運動員(19人):艾衍含、陳潔、程玉潔、董潔、李冰潔、柳雅欣、彭旭瑋、湯慕涵、唐錢婷、王簡嘉禾、吳卿風、辛鑫、楊浚瑄、於靜瑤、余依婷、俞李妍、張一璠、張雨霏、朱夢惠
男運動員(11人):程龍、何峻毅、洪金權、季新傑、孫佳俊、覃海洋、汪、順、徐嘉余、閆子貝、余賀新、張子揚
2.中國跳水隊
女運動員(5人):施廷懋、王、涵、陳芋汐、全紅嬋、張家齊
男運動員(5人):謝思埸、王宗源、楊健、曹緣、陳艾森
3.中國花樣游泳隊
女運動員(8人):孫文雁、黃雪辰、咼俐、梁馨枰、尹成昕、馮雨、肖雁寧、王芊懿
4.中國女子排球隊
女運動員(12人):朱婷(隊長)、袁心玥、龔翔宇、王媛媛、張常寧、劉曉彤、姚笛、李盈瑩、丁霞、顏妮、王夢潔、劉晏含
5.中國女子沙灘排球隊
女運動員(4人):王凡、夏欣怡、薛晨、王鑫鑫
6.中國乒乓球隊
男單:馬龍、樊振東
女單:陳夢、孫穎莎
混雙:許昕/劉詩雯
男團:馬龍、樊振東、許昕、王楚欽(P卡)
女團:陳夢、孫穎莎、劉詩雯、王曼昱(P卡)
7.中國體操隊
男團:肖若騰、鄒敬園、孫煒、林超攀、張博恆(替補)、鄧書弟(替補)
男單:劉洋、尤浩
女團:唐茜靖、蘆玉菲、章瑾、歐鈺珊
女單:范憶琳、管晨辰
8.中國羽毛球隊
男單:諶龍、石宇奇
女單:陳雨菲、何冰嬌
混雙:鄭思維/黃雅瓊、王懿律/黃東萍
女雙:陳清晨/賈一凡、杜玥/李茵
男雙:李俊慧/劉雨辰
9.中國舉重隊
男隊:李發彬(61公斤級)、諶利軍(67公斤級)、石智勇(73公斤級)、呂小軍(81公斤級)
女隊:侯志慧(49公斤級)、廖秋雲(55公斤級)、汪周雨(87公斤級)、李雯雯(87公斤以上級)
④ 14億人只有1人參加冬奧會:印度只是因為窮嗎
荷蘭這樣的小國家,都有200多塊草地 體育 場,可是人口大國印度,卻只有15塊。
最近,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冬奧會。
沒想到的是,一向愛出風頭的印度,卻沒什麼動靜。
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為什麼只有1名運動員參賽?
雖然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不過本屆北京冬奧會,依舊有9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場面還是挺壯觀的。
其中,一共有18個國家,只派出1人孤軍奮戰。
1人參賽的國家,大部分情有可原。
比如,像厄瓜多、海地、東帝汶等國家,人口比較少,經濟也不發達,能派人參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又比如,東帝汶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2002年才獨立,全國總人口只有132萬人,物資基本都靠外國援助。
然而,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也只有一名選手參加冬奧會。
其實,印度在冬奧會上一直都處於邊緣地位。
早在1964年,印度運動員就參加了冬奧會。
之後將近六十年的時間里,印度非但沒有拿過一塊冬奧獎牌,每屆冬奧會參與的人數也始終少得可憐。
2006年,義大利都靈冬奧會上,印度派出的運動員人數最多,但也只有4人參加,其中有一名是女運動員。
因此,本屆北京冬奧會,印度只派出一人參加,也算是正常情況。
或許不少人覺得印度大部分地區都處於熱帶,冬奧會表現一般實屬正常。
但實際上,印度在夏季奧運會的成績也很一般。
翻開印度參加奧運會的 歷史 ,雖然參賽人數不斷增加,從最初的1人到東京奧運會上的120人,然而獎牌數卻少得可憐,總數加起來只有35枚。
特別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印度以往實力強勁的曲棍球隊一蹶不振,沒有再獲得獎牌。印度奧運代表團的戰績也變得更加慘不忍睹。
從1984年奧運會開始,印度連續三屆奧運會都沒有獲得過獎牌,直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印度才在網球項目上獲得了一枚銅牌。
2008年,算是印度的奧運大年,在北京奧運會10米氣步槍比賽中,印度射擊運動員阿比納夫·賓德拉獲得了金牌,也是印度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獲得的 歷史 首枚個人項目比賽金牌。
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印度代表團獎牌數提升了一些,獲得了一枚金牌,還獲得了2枚銀牌和4枚銅牌,獎牌數為歷屆最高。
但這個成績對於印度來說,實在拿不出手。
而且這些年,雖然表面上看印度得到的獎牌數多了,但名次其實在不斷下降。
1980年奧運會還能排在第23位,但2020年奧運會卻只能排在第48位。
很難相信,像聖馬利諾這樣的彈丸小國,人均奧運獎牌數都可以輕松超越印度,著實令人尷尬。
印度奧運獎牌少,主要是因為普通人很難有條件訓練,國家也不支持。
電影《摔跤吧爸爸》中,女主角的爸爸為了給女兒買一塊摔跤墊,向 體育 部門申請一筆資金。
雖然知道女主角有天賦能取得榮譽,可是官員還是拒絕了女主角爸爸的請求。
理由是:國家給 體育 的撥款實在太少,能分到女子摔跤隊的錢更是少之又少。
雖然是電影,卻真實反映了運動員在印度的窘境,如果沒有錢,哪怕再有天賦,也很難獲得國家培養。
GDP一度位於全球第五的印度,每年軍費投入600多億美元,可是 體育 總投入只有2億美元,也就是軍費投入的零頭。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印度代表團僅獲得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大受打擊,於是印度政府開始大力發展 體育 。
雖然印度將 體育 投入提高到3.8億美元,但奧運專項上的錢並不多。
根據印度聯邦 體育 部的數據,東京奧運周期期間,印度政府一共給運動員們發放了8.3億盧比(約為1000萬美元)獎金,其中近30%專門用於培養參加奧運會的人才。
也就是說,實際上印度就拿出來300萬美元用於培養奧運人才,和其他國家相比,完全是杯水車薪。
作為東道主的日本備戰東京奧運會時,為了進入獎牌榜前三名,一共計劃投入了30億美元培養運動員,是印度的1000倍。
而人數還沒孫楊微博粉絲數多的澳大利亞,每年也會拿出2.5億美元給奧組委,其中有超過1億美元花在頂尖運動員身上。
根據加拿大《國家郵報》數據統計,加拿大聯邦政府每年會投入2億加元(約為1.5億美元),這包括了普通運動員的津貼、沖擊奧運獎牌的花費以及下一奧運周期和下一代運動員發展的費用。
具體而言,一個奧運周期里加拿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就高達1.3億加元(約為1億美元)。
所以說,要是沒有國家的支持,運動員想要參加奧運會,其實很難。
那些能參加奧運會的印度選手,要是沒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更難實現夢想。
現年32歲的阿里夫·可汗,作為本屆冬奧會唯一一位印度運動員,其實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其實上次平昌奧運會,他本來有機會參加的,卻因為沒錢不得不中途放棄。
從阿里夫小時候起,他的父親就經營了一家滑雪用品小商店,他因此與滑雪運動結緣,並走上了職業道路。
2008年,18歲的阿里夫正式進入職業滑雪隊接受專業的訓練,他在14年間,一共參加了127個國際賽事。
為了練習滑雪,阿里夫每年都要額外花費大約60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50萬元),去國外訓練和比賽。
由於沒人贊助,阿里夫參加滑雪比賽的花銷基本都是自費,這筆錢讓他們全家都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生活非常艱難。
2018年平昌奧運會前,阿里夫為了湊齊足夠的資金參加冬奧會資格賽,啟動了一項眾籌計劃。
但參加四場比賽後,阿里夫沒有錢繼續參加第五場比賽,最終導致無法晉級去參加平昌冬奧會。
但阿里夫沒有放棄,印度當地政府和一些印度企業對他的訓練、旅行和裝備提供了贊助,再加上他發起第二次網上眾籌所獲得的資金,讓他可以順利參加北京冬奧會。
雖然比賽名次不佳,但正如他自己所言,能登上冬奧會舞台,即是夢想成真。
與阿里夫·可汗相比,射擊選手阿比納夫·賓德拉毫無疑問成績更為優異。
他是印度首位奧運會個人項目金牌的獲得者,並一舉打破了印度奧運會28年沒有金牌的魔咒。
不過,阿比納夫能成功,和他富裕的家境有很大關系。
由於印度本土訓練水平和設備都沒法滿足訓練的基本條件,他從小就被家人送到德國接受專業的射擊訓練。
為了方便練習,阿比納夫的父母還為其建了一座私人室內射擊場,幫助他迅速提高成績。
可以說,無論是阿里夫還是阿比納夫,他們的經歷都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沒錢,別想在印度當運動員。
要知道,像高爾夫、馬術、橄欖球等高端項目,運動員培養出來要花費天文數字的金錢,而且全身上下一套合格的裝備,就差不多要花費一個印度中等收入家庭一年的開支。
即便是足球、籃球、游泳等相對平民化的運動,沒有適合的訓練場地,也很難進步。
但是,稍微像樣點的訓練場館和器材,都需要極大的費用來支持。
可在印度國內,基礎運動場的數量卻少得可憐。
板球傳奇人物卡皮·戴夫曾感嘆道:「荷蘭這樣的小國家,都有200多塊草地 體育 場,可是人口大國印度,卻只有15塊。」
同時,配備好的訓練員、隊醫、營養師、教練等培訓必備人員,背後也需要足夠的財力來支持,缺少任何一樣,都無法讓選手出成績。
由於沒有錢,印度很多好的 體育 苗子都被耽誤了,印度 體育 也自然而然難有大的發展。
在印度,像谷愛凌這樣家庭出身的人可能會成功,但是像全紅嬋這樣家庭出身的人卻永無出頭之日。
印度 體育 差,還有種族與宗教的原因。
眾所周知,印度人的種姓觀念一直根深蒂固。
在印度人的觀念中,高種姓人生來就是養尊處優,但低種姓卻需要長期去做卑微下賤的體力活。
雖然印度的種姓制度早於1947年被廢除,但是體力活動交給下層窮人的觀念,始終都沒有改變。
跑、跳、游泳等 體育 活動在上層階級眼裡雖算不上低賤,卻也不高貴,只是供貴族 娛樂 消遣的 游戲 。
同時,印度很多人因為信奉宗教,講究禁慾,而運動員消耗體力大,需要經常吃肉。
所以,中上階層受種姓觀念束縛,自然就遠離 體育 運動,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印度整個 社會 的 體育 風氣,「下等種姓」的運動員也不敢在 體育 上有更高層次的突破和追求。
而瑜伽這種靜態練習,成了印度人更崇尚的 體育 健身方式。
《新印度快報》曾報道稱,「在種姓制度下,更看重智力成就,而與體力有關的勞動和活動卻被認為是低種姓人才做的事。這種文化熏陶也反映在學校和家長對待 體育 的方式上。」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印度太窮了。
印度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0%,其中多數都居住在缺水少電、交通閉塞的地方。
對於印度來說,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普及掃盲教育才是政府工作的重點。
沒有國家的支持,普通人即便有運動天賦,也首先得以養家糊口為主。
畢竟,比起當一名運動員,填飽肚子才是最現實的選擇。
大多數 體育 運動在印度都沒什麼發展前途,印度出一個奧運會冠軍更是無比艱難。
體育 是 社會 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借著英聯邦成員的優勢,早在1900年,印度就參加了第二屆巴黎奧運會。
直到32年後,中國人才有機會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從這方面看,印度比中國起步更早。
然而,122年過去了,印度在冬奧會只有1人參賽,中國不僅成功舉辦冬奧會,而且已經在本屆冬奧會獲得了7枚金牌,目前暫居亞洲第一。
國運興, 體育 才興。
看看鄰國印度,我們更能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⑤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是多少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是11669人。
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XII Olympiad),即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由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舉辦的國際性運動會,於2021年7月23日開幕、8月8日閉幕。
2020年東京奧運會共有20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俄羅斯奧運隊和奧林匹克難民代表團2個參賽隊伍參賽,共11669名參賽運動員;賽事項目共設有33個大項、339個小項、339場金牌賽,其中滑板、沖浪、競技攀岩、棒壘球和空手道5個項目首次現身奧運會。
退賽:
2021年4月6日,據韓聯社報道,朝鮮宣布將不會參加2021年舉行的日本東京奧運會。報道稱,朝鮮方面表示,在全球新冠疫情下,決定不參加奧運會以保護運動員。
2021年7月22日,幾內亞奧運代表團宣布,因為擔心日益增長的新冠病例,出於保護運動員的需要,決定退出即將開始的東京奧運會。幾內亞代表團原定有5名運動員參賽,他們成為繼朝鮮之後第二個退出東京奧運會的代表團。中國代表團在開幕式上的出場順序也將發生變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2020年東京奧運會
⑥ 2021奧運會印度獎牌數
您好,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印度代表團總共獲得1金2銀4銅的獎牌。
⑦ 場面壯觀!印度全國瘋狂慶祝東京奧運首金,名將獲重獎523萬
東京奧運會,印度選手尼拉吉-秋普拉在男子標槍中獲得金牌,這也是本次奧運會印度代表團首枚金牌。賽後,尼拉吉-秋普拉成為印度的英雄,全國民眾在瘋狂慶祝!為此,據悉這位奧運冠軍獎金就可以達到523萬元。
尼拉吉-秋普拉是本次比賽奪冠熱門,他沒有讓人失望,在之前的沖金點都失敗的情況下,尼拉吉-秋普拉成功奪冠,首次拿下奧運冠軍。
尼拉吉-秋普拉是印度國家紀錄保持者,2018年亞運會和2018年英聯邦運動會上曾投出88.06米的成績,此番奪冠成績是87.58米,也算是發揮了全部能量。
賽後,印度國內沸騰了,大批的人員觀看了這場比賽,他們瘋狂慶祝東京奧運會首金,官員們也在電視機前見證了這樣的 歷史 性一刻。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消息稱,印度奧委會為鼓勵運動員們勇創佳績,推出巨額現金獎勵措施,摺合人民幣可以達到523萬元。現在,尼拉吉-秋普拉終於在奧運會快結束的時候拿下了印度首枚金牌,至此他就可以享受到這一份巨額獎金榮譽。
實際上,在印度如果是頂級運動員,無論是獎金還是廣告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目前印度成功在大賽出成績的運動員不多,但一旦出現頂級運動員,都會成為13億人的驕傲。因此拿下這個冠軍,尼拉吉-秋普拉也算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⑧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是多少
2021年東京奧運會,全世界各國的運動員都有多少?人數不一致,有的國家的人數多,油的國家的人數少,這要根據國家平時運動員的啊。序列情況以及需要參加的人數來確定的。
⑨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是多少
奧運會,全世界都很重視的大型體育賽事。運動員也都把奧運會比賽勝利當做是職業生涯中最高的目標。現在人們經濟發展良好,越來越多的人有時間、有能力加入到體育運動中,一代又一代年輕出色的運動員已經開始逐漸斬落頭角。那麼一屆奧運會中到底有多少人參加,球天下體育小編為大家整理下歷屆奧運會參賽人數。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2021東京奧運會參賽人數
歷屆奧運會參賽人數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參加人數超過2萬名,這其中不僅有運動員還是有教練、陪同人員。運動員大約是12000多,其中美國隊人數最多是555名。2014年紐約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參加人員都超過1萬。
人數的多少是根據每個參賽國家不同項目實力強弱決定的,有的國家在某項運動中能力較強,那麼參賽的人員肯定會多。如果只有個別項目有參賽能力,也可以單獨參賽。就例如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茅利塔尼亞、塞拉立昂只有兩名運動員參加,只是參加男女馬拉松比賽。
中國東京奧運會參賽人數
受到疫情影響,原本的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已經推遲到今年7月。不過現在疫情形式還是不容樂觀。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京奧運會開賽,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會很多。第一點就是人員問題。根據目前數據顯示,此屆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為777人,其中運動員431人(女運動員298人、男運動員133人),東京奧運會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境外參賽規模最大的一屆奧運會。而奧運會的舉辦,東京也同時針對於每場比賽中在場觀看人數也做了縮減,最大程度保證防疫安全。
原本東京奧運會的推遲,讓人們面對疫情更加恐慌。現在奧運會正常召開,何嘗不是人們對於抗疫的信心。
⑩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是多少
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公布,總人數777人,其中運動員431人(女運動員298人、男運動員133人),教練員、領隊、科醫人員等運動隊工作人員307人,團部工作人員39人。為境外參賽規模最大的一屆。
2020年東京奧運會作為傳統體育強國的美國派出613名運動員參賽,這一參賽規模僅次於美國主場作戰的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東京奧運會的英國奧運代表團由376名正式運動員和22名替補運動員組成。
會徽:
奧運會會徽選用東京英文「Tokyo」、代表團隊合作的「Team」、象徵美好明天的「Tomorrow」三個詞語共同的首字母「T」,在此基礎上融合了代表多樣性的黑色和代表心臟躍動的紅色圓形圖案生成。
會徽是從104件應征作品中選出的,設計者為從事美術指導工作的佐野研二郎(42歲)。2015年9月1日,東京奧組委正式通報棄用2020年東京奧運會會徽設計的決定。2015年11月24日,東京奧組委開始徵集新的官方會徽。網路徵集將為期兩周左右,12月7日正午截止。
2016年4月25日,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新會徽揭曉,方案A「方格花紋」從4件最終入圍作品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