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精英在哪裡

印度的精英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2-11 16:45:27

① MBA關註:印度人為什麼能在世界頂級職場完敗中國

近10年中,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進入全球頂尖企業擔任高管;世界500強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佔10個席位。

「印度效應」為什麼而產生?印度裔CEO的管理能力為何如此超群?這甚至已經成為美國一些商學院研究的課題之一。

登頂世界級企業

2017年9月,世界制葯巨頭諾華公司宣布:諾華全球首席執行官江慕忠於2018年退休,Vas Narasimhan繼任成為新一任首席執行官。

這位新履職的CEO年僅42歲,是個印度人。他有著十分光鮮的履歷:早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後進入哈佛醫學院以及哈佛肯尼迪政治學院,分別獲得醫學博士和公共政策碩士學位。Vas Narasimhan的第一份工作在麥肯錫,2005年加入諾華公司。升任CEO前,他擔任諾華全球葯品開發負責人兼首席醫學官。

後來,他親自主導的必應搜索引擎,以及基於雲計算推出的Office 365,均戰績顯赫。尤其雲計算業務,更是成為微軟增長最快的產品,給集團貢獻了巨大利潤。

2014年2月,鮑爾默退位,納德拉順利接棒,成為微軟第三任CEO。

彼時,納德拉麵臨的是「救火」:微軟原本打算靠收購來的諾基亞移動業務,擴充自己的設備部門,卻在蘋果、谷歌面前敗下陣來;而一直以來,鮑爾默樹立的銷售導向作風已將微軟帶偏了軌道。

納德拉上任後,表以極大決心:我將不遺餘力地清除創新障礙,讓公司重新回到先前的軌道上。重要的是,微軟「必須回歸矽谷創業公司的工程師文化,以開發者為導向,主力推動利潤豐厚的雲計算業務」。

上任4年來,他對微軟的戰略思路進行了大幅調整:過去按件計費銷售的軟體變成基於雲的免費服務;讓Azure、企業產品和服務成為公司新的「現金牛」;同時開發和收購一些較好的移動應用,如Outlook、Office 365、Sunrise等。此外,他還開放了很多產品和技術,如.NET開源、Xamarin開源、Visual Studio,以支持iOS和Android開發。

近日微軟Build 2018的開幕演講上,納德拉表示:「智能雲與智能邊緣計算近在咫尺,這是巨大機遇,同時也倍感使命的艱巨。」而大會前夕,他還公布了一項顛覆微軟歷史的決定:Windows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事業部存在。

一代IT巨頭終於甩掉了「歷史包袱」,納德拉成了「刷新」微軟歷史的人。

「印度管理」效應

納德拉在極力用自己的方式讓微軟轉變,但在其所著新書《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中,他稱自己只是在幫助微軟「進化」。

這個進化,就是重塑企業文化。

納德拉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高級管理團隊每個人之間都要深入了解。甚至讓每個管理團隊成員分享自己的愛好與人生哲學。「只有當個人都將自己的熱情與組織目標結合在一起時,企業才能進入最佳狀態。」

「納德拉身上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將大家團結起來,激勵人們去做他們從未想像過的事情。」同事對他的這個評價,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個人領導魅力,另一方面也佐證了印度人比較團結的特點。

納德拉的變革在微軟形成了與蓋茨、鮑爾默時代完全不同的文化:曾經競爭至上的文化,一度使微軟在業界頻遭詬病;而納德拉式的溫和領導,正讓這家公司變得「柔性」。

自幼出身多劫但性情溫和的納德拉,懂得一個對付「暴君」(老闆)的辦法:「他們對你大吼大叫,說你是瘋子,指責你試圖毀掉整個公司。但你不要被這種戲劇性場面嚇倒,只要一次次拿著數據去找他們,證明你的觀點。」

這是印度人與生俱來的思維習慣——用思辨的方式解決問題。

資料顯示:很多印度人自小就長於辯論,比如百事可樂女CEO因德拉·努伊,在學生時代就是辯論高手,這使他們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會成為爭執的靶子。

在信仰眾多、文化沖突較大的印度,這是一種絕好的人際關系處理方式。

北京大學國發院BiMBA聯席院長楊壯研究發現,印度人的思辨能力,使得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和西方有同樣的脈絡。「他們在真正做事的過程中,反映出自己不僅僅是問題的解決者,更重要的是能夠發揮自己的長項。」

富於思辨力,使得印度人在職場上更注重積極溝通。

一個有趣的說法是:中國的CEO要求開會,一到辦公室就綳著臉講話;而印度籍CEO一到會議室,開場白則是「嗨,我來了……」

納德拉說,在開會的時候,不只是讓自己聽,還要盡可能地讓其他人表達自己的看法。傾聽之後,作為領導者,他才能更好地「理解」。

開會的細節反映出:中國的領導者趨向嚴謹,而印度的領導者更注重溝通的效果。

反觀被傳統教育灌輸的國人,盡管聰明、勤奮、服從、執行力一直代表著東方文化的優秀品格,但是這些,在形成領導者的素養上卻差強人意。

不論是差異還是差距,在全球國家實力的角逐中,印度一直把中國作為競爭對象,試圖實現超越。

30年前,中印兩國經濟規模不相上下,而30年後,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印度的追趕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是與「印度管理」的差距,卻應令中國人細思極恐,奮起直追!

② 看印度裔精英為什麼比華裔在美國更成功

因為印度裔的精英相比較而言,他是接受英國的教育方式,並且印度通用語是英語。這就導致了印度人在交流方面會比華裔更成功。同時因為印度一直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方式而華裔更多的是接受中華傳統教育。兩相較比之下,美國也屬於西方的教育方式,更能接受西方教育方式教育出來的人才。所以印度裔精英會比華裔在美國更成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雖然印度人的口音比較重,並且帶著濃濃的咖喱味,但是印度人他從來不會為此而害羞。所以也就不會出現在課堂上面,不願意發言,不願意辯論。這樣的話就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展示印度一所擁有的知識。但是華裔比較謙虛比較害羞,所以在很多口語陳述上面就會顯得有些怯懦。中國人的沉默謹慎,唯恐「禍從口出」的習慣,也意味著容易導致錯失良機。

③ 印度在世界有那麼多精英,為什麼科技技術發展沒有想像中的出色

1、印度其實沒有那麼多精英,這是媒體宣傳轟炸的結果。比如說很多印度人在歐美當CEO這件事情,就是一個典型的誇大宣傳。按照印度在美國的僑會的統計,全世界主要企業中的印度裔高管只有50多人。科學家方面,曾經有一個評選,全世界最頂尖的4000名科學家,其中中國人有接近500人,而那麼愛出風頭的印度人有多少呢?10個人。還有謠傳NASA有30%甚至50%的專家是印度裔,但實際上只有大約3%。所謂牛得不行的印度理工,事實上在世界上也屬於無名小卒,無論怎麼排名也排不進前三百。
2、印度的科學水平在世界上確實還算不錯,但和我們比差得就有點多。實際上目前全世界的科技水平來說,大體上可以分為美國、中國、其它國家,中美都屬於可以單挑「其它國家」的。印度在「其他國家」裡面算是不錯的。比如他們的高質量論文(被引前10%)數量也是排進世界前10的(比日本還多一些),雖然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左右。自然指數排到第13,雖然還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但是差不多也是俄羅斯的兩倍。

④ 為什麼現在矽谷企業更愛使用印度人做高管

1. 印度人聰明, 而且勤奮: 和很多早期來到美國的中國人一樣,前往美國留學深造的印度人都是其國內的精英分子。在看看現在留學美國的中國人,可以說是質量一代不如一代,基本上都是花錢去那裡買個學歷而已,再看看人家印度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抱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心態。
2. 印度人英語好,熟悉美國商業文化: 不可否認,有著深深殖民烙印的印度,他們的英語的確是一個優勢,雖然是聽著費力,但在語法,邏輯上都比較貼近英語,這讓他們在與老美的交流上可謂是如魚得水。
3.印度人有野心,更愛表現:中國人自古就講究個中庸之道,謙虛待人,不太善於在他人面前顯山漏水,表現自己。而印度人則不同,由於語言,文化方面的原因,他們深諳辦公室政治,玩弄人際關系。當年皮查伊要去Twitter,谷歌為了挽留他立馬開了張5000萬刀的支票。
4.很多中國精英選擇回國創業: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很多中國精英在美國完成學業或者進修後選擇回國創業。而印度國內可以說一團糟,經濟停滯不前,基礎設施缺乏,這也是很多印度精英人群逃離祖國的原因。
當然,並不是說海外華人處處都比不上印度裔,只是在很多方面,他們做得確實更加出色。

⑤ 在印度,高種姓到底有哪些特權

首先是身份上,高種姓的印度人生來就是貴族。在印度,婆羅門是最高級別的姓氏,他們大多數掌握神權。

而且低種姓的女人人如果嫁給高種姓的男人,是需要支付大量錢財做為嫁妝的。

⑥ 印度作為貧困國家,但為何在高端人才上碾壓中國

印度理工
碾壓北大清華
我國大學非專業學習佔了總學分的絕大多數(不說也罷),導致培育的人才很少真正在專業上合格,研究生專業知識不到位。

⑦ 印度的教育那麼爛,為什麼印度裔ceo可以統治矽谷

印度人正在悄悄地佔領矽谷。印度精英正在湧入矽谷的管理、技術、計算機和其他領域。在美國500強公司中,許多跨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變成了印度人。例如,進入谷歌的盛大披薩。掌管微軟的薩特雅·南德拉;領導百事可樂的因陀羅·克里希納莫斯;安卓系統的負責人桑德魯。一方面臟亂不堪,另一方面又充滿了精英。印度教育發生了什麼?印度糟糕的教育狀況差距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國家。他們不像世界上其他國家那樣按財富排名,而是按姓氏排名。印度人分為四個種姓,賤民沒有姓。

激烈的競爭真讓人頭疼。這次考試與高考相當,程度更高。印度有句諺語:一等學生去印度理工學院,二等學生去麻省理工學院。基礎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尊重學生個性、注重素質的印度精英和注重能力的應試教育。他們的精英教育模式的確有其優點。也正是因為如此,印度出來的人才幾乎是世界頂尖的,所以他們會去往世界科技的頂端矽谷。

⑧ 印度的哪一所著名大學,考上了就是世界精英

印度現有人口近13億,是僅次於我國的世界人口大國。由於其人口體量太大,優質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導致其高考競爭異常慘烈。因此,印度的高考被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高考難度甚至超過了中國。

據統計,印度25歲的年輕人數量佔了整個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高中畢業的學生近千萬,但最後能順利進入大學學習的考生還不足三分之一。

(微軟行業的印度精英)

據統計,像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他們的年薪通常是是普通院校畢業生的20多倍。而且大都就業於大型信息技術公司,比如微軟、英特爾等。許多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成為了公司里技術上的領頭人。

因此,印度學生為了能考上一流大學,也會拚命地參加各種補習班,上各種形形色色的補習學校。他們不得不每天早上3點就起床,在參加完各種補習班後匆忙趕到學校,應付一天的學習生活。

由於補習市場需求旺盛,因此,印度學生的補習費用並不便宜。在一些大城市裡,理科一年的補習費用高達4000美元,這筆昂貴的開銷,就連印度的中產階層都不堪重負,更不用說家境貧寒的家庭了。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精英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5億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86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在哪裡查看 瀏覽:388
中國科學怎麼樣 瀏覽:87
中國的老年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 瀏覽:491
英國中國海運什麼線路 瀏覽:490
為什麼美國斬首伊朗將軍 瀏覽:65
去義大利勞工怎麼申請 瀏覽:589
印度血檀木哪裡產的 瀏覽:817
中國中部38師在哪裡 瀏覽:983
中國男足對伊朗哪個台 瀏覽:49
中國古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741
伊朗新年是什麼時間 瀏覽:470
丹頂鶴在中國哪裡越冬 瀏覽:220
伊朗石油怎麼運輸到中國 瀏覽:435
二戰義大利美國哪個更強 瀏覽:21
建行在越南取錢手續費多少 瀏覽:448
抄底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54
中國移動語音如何設置 瀏覽:17
英國什麼時候實行炮艦政策 瀏覽:945
ems寄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