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運載火箭造不大怎麼辦

印度運載火箭造不大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12-11 20:09:51

① 印度最強火箭發射成功:一箭36星,印度製造衛星的水平如何

印度的衛星製造水平非常糟糕,並且還嚴重依賴國外技術支持,除此之外,印度的衛星質量根本不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在看到印度一次性發射了36顆衛星的新聞後,很多人都覺得印度的衛星製造水平已經迎來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我看來,印度的衛星水準根本沒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一、印度的衛星製造水平非常糟糕。

雖然印度在航天領域迎來了路小的進步,但是在一些細節處的打磨上,印度卻存在著非常糟糕的情況,要知道衛星製造水平關乎一個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進度,如果衛星製造水平非常落後的話,那麼必然會給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正是由於印度的衛星製造水平非常糟糕,所以印度的航天事業發展才沒有太大的進步。

② 印度航天

印度航天工業是一個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下的航天機構的縮影,通過獲得精密的箭載儀器設備、火箭發動機等核心裝備來彌補其自主航天工業、航天工藝上的不足。
航天技術包括:製造運載器技術、航天器技術和地面測控技術。
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運載火箭,印度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還相當有限,目前尚不具備發射超大載荷的能力。其最先進的運載火箭在其他國家提供發動機和精密儀器的情況下也落後中國10年以上。

看一則新聞:

作者:nealyan 提交日期:2004-10-4 12:54:00 訪問:97399 回復:1573

印度總統卡拉姆2日在南部城市金奈表示,印度將在2007年將一艘飛船送入月球軌道,將用於研究月球地形以及結構的用途。卡拉姆稱,印度目前早已具備向地球軌道發射衛星的能力。

印度人喜歡計劃,卻不務實。

最讓我討厭的是他們簡直自戀到極點。
LCA戰機大家都知道幾乎是萬國聯合製造的。
而我們的殲十除了發動機以外全部國產。
可是印度人竟說我們的殲十是靠別國,他們的LCA是完全國產。
就跟"印度的成績是雙倍的,因為絲毫沒有依靠外國技術。我們的月球探測器實際上是唯一純粹由亞洲研發的探測器,因為日本和中國擁有國際支持,並且能向其他國家購買材料,但是印度僅僅利用獨有技術和較少的資金開展一切工作」 這段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覺得印度的航天技術落後我國有15年,如果加上製造工藝(他們的製造業相當差,很多好點的零件只能設計出來卻造不出來),相差20年。

③ 印度航空水平差,為什麼能夠一箭多星甚至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呢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老厲害了,是全球首個第一次嘗試便成功入軌的國家。

我國之前有過一次火星 探索 計劃,但是搭乘的是俄羅斯的火箭,後來變軌失敗沒過去。

如果這是「看誰飛得遠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顯然印度贏了。

印度還有一箭104星的成就,如果這是「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那麼也是印度贏了。

但是如果比較「誰家火箭運載能力大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抱歉,印度最厲害的火箭相當於我們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運載能力和我國長征二號捆相當,後者於1990年7月首次成功發射,於1995年退役。印度目前最大運載能力是近地軌道10噸;我們的長征五號是近地軌道25噸;美國剛發射的獵鷹重型是60噸;美國的土星五號是近地軌道120噸。

哦對了,補充一下,雖然人家運載能力低,但是人家起飛重量大,基本上全球頂尖了。也就是說,大塊頭,小力氣。

這么比,我們的確落後美國幾十年,印度嘛,呵呵。

哎?運載能力是啥,不是飛得越遠越厲害嗎?你要這么比,那麼美國的大力神運載火箭把旅行者一號早就飛過冥王星了,幾百年以內估計美國都是完勝的狀態。

而送旅行者一號飛那麼遠的大力神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概只有13噸。換個說法,我們要想把印度發射的那堆跟磚頭塊一樣大小的衛星呼啦啦送到火星,也做得到。但是沒啥意義,既浪費錢也打亂了計劃。

而且印度至今沒有自己的載人航天,沒自己的空間站,也沒有自己的登月。原因就是沒錢,錢都去哪了?當然花在「看誰飛得遠,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啦。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的確有很大的優勢,他的技術來源很廣泛,基本可以吸收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所以只要印度經濟跟上來,有錢了,那麼是非常有能力超過我們的。這不是么,最近人家說要玩太空梭了。

印度航天 科技 水平並不算差,前兩年創下了一枚火箭發射104顆衛星的記錄,打破了俄羅斯之前保持的37星的記錄,在未來也可能成為他們的一個特色。

說起印度一般人印象可能不怎麼好,實際上很多牛人也確實覺得印度不怎麼好,他們至今沒有統一度量衡,工業化基礎薄弱,很多裝備主要靠進口,國內環境還比較混亂。但印度與西方國家關系還可以,很多設備造不出來卻可以買回來。航天 科技 的發展,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是分不開的,印度雖然完成了一些成就,但以後航天 科技 的發展個人不大看好。

印度目前有能力自行發射衛星、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航天實力是不錯的。一箭104星很厲害,不過實際上只是發射了一枚700多公斤的主衛星,其他103枚衛星加起來也就600多公斤,是很小的衛星。這對以後印度商業航天發射有一定的幫助,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功能多樣體積龐大的衛星,一箭多星發射「納米衛星」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工業基礎的薄弱很大的限制了印度航天的發展,印度最大的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噸,我國長征五號目前是25噸,是現役世界第二(或第三記不大清楚了),但是印度運載火箭的起飛質量卻快趕上我國長征五號了,也就是說印度的火箭很笨重,塊頭大力氣小。這就是整體技術水平和工業化基礎不足的體現。

印度之所以有時叫開掛民族,似乎一直對這個稱呼情有獨鍾。開掛民族有時候真的會做出許多讓世界驚掉下巴的事。

所謂一箭多星,是指航天火箭發射時一起攜帶多顆衛星。一箭多星的發射運用,打破了傳統一箭一星的傳統,是一種高效的,大大節省經濟的發射方式。 。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志著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並不多,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幾個國家。

2017年2月15日,印度一箭多星打破俄羅斯創下的37顆衛星世界記錄,打破中國2015年一箭20顆衛星亞洲記錄,為104顆,目前世界最多記錄。

其實,印度能一箭發射104顆,並不能說明印度在航天領域就超越了我們老牌大國。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笑,印度一箭104顆衛星, 雖然衛星數量非常多,但實際上那麼多衛星加起來總重僅有1.38噸,要知道我們的天宮一號就重達8噸,這些衛星中只有三顆是自主研發,其它都是來自國外。

其中最大的一顆是印度自主研發的遙感衛星,重量700多千克,其它的衛星都屬於幾十千克甚至幾千克大小的微小型商用衛星。有網友戲稱,印度的衛星就像些玩具。

所以印度目前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型運載火箭,但不可否認的是,開掛民族在多彈頭分導上還是比較牛的。

要是把我們的天宮一號質量全部換算成這些小型衛星。那麼我們可以發射它最起碼六倍數量的衛星。數量多並不代表就領先世界。水分含量太多。

科學疑惑篇@ 印度航空發展情況怎麼樣?
從1963年印度建立發射場,到1967年印度發射第一顆衛星,再到1968年印度建立空間研究組織!印度這個被譽為開掛的民族,在上世紀對航空的發展就非常的迅速與強勁!雖然早前多數衛星的發射都是由美國,歐洲國家等代為發射,但是印度也確實在一些領域默默趕超著各國!比如2013年印度成功火星探測衛星,以及2017年成功發射了一枚"一箭104星"火箭,也是震驚了不少國家哈!

在這里解釋一下什麼是"一箭104星"火箭?簡單地說就是發射一枚運載了104顆衛星的火箭!此前的記錄還只是由俄羅斯保持的"一箭37星"!印度直接運載104顆!還有印度居然可以發射火星探測器?要知道絕大數國家都還沒敢嘗試!

那麼可不可以說印度的航空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了呢?

科學解疑篇@ 印度航空 科技 水平整體怎麼樣?為何能夠發射火星探測器和一箭多星?
先說說印度的"一箭104星"情況!當年印度發射的一箭多星,攜帶的是一顆印度自己的重達700多公斤的衛星和103顆共計664公斤的納米衛星,印度本身只有3顆,美國多達96顆,其它是別國衛星!國際空間專家表示發射一箭多星能夠節約一大半的運載費用等等!而且這種技術也被一些國家認為是沒必要的做法!

因為一箭多星技術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而且運載能力也低,火箭推力也低!我國專家曾經表示過這種技術運載的推力只有1.5噸而已,涉及多星分離,只要不發生碰撞就可以了!而且印度利用這種技術給外太空製造了很多的"太空垃圾"!換句話說就是,印度發射的很多衛星似乎不都是有用的!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競爭而為之的做法!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提倡!

如果以低廉節儉的角度去看印度航空,那麼確實能夠做到以低於其它國家60%左右的價格運載衛星!但其實這也是印度國內勞動力太過於廉價而導致的!其實我們國家也具備這樣的技術,只是沒必要運用而已!畢竟我國外太空空間站已經有相當規模,沒必要運用這種小規模,低運載的方式去應對火箭的發射!

而且印度有很多航天領域的技術是依靠美國,歐洲等國家的(以及上面提及的火星探測器也是),並非自家技術,所以和中國的獨立自主相比弱太多了,只是印度啊三喜歡炫耀而已!我國比較低調,默默發展!

所以綜上,印度沒有全球定位,沒有大推力火箭,更沒有載人航天等等!所以最多隻能算是國際第二階梯的航天領域國家,比起第一階梯的中國,美國,俄羅斯!

科學科普篇@ 關於航空的知識:

1丶航空與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航空是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具為飛機。航天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以外太空中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是為火箭、太空梭等。

2丶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包括導彈)製造,比反復多次重復使用的飛機製造要相對容易些。

3丶印度在航天領域為二流國家,在航空領域屬不入流的國家。

科學家早就說了,我們的航天 科技 水平,和世界頂級水平還差20年。換句話說,國足水平也差不多。我們音樂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歌曲,落後標榜20年,我們的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還差20年。我們的頂級大學和世界頂級名校還差多少年?

說明一箭多星並不是什麼多牛逼的技術,基本上能發射衛星的都會,至於發射探測器到火星,難點在於遠程測控,這個問題美國幫他解決了,其他工作,就和發射一個普通衛星差不多,並沒有很大的難度

這個問題不能只看錶面。雖然能一箭多星,那也要看成功率,你發個幾十次,難道不能成功一兩次嗎?只吹那成功的一兩次,那些失敗的呢?

再說發射探測器去火星,我覺得,外表意義多過實在意義,沒什麼用,只能騙騙國內民眾,浪費錢財!

人家的水平哪裡差?差在哪裡?你從新聞上看到的嗎?

④ 印度火箭重量不如中國 於中國技術究竟差在哪

有分析認為,印度新火箭的整體運載能力確實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同世界航天強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1997年中國長征三號乙型火箭的地球同步軌道能力已達5噸,這意味著印度新火箭運載能力還趕不上中國20年前的老型號,更無法同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新型火箭相提並論。同時,印度新火箭固體助推器重達200噸級,接近歐洲阿里安火箭的助推器,卻僅能發射4噸級的衛星,而1996年發射的阿里安5運載火箭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6.2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這再一次暴露印度火箭發動機動力不足的短板。

⑤ 印度航天技術如何(相對中國)

印度要是沒了美俄的幫助
導彈都造不出來
咱們是逆境當中求發展
穩扎穩打
力求完美

⑥ 印度衛星發射失敗,會對後續空間任務造成多大影響

此次印度衛星發射失敗,將會對印度軍隊規劃行動能力造成較大的影響。根據印度此次發射衛星所發表的言論來看,他們國家是希望通過發射衛星,在沒有雲層的條件下,來提供對南亞次大陸的觀測,從而增強硬度的軍事和空間建設能力。可見此次印度衛星發射失敗,對他們國家的軍隊規劃和軍事能力建設是產生一定的影響。

我們國家能夠成功發射衛星,能夠在國際地位上得到一定的提升,這得益於我們國家堅持不懈,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付出,才讓我們有了如今的成就。所有的科學家們,他們在外求學所回到中國的道路都是十分的艱難的。不得不說,他們放棄了在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國內艱苦的進行科研,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全中國人敬佩。

⑦ 印度發射衛星火箭失敗主要原因是什麼

印度火箭的製造工藝不過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當地時間25日16時05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從安得拉邦的斯里赫里戈達發射場發射這顆衛星,但執行發射任務的GSLV-F06型運載火箭在升空後不久突然爆炸。新華社/路透

12月25日,當世界沉浸在聖誕節的歡愉中時,印度人的心情卻極為沉重。承載著印度航天大國夢的GSLV大推力火箭再次出師不利,在升空45秒後出現故障,火箭連同上面搭載的重達2.3噸的國產通訊衛星GSAT-5P轟然爆炸,化為碎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全體工作人員以及數以億計的印度電視觀眾,親眼目睹了這灰色的一幕。

GSLV是印度在引進俄羅斯等國裝備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的一種具有地球同步運載能力的大推力火箭。然而自2001年初次發射以來,這種火箭迄今只有兩次完全成功地實現了發射任務。有關分析認為,印度火箭的製造工藝不過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過度依賴外國技術裝備

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位官員透露,印度專家對GSAT-5P通信衛星發射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後認為,此次發射的GSLV-F06型運載火箭升空後不久,由於火箭上的一個硬體出現問題,導致火箭飛行控制系統出現故障,隨後418噸重的運載火箭出現了軌道偏離等失控現象。地面控制中心發現後,隨即下達了火箭自毀指令,目的是使火箭和衛星的碎片能夠落入孟加拉灣海域。

自從2001年4月以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總共發射了7次GSLV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但其中只有2003年5月和2004年9月的兩次發射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其他幾次或者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或者火箭發射後不久即失去控制導致發射失敗。從前六次的發射經驗來看,有幾次發射失敗問題都出在印度自製的低溫燃料發動機上。

GSLV是一種傳統設計型的三級火箭。第一級是重139噸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二級是常溫液體火箭燃料段;第三級是攜帶15.2噸液氫液氧的低溫燃料發動機。該型火箭的低溫燃料助推段,部分採用了俄羅斯的技術,部分是印度的自主技術。一些印度研究人員認為,此次發射失敗的GSLV-F06型運載火箭,採用的是俄羅斯的低溫燃料助推段,故障很可能就出在這里,反映出印度對外國技術裝備的過分依賴。

研究人員認為,一枚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包括幾十萬個零部件,使用大批各種材質的部件,每一個部件的質量都直接關繫到火箭發射的成功。就拿GSLV火箭的三級分離系統來說,每一個系統如果發生微小的差錯,就會給整個火箭帶來毀滅性災難。此外,印度火箭為了加大推力,以便達到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必須使用溫度在攝氏零下250度以下的液態氫和液態氧低溫燃料。然而,這兩種燃料從生產、運輸、加註直到發射,對於火箭的材料和質量都有極為嚴格的要求,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印度火箭發射失敗,顯露出了其基礎製造業系統的薄弱環節。

製造業薄弱是最大短板

印度火箭發動機製造上的缺憾,同該國製造業整體薄弱是一脈相承的,而這一直都是印度邁向現代化道路上的一塊短板。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崛起,走的是一條依靠研發、引進來實現自有品牌的道路。因為印度在設計思想、與西方接軌的財會體制等方面具有優勢,該國近十幾年來在服務業、軟體產業等方面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其製造業卻一直沒有較大提升,硬體產品的製造顯得十分薄弱。

目前,印度整個製造業對GDP的貢獻只有17%,主要表現在,印度的大部分產品質地粗糙,不夠精良。以電子產品為例,目前印度市場上的電子產品,大部分是西方以及日本和韓國的品牌,印度的本土製造在設計上並不落伍,產品質量也還說的過去,但在製造上卻總是顯得不夠精緻,因而價格也就低於進口產品。

另外據業內人士透露,印度市場上的手機,不論是國際知名品牌還是印度自創品牌,其內部零件大部分來自中國,離開中國組件,印度本國手機根本無法上市。印度大城市最新建成的幾個航站樓和地鐵系統,也都是大批引進中國產品和技術服務。以至於一些印度人士在媒體上驚呼,印度與中國在製造業上的差距越拉越大,印度將在未來的現代化競爭中徹底輸給中國。

印度的軍工製造能力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遠程導彈等尖端技術領域,印度曾提出多個龐大計劃,但鑒於經驗和技術方面的欠缺,讓自己吃了不少苦頭。

以印度引以為傲的「烈火」導彈為例,為了在短時間內提升其射程,印度在「烈火-2」的基礎上提出了「烈火-3」甚至是「烈火-5」等更為先進的型號。但就在本月初,「烈火-2」改進型導彈的試射失敗,再次暴露出印度「烈火」家族技術不穩定的弊病。更有甚者,印度海軍還曾直接將陸軍的「大地」彈道導彈豎立在老式護衛艦的直升機甲板上充當遠程威懾手段,這種「趕鴨子上架」的行為令外國同行大跌眼鏡。

目標與現實存在脫節

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工藝水平不足外,印度航天的研發基礎與宏大的戰略目標存在「脫節」,也是造成火箭發射屢屢失敗的一個原因。

為了振奮民族信心,印度政府制定了龐大的航天計劃。1975年,印度依靠前蘇聯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80年,印度首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SLV-3成功地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的衛星和火箭發射任務,於2008年10月成功地發射了首顆探月衛星「月船一號」。在此基礎之上,印度宣布要在本世紀20年內實現宇航員登月計劃。

然而,與宏大的航天計劃相對應的是,印度航天業的基礎設施較差,經費也緊緊巴巴。為了在節約經費上另闢蹊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正在積極研製新型火箭發動機。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科學家目前正在研製的「艾瓦塔」火箭發動機,在重量和燃料需要量上都不同於美國傳統的火箭,更重要的是它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太空探測。

但是一些航天業界專家認為,太空探索計劃是世界許多國家長期開展的一項工程,有關的工藝技術和技術創新都已經過各國幾代科學家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印度航天專家不可能離開現有的理論實現技術創新。此外,據曾經考察過印度航天研發基地的一些西方專家指出,印度航天專家在理論科學和數學上具有獨到的優勢,但並不能掩蓋印度航天工業研發基礎薄弱的事實。印度火箭發射所需要的許多關鍵部件,目前還都依賴進口,特別是在低溫火箭發動機及其相關技術上,印度仍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就火箭發射這樣的高端產業而言,一個國家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實現技術創新,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鏈接:

印度人驚嘆中國「手工活」

印度是一個文明古國,但印度人在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更多地展現的是其精神層面的創造力。例如,印度是印度教、佛教、錫克教、耆那教等古老宗教的發源地,同時在古代哲學、數學、天文學等方面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一些研究印度宗教的外國學者,窮其一生都無法完全弄明白印度極為龐雜的神話傳說體系,而印度人復雜深奧的邏輯思維方式更是令外國同行自嘆弗如。

然而這樣一個文明古國,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卻沒有流傳下來精美的古代工藝品,或者令人嘆為觀止的手工器物。這或許可以看作是印度現代製造業「先天不足」的一個例證。

《世界新聞報》駐印度記者經常能在該國市場上看到一些傳統特色的手工藝品,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古樸雋永的特色,但在做工上卻顯得韻味有餘,精美不足。記者有時會從中國帶來一些蘇綉和漆畫送給印度友人,其精美絕倫的做工常常會令收到禮物的印度人拍案叫絕,驚呼這樣精緻的東西印度人絕對做不出來。雖然不乏溢美之詞,但也些許透露出中印兩國工匠「動手」能力的差異。

⑧ 印度新型火箭首秀失利,印度的航天科研都遇到過哪些挫折

本月早些時候,EOS-03偵察衛星的發射失敗,因為GSLV Mk-II火箭的三級低溫發動機未能點火,無法將衛星置於正確的軌道。在2017年,PSLV-C39任務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故障,未能星箭分離,導致IRNSS-1H衛星在整流罩內出不來。調查後來發現,在負責彈出整流罩的兩個開關中,水平拋射系統按預期工作,而垂直系統沒有。

⑨ 印度小型衛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失敗,問題出在哪裡為何屢次破碎

引言:印度小型衛星運載火箭這一次第一次發射任務失敗,主要的問題就是在於印度這個國度沒有太高的衛星運載技術以及設計衛星的這種高科技。因此就會屢次遭到挫折和困難,想要成功的發射衛星,運載火箭,印度這一個國家需要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技術問題和技術含量。

印度小型衛星運載火箭這一次手勢發射任務失敗的主要問題出於印度這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較為落後,本身在運載火箭的製作上以及稀有金屬的運用上,還有在材料的提純方面以及燃料的應用方面根本沒有達到國際規定的標准。之所以會屢次破碎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自己的硬技術和科技不過關,

⑩ 印度衛星發射失敗,導致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因為印度的航天部門在進行操作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失敗的,這一次的失敗對於印度的影響其實還是比較大的。

印度其實並沒有掌握核心科技,對於印度來說很多零件以及技術都是從國外購買的,印度只不過是長達的組裝的任務而已。衛星的發射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印度目前並沒有能力能夠把衛星發射到太空。

並沒有核心科技。

核心科技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擁有了核心科技之後就能夠讓國家研發出更多的技術,從而能夠應用到更多的領域。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整個國家的經濟著想的,印度沒有核心的科技,那麼經濟在未來的發展也會缺乏動力的。

對於印度來說,在未來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航天事業當中,才能夠讓印度擁有更多的科技。印度這個國家是非常有意思的,這個國家的教育並沒有得到上層的重視,所以才沒有培養出那麼多的人才。

閱讀全文

與印度運載火箭造不大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怎麼樣 瀏覽:87
中國的老年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 瀏覽:491
英國中國海運什麼線路 瀏覽:490
為什麼美國斬首伊朗將軍 瀏覽:65
去義大利勞工怎麼申請 瀏覽:589
印度血檀木哪裡產的 瀏覽:817
中國中部38師在哪裡 瀏覽:983
中國男足對伊朗哪個台 瀏覽:47
中國古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739
伊朗新年是什麼時間 瀏覽:468
丹頂鶴在中國哪裡越冬 瀏覽:219
伊朗石油怎麼運輸到中國 瀏覽:433
二戰義大利美國哪個更強 瀏覽:19
建行在越南取錢手續費多少 瀏覽:448
抄底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54
中國移動語音如何設置 瀏覽:17
英國什麼時候實行炮艦政策 瀏覽:945
ems寄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595
為什麼要去印尼盾國家打工 瀏覽:102
中國電信怎麼看電視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