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裡弄來一大把香菜,看看印度人是什麼吃法,長
他們吃的那種美食都有放香菜,結果的成品就不言而喻了吧,慘不忍睹啊,真叫人可惜,好好的食材,做不出色澤誘人的食物啊
❷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背景:印度的飲食習慣和氣候、習慣、宗教戚戚相關,了解一下這些有助於理解印度飲食。在夏季白天平均溫度在40度左右有3-4個小時會達到50度以上;幅員遼闊;各地方言不通,文盲率比較高,如果沒有上過學的基本上無法交流;印度教佔80%以上,剩下最多是伊斯蘭教(10%?),佛教佔比非常小;
2、牛:印度教中牛是神,印度人非常尊重牛,大街上隨處可見自由散步的牛。所以如果你進某家印度餐館有牛肉類的菜,那麼他可能不太正宗,要不就是伊斯蘭教的印度餐廳?
3、魚:印度有比中國還長的海岸線,各種魚類產品豐富,但是好像很多印度人是不吃魚的,因為沒有很好的保鮮措施,離開海水的魚很快會死亡腐爛,久而久之這些人吃魚就會覺得惡心,因為自己胃已經不能承受;所以印度是魚類出口大國;
4、啤酒:印度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啤酒牌子叫:kingfisher,產地在甘地出生的省份,但是那個省因為是甘地的出生地所以有很多禁忌,比如永久禁酒……所以,他們每次出國都要到印度館子點上幾瓶kingfisher解解饞;
5、咖喱:印度的咖喱是由各種各樣的蔬菜、香料混合而成,據說排列組合起來是無窮無盡滴,所以咖喱是吃不盡的,但是最有名的好像就那幾種組合。咖喱本身是不辣的!只是加了辣椒的咖喱才會辣。另,在超市裡的包裝成品咖喱都味道不正宗;
6、手:印度人吃飯是靠手的,右手,左手是用來擦屁股的,不可以上桌。一般的吃法是撕一片囊,然後拿這小片囊去抓咖喱,然後將夾著咖喱的囊塞進嘴裡。初見很怪,不過試過以後其樂無窮:)
❸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3)巨型蔬菜印度人是怎麼吃的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❹ 印度有什麼比較「重口味」的東西呢
印度可以說是特別著名的國家了,相信很多人都對它有著一定的了解,在印度誇張的說根本看不見干凈的地方,而且在街面上的廁所都是露天還沒有任何的保護隱私措施。但讓大家上心的可能還是印度的奇葩美食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印度外形酷似巨型胡蘿卜的「重口味」街頭美食,你見過嗎!
印度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由於落後的經濟,導致這里有很多的人都吃不飽,而且也是出了名的臟,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讓這里的人發明出了很多美食,但是小編也只是敢看不敢嘗。那麼大家對印度的美食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前來評論!
❺ 什麼是印度的飲食文化
咖喱是印度的飲食文化。印度菜的咖喱味很濃,洋蔥佔有絕對主導的地位。印度咖喱是用它熬成的,菜是用它炒燴出的,肉類是用它浸泡的。
如果在印度的餐廳吃飯,看到這樣的菜品,千萬不要以為是菜做壞了而大驚小怪。印度人只吃羊肉、雞肉和一些海鮮,在印度,你不會吃到其它的肉類。因為印度人多為素食主義者,所以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賓客。
在許多正式的場合,印度人用刀叉吃飯,但私下裡,還是習慣於用手抓飯。因為他們覺得,那樣的食物沒有矜持,如果你在印度人家裡作客,一定要嘗試用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菜大部分為糊狀,這樣便於用手抓餅或米飯拌著吃。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即:用刀叉、卻是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餅,然後再吃米飯。印度的米飯用叫做BASMATI的米做成,世界有名。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於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乾燥,半年濕潤。如果你去到印度北方,會覺得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你去到南方,就會覺得菜味很辣,這也是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由於印度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為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漂亮。
特色菜譜
泊蘭饢
特色:米飯和烤餅是印度人的兩大主食,烤餅更加突出一些。印度家家戶戶都有製作燒烤的烤爐,印度語中烤爐叫「TANDOOR」。「泊蘭饢」是將未發酵的麵粉和勻,放在烤爐中烤成的薄餅。「泊蘭饢」相當於西餐中的餐包,味香且有嚼勁,也因此不同於「印度拋餅」。
什錦咖喱鮮蔬
特色:很多印度人都是素食主義者,所以蔬菜類的菜品在餐桌上必不可少。「什錦咖喱鮮蔬」就是將菜花、土豆、豆角、胡蘿卜等蔬菜切成各種大小不等的塊,放在一起清炒,最後放入咖喱進行調味。這也是一道很典型的印度菜。
菠菜奶豆腐
特色:「PALAK」是印度語里的菠菜,「PANEER」是印度語中的奶豆腐。做法則是將菠菜打成汁,和奶豆腐一起翻炒,相應加一些印度調料,可以根據點菜人的口味進行調整,通常被製作成微辣的口感。此菜奶香濃郁,入口潤滑。
❻ 印度人每天的飲食都是什麼組成的,嘗起來味道怎麼樣
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我們的鄰國。提到印度,大家可能會想到美麗的泰姬陵,但對於印度飲食卻始終不敢恭維,因為印度天氣炎熱,食物本身就容易腐敗,再加上印度的特色咖喱,總給人一種有味道的感覺。再加上網上流傳的印度飯菜的照片,讓人完全沒有食慾。
但據說印度飯菜看著丑吃著香,非常下飯,事實是這樣嗎?
❼ 印度人主要的飲食有哪些
印度飲食:
印度的菜餚,南北口味各異.印度南部,氣候炎熱,許多來自非洲的移民,口味重,嗜好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調料,如咖喱、洋蔥、辣椒等.因此,南印度的食物經過一番料理後,顏色看來格外的鮮紅.相比之下,北印度人的口味就清淡多了,他們無論添加咖喱或洋蔥,都不像南方人那樣越刺激越好.
飲食特點
印度人飲食口味的基本特點是淡而清滑。他們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餅和咖喱米飯;喜食的肉類是雞鴨和魚蝦;喜愛的蔬菜是番茄、洋蔥、土豆、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愛吃洋山芋,認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歡的飲料是紅茶、咖啡、冷開水等。無論做飯或做菜,印度人絕不用醬油或醬類調料,而總是離不開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達二十餘種。除此之外,他們做豆湯、素菜或雞鴨魚蝦時,也往往要使用金色的鬱金花等類調料,有時也拌用香辣料。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最注重的是烹調多用調料。做咖喱雞要用17種調料,燉菜所用的調料最多。
飲食禁忌
印度人多為印度教徒。印度教奉牛為神,其教徒嚴禁吃牛肉,同時也嚴忌眾人在同一食盤內取食。一般而言,富貴人家忌諱多吃葷食。
少數印度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們遵照教規,嚴忌吃豬肉。一般來說,所有印度人幾乎都忌吃豬肉,認為吃豬肉是下賤行為。
極少數印度人信奉錫克教,他們嚴戒飲酒。
戒酒幾乎是全體印度人的共同習俗,有的邦是戒酒邦,也有的邦規定每周有"戒酒日"。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忌吃蘑菇、木耳和筍類蔬菜,同時也忌諱用左手或雙手遞食或敬茶。.......
更多內容歡迎登陸www.57in.com
❽ 印度人吃黃瓜,美國人吃黃瓜,中國人吃黃瓜,有什麼不同呢
黃瓜是日常日常生活常見的一種蔬菜水果,既能煮著吃,還可以直接生吃,口味不盡相同,但是都十分討人喜歡。大家都知道青瓜具有非常好的補水保濕作用,愛美的女孩子總會把青瓜切成片用於敷面膜,自然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護膚產品要以青瓜為主要原料製作出來的。做為美容護膚上品,日常生活愛吃黃瓜的朋友也比比皆是,並且不但中國人要吃黃瓜,外國人也是有吃黃瓜的好習慣,那樣印度人吃黃瓜,美國人吃黃瓜,中國人吃黃瓜,有什麼不同呢?一塊兒來瞧瞧吧。
3、中國人吃黃瓜,在中國,因為烹飪技巧非常豐富,青瓜吃法也比較多樣化,例如涼拌青瓜、黃瓜炒雞蛋、青瓜火鍋串串、青瓜涮鍋等等都越來越受歡迎,自然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喜愛生吃黃瓜,尤其是在酷熱夏天,來一根生黃瓜也是十分下火的。那樣最喜歡青瓜的哪一種吃法呢?一起來分享。
❾ 印度人竟然喜歡把菜做成「漿糊」,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因有三。一、因為印度人一般來說不太喜歡吃草葉,他們更喜歡吃根莖類的蔬菜;二、做成「漿糊」類更方便他們吃飯的時候能夠來個「全家福」,什麼都沾一點,大滿足;三、與印度的氣候有關,如果把菜做成「漿糊」輔以調料的話,食物的保存時間能夠適當延長,不會那麼容易腐爛。
三、與印度的氣候有關
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都在熱帶,氣候也是熱帶季風性氣候,特點是濕潤雨水多,一個地方濕潤雨多又熱,東西就很容易腐爛。如果幹放著食物很快就會變質,但如果做成「糊糊」再加以調料,食物的存放期限就會稍微加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