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核電站怎麼建成的作用是什麼
核電站的建成過程如下,核電站的作用的是發電。
1、先期籌備
核電站的作用是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便宜高效發電,比如廣東,廣東省燃煤電廠的基準電價為0.50元/千瓦時,大亞灣電廠的電價為0.41-0.43元/千瓦時,核電的價格是繼水電之後最低的一種。
⑵ 核動力的經濟因素
核電站的建造通常需要大量資金,但是它的運行和維護成本卻相當低(包括了核廢料再處理或進行填埋的全部費用)。
核能的反對者說,建造並運行核電站的費用加上核廢料再處理和關閉核電站的費用已經超出了在環境上獲得的利益。而核能的支持者說,核能是唯一一種將廢料處理的費用考慮到運行成本中的能源,化石燃料的價格相當低是因為化石燃料工業從不考慮廢料處理的問題。
英國皇家工程學院在2004年發表了一份關於英國核電站運營成本的報告。這份報告尤其關注的是間歇性能源與更可靠的能源之間成本的比較。報告說明,風能的價格為核能價格的兩倍。在碳價包含稅的前提下,使用煤,核能和天然氣發的電,價格為0.022-0.026英鎊/千瓦時,使用氣化煤的價格為0.032英鎊/千瓦時。當碳稅增加(最多為0.025英鎊)時,煤發電的價格就接近了向陸風發電(包含備用能源)的價格,為0.054英鎊/千瓦時,向海風發電的價格為0.072英鎊/千瓦時。
核電的價格為0.023英鎊/千瓦時。這個數字包括了核燃料再處理的費用。 總體上來說,建造一座核電站的費用要比建造向外輸出同樣多功率的以煤或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的費用高很多。煤的價格遠遠高於核燃料的價格,而天然氣又遠比煤貴,所以說,如果不考慮建造費用的話,燒天然氣來發電是最貴的。但是,在建造核電站上投入資金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核電站輸出電能的多少。建造核電站需要的資金佔了總運營成本的70%(假設折現率為10%)。
許多國家中的電力市場自由化使核能變得不如從前有吸引力了。在此之前,一個壟斷性質的供電商可以保證供電直到幾十年以後的將來。私人供電公司面臨的是短期的合同和潛在的競爭,所以它們喜歡低建造成本的發電廠,這樣就可以在短期內收回成本。
在許多國家中,建造核電站所需的執照,監管和認證經常會拖延核電站的竣工時間並增加建造成本。三哩島核泄漏事故後,美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關於核電站的新標准。以煤和天然氣作燃料的發電廠不受這些標准限制,因為它們在建造時沒有利潤。但是,選址,獲得執照和建造這三步適用於所有將要建造的發電廠,這些步驟使得更新而更安全的設計對能源公司來說更有吸引力。
在日本和法國,建造核電站所需的獲得執照和認證的程序很簡潔,這也就使建造費用和時間大大地縮短了。在法國,政府使用一種與認證新型飛機相似的程序來認證一種核反應堆。這就是說,法國政府不去認證單個的反應堆,而是直接認可一大類反應堆,這就減少了新核電站的認證時間。美國法律也允許這種一次認證一類的做法,並且這種做法很快就要被應用。
為了鼓勵核能的發展,美國能源部(DOE)開展了核能2010年計劃,在這個計劃中,能源部會鼓勵一些感興趣的團體去採用法國式的認證程序,並且還會給予因認證拖延了時間而增加了建造成本的六家新核電站25%至50%的建造成本作為補貼。 核能的批評者說,在核能的支持者計算核能的費用時,他們經常忽略了政府給予核能工業的大量補助,這些補助被用於幫助核能工業的研究。但是,其它能源工業也收到了補助。化石燃料工業交的稅更少,並且不用為它們排放的溫室氣體支付賠償金。在許多國家中,可再生能源也在生產的過程中收到了補貼,並且在稅務方面還受到了特殊照顧。
核能的研究與發展(R&D)收到的補助要遠遠大於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R&D收到的補助多。但是,大部分這種現象都發生在日本和法國,在其它國家,可再生能源收到的補助最多。在美國,每年用於核裂變研究的資金已從1980年的21.79億美元減少到了2000年的3500萬美元。但是,為了重組整個核能工業,接下來建造的六個美國核反應堆將會收到與可再生能源同樣多的補助,並且它們還會收到由於等待認證而損失的錢的一部分作為補償。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說法,美國境內的核事故保險收到了普萊斯-安德森核工業補償法的補助。2005年7月,美國國會又將這台法律進行了擴展。在英國,1965年頒布的核設施建造法規定,核反應堆的事故由此反應堆的執照擁有者負責任。關於核損害民事責任的維也納公約確定了國際間關於核事故責任的處理方法。 核電站在無其它能源可用的地區最有競爭力,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法國,它幾乎沒有化石燃料儲量。加拿大安大略省已經將它的水利資源運用到了極限,並且也幾乎沒有化石燃料儲藏,所以在那裡也有一些核電站。印度也在建造新的核電站。相反地,英國貿易與工業部不允許在英國建造新的核電站,因為與化石燃料相比,核能的單位成本太高。但是,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戴維·金說英國有必要再建造一個核電站。中國計劃建的核電站是最多的,因為它的經濟在飛速發展,並且國內也有許多能源計劃。
大多數新型的的天然氣發電廠都被用作用電高峰時期的備用發電廠。比天然氣發電廠規模大的核電廠和煤電廠無法快速改變輸出功率,這些電廠的角色只是在平常時期供電。因為平常時期的用電漲幅不像高峰時期那麼大。一些新型反應堆,尤其是球床反應堆,是專為高峰時期用電而設計的。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建造核電站,無論這個核電站是舊式還是新式,都會遇到被當地居民反對的問題。經過三哩島和切爾諾貝利這兩個事故後,只有很少數的城市會歡迎一個新的核反應堆,核處理工廠,核燃料運輸路線或試驗性核設施。許多城市都頒布了法規,禁止建造任何核設施。但是,美國境內一些已有核設施的地方卻在爭搶著要更多核設施。核能的反對者總是以切爾諾貝利的事故為借口反對美國政府建造新的核反應堆。而事實是,美國60年前的核反應堆都比切爾諾貝利的反應堆安全。當被問到是否能在自己家後院建造一個切爾諾貝利式的反應堆時,大多數的人都會像預料中一樣反應。如果在清潔而可靠的球床式反應堆和冒著黑煙破壞環境的以煤或天然氣作燃料的熱電廠之間做出選擇的話,大多數的人都會做出聰明的決定。
當使用了核燃料循環分析時,核反應堆輸出的能量會為輸入能量的40-60倍。這比煤,天然氣和除水力之外的可再生能源都要好。
生物燃料可以代替一大部分化石燃料。效率,隔絕,太陽熱能和太陽電能方面的技術可以在天然氣產量達到頂峰後滿足大部分的天然氣需求。大部分運輸專家都正確地將生物燃料比作「天上的餡餅」,意為可望而不可及,因為即使按現需要量來算,世界上大部分的田地都會被用來「種」燃料。
核能的支持者說可再生能源還沒有能解決間歇性用電,高運行成本和大面積輸電這幾個問題。舉例來說,一項英國的研究顯示當風能提供了人類所需能源的20%,並且在無風時由水或電/燃料驅動風車的成本也很低時,也僅能減輕煤電廠或核電廠6.7%的負擔(從59GW到55GW),因為它們要在電力短缺時作備用電廠。核能的支持者說技術還無法保證能讓間歇性能源被大量應用。一些可再生能源,比如說太陽能,在用電高峰時正好很充足,這就減少了負擔。未來電能的用途(比如加壓水,海水淡化和制氫)也會減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用電高峰時的負擔.
⑶ 印度當初連子彈都造不出,它是怎麼造出原子彈的
可是讓人不解的是,印度的工業差勁的不是一點半點,甚至連子彈都有困難。首先,印度製造核武器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蓄謀已久的。最主要得的原因是發達國家對他們的支持。印度首先打著發展民用核的幌子找到了英國。印度的核材料和反應堆,以及第一個民用核電站,都是在英國的幫助下完成的。此後又得到了法國和蘇聯的幫助。
在冷戰時期,蘇美兩國勢均力敵,都希望印度可以加入自己的陣營,對印度十分的友好。所以對於印度核試驗的研究並沒有太多的制裁。特別是美國,還在暗地裡幫助印度,賣給印度許多的核武器。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在冷戰特殊時期,或許印度也沒那麼容易就研製出自己的核彈來。
⑷ 印度的第一座核電站是哪一座,什麼時候投入使用的,裝機功率多少萬千瓦
印度庫丹庫拉姆核電站
印度還要建8個
⑸ 印度已建成的核電站有多少個
印度現有7個已建成的核電站,共20個反應堆在運行,裝機容量約440萬千瓦。核電在印度發電量中只佔到不到4%。
主要包括:
1、塔拉波(Tarapur) 核電站 ,印度第一個核電站,位於拉賈斯坦邦。
2、蓋加 (Kaiga) 核電站 ,位於 位於卡納塔卡邦。
3、格格拉帕爾 (Kakrapar) 核電站 ,位於古吉拉特邦。
4、卡爾帕坎姆(Kalpakkam) 核電站,位於泰米爾納德邦 。
5、納羅拉(Norora) 核電站,位於北方邦。
6、拉瓦巴塔 (Rawatbhata )核電站,位於拉賈斯坦邦。
7、庫丹庫拉姆(Kudankulam)核電站,位於泰米爾納德邦,是目前印度最大的核電站,2013年開始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