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耕地面積為何多於中國
首先是地勢,我國四分之三是山地丘陵,而印度百分之60.70是平原高原,地形平坦。
其次是氣候,我國降水充沛的地區都在東部季風區,大約只佔國土面積的40%,而印度擁有世界雨極,大部分的確雨量充足。
還有些小原因,比如光照,土地的肥力(火山灰)等等。
㈡ 印度為什麼耕地面積廣闊,結合南亞地形圖解釋
印度
緯度:全境大概處於北緯10度到30度之間,即熱帶亞熱帶之間,溫度全年零度以上,適合農作物生長。
地形:北部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東北部是千萬年形成的沖擊平原恆河平原、西北部是印度河平原,地形開拓平坦水源充足;南部德干高原,海拔基本1000M以下,沒有我國第二級階梯海拔高,不高,靠山環海不缺水所以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
氣候: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
㈢ 印度耕地面積居亞洲第幾為什麼
印度耕地面積高達153.5萬平方千米,僅次於美國的166.9萬平方千米耕地,位居世界第二位,亞洲耕地面積第一位。
原因: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分析,印度地處南亞,青藏高原以南,地形從北至南分別是山地、平原和高原,除了北部的少部分山地地形之外,中部的恆河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都地勢平坦,而且德干高原的海拔也相對較低,平均海拔為500至600米,都適宜作為耕地開發。
印度地處南亞,南瀕印度洋,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降水豐富,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適宜農業生產,而且熱量豐富,可以實現一年三熟。得天獨厚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使得印度成為了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養活本國超過13億的人口。
(3)印度可耕地面積為什麼那麼多擴展閱讀:
位於南亞的印度,耕地面積無疑是亞洲的佼佼者,印度雖然國土只有298萬平方千米,遠遠小於中國,但耕地面積卻遠遠的多於我國,印度不僅耕地面積多於我國,而且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也遠高於中國,達到51.5%。
雖然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多,但糧食產量卻不是很多,產量遠沒有我國的多,由於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很慢,他們的農業幾乎都是傳統農業,就是靠人去種、去收。而且印度人也不願意花大價錢從國外進機械設備,所以不論是效率還是產量都十分地低。
㈣ 為什麼印度的耕地面積世界第一,而糧食產量卻不足中國的一半
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非常高,幾乎是沒有霜期的,所以印度是一年三季。但是中國是不同的地區氣候迥然不同,很少的一部分是一年三季的,大部分是一年兩季的,還有一年一季的北方地區。
還有就是印度的文化和宗教,印度大部分人都是人為有生死輪回的,這個是他們的信仰和文化。這讓印度人覺得現在的苦難就是因為自己過去做錯了事才會這樣的,這是對過去苦難的一種救贖。這很大的程度上打消了印度人民反抗的積極性,消除了人們的階級意志。覺得就應該是這樣的。
㈤ 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大的原因
印度的平原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等條件下,幾乎印度大部分土地都適合耕種。
而中國的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山地跟高原幾乎都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不適合主要等農作物種植。而平原部分跟丘陵地帶又居住著中國大部分的人口,土地資源緊缺。中國復員遼闊各地的土壤成分又不一樣,適合種植的土地又要減少一部分。
所以中國耕地面積比印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