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野牛生活習性是怎樣的,有哪些特點
印度野牛也叫野牛、野黃牛、白肢野牛,產於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一帶,在我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它以體軀巨大而著稱,是現生牛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為2.5~3.3米,肩高1.65~2.2米,尾長0.7~1.05米,體重650~1000千克,雌性比雄性小。
插圖號:00000118.jpg" />
印度野牛印度野牛的頭部和耳朵都很大,眼睛內的瞳孔為褐色,但透過反光,常呈現出藍綠色。鼻子和嘴唇呈灰白色。額頂突出隆起,肩部隆起向後延伸至背脊的中部,再逐漸下降。雄獸和雌獸均有角,但雌獸的角較小。體毛短而厚,毛色隨著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成年雄獸近於黑色,雌獸呈烏褐色,幼崽則是淡褐色或赤褐色。尾巴很長,末端有一束長毛。印度野牛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即它的四肢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長筒襪似的,所以被叫做白肢野牛,在產地更是被形象地稱為「白襪子」。
插圖號:00000119.jpg" />
印度野牛奔跑速度很快印度野牛主要棲息在熱帶、亞熱帶的山地森林和草原中,活動范圍較廣,過著游盪的生活,沒有固定的住所。它以野草、嫩芽、嫩葉等為食,特別喜食嫩竹和筍,也常常舔食鹽鹼,通常在早晨和黃昏時活動覓食,白天則躲在密林深處進行反芻和休息。
印度野牛喜歡群居,但群體不大,每群20~30多隻不等,以雌獸、幼崽組成,其中有一隻體型較大的雌獸為首領。印度野牛雖然軀體十分笨重,但在受驚逃跑時卻非常迅速。成年雄牛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獨自棲息,或僅有2~3隻在一起同棲,僅在發情期回到群體中生活,交配之後再離開。它的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在密林之外迎著風也能聞到350米以外的氣味。在自然界中,它的天敵只有兇猛的孟加拉虎,但它也不敢招惹體大力強的成年印度野牛,而只能伺機襲擊幼崽。
2. 野牛的種類性格是什麼
野牛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牛科動物。野牛體型巨大,體長200厘米左右,體重1500千克左右。兩角粗大而尖銳呈弧形。頭額上部有一塊白色的斑。亞洲野牛是世界上現生野牛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在森林中,幾乎沒有動物可以傷害它;歐洲野牛數量稀少,現處於半野生狀態;美洲野牛因商業獵殺和居住地的喪失而逐漸滅絕,目前處於保護恢復期。喜歡群居,但群體不大,由數只到20—30多隻不等,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其中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印度野牛也叫野牛、野黃牛、白肢野牛等,以體軀巨大而著稱,是現在牛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野牛屬Bison是唯一分布非洲和亞洲以外的牛亞科成員,包括美洲野牛Bison bison和歐洲野牛Bison bonasus兩種,歐洲野牛數量稀少,現處於半野生狀態,
野牛習慣結成小群在森林中活動,通常每群10餘頭。一般在晨昏活動,也有的在夜間活動,白天則在陰涼處休息。嗅覺和聽覺極為靈敏,性情兇猛,遇見敵害時毫不畏懼[1]。發現有人接近,會迅速逃走。只有在被人射殺受傷或被逼走投無路時,才會變得兇狠,對人進行攻擊。以啃食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竹葉、竹筍等為食。亞洲野牛是世界上現生野牛中體型最大的種類。自然界中,它的天敵只有兇猛的孟加拉虎。非洲野牛是非洲上最成功的食植動物。它生活在沼澤,非洲的平原以及mopane草場和森林的主要山脈。水牛可從居住在最高山脈海拔地區,喜歡棲息在被植物密集覆蓋的地方,如蘆葦和灌木叢。也被發現在開放的林地和草地生活。 美洲野牛曾經是美洲數量最多的大型動物,但一度幾乎被捕殺殆盡,經過保護得到了恢復。
3. 印度牛的印度牛的生活
印度的牛非常多,城鎮鄉村隨處可見,印度無處不在的牛不僅數量極多,而且地位很高,簡直到了「橫行霸道」的程度。在那裡,牛被奉為聖物,嚴禁屠殺,還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印度是吃不著牛肉的,但常常受到牛的恩惠:喝牛奶。
大街小巷到處閑逛的牛實際上是一種叫瘤牛的牛,這種牛肩上有瘤狀突起,如同駝背。體毛乳白,雙角高翹,兩耳下垂,頸下垂肉晃了晃當,走起路來昂首闊步,八面威風,儼然一個個牛魔王下世。但它們脾氣平和,從不輕易攻擊人,也不把公路上來往疾馳的汽車放在眼中,似乎知道沒人敢碰它們。白天逛馬路在路旁吃草,夜晚乾脆巨石般地卧在馬路中央,成為印度大街上不可或缺的一景。印度人對這些牛也持不同態度,有送吃送喝,敬牛愛牛的;也有提出異議,要求驅牛的。公路上從沒有人膽敢開車壓牛甚至碰牛,畢竟在信奉「萬物有靈論」的國度,牛也是神。
印度是全球牛的存欄量最多的國家,印度教認為牛是繁殖的象徵,也是維系人類生存的必要生產資料,印度大街小巷雖然到處是牛,我當初以為就像松鼠、八哥那樣沒有歸屬呢。後來向印度同事一打聽才知,這些四處閑逛、安然游盪的牛也是有主的。主人必須幫著擠奶,但飼喂、繁殖都不必操心,因為大街就是大牛圈,走到哪吃到哪,走到哪拉到哪,甚至走到哪生到哪。在印度,牛的福利基本能夠得到保障,大都「頤養天年」,而非「英年早逝」幼齡即遭屠殺,自然死亡之後才可利用。主人受到恩惠,牛兒充分自由,多好哇。好是好,只是牛多草少,害得這些牛在大街上可憐兮兮地找吃找喝,在垃圾堆里翻來翻去,什麼瓜皮爛葉,甚至連報紙都吃。這些牛既然生於大街、長在大街,當然就不怕人,也不會去威脅人,大家相安無事。
印度人民普遍信奉印度教,教民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0%;其次為伊斯蘭教、耆那教,佛教居少數。印度教主張萬物有靈的「泛神論」,把許許多多大山大河、動物植物都敬奉為神,或當做精神的寄託,形成了人與自然緊密聯系的「梵文化」,處處體現人對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情。
4. 什麼的犀牛脾氣暴躁
印度獨角犀。犀牛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印度獨角犀,是世界上最大的犀牛,它的脾氣可是很暴躁的。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至4.5米,肩高1.2至2米,體重2000至5000千克。
5. 安徽一頭老牛被賣時跪地不起主人當場反悔,牛也是通人性的嗎
提起牛,相信很多00後可能只是吃過牛肉卻沒有接觸過真正的牛,小編小的時候家裡養的就有牛,它是家裡的最強勞動力,所以小編對它非常好,並且小編一直覺得牛是通人性的,比如這次安徽一頭老牛被賣時跪地不起主人當場反悔,牛的舉動是在為自己爭取活下去的機會,牛通人性不僅表現在此,還表現在如果主人虐待牛的話,牛就會不給其幹活,只有待它好它才會幹活,這些都是牛的小性子,就跟人一樣的有感情,所以我們要對牛好一些。
三、雖然牛不會說話可是卻有著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們人類應該好好對待它們,不能因為無知而蔑視其他生物。
在古代的時候曾經有規定不能宰殺牛,可見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今在印度牛也是神聖不可濫殺的,而且牛也是會對人撒嬌賣萌的,它們只差會說話了,所以我們不能虐待它們,不要用我們的無知而看不起其他生物。
6. 在印度,人們是如何對待牛的
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印度人特別喜歡是水牛奶。
牛雖然不能宰殺吃肉,少數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間運輸、耕地)。因此,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鄉村裡,老牛、病牛、殘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處自由游盪,神聖不可侵犯。
印度僧侶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儀式,叫「波高」,表示對牛的尊敬。他們還和商人舉辦了許多「聖牛養老院」,將那些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收養起來,一直到老死。
7. 雲南普洱首次拍到印度野牛幼崽,這種品種的野牛殺傷力有多大
印度野牛這種品種的野牛殺傷力有多大?具體如下:
一,成年野牛,能夠殺死一隻同等年齡的老虎雲南普洱首次拍到印度野牛幼崽,那麼這種野牛的殺傷力有多大呢?可能誰也想不到,這種品種的野牛大多數都能夠殺死一隻同等年齡的老虎。沒錯,老虎!要是說起老虎,想必大家都熟悉,發起脾氣來凶惡、敏捷、以及超強的反應力和咬合力,而當老虎在面對這種印度野牛時占不到多大的上風,前提是一對一,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不得不說這種印度野牛的殺傷力是非同小可的。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8. 牛肉為何在印度很少有人吃,那些牛又是如何處置呢
在我國,牛的境況和待遇可不怎麼樣,通常都比較勞累和苦逼。盡管一輩子“做牛做馬”、任勞任怨地干粗活重活,到頭來還是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並最終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但在印度,牛的待遇可真“牛”,他們不但數量極為龐大,遍布印度的大街小巷,城鎮鄉野。而且地位非常高,簡直到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步。
(影視中的毗濕摩)
其它地位低下的水牛,是可以被宰殺的,只不過印度教徒不會親自動手,都交給了穆斯林或其他教徒。同時,這些人還會從事一些販賣水牛的行當,從中賺錢。
其次,印度政府會開辦一些收容院,專門收養那些流浪牛。
在印度全國,大約有數千個專門的家畜收容站,收養了數十萬頭流浪牛。這些機構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間慈善組織自發承辦的,還包括一些宗教團體開設的。這些收容所里的牛大都會享受到“頤養天年”的待遇,直至死去。
第三,大量的牛會在自然條件下死去,這些牛結局都比較凄慘,一般會病死或老死,甚至也會出現餓死的極端情況。
第四,印度的牛肉大量出口。
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印度將很快成為牛肉的最大出口國。由於印度國內牛肉需求很低,每年的消費量僅僅在200萬噸左右,加上牛的數量太過龐大,刺激了印度的牛肉出口量逐年攀升。在不久的將來,印度將會成為了最大的牛肉出口國。
9. 雲南普洱首次拍到印度野牛幼崽,這種品種的野牛殺傷力有多大
在雲南普洱首次拍到印度野牛幼崽,而我所認為這種品種的野牛殺傷力是很大的,在體型上面就很大很強壯,並且它們還是所有野牛中最重的,也算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牛,很少有動物敢去挑釁它們。
這一次發現了印度野牛的幼崽,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感到高興,並且我們以後也會好好的去了解它們,保護它們,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僅要保護他們,也要好好地愛它們。
作為瀕危動物,我們不僅要有保護它們的意識,更要做好功課,了解它們,實施好一些保護措施。
10. 印度的牛不能傷害更不能吃,那3億頭牛怎麼辦
在印度,牛是一種地位崇高的動物,被印度人民看作"聖物",一般是不允許人們去吃牛肉的。但是我們在一些電影或者雜志上經常看見印度"牛滿為患",大街、集市甚至是高速公路上到處都是,牛的數量如此之多,又不可以讓人們食用,那最後這些牛又都怎麼處理呢?真實情況讓人大跌眼鏡。
流浪的牛
牛的生活過得比人好,看來在印度確實不是一句空話。但是,前提得是"神牛"才行,不僅不用擔心被人宰殺,而且處處受人尊奉,有吃有喝有人抱,做"牛"做到這個份上又還有什麼遺憾呢?只是可憐了水牛,既要出苦力還要被屠宰,心酸何處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