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印度多次越界,中國不採取措施的原因是什麼
我方始終奉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解決國際爭端,我們對待印度的越界行為的警告這是我國從國際和平和地區局勢穩定方面所考慮的。
2. 中印沖突帶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啟示:其實兩個國家的沖突往往是因為某些觀念都不回來。我們不能站在一個過於偏袒其中一個國家的地位上評論。更應該的是調節倆者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得到平衡,得到和諧有序,共同發展。這才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印作為亞洲及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保持中印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對維持亞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平解決兩國邊界問題是中印關系發展關鍵。然而中印邊界問題仍然困擾兩國戰略合作向實質性方向邁進,同時也制約中印關系的縱深發展。
中印沖突事件:
2020年4月,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該地區抵邊修建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
2020年5月6日凌晨,印度邊防部隊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中方邊防部隊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現場應對和邊境地區管控。
2020年6月6日,在中方的大力推動下,雙方經過多渠道溝通,兩國邊防部隊舉行首次軍長級會晤,雙方同意採取切實措施,緩和邊境地區局勢。印方承諾不越過加勒萬河口巡邏和修建設施,雙方通過現地指揮官會晤商定分批撤軍事宜。
2020年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沖突
3. 2017中印邊界對峙最新進展 印度為什麼敢挑戰中國
2017年(7月7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駁斥了印度將洞朗地區視為三國「交界點」的言論,指出此次印度越界地區與「交界點「沒有任何關系,印度是「別有用心」、「混淆視聽」。
此前發生的事兒,梳理一下是這樣:
6月26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證實,中國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
隨後中印開始邊界對峙,雙方不斷增派人員。有印媒將其稱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邊界沖突。」這件事不同尋常,尤其是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人,更知道問題有多嚴重。因為中印邊界長達2000多公里,有爭議的地段很多,但唯獨印度的錫金邦和中國交界的洞朗地區,從來沒有爭議。
印度同中國的錫金段,從來不屬於中印邊界爭議范圍。兩國過去對該段邊界劃分並無異議。
6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援引了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給出了證據,該條約第一款
就規定了中國與錫金的邊界,歷屆印度政府也都予以承認。尤其是1959年,印度開國總統尼赫魯兩次致信周恩來,表示對中錫邊界不持異議,承認1890年條約。
對印度上來說,洞朗地區位於中印不三國中間,從形狀上猶如一把刀子,直接抵在印度的胸口。該地區也確實有刀子一樣的威脅。如果中國有效利用該地區,那麼該地區往南八十公里、印度境內的西里古里走廊就面臨中國軍隊的威脅。
因為印方斷定,中國對該地區的控制力在升級。契機就是,開頭我們說國防部提到「中國近日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印方認為,一旦道路建成,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隊輸送能力將極大提升。因此印度覺得,必須要採取行動,不顧一切代價阻止這段公路的建設。
(3)如何看待印度再次越線擴展閱讀
印度對我國頻頻挑釁的原因
1、1962年後,印度汲汲於雪恥——數度挑釁但心有忌憚
印度要報仇雪恨。1962年中印戰爭的結果完全出乎印度的意料,他們絲毫沒有料到到會敗的這么徹底。印度學者認為「中國獲得全勝,印度在短時間內蒙受了嚴重的損失和恥辱「。因此自尊心超強的印度一直想再搞點事情「一雪前恥」。但畢竟"天佑正義之師「,幾次沖突里印度都沒占著便宜。
2、印度認為中國有所顧忌
1962年戰爭結束後,中國收回了所有被印度非法佔領的領土。但是,戰後中方將軍隊撤退到戰前30公里以後。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中國軍隊的補給很困難,打下來的地盤,要想守住是比較困難的。於是乎,印度在兩年後又逐步佔領了這些地方。
3、印度的大國黃粱美夢未醒
其實,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印度一直都沒有拋棄它的大國夢。在政治上,他頻頻在聯合國提議,要麼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國,要麼提議取消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制,結果都被一票否決了。
軍事上,依舊是老傳統對外采購,誰的先進就買誰的,結果鬧了不少笑話。經濟上,比較多元化,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總喜歡與中國相比,有個笑話就是說他們印度再不努力要被中國追上了。
4. 印度越界事件怎麼著了
8月28日下午兩點半,印度軍隊撤出中國領土! (中方在邊境線後部的部隊都沒撤回大概也不太放心當備用吧)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問:據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請介紹有關情況。
答: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國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望採納
5. 如何看待印度邊防部隊2017年6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洞朗地區越界事件
就是為了對抗中國(又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只好找邊界問題),但是這個不是爭議地區,武裝越界直接就抓了(爭議地區可以忍讓畢竟不是武裝佔領)!
印度這次是有意為之,我覺得有3個層次看:
1、印度主要對中國不滿,因為中國當下發展很快,用邊界問題給中國施壓(就印度看中國當下無暇顧及印度)。
2、這個區域也有不丹,為了讓不丹選邊。
3、下半年中國有很多大事,印度想因此事能和中國談獲利。
如果洞朗這次中國不作出選擇,這次事件中印度越界的地方,印度未來可能把這個區域變成爭議地區。要我說先抓人,武裝越界(非爭議地區)沒什麼好談,如果武裝抵抗就地消滅。就此事件也可以看看美日印會有什麼變化。
6. 印度十萬人聚集抗議政府新法案,新法案有哪些讓人憤怒的越線行為
2月21日,在印度印度北部旁遮普邦聚集了10萬多名示威者抗議政府新農業法案。據悉,針對新農業法案的抗議活動早已在2020年11月開始了。該《法案》是莫迪政府在2020年9月強行通過的。莫迪政府宣稱此《法案》可以更好的維護印度廣大農民的利益,可實則並非如此。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印度農民的日子更加不好過,基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活動,以此來抗疫《新農業法案》的實施,並要求要求當局撤回法案。政府與抗議農民代表已舉行8輪談判,莫迪政府經商議已經決定延期執行此《法案》,但是拒絕廢除此《法案》。抗議農民領袖強調只有政府廢除法案,才會停止抗議示威活動,並指責專家調查小組成員均為新農業法案的支持者。相關警方回應,此次抗議遊行活動有大概12-13萬人參加。
總之,印度新法案未能在農民利益上給予保護,引來農民對自身利益損失的擔心和無助。要知道的農民們的全年就靠種植農副產物謀生活的,損害他們的利益就是在調整他們的底線。
7. 忍讓也是有限度的!違背承諾、非法越線!中印激烈沖突,西部戰區是如何發聲
針對近期的中印邊境沖突事件,西部戰區的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做出了嚴肅回應。針對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發生的沖突,張水利大校做出以下的回應: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
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中國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對於印度的挑釁行為,相信我們是一定不會容忍的,一定會做出堅決回應來打擊印方的囂張氣焰。而根據日前的新聞,可以看到西部戰區也是調集了大量軍隊前往加勒萬河谷威懾印方。
8. 駐印度使館回應印軍再非法越線都說了什麼
近日,印度再次非法越線,我國駐印度大使館發言人嵇蓉參贊在采訪時說:
8月31日,印軍破壞前期雙方多層級會談會晤達成的共識,在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以南地區、熱欽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線,公然挑釁,造成邊境局勢再度緊張。印方行徑嚴重侵犯中方領土主權,嚴重違反兩國相關協定協議和重要共識,嚴重破壞中印邊境地區和平安寧。印方所做所為與雙方一段時間以來推動現地局勢緩和降溫的努力背道而馳,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9. 印度不斷增兵邊境 中國該如何面對
在此之前印度在去年已向中印爭議地區的藏南地區增兵6萬,同時修建和修復了多個機場並部署了18架蘇30MKI戰機,此外還在該地區大量部署155毫米火炮、直升機、無人飛行器等先進武器。眾所周之,在中印爭議地區的兵力對比,印度一直戰有絕對優勢,那麼印度還要繼續增兵到底是想干什麼?印度真想主動進攻中國?核子轟炸機試析如下。 核子轟炸機:中印爭議地區主要分為東、中、西三段,其中最大爭議地區為東段約9萬多平方公里,此地為印度實際控制。而中段的爭議地域比較分散且面積小,所以中段並不是矛盾的重點。西段的阿克塞欽地區爭議面積為3萬平方公里實際為中國控制。印度多年來一直經營藏南地區即爭議的東段,不斷往該地區移民並修建了大量工事,幾乎形成了佔有的既成事實。按常理說印度已經實際控制了藏南地區,並且在該地區的駐軍是中國邊防軍的幾倍之多,只要印度能守住該地區就算達到了目的,更應該把兵力部署到阿克塞欽地區周邊(因此地為中國控制)。可是印度卻偏偏往藏南地區增兵,在軍隊部署上改為攻勢防禦,表面上看印度似乎還有進攻中國的意圖。但核子轟炸機認為印度此種部署方式恰恰證明印度不想同中國開戰。如果說印度想攻擊中國,那麼他就應該把更多兵力放在阿克塞欽地區周邊,必竟該地區在中國控制之中,印度一直宣稱此地為印度所有,他想奪回必然要從這里下手。他之所以把重兵屯積在藏南地區,一是想證明其在戰略姿態上是一個強硬態勢,以強大的武力震懾中國。印度在50年代建國之時就在憲法中明確表示,任何政府都無權修改印度的邊界線,也就是說如果在邊界問題上談判就必須修改憲法,這就是印度歷界政府在邊界問題上都不談判的一個重要原因。拿目前的情況來看,要讓印度政府為了讓出爭議地區而去修改憲法,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印度總理辛格表示,其它地方都可以和中國合作唯獨邊界問題絕不妥協。在邊境部屬重兵也是為了響映高層的決心,是讓中國方面看的。二是,如果中國進攻印度,大量增兵將使中國的戰爭成本急聚上升,從而迫使中國重新考慮武力收復的可行性。在印度一直採取不談判的情況下,如果中國想收回被佔地區,唯一的方法就是採取武力收回,因阿克塞欽地區在我方控制之中所以必然會進攻藏南地區,如果該地區的印度軍隊不斷增加,那麼我們相應的也就必須增加藏南地區的戰備水平。印度認為中國一直在全心搞經濟建設,不想讓戰爭破壞現有的經濟建設的進程,更何況一個高成本的戰爭。中國多年來在這個問題上的表現,也證明了印度的想法在現在看來還是對的。一旦此目的達到,中國繼續往後拖延收復時間,那麼印度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完善藏南地區的戰備條件,更重要的是時間拖的越長國際社會對印度佔有的事實將會逐漸認可。 核子轟炸機:印度不想打,中國更不想打,但是印度不談判我們該怎麼辦?不打能收回來?這種可能顯然是很低的,戰爭若遲早會爆發那不宜早不宜遲,如果繼續拖延就正中了印度的下懷。中國多年來遲遲不動武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個印度擁有了核武。世界上還從來沒有哪兩個核武國家開戰的先例。核武國家發生沖突,一旦控制不住引發核戰爭的可能性很大,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同印度如果發生沖突引發核戰爭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印度的核武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和中國同日而語,中國怕遭到核打擊印度豈不更怕?中國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那麼印度就敢先使用核武?為了一塊不毛之地他想亡國?這顯然不可能,我想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另一個有核國家開戰,除非到了將要國破家亡的時候不然絕不會使用核武的,戰爭是想得到利益,核戰是賠本買賣,所以大可以排除這個因素。二是,補給問題。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時,我軍曾拿下了藏南地區,後主動退出該地區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補給問題造成的。不過,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中國軍隊的主要運輸手段已經變成了鐵路為主,公路和空運為輔的形式。大批的軍用物資調動可通過鐵路直接入藏,然後再經由公路網路集散。目前,印度在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不僅沒有鐵路,就連公路網也不完善。但是印度正大力改善,不斷的修復機場和72條公路計劃都是為了改善補給。以此看來,以現有補給能力中國並不比印度差,但是如果時間一長印度必竟是實際戰領藏南,種種條件都會比中國優越。所以說收復藏南更是宜早不宜遲。三是,印度的駐邊境的兵力要超過中國數倍。現在軍事戰爭已進入遠程精確打擊時代,由其是在藏南這種高海拔的深山之中,大兵團作戰更是施展不開。而我國的精確打擊能力,如遠程火箭炮和戰術導彈在射程和精度上都是佔有絕對優勢的。所以說印度往邊境部署10萬兵力和20萬兵力的意義並不大。即便是比,我們不缺的就是陸軍,62年的時候印度再多的軍隊還不是一觸即潰。四是,朝鮮半島、南海和台灣問題牽制了中國。其實仔細看吧,台灣問題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雙方的軍事對峙關系已明顯得到了改善,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也隨之降低。這也使我們能抽出身出去應對藏南。南海問題的主動權在我方,是要中國認為有必要了,隨時可拿下南海。南海問題對收復藏南的影響並不是太大。至於半島問題,美國不管是軍演也好,嚇唬也罷,半島上是不可能有太大規模的武裝沖突的。我在《雙航母齊了聚中東》一文中有介紹,各位可以參照。 排除以上問題的困擾,核子轟炸機認為我們應該適時收回藏南了,不能讓印度的軍隊嚇住更不能讓他們牽著鼻子走。毛主席曾說過,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不能到我手裡就變成了950萬吧。
10. 如何看待外交部公布的印軍越界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
這是向國際社會表明印度的越境證據和中國的保持了相當的剋制,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打響第一槍,責任不在中國,一切後果是印度非法越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