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海軍為何稱要「全面監視印度洋地區」
所以說,全面監視甚至是主導、控制印度洋一直都是印度不懈追求的目標。而隨著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不斷推行,向來就戒備域外大國介入印度洋的印度更是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在本地區的主張。因此也可以預見,盡管美國一直試圖拉攏印度,但後者對於其所謂的「印太戰略」並不會像日、澳那樣完全跟隨,僅會在合理利益基礎上有限參與。
⑵ 中印邊界對峙,印度要達到什麼目的
印度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侵佔中國的領土。
⑶ 中印邊境對峙,中方停止修路了嗎
這次中印洞朗對峙的直接原因,是一條長約2.3公里的在建公路引起的。
洞朗地區位於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的三角地區域,中部和東部都是森林河谷,地勢崎嶇,汽車無法通行。中國准備按照我邊防軍傳統的步行巡邏路線,沿相對平緩的多卡拉山分水嶺山脊東側(中方一側)向南,繼續修通前往洞朗地區最西南的蔗草場哨所,進而進入洞朗縱深地區。
從外交部和國防部的表態可以略知一二,修路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邊防官兵生活條件,巡邏條件,不針對第三方。
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是邊防軍人革命樂觀主義的真實寫照。在平均海拔4810米崗巴邊防營區,一副對聯格外顯眼,上聯:「堅守再難,也要克服萬難,日復一日矗立風雪邊關。」下聯:「巡邏再險,也要執著涉險,年復一年用腳丈量雪線。」橫批:「死也無怨」。
因此,印度拚命在邊境修路。2014年印媒爆料印度將沿中印邊界東段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建設2000公里的公路,這條公路西起達旺,沿實際控制線修築,東達中國藏南地區的最東點,實際控制線附近地區可以藉此連接為一體。
與此同時,印度拚命反對中國在邊防修路。洞朗對峙,非法越界的印軍竟然要求中方停止邊境修路,才會撤出。(想起辛丑條約規定:在天津周圍20里內不得駐扎中國軍隊)
其實,印度玩命阻止中國修路不止一次。3年前,我國從2005年開始費時8年才將公路修進支普齊,並於2013年成立支普齊邊防連,設立支普齊哨所,印度試圖阻止中方將公路修入勒馬爾列,曾引發中印支普齊對峙。
不難設想,中印未來之戰,必然是通道之戰。可笑的是,印軍自己不斷在邊防修路,卻妄圖阻止中國在在自己的地盤修路,豈有此理!印度的國力軍力,還沒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資本。
強國修路無須看臉色。修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⑷ 印度部分高速公路設路障鋪鐵釘,設置的目的是什麼
印度政府的一個行為,引起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注意,從現場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印度在城市邊緣的地方部署了鐵絲網,在地面上鋪了鐵釘,並且還部署大量警察守在這個地界,像是在防止什麼人進入,在仔細了解後,發現設置這些路障的目的是阻止農民進入城市,因為農民為了反對新農業法的實施已經舉行了多次抗議活動,政府也決定暫緩推行新農民法,但是這樣的退步依然不能夠讓農民滿意,他們的抗議仍然在進行中,政府可能也是沒有了辦法,決定以暴力手段進行壓制,不僅將農民所在地區斷網,而且還阻止他們進入首都來進行抗議活動,但我想說這壓根就是掩耳盜鈴的行為,阻止農民進入,抗議活動也沒有辦法消失,只是政府官員見不到這些農民抗議而已。
目前這件事情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因為兩方都不想各退一步,但是如果想解決這種事情,也只能各退一步,所以大家還是靜待事態的發展。
⑸ 克什米爾到處是荒原和沙漠,為何印巴拚死爭奪
克什米爾地區的爭奪一直是巴印兩國間的主要矛盾。克什米爾地區到處為荒原和沙漠。但您把兩國仍然拚死爭奪,互不相讓。原因是因為克什米爾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軍事、外交意義。
在外交上,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實力差距非常明顯。巴基斯坦掌握了這塊地區的話,不僅能切斷印度與其他陸上大國的聯系,還能讓巴基斯坦得到其他大國比如中國的支持。而如果印度掌握了此地,巴基斯坦與其它盟友之間的陸上通道同樣會被切斷,而在與印度的對抗之中處於劣勢。因此這塊地的外交意義對於兩國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⑹ 印度為什麼設摩托女警小分隊
11月23日,印度德里警方日前成立了一支摩托女警巡邏隊,專門負責打擊針對女性的犯罪行為,以防範躲在市區暗巷的色狼。
據英國報道,這支取名「速度」(Raftaar)的巡邏隊,自12月起將駕駛600輛摩托車上街執勤。一批接受過特訓的女警將攜帶槍械,並配備隨身攝影機、防狼噴霧和電棒,兩人一組,到德里的街頭巷尾巡邏。警方希望以此減少印度性犯罪的現象並保證印度女性的安全。
據報道,德里的部分地區街道狹窄陰暗,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的性 侵 犯罪場所。德里警方首席發言人戴鵬卓·帕塔克(Dependra Pathak)表示,女性受害者一旦報警,巡邏車無法第一時間通過狹窄的街道趕到現場,摩托車是穿越窄巷和預防交通擁堵的最好選擇。
據悉,2012年12月,印度一位名叫喬蒂·辛格·潘迪(Jyoti Singh Pandey)的女大學生在德里遭到了毆 打和輪 奸,之後被送往新加坡接受進一步治療,終因搶救無效死亡。此次事件中被捕的6名嫌犯中有公交車司機、健身教練、水果販,還有1名未成年人。此外,印度政府還以玩忽職守的罪名解除了8名警察職務。
⑺ 印軍二十萬防寒服是怎麼被燒的
印度在邊境的壓力很大,這是因為印度在邊境領土主權方面和其他國家存在分歧,現在印度在邊境地帶是部署大批量部隊,可是從現狀來看,印度在邊境部署兵力,結果後勤保障卻跟不上來,嚴寒的邊境地區物資補給遇到嚴重難題,在進入十月份後,印度部隊駐扎的邊境地區就已經進入冬季,整個生活物資的運輸都十分困難。
印度邊防部隊出現上下兩難的局面
因為這些邊境地區冬季十分寒冷,最高氣溫可以在負40度左右,所以在防寒服緊缺的情況下,印度邊防部隊就存在上下兩難的局面。
⑻ 西里古里走廊對印度來說有何戰略意義
西里古里走廊是連接印度本土與其東北部的狹窄條帶狀區域,走廊的西北側與尼泊爾接壤東南側與孟加拉國為鄰。該走廊長約22公里,最窄的地方僅有22.5公里。走廊的東出口的北側,與不丹王國毗鄰,並且隔不丹與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的洞朗牧場相望(距西里古里不到130公里)。當地的主要城市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古里,該市是連接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及印度的大吉嶺縣、大吉嶺山 、錫金的中心樞紐,更是連接印度本土與其東北部7個邦(包括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為藏南)的戰略要害部位。
歷史
英國佔領印度時期,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同屬英屬印度,沒有所謂 西里古里走廊。1947年印巴分治後,緊靠印度西里古里的區域,成了巴基斯坦東巴地區的西北部(1972年1月自大巴基斯坦獨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並且與印度敵對,西里古里走廊正式形成。
戰略地位
西里古里走廊是印度國土的「雞脖子」或「七寸」,對印度而言,其重要性和敏感性不言而喻,也是孟加拉國制衡印度的重要籌碼。誰控制了西里古里走廊,誰就能將印度的「雞頭」(東北七邦)與其「雞身」(印度本土)分離開來。
錫金已經被印度吞並,不丹也是被印度威脅控制,東印度其實就是原來的孟加拉國的一部分,印度原來分裂了孟加拉國,孟加拉國分裂勢力成立了新孟加拉國,但是不久後就和印度合並一起。東印度這邊也就是東線地區,印度至今還佔領著中國藏南地區。(這里要多說一句,麥克馬洪線和《中英邊境條約》不是一層級的,麥克馬洪線是當時的地方官和西藏的地方私人簽訂)
西方為了遏制中國,支持印度吞並了錫金,威脅控制不丹和尼泊爾。印度意圖稱霸南亞大陸的目的也很久了。洞朗地區離西鼓勵走廊很近,只是中間隔著一個不丹;印度這次說是替不丹出頭,也是是個無恥的借口;中國和不丹的邊境線一直很明確。中國在洞朗地區修公路也是屬於在自己國家的地盤上行事。美國都把愛國者導彈部署到俄羅斯邊境線,說不是在俄羅斯領土。印度在佔領的藏南地區也是修了很多公路,並大力移民。
印度企圖擴大西里古里走廊的范圍,把自己侵佔的土地牢牢控制住。
中國的戰略很明確,不跟印度在藏南對峙,而是在洞朗地區部署兵力。一旦印度挑釁中國,阻斷西里古里走廊,掐斷東西印度的聯系。
總之來說,印度自己搞的事情太多。太過張狂囂張,其背後無非是美國在支持,藉助印度遏制中國崛起。誰讓中國搞出了量子技術、高溫超導、液態金屬、殲20……一堆碉堡的技術;老美不出頭,派阿三上。如果真的打起來,解放軍從西藏高地沖下來,往南到新德里都是一馬平川;西印度被阻隔在孟加拉國外面,孟加拉國恨印度壓根都發癢,肯定不會借道給印度。
總得來說,拿了別人的東西,還想再拿,哪有那麼好的事情!阿三這次有點玩火,其背後還是中美在博弈,德國和俄羅斯腦袋不銹掉,應該會和中國一起干。畢竟,美國北約絕密文件顯示要肢解俄羅斯,幹掉普京;德國存放在美國的黃金至今拿不回來,連看一眼的權利都沒有。
只能說印度這貨不夠爺們,你看中國,馬六甲海峽被美國遏制。我們就和泰國一起挖一條運河出來。我們的國家處在一個變革時期,周邊有眼紅的,有挑釁的,有意圖拖後腿的;而印度是這三者全占的,美國印度的邏輯是,我弱,我沒本事發展,但是我也不能讓你變強。
它是印度連接其東部的陸上通道,也是印度國土的咽喉要地,就象中國的河西走廊或者遼西走廊一樣。印度國土布局和形式不佳,主要指的就是這里。有人將它比喻為蛇的7寸。
這個走廊是咽喉地帶,兵家必爭之地。我們恰恰佔了這個地區。如果開戰了,我們立馬封鎖,掐斷了印度最東面和中央地區的聯系,從此印度一分為二,首尾不能相連。如同當年東巴和西巴一樣,我們不僅收回藏南分分鍾,而且分割了印度,讓印度國力大損。印度做夢都害怕。這也是為什麼印度明明知道洞郞是我們,不是印度,也要打著不丹的名義強行出頭,要跟我們對抗。
⑼ 印度的知識
在立足南亞、稱雄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思想制導下,印度推行 「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根據這種戰略,印度平時把45%左右的陸、空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突出「進攻態勢」的特點;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邊境,保護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縱深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和內部治安力量。海軍在沿海部署東、西兩支艦隊,活躍於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重點放在西部,對付與其利益相沖突的國家並保護自己的海上經濟利益和石油通道。空軍重點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印度還推行核威懾的政策。如何保證軍備發展不影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新的國策,印度防務決策層經爭論達成共識:發展核的軍事用途,實施核威懾。其目標:一是對擁有核武器的北部鄰國實施低度核威懾;二是同巴基斯坦進行核競賽,不僅在常規武器上而且在核武器上壓倒巴,以懾服對方;三是以核武器為後盾,把駐印度洋的外國軍隊作為核打擊目標,以達成「勸阻」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目的。印度深遠的考慮是把核武器發展作為謀求世界大國地位的一條終南捷徑。在失去原蘇聯的核保護傘後,印更加強了發展核武器的信念,立場更趨強硬,不屈從國際社會的壓力,拒簽核不擴散條約。在核武器運載工具方面,印度除有能攜帶核彈的遠程轟炸機外,正在研製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多次試射成功的「火」 式中程導彈射程達2500千米,打擊范圍令國際社會尤其是印度四鄰深為憂患。
相關的國防立法,軍隊節日
武裝部隊節12月7日
陸軍節1月15日
海軍節12月4日
空軍節10月8日
武裝力量組成陸軍
印度陸軍總兵力110萬人,編有5個軍區,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
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營)、355個步兵營(其中包括25個機械化步兵營、8個空降營、3個突擊營)、190個炮兵團(其中包括1個重炮團、2個火箭炮團、50個中型炮團{內含11個自行炮團)、69個野戰炮團{內含3個自行炮團)、39個山地炮團、29個高炮團)、2個地空導彈大隊,(每個大隊含3-5個導彈連)、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22個直升機中隊(其中5個反坦克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估計有1100輛庫存),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PT-76型9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車:BMP-1型350輛、BMP-2型11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式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估計有30門庫存)、130毫米100門(估計有70門庫存)。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門。
迫擊炮:81毫米5000門、120毫米1500門、160毫米700門(其中有150門庫存)。
地地導彈:「普里特維」短程地地導彈發射架15部。
無坐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300門。
高炮:23毫米400門、30毫米20門、40毫米3200門。
地空導彈: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45部、SA-16型500部。
直升機:300架。
車輛人員登陸艇:2艘。
反坦克導彈:「米蘭」等若干具。
海軍
印度海軍總兵力5.3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3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指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裝備各種艦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6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巡邏與海岸艦艇38艘、掃雷艇17艘、導彈快艇6艘、兩棲登陸艦艇9艘、各種支援艦船26艘。
海軍航空兵
5000餘人(含艦載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37架作戰飛機、72架武裝直升機、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若干枚。編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
海軍陸戰隊
編有1個團(包括3個大隊),約1000人。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11萬人。
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777架)、直升機18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34架)。
計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53架米格-23BN/UM型、88架「美洲虎」、148架米格-17型、79架米格-21MF/PFMA型);
20個戰斗機中隊(69架米格-21FL/U型、169架米格-21bis/U型、26架米格-23MF/UM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型、8架蘇-30MK型);
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32架米-25/35);
2個偵察機中隊(8架「堪培拉」、8架米格-25R/U型具有作戰能力);
12個運輸機中隊(105架安-32型、43架D0-228、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
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74架米-8型、37架米-17型、10架米-26型);
1個要員專機中隊(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
以及7架「美洲虎」海上攻擊機、397架教練機(其中14架 「美洲虎」B型、9架米格-29UB型具有作戰能力)、24架教練直升機(其中2架米-35型為武裝直升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6架「堪培拉」電子干擾機、4架波音707和波音737型電子偵察機。
此外,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2、薩姆-3、薩姆-5地空導彈以及空地導彈和空空導彈若干枚。
據俄羅斯方面稱,印度打算購買蘇-30戰斗機的生產許可證,並在2010年之前自行生產約100架蘇-30MK戰斗機,預計該合同的金額將達10億美元。此前,印度已向俄羅斯購買了40架蘇-30戰斗機,價值15~20億美元,其中8架已於1997年交付使用。
⑽ 為何印巴會拚死爭奪克什米爾
印巴當時之所以選擇爭奪克什米爾,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雖然克什米爾的荒原和沙漠非常多,即使是這樣也會被其他國家爭相搶奪。當然這其中與克什米爾的地理位置有關,可以說克什米爾是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
第3個原因是為了控制印度河。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非常緊張的時候,印度曾經對外宣布要修建大壩,攔截印度河的水流。這種做法就讓巴基斯坦對於這條印度河非常依賴,如果印度河被印度進行控制的話,那麼就會讓巴基斯坦的水源大大減少。也會影響這個國家的發展。除此之外,印度和也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佔領克什米爾地區可以更好地控制這條河流。就是因為以上這三個原因,所以這兩個國家才會對克什米爾非常看重。因為克什米爾地區對於防禦來說作用非常大,即使發生戰爭,也可以讓獲得克什米爾地區的國家掌握戰爭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