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泰戈爾,出版過什麼詩
拉賓德拉納特 · 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貳』 《新月集》是印度詩人什麼的作品
《新月集》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創作的詩集,主要譯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詩集《兒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創作的。詩集里著力描繪的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兒童。詩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備、熠熠閃光的天使般的兒童藝術形象。
在《新月集》中,詩人書寫了孩子純凈的心靈。孩子們喜歡玩簡單的小游戲,且樂此不疲。「他們用沙子建造房屋,他們用空貝殼游戲。」「孩子,你多麼快樂,整個早晨坐在塵土裡,玩著一根折斷的小樹枝。」孩子們有著奇妙的想像,「如果我鬧著玩兒,變成一朵金香木花,長在那樹的高枝上,在風中笑得搖搖擺擺,在新生嫩葉上跳舞,媽媽,你認得出是我嗎?」
此外,《新月集》也描寫了孩子和母親的感情。「他知道慈母心中小小一角就可以容納無窮的歡樂,被母親逮住了緊抱在她慈愛的雙臂里,遠比自由甜蜜。」在詩人的筆下,詩中的母親帶有一種聖潔的光輝。
(2)印度詩人泰高爾出版過什麼詩集擴展閱讀:
如果說泰戈爾歌頌的孩子對母親的愛,象清沏的小溪,在陽光的折射下,產生活撥的美、晶瑩的美;那麼,泰戈爾描寫的孩子對大自然的愛,就如月夜下的竹笛,所產生的美感是那般輕幽、純凈。泰戈爾認為,宇宙最根本的原則是和諧與協調,人與自然在本質上是相互依存,和諧一致的。
在他看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就象孩子與母親的關系一樣,人只有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才能找到「無盡際的幸福之海的岸的道路」。而孩子對自然純真的愛,就代表了人類「投入自然的懷抱」的心願。
《新月集》以火熱的激情,欣喜的筆調,描繪丁一幅幅明麗而又優美,熱烈而又淡雅的圖畫——兒童與自然渾然一體的詩的世界。它把我們帶回到坐在泥土裡,以枯枝斷梗為床的時代,使我們在心裡重溫著在海灘上以貝殼為餐具,以落葉為舟,以綠草上的露滴為珠子的兒童的夢。
『叄』 泰戈爾,出版過什麼詩
1、《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印度作家泰戈爾創作的詩集。這部宗教抒情詩集,是一份「奉獻給神的祭品」。(不少人以為「吉檀迦利」是奉獻之意,其實是獻詩之意)泰戈爾向神敬獻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輕快、歡暢的筆調歌唱生命的枯榮、現實生活的歡樂和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前途的關懷。泰戈爾憑借該作獲得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2、《飛鳥集》
《飛鳥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創作的詩集,它包括325首清麗的無標題小詩,首次出版於1916年。這些詩的基本題材多為極其常見事物,不外乎小草、落葉、飛鳥、星辰、河流等等。
《飛鳥集》中表現了深層的精神追求—愛與和諧的宇宙終極原則或神,描繪自然萬物的靈(神)性相通,有機一體,展現人與自然、愛與神的親密無間、交互融溶,歌贊生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從而生成了豐富雋永的人生哲理。
3、《園丁集》
《園丁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創作的詩集,是一部「關於愛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詩集,詩體為散文詩。共收入詩歌85首,初版於1913年。詩集中的大部分詩歌是詩人從自己在19世紀90年代創作的孟加拉文詩集《剎那集》《夢幻集》《金船集》《繽紛集》等迻譯而來的。屬於泰戈爾前期創作階段的詩歌作品。
4、《新月集》
《新月集》 (The Crescent Moon,1903)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創作的詩集,主要譯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詩集《兒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創作的。詩集里著力描繪的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兒童。詩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備、熠熠閃光的天使般的兒童藝術形象。
5、《漂鳥集》
《漂鳥集》是印度文豪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傳世的一部詩集。共計三百餘則詩語。其中的主題包括歌詠自然界的千般風情與萬種氣象以及啟示世人的寓意。詩人並將關懷的焦點投注於對人生的思考、對社會的反思,以及詩人自身對世界的理解與感動。
『肆』 泰戈爾出版過什麼詩集
1、《泰戈爾詩選》精選了泰戈爾不同時期的經典詩作。
2、《吉檀迦利》是泰戈爾中期詩歌創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觀念和藝術風格的作品。泰戈爾以輕松、歡暢的筆調歌唱生命的枯榮、現實生活的快樂和悲哀,表達了他對祖國前途的關懷。
3、《采果集》的句子短小,句句飽含深意,它像《飛鳥集》一樣清新、自由、朴實自然。
4、《飛鳥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初讀這些小詩,如同在暴風雨過後的初夏清晨,推開卧室的窗戶,看到一個單薄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清新而亮麗的。此外,書中還從《園丁集》《流螢集》《遐想集》《集外集》中精選了多篇佳作。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
其創作多取材於印度現實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義、封建制度、愚昧落後思想的重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描繪出在新思想的沖擊下印度社會的變化及新一代的覺醒,同時也記載著他個人的精神探索歷程。
『伍』 泰戈爾出版過什麼什麼等五十多部詩集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版過《一個詩人的故事》、《野花》、《晚詩》、《晨歌》、《畫與歌》、《短調與長調》、《馬納奇》、《夢想》、《殘害》、《金舟》、《剎那》、《回憶》、《分歧》等五十多部詩集。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