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憑目前印度海軍力量,能夠在印度洋「稱霸」嗎
我覺得並不能,印度洋是聯系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交通要道,周邊有很多發達國家,印度不敢“稱霸”。
❷ 印度海軍為何稱要「全面監視印度洋地區」
所以說,全面監視甚至是主導、控制印度洋一直都是印度不懈追求的目標。而隨著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不斷推行,向來就戒備域外大國介入印度洋的印度更是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在本地區的主張。因此也可以預見,盡管美國一直試圖拉攏印度,但後者對於其所謂的「印太戰略」並不會像日、澳那樣完全跟隨,僅會在合理利益基礎上有限參與。
❸ 印度海軍控制印度洋的能力究竟有多強
雖然叫做印度洋,但是印度洋是屬於全世界的資源,
並不是某一個國家的海域,印度也沒有能力完全控制印度洋。
❹ 印度在獨立之初確立了什麼樣的國家戰略的目標
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是印度國家戰略長期追求的總目標。
長期以來,印度始終堅定不移地執行「控制印度洋」的戰略目標。90年代後,其海軍也確立了相應的「沿海防禦—區域控制—遠洋進攻」的發展思路,提出發展一支大型遠洋艦隊,逐步實現從「區域性威懾和控制」向「遠洋進攻」的戰略轉移。
(4)如何控制印度洋擴展閱讀
為實現「直接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印度高度重視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制定了到2015年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海、陸、空三軍轉型。
陸軍:向戰略打擊軍種轉變;海軍:向遠洋作戰型軍種轉變;空軍:向航空航天型軍種轉變。以此建立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未來軍隊」。
為適應軍隊的現代化轉型,軍費支出結構也作了極大調整,被稱為「首要花費項目」的武器采購費用達到了3340億盧比,比上一財年1690億盧比的實際采購費增加了近1倍。
印度海軍擁有1艘航母、8艘導彈驅逐艦、約40艘護衛艦、16艘潛艇以及大量輔助戰艦。據悉,印度政府已批准2015年之前再建造2艘核潛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
❺ 印度控制印度洋有什麼意義
現在遠東(中 日 韓等國) 的石油很大比重是從中東進口. 而進口的渠道很大比重是航路. 如果控制印度洋可以很大程度影響石油運輸. 中國已經注意這個問題了 從俄羅斯 以及哈薩克 巴基斯坦都有修輸油管道 就是怕印度和南沙那邊有問題.
❻ 印度如何通過控制印度洋賺錢
只花錢,不能賺錢
印度一直吹噓是印度洋的霸主,可這次連一艘軍艦也沒開到霍爾木茲海峽
❼ 印度洋是歸印度管轄嗎
除了印度洋內印度所屬的領海外,其他部分都屬於公海。
理論上公海不屬於任何國家所有。
但印度的國際戰略理念第一要素就是控制印度洋。
❽ 誰控制了印度洋,誰便控制了亞洲
一百多年前美國歷史學家馬漢說的一句名言:誰控制了印度洋,誰就控制了亞洲,多年來,印度始終遵循這一信條,不斷地增強對印度洋的掌控能力。
❾ 印度海軍控制印度洋的能力究竟有多強
首先考慮的不是印度洋,而是太平洋方向,常態化進入西太平洋,常態化進入日本海。還有怎麼突破美日的島鏈
❿ 印度執行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長期以來,印度始終堅定不移地執行「控制印度洋」的戰略目標。90年代後,其海軍也確立了相應的「沿海防禦—區域控制—遠洋進攻」的發展思路,提出發展一支大型遠洋艦隊,逐步實現從「區域性威懾和控制」向「遠洋進攻」的戰略轉移。但隨著其作戰任務的改變,現有海軍裝備已不能滿足未來新時期的作戰需求。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制定了一系列新型艦艇的建造計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印度自研的「德里」級驅逐艦和向俄羅斯定購的「塔爾瓦爾」級護衛艦。如何降低坦克紅外輻射?
紅外輻射是坦克被紅外探測器發現並被紅外製導武器摧毀的根源。減少紅外輻射的主要措施是:研製並採用效率高、熱損耗較小的發動機;改進發動機燃燒室結構,減少排氣中的紅外輻射成分;燃油中加入添加劑,使排氣的紅外頻譜大部分處於大氣窗口之外;改進通風和冷卻系統,降低坦克溫度;降低發動機排氣的溫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