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進口軍備有哪些

印度進口軍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16 01:01:52

A. 中國和印度軍力對比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B. 印度禁止101項軍備進口,是自力更生還是「自廢武功」

短時間內看印度所做出的這個決定是阻礙了國家軍事實力的增長,但是這“101項軍備禁令”並未完全打擊到印度進口外國軍事武器,因為一些印軍急需的戰斗機和防空導彈並不在這條禁令上面,這些禁令實際上只針對一些國外的競爭者,不會對印度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而此次印度簽署的“101項軍備禁令”更像是一種“政治特技”,目的主要不是為了武器生產國有化,而是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等印度真的投入到軍工行業後可能就會發現,僅憑借他們自己的研究根本無法掌握生產軍備的關鍵技術,印度如今需要的不是在高科技產品上發狠話,而是應該專心將自己的基礎工業搞好,在經濟支持的情況下再搞武器研發。

C. 給我一份世界大國主要的軍備武器名單

美國 俄羅斯 中國飛機 F16、F18、F35、F22等 米格31、蘇35.、蘇27.、米格29等 殲10、梟龍、殲8D、轟6M、殲轟5 英國 法國 德國 旋風F35、 陣風 台風 美國 俄羅斯 中國 德國 以色列 英國 日本 坦克 M1 T90 99、式85 豹2 梅卡瓦 挑戰者 90式 美國 俄羅斯軍艦 企業級核動力航母x1 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x1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x10 基洛夫級重型核動力巡洋艦x1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x7 光榮級巡洋艦x3
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x3 無畏級驅逐艦x9
藍嶺級兩棲指揮艦x2 現代級驅逐艦x4
兩棲運輸艦x9 護衛艦x64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x22 DIV級彈道導彈核潛艇x6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x56 955型彈道導彈核潛艇x4(1服役,3在建)
佩里級護衛艦x30 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x5
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x18 攻擊核潛艇x8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x54 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20
英國皇家海軍
無敵級航空母艦x3 海洋級兩棲攻擊艦x1 勇敢級導彈驅逐艦x1 謝菲爾德導彈驅逐艦x8
公爵級導彈護衛艦x13佩刀級導彈護衛艦x4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x4特拉法爾加級攻擊核潛艇x7
敏捷級攻擊核潛艇x2
法國
R91 戴高樂級核航母 西北級兩棲攻擊艦x2 R97 Jeanne D'Arc貞德級直升機巡洋艦x1
地平線級導彈驅逐艦x2卡薩德級導彈驅逐艦x2喬治.萊格級導彈驅逐艦x7
圖爾維爾級導彈驅逐艦x2拉斐特級導彈護衛艦x5花月級導彈護衛艦x6
德 帝安納.多爾韋級輕型導彈護衛艦(Corvette)x9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x3
不屈級彈道導彈核潛艇x1 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x6
日本海上自衛隊
大隅級兩棲登陸艦(LST)x3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DDH)x2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DDH)x2
愛宕級導彈驅逐艦(DDG)x2金剛級導彈驅逐艦x4旗風級導彈驅逐艦x2
太刀風級導彈驅逐艦x2高波級導彈驅逐艦x5村雨級導彈驅逐艦x9朝霧級導彈驅逐艦x6
初雪級導彈驅逐艦x11阿武隈級護衛艦x6夕張級護衛艦x2石狩級護衛艦x1親潮級常規潛艇x10
春潮級常規潛艇x6 中國海軍
旅大級導彈驅逐艦x14旅海級導彈驅逐艦x1旅洲級導彈驅逐艦x2旅滬級導彈驅逐艦x2
旅洋級導彈驅逐艦x2旅洋II級導彈驅逐艦x2現代級導彈驅逐艦x2現代級導彈驅逐艦x2
053H型導彈護衛艦x14 053H1型導彈護衛艦x9 053H2型導彈護衛艦x3 053H1Q型導彈護衛艦x1
053H1G型導彈護衛艦x6 053H2G型導彈護衛艦x4 053H3型導彈護衛艦x10 054型導彈護衛艦x2
054A型導彈護衛艦x4 054B型導彈護衛艦x1 夏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x1 晉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x2
Golf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x1 漢級核動力攻擊潛艇x5 商級核動力攻擊潛艇x1
Romeo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8 明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15 宋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16
基洛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12 元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3
義大利海軍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x1 朱塞佩.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x1 聖.朱斯托級兩棲攻擊艦x1
聖.喬治奧級兩棲攻擊艦x2 安德里亞.多里亞級導彈驅逐艦x2 德.拉.潘尼級導彈驅逐艦x2
西北風級導彈護衛艦x8 阿蒂格利爾級導彈護衛艦x4 智慧女神級輕型導彈護衛艦(Corvette)x8
星座II級護衛艦x2 克曼德安迪級護衛艦x4 U212A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2薩烏羅級III/IV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4、印度海軍
R22維拉特號航空母艦x1 TYPE 15德里級驅逐艦x3 RAJPUT拉吉普特級驅逐艦x5 導彈護衛艦x13
辛杜格霍斯級常規動力潛艇x10 西舒馬級常規動力潛艇x4 俄制F級常規動力潛艇x2韓國海軍
獨島級兩棲攻擊艦x1 世宗大王級導彈驅逐艦x1 李舜臣級導彈驅逐艦x6 廣開土大王級導彈驅逐艦x3
蔚山級導彈護衛艦x9 東海級巡邏護衛艦x4 浦項級輕型導彈護衛艦x24 孫元一級KSS-II常規動力潛艇x2
張保皋級KSS-I常規動力潛艇x9德國海軍
F124 薩克森級防空型導彈護衛艦x3 F123 勃蘭登堡級反潛型導彈護衛艦x4 F122 不萊梅級導彈護衛艦x8
K130 布倫斯維克級輕型導彈護衛艦(Corvette)x3 143A 獵豹級導彈快艇x10
U212A型多用途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4 U206A型常規動力攻擊潛艇x7導彈美國 三叉戟一型C-4潛射彈道導彈 標准」Ⅱ型艦對空導彈 韃靼人」艦對空導彈 霍克對空導彈 龍式近程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 薩姆-11地對空導彈 薩姆12 俄羅斯薩姆-19 薩姆-6地對空導彈 德國 「鐵拳」3輕型反坦克武器系統英國 「長劍2000」地空導彈法國 「西北風」超近程地空導彈中國 霹靂9 10 11 東風12 21 31 等等

D. 印度放著1億的f35不買,為啥要買2億的陣風冤大頭還是有內鬼

印度不買F-35而選擇陣風既不是冤大頭也沒有內鬼,具體有以下原因。首先這2億美元並不是單純用於購買陣風戰機,其中還包括了全方位的配件以及配套服務。其次美國的F-35優先提供給盟友,印度想要這款戰機只能排隊。最後印度從不同國家購買裝備,也是為了在政治上建立相對平衡,避免受制於人。

由於自身的工業基礎差,印度的武器裝備只能大規模依賴進口。而作為一個軍備進口大國,由於缺乏相關的技術,印度總是被其他國家當做冤大頭。經常是耗費了大量的資金,最後買到的裝備卻並不理想。但印度也在一次次教訓中吸取了經驗,不再盲目地花錢。這次艦載機的采購,印度也做了多方比較,最終決定購買陣風。

一、實際單價並沒有F-35高

如果刨除其他附帶的開銷,實際上單純購買一架陣風的單價應該在8000萬美元左右。陣風在性能上勉強符合四代半戰斗機的標准,而且法國還為印度解決了人員培訓、地面維護、備用零部件等問題,服務可謂周到至極。

你認為印度購買的陣風能夠順利登上航母嗎?

E. 給我一份世界大國主要的軍備武器名單

1、核彈頭數量 美國:6 600 枚; 俄羅斯:6300 枚; 法國:500 枚; 中國:450 枚 ; 英國:380 枚; 印度:70 枚;2.坦克 在各國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 量方面: 中國以 1.9 萬輛坦克 和 3 萬輛裝甲車排名 "第三"。 各國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 美國:2.6 萬輛和 4.4 萬輛; 俄羅斯:2.2 萬輛和 3.6 萬輛 ; 中國:1.9 萬輛和 3 萬輛; 印度:1.3 萬輛和 2.1 萬輛; 朝鮮:9000 輛和 1.6 萬輛。 3. 空中力量 在各國裝備的戰斗 機和直升機數量方面:中國以 1750 架戰斗機和 1250 架直升 機排名"第三"。 各國裝備的戰 斗機和直升機數量 美國:280 0 架和 3500 架; 俄羅斯:250 0 架和 3000 架; 中國:1750 架和 1250 架; 印 度:1080 架和 1115 架4.海軍 在 各國裝備的大型水面艦艇和潛 艇數量方面,中國以 315 艘大 型水面艦艇和 85 艘潛艇排名" 第三"。 各國裝備的大型水面 艦艇和潛艇數量 美國:281 艘 和 92 艘; 俄羅斯:310 艘和 42 艘; 中國:315 艘和 85 艘 ; 印度:200 艘和 27 艘; 朝 鮮:93 艘和 19 艘。 需要說明 的是,美國海軍共裝備有 12 艘大型航空母艦,俄羅斯海軍 擁有一艘中 型航母。根據俄 羅斯最新公布的海軍發展戰略 ,俄將在今後 15 年內再建造 兩艘 新型航母。 5.總兵力 在 各國武裝力量人數對比方面, 中國以 230 萬總兵力,其中陸 軍 160 萬、海軍 40 萬、空軍 25.5 萬排名"第一"。 各國武裝 力量人數對比(四組數字分別 表示總兵力和陸、海、空軍人 數) 中國:230 萬、160 萬、 40 萬、25.5 萬; 美國:145 萬、51 萬、37.9 萬、37.6 萬 ; 印度:133 萬、110 萬、17 萬、6.1 萬; 俄羅斯:120 萬 、86 萬、19 萬、18.8 萬;

F. 印度看起來這么窮,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錢哪來的

據我了解,雖然印度看起來窮,但是國家綜合財力還是可以的,另外印度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可以說印度的窮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印度底層的人民甚至連茅廁、供水、供電都用不起。大家就可以想像得到,印度到底有多窮了。但是如此窮的印度,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另外,據我了解,其實印度在買武器上並沒有那麼大方,如果他們覺得價格貴不合適的話,印度是不會買的。雖然新聞上總是說印度動不動就購買武器,但是成功的訂單卻不多。不可否認,印度在軍費上的投資是最多的,雖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有時候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G. 中國和印度哪個軍事力量強大

各個方面都是中國強大,印度一個連子彈都不能完全自給的國家,研究一個照明彈需要20年,最後還是失敗的國家,所有主戰裝備都是國外進口的簡化版。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中印軍力的真實對比

一、空軍:

拿對於國防建設最為重要的航空工業而言,目前印度空軍裝備的1600架飛機中,除了80餘架老掉牙的HPT-32「風神」式教練機外,沒有一種是印度自己搞出來的。尤其在800架一線作戰飛機中,全部是進口產品,包括MIG-21和MIG-27也都是依照生產許可仿製生產的。中國和印度是在同一時間獲得MIG-21的生產技術的,到如今中國在MIG-21基礎上仿製出殲-7系列飛機,不但供中國軍隊自用,而且大量出口達400架之多。其最新改型殲-7MG甚至連俄羅斯人都贊嘆不已,而印度的MIG-21MF進行性能提升還必須依靠俄國人的幫助。中國自製的K-8教練機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初級噴氣教練機之一,還出口到巴基斯坦一批,同類型的飛機印度還需要自己掏錢買。

俄羅斯航空界巨頭比施根斯在訪問中國和印度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將繼美國、俄羅斯、西歐之後成為世界第四大航空工業中心。

二、海軍:

自1970年代以來印度大力發展海軍,光航空母艦就引進了2艘,其它如大中型水面艦艇和常規潛艇的引進數量也分別達到52艘和20艘以上。所有這些使印度海軍成為在印度洋舉足輕重的力量。可印度的造船工業卻不是那幺爭氣,到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國,並愈發有超越前者的勢頭。德國人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單交到中國人的手上。中國自製6000噸級驅逐艦的發展周期只有印度同類型艦艇的1/2,所需費用也僅為後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卻絲毫不差。我們有理由懷疑,在未來的海上軍備競賽中,印度勝過中國的把握能有幾成。

三、陸軍:

陸軍武器方面,中國自1970年代以來出口了大量的坦克、大炮、槍械等常規武器,而印度在這方面至今需要進口。中國研製的85-IIAP主戰坦克已經出口到巴基斯坦,更先進的90-III在不久的將來亦將裝備巴基斯坦陸軍。而印度自製的「阿君」坦克(通常譯為「阿瓊」式坦克)在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後卻仍是問題多多,弄的陸軍司令卡納中將一提到「阿君」這兩個字就要問候印度國防科技部門的主管他老娘外加三代祖宗。印度自己造不出大口徑火炮,進口瑞典的FH-77B型155炮卻是毛病不斷,中國製造的PLZ45-155毫米榴彈炮一直賣到科威特。
四、核武器、航天領域:

在核子以及航天領域,印度自製的「烈火」洲際導彈的運載力只有中國DF-5型的1/5,最新型的DF-31/41在技術層次上要比「烈火」先進10-15年以上。中國即將發射宇宙飛船而印度在載人航天方面尚未起步。印度海軍計劃在2007年獲得首艘自製的核子潛艇,而中國自製的第二代核子攻擊潛艇093型的首制艇即將服役,該艇採用的高溫冷核反應爐技術是當代最先進的核動力系統,具有體積小、功率大、雜訊低等特點,就連美、俄也是剛剛掌握這一技術。最近中國中央電視台公開對外宣稱,在應用激光技術上,中國已經達到與美國同等級技術水平,敏銳的美國軍事情報部門馬上判研出中國已經開發出擊落衛星的星際激光武器,這種高科技軍備是印度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總括:

比較占優勢的該是印度的航母和艦載機,還有的就是完善的後勤體系和高效率的訓練模式,(多次美印軍演,美方都對於輿肯定的評價),並且較中國有更多的渠道及更容易購得外來高技術裝備,缺點是自產能力低下,許多不肯定因子都會對其造成制約影響戰力,尤其在恃久戰上更顯劣勢.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H. 誰有詳細的印度軍備情況

陸軍
印度陸軍總兵力110萬人,編有5個軍區,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營)、355個步兵營(其中包括25個機械化步兵營、8個空降營、3個突擊營)、190個炮兵團(其中包括1個重炮團、2個火箭炮團、50個中型炮團{內含11個自行炮團)、69個野戰炮團{內含3個自行炮團)、39個山地炮團、29個高炮團)、2個地空導彈大隊,(每個大隊含3-5個導彈連)、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22個直升機中隊(其中5個反坦克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估計有1100輛庫存),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PT-76型9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車:BMP-1型350輛、BMP-2型11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式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估計有30門庫存)、130毫米100門(估計有70門庫存)。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門。

迫擊炮:81毫米5000門、120毫米1500門、160毫米700門(其中有150門庫存)。

地地導彈:「普里特維」短程地地導彈發射架15部。

無坐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300門。

高炮:23毫米400門、30毫米20門、40毫米3200門。

地空導彈: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45部、SA-16型500部。

直升機:300架。

車輛人員登陸艇:2艘。

反坦克導彈:「米蘭」等若干具。

海軍
印度海軍總兵力5.3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3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指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裝備各種艦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6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巡邏與海岸艦艇38艘、掃雷艇17艘、導彈快艇6艘、兩棲登陸艦艇9艘、各種支援艦船26艘。
海軍航空兵
5000餘人(含艦載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37架作戰飛機、72架武裝直升機、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若干枚。編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
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包括3個大隊),約1000人。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11萬人。
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777架)、直升機18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34架)。
計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53架米格-23BN/UM型、88架「美洲虎」、148架米格-17型、79架米格-21MF/PFMA型);
20個戰斗機中隊(69架米格-21FL/U型、169架米格-21bis/U型、26架米格-23MF/UM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型、8架蘇-30MK型);
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32架米-25/35);
2個偵察機中隊(8架「堪培拉」、8架米格-25R/U型具有作戰能力);
12個運輸機中隊(105架安-32型、43架D0-228、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
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74架米-8型、37架米-17型、10架米-26型);
1個要員專機中隊(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
以及7架「美洲虎」海上攻擊機、397架教練機(其中14架 「美洲虎」B型、9架米格-29UB型具有作戰能力)、24架教練直升機(其中2架米-35型為武裝直升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6架「堪培拉」電子干擾機、4架波音707和波音737型電子偵察機。

此外,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2、薩姆-3、薩姆-5地空導彈以及空地導彈和空空導彈若干枚。

印度已購買蘇-30戰斗機的生產許可證,自行生產約100架蘇-30MK戰斗機,此前,印度已向俄羅斯購買了40架蘇-30戰斗機,價值15~20億美元,其中8架已於1997年交付使用。

I. 常與沙特爭奪世界第一武器購買國的印度,哪來的這么多錢呢

經常關注軍事新聞的人一定會發現,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全球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甚至在很多時候,印度在國際上購買的武器裝備總金額,還要超越著名的土豪沙烏地阿拉伯。然而,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軍火貿易活躍的印度,在經歷連續數年10%的軍費增長背後,它還是一個農村人口占據多數、貧困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盡管印度在21世紀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可是,印度本國似乎並沒有什麼強勢產業可以帶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那麼,印度買武器的這些錢又是從哪來的呢?

印度軍人

第四:印度這個單純的“國際軍火采購商”,從表面讀到的軍事新聞來看,它似乎一直出手闊綽,其實,印度也只是表面土豪而已,因為印度真正成交的軍購武器訂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水分。印度這個國家在購買武器裝備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在購買之前總會連續不斷的放出他們即將入手一批新武器的特大新聞。

在接下來武器購買成交過程中,印度還總喜歡搞一個全球招標,折騰好久以後,到最後補貼訂單也不一定成交,甚至還經常出現放水的現象。但是這樣一來,特別喜歡“自吹自擂”的印度,就給人們營造了一種它總在“買買買”的現象,讓人們無不贊嘆印度的軍備購買能力。

閱讀全文

與印度進口軍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伊朗和義大利韓國那麼嚴重 瀏覽:615
美國對伊朗發射什麼 瀏覽:270
為什麼二戰後印度那麼強大 瀏覽:527
義大利的熊貓怎麼樣 瀏覽:83
我不會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16
北京粵運中國多少金牌 瀏覽:978
印度為什麼突然加大檢測 瀏覽:747
義大利女排28號叫什麼名字 瀏覽:502
越南青檸怎麼做 瀏覽:541
中國和英國簽了多少大單 瀏覽:377
中國的海洋島在哪裡 瀏覽:141
中國的遺跡是什麼 瀏覽:27
伊朗人為什麼有人扎頭巾 瀏覽:258
在中國賣日本小商品在哪裡進貨 瀏覽:576
寂寞的中國人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39
印度煎餅放什麼調料 瀏覽:648
如何將人民幣轉到越南 瀏覽:91
伊朗為什麼會發洪水 瀏覽:677
你會怎麼做綜藝中國 瀏覽:294
如何強起來的中國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