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印戰爭中印度為什麼 失敗
1,當時印度剛從英國殖民時期結束,雖然英國佬留下很多東西,但有一樣沒留給印度:軍官,殖民地時期,因為對當地人的不信任,基本沒有高級別將領,英國佬走後印度沒打過大仗,從將領層就不行。
2,咱的士兵,打過了日本,打過了美國,打過了內戰,都是實戰選手,印度連二戰都沒趕上,除了欺負下原來是自己人的鄰國,沒受過漫天火海的洗禮。
3,當時的印度(其實現在也是),武器極其落後,甚至還在使用單發步槍,而中方的56沖鋒槍火力比之打多了。即便是召喚美國增援,送來的M16依舊比不上仿自AK47的56沖鋒槍(因為在野戰中56沖比M16射程遠)
4,如樓上所說,印度過低的估計了中國對於自身領土的保衛決心(印度堅持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佬自己畫的,和當事雙方都沒打招呼)。
5,戰術,因為軍官的缺少,印方的戰略還停留在一戰,而中方早就被各種敵人,各種實戰培養出了大量的高級戰術家,
綜上所述,除了後勤,印方在戰爭的各個方面都不及中方,戰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❷ 中印戰爭中印度慘敗,為什麼美國和蘇聯這次都沉默了
中國和印度在歷史上一直是友好鄰邦,直至到了近代印度獨立後不僅不講道理的要求中方承認他們定下的領土劃分、還試圖侵佔中方領土。對於印度這種行為中方外交部再多次交涉後無效,且印度更加變本加厲。先後在西段邊境建立幾十個入侵點,強佔中方領土達四千多平方公里。
中印戰爭後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都沉默的原因不僅是他們與中國都已交過手,美蘇一時找不到新的理由打壓中國。連支持的印度也再次被中方打敗,使中方不僅贏了的了戰爭還宣揚了我國的仁道主義精神。因為他們的理屈再加上找不到借口所以只好保持沉默,而中方的退讓也為我國發展核武器贏取了時間。正是因為有革命前輩在那段特殊期里的堅韌,才為祖國贏來了和平和發展。
❸ 為什麼中印戰爭印度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卻戰敗
首先我不是專家只能談點自己知道的事情和見解。
第一是人的因素,我們的軍隊是經歷了抗戰和解放戰爭還有朝鮮戰爭過來的軍隊,我們和世界一流的國家大了個勝(ping)利(shou),朝鮮戰爭一下打出新中國的威武足以說明我們的軍隊戰鬥力之強悍,雖然印度方面有個一個所謂的特種部隊(二戰的時候還救過女王),但是兵員畢竟沒我們人數多質量好。另外我認為還與當時人們剛當家做主要保衛勝利果實的思想等等先進思想有關。
第二是國家的因素,我們在59年以前對西藏的控制力很薄弱,但是59年到62年之間我們還是加強了駐軍,雖然駐扎軍隊少,但是我們的戰爭動員能力遠遠高於印度。我們在短短半年時間集結了足夠多的軍隊到前線。
第三是軍隊戰斗思想和戰術方法不對等。一次戰役我們進攻敵守軍時,是一條河攔在中間,我們偵查了很多次才確認印守軍把一個團完完整整的沿河一字排開,而且居然還沒有二線部隊更沒有預備隊,這對我們當時的偵查兵和指揮官各種忽悠,一直以為我們自己偵查不力。。。。
第四是武器裝備。對印自衛反擊時的解放軍武器裝備應該是新中國建立後包括現在最接近世界頂峰的時代了吧,我們經歷了2個5年計劃的建設,蘇聯援助的各種武器都消化仿製,到62年軍隊已換裝完畢。以56全自動和56半為例(仿自蘇聯的AK47嘿嘿)一個班的班長副班長人手一個56全自動,其他戰士人手一個56半,印度當時是什麼?還有大量的李恩菲爾德步槍,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
以上畢竟是本人的主觀看法,能力有限,如有錯誤歡迎指正。希望能幫助你。
❹ 當年中印戰爭印度為什麼輸給中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現代史中經歷了很多次戰爭,諸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戰爭在那個年代一直持續不斷。中國的軍隊在戰爭的勝利和失敗中得到洗禮,從指揮到單兵戰鬥力都是最好的。反觀印度軍隊,沒經歷過真正血與火的考驗,和解放軍比,戰鬥力和經驗都很差。印度軍隊里只有錫克族等少數民族的士兵有點戰斗意志,其他民族的士兵就是一盤散沙。
❺ 中印戰爭為什麼中國打勝了,卻退守失掉了
(1)如果中國不及時收手,再打下去的話,印方必然會重新調集的兵力,戰爭將被拖入持久戰、消耗戰,中國當時並沒有打長期戰爭的計劃,也沒有作相應的准備。(2)當時中國的國內、外形勢都不是很好。國內方面,剛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1958-1961年),國力、民力都比較虛弱。國外方面,中國與西方(尤其是美國)還處於相互敵視的狀態。即便是在東方社會主義陣營內部,中國與蘇聯的關系也逐漸走向破裂(這從中印戰爭中,蘇聯極力偏袒印度就可見一斑)。這些都使得中國在國際上比較孤立。(3)中印戰爭的作戰地域位於高海拔地區,氣候惡劣,交通不便,這些因素使得我軍的後勤保障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軍能夠取得勝利已經實屬不易,而如果不見好就收,戰場的態勢極有可能會因為我方的補給不力而瞬間轉勝為敗。一旦發生這樣的狀況,將對中國更加不利。
❻ 為什麼輸掉了1962年中印戰爭
你說的是印度嗎?
准備不足,自以為是
在戰略上,以為中國只是虛張聲勢,而且沉湎在之前果阿的勝利之中,根本沒有做好准備,禦寒衣物、必要裝備都沒有下發
比如當時80%的士兵穿的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服裝,非戰斗減員比戰斗減員還多
部隊一線配置,沒有縱深
在戰術上,沿用一戰戰術,結果被解放軍的迂迴穿插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武器上,落後解放軍一代
等於是以無算對有算,豈有不敗之理?
而解放軍最後回撤實際上是因為後勤原因
這里沒有公路,全靠肩挑手扛,一次師團級作戰,需要大半年的准備
而且作戰時間非常短,之後就會大雪峰山
印度方面的後勤基地離這里則更近,更容易補充
長期的持久戰不利於中國
所在在西藏方向,中國回撤,但在西線,也就是新疆方向,中國佔了不少地方
從戰略上說,西線的危險更大,這里離新德里只有500公里,而藏南有2000公里
❼ 中印戰爭,印度是怎麼敗的
我們先說打仗怎麼才可能勝利,回頭再來看印度的狀況,就知道了
1、戰爭准備是否充足,簡單地說,應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1裝備適用:如果裝備不適合,部隊的戰鬥力必然受影響
此戰時,中國軍隊普遍換裝了56式槍族,在單兵火力上比印度高一代,打起來印度人自然吃虧。加上重武器以後,差異更大
1.2人員動員:印度動員的兵力不足,而且是以添油戰術逐次加入的,初次交火的時候,是不滿員的第七旅(3000多人)對這邊近萬人;擴大之後,這邊是54軍增援上來,兵力優勢更加明顯
以我之專對敵之分,自然獲勝機會更大
1.3後勤准備:三哥實現根本沒有做好戰爭的准備,認為中國會後退,因此裝備嚴重不足,以第七旅為例,每個士兵平均才50發子彈,炮彈更少,沒打多久就沒子彈了,怎麼玩
2、戰術是否合理
2.1部署狀況:三哥把部隊像撒胡椒面一樣鋪在漫長的戰線上,空隙比比皆是,對上善於迂迴、穿插的TG,自然被打了個欲 仙欲 死
2.2戰術:前期盲目地堅持一戰式的點防禦,隨後盲目自大投入全面進攻,沒有重點,被各個擊破
說白了,就是之前的果阿之戰太輕鬆了,把問題都掩蓋了,以致三哥不知道自己貴姓,真以為自己的軍隊是世界第三了,然後很不幸又遇上了專為世界第三清火的TG
❽ 1962年中印戰爭的原因
由於邊界土地問題。
❾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為何都保持沉默
1962年的時候,在中國和印度邊境上演了中印戰爭,這場戰爭被我們國家稱之為是中印自衛反擊戰。其實對於華夏兒女來說,這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而已,因為印度不斷的侵擾中國的邊境,不斷叫囂的同時還傷害了邊界的解放軍,忍無可忍之下,我們才發動了這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
四是不願出。
我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從當時的交戰環境來看十分惡劣,是高原缺氧的環境下作戰。特別是西段已經到了嚴寒時間。無論美國與蘇聯,都沒有在這種條件下作戰的經驗,因此他們不會願意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出兵幫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