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印度,如何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高種姓的印度人都是古時候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並非本地的印度人,也就是印度土著人民。因此處於印度統治階級的種族,往往是那些膚色較淺,身材比較高大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以及吠舍階層,而對於一些長相比較接近黑色,而且身材瘦小的人,大多數就是低種族了。可以這么說,低種姓和高種姓的人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在印度,最高種姓是婆羅門,他們大多都是宗教領袖和學者,第二種姓的是剎帝利,剎帝利大多從事的是高新職業,再就是吠舍。再就是印度的土著居民,而他們也被稱為賤民,永遠都翻不了身。因此,相比起印度,中國不知道先進民主了多少倍,起碼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教育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不同的是,他們連所受的教育都是有嚴重區別的。總之印度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Ⅱ 關於印度人的問題,真正懂的請進。。。
當然,對印度人不能一概而論,印度人口巨大,財富分配不均,所以有窮人也是自然的,他們的生活習慣一部分由於文化差異,也有一部分是由於其經濟情況的差異造成了不同。印度有錢人的生活也是你無法想像的呀,尊重並認可其他民族的生活習慣和觀念也是相處所必需的,當然,在中國也要入鄉隨俗嘛,某些習慣和觀念可以慢慢改的。再說他才22歲就遠赴中國大陸經商,說明還是有一定資本的,在國內至少能算個中產吧,一般普通印度人哪裡有錢出國啊。說不定還是個印度某富二代來中國體驗生活,自主創業也說不定啊。
再說您連他老家是哪個國家都不知道就猜測他是印度人,這就有點牽強了吧,南亞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家人都長差不多,怎麼就能把對印度人的成見強加於人呢?您還是先問清他國籍再想辦法和他相處吧。
Ⅲ 在印度,如何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由上到下分為4個級別,這4個級別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地位由高到低,互相之間不能通婚,等級劃分十分森嚴。
這四個級別我們從初中的歷史書中就已經學到了,可是書本只是告訴了我們這4種種姓,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分辨。就算我們知道了他們的職業,在如今變化飛快的印度,其實也很難分辨。
其實,分辨四種種姓的人,可以通過看姓氏、膚色、職業、籍貫四種方式。
看姓氏的話,印度人取名十分單一,一般只會有三種人名構成,即村名、姓氏、名字。比如印度著名歌手馬杜賴·馬尼·艾耶,他的第一個名字是地名,「艾耶」是婆羅門種姓,「馬尼」是他的名字,那麼他就是一個高種姓的人。據說,婆羅門種姓的人,在印度僅僅佔有百分之四不到。
另外就是職業了,高種姓的人一般都會從事薪酬較高,福利較好的工作,低種姓的人則從事著社會底層人民的事業。比如,在古代,婆羅門就是社會地位最高的神職人員,首陀羅就是奴隸。
Ⅳ 問一個人:你是印度人嗎 他點頭了。他是不是印度人。(印度中點頭是不是的意思)
如果是印度人,他的回答應該是搖頭;但是他點頭了,矛盾!
如果不是印度人,他的回答應該是搖頭;但是他點頭了,矛盾!
所以,問可以,答卻不對頭,是為偽命題。
Ⅳ 如何表明自己是印度人
你好。
最好最方便的方法是你可以直接表達出來自己是印度人,告訴身邊的朋友們。
或者你可以穿印度服飾來表明。
再或者印度人長相特徵和中國人不一樣。你可以直接讓你的朋友們看你的長相,然後他們都會問你,你直接告訴他們就可以了。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Ⅵ 怎樣才能看出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看出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有幾個方法:
1、看婚姻:在印度高種姓娶低種姓是一種習慣,但是高種姓嫁給低種姓卻是種罪惡。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是不能結婚的,但實際上這種規定只局限在印度高種姓的女子和低種姓的男子之間,如果是印度高種姓的男子想娶低種姓的男子的話,是可以被接受的。
印度的低種姓之中,兄弟、堂兄弟之間會共用一名妻子,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高種姓的人是不會做這些事情的。
2、看語言: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實際上很多印度低種姓和賤民們是不會說英語的,英語是印度高種姓之間交流的語言,在印度當地是一種能體現高種姓身份的榮耀。
一個不會英語的人是永遠都不可能融入會英語的圈子中的,所以會英語也可以被我們視作區分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的方法。
3、看職業:印度低種姓的人們一般只能做些僕人的工作,比如專門為高種姓的人擦地板、做飯、洗衣服之類的工作,賤民們則沒有資格進入印度高種姓人的家中,也沒有資格為他們服務。
印度的很多精英人員則出身於高種姓,因為他們高種姓的身份,他們獲得了許多低種姓沒有的高等教育,因此在工作職業方面,也有著低種姓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印度的空姐就大多數是由高種姓女性擔任,在開始的時候因為身上帶有姓名牌子的原因,很多低種姓的人是不敢讓空姐為他們服務的,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數千年來的卑微,卻讓他們的心中有了一種無法驅散的恐懼。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印地語: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語:Caste system in India,或作印度卡斯特體系)。
(6)如何能一句話問出他是不是印度人擴展閱讀:
印度人種劃分:
關於人種的劃分,歷來聚說紛紜。受到學術界普遍公認的劃分方法,是由B.s.古哈於1935年提出來的。他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
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泰盧固族(TELUGU):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孟加拉族(BENGAL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馬拉地族(MARAT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加拿達族 (KANNADA):佔印人口3.87%, 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馬拉亞拉姆族 (MALAYALAM):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旁遮普族 (PUNJAB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阿薩姆族 (ASSAMESE):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薩姆邦,操阿薩姆語。信奉濕婆神。多從事農業、畜牧業。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喝茶。
奧里薩族 (ORISSAI):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奧里薩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奧里薩一向被譽為印度教之鄉,素有印度教聖地之稱。奧里薩人以米飯為主食,衣著簡單樸素。
Ⅶ 別人說是印度人怎麼回答
先確定別人對印度人的看法,是認為印度是好是壞從而繼續判斷。
可以通過他們的語調和神情去判斷,甚至可以通過他們的肢體語言去判斷。
如果判斷出來別人是在貶低你,可以用這招(一愣二問三聖母)。這樣反擊:首先很平和的問(帶點疑惑不能讓對方以為他得逞,這樣問:「啊,我真的長得像印度人嗎?你覺得我哪裡像印度人了?可以解釋一下嗎?誒大家都來聽一下,某某人有一個神奇觀點,能不能再說一遍?」如果他認慫了,你可以直接發言:「如果有一句話你不敢說兩次,那就不要說。」
2.如果別人敢解釋,那就更好了,那某老師眼睛大不大,某班長像嗎,他們就是印度人?反正把人直接點出來,讓他不敢懟下去。然後再用上面那句搬出來砸過去。「不敢回答,以後就不要再說。」
3.一愣二問需要旁觀者的加持,如果沒有,就用三聖母,降維打擊,用最慈祥的眼神和最溫柔的語氣對別人說:「你那麼注意我的外形或者注意我的一切,一定是因為看到我,自己感同身受,有這方面苦惱不敢說,一定是受了很多委屈,心裡很辛苦對不對?沒關系,你的不順和你的外在一點關系都沒有,不管像不像印度人,我是中國國籍活得好好的呀。
或者可以反問別人,你生活在印度嗎?知道印度人是什麼樣嗎?印度人是混血民族,太多不同,你這么無知見到人就說是印度人?見識貧乏,語言也貧乏,不懂裝懂太可憐。
加油,不管什麼情況下,對自己要自信,就一定能做好。
Ⅷ 你是印度人嗎
當然不是印度人。我們都是中國人,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國人。
中國人屬於華夏民族,包括漢族在內的56個民族,黃皮膚、黑眼睛。和印度人種的棕色皮膚不同,語言上也不同。
Ⅸ 怎麼才能知道一個印度人的種姓我需要具體的例子,比如名字後面跟的是什麼字是哪種種姓。
雖然現在印度的種姓繁多,但終歸有幾個大的等級:
第一等級:最高貴的婆羅門:掌管精神世界的神職人員。
第二等級:剎帝利: 掌管世俗權利的國王和武士
第三等級:吠舍: 從事農業,牧業,手工藝,商業的公民。
以上三大種姓是印度教的高種姓,可以學習經書,獲得精神上的重生,所以也叫「重生種姓」。
!識別方法:這三大印度教高種姓的男性有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佩帶「聖線」,在高種姓男孩出生後要進行佩帶「聖線」的儀式,「聖線」由3股擰成,婆羅門男孩佩帶棉線,剎帝利男孩佩帶亞麻線,而吠舍男孩佩帶毛線,作為高種姓的標志,所以當你看到一個印度男人,只要看看他的手腕就知道他的種姓位置了,如果有線圈說明他出身高種姓,然後只要辨別一下線圈的質地,他所屬的種姓大的等級就明了了。。。。如果沒有聖線,說明他可能來自低種姓或賤民,或者是非印度教徒的信仰其他宗教的印度人,,,,,西西,是不是很簡單呢。。。。。。。。。印度人服裝多是短袖或把袖子挽起來,所以很一目瞭然的哦 :)~~~~~~~~~~~
接著說,在這3大高種姓之下,就是印度教低種姓,其實種姓制度並不復雜,只有一個低種姓大類,那就是奴隸種姓「首陀羅」在現在的印度他們大都從事苦力等體力勞動,比如打掃衛生,車夫,工地工人,搬重東西的腳夫,,,,,,,,雖然都是從事體力勞動也有區分,比如有掃低的種姓,洗衣服的種姓等,這從他們的姓名上已經標注的很清楚,而且掃地的種姓不能洗衣服,洗衣服的種姓不能打掃廁所,打掃廁所的種姓是最低賤的,所以從事最低賤的勞動,,,,,,,,他們是沒有資格佩帶聖線的,也沒有資格學習經書,如果他們敢朗誦經文要被割掉舌頭的,但是他們還不是印度社會中最生活最痛苦的人,,,,,,,,,,,,,,,
在低種姓之下還有一群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印度人---「賤民」!
他們是最痛苦的人,從事著最骯臟低賤的工作,他們也被稱為「不可觸摸者」,如果哪個印度人不小心碰到了賤民會被認為受了「污染」,要請祭祀做法式來消除,賤民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不被允許學習宗教經文,不允許進入寺廟,不許進入商店等公共場合,不能在公用的飲水處喝水,不能和其他人並肩行走,甚至如果他們的影子碰到別人都是不允許的,自古賤民經常因為無意中冒犯其他人而被活活打死,燒死,無人來管,他們不被允許融入印度社會,一般都是居住在單獨的偏僻村落。。。。。。。。。。。。。。。。。。。。。是生活習慣上,賤民也有禁忌,比如印度是個喜愛佩帶首飾的民族,但賤民婦女不允許佩帶首飾,,,賤民男人下雨天不許打傘,不能穿鞋。。。。。當然印度幾千萬賤民也在進行抗爭,歷史上曾有一位賤民出身的總統,但畢竟是特例。。。。。。。
Ⅹ 英語里印第安人和印度人都是Indian,如果對話中出現Indian如何分辨是印第安人還是印度人
是的,Indian 即可表示印第安人也可表示印度人。
對話中出現Indian該怎麼分辨呢?
不論是聽力對話還是文本對話,都是可以區分的,特別是在考試當中。
比如,Indian表示印第安人時,不會單寫個Indian,更多的以這種表示方式:「American Indian」「red Indian」。
而在表示「印度」的時候,則直接用「Indian」比較多。
同樣,在中國也有許多地名相同的地方。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每個城市都有「中山路」。在介紹當地中山路的時候,肯定是會介紹其城市北京的。 是廣州的中山路,還是上海的中山路可以從文本判斷(這一般是做閱讀理解)。
如果只是簡單的對話練習 「Indian」只不過是一個代詞而已,至於他具體表達什麼意思,真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