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是怎麼來的呢

印度人是怎麼來的呢

發布時間:2022-12-17 02:39:50

『壹』 印度祖先是哪的

印度人的祖先分為三支,分別是尼格利陀人,是最早的原住民,還有原始澳大利亞人和晚於他們出現的達羅毗荼人。而現有的我們常見的那些高大俊美的印度人是印度雅利安人,他們是印度最早一批的侵略者。

與波斯雅利安人不同的是,他們屬於同源而不同地域遷徙。而後期征服印度的則是阿拉伯國家,與波斯無關。

另外,就是後期遷移至印度的蒙古人種了。

『貳』 印度人祖先是非洲人嘛

印度-雅利安人

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詞源於古波斯語Ariya,意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獻《梨俱吠陀》中,意為出身高貴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語(屬印歐語言)的人,不帶有任何種族的含義。
雅利安人最初的故鄉是在南俄草原,後來從這個地區向亞洲和歐洲遷移。其中的一支——印度-伊朗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游盪之後定居在中亞兩河(阿姆河與錫爾河)平原。約在公元前14世紀,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稱印度-雅利安人(在古代印度文獻中只稱雅利安人);而另一支進入伊朗,稱伊朗-雅利安人。
印度-雅利安人最初定居在印度河上游的七河流域(或稱五河流域)。當時畜牧業佔主導地位,農業只具有兼營性質。城市文明尚未出現。《梨俱吠陀》的大部分贊歌就是在這個地區編成的。編成年代上限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或更早一些。他們侵入七河流域後,征服了當地的土著居民,過著原始社會末期軍事民主制時代的生活。以後他們又向東方的恆河流域發展,進而擴張到南印度的部分地區。他們進入這些地區後,原始的部落組織逐漸解體,出現部落聯盟。各聯盟間不斷進行戰爭。大約在公元前第1千紀初期,伴隨鐵器的出現,印度-雅利安人的少數先進部落開始過渡到國家。至公元前 6世紀,在恆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部分地區形成20多個小國,進入印度次大陸歷史上稱為的「十六國」時代,或稱列國時代。在印度-雅利安人向東方和南方擴展過程中,當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驅散,他們成為古代印度次大陸上的主要居民。當時,瓦爾納制度剛剛出現,宗教尚處萌芽狀態,為多神崇拜。
雅利安人和種姓制度

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雅利安人分成若干支從這里向歐洲和亞洲遷移。其中,一支雅利安人在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上定居下來,這支雅利安人稱為印度—伊朗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稱為印度—雅利安人,這就是印度古代文獻中所稱的雅利安人;另一支印度伊朗人則進入伊朗,稱伊朗—雅利安人。最初,印度—雅利安人定居在印度河上游,生產方式以畜牧業為主,輔之以農業,沒有城市。之後,他們征服了當地的土著民族,過著原始社會末期軍事民主制時代的生活。後來,他們又擴張到恆河流域和南印度的部分地區。這時候,他們的社會組織形式也發生著變化,出現了部落聯盟。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開始向國家過渡。公元前6世紀,印度的恆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個小國,這就是印度歷史上的「十六國時代」,又稱列國時代。在印度—雅利安人擴張過程中,當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趕走,他們成為古代印度次大陸的主要居民。雅利安人在向奴隸制國家過渡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即種姓制度。「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稱「瓦爾那」,意為顏色、品質。社會全體成員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等級不同,權利、義務也不同。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是祭司貴族,掌握神權,地位最高。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包括國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權與軍權。以上兩個高級等級佔有大量生產資料,靠剝削為生,構成統治階級。第三等級是吠舍,包括農業、手工業者和商人,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第四等級是首陀羅,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第三、四等級構成被統治階級。各個等級職業世襲,互不通婚,界線森嚴,貴賤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層等級愈演愈繁,出現賤民,即所謂不可接觸者,他們最受鄙視。首陀羅和賤民被壓在印度社會最底層,受到統治階級的折磨、壓制和剝削。

『叄』 在印度神話里人是怎樣出現的

印度他們說法是天上大梵天王創造這世界,所以印度有分四種性的出現: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肆』 印度尼西亞人的來源

印度尼西亞人在民族成分、人種類型、語言和宗教上的復雜情況,是在歷史上受到多次移民浪潮的沖擊和外來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的。由於各批移民遷入的時間和地點不同,帶來的文化和生活特點不同,以及與先至居民發生混合的程度和情況不同,並經過多次分化和融合,遂逐漸形成許多不同的民族。而且,在這些民族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又不斷混入和吸收了後來移民的印度人、中國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歐洲人等的血統和文化。

『伍』 印度人的起源,組成。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0億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德里、拉賈斯坦邦、 哈里亞納邦、 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也有分布。 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
對印度種族的劃分,歷來聚訟紛紜。目前,受到學術界普遍公認的劃分方法,是由B.s.古哈於1935年提出來的。他將印度的種族戈U分為六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蒙古人(the Mong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北歐人(the Nordics)。

尼格羅人是最早來到印度的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種族實體。「尼格羅」的含義是「黑人」。因此,所謂尼格羅人即黑人。按照人類學家的描述,尼格羅地理人種亦稱非洲地理人種,原住於非洲南撒哈拉地區。非洲的剛果人種和開普人種就是典型的尼格羅人種。這一人種的特徵是:皮膚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短小,前額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寬厚。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身上,在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在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顯然,他們與非洲黑人存在血緣關系。一些人類學家根據印度尼格羅人目前的居住地點提出一種假說:尼格羅人曾遭到前達羅毗荼人和達羅毗荼人的驅逐。與尼格羅人相比,這些新移民既強壯又聰穎。尼格羅人或被他們同化,或被他們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對榕屬樹木的崇拜,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曾與繁育和靈魂相聯系,在印度也很流行。這可能與尼格羅人的原始信仰有傳承關系。在印度流行的某些對魚類、動物和植物的圖騰崇拜觀念,也同樣可能源於尼格羅人。部分印度尼格羅人使用弓箭打獵。因此,有些人類學家認為,應當將這一起到延伸人類臂膀作用的原始工具的發明歸功於他們。印度尼格羅人的存在,也為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然後四散開來的流行學說提供了佐證。

在尼格羅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至於原始澳大利亞人從何而來,學術界眾說紛紜,迄無定論。一種學說認為,他們很可能是在冰河時期沿著陸橋來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時期穿越白令海峽從亞洲遷徙到美洲那樣。還有一種學說認為,原始澳大利亞人未必來自大洋洲,但是他們在血統上與一些屬於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島上的土著人種關系極為密切。另外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他們似乎來自巴勒斯坦。這一種族的特點是,頭發捲曲,膚色發黑,鼻子扁平,嘴唇寬厚。顯然,他們在體貌特徵上與尼格羅人有相I司之處。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見於上述印度部落民中那些帶有泛靈色彩的儀式,即為原始澳大利亞人的遺風。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也有的學者,如英國著名人類學家阿瑟.基思爵士(Arthur Keith),對於印度人種外來說持懷疑態度,認為印度次大陸原先不可能是一片人種的真空。

以蒙古人為主體的亞洲大陸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來

『陸』 印度人不是猴子變來的,那是怎麼來的印度

據《印度時報》網站報道,當地時間7月1日,印度人力資源部副部長薩蒂亞帕爾辛格再次爆出驚人之語,他重申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科學上是錯誤的」,並表示自己作為一名理工科學生,他相信他的「祖先不是猿」。

自封為神族的「婆羅門」

以雅利安人為首的種群,統治了印度上千年,在多年的征戰中打下了眾多的土地,所以他們擁有著無尚的尊貴與權力,在後期的統治中,將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是祭司貴族,掌握神權,地位最高。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包括國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權與軍權。第三等級是吠舍,包括農業、手工業者和商人,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第四等級是首陀羅,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神是一切主宰,凡人才是猴子變得」,大概這句話就是那位副部長想說但沒說出口的話,可惜《進化論》並不支持這個說法。所以說,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這件事,只是個人的突發奇想,這背後隱藏著13億人之間不可告人的內部斗爭。印度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柒』 印度是什麼人種

印度人屬於白色人種。在長期的自然環境影響下,4000年前本為白色人種的印度居民逐漸演化出了漆黑的膚色,從而形成了印度人是黑色人種的假象。印度人的祖先是格利陀人,其次是原始澳大利亞人,也有一部分人是達羅毗荼人。

與中華民族相比,印度的色系來源較為復雜,並且其祖先有各種各樣的人種。不同血統混在一起,才誕生了印度這個國家和印度人。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世界上的居民可分為黑色人種、黃色人種和白色人種。

『捌』 印度是怎麼來的

《印度之人,隨地稱國》文言文翻譯:
印度人民,隨著居住地方的不同而自名其國名,對自己所喜歡的地方,稱之為印度。至於印度的界域,我們可以談一談。五印度這塊地方,方圓九萬多里。三面瀕臨大誨,北面背靠雪山。北面廣闊,南面狹窄,形狀好像半個月亮。全國劃分地區,有七十多個國家。當時天氣特別炎熱,地方又多潮濕。北方聳立著很多高山,丘陵地帶多是鹽鹼地,東部河流平原肥沃滋潤,南方草木繁茂,西方土地十分貧瘠。這是大體狀況,大致簡要敘述一下。
原文:
印度之人,隨地稱國,語其所美,謂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萬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畫野區分,七十餘國。時特暑熱,地多泉濕。北乃山阜隱軫,丘陵舄鹵;東則川野沃潤疇隴膏腴南方草木榮茂。西方土地磽確……。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印度之人,隨地稱國》節選自《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又稱《西域記》,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辯機編撰的地理史籍,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
《大唐西域記》記載的是玄奘從長安(今西安)出發西行親身游歷西域的所見所聞,其中包括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城邦,還有許多不同的民族。書中對西域各國,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築、婚姻、喪葬、宗教信仰、沐浴與治療疾病和音樂舞蹈方面的記載,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風土民俗。
《大唐西域記》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地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為各國學者所重視。

『玖』 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印度人是多種族人。在印度遼闊的國土上,曾發現大約50萬年以前的人類遺跡,數千年來,又有不同人種不斷進入印度,而且不斷彼此融合。所以在印度的居民中可以看到有不同人種的特徵,故印度有「人種博物館」之稱。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72%人說印度-雅利安語,25%說達羅毗荼語。

(9)印度人是怎麼來的呢擴展閱讀

根據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統計數據計算,印度斯坦族人口約為3億,約佔印度人口總數的30%,系印度人數最多的民族。該民族主要分布於恆河中上游的印地語地區和印度斯坦語地區,主要操印地語,大體可以分為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阿里爾人、查特人、洛蒂人、馬利人、卡狄貢比人、拉其普特人、查米達爾人等。後者有邦多人、科爾巴人、白伽人、莫特拉人、恰布阿人、沙哈利埃人和高爾人等。

高爾人又有不少支派,如帕特人、牟利亞人、高亞人、波爾伽人、波羅坦人、波爾海亞人、拉吉袞德人、拉吉牟利亞人等。可見,印度斯坦族是一個總的稱謂。上述各色人等的存在,保留了遠古部落生活的信息,說明印度斯坦民族的融合還沒有達到高度統一的程度。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是怎麼來的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和英國簽了多少大單 瀏覽:377
中國的海洋島在哪裡 瀏覽:141
中國的遺跡是什麼 瀏覽:27
伊朗人為什麼有人扎頭巾 瀏覽:258
在中國賣日本小商品在哪裡進貨 瀏覽:576
寂寞的中國人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39
印度煎餅放什麼調料 瀏覽:648
如何將人民幣轉到越南 瀏覽:91
伊朗為什麼會發洪水 瀏覽:677
你會怎麼做綜藝中國 瀏覽:293
如何強起來的中國 瀏覽:279
印度鵝糞叫什麼 瀏覽:117
印尼燕盞是什麼 瀏覽:728
中國銀行軟體貸款需要多久 瀏覽:255
伊朗是怎麼對應美國金融制裁的 瀏覽:206
外貿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48
越南戰爭紀錄片哪裡有看 瀏覽:690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瀏覽:918
大廠英國宮到地鐵6號線怎麼坐車 瀏覽:48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