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生吃什麼好
不能說吃什麼好吧
1. 學齡兒童生長發育特點
小學生其實就是學齡期,是指6~12歲的兒童。這時兒童的生長發育逐漸平穩,但至後期即小學高年級時又進入人生第二次生長發育加速期。學齡期兒童體重每年可以增加2~2.5公斤,身高每年可以增加4~7.5厘米。但個體差異較大,與性別、活動狀況、進入青春期遲早有密切關系。此期兒童體格維持穩步增長,智力發育迅速,除生殖系統外的器官,系統逐漸發育接近成人水平。
2. 學齡兒童營養需要
這一期兒童仍是由於處於生長期,合成代謝大於分解代謝,因此,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也比較高。其次,這一時期經歷從家庭或幼兒園進入學校學習的變化,在營養需要、飲食行為產生變化,並可能出現某些營養問題。
對營養素與能量的需求隨年齡而漸增,後期隨生長加速增加顯著。從6歲到12歲能量的每日推薦攝入量從1700千卡增至2400千卡(男);1600千卡增至2200千卡(女),蛋白質的每日推薦攝入量不論性別從55克增至75克,並應保證一定數量的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提供的能量應占膳食總能量的12~14%,對其它重要礦物質及維生素的需要都有較大幅度增加。由於骨骼生長迅速對礦物質尤其是鈣的需要量甚大,鈣適宜攝入量每日從800毫克增至1000毫克,磷適宜攝入量每日從700毫克增至1000毫克,鐵適宜攝入量每日從12毫克增至16毫克(男)及18毫克(女),鋅的每日推薦攝入量從13.5毫克增加到18毫克(男)及15毫克(女),對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葉酸等的需要分別都有大幅增加。
3. 營養上存在問題
學齡兒童的主要時間在學校度過,環境、時間分配、體力、精力付出與學齡前有很大差別。學習緊張,體力活動也增加,加上飲食行為不合理,如不重視早餐,零食的時間及種類不恰當等都可能影響營養狀況。學齡期兒童較常見的營養問題有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B族維生素缺乏、鈣、鋅缺乏等。營養不良與由飲食不平衡導致的超重同時並存。
4. 學齡兒童的膳食
學齡期兒童因為處於生長期,其食量與成年人幾乎相同。谷類每日300~500克,以提供足夠的能量及充足的B族維生素,每日一袋奶,可提供蛋白質和鈣,每日一個雞蛋及動物性食物100~150克,可提供優質蛋白質,豐富且易於吸收的維生素A、鐵等礦物質。
需要提醒家長和學校為學齡兒童安排膳食時應注意:
1,膳食的多樣化和合理平衡,並保證足夠的量。充足豐富的能量和營養素,除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外,還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智力所必須。
2,安排好一日三餐,特別要保證吃好早餐,早餐所攝取能量應佔全日總能量的30%。早餐不僅吃飽還要吃好,一般要有一定量的干食如麵包、糕點、包子等,最好能有一定量的動物性食品如牛奶、雞蛋、肉鬆等。如果早餐營養不足,則影響兒童上午精力集中,影響聽課效率。午餐也很重要,提供每日能量的40%,最好在學校食用由專門生產營養午餐的廠家提供的營養豐富、衛生的營養餐。晚餐在家,一般家庭晚餐最豐富,但晚餐不宜過飽和過於油膩。
3,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零食及含糖飲料,注意飲食衛生。
再總結幾點重要的哦~:
1.早餐要吃好
2.晚餐不能吃太多,有些家庭習慣晚上吃很多,這個一定要改,對大人小孩都不好
3.水果要保證每天攝入,圖方便點每天一個蘋果也成
4.動物肝臟可一星期攝入一次,預防缺鐵性貧血,但不建議家長多吃,可以煮少量的。
5.每天喝牛奶,保證鈣的攝入,鈣的其他來源還有小蝦皮之類的,但其他飲料強烈不建議喝,渴了喝水最好
6.禽肉類要吃但不能太頻繁,魚類應該是有名的好,什麼DHA對智力發育好啊,高蛋白,低脂肪等等
7.在以谷類為主食的基礎上可以配點雜糧
8.零食也要適量,要控制,養成他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他以後是極好的
『貳』 小學生每天早上起來都吃什麼
小學生早餐一般吃粥,牛奶,豆漿,包子,饅頭,雞蛋,麵包,手抓餅,糕點等有條件的家庭還有牛排等西式早餐。
『叄』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背景:印度的飲食習慣和氣候、習慣、宗教戚戚相關,了解一下這些有助於理解印度飲食。在夏季白天平均溫度在40度左右有3-4個小時會達到50度以上;幅員遼闊;各地方言不通,文盲率比較高,如果沒有上過學的基本上無法交流;印度教佔80%以上,剩下最多是伊斯蘭教(10%?),佛教佔比非常小;
2、牛:印度教中牛是神,印度人非常尊重牛,大街上隨處可見自由散步的牛。所以如果你進某家印度餐館有牛肉類的菜,那麼他可能不太正宗,要不就是伊斯蘭教的印度餐廳?
3、魚:印度有比中國還長的海岸線,各種魚類產品豐富,但是好像很多印度人是不吃魚的,因為沒有很好的保鮮措施,離開海水的魚很快會死亡腐爛,久而久之這些人吃魚就會覺得惡心,因為自己胃已經不能承受;所以印度是魚類出口大國;
4、啤酒:印度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啤酒牌子叫:kingfisher,產地在甘地出生的省份,但是那個省因為是甘地的出生地所以有很多禁忌,比如永久禁酒……所以,他們每次出國都要到印度館子點上幾瓶kingfisher解解饞;
5、咖喱:印度的咖喱是由各種各樣的蔬菜、香料混合而成,據說排列組合起來是無窮無盡滴,所以咖喱是吃不盡的,但是最有名的好像就那幾種組合。咖喱本身是不辣的!只是加了辣椒的咖喱才會辣。另,在超市裡的包裝成品咖喱都味道不正宗;
6、手:印度人吃飯是靠手的,右手,左手是用來擦屁股的,不可以上桌。一般的吃法是撕一片囊,然後拿這小片囊去抓咖喱,然後將夾著咖喱的囊塞進嘴裡。初見很怪,不過試過以後其樂無窮:)
『肆』 小學生每天吃什麼蔬菜 肉類最好
多吃瓜類: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必須及時補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類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其次是黃瓜、金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吃500克的瓜菜,等於喝了450毫升高質量的水。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多吃涼性蔬菜: 夏季對人體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濕之毒。吃些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瓜類蔬菜除南瓜、金瓜屬溫性外,其餘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等,都屬於涼性蔬菜。番茄、茄子、芹菜、菊花腦、落葵(紫角葉)、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也屬於涼性蔬菜。 多吃「殺菌」蔬菜: 夏季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青蒜、蒜苗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製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夏天的水果品種繁多,不僅有色澤宜人的草莓、菠蘿,還有汁多味美的西瓜、桃子等。各種水果有什麼不同的營養素?夏天吃什麼水果最好呢? 營養免疫學專家認為,每一種水果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各不相同,如果在夏天有針對性地選購並食用水果,可以達到滋生養體的功效。 桃子養人杏人 北京有句俗話:「桃子養人杏傷人」,從營養免疫學方面來說這句話科學嗎? 營養免疫學專家陳昭妃博士說,桃子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果酸,其含鐵量居水果之冠。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對身體健康相當有益,在眾多草本植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杏子含有檸檬酸、蘋果酸、β胡蘿卜素,主要用於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但是《本草綱目》己載「生食多,傷筋骨」。 夏日吃西瓜,葯物不用抓 我國民間有句諺語:夏日吃西瓜,葯物不用抓。說明暑夏最適宜吃西瓜。 西瓜富含維生素A、Bl、B2、C,葡萄糖、蔗糖、果糖、蘋果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有清熱解暑、利小便、降血壓的功效,對高熱口渴、暑熱多汗、腎炎尿少、高血壓等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西瓜雖好,但是吃西瓜也有講究。中醫專家認為,西瓜屬寒性食物,易傷脾胃,所以脾胃虛寒、平常有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或大便稀溏的人最好少吃。正常人也不宜食用過量,否則會損傷脾胃而引發消化不良或腹瀉。 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夏天感冒發燒的患者常常藉助於進食西瓜來補水、退燒,但是因為它屬於甘寒食物,不宜用於風寒感冒及感冒初期,特別是患有畏寒、無汗等症狀者不宜食用。 水果籃就是身邊隨手可得的宮養寶庫 陳昭妃博士說,水果籃就是身邊隨手可得的營養寶庫。她喜歡的水果主要包括柑桔、木瓜、桃子、菠蘿、草莓、葡萄、香蕉、蘋果等。陳昭紀博士還一一例舉了其營養功效。 檸檬烯有抗癌作用 柑桔果實能潤肺理氣,新鮮桔汁含多種肌酸、維生素,對人體新陳代謝有幫助,具有美白效果,還兼具多種保健功效。桔瓤表面的白色網路絲,含維生素P,能防治高血壓,具化痰功效。有一種著名的精油,叫檸檬烯精油,這些精油是大多數橙桔類最主要的部分,目前研究指出檸檬烯具有抗癌作用〕 木瓜能治療蛋白質消化障礙 木瓜不僅是一種美味的水果,還有醫療效果。木瓜中含有一種稱為番木瓜(papain)的重要消化酶,可將蛋白質類食物分解成可消化的狀態,可溶解高達其本身35倍的瘦肉,這就是人們會以木瓜來治療蛋白質消化障礙的原因,其在木瓜樹的葉部及尚未成熟的木瓜果皮中含量最多。 菠蘿中的酵素也能分解蛋白質 菠蘿每100克果實中所含的維生素C高達30毫克,並含有豐富的水分。它的果肉中和木瓜一樣含有一種能分解蛋白質的酵素,因此它能柔軟肉質、消解血塊。 草莓汁能減少日曬痛 草莓富含維生素C、B、鈣、磷和鉀,今日仍在植物性葯品佔有一席之地,其葉部煮沸後可當作一種收斂劑,並能治療腹瀉、發燒、口內潰瘍及牙齦疾病。此外,草莓汁還是一種美容盛品,昔日少女以它來減少日曬引起的疼痛。 葡萄抗氧化 記得小孩吃葡萄時不吐籽,媽媽們總是嚇唬說,葡萄籽會從肚子里生根發芽長出葡萄藤。其實,葡萄籽所具有的抗氧化效果不僅是維生素C的20倍,更是維生素E的50倍。葡萄籽含有大量的OPC抗氧化劑,OPC是一種強效類黃酮,主要存在干表皮與種子里,紅色葡萄籽尤其是OPC的有效來源,是增力A人體內抗氧化活動的潛在關鍵,可保護免疫氧化損傷,並延緩老化過程。 香蕉抗憂郁並助眠 香蕉為人類最古老的水果之一,其營養價值相當高,是天然鉀的來源,可以抑制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鈉,維持正常血壓和心臟功能;還富有讓人遠離憂郁的維生素B6及對抗緊張的礦物質鎂,並也是必須氨基酸——色氨酸的超級來源,其和維生素B6、煙鹼酸及鎂一起作用,是人體製造血清素的主要原料,具有抗憂郁、鎮定、安眠之功效。 蘋果降膽固醇並預防膽結石 蘋果不僅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蘋果酸等,還有一種寶貴的果膠成分,果膠是一種可溶性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調理腸胃,並和膽固醇結合,幫助人體排出體外,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其中果膠也會和膽囊中的膽固醇結合排出,可以稀釋膽汁,有預防膽結石的效果。 中醫常常有水果寒熱一說,需要提醒的是,脾胃虛寒的人,宜少吃西瓜而多吃木瓜;有胃寒、虛咳者,不宜吃菠蘿。
『伍』 印度人一日三餐吃什麼
正常人一日飲食一般習慣吃三餐,怎樣安排好這一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樣是五花八門,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一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陸』 印度人飲食
印度人因宗教關系氣候原因,食素者多,食葷者少。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以食羊肉為主,絕不吃牛肉,但允許吃雞蛋、黃油、牛奶,也可以吃雞、鴨、魚肉。有許多印度教徒從不吃肉,甚至連雞蛋也不吃一個,因為在他們看來,雞蛋也屬於有生命的東西。特別是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會地位高的人葷食者越少,他們認為只有社會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
因此,在印度,有許多素食飯店和旅館是不供應肉食的。伊斯蘭教徒以食牛肉為主,絕不吃豬肉。其他教團,如拜火教、基督教等對肉類無所禁忌。印度人一般以大米、小麥為主食。菜餚多採用燉、燒、煮、烤等烹飪法;調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黃油,不喜食油膩。喜食菜類有:西紅柿、洋蔥、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別愛吃土豆,認為是菜中佳品。不吃菌類、筍類及木耳。
印度人吃飯,與許多國家不同,他們既不像西方人那樣用刀叉,也不像中國人一樣使用碗筷,他們大多使用盆子,用右手抓取。吃抓飯是印度人的習俗,他們用右手抓飯、接食物。在抓飯時,一般只用三個手指(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拌勻,隨後再一把把抓著吃。他們的三個手指不但能吃米飯,甚至還能把菜湯同米飯一起攪拌,然後一一送進嘴裡,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入口中。
印度人的雙手分工明確,除上廁所外,一般都用右手。在朋友相聚或參加招待會、聚餐會時,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這種場合下,通常是站著進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客人用左手拿盤子,右手抓食物。印度的食具別具風格,無論是盆、壺、罐,還是盤、碟,不少是銅製品,富貴人家還有不少銀器。廚房的各種大小炊具一般也都是銅製品。
印度人一般不喝酒,認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所以在宴請印度客人時,如對方不願喝酒,不要勉強勸酒。錫克教徒絕對禁酒。印度人大多喜愛喝紅茶。他們把茶葉放人銅制或鋁制的壺里煮沸,再加入適量牛奶和白糖,所以印度茶不帶苦味,香甜可口而且富有營養。印度的茶水呈稀粥狀,不像中國的茶水那樣清淡,兩者的味道也不大相同。有些印度人寧可不吃早點,也要喝上一兩杯奶茶。除飲紅茶外,印度人也比較普遍飲用咖啡、牛奶、涼水等。
『柒』 印度人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