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地緣政治看印度為什麼不如中國
從地緣政治看印度為什麼不如中國?
最近,中國和印度在錫金(印度)-亞東(中國)邊境爆發沖突,「龍」與「象」的較量也被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讀。今天,庫叔分享一篇從地緣政治角度出發的分析文章,作者溫駿軒將中國內部諸板塊與印度進行一一的對應比較,發現了十分有趣的差異。
其實自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兩國在邊境線上的小規模沖突可以說一直就沒有斷過,只不過不一定都見諸媒體罷了。然而這一次的沖突,倒的確有些不同。原因在於,中印兩軍對峙的那片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洞朗地區),印度本身並不是當事方。真正的爭議雙方,是中國和不丹兩國。印度之所以自認為有資格出頭,是因為不丹的外交、軍事事務完全交由印度處理,經濟上亦嚴重依賴印度,甚至因此沒有和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國建交。
西里古里走廊位置示意圖
通過上述對比,以及中國和印度在世界地緣政治舞台上的定位分析,相信大家心目對這場龍-象競爭今後的走勢已經有了答案。客觀說,在從古老文明邁向現代文明的這個歷史轉折點上,中國抓住了更多的機會,印度則多少有點輸在起跑線上的感覺。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兩國當下的地緣政治結構環境上,更體現在諸多方面。比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及合法擁核國家身份,是顯示大國身份的兩個重要指標,也是印度這些年的努力方向。中國則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就已經做到了這兩點。
事實上,以聯合國席位及擁核國身份這兩個指標來說,中國也是唯一以「發展中國家」身份,躋身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國家。正常情況下,作為一個未完成工業化進程的國家,本是沒有機會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取得如此好的身位的。這一切,包括今天中國領土的形成,都不是因為當年那些列強的施捨,而是100年來中國人民從未間斷的抗爭及巨大的犧牲換來的。
反觀印度,70年前的「非暴力不合作」及聽從宗主國安排的做法,固然為其求得了一個獨立地位,但當印度希望自己成為世界一極時,就會發現付出和回報其實是成正比的。即使今後能夠通過合縱連橫,解決兩個大國身份認證的問題,但對於印度來說,將自己國境線推進到一個更完美的程度,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望採納
『貳』 轉:從地緣政治分析印度的崛起對中國是否有利
美國,中國,歐盟都不會接受印度作為一個海權大國的崛起。
印度的國家長期目標是:「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2002年印度國防白皮書)。
但很可惜,這很可能只是印度單方面的幻想了。因為印度洋的位置太過重要,可以說,誰控制了印度洋,誰就扼住了世界海上交通的咽喉: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是貫通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的海上橋梁。在歷史演進到21世紀的今天,中東,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俄羅斯是今後最主要的資源輸出地。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印度洋是當今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海上交通要道,是中東能源輸出線的必經之地,是中國,印度,歐洲的主要貿易航線,世界上1/4的商品要經此運往世界各地,亞洲國家所需能源的80%都從這里經過;
從經濟意義上看,印度洋周邊是世界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全世界70%的錫、45%的鉻、30%的錳礦石、20%的銅、70%的黃金、85%以上的天然橡膠、波斯灣石油蘊藏量佔世界的60%;
從地緣安全形度看,印度洋周邊地區多是一些較小的國家,沒有一股大的力量能把它統一為一個地緣政治實體,導致其易被外部力量所左右,且難以形成集體應對地區安全威脅的有效合力。
對於理智的印度人而言,追求成為一個陸權大國不是一個很現實的考量,向東北方向擴展,這個幻想早在1962年就破碎了……向西北方向拓展,呃,世仇巴基斯坦,完全沒希望……
如果印度妄圖將手伸向中亞五國,那麼中俄聯盟會讓他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成為一個成員是中俄希望的,但想要分享中俄對中亞五國影響力,這就純數作夢了】
印度本身的陸相地緣相對於鄰國確實是缺乏優勢,很難實現陸權突圍,況且,從陸權海權對比來看,印度海權上還是有很大地緣優勢的。舍近求遠顯然不是一個理智的政治家的選擇。
總的來說,印度當前的發展並不能同自己的地緣潛力相適應,再加上一個飛速崛起的東邊緣地帶的大國為它拉仇恨,印度的國際環境還是很舒適的。
『叄』 從地理上講,印度存在哪些缺陷
如果單純從地理上來看,印度比中國的地緣。好很多,印度周圍除了中國,沒有一股力量能牽制住印度。印度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印度東西南三面臨海,西北部及東部則與亞洲大陸主體隔著蘇萊曼山脈、山都庫什山脈,咯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這些山脈綿延千里,成為了印度的天然屏障。
想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國,除了有廣袤的土地以外,還能有豐富的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印度這些條件他都具備。印度國土面積世界第七,但可耕地面積卻位列世界第二,灌溉面積更是高居全球之首。印度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雲母產量居世界第一,沒有重晶石,產量居世界第三,其他主要資源儲量如天然氣1.07萬億立方米,石灰石756.79億噸,石油7.56億噸,鋁土24.62億噸,鐵礦石134.6億噸,黃金68噸,鋅970萬噸,銅529.7萬噸,鉛238.1萬噸,還有石膏鑽石、鈦、釷、鈾等……
『肆』 印度的地理位置,真的比中國優越嗎有沒有明顯缺陷
印度的地理位置,真的要比中國優越,不過即便如此,印度這樣的地理位置也是有明顯缺陷的。關於印度地理位置的優勢主要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來。
一、地處亞熱帶季風帶。印度地處亞熱帶季風帶,接近赤道,常年溫度非常高,而且餘量也充足,這樣就非常適合農作物、莊稼的成長,像我們的南方省份廣東海南都是一年兩收,要是在印度,如果經營好,一年三收也不是問題。要知道印度國土面積遠沒有我國廣闊,但是印度也養活著世界上第二多的人口,差不多有13億之多,可見印度這方面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雖然印度的地理優勢相對我國似乎有很多,但印度也有明顯缺陷,那就是印度孤懸在印度洋上的最突出的一塊,沒有外圍屏障,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就會深入印度腹地,造成巨大損失。而且也是因為沒有天然的島鏈作為屏障,印度本土極易成為敵方攻擊的目標。
『伍』 都說印度地緣優勢,印度所處的地方,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印度有地緣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土地孕育更多的人口,地理上有利於軍事發展,交通便利,國力日漸強盛!
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不可否認近幾年印度的國力在持續增強,尤其這一次印度戰機世界更是向世界證明了印度的軍事實力在不斷增強。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則變相的驗證了印度的經濟才不能增強,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物理和財力上的支持,軍事經濟體育文化的方面是不會得到長足的發展的!而印度之所以在建築行業和軍事行業上主要依靠便利的交通。南亞地處亞洲和大洋洲以及歐洲的交界處,能夠同時利用印度洋利用太平洋進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陸』 如何評價印度的地緣格局
小姐的心態丫鬟的身段。擁有成為大國的資質條件,無奈有個龐大強壯的鄰國――中國!想成為南亞盟主,奈何又有個巴基斯坦,背後又是中國,從外交禮儀上,我們禮貌性地稱之為地區大國。如果印度能正確認識自己和中國,總體地緣戰略環境是不錯的!
『柒』 印度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在地理位置上印度究竟有何優勢
在當今國際社會,國家要發展壯大,地理位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印度的地理位置之優越性,雖說比不上美國,但是也是數得上的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先從現代社會最需要的貿易來說,印度處於波斯灣東側,把握波斯灣入口,幾乎可以說能夠控制世界石油一半的出口,如果斷了波斯灣,幾乎可以斷掉整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一半的石油進口。並且也可以斷掉歐洲和美國的石油進口,不可以不說這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並且美國對印度幾乎不圍堵,就算圍堵,在印度四周也很難找到適合的支點,特別是像日韓這樣的發達國家支點。所以對印度的圍堵也不會很順利。印度在擁有這么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如果印度很爭氣,成為軍事,經濟和工業強國,那麼印度就有機會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擁有印度那麼好的大洋位置(美帝除外)。
『捌』 印度的缺點很多,有沒有人科普一下印度的優點及優勢
印度在我們平時的印象中都是貧窮的,落後的國家,臟亂差的環境,滿大街都是廁所,還有那掛滿了人的火車,都是些不好的方面,其實,印度也有許多好的地方以及優勢之處。
第三點就是大概是語言優勢了,因為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對於全球化的今天來說,這是他們的一大利好,大家都知道美國是發達的國家,美國的很多的公司都會將呼叫基地設在印度,這也是印度的IT業發達的原因之一,印度已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和後端服務外包大國,在IT科技領域具有培養高端人才的優勢。
『玖』 如果印巴分治時海得拉巴土邦歸屬於巴基斯坦,如今印度的地緣環境會如何
印度的地緣環境肯定是會變得十分尷尬的,海得拉巴土邦會變成國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到現在還會經常爆發各種矛盾,追究其中根本原因還是當初英國在殖民的時候留下的歷史問題,當初印度和巴基斯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時候,英國宣布了一項政策,宣布當初英國的殖民地可以根據當地人的宗教信仰來進行劃分。
印度得到海得拉巴是極其有利的,也極大地增加了印度的綜合實力,在當時海得拉巴土邦的統治者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豪,而他在當時奢華達到了一定程度,整個地區的經濟實力也很強,兩個國家都很想得到它,而且海得拉巴土邦位於現在印度的內部,所以說印度絕對不可能允許海拉巴士邦進行獨立的。
『拾』 從地緣上分析,印度歷史上為什麼經常被其他民族統治呢
其實從地緣上的分析來看,對於印度人威脅最大的就是南亞北部的地形。由於地球八塊之間的碰撞擠壓,在南亞次大陸的北部和西部形成了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以及伊朗高原三大天然屏障。然而,這種壁壘對印度人非常不友好。因為這些高原缺少緩沖地帶,直接面對印度平原,還有印度河和恆河兩條大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最後,也就是說,從中國古代分析戰爭的角度來看「天時地利人和」。印度沒有地理優勢,易攻難守。「人和」呢?不幸的是,對於印度人來說,這也不存在。事實上,很多民族都在不斷爭奪南亞,這也對這個地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些征服者,無一例外,帶來了一種新的文化。在這些族群無一例外的最後本土化,成為印度眾多族群之後,南亞族群的復雜性變得更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