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有什麼比較有名的島嶼
印度有什麼比較有名的島嶼有:
1、安達曼群島,是孟加拉灣與緬甸海之間、十度海峽之北的一組島嶼,長期以來,人們把北安達曼群島、中安達曼群島和南安達曼群島統稱為大安達曼群島。其它還有蘭德法耳島、韋斯特島、小安達曼島等主要島嶼。安達曼群島、十度海峽和尼科巴群島統稱為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這是印度的海外領地。原為英屬印度統治(1789年被英國佔領),印度獨立後繼承了這份領域。
❷ 印度河在哪裡
印度河在巴基斯坦。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印度河也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長約3180千米,平均流量6600立方米/秒,是尼羅河的兩倍,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和的三倍。
印度河上源為獅泉河森格藏布,發源於岡底斯山脈岡仁波齊峰東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側,位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境內,源頭溪流名為邦果貢。
簡介
印度河從喜馬拉雅山脈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爾,就稱為印度河,調頭向南流入印度河平原,在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的卡拉奇附近流進阿拉伯海。
印度河流域氣候與植被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上信德和旁遮普,過度放牧和伐木作燃料已經導致許多自然植被的毀滅。此外,人類長期干預自然水系,在希瓦里克斯Shiwaliks,毀林已經導致地下水和植被覆蓋狀況明顯惡化。
❸ 印度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哪裡
印度河流域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稱印度河文明(In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陸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帕發現,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內印度河畔的摩亨約-達羅(Mohenjo-daro)發現(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屬於巴基斯坦)。後來,在喀拉蚩(Karachi)以西480公里(300哩),靠近阿拉伯海岸的蘇特克根多爾(Sutkagen Dor),在喀拉蚩東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魯伯爾(Rupar),在距喀拉蚩東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貝灣(Gulf of Cambay),以及在離德里北邊50公里(30哩)的亞穆納河盆地(Yamuna Basin),都發現這一文明的遺跡。它比稍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廣。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約-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公里(3哩),由其規模可推測是兩個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個大帝國輪流以兩地為京城(印度歷史上原是有一國兩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繼摩亨約-達羅之後成為京城所在地,因為摩亨約-達羅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壞。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元約有250�6�5500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Dravidian)語族。該文明的中心時期約在西元前2500�6�5前1700年,但在前2千紀出現的南部地區文化可能延續到更晚的時候。
印度河文明顯然是由鄰近地方或古時的村莊演變而來。採行美索不達米亞的灌溉農耕方式,一則有足夠的技術在廣闊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獲作物,再則可控制每年一度既會肥沃土地又會製造禍患的水災。新文明一旦在平原區取得立足點並能應付切身問題,無疑將使人民溫飽,人口數量增加,下一步當然是沿著大河道兩側向前擴展。雖然零星的商業在此出現過,人民仍賴農業為生,除了栽種小麥和六行型大麥外,也找到飼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棗核和些許最早栽植棉花的痕跡。馴養的動物有狗、貓、瘤牛、短角牛、家禽等,還可能飼養過豬、駱駝、水牛。象可能也被馴養,象牙的使用頗為普遍。由於沖積平原沒有礦產,礦物有時自外地運來。黃金由南印度或阿富汗輸入,銀和銅自阿富汗或印度西北(今拉賈斯坦〔Rajasthan〕)輸入,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綠松石來自伊朗(波斯),另有似玉的白雲母來自印度南部。
印度河流域文明發生晚於尼羅河流域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但早於商朝.距今大概是3300–1700 BC.考古工作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人口都在4萬以上。兩個城市的中心都有一個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衛城。在這個土墩上建有大谷倉,對其居民來說,這就好比是現在的中央銀行,發現了古代城市的遺址,發現了大量石器、青銅器和農作物遺跡,同時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無人能夠解讀,甚至不能確定其究竟是文字還是圖象符號。
❹ chennai是哪裡
chennai是哪裡
chennai是哪裡?很多人對於chennai不太了解。chennai是印度的港口,chennai原來叫馬德拉斯,位於印度南方省份泰米爾納德邦。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chennai是哪裡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金奈(泰米爾語:Chennai )以前稱為馬德拉斯(英文 Madras),南印度東岸的一座城市。
它坐落於孟加拉灣的岸邊,是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印度第四大都市,世界100大都市地區之一。
金奈在印度半島東南部的科羅曼德爾海岸上,面積13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327萬,包括郊區在內448萬(1981年)。居民大部分操泰米爾語,還有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和英語。
城市以聖喬治堡為中心向南北方向延伸,市中心在聖喬治堡的東南角。主要街道大多呈南北向。城西和西南部為高級的住宅區,有島地空間和公共建築相隔,工業區分布在城北和西北郊區,尤以鐵路和公路沿線發展迅速,在市區最西南和南部,為新居民區。居民住房密集,一般按不同階層和宗教信仰構成傳統的居住區。金奈是南印度交通樞紐,印度第四大商業城市和最大的人工港。班加羅爾新經濟中心,被譽為「印度矽谷」,為全球十大科技都市之一。
金奈還是印度南部最大的貿易中心,輸出皮革、鐵砂、機織和手織的棉織品、棉花、花生、雲母、咖啡、煙草和檀香等;輸入小麥、機械、鋼鐵、肥料、紙張、葯材、煤、石油和石油製品等。印度獨立後發展成工業中心之一,從1956年起發展較快,以輕工業、棉紡織工業為主,還有車輛、電機、橡膠、製革、榨糖等規模不一的工廠。除1969年設煉油廠提煉進口原油外,汽車、造船、化肥等重工業已漸占優勢。
chennai港口欽奈港口
回顧與歷史
欽奈港口原名馬德拉斯(Madras),被許多人稱為「通往南印度的門戶」。欽奈港口位於印度南部孟加拉灣外的科羅曼德海岸,距科欽港口東北約565公里,距孟買港口東南約一千公里。欽奈港口是重要的文化和行政中心,也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 2001年,超過430萬人居住在城市中,超過650萬人居住在欽奈港口的市區。
chennai港口欽奈港口是印度最古老,最大的商業港口之一。在開始其在海上貿易中的作用之前,它是旅行者的重要港口。欽奈港口是泰米爾納德邦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於印度南部蓬勃發展的製造業的增長而言。它的主要產業包括生產車輛,橡膠和化肥的`工廠,以及電氣工程和煉油廠。離開欽奈港口的主要出口商品是鐵礦石,皮革和棉紡織品。進入欽奈港口的主要進口商品是小麥,原棉,機械和鋼鐵。
chennai港口港口歷史
自公元一世紀以來,在許多南印度王朝(包括帕拉瓦(Pallava),潘迪亞(Pandya),喬拉(Chola)和維傑納加爾王朝(Vijaynagar dynas))的統治下,金奈港口周圍地區一直是重要的軍事,行政和經濟中心。
Mylapore的古鎮,現在是Chennai港口的一部分,是6至9世紀統治的Pallavan王朝的重要港口。 1522年,葡萄牙人在今天的欽奈港口的所在地建造了一個港口,將其以聖托馬斯的名字命名為聖多美。
荷蘭人於1613年到達位於chennai港口欽奈港口以北約33公里處的Pulicat。163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Vihayanagara國王Peda Venkata Raya手中購買了一條海岸線,而地方統治者Damerla Venkatapathy則給了允許英國人在現場建造倉庫和工廠。第二年,英國人建立了一個名為馬德拉斯(Madras)的殖民地,並在未來的欽奈港口的所在地建造了聖喬治堡。
1746年,法國軍隊攻佔並掠奪了馬德拉斯,聖喬治堡和周邊村莊。三年後,根據《艾克斯·拉·恰佩勒條約》,chennai港口欽奈港口和城鎮被歸還英國。然後,他們加強了防禦法國和日益強大的邁索爾蘇丹的欽奈港口的堡壘。
1700年代末期,印度南部大部分地區都被英國人征服,他們以馬德拉斯/金奈為首府,建立了馬德拉斯總統府。未來的chennai港口欽奈港在英國統治下繁榮昌盛,成為重要的海軍基地和城市中心。
當時,天然港口是如此之淺,以至於船隻不得不在海上錨定一公里,然後使用Masula船將貨物運往金奈海岸。貨物損失很高,在1861年建造了一個能夠停泊較大船隻的335米長的碼頭。一場颶風在1881年摧毀了該碼頭,並於1885年對其進行了重建。
在19世紀後期,印度的新鐵路將欽奈港與其他重要城市相連,例如英國殖民地的孟買(孟買)和chennai港口加爾各答(加爾各答)。隨著更強的通訊和貿易路線,港口繼續發展。
1904年,增加了新的東北入口,以控制流域的淤積。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在欽奈港口建造了新的碼頭。南碼頭於1913年開放。西碼頭的五個泊位在1916年至1920年之間開始運營。
chennai港口欽奈港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遭到三軍同盟攻擊的城市。1914年,一艘德國巡洋艦SMS Emden炮擊了該油庫,並使用印度洋的運輸航線突襲了船隻,破壞了貿易。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金奈港口獲得了新的設施。在內港,北碼頭始建於1931年,南碼頭II於1936年開始擔任Ambedkar碼頭博士。
1947年,印度人贏得獨立,欽奈港口成為馬德拉斯州的首府,該州於1969年更名為泰米爾納德邦。
1961年,印度總理巴哈杜爾·沙斯特里(Bahar Shastri)為chennai港口欽奈的賈瓦哈爾碼頭(Jawahar Dock)揭幕。 Bharathi碼頭建在外港,可處理吃水深達16.2米的船隻。 1970年,建造了一個石油碼頭來處理運往Manali煉油廠(今天的Chennai Petroleum Corporation Limited)的原油進口。 1974年,鐵礦石泊位被添加到chennai港口金奈港口,以出口到日本和其他遠東國家。 1985年增加了另一個跳船碼頭,以滿足對原油和石油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❺ 印度有一個中國村落,條件惡劣令人心酸,所有人都想要回中國,後來如何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規律,急功近利不能快速達成目標,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最終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例如在印度就有一個中國村落,人們本想將這里快速的發展,但由於急於求成,使這里條件惡劣,令人心酸,這里所有人都想回到中國發展。
這個中國村落坐落於印度的加爾各答,這裡面到處都是廢墟的工廠和廣告牌,裡面排污水橫流心,場景十分的心酸,看到這里不免讓人覺得很頹廢。但其實曾經這里也曾經人員稀缺,高樓林立。
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我們都需要謹慎開采自然資源。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母親,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我們的故土,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有關。我們都是地球母親的孩子,每個人都應有責任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