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第五次申請加入五常的時間
印度第五次申請常任理事國時間是2019年。 印度五次入常分別是2005年.2008年,2012年,2017年,2019年,都沒有成功。 印度自聯合國成立以來,一共進行了5次申請入
⑵ 印度哪次入五常機器故障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第五次。印度第五次申請入五常時其他四國都同意,但美國以機器壞了為由駁回。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印度一直有著成為五常的夢想,屢次向聯合國遞交申請,結果每次都是四國同意,剩下一個國家投反對票。第一次是四常同意,前蘇聯反對。第二次是四常同意,法國反對。第三次是四常同意,英國反對。第四次是四常同意,美國反對。第五次是四常同意,中國反對。其中有一次是五常通過了,但美國說投票機器壞了,然後五個國家重投,美國直接投了反對。
⑶ 「安理會」里「五常」是哪幾個國家啊日本想成為第六常
五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日本想成為第6常,但是被一票否決。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即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4大國和參加反德同盟的法國。
《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中明文規定:「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應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1958年起,法蘭西改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席次,蔣介石的代表在非法佔據的席位上被驅逐。1991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席次為俄羅斯聯邦所繼承。
(3)印度第六次申請五常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聯合國中的否決權:
《聯合國憲章》有關安理會的章節中並無明確規定「否決權」,但規定「凡非程序性決議案,必須得到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至少9票以上贊成,並且5個常任理事國中沒有一國投反對票才能通過」,即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通常被稱為「行使否決權」。
聯合國歷史上首度行使否決權是1946年2月16日蘇聯在敘利亞、黎巴嫩問題的一次表決中投下反對票。
從聯合國成立至今,歷史上大部分的否決權都是由蘇聯所行使。在蘇聯解體後,美國是行使否決權最頻繁的國家。直至2012年,5個常任理事國共行使270次否決權。
⑷ 印度幾次遞交入五常申請分別投否決票的是什麼國家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印度已經無數次的遞交入5常的申請。結果分別被5個常任理事國多次駁回。
印度1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俄國駁回。
印度2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法國駁回。
印度3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英國駁回。
印度4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美國駁回。
印度5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中國駁回。
(4)印度第六次申請五常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印度入常遙不可及:
五常這不僅是一個榮譽,更是一個全球地位影響力的體現,其實很簡單,對於五常來說,他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無異於虎口奪食,這是絕對不會讓發生的,更何況現在五個席位也多了,對於五常來說,擴大席位這是他們的底線和一個共識,只不過是對外的表態不一樣罷了。
雖然最近幾年常任理事國「擴軍」的說法此起彼伏,但是反對的也不少,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就首先反對,日本想要入常,韓國首先反對,巴西則是阿根廷反對,德國更是義大利反對等,這四大最有可能入常的國家是最不可能的。
因為在2005年的時候,當時提出了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決議,五常還沒有出手反對,其餘國家就狙擊「四國聯盟」了,所以說印度一直執著的這件事,根本就是遙不可及。
⑸ 印度再次遞交六常申請,你怎樣看待這件事情
我認為就算其他四位安理會"成員國"同意,我國也不會同意
1·眾所周知,大國與大國之間的關系無非就是零和博弈。現在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的組織莫非聯合國安理會了。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也就五位,我們也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他四位全部是實現現代化的科技強國,其中更有美國這個超級大國。
目前為止已經有4個國家申請進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分別是巴西、土耳其、日本以及印度,「第六常」瞬間變成了一個香餑餑,誰都想得到這個位置,印度申請數次失敗後仍不氣餒,前段時間又向聯合國遞交了常任理事國的申請書,這次意外的是最反對的美國和俄羅斯都表示了同意,身為美國盟友的英法兩國同意的幾率也很大,現在就只剩下中國沒有表態了"不用表態,一票否決權是絕不會同意印度入常的。
英國、法國向來和美國關系緊密,在聯合國抱團不是什麼罕見的事,這次美國都同意了印度的申請,英法會如何選擇已經非常明顯,這樣一來就只有中國還沒有表態了。
而我們的態度很明確,不會同意!
⑹ 印度入常趣聞:五次申請入常,五常輪番反對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成為了世界餐桌上那盤最誘人的香餑餑,非五常國家為了能夠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員,可謂是削尖了腦袋也要往裡面擠。 而這其中最想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當屬四國聯盟,而四國聯盟中最迫切的當屬印度。
眾所周知當前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 都對二戰的勝利做出過卓越的貢獻 。
二戰時,以俄羅斯為根基的蘇聯將 近一半的歐洲領土都被納粹所摧毀,三千多萬蘇聯兒女不是死亡就是失蹤,一千七百多座城市被洗劫一空,戰後統計總經濟損失高達七千億盧布。 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力軍,作為他的主要繼承人,俄羅斯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可謂是名正言順。雖然二戰時美國沒有付出太大的犧牲,但是他也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 當時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絕大部分武器、資金、技術以及設備都是由美國提供,加上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大發橫財,戰後綜合實力已然位居世界第一。
英國在戰爭初期的不列顛空戰中就被納粹德國轟成了一片焦土,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實力都損失慘重, 不過日不落帝國的光輝並沒有徹底散去,誓死不降的英國人民和皇家海軍沒讓德國大兵踏上不列顛半步,這也給戰爭後期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線提供了先決條件和後勤保障基地。 法國雖然在戰爭開始就光速投降讓人猝不及防, 但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一直都在堅決抵抗納粹法西斯,展現出了法國人抗爭到底的英勇和血性。
而我們中國在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千多萬人口的情況下,仍然以農業大國硬生生地拖住了先進的日本,防止其北上進攻蘇聯或者南下拿下印度,為盟軍爭取了足夠消滅德意法西斯勢力的時間, 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戰時的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雖然也是戰勝國之一, 但是當時的印度卻並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在大佬們商議未來世界格局的時刻,印度這個小弟甚至連旁聽的機會都沒有, 可想而知現在的印度要想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
根據現行的《聯合國憲章》規定,要想成為新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必須要通過兩次投票, 也就是安理會五常全票通過後由安理會向聯合國大會提名投票,最終在大會上獲得三分之二國家贊同方可成為這「第六常」。 結果印度向安理會提出申請時,出現了如今被人們作為飯後閑談的世界名梗。第一次被俄羅斯否決,第二次被法國否決,第三次被英國否決,第四次被美國否決,第五次被中國否決。 五次入常申請都是四個國家同意,一個國家反對。 五常的態度可謂是已經非常明顯,但印度卻似乎並沒有看透。
印度覺得自己被輪番否決是自身實力不夠,於是拉上了日本、德國和巴西組成了著名的 「四國入常同盟」, 在全世界各地拉選票,結果沒想到這一做法反而讓印度的入常之路更加遙遠,因為反對其他三國入常的聲音可一點兒也不比印度少。 首先義大利就反對德國和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同樣是軸心國既然德國和日本能夠入常,那麼義大利自然也想入常, 況且相對德國和日本而言,義大利給其他國家帶來的災難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而日本入常 朝鮮和韓國已明確表態反對 ,加上 巴西有阿根廷反對,印度自身也有巴基斯坦的堅決反對。 不僅如此,反對四國聯盟的國家同樣在世界各地拉選票,爭取更多的國家反對四國聯盟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因此四國入常之路可謂遙遙無期。
其實印度 不能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五常不同意 ,除此之外印度自身也不具備入常資格。印度的軍事工業十分薄弱,不僅不能自己研發武器甚至連子彈都無法做到自產自銷。經濟方面現階段的 印度很有可能掉入中等國家陷阱,也就是憑借廉價勞動力發展製造業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後難以擴大經濟規模以及技術革新。 最主要是常任理事國有義務維護世界的和平,而 印度和周圍國家都有摩擦, 此外英國是曾經的印度宗主國, 讓英國和印度平起平坐就現在的英國而言,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印度入常的申請會保持在被拒絕的狀態上長期穩定不變。
⑺ 五償國家有那些
五常指的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以及法國。
五常指的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以及法國。這五個國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也是建立聯合國的倡導者。
多年以來,不少國家為了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煞費苦心,但全部都以失敗告終。五常的席位,成了世界各國眼中至高無上的寶座。那麼,五常到底有多厲害?如果沒有五常,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簡單來說,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存在,造就了如今聯合國在世界范圍內的獨特地位。與其說五常的席位成就了這五個國家,倒不如說是這五個國家自身的強悍實力確保了五常席位的含金量。
五常席位擁有的重要的權利:
近年來,印度曾多次向聯合國發出加入五常的申請。雖然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都表現出支持的態度,但是由於中國掌握著「一票否決權」,印度的這一美夢註定只能停留在想像之中。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五常國家掌握著決定其他國家生死的重要權利。
實際上,在《聯合國憲章》中並沒有標注「一票否決權」。但是按照相關規定,凡是非程序性決議案,都不能收到常任理事國的反對票。只要五常之中有一個國家堅持不同意,這項決議就永遠不會通過。單憑這一點,就決定了許多國家的生死。
五常在世界范圍內發揮的作用:
聯合國存在的意義,在於維持了世界的和平。換句話來說,有了聯合國的存在,就不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以往在國家之間爆發爭端的時候,都會選擇用武力的方式直接解決。但是自從有了聯合國的存在,這一類的沖突減少了許多。從這個角度來看,聯合國的出現對整個世界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而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參與決策,也確保了一家獨大情況的出現。因為不少爭端,都與這五個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將權利握在一個國家的手中,勢必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讓五個國家一同表明自己的態度,有利於公平和公正。
就如利比亞前任領導人卡扎菲,可謂將五大常任理事國得罪了個遍。隨著利比亞的百姓爆發了抗議,該國戰火紛飛局勢動盪。聯合國經過仔細的了解,認為卡扎菲作為利比亞的領導人,沒有盡到保護普通民眾的義務。他的所作所為,是反人類的惡行。
⑻ 印度入五常歷史時間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印度已經無數次的遞交入5常的申請。結果分別被5個常任理事國多次駁回。
印度1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俄國駁回。
印度2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法國駁回。
印度3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英國駁回。
印度4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美國駁回。
印度5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中國駁回。
政體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
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副總理及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
⑼ 印度五次申請入常,每次都被不同的國家否決,五國為何如此心有靈犀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是最重要的一個組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為了獎勵這些為了和平做出巨大貢獻的國家,所以將這些國家組建成為了一個常任理事國組織,並且還賦予了常任理事國組織極大的權利;同時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也是目前全世界綜合國力最強大的五個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戰略威懾力量,不僅僅具有極強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組織;所以聯合國常務理事國組織是全世界最為重要的機構,是不可能讓其他國家輕易加入的。
⑽ 印度競選常任理事國5次每次都是哪個國家一票否決的
前面有一個朋友其實說對了,從來沒有被否決過。
但是有一點沒有說到,那就是什麼樣的問題有資格拿到聯合國大會上進行表決還是安理會(其實就是五常)說了算。所以任何問題只要五常中有任何一家反對,甚至可以讓聯合國根本不討論這個問題。印度等國歷史上的多次入常努力都是連聯合國大會都沒進就被掐死了。
歷史上印度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在2011年,印度、巴西、德國、日本四個國家聯合入常。當時他們想盡辦法拉攏了有八十多個國家支持,本想在聯大上集體逼宮(正常程序就是做夢)。但是五常都在公開場合表達了積極的態度,然後各自在背後拉了一大批國家反對,後來統計說反對的國家居然比支持的還要多。最後中國出來說了一句客氣話:安理會改革方案還不成熟,大家還要議一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印度入常這件事情,一直以來就是他們自己的嘴炮,從來就沒有擺上聯合國的檯面。
順便說一下,我國重新加入聯合國其實美國是同意了的(否則同樣沒戲)。美國當時的小算盤其實是把台灣塞進來搞兩個中國,我們挫敗的是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