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3億人口的印度,奧運會上卻難求一金,印度人民很生氣
為了參加此次東京奧運會,印度派出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運動員加工作人員總數超過200人。
出發前,他們雄心勃勃地表示,在此次奧運會上成績要取得突破。
現在賽程已經過半,印度僅僅取得了一銀一銅。這樣的成績不但遠遠落後中國、美國這樣的金牌大戶,就連菲律賓、泰國都比不上。
其實印度並不僅僅在這次東京奧運會上表現不佳,回看過去的歷屆奧運會,它的成績都很糟糕。
從1984年洛杉磯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印度未獲一塊金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僅獲得一塊射擊金牌。之後的歷屆奧運會,印度金牌又繼續掛零。
印度有13億人口,近年來經濟發展也不錯,至少比很多非洲國家強很多,為什麼他們獲得一塊金牌如此艱難呢?
中國的 體育 機制基本是舉國體制,以全國之力培養有奪冠希望的運動員。歐美國家走的則是市場化的道路。
而印度卻是兩邊不靠。國家會投入一部分的經費,但大部分經費卻需要運動員自己籌措。
於是運動員除了訓練、比賽之外,還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尋找贊助。但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大部分運動員都很難找到足夠的經費。
在印度,恐怕只有一項運動是不用擔心經費問題的,那就是板球。印度人對板球的熱情堪稱狂熱。通過贊助、廣告、門票,板球運動員能獲得豐厚的收入。這里只有一個問題,板球不是奧運項目。
冥想、瑜伽是印度最流行的運動。
這似乎也符合印度人的習慣。在炎熱的天氣下,安靜地坐著,或者做一些緩慢的瑜伽動作,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奧運會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這聽上去似乎與印度人的風格有點不搭。
要說印度人對奧運金牌一點都不關心,也不是事實。
至少印度政府還是希望能通過奧運奪金增強一點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的。四年前開始,印度政府就開始了一項奧運奪金計劃,向各個項目優秀運動員提供經費,讓他們能夠專注於訓練和比賽。
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這個計劃總共投入了10億人民幣。這個數字其實不少了,但這筆錢真正落到運動員手上的又有多少呢?反正按照印度 體育 管理層的腐敗情況估計,情況不容樂觀。
作為全球人口第二大國,長期缺席奧運會金牌榜,的確讓人有點尷尬。印度政府也試圖做出改變,但按照印度人懶散的性格,下一塊奧運金牌的到來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② 印度派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奧運代表隊,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
現在大家對於體育賽事其實還是比較關注的,小編也總是喜歡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看一些體育比賽。印度派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奧運代表隊,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
小編覺得不管怎麼樣還是應該尊重這樣的選擇,因為這也是一個國家的決定,小編覺得這也是一種尊嚴的決定,派出來這么多人,最終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能對於大家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結局,但是小編覺得這對於印度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了。
③ 印度選手奧運奪牌,網友卻最關心她的種姓,印媒嘆:這是2021年
印度女選手辛杜在東京奧運會羽毛球女子單打項目上獲得銅牌,連續兩屆奧運奪牌。但印度媒體稱,辛杜站上領獎台後,印度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卻是:她的種姓是什麼?
據介紹,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會直接以一個人的出身來決定此人的高低貴賤和 社會 階級,即使印度在1948年正式以法律方式廢除了種姓制度,但仍難以改變印度 社會 固有的觀念。
印度媒體「ScoopWhoop」報道稱,辛杜獲得銅牌後,印度網友開始在網上搜索有關她的信息。搜索引擎數據顯示,比起教育經歷、薪水等信息,印度網友更多地選擇去搜索辛杜的種姓。有網友指出:「在奧運會上獲得第二枚獎牌後的24小時內,人們又開始搜索辛杜的種姓了!上次(指辛杜在里約奧運會中獲得銀牌)也是這樣。」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印度選手洛夫麗娜·博爾戈哈因身上。洛夫麗娜在東京奧運會女子次中量級拳擊賽中奪得一枚銅牌,印度網友卻紛紛在網上搜索她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這家印媒為此發出質疑:「這就是2021年的印度嗎?我們沒有為這兩名傑出運動員的成就喝彩,而是將人們再次割裂開。如果我們只是用種姓和宗教來衡量她們,這樣的印度配得上桂冠嗎?她們都為印度贏得了獎牌,每個印度人都應該為她們感到驕傲。」
(編輯:YZM)
④ 印度人重視奧運的嗎-
我來回答;印度之所以在奧運會上名次靠後,主要是貧富懸殊,有錢人家不會讓孩子當運動員(當運動員太辛苦),沒錢人家又交不起巨額的訓練費用。印度不像中國,中國運動員有一個訓練梯隊,從地方到國家,只要真正素質好的,國家會負責一切費用。很多西方國國家的運動員訓練都是要自掏腰包的。倒是選美在印度很盛行,很多印度人都爭著將女兒送去選美,整容風也很風行。一旦當模特出了名,名利兼收,何樂而不為? 實際上,印度在軟體業是很出名的,美國的軟體業人才不少都是印度裔的。 此外,印度政府一直在大搞軍備,對體育投入並不多,也不重視,是造成奧運會成績差的一大原因。槍桿子里出政權嘛。印度老是在跟巴基斯坦對著干,花巨資研製核武器和導彈,還要爭取在2010年之前發射宇宙飛船,爭當太空大國。這樣一個國家,財力又很有限,錢都用在刀尖上了,哪還有心思搞奧運? 奧運會是最高層次的高競技性的體育比賽,比的是綜合國力,不是人多就行,關鍵是要有高投入、高科技,還要有一大批不同梯隊、不同類型(覆蓋各個競技項目)的體育後備人才以及大量優秀教練員、後勤保障人員,才會有高產出,才能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光有人才還不行,還要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沒錢什麼事都辦不成,運動員要有好的營養搭配、訓練場地,尤其重要的是要有機會多參加國際性的比賽,以起到練兵的目的,這些都需要花大把大把的錢。 還有,不少國家的運動員在奧運上獲得獎牌,都有豐厚的獎金,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而這在印度是不可能的。獎金那麼少,哪個印度運動員會在奧運會上拚老命?還不如在T型台上走貓步來得實惠。 這樣看來,印度難怪常在奧運上被剃光頭了。 13939
⑤ 印度人重視奧運的嗎
不重視奧運比賽,注重奧運精神。世界上那些愛攀比的大國,應該向印度這個大國學習。
⑥ 印度在倫敦奧運會表現怎麼樣
12億人大國僅獲四獎牌 歡樂奧運季印度獨憂傷
「我們的平庸世人有目共睹」。上周三《印度郵報》的大標題格外搶眼,將印度人的沮喪之情一言以概之:印度運動員在本次奧運會上的表現太不盡如人意了。
一個擁有12億人口的大國,居然僅僅收獲可憐的四塊獎牌:一塊銀牌和三塊銅牌。就連只有11萬人的格瑞那達(拉丁美洲島國)都囊括了一金。27歲的邁克爾·費爾普斯在其短短職業生涯中所贏得的奧運獎牌,比印度100年來參賽所獲得的所有獎牌還要多。更糟糕的是,印度成為未來超級大國途中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在獎牌榜上名列前二。然而,就在兩個星期前,當83位強壯的印度健兒抵達倫敦希思羅機場時,人們依然滿懷期待。
「小心!印度將要在倫敦留下讓世界矚目的印記!」《印度周刊》在封面上濃墨重彩地寫道。人們似乎真誠地相信,由全球富豪拉克希米·米塔爾花萬金打造的印度體育人才終能取得碩果。奧運會開幕前,倫敦的組織能力遭到外界質疑和嘲笑,而印度人亦對此津津樂道。「他們在全世界面前又出了一次大洋相。」印度《時代周刊》對倫敦賽場上的空座位如此評論道。
印度箭手對他們的奧運村住所十分不滿。其中,與其他五人共用廁所尤其讓他們感到備受侮辱。
S·坎南,《今日郵報》扎著馬尾辮的「頭牌記者」,還對英國奇怪的習俗進行了報道:英國人既不會喝酒也不會開車,而當你吃了太多蛋糕時,想要買到一支非處方血糖測試計卻無比困難(印度的中產階級很有可能是可怕的抑鬱症患者)。
同時,體育部長阿傑·邁肯在微博上誇口說,他遇到的「每個人」都認為德里的英聯邦運動會村要比倫敦的奧運村好得多。印度明顯忘了2010年德里運動會讓大多數人記憶深刻的都是些什麼:倒塌的大橋、大規模食物中毒、蘇格蘭隊宣稱他們的住處「不適合人類居住」。
這些都沒關系。在奧運第一天,這種幸災樂禍變成了巨大失望:被大肆炒作的印度箭手在壓力之下一蹶不振。如同印度的其他失敗者一樣,結耶恩陀·塔魯達將此歸因於印度隊沒有得到必需的支援。「我們亟需一位心理學家和一位理療師來增強我們的信心和心理承受力,以面對奧運賽場上激烈的競爭。」他在首輪射偏箭被淘汰後說道。
印度唯一的游泳選手加甘·烏拉瑪,在1500米比賽中落後前面一名對手40多秒,雷倒一片。據一篇報道稱,他並沒有為本次比賽做足最充分的准備:他的大多數訓練都在班加羅爾一個「擠滿戴著救生圈的小孩和栽頭跳水的青少年」的公共泳池裡進行。雖然德里為2010英聯邦運動會耗資170萬英鎊興建了目前最先進的自行車賽館,但在賽後它的大門便一直緊閉。
難怪印度人為區區四枚獎牌大為慶祝,彷彿他們奪金了一般。
「我們奪得獎牌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為我們贏得了驕傲。我希望他們的成就能夠激發新一代人對運動的愛好。」印度總理辛格在微博上如此評論。其他人對印度暗淡無光的表現大加嘲笑,微博上瘋傳著這樣一張圖片:菲爾普斯和中國隊員掛著他們的獎牌,和被閃閃發光的珠寶壓彎了腰的印度人並排站在一起「我們擁有更多金!」標題如此寫道。
對於記者巴塔查里亞來說,印度的缺乏雄心是國家的悲劇。「看到舉國因塞娜·內維爾獲得銅牌而陷入狂歡,我實在覺得滑稽可笑。」他寫道,並抱怨世上其他國家都為金牌而奮戰,而他的同胞似乎已對領獎台上的最低位置備感滿足。
然而,還是有人有更高追求的———為印度贏得首塊獎牌(銅牌)的射擊手納郎加甘的父親說:「是個不錯的成績,但我們所期待的是一枚金牌。」這也證實了印度父母舉世聞名的那嚴厲的愛。
可對於屢戰屢敗的曲棍球隊,沒有人給予安慰。曲棍球曾是印度的強項———印度的22枚奧運獎牌中,有11枚來自曲棍球。但這次在倫敦,他們的表現是自1920年以來最糟糕的。
「這支隊伍不配出現在奧運會上。他們讓整個國家失望了。」前曲棍球隊員沙希德說。
但值得高興的是,本周印度贏得了最重要的比賽:他們於周二在板球聯賽中擊敗了斯里蘭卡。也許這才是他們最在意的事情。
⑦ 13億人的夢想!印度派出史上最大規模奧運代表團,日本民眾有點慌
7月19日,《今日印度》周刊主編阿隆·普里在該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封面文章,題為《希望與榮耀:印度在期待已久的東京奧運會上的獎牌前景》。
該文首先強調了此次東京奧運會的重要意義,認為在疫情給全球人民的生活帶來苦難的情況下,它可能是一劑最佳解葯,也是對人類精神的致敬,即無論發生什麼,都決心繼續生活下去。文章還提到,奧運會在其125年的 歷史 上總共只被取消過三次,有兩次是因為爆發了世界大戰,僅有一次是因為去年的疫情而不得不重新安排一次。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將是一屆非常獨特的奧運會。
然而,這對印度而言卻是一件不幸的事。因為每一屆奧運會都在提醒它作為一個 體育 弱國的不足,這是一個需要反省的時刻。文章用一個反問句,表達了對印度孱弱的 體育 運動事業的痛惜——為什麼一個擁有 13 億人口的國家不能獲得像樣的獎牌?文章認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除板球以外,印度無法培養和投資 體育 人才;旨在促進 體育 運動的政府機構,卻成為官場上的肥差,甚至成為裙帶關系和陰謀的巢穴。所以結果有目共睹,迄今為止,印度在24次奧運會上僅獲得了28枚獎牌。
其中成績最好的一次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印度總獎牌數量排名第51,獲得了1金2銅,這要歸功於印度唯一的個人金牌得主、射擊運動員阿比納夫·賓德拉。而從那以後,印度在每一屆奧運會上都陷入了恥辱。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印度史上表現最好的一次,總共獲得了6枚獎牌,但獎牌總數排名反而下降至第55位。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印度只贏得了2枚獎牌,排名第67位,與人口僅320萬的蒙古國並列。相比之下,古巴和克羅埃西亞這兩個大小約等於印度特蘭甘納邦和喜馬偕爾邦的國家,卻進入了前20名,各獲得5枚金牌。
為改變這一局面,自2016年起,印度政府在支持18個國家 體育 聯合會的128名奧運候選人身上花費了116.965億盧比,但每一次奧運會的成績都令印度人更加失望。然而,今年有了一線希望。印度將派出120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這是印度史上最大規模的奧運代表團,其中第一次出現了擊劍運動員,第一次有女劃船運動員和女游泳運動員,像尼拉傑-喬普拉這樣的標槍運動員更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他們肩負著超過10億印度人民的期望,他們是我們登上領獎台的希望」,阿隆·普里寫道。
文章將印度運動員出征奧運會形容為「運動精神的勝利」,因為他們面臨著諸多困難,包括國內糟糕的 體育 設施、毫無益處的官僚作風、以及擾亂日常生活和全球旅行的新冠疫情。其中,因新冠病毒引起的反復焦慮是運動員必須應對的問題。在印度遭遇毀滅性的第二波疫情沖擊時,手槍射擊運動員拉希·薩諾巴特和索拉布·喬杜里、女子曲棍球隊隊長拉尼·蘭帕爾·辛格和一些隊友,以及女子拳擊隊的部分教練和工作人員都感染了病毒。出於對「德爾塔」變異病毒的恐懼,許多印度運動員、教練和工作人員被要求在三天內不得與其他國家的運動接觸或訓練。
有評論指出,印度方面之所以如此看重東京奧運會,不僅僅是為了爭取榮譽,更重要的是想給在疫情中掙扎的民眾一點激勵,使跌落谷底的民心士氣振奮起來,所以才有了此次史上規模最大的奧運代表團。但對於東道主日本來說,大量印度運動員、教練和工作人員的到來,則是一件令菅義偉政府極為頭疼的事情,如果出現確診病例,或將進一步在民間引發恐慌。正如《今日印度》的文章所說,奧運會是一劑緩解苦難的解葯。但如果不能切實控制疫情蔓延,所謂解葯恐怕也就是精神鴉片而已,短暫的狂歡只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⑧ 十億人口的印度,為何在奧運會上沒有展現風采
據2019年人口統計數據來看,印度人口數在13.24億,超過中國指日可待。可是我們發現沒?這個泱泱大國,奧運獎牌數非常少,迄今為止只拿到9塊金牌,而且這些金牌大都在一些冷門項目上,比如曲棍球,從1928年開始,曲棍球一共獲得7枚冠軍。
除此之外唯一的金牌來自氣步槍,2008年氣步槍選手Abhinav Bindra,打破了50多年的魔咒,獲得一枚奧運會冠軍,他幾乎成為整個印度人的驕傲,可是Abhinav Bindra卻是印度的特例,因為他們家庭優越,孩子從小就送到德國訓練,可以說是德國培養出來的奧運冠軍,而不是印度國內體制培養出來的。
不過近些年,除了第一運動板球之外,羽毛球、足球、籃球在印度也逐漸普及開,在眾多體育贊助商的支持下,這些運動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比如中國的OPPO、vivo花費數億美金贊助印度體育運動,希望通過體育運動打開整個印度市場。
隨著流媒體的發展,星空體育、索尼十、索尼六、索尼ESPN、ESPN亞洲、DSport和DD sports等網路流媒體平台,在印度獲得快速發展,這些流媒體平台無形當中也助推了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
相信在未來,擁有超過13億人口的印度,在體育賽事上逐漸取得更好的成績,不再是奧運會的看客。
⑨ 印度女將撐起奧運會牌面!印媒是如何回應的
眾所周知,東京奧運會已經進行到超過半程,而印度代表隊僅有一銀一銅兩枚獎牌入賬,且都是由女選手斬獲的。此前,印度女選手查努在女子49公斤舉重項目中順利拿到銀牌,但由於查努在印度屬於北方邦人,在相貌上的較大差距使她沒有受到印度人的廣泛認可。而印度羽毛球名將在羽毛球女單項目上拿到了銅牌,五年前的同場賽事里,辛杜奪得過這個項目的銀牌。兩次都有獎牌入賬引起了非常多的關注,印度媒體甚至為她發明了衛冕獎牌的新詞彙。
印度女將撐起奧運會牌面!印媒:辛杜是首個衛冕奧運獎牌的女選手
希望女選手們在為印度體育界撐起一片天地的時候,女性的地位和權利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和保障。
⑩ 人口第二的大國沒獎牌,印度人怎麼看
開賽至今仍未登上獎牌榜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總算在女子體操賽場上迎來了嗨點。剛剛在巴西度過自己23歲生日的印度姑娘迪帕·卡瑪卡躋身女子跳馬決賽,創造了印度體操史上的紀錄。印度人的興奮不難理解,畢竟他們在奧運賽場的「處女地」太多,每走一步都可能是前無古人的。
並非有心揶揄我們的南亞鄰居,但在上一屆6枚獎牌(2銀4銅)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並非易事,縱然為印度奧運代表團送行的莫迪總理期望頗高。自1900年首次參加巴黎奧運會,印度代表團迄今一共只獲得26枚獎牌(9金6銀11銅),而最近30年更是只有一枚金牌入賬。與世界第二的人口和超越中國的經濟增速相比,的確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