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剛把中企趕出去,如今又想「請」回來,印度意欲何為
作者:七十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印度遭遇的打擊就一波連著一波,從未停歇。新冠疫情對印度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企業倒閉、工人失業、 社會 生產生活秩序被嚴重破壞,很多民眾連最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系。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面對此類困境的莫迪政府非但沒有想辦法重振經濟,反而把矛頭指向了中國。從刪除中國APP到抵制中國製造,再到限制中國投資,印度政府一點點把中印關系推向了谷底。
在莫迪政府的打壓下,中國投資者在印度的生存環境被進一步壓縮,越來越多的中企選擇退出印度市場。隨著中企的減少,莫迪倡導的「自力更生」運動卻不見起色,甚至因為失去了大批中資,印度經濟的下滑趨勢愈發明顯。嘗到苦頭後,莫迪政府開始後悔,據三名知情印度政府官員向媒體表示,印度准備在未來幾周內批准一些來自中國的投資計劃。
慣於打壓中企、中資的莫迪竟然開始轉變了,這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開始懷疑此舉背後是否別有用心。事實上,無論莫迪做出改變的出發點是什麼,他似乎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投資是雙方的事情,印度願意打開「大門」只是一方面,關鍵還得問問中國投資者願不願意去。
早在2020年第一季度,莫迪政府就以「防止疫情期間外資投機收購印度公司」為由,更新了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該政策更新主要針對那些與印度有陸地接壤的國家,也就是印度周邊的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緬甸等鄰國。雖然印度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敏銳一點的人已經察覺到,此次政策更新主要針對的就是中國。
在印度諸多的鄰國中,最有能力且在印投資最多的也就只有中國了。在過去的幾年之中,中國企業和中國投資為印度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中企為印度提供就業機會、大額中資湧入加快了印度的現代化建設……如果說以上這些都過於虛無縹緲,那麼在印度現有的20家獨角獸中,超過一半都有中國投資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可能也這個是看到了中企和中資在印度的根深蒂固,莫迪開始在印度國內散播「威脅論」,打著害怕中企在疫情期間「抄底」印度企業的旗幟,莫迪開始對在印中企圍追堵截。不僅對中企在印度的投資施加障礙,還讓中國150項、超過20億美元的對印投資議案卡在了「政府審批路徑」上。
為了實現「自力更生」的美夢,打擊中企和中資的同時,莫迪不遺餘力地扶持本土企業,但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趕走中國投資者後,印度經濟大幅度下滑23.9%,這是印度公布該數據以來最嚴重的經濟收縮。會出現這種下滑,其中固然受到了新冠疫情擴散的負面影響,但更多的卻是因為莫迪政府的錯誤決策。
在莫迪的錯誤引導下,印度經濟遭遇重創,為了更快地恢復經濟,莫迪終於想起中國的好了。與其說莫迪是想起了中國的好,不如說莫迪瞄準了中國投資者的「錢袋子」。
事實上,早在2月初,印度方面就暫時取消了針對中國鋼產品的反傾銷稅。隨後的不久,印度商業和工業部國務部長帕卡什還曾公開表示:「包括中國在內所有世貿組織(WTO)成員方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將繼續會得到允許,這一措施與(印度)對WTO的承諾一致。」
至此,印度將重新審議中國投資的信號被釋放出來,有了此前的多番試探,印度官員近日向媒體表示會准批中國投資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在請回中企和中資之前,無論是莫迪還是印度政府都應該明白,值得投資的地方有很多,中企也不是非印度不可,如果莫迪政府不能規范印度的投資環境,保障外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那麼印度恐怕還是留不住那些外資。
此前印度就曾被世界銀行評估為世界上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印度國內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繁瑣而雜亂的規章制度已經讓很多投資者望而生怯。也正因為如此,比起打壓外來投資,印度政府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優化本國投資環境上。
B. 逾500家中資企業在印「渡劫」,印度部門為何要這樣做
就我們中資企業而言,很多中資企業在海外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這種情況沒有問題。這些中資企業完全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同時利用自身的技術和生產優勢創造相應的市場條件。但是對於印度市場來說,為了保護自己的本土品牌,印度市場對我們的中資企業提出了一系列的限制,很多企業也在考慮是否減少在印度市場的投資。
比如印度屏蔽中國app,甚至禁止印度基礎設施建設和印度政府帶頭屏蔽商業產品。這次設立新的審查政策審查50個項目,涉及中國企業的投資建議,完全是赤裸裸的,無疑是惡意的。我覺得這種手術在世界上只有印度這樣的陌生國家才能做。你可以試著這樣理解,因為印度的市場品牌本身競爭力就不強,所以我們很多中資企業在印度的競爭力都很好,很多企業的發展真的很好。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保護印度市場的本土品牌,印度市場對我們中資企業提出了各種苛刻的要求,有些中資企業的資金甚至被印度市場無故凍結。之後中資企業需要不斷尋求業務溝通,有的甚至選擇退出印度市場。
C. 印度突擊檢查vivo等中企,為何只針對中國企業
印度突擊檢查vivo等中企,只針對中國企業首先是因為想要從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國企業也沒有那麼好的發展前景,其次是中國企業佔領了他們很大的市場,再者是中國企業的賬戶流水資金很多,另外是出於一些政治目的,然後是出於一些競爭關系。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印度突擊檢查vivo等中企 ,為何只針對中國企業的具體原因。
一、想要從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國企業沒有那麼好的發展前景
首先是是想要從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國企業沒有那麼好的發展前景,因為如果他們用了一些不合法的手段來突擊檢查的情況下就可以使得對應的中國企業的資產被凍結,那麼中國企業發展就會收到影響。
中國企業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加強自身的建設,主動提高對應的經濟建設,才可以針對性解決一些對應的問題。
D. 民調顯示近半數印度人支持中企在印經營,未來會有轉機嗎
印度目前的情況,雖然自己實力不如人,但強勢的態度是一定要具備的,所以就對我們過了很多的APP下手了,而理由跟特朗普的一樣。對於所謂的中資企業在印度經營,在贊成繼續經營的同時,卻同時認為所收集的數據必須留在印度。個人認為,未來是否有轉機,主要看美國大選的結果,而長遠來看印度必然會低頭的。
至於說印度未來是否會緩和與我們的關系?長遠來看,是一定會緩和的,但是印度作為我們身邊的一個人口大國,自認為自己才剛開始享受人口紅利,甚至認為很多國際企業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開廠了,所以感覺自己可以發展的很好。但事實上,印度人尤其是底層的民眾上班工作,只要時間點到了,才不管你的生產線上面有沒有產品,直接下班。而事實上很多生產線每次重新開機就會耗費很多錢,這種損失令很多外企頭疼不已。這個是一個朋友對於進入印度的國外企業的一個反應。
而事實上印度不簽署RECP,主要擔心的是一旦國外的產品進入印度,印度自己生產效能低下、質量一般的產品必然受到沖擊,這樣印度企業可能馬上就會被國際企業打趴下。
所以,未來不論美國的大選結果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印度會慢慢從民粹主義過渡到務實合作的態度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E. 印度再次不講「武德」!印度為何瘋狂打壓中國制售低端機
2014年,莫迪成為了印度的總理,他十分看重印度的經濟發展,於是想要與中國進行深度合作。為了讓印度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莫迪提出了印度製造的概念,希望以此使印度的製造業的GDP比重增加。印度的基建水平是比較差的而且電力也比較弱,想要有屬於自己的供應鏈是比較難的。對於底子比較薄弱的印度來說,想要提升製造業的權重,那麼就需要引進外來的投資者加入,於是中國就成為了一個最好的選擇。
一些手機廠商就決定在印度本土開設生產零件的工廠,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印度的供應鏈也發展了起來,印度的電子工業在短時間內就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印度的野心昭然若揭,在已經獲得了製造業底子的情況下,印度就想要發展自己的人,並且印度想要讓自己的產品走向世界,也就意味著印度製造製造會與中國製造產生競爭,於是印度就決定先下手為強,無疑是非常不道德的。
F. 印度過河拆橋,擠走中國手機大廠,印度打壓中企的原因是啥
印度這個國家之所以要在本土范圍內限制中國企業的發展,原因就在於印度為了發展自己的一些國產企業;同時也是因為西方國家的一些利益誘惑下導致印度處處為難中國企業。
前面很多朋友都知道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度,這個國家無論是在工業方面還是在農業方面雖然不是很強大,但是這個國家處處都想爭做第一,但不幸的是印度這個國家在科技發展方面完全沒有中國成熟,所以印度國家有很多的中國企業,這些中國企業在印度境內都是合法合規的經營,並且為印度繳納了很多的稅,但是印度這個國家過河拆橋,處處限制中國企業在印度境內的發展,而對於中國外交部曾發言在印度的中國企業本身就是合法合規的,而印度政府處處為難中國企業的發展勢必印度的經濟會遭到反噬。
G. 逾500家中資企業在印「渡劫」,印度連續「打壓」中企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保護印度本土的企業,印度也對很多中資企業提出了各種限制。
當我們的中資企業在國外發展的時候,有些企業本身在印度市場的發展情況非常好,甚至有些企業已經達到了壟斷相關產業的程度。正是因為這種問題的存在,印度市場的本土企業的發展情況相對比較緩慢,如果想要保護印度本土企業的話,印度市場就會做出各種打擊中資企業的行為,這也意味著中資企業在印度市場發展的難度會越來越高。
最後,我覺得中資企業不僅需要在印度發展,如果印度市場的發展情況不好的話,中資企業完全可以選擇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沒有必要非得在印度市場勉強堅持。
H. 印度政府連環打擊中資企業,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在印度政府的連環打擊之下,中方70%左右的中小企業基本瀕臨倒閉。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印度官方的解釋是這些外國企業有可能存在利用企業業務經營過程,搜集印度國內信息,也就是搜集情報的這個功能,要對他們的通訊以及經營進行一定的限制。
I. 印度欲把中資手機擠出中低端市場,中企為何在印度屢受重創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中國企業擠壓了印度本土企業的市場空間,中國企業的競爭能力也非常強。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當中國的很多企業在印度獲得更多的業務市場之後,印度市場會主動排擠中國企業。特別是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因為很多國內的手機廠商的競爭優勢非常明顯,有些手機廠商甚至已經達到了印度市場2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手機廠商開始受到印度市場的擠壓,印度市場也會對我們的本土手機品牌進行各種挑刺,有些國內的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准備離開印度市場。
總的來說,你可以把這種行為理解為貿易保護行為。雖然這個行為已經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但因為印度市場本身對自己的市場有著一定的主導權,所以我們的很多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的發展確實會受到影響。
J. 打壓中國品牌印度全面禁售中企低端手機!中國手機為何在當地受歡迎
印度全面禁售中企低端手機!中國手機在當地如此受歡迎,主要是因為中國手機的質量也非常好,而且本身技術領先,在全世界都是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的。然而這個對於中國手機的打擊一經出現,其實本身也是他們國家不自信的一種表現。而最重要的是中國手機的質量其實是很不錯的,雖然以前我們並不是一個手機大鼓,但是隨著不斷的技術提升,我們對於手機技術也是越來越清晰明了。所以很多手機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電池也非常耐用,整體上來說,都要遠遠超過當地的手機品牌,所以很多人才會去購買中國的手機。
一味的打壓中國手機其實是沒有任何前途的,如果當地真的想要對我們的手機進行制裁,也應該學會提高自身手機的質量,讓當地的消費者能夠滿意,否則的話也不能怪中國的手機壟斷市場。